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进了主编办公室,凯瑟琳女士右手举着烟,左手举着手机,边抽烟边讲电话。她比了个手势,请昭昭先坐下。
昭昭细细打量她,五十多岁的女性,金发碧眼,颈上带着一串润白的珍珠项链,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等凯瑟琳挂掉电话,朝着昭昭伸出一只手,她赶紧又站起身握住。
凯瑟琳边打量她边说:“young lady,you look so sweet。”
接着又说:“你看起来跟我读高中的女儿一样大,亚洲女性的年龄永远是个谜。”
昭昭听出了她的英国口音,抑扬顿挫又不失优雅,就算玩笑也没有冒犯之感。她忽然不那么紧张了,凯瑟琳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不好相处。
凯瑟琳跟她聊起国籍问题,表示国籍不同,审核流程也不同,需要的周期更长一些。一般6-8个月出版,而她的可能更长,恐怕会拖到一年。
“你可能不知道,美国的出版法规非常复杂。作为一个非美国籍作者,你需要提供一些额外的文件和证明,比如你的护照、签证、税务信息等。我们也需要对你的绘本进行一些额外的审查和修改,以确保它符合这里的版权、内容和质量标准。这些过程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希望你能够耐心配合。”
她说完后又着重表明一点:“我们可以现在签合同,这期间请你不要发生任何意外。”
“什么意外?”
“比如坐牢,或者个人名誉受损,这不利于我们后面的宣传。”
她对自己有信心,便笑着应了。
接着又谈到合同形式,问她选择买断式还是版税式,是接受一次请付清,还是以发行数版税率的方式付稿酬。
她很清楚两者的区别,老师也曾说过新人适合买断式,不用担心图书的销售情况,只是版权不再归自己所有。如果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那当然版税式更好,卖多少本,抽多少版税。
她倒不是对自己的作品多有信心,只是不那么缺钱,更有些盲目的天真,当机立断表示签版税式合同。
这时业务经理说话了,四十多岁的男性,宽大的体型,棕色的头发,蓄着一圈茂盛的棕色胡须。昭昭在心里没礼貌地畅想,像只披着人皮的棕熊。
棕熊先生轻咳一声,“恕我直言,我认为买断式更好,这样能降低你和出版社的风险和成本,税务方面也更简单,适合新人作家。当然,我们也会提供更多的宣传。”
她委婉地表示,还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也许你可以回去考虑一下,我们不急着今天就签。”凯瑟琳说。
她这时才明白,作为毫无履历的新人,她几乎没有话语权。凯瑟琳也在委婉地告诉她,不签买断合同,那她也得不到出版的机会。
丽莎取出合同,昭昭接过仔细阅读。买断费一万刀,她思索片刻,将合同放回桌上,“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丽莎送她去电梯,穿过编辑部时,昭昭长舒一口气,这个小小举动被丽莎看到,她微笑着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凯瑟琳虽然苛刻了些,但也有她的道理。之前签过一位知名艺术家的儿童绘本,在上市前,那位艺术家因为吸毒名誉受损,造成严重损失。没有人愿意为自己的宝贝买一本吸毒作者的绘本,你说是吗?凯瑟琳现在有心病,对新人的顾虑也更深。”
所以这也是与她签买断制的原因之一吗?虽然无可厚非,可她也不想因此妥协。
走出大厦,她不想马上回家,便沿着第五大道散步。从这里回公寓,步行只要半个多小时。
凯瑟琳让她回去考虑清楚再给答复,明显是给她一次改变主意的机会。她明白对于一个外国籍的创作者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也有每一个新人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他们没有挑剔选择的权力。
现在她又有了新感悟,凯瑟琳并没有看上去这么好说话。她应该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
如果一再坚持,出版社会妥协吗?她不敢肯定,因为凯瑟琳并没有表现出非常看好她的态度。也许这是一种策略,就像买卖东西,买家不能表现得太过喜欢这件物品,要不就不好讲价了。
她被这个想法安慰到,在精神维度上获得了一点小小的胜利。
如果凯瑟琳觉得她的作品并非不可取代,那她可以转投下一家。如果下一家仍然是这样的态度,她会妥协吗?她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和妥协中,意识到自己才华有限吗?那多可悲。
到家时,孟亦林正在厨房煮咖啡。她心不在焉地坐到岛台边的独脚凳上,让他给她也倒一杯。
他把咖啡递过去,闲闲地问,谈得怎么样?
