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膳食上桌,独孤钺给太皇太后夹菜,也给虞铮夹菜。
他不是故意要这样,他就是习惯,也不觉得当着祖母就不能做了。
他想着的是都是一家人,这都是他最亲近的人,所以没什么不合适的。
并且在他心里觉得东君和祖母就该是和睦相处的。
两个女人看出来与否他不知道,反正他此刻是觉得很好,没什么不对。
吃过午膳,独孤钺也没急着走,索性与太皇太后一起坐在外间说话。
说是说话,其实是虞铮陪着太皇太后说话,皇帝已经靠躺在那边休息了。
虞铮与太皇太后说起了西河的事。
虞铮娓娓道来,太皇太后也被她说的勾起了思乡之情。
人岁数越大,越是思念故土。
可太皇太后注定回不去了。
这么聊起来了,她也觉得高兴。
我小时候还没嫁给他们独孤氏的时候,跟着我祖母还去摘榆钱,槐花。我的祖母小时候可怜,她吃不饱,后来嫁给我祖父还是有这个习惯,我就跟着她学。西河的春天迟,那时候我也没离开过,不知道啊。
就按着榆钱出来的时候去摘,带回来叫厨子做了,混上些米面蒸出来,什么都不加,都是甜的,好吃得很。
虞铮点头:前年的时候,妾也叫人去摘了,回来跟陛下吃。陛下说没滋味,但是也吃了一大碗。
独孤钺躺在那嗯了一下,就算接话了。
他们小时候哪里吃过苦?太皇太后摇摇头:京城好,气候好,比起西河来,这里舒服多了。人老了,养老还是这里好啊。
西河也不错,妾很喜欢。虞铮笑着道:是风沙大,把人吹的老了。可也简单纯粹,无事时候爬上沙丘坐一坐,总觉得很舒服。
你是真喜欢。太皇太后还是相信的:你带回来的鹰我也见着了,也是你的缘分。那种东西是轻易不亲人的人,你能养的那么好,可见你的本性好。
多谢娘娘。我也没想到能养它,本意是等它大了就自己走,结果虞铮摇摇头。
那只金雕如今已经认宫里了,它时常飞出去狩猎,还知道不在这个皇城圈儿里打猎。
等虞铮和太皇太后娘俩聊了许久,前头才来人请陛下。
独孤钺起身:我走了。
他也不说什么时候来,只是说我走了。
太皇太后起身,虞铮扶着她。
去吧,前朝事忙,你也要顾着身子。贵妃也回去吧,别累着自己。得空就来跟我说说话。太皇太后这么说,也是认可和给虞铮面子。
两个人告辞出来,走了一截,分别的时候独孤钺拉了一下虞铮的手:一会来,等我吃饭。
虞铮对他笑:好,等夫君,夫君早些回来。
独孤钺点头,又看了她几眼,才转头走了。
虞铮没回去,而是去了清宁宫。
大公主身子好起来后,就在清宁宫里替先皇后守孝。
现在孩子们都在这里,宫中的宫学还没开,估摸着要八月里。
所以日常除了给太皇太后请安,他们也没什么事。
虞铮一来,大公主就迎出来:姨娘来了。
虞铮对她笑:今日全好了?不咳嗽了吧?
早晚还有些,不过也不碍事了,姨娘不必如此费心,吃着药总会好的。大公主有些不好意思。
你还是个孩子呢,怎么能不费心?你父皇忙得很,也知道你病着,操心得很。
【亲近才叫姨娘呢不是看不起。】
第258章 宫学
父皇忙,都是应该的,我们几个有您照顾,都没什么。大公主不好意思的笑,她本性腼腆,虽然是陛下长女,却也不是个特别突出的。
虞铮走进去,二公主也出来迎接了:姨娘。
哟,我们二姑娘两天没见,怎么这小脸蛋肉了?
虞铮伸手摸了一下:在做什么呢?
