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73节
  进了小花厅,就看见正当间儿已经摆了一张圆桌子,满满当当的四凉菜八热炒,中间还有两样汤点,最边上用小盘子摆了一圈干鲜果子宫样儿点心。
  东道主朱厚熜正跟孙交说着话,就听见门口“喵呜~”一声,他歪头一看,昭昭正蹲在门口,瞪着大眼睛望着这边桌上。
  见他看见自己了,李盛甩甩尾巴,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走到角落里,伸出前爪拍了拍一个圆木凳子。
  朱厚熜哭笑不得——昭昭这是要个位子跟着一块吃啊!
  想到昭昭确实脾气大,让他在地上吃,那不得气得掀盘子啊,于是朱厚熜一挥手,让黄锦把凳子搬过来,又拿了一个白色的圆盘子来摆在凳子上给猫儿放吃的。
  李盛蹭蹭铲屎官的袍子角,轻巧地跳上来蹲下乖乖等吃,张景明看着烧鸡端上来,笑眯眯地用筷子指了指:“昭昭就爱鸡腿。”
  大猫猫配合地喵呜叫了一声,没两下,那个鸡大腿就被拧下来放到了面前的白盘子上,李盛低头闻一闻,用前爪按住,啃下一块肉来。
  那边的孙交似乎有些惊讶,但神色很快就平静下来,照常说话谈笑往来应酬。
  听着他们说话,事情的走向还是比较乐观的,李盛放下心来,一心干饭,把那个大鸡腿肉吃得差不多。
  朱厚熜还给他剥了大虾,李盛不乐意地瞪他一眼,不早点说有大虾,这都吃饱了!
  朱厚熜被昭昭瞪了一眼也不恼,含笑摸摸猫猫头,又顺手碰了碰猫猫肚子,吃得溜圆!
  等他们开始喝酒,李盛皱皱鼻子就跑了,酒的味道对于猫猫来说有点刺激了。
  他去外面跑了一圈消食儿,等回来的时候,书房里正在说今天的事儿。
  李盛趴在窗户沿上,听着里面人说话,总体来看,朱厚熜对这桩婚事是满意的。
  一来,这是当年兴王在世的时候定下的,朱厚熜与父亲感情很深,如今父亲故去,他当年的意愿,朱厚熜还是很尊重的,何况,现在这件事又被昭昭提起来,安陆县对于一只猫猫来说也不小了,怎么就那么巧,昭昭就爱去他们家;
  二来,孙交自己个人能力也很不错,虽说如今致仕在家,但一旦起用,同年、同乡、弟子、后辈,这些都是人脉,若大事可成,他以藩王之身入京,身边总要有能用的人才才好;
  三者,据蒋氏身边的大丫鬟来说,孙姑娘大气端方,聪慧灵秀,懂饮食通药理,且才情出众,很有政治敏感度,孙家家风也正,儿孙读书上进。
  这是很重要的,来日入宫,上边有个张太后,宫里全是以前武宗的旧人,他们兴王一脉进了人家的地盘,一个聪明的妻子会很有帮助,而且,据说孙姑娘还是很漂亮的,蒋氏原话“端秀明艳”。
  总体来说,无论是孙姑娘本身,还是将来会成为后族的孙家,都非常合格。
  朱厚熜想起如今的后族张家,就不由得皱眉。
  弘治帝一生就一个张皇后,后世都盛赞帝后夫妻情深的,但老实讲,张皇后这个皇后当的,并不合格。
  一来,老朱家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啊!你就一个儿子,连个后备力量都没有;这也就算了,武宗都到了三十岁了还没个儿子,张太后也没有什么劝诫,以至于武宗是无子而亡;
  二来,张太后对自己家族约束不够,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扶弟魔啊。
  她的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因为姐姐当了皇后而被封侯,那可是嚣张跋扈为非作歹,“鹤龄兄弟并骄肆,纵家奴夺民田庐,篡狱囚,数犯法。”
  这俩人仗着自己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当时的弘治帝又仁善软弱,不光在宫外为恶,在宫内也是肆意妄为,乃至“延龄被酒奸污宫人”,在宫内行此不轨之事,简直是无君无法,胆大包天!