昭昭抿了口浓苦的咖啡,把事情经过跟他说了一遍。
他说没什么好纠结的,可以请律师去谈。昭昭忍不住调侃,买断她才一万,请律师要几万不得而知,但一定比她贵很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孟亦林问:“你觉得你的作品只值一万?不相信自己的潜力?”
她已经不太有信心,自己又不是百年一见的天才,更不可能横空出世,仅凭才华就砸出一片天地。有出版社签约已属不易,她现在觉得应该先获得出版社的青睐。“也许我该答应她们,有专业人士帮忙出版宣传,对我这个新人来说挺好,即能得到业内认可,又有出名的机会。”
“没想过自己宣传,自费出版,自己放在网上卖?”
“太复杂了,我这人只能一心一用,创作已经耗费了我所有精力。”
“要不要我……”
他还没说完,昭昭就笑着截断他的话,“不要。你一定会说,花钱组建团队就行了,请人宣传请人策划。就算印十万本,我也印得起。”
孟亦林也跟着笑:“什么时候位列仙班的,都会未卜先知了。”
她双手撑着下巴颏,“你现在能赚到很多钱,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一般吧,我只是稍微努力了一点。你也知道,10分努力加10分运气加100分的家庭,会得到120分的收获。其实赚钱本身并没让我有多大成就感,是我这份工作。”
“工作不就是赚钱?”
“是这样,不过我做什么不能赚钱?只是这份工作有挑战性。我们做的所有投资项目都像是一场赌博,没有绝对的成功,过程充满变数,需要强大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我喜欢赌博的过程,赌赢了才让我充满成就感。”
“我以前小看你了,总觉得你的工作枯燥又乏味,还是赚着别人辛苦钱的投机分子。”
孟亦林回敬道:“是这样,艺术家嘛,没有点视金钱如粪土的气质,都不好意思认祖归宗。”
昭昭送给他一记“你挺幽默”的假笑,端起咖啡就要走,孟亦林拦住她,“你把绘本给我看看,让我这个投机分子也接受下艺术的熏陶。”
“烦死了。”嗔怪地睨他一眼。
“别走,我还没说完。”
昭昭宽宏大量地坐回去,给他一次哄好自己的机会。
孟亦林说:“其实出版社对你也是一种风险投资,但他们愿意出版,就说明你的作品有投资价值。他们只是想花很小一笔钱买断版权,方便以后获得更多利润。还有一方面,你是亚裔,他们理所当然苛刻一些。”
“那有没有可能,他们评估了我的作品,觉得确实赚不了多少。”
“你的顾虑也有道理,但别用单纯的想法去想生意人。你之前可是得了他们头奖的作者,他们跟你签版税合同,是有几率可以双赢的。别总想自己不好,多想想对方也就那样。”
昭昭听出了孟亦林潜在的意思,或者说孟亦林说出了她的潜意识,她对自己的作品有些自傲,又有些自卑。为什么不博弈一下?就算没赌赢,未来的路也不会因此断绝。
孟亦林握住她的手,宽慰道:“你怎么忘了还要家庭支持你,你明明有很多试错机会,他们不行,你就自费出版,话语权全在自己手上。”
“我想让人看到我的作品,不是用钱用权砸出来的。我不想躲在自己编造的幻觉中孤芳自赏,我想凭本事获得别人的认可。就算因此发现自己没啥才华,我也认了,反正我不想自我欺骗。”
孟亦林看着她,有些话不敢当面说。这么彻底的理想主义,还这么爱较真,不正说明有底气吗?不仅有底气,还有勇气,不逃避失败的可能。
她在成长,在井然有序地释放能量,总有一天会脱离轨道,飞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她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还是底色本就如此,这不得而知。他在想自己从前是不是压抑了她的天性。
“跟着自己直觉走,别想这么多,我永远支持你。”他卖乖讨巧,俯下身要亲她,昭昭马上退后两步,瞄了一眼客厅里的孟醒,郑重警告他不要乱来。
他在耳边轻声说:“那你晚上别锁门。”
昭昭软绵绵地瞪他一眼,“以前要防老鼠,现在就防你。”
她认真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跟丽莎发了封邮件,表明自己坚持签版税合同,不接受永久性出卖自己的版权。一星期后,丽莎邀请她再去一趟出版社,这次心态全然不同,知道自己赌对了路。
昭昭细细打量她,五十多岁的女性,金发碧眼,颈上带着一串润白的珍珠项链,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等凯瑟琳挂掉电话,朝着昭昭伸出一只手,她赶紧又站起身握住。
凯瑟琳边打量她边说:“young lady,you look so sweet。”
接着又说:“你看起来跟我读高中的女儿一样大,亚洲女性的年龄永远是个谜。”
昭昭听出了她的英国口音,抑扬顿挫又不失优雅,就算玩笑也没有冒犯之感。她忽然不那么紧张了,凯瑟琳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不好相处。
凯瑟琳跟她聊起国籍问题,表示国籍不同,审核流程也不同,需要的周期更长一些。一般6-8个月出版,而她的可能更长,恐怕会拖到一年。
“你可能不知道,美国的出版法规非常复杂。作为一个非美国籍作者,你需要提供一些额外的文件和证明,比如你的护照、签证、税务信息等。我们也需要对你的绘本进行一些额外的审查和修改,以确保它符合这里的版权、内容和质量标准。这些过程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希望你能够耐心配合。”
她说完后又着重表明一点:“我们可以现在签合同,这期间请你不要发生任何意外。”
“什么意外?”
