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4节
  李盛都惊呆了!李世民出身仕宦啊!他祖父李虎是后魏的左仆射,陇西郡公,父亲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兄,七岁就受封唐国公了,这样显赫的家族,李世民从出生就应该是一堆人跟着伺候,衣食住行都有人管才是啊,他居然会编头发吗?!!!
  但他随即又想到,李世民十几岁就开始带兵出战,战场上都是自己动手,可能动手能力已经被锻炼出来了
  他又是个豁朗随和的性情中人,史书上记载他折节下士,推财养客,在军队中也是颇有人望,与很多将领都很有交情,那可能是看见别人给自己的爱马拾掇,他跟别人学会的
  “前几日还说飒露紫的鬃毛要剃短一些以免妨碍马具,这几日事情忙没来得及,那以后还剃吗?”方英含笑上前来请示。
  李世民把袍子边撒下来,拍了拍马的肩背:“暂且不剃了,飒露紫的鬃毛编起来没那么长了,应该也不碍事。”
  李盛对着水影左右动了动脑袋:有种之前去理发店被托尼把两边鬓角剃秃了的感觉,之前一晃脖子鬃毛会跟着动,现在被扎起来了,有点空荡荡的。
  李世民吩咐方英好好照顾他的宝贝马,回大帐了。
  薛举这次是联合梁师都一起出军,他从天水分兵两路,一路直取固原、泾州,扑向长安;一路南下攻打南郑,也就是后世的汉中。
  而梁师都则是从庆州出军攻打灵武接应突厥。
  这个计划若是成功,那李唐就会陷入三面合围的危局。
  但在这个时候,李渊的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从起兵,他一直交好突厥,尽量避免跟这个北方霸主的直接冲突,这次,薛举的计划为李渊探知后,他立刻派遣使臣宇文歆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北上。
  突厥现在的首领是始毕可汗,宇文歆面见其弟阿史那咄苾,贿以重金,陈以情理,于是,在他的助攻下,突厥方面放弃了这次的对李唐的合围,薛举的计划破产。
  相应的,面对着队友挂机的尴尬情况,已经出兵的西秦也只能单方面作战了。
  但又出现了疫情,在李盛或多或少的影响下,唐军主帅李世民没有被病情波及,在他的坐镇下,李唐大军坚守不出。
  眼下两方僵持,西秦是远途跋涉粮草不多,且现在疫病传开,草药也不够;相比之下,唐军背靠己方基本盘,依靠泾河往来长安输送物资,就算耗,也能把薛举耗死。
  “报!二队行烽传来消息,西秦军队异动,很有可能会突袭我军!”
  这天,李盛正载着秦王跟一群人巡视营地,就听见了这样的话。
  蓝色字体浮现:“行烽,是唐军中负责警戒的军种,大军在一个地方停留四五日以上,就要设置行烽,以大总管营为中心,以一百里为半径铺开,白天候视,夜晚在敌军必经之路的路边草丛里,枕着空箭筒,名曰‘地听’,检测敌军异动,以火把做信号,敌军数量不同,火把数量不同。(1)”
  李盛的理解:区别于探马的另一种探子。
  “殿下,薛举这是耗不住了!”
  李世民轻轻点头:“我推测也就在这几天了,他们的粮食支撑不住这样连日损耗,且远道而来,僵持越久,士气越低落。”
  “回营议事!”
  在回去的路上,亲近的将领说起飒露紫来。
  “这马如此神骏,又有灵运,真是难得了。”
  “你不用羡慕,若你这次有了战功,来日回了长安,等我给飒露紫找几匹好母马,来年有了小马驹,我许你一只!”
  听着众人的哄笑声,李盛一脸惊恐:你们在说什么鬼话!
  第5章
  到了中军大帐,李盛被秦王交给了亲兵,离走前他还蹭蹭秦王的手臂,依依不舍地看了好几眼才转头跟着走了。
  于是李世民就很骄傲,但嘴里却不是这么回事:“飒露紫实在是粘人,每次带它回去都要望着我走,虽说已经是五岁的成马了,还跟小马驹一样有脾气。”
  旁边的一众将领:好了好了,咱们知道您的马真的很棒棒了,不用特地走近了跟我们说,听到了听到了,两只耳朵都听到了!