  当时有个太监叫何文鼎忠贞正义,看不下去,便上疏揭露此事,反而被张延龄仗着皇后反咬一口说他是诬告,张皇后便大怒,令人严刑拷打,但何文鼎始终对二张骂不绝口,直至气绝。
  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弘治帝就一个皇子,铁板钉钉的下一任皇帝,张文鼎是脑子抽了好好的去诬告国舅?
  但张皇后对自己的两个弟弟是无脑围护,后来弘治帝得知后,心知张文鼎之冤屈,特令以礼收葬。
  李盛看到这的时候就觉得,这弘治帝是不是个恋爱脑啊?为了皇后,连一个清正宦官都不能护住,人都死了,还搞这些有什么用?只会让张家兄弟更嚣张——冤杀了人,皇帝姐夫都舍不得动我们!只能事后找补。
  弘治帝简直不愧是他老爹的亲儿子,在这种事上脑子都不是很清醒,唯一不同的是,成化帝是宠着贵妃,弘治帝是维护自己的皇后,倒是更名正言顺一些。
  张家兄弟之狂妄,就连亲外甥武宗都看不下去,朱厚照就看这两个舅舅很不顺眼,为此,与母亲张太后也颇多嫌隙。
  相比张家,孙家就清正多了,起码,孙家的儿子们,都是自己读书考学一心上进,也从来不为恶,且孙家大儿子还颇有官声。
  “殿下,若不能提前定下此事,只怕将来您入主京城,也是张太后做主选婚了。”
  朱厚熜很不乐意地皱起眉头——他对张家,实在是没什么好印象。
  多方思虑,屡次商议,朱厚熜在第二天的上午,由袁宗皋送去了信物——当年兴王就准备好,但没送出去的一对双鱼玉佩。
  李盛扒拉着朱厚熜的手看,那玉佩是白玉带红飘絮,两只鱼儿头尾相接,那一缕红正好在中间做了分隔,男女各持一方,放在一起的时候严丝合缝。
  看着袁宗皋进了轿子要去,李盛不由分说也跟着钻了进去,蹲在了袁宗皋怀里——他也要去看!
  第109章
  袁宗皋刚坐好就看见一个大毛团子从轿帘下面蹿进来,他还没看清呢,这大毛团子就跳到他腿上踩了踩,把自己盘起来卧下了。
  大尾巴扫过袁宗皋的胡须,他也低头看清了——这不是昭昭嘛!
  袁宗皋伸手摸摸猫头,这只手就被猫猫的两只前爪抱住横在了胸前,他笑眯眯地揉揉猫肚皮,手也不动了。
  李盛:就古代这轿子,连个刹车都没有,也没视野,还是自己手动搞个安全带吧,这只手臂就正好!
  青布小轿子慢慢走着,出了兴王府就换了马车,李盛被抱上去,这会儿都是土路,一颠一颠地没一会儿就颠睡着了,但是猫猫这种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在浅睡眠,李盛睡到半路上就醒了,从袁宗皋怀里跳出来跑到车帘旁边钻出来一看,这才走了一半啊!
  李盛没耐心了,他钻回去朝着袁宗皋叫了一声,然后就跳下马车,往前一蹿就没影儿了。
  李盛大摇大摆地进了孙家的门,当着看门小厮的面迈进门槛。
  等他过去了,才听见身后有人议论:“这是不是咱们姑娘特地嘱咐的那只狸奴,金黄色毛蓬蓬的,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养的。”
  “说不定是赵老爷家二姐儿养的,她不是有一只鸳鸯眼的狮子猫吗?”
  ......