二公主不好意思的一笑:读书呢。
宫学还没开,不过孩子们到了岁数,还是有人教导的。
眼下教导公主的就是宫里的女官。
还真别说,这几位女官,都是前朝时候走过来,在大安一朝进宫的。
这里头虞铮都不认识,但是虞铮当年不就想这么走么。
这时候,大公主学的是一样,二公主和二皇子是一起学的。
其他宫中的孩子们也有女官教导。
宫学今年肯定会开,到时候就可以一起去了。
先帝登基那会子,孩子都大了,所以一直没顾上这个。
等先帝有了幼子幼女后,他也没顾上,这会子宫学一开,就把先帝的那几个幼子幼女也一起送进去读书就是了。
早些学也好,到时候一起去念书。
二皇子也客客气气的请安,他比起二公主来,还是略有些拘谨。
小小年纪,他已经知道自己不是皇后亲生的,本来就有些忐忑了。
忽然柳皇后还去了。
柳氏最后那段时间事情太多,身体太差,也顾不上孩子。
大公主大了还好说,二皇子还不够大啊,五岁的孩子懂什么?
他只是感觉到了大人一下全变了,只会害怕。
所以他这时候面对宫中种种变化,只会怯懦。
奶娘们捎带一句叫他听进去,也难免叫他生出惧怕来。
二郎怎么倒是没长肉?虞铮摸摸他的头:膳房伺候的不好?没有爱吃的菜?
有。二皇子小心翼翼的。
大公主忙解释:二弟也是思念母亲了。
虞铮叹气:娘娘去了,没有谁比你们姐弟更伤心,可还是要好好的。不然叫娘娘在天上看着也担心啊。
大公主点头,眼圈又红了。
虞铮就拉着她坐下:好孩子,别难受了。娘娘她唉。这阵子可带着他们好生念书,到时候宫学一开,咱们可不能差劲。我回头跟陛下说说,教导皇子公主的人,决不能是学问不好的。
是。大公主点头。
很快就有人把四皇子带来。
比起二皇子的生疏,四皇子见了虞铮反倒是熟悉的。
虞铮要抱抱他,他果断伸开手。
如今柳氏不在了,柳氏身边的人反倒是谁也不会再防备了。
如今大家想的是,真叫贵妃娘娘和四皇子亲近起来,是好事。
别人不知道,清宁宫的人都知道自家娘娘临终时候求陛下的事。
一抱起来,虞铮就笑:真成个胖墩子了。
四皇子嘿嘿笑。
都好好的就好,娘娘还是好福气,瞧生的这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好。虞铮颠了颠四皇子:是不是啊小胖墩?
四皇子又嘿嘿笑:胖墩。
一岁多的孩子,话还说不全呢,瞎附和。
虞铮陪着孩子,一个个问过,又把奶娘们问了一顿后嘱咐众人好好伺候,这才走。
大公主把她送了出去。
到了晚上,独孤钺过来的时候就见虞铮换上了轻便的裙子,头发半挽着,一半已经放下。
只用了一根缀着明珠的钗把上半截头发固定着。
整个人透着一股慵懒的感觉:夫君。
独孤钺嗯了一声走上来,他感觉所有的烦躁和疲惫都可以丢开了。
他拉着虞铮的手走进去:在做什么?
没什么,今天偷懒,从清宁宫回来就没做事了。虞铮笑了笑:孩子们都好,陛下还是要抽空多去看看呢。
独孤钺坐下来,叹了一口气,点了个头。
今儿跟他们提起宫学了,我有点想法,夫君听吗?虞铮把茶递给他。
独孤钺接过来点头看着虞铮。
宫学开了以后,咱们自家的孩子,还有宗亲们的孩子都可以来念书。既如此,何不多来几个?百官公卿的孩子也可以来。当然,不是谁都可以,陛下来判断就好。
独孤钺起先不解,随即笑了:好。
当然好。
如此一来,也是皇家凝聚的一种方式。
臣子们把自家孩子送进宫,就从小跟皇子公主一起长大。
自然多了很多好处。
坏处也有,那就是如果将来陛下没有早立下太子,孩子们容易搅和进去。
但是就算是孩子不搅和,大人就不搅合了?
能亲近下一代皇家子弟,这是多难得的事?