  炫耀完自己爱马,李世民舒服了,带领一众将领进了大帐分两边落座,听着这次的战报。
  据探子回报,薛举也得了疫病,暂且由其子西秦太子薛仁杲主持军务,但薛仁杲为人性情暴戾,再加上军中多疫病草药还不够分,各营各军难免有冲突龃龉,免不了要找到他跟前来。
  薛仁杲平时就是个残暴冷酷之人,就连他亲爹薛举,也尝尝告诫他,曾言道:“汝智略纵横,足办我家事,而伤于苛虐,与物无恩,终当覆我宗社。”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庾信之子庾立被他俘虏后不肯投降,竟被他置于大火上烤,更灭绝人性的是,他还要把人肉割下来给军士们吃,简直可以说是丧心病狂了。
  庾立,名门之后,无论是在谁治下,父亲的名望都足以庇护他,但落到这人手里,居然死得这样惨。
  西秦军中以前还有薛举调和压制,现在主帅卧病,薛仁杲大权在握,这性格上的弊端更是显露无疑。
  军医呈报草药不够且行军在外也不好采买,他当即暴怒,抓起手边的一方砚台摔了过去,军医当即就晕了。
  来为自己手下的军士争草药的各位将领也被他臭骂一顿,甚至有一名小将不过是气血上头顶了一句,就被他下令吊起来鞭打暴晒,若非大家求情,盛夏酷暑,又是重伤,一条命就交代了。
  碍于其强威,大家表面低头,但心里又怎么可能服气?
  本就是远路劳军,时运不济赶上疫病就算了还没药救命,靠谱的老领导重病不起,接班人一看就是个不好相与的,今天因为一句话就把一个偏将往死里折腾,这要是哪天看自己不顺眼了,那焉有命在?
  于是当晚就有两个年轻将领逃出大营投奔了李唐,他们俩出身秦州治下,是当地农家子,后来兵乱四起,他们就逃进了深山当山匪,再后来,薛举占了秦州,即甘肃天水,不停地剿匪,他们就顺势投降了薛举。
  乱世争雄,除了自立为王当老大,大家从军也都是打工人罢了,又是孑然一身无所牵挂,换个老板而已,大家都没啥心理压力。
  李世民听完,也是长舒了一口气,与薛举僵持已久,大军孤悬在外,关中朝廷难免不安,现在,战事终于有了转机了。
  于是当天下午李盛就被牵出来带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他左右看了看,这个位置很靠中间啊。
  方英正站在那里手里记录着什么:“若今晚敌军突袭,粮草与战马都要看好,粮库要有重兵把守以免敌军放火,这些马也要看好以免引起哗乱跑出去伤人。”
  看见了他,方英过来撸了一把他的小辫,面上不自觉带了一丝笑意,李盛晃了晃脖子,他已经有点习惯了,鬃毛被梳起来后还凉快了点呢。
  他凑过去蹭了蹭方英,跟着马群一起去了。
  也许是知道了有兵将叛逃的事情,担心他们的谋算已经泄露,当晚,西秦军队并没有发起攻击。
  “主帅病重,缺粮少药,就算今天不来,他们也撑不了几天了。”李世民很笃定,现在,唐军不用急,贸然主动出击结果不一定理想,还不如等一等,等西秦内部更乱一些,矛盾更激烈一些,对方耐不住性子总会出手,他们以逸待劳。
  至于薛仁杲会不会觉得没有胜算就撤军,李世民一点都不担心这个问题。
  西秦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数万大军人吃马嚼,如果毫无战功就全军返还,军心就不稳了,而且颓势一露,周边的势力就会扑上来。
  何况就算他们愿意退兵回秦州,李世民是傻子吗?会眼睁睁看着他们大摇大摆地撤走,给李唐王朝留下这个祸害?
  李唐占据关中、山西、四川;而薛举的地盘在陇西高原,后世的甘肃一带,也就是说,薛举在唐朝的西北方向,对关中有高屋建瓴之势。
  西秦盘踞此地一天,李渊就不敢放开手脚去攻打其他势力,后背的这柄尖刀让人不安。
  两方是注定要有个决断的,李唐一方的将领谋士们本以为马上会有转机,这个心腹大患就要解决了。
  但就在这时,薛举的病情竟然减轻了。
  在乱世中能占住地盘扎下脚的,没有一个是简单角色,薛举一出面,原本动荡不安的西秦又平稳下来。
  他一面派出几股小队去攻打周边的县城逼迫唐军分散兵力援助;
  另一面他分兵去攻打宁州接应梁师都,突厥已经不再参与,那梁师都就没必要继续在灵武耗着,完全可以挥兵南下攻打固原,在李唐的版图上啃下一口肉来。
  李世民坐不住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也是立刻做出了反击。
  他派军截断了西秦军队与他们大本营秦州的后期补给线。
  薛举无奈,只能转而攻打泾州,试图打通另外一条补给线,为了能吃上饭,攻打泾州的部队由薛仁杲亲自带队。
  李世民坐镇中军,派了李唐宗室,长平王李叔良援军泾州。
  此时,李盛正在看着眼前的光幕了解历史上的泾州之战。
  在史书上的泾州之战,太守刘敢留下了浓重而悲壮的一抹血色。
  在真正的时间线上,第一次浅水原之战中唐军死伤惨重,二战浅水原时,由于刘敢死守泾州,薛仁杲无法,于是在高墌城诈降,刘敢领兵去往高墌城,在城门处发现情况不对,果断让精兵先撤,自己殿后,结果被擒。
  薛仁杲让他对泾州城内喊话劝降,刘敢却大喊道:“逆贼粮尽,危在旦夕,秦王率数十万兵四面聚集,城中勿忧,勉之(注一)。”
  为城内的守军打了一针强心剂,本来已经弹尽粮绝的泾州城又难以攻克了。
  薛仁杲大怒,把刘敢下半身埋在土里,策马来回用弓箭射击,但刘敢一直大声怒斥贼人,直至气绝身亡。
  其忠义决烈,令人钦佩。
  李盛这会儿看得眼睛都瞪得更大了,马尾巴也不晃了,这是真汉子啊!