  李盛的耳朵动了动,连消息最灵通的门房都不知道他是兴王府的猫,看来孙家管束下人还是有一套的,这样也好,朱厚熜不可能刚一即位就娶亲,在这其间,孙家要隐而不发,要是府里这点事都按不住,那可真是要拖后腿了。
  李盛进了孙念的屋子,非常自来熟地跳上廊下一个竹编的小箩筐,里面还铺了软草,在太阳下都晒得发烫了,李盛窝进去打了个哈欠,看着孙念走过来,把两只前爪拉出来伸到外面空踩了两下,爪垫爪勾张开缩回,看得几个丫鬟都一脸姨母笑。
  李盛对此已经妥协了,心情愉悦的时候,猫咪踩奶的本能根本克制不住啊!
  又等了一会儿,袁宗皋到了,李盛跑去孙交的书房,看着两人言笑晏晏,孙交把玉佩看了又看,妥帖收起来。
  “世子这次来,也是命我交代孙兄一些事。”袁宗皋神情严肃,孙交也坐得更端正了,他们家如今算是跟兴世子绑在一条船上的人,浸淫官场数年,历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又岂会不知其中风险?父死子继尚且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是藩王进京,小宗入大宗?
  “如今风声已经传到湖广之地,只怕不久后,世子便要进京,世子的意思是,等朝局定鼎,贤弟不久后便会起复,携全家入京。”
  孙交点点头,前几日一见,他便已经明白如今的兴王世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英睿、果敢、年少却沉稳持重,与孙家的亲事,是多方思虑之后的结果,但孙家,也要拿出足够的诚意。
  家族的发展大方向已经定了——三两年间由孙交撑住,待朝局大定,也到了皇帝选婚的年纪,一个皇后足以支撑门楣,他也可急流勇退。
  因为大明朝选皇后,自来是“选自良家,不许受大臣所进”,以免后宫干政,就算是做样子,孙交也要及时求去辞官,也免得朝中议论后族权柄过重,这期间,在州县任职的长子资历也够了,便可调回中枢。
  李盛听着他们说话,自己看见旁边有一盆凤仙花,便过去伸出一只前爪摇一摇,摇下来许多花瓣,他走上前去用爪垫把花瓣踩软,看着肉垫上已经被印上了颜色,怪不得那次看见孙姑娘的小姐妹有拿着凤仙花染指甲的,还真是好上色。
  玩了一会儿,李盛跳到旁边的书桌上看,《尚书》?李盛没怎么看过这书,很好奇地蹲在旁边用毛毛爪翻开看,很巧地翻到了《尚书-益稷》一篇:“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李盛看着“凤凰来仪”四个字,觉得实在是应景啊,于是忍不住一爪子按在上面,四个字便被按上了浅淡的红色梅花印子。
  看见孙交和袁宗皋望过来,李盛无辜地眨眨眼,跳下去跑了。
  他听到后面传来的惊呼声和笑声,甩一甩尾巴蹿上了大树,嘿嘿搞事完了就跑真刺激!
  日子过得很快,三月二十四日,自京城而来的迎驾班子进入了湖广境内,这个班子规格是很高的:司礼监太监谷大用、魏彬、张锦、内阁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寿宁侯张鹤龄、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
  三月二十六日,队伍进入安陆,在驿馆洗浴饮食,消解一路的疲乏,恢复精神商议晋见新君。
  正当一群人在当地官员的招待下饮宴时,李盛跑过来了,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崔元正把玩手里的玉杯,一边想着怎样同新君套套近乎,就看见那边树上忽然冒出来一个大毛团子,金黄的毛毛,两只动个不停的尖耳朵,还有从树枝上垂下来摇摆着的大尾巴,这是只狸奴?
  他眼见着里面也没什么事,大家都是面色凝重沉默不言,便站起来走出屋子来仰着脸看树上这只胖胖的狸奴,倒是一点也不怕人,看见他了,还眨眨眼,随后又不理人了。
  崔元拿着一只鸭腿逗了半天也不见猫儿下来,便无趣地回去了,李盛眯起眼睛,啊,好想知道他在兴王府看见本猫猫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啊!