“比如坐牢,或者个人名誉受损,这不利于我们后面的宣传。”
她对自己有信心,便笑着应了。
接着又谈到合同形式,问她选择买断式还是版税式,是接受一次请付清,还是以发行数版税率的方式付稿酬。
她很清楚两者的区别,老师也曾说过新人适合买断式,不用担心图书的销售情况,只是版权不再归自己所有。如果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那当然版税式更好,卖多少本,抽多少版税。
她倒不是对自己的作品多有信心,只是不那么缺钱,更有些盲目的天真,当机立断表示签版税式合同。
这时业务经理说话了,四十多岁的男性,宽大的体型,棕色的头发,蓄着一圈茂盛的棕色胡须。昭昭在心里没礼貌地畅想,像只披着人皮的棕熊。
棕熊先生轻咳一声,“恕我直言,我认为买断式更好,这样能降低你和出版社的风险和成本,税务方面也更简单,适合新人作家。当然,我们也会提供更多的宣传。”
她委婉地表示,还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也许你可以回去考虑一下,我们不急着今天就签。”凯瑟琳说。
她这时才明白,作为毫无履历的新人,她几乎没有话语权。凯瑟琳也在委婉地告诉她,不签买断合同,那她也得不到出版的机会。
丽莎取出合同,昭昭接过仔细阅读。买断费一万刀,她思索片刻,将合同放回桌上,“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丽莎送她去电梯,穿过编辑部时,昭昭长舒一口气,这个小小举动被丽莎看到,她微笑着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凯瑟琳虽然苛刻了些,但也有她的道理。之前签过一位知名艺术家的儿童绘本,在上市前,那位艺术家因为吸毒名誉受损,造成严重损失。没有人愿意为自己的宝贝买一本吸毒作者的绘本,你说是吗?凯瑟琳现在有心病,对新人的顾虑也更深。”
所以这也是与她签买断制的原因之一吗?虽然无可厚非,可她也不想因此妥协。
走出大厦,她不想马上回家,便沿着第五大道散步。从这里回公寓,步行只要半个多小时。
凯瑟琳让她回去考虑清楚再给答复,明显是给她一次改变主意的机会。她明白对于一个外国籍的创作者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也有每一个新人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他们没有挑剔选择的权力。
现在她又有了新感悟,凯瑟琳并没有看上去这么好说话。她应该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
如果一再坚持,出版社会妥协吗?她不敢肯定,因为凯瑟琳并没有表现出非常看好她的态度。也许这是一种策略,就像买卖东西,买家不能表现得太过喜欢这件物品,要不就不好讲价了。
她被这个想法安慰到,在精神维度上获得了一点小小的胜利。
如果凯瑟琳觉得她的作品并非不可取代,那她可以转投下一家。如果下一家仍然是这样的态度,她会妥协吗?她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和妥协中,意识到自己才华有限吗?那多可悲。
到家时,孟亦林正在厨房煮咖啡。她心不在焉地坐到岛台边的独脚凳上,让他给她也倒一杯。
他把咖啡递过去,闲闲地问,谈得怎么样?