  李盛真心希望这次刘敢能守住城池,保全自身。
  这次的情况比真正的历史上要好得多,李叔良星夜疾驰,成功解了泾州之围,薛仁杲没有攻下高墌城,自然也没有诈降这件事了。
  唐军的一切行动都很顺,相应的,西秦军队现在就难过了。
  泾州没打下来,补给线通不了,粮食越来越少,几乎要断粮了;
  宁州刺史胡演挡住了薛举的军队,也拦住了梁师都南下,援军过不来;
  更让薛举心烦的是另一个消息,占据凉州一带的军阀李轨被李渊拉拢了。
  从地理位置上看,薛举在李渊的西北方,是李唐后背的威胁;相应的,李轨占据河西(后世的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西部),也是薛举背后的威胁,李轨偏向了李渊,意味着他的大后方不稳了,若李渊向李轨许以重利,难保他不会向西秦出兵,到那时,薛举被两相夹击,只会更难过。
  种种不顺,使得薛举做出了决定:趁着现在的情况还没到最坏,整军出兵,发起总攻!
  唐军早就做好了准备,于是两军在浅水原开始了大决战,就连李盛,也是全副披挂亲自上阵了。
  方英还问过李世民,飒露紫要不要保护起来,他觉得秦王可能不舍得飒露紫去战场上,刀枪无眼,战马的死伤率可是很高的。
  李盛一听就急了,不陪主人上战场,那他还算什么战马啊,他要去!
  于是紫色大马一扭身子,一使劲儿把缰绳从旁边的亲兵手里拽下来,低头叼住,往前走了几步走到李世民面前,把缰绳放在他手上,然后不错眼地盯着他。
  方英就看到秦王面带笑意地把缰绳挽在手上:“飒露紫是战马,他的天地,不是在马厩里,而是在战场上!一匹战马,被当作一只宠物一样保护起来,那就不是战马,也不是我的同袍了!”
  李盛也挺激动,低下头蹭蹭他的手,被放上了护甲。
  他之前跟系统吐槽自己要上战场会噶掉,但这会儿真的站在战场上了,他反而一点都不害怕,他载着李世民在大军的前面,心跳得都要越出胸腔了,这是真正的兵戈铁马,真正的沙场浴血,他正在参与历史的进程!
  两军对垒,西秦大将宗罗睺率先率兵来战,唐军将领梁实堪堪抵挡住;
  几乎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唐将庞玉带兵加入战阵,一起咬住了西秦的主力军队;
  而李世民趁着敌军主力被拖住,率领骑兵绕到了敌军后方杀来,西秦军队被夹击,战阵很快就被击溃,在昏暗的夜色中,薛举和薛仁杲率领残军往西北方逃去。
  “殿下,穷寇莫追啊,西北方还有他们的接应军。”窦轨上来劝说,他是李渊发妻,李世民生母的堂姐妹,也就他敢来劝说两句了。
  但李世民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就要趁着薛举的军队被打得魂不守舍才要乘胜追击,不能给他们收拢残军重振军心的机会。
  “舅舅不要劝了,我心意已决,我亲自率两千骑兵追上去,大军随后跟上,今日,一定要把薛军按死在这里!”
  说罢,李世民调转马头,把长槊一横,对着身后的两千骑兵指向薛举逃跑的方向:“追上去!”
  唐军士气正盛,群情激昂,在主帅的身后爆发出震天的呼喊声,就连李盛,都在血腥味儿里感受到了肾上腺素飙升的颤栗感。
  急行军对人和马都是不小的挑战,连夜疾驰,李盛只觉得自己的脚步已经发沉了,这时候,终于追上了薛举。
  李世民身后的将领缠上薛举的亲兵,李盛紧紧咬住薛举的白马不放,他感到全身都在发热,血液都要沸腾了,快!再快一点!
  十米、五米、两米,近了,更近了,但薛举也是玩命往前跑,李世民伸出去的长槊又一次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