  到了傍晚,李盛回去干饭,然后又溜溜达达地回来了,反正没事干,在这边看着他们就当是解闷了。
  “看,那只狸奴又来了!”崔元指给旁边的徐光祚看。
  “这一双猫瞳不凡呢。”徐光祚是武将,看得清楚些。
  李盛爬上屋顶,听着里面人说话,一边听一边眯起眼睛。
  在这些人,尤其是在定策之人杨廷和看来,兴王世子得以正位,自然该是千恩万谢,对他们的劝诫,也自然该是顺从如流,就算是让朱厚熜入继孝宗皇帝,他也要乖乖的听从,就算这样导致兴王一脉无后又如何?把益王第二子过继给兴王一脉,不就好了?
  李盛只想冷笑:还千恩万谢?你们算是看错了这位!早晚让你们见识见识咱们这位皇帝的脾气!
  在朱厚熜看来,大宗绝嗣,小宗入统,是理所应当,老子是皇家玉牒顺位第一继承人!
  忽然,他听到边上小门传来一阵响动,李盛轻巧快速地跑过去一看,有两个人影闪出大门,前后看看,匆匆忙忙地往兴王府方向去了。
  李盛认出来那是司礼监太监谷大用,这一定是去给新君送信儿讨好了。
  李盛甩甩尾巴,这是着急了,想进步了啊!
  第110章
  看着两个身影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李盛甩了甩尾巴,并没有跟上去——以朱厚熜的城府和谨慎,谷大用是绝对见不到新君的面的。
  自从近些日子消息传来,兴王府上下更加心绪焦灼,最近几天,袁宗皋和张景明两人都是夜宿兴王府,另有府中仪卫在陆松的带领下来回巡逻,在这个重要时刻,大家都紧绷着一根弦。
  正当夜晚就寝之时,忽然有人来到兴王府大门,向守门的将士说明身份,请求面见兴王世子。
  朱厚熜没答应。
  一来,早就有昭昭以天象之变,示祥瑞之容,安定了他的心,前两日袁师又从孙家返还,告知昭昭以爪按定“凤凰来仪”四字,因此,他虽然心里也盼着这一道圣旨,但却并不像是谷大用猜测的那样慌乱;
  二来,这谷大用,是武宗一朝权势最盛的司礼监太监,如今大事未明,他就贸然接见一个大太监,不光会被轻视,也会被怀疑站位——你还没登基,就接受太监的示好,难不成跟堂兄一样,是个倚重太监而空置贤臣的君主?
  但朱厚熜也给了他应有的礼节——兴王府长史袁宗皋接见了谷大用。
  李盛蹲在驿站的房顶上,没一会儿就看见两人有些丧气地回来了。
  他伏低了身子,在房顶上轻巧地挪动,趴在了谷大用的房间上面。
  “怪了,这袁长史并不是多惊喜,倒好似意料之中似的。”按说,心中猜测和明确告知,心情肯定不一样,但袁宗皋却不漏声色。
  “公公不必担忧,这等大事,哪有不惊诧的,不过是这位养气功夫好些罢了,但愿这位新君,能承您的好意,来日也好报还一二。”
  房顶上的李盛撇了撇嘴,跑掉了——想得倒是挺美,干了那么多坏事,指望着锦上添花这一回就把账平了?
  回了兴王府,书房的灯还亮着,李盛跳到窗户上伸爪子拍拍示意自己回来了,赶紧开窗户迎接!
  在灯火的影照下,窗户上能看到两只尖尖的猫耳朵晃来晃去,朱厚熜笑一声:“是昭昭回来了!”
  在旁边站着伺候的黄锦要过来开窗,还没等站过来就看见自家主子两步并做一步,过去亲自把窗户打开,一只毛团子轻巧一跳,从外面跃进来。
  李盛被朱厚熜抱了个满怀:“昭昭,我心里安定了!”
  李盛的两只爪子被他按在怀里动弹不得,于是把尾巴绕过来扫了扫他的手臂——知道啦!赶紧放猫主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