而且,这一来,陛下日后做事方便多了。
再者,如此一来,那些朝中大臣家里的孩子们日后跟皇家结亲可就更容易了。
他不是故意要这样,他就是习惯,也不觉得当着祖母就不能做了。
他想着的是都是一家人,这都是他最亲近的人,所以没什么不合适的。
并且在他心里觉得东君和祖母就该是和睦相处的。
两个女人看出来与否他不知道,反正他此刻是觉得很好,没什么不对。
吃过午膳,独孤钺也没急着走,索性与太皇太后一起坐在外间说话。
说是说话,其实是虞铮陪着太皇太后说话,皇帝已经靠躺在那边休息了。
虞铮与太皇太后说起了西河的事。
虞铮娓娓道来,太皇太后也被她说的勾起了思乡之情。
人岁数越大,越是思念故土。
可太皇太后注定回不去了。
这么聊起来了,她也觉得高兴。
我小时候还没嫁给他们独孤氏的时候,跟着我祖母还去摘榆钱,槐花。我的祖母小时候可怜,她吃不饱,后来嫁给我祖父还是有这个习惯,我就跟着她学。西河的春天迟,那时候我也没离开过,不知道啊。
就按着榆钱出来的时候去摘,带回来叫厨子做了,混上些米面蒸出来,什么都不加,都是甜的,好吃得很。
虞铮点头:前年的时候,妾也叫人去摘了,回来跟陛下吃。陛下说没滋味,但是也吃了一大碗。
独孤钺躺在那嗯了一下,就算接话了。
他们小时候哪里吃过苦?太皇太后摇摇头:京城好,气候好,比起西河来,这里舒服多了。人老了,养老还是这里好啊。
西河也不错,妾很喜欢。虞铮笑着道:是风沙大,把人吹的老了。可也简单纯粹,无事时候爬上沙丘坐一坐,总觉得很舒服。
你是真喜欢。太皇太后还是相信的:你带回来的鹰我也见着了,也是你的缘分。那种东西是轻易不亲人的人,你能养的那么好,可见你的本性好。
多谢娘娘。我也没想到能养它,本意是等它大了就自己走,结果虞铮摇摇头。
那只金雕如今已经认宫里了,它时常飞出去狩猎,还知道不在这个皇城圈儿里打猎。
等虞铮和太皇太后娘俩聊了许久,前头才来人请陛下。
独孤钺起身:我走了。
他也不说什么时候来,只是说我走了。
太皇太后起身,虞铮扶着她。
去吧,前朝事忙,你也要顾着身子。贵妃也回去吧,别累着自己。得空就来跟我说说话。太皇太后这么说,也是认可和给虞铮面子。
两个人告辞出来,走了一截,分别的时候独孤钺拉了一下虞铮的手:一会来,等我吃饭。
虞铮对他笑:好,等夫君,夫君早些回来。
独孤钺点头,又看了她几眼,才转头走了。
虞铮没回去,而是去了清宁宫。
大公主身子好起来后,就在清宁宫里替先皇后守孝。
现在孩子们都在这里,宫中的宫学还没开,估摸着要八月里。
所以日常除了给太皇太后请安,他们也没什么事。
虞铮一来,大公主就迎出来:姨娘来了。
虞铮对她笑:今日全好了?不咳嗽了吧?
早晚还有些,不过也不碍事了,姨娘不必如此费心,吃着药总会好的。大公主有些不好意思。
你还是个孩子呢,怎么能不费心?你父皇忙得很,也知道你病着,操心得很。
【亲近才叫姨娘呢不是看不起。】
第258章 宫学
父皇忙,都是应该的,我们几个有您照顾,都没什么。大公主不好意思的笑,她本性腼腆,虽然是陛下长女,却也不是个特别突出的。
虞铮走进去,二公主也出来迎接了:姨娘。
哟,我们二姑娘两天没见,怎么这小脸蛋肉了?
虞铮伸手摸了一下:在做什么呢?