昭昭抿了口浓苦的咖啡,把事情经过跟他说了一遍。
他说没什么好纠结的,可以请律师去谈。昭昭忍不住调侃,买断她才一万,请律师要几万不得而知,但一定比她贵很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孟亦林问:“你觉得你的作品只值一万?不相信自己的潜力?”
她已经不太有信心,自己又不是百年一见的天才,更不可能横空出世,仅凭才华就砸出一片天地。有出版社签约已属不易,她现在觉得应该先获得出版社的青睐。“也许我该答应她们,有专业人士帮忙出版宣传,对我这个新人来说挺好,即能得到业内认可,又有出名的机会。”
“没想过自己宣传,自费出版,自己放在网上卖?”
“太复杂了,我这人只能一心一用,创作已经耗费了我所有精力。”
“要不要我……”
他还没说完,昭昭就笑着截断他的话,“不要。你一定会说,花钱组建团队就行了,请人宣传请人策划。就算印十万本,我也印得起。”
孟亦林也跟着笑:“什么时候位列仙班的,都会未卜先知了。”
她双手撑着下巴颏,“你现在能赚到很多钱,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一般吧,我只是稍微努力了一点。你也知道,10分努力加10分运气加100分的家庭,会得到120分的收获。其实赚钱本身并没让我有多大成就感,是我这份工作。”
“工作不就是赚钱?”
“是这样,不过我做什么不能赚钱?只是这份工作有挑战性。我们做的所有投资项目都像是一场赌博,没有绝对的成功,过程充满变数,需要强大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我喜欢赌博的过程,赌赢了才让我充满成就感。”
“我以前小看你了,总觉得你的工作枯燥又乏味,还是赚着别人辛苦钱的投机分子。”
孟亦林回敬道:“是这样,艺术家嘛,没有点视金钱如粪土的气质,都不好意思认祖归宗。”
昭昭送给他一记“你挺幽默”的假笑,端起咖啡就要走,孟亦林拦住她,“你把绘本给我看看,让我这个投机分子也接受下艺术的熏陶。”
“烦死了。”嗔怪地睨他一眼。
“别走,我还没说完。”
昭昭宽宏大量地坐回去,给他一次哄好自己的机会。
孟亦林说:“其实出版社对你也是一种风险投资,但他们愿意出版,就说明你的作品有投资价值。他们只是想花很小一笔钱买断版权,方便以后获得更多利润。还有一方面,你是亚裔,他们理所当然苛刻一些。”
“那有没有可能,他们评估了我的作品,觉得确实赚不了多少。”
“你的顾虑也有道理,但别用单纯的想法去想生意人。你之前可是得了他们头奖的作者,他们跟你签版税合同,是有几率可以双赢的。别总想自己不好,多想想对方也就那样。”
昭昭听出了孟亦林潜在的意思,或者说孟亦林说出了她的潜意识,她对自己的作品有些自傲,又有些自卑。为什么不博弈一下?就算没赌赢,未来的路也不会因此断绝。
孟亦林握住她的手,宽慰道:“你怎么忘了还要家庭支持你,你明明有很多试错机会,他们不行,你就自费出版,话语权全在自己手上。”
“我想让人看到我的作品,不是用钱用权砸出来的。我不想躲在自己编造的幻觉中孤芳自赏,我想凭本事获得别人的认可。就算因此发现自己没啥才华,我也认了,反正我不想自我欺骗。”
孟亦林看着她,有些话不敢当面说。这么彻底的理想主义,还这么爱较真,不正说明有底气吗?不仅有底气,还有勇气,不逃避失败的可能。
她在成长,在井然有序地释放能量,总有一天会脱离轨道,飞到广阔的天地中去。她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还是底色本就如此,这不得而知。他在想自己从前是不是压抑了她的天性。
“跟着自己直觉走,别想这么多,我永远支持你。”他卖乖讨巧,俯下身要亲她,昭昭马上退后两步,瞄了一眼客厅里的孟醒,郑重警告他不要乱来。
他在耳边轻声说:“那你晚上别锁门。”
昭昭软绵绵地瞪他一眼,“以前要防老鼠,现在就防你。”
她认真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跟丽莎发了封邮件,表明自己坚持签版税合同,不接受永久性出卖自己的版权。一星期后,丽莎邀请她再去一趟出版社,这次心态全然不同,知道自己赌对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