二公主不好意思的一笑:读书呢。
宫学还没开,不过孩子们到了岁数,还是有人教导的。
眼下教导公主的就是宫里的女官。
还真别说,这几位女官,都是前朝时候走过来,在大安一朝进宫的。
这里头虞铮都不认识,但是虞铮当年不就想这么走么。
这时候,大公主学的是一样,二公主和二皇子是一起学的。
其他宫中的孩子们也有女官教导。
宫学今年肯定会开,到时候就可以一起去了。
先帝登基那会子,孩子都大了,所以一直没顾上这个。
等先帝有了幼子幼女后,他也没顾上,这会子宫学一开,就把先帝的那几个幼子幼女也一起送进去读书就是了。
早些学也好,到时候一起去念书。
二皇子也客客气气的请安,他比起二公主来,还是略有些拘谨。
小小年纪,他已经知道自己不是皇后亲生的,本来就有些忐忑了。
忽然柳皇后还去了。
柳氏最后那段时间事情太多,身体太差,也顾不上孩子。
大公主大了还好说,二皇子还不够大啊,五岁的孩子懂什么?
他只是感觉到了大人一下全变了,只会害怕。
所以他这时候面对宫中种种变化,只会怯懦。
奶娘们捎带一句叫他听进去,也难免叫他生出惧怕来。
二郎怎么倒是没长肉?虞铮摸摸他的头:膳房伺候的不好?没有爱吃的菜?
有。二皇子小心翼翼的。
大公主忙解释:二弟也是思念母亲了。
虞铮叹气:娘娘去了,没有谁比你们姐弟更伤心,可还是要好好的。不然叫娘娘在天上看着也担心啊。
大公主点头,眼圈又红了。
虞铮就拉着她坐下:好孩子,别难受了。娘娘她唉。这阵子可带着他们好生念书,到时候宫学一开,咱们可不能差劲。我回头跟陛下说说,教导皇子公主的人,决不能是学问不好的。
是。大公主点头。
很快就有人把四皇子带来。
比起二皇子的生疏,四皇子见了虞铮反倒是熟悉的。
虞铮要抱抱他,他果断伸开手。
如今柳氏不在了,柳氏身边的人反倒是谁也不会再防备了。
如今大家想的是,真叫贵妃娘娘和四皇子亲近起来,是好事。
别人不知道,清宁宫的人都知道自家娘娘临终时候求陛下的事。
一抱起来,虞铮就笑:真成个胖墩子了。
四皇子嘿嘿笑。
都好好的就好,娘娘还是好福气,瞧生的这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好。虞铮颠了颠四皇子:是不是啊小胖墩?
四皇子又嘿嘿笑:胖墩。
一岁多的孩子,话还说不全呢,瞎附和。
虞铮陪着孩子,一个个问过,又把奶娘们问了一顿后嘱咐众人好好伺候,这才走。
大公主把她送了出去。
到了晚上,独孤钺过来的时候就见虞铮换上了轻便的裙子,头发半挽着,一半已经放下。
只用了一根缀着明珠的钗把上半截头发固定着。
整个人透着一股慵懒的感觉:夫君。
独孤钺嗯了一声走上来,他感觉所有的烦躁和疲惫都可以丢开了。
他拉着虞铮的手走进去:在做什么?
没什么,今天偷懒,从清宁宫回来就没做事了。虞铮笑了笑:孩子们都好,陛下还是要抽空多去看看呢。
独孤钺坐下来,叹了一口气,点了个头。
今儿跟他们提起宫学了,我有点想法,夫君听吗?虞铮把茶递给他。
独孤钺接过来点头看着虞铮。
宫学开了以后,咱们自家的孩子,还有宗亲们的孩子都可以来念书。既如此,何不多来几个?百官公卿的孩子也可以来。当然,不是谁都可以,陛下来判断就好。
独孤钺起先不解,随即笑了:好。
当然好。
如此一来,也是皇家凝聚的一种方式。
臣子们把自家孩子送进宫,就从小跟皇子公主一起长大。
自然多了很多好处。
坏处也有,那就是如果将来陛下没有早立下太子,孩子们容易搅和进去。
但是就算是孩子不搅和,大人就不搅合了?
能亲近下一代皇家子弟,这是多难得的事?
而且,这一来,陛下日后做事方便多了。
再者,如此一来,那些朝中大臣家里的孩子们日后跟皇家结亲可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