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只见年逍率领右千牛卫精锐破门而入,铁甲铿锵之声震彻庭院。
黑衣人见状大乱,纷纷夺路试图翻墙而逃。
“要活的。”年逍低声沉而稳的说道,随即一抬右手,身后的将士鱼贯而入,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沉着,高大的身影犹如定海神珍一般纹丝未动,缓缓阖眸,火光的面颊投下阴影,尽显从容霸气。
混乱的脚步声中夹杂着闷哼连连,将士人数众多,刺客见逃无可逃,短兵相接后纷纷挥刀自尽,刀光剑影间血光四溅。
年逍经验老厉,犹如黑影般箭步上前,一拳砸在左侧刺客肩头,那人顿时脱臼,刀当啷落地。紧接着,他回身一肘猛击右侧刺客手腕,“咔嚓”一声,对方手腕折断,利刃也飞了出去。
“两个活口,”年逍拍了拍袖口,看都不看一眼倒地的刺客,“够了。”
说罢,大步穿过长廊走向萧凌恒。
萧凌恒拄着长剑勉强支撑,单膝跪在血泊之中。他眼前阵阵发黑,耳边嗡嗡作响,所有的伤口都已经完全崩裂,鲜血浸透了半边衣袍,顺着指尖不断滴落。
“将军!”韩远兮的呼喊声都变得飘忽不定。
萧凌恒想抬手示意自己没事,却发现连抬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
恍惚间,他模糊的看到了师父年逍的面容在眼前晃动。
任久言不知何时已冲出房门,正朝他奔来。素来沉静的脸上此刻满是惊惶,白衣在火光中格外刺目。
萧凌恒想对他笑笑,却只觉天旋地转。在彻底陷入黑暗前,他感觉到有双手稳稳接住了他下坠的身体。
将萧凌恒安顿好并处理完伤口后,年逍与任久言在书房碰面。
“多谢将军及时驰援。”任久言拱手道,声音里带着疲惫。
年逍摆了摆手,“早就猜到那老狐狸有这手,果不其然。”
窗外传来府卫清点尸体的声音,任久言垂眸沉思,年大将军能来得如此及时,必定是事先提前知晓的,而千牛卫又是沈明堂的近身侍卫,年逍既能调动他们,那就说明…
年逍走到案前,手指轻叩桌面,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你无需好奇,你只需要知道……”
他顿了顿,“天督府牢里那位已经招了,那个小指挥使也已经带人把太师府围了,算时辰…应该已经抓到人了。”
任久言微微颔首:“多谢大将军告知,有劳了。”
但他仍旧是想不通,为什么来的人是年逍呢?这位大将军,既无监察之权,又无缉拿之责,怎么考虑,这种事情也应该命天督府派人来才合理,再不济,派金吾卫来也算说得过去,偏偏是年逍这等人物来,最无理由。
年逍走后,任久言思忖半晌,最终他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皇帝这是在告诉二人:局确实是我布的,险境也确是我有意为之作壁上观,但你们二人的性命,我也从未轻视。
皇帝就是皇帝,这是安抚,也是警告。
不出两日,谷天涯倒台的消息震彻朝堂,这位权倾朝野的重臣一倒,他手中掌控的商贸交易便悄然落入了昔日党羽之手。这些人行事谨慎,将利益网转入暗处,谁也不敢贸然冒头,生怕成为下一个被清算的目标。
一朝倾覆间,朝堂局势天地骤变,沈明堂命天督府将相关官员一一查明,罪大恶极者暗中处置,罪行轻微者则勒令洗清手尾,不再深究。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又是五日,齐天寒仍被关在天督府,谷天涯独自走在被贬出京的路上,众多党羽无一人前来相送。
微风吹起他银白的鬓须,更显寂寥。
谷天涯神色平静,因为这也正是他想要的,此刻谁来送他谁就必死,那些尚在朝中的故交旧部不乏同志之人,与其冒险相送,不如蛰伏待机。只要他们能保住性命留在朝堂,他日未必没有转圜之机。如此,这场博弈,谷天涯便也不算满盘皆输。
他在城门前驻足,缓缓回望这座承载一生的帝都城。斑驳的城墙在暮色中沉默,往昔岁月如走马灯般浮现:他伴随永和帝前往北郊猎场的场景、代替永明帝巡查民情的样子、八皇子死在花太空刀下血溅三尺的模样……*1
往事不堪回首,荣辱成败,皆成过往。但那一幕幕却仍旧犹如昨日般清晰。
这朝堂之争、这社稷之功、这君臣之斗,此后与他再无干系。
六十八载风云变幻,最终都埋葬在这座给过他荣耀,也给过他痛楚的城池里。
是夜,官道上的一家客栈里,房间的烛火摇曳,谷天涯静坐案前,手中茶盏已凉。
门外忽而传来脚步声,不疾不徐,最终停在他房门前。
门被轻轻推开,任久言一身素衣站在门外,两人对视一瞬,谷天涯竟露出几分将一切看淡的笑意:“最终果然是你。”
任久言反手合上门,在案几对面坐下:“太师似乎并不意外。”
“老夫活了八十二年,这点判断还是有的。”谷天涯为他斟了杯冷茶,“萧家那小子伤势如何?”
“托太师的福,死不了。”任久言没碰茶盏,“您安排的那批死士,折了三十七个。”
谷天涯捋了捋花白胡须:“这笔买卖,老夫亏了。”他望向窗外月色,“你就一个人?”
任久言点头,“您也知道的,我不会武功。”
“那萧家小子倒是好身手,可惜…”谷天涯轻笑,“所以你打算如何送老夫上路?”
“在这之前,我还想问句话,”任久言直视着他,“与陛下为敌,不接受陛下称帝,您后悔过吗?”
烛花爆响,屋内忽明忽暗,谷天涯脸上的皱纹在光影中愈发深刻。
良久,他缓缓吐出一口气:“跟他沈明堂的这局棋,老夫下了二十多年,可胜,可败,但——”他摇了摇头,“唯独不可后悔。”
任久言微微颔首,随后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放在案上:“半盏茶的功夫,不会有痛苦。”
谷天涯盯着瓷瓶,突然笑了:“告诉沈明堂,他这手帝王之术,用得漂亮。”
任久言微微躬身:“恭送太师大人上路。”
谷天涯缓缓抬起浑浊的双眼:“你……”
“不是沈明堂派来吧?”
“……”屋内陷入短暂的沉默,任久言没有回答,转身往外走去。
“沈明堂确实是个做帝王的料子,老夫也看得出他并非嗜杀之人。”
谷天涯摩挲着瓷瓶,声音沙哑,“但老夫始终不能释怀,我坚信,如果当年是八殿下继位,这江山必定比他沈明堂治理的更好。”
任久言站在门边,阴影遮住了他半边面容:“‘如果’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是非成败,皆成定局。”
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沈明堂确实没有下旨处死谷天涯,但他心里清楚,这位太师肯定会死。
这是一场心照不宣的赌局,皇帝在赌,赌这朝堂之上,江湖之中,总有人会来取谷天涯的性命。可能是他昔日的同党,为了灭口或纳投名状;也可能是萧凌恒的属下,为泄愤或是报仇。
具体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谷天涯绝不能活下去,这个道理,朝野上下都懂。
包括谷天涯,他心里很清楚,只有他死了,剩余的人才能活。
所以当谷天涯独自走出城门时,所有人都默契地保持了沉默,而那些暗中窥视的眼睛里,有忌惮,有算计。
同时,也有两个站在巅峰博弈之人的等待。*2
此刻的沈明堂稳坐龙椅,指尖轻叩着案几,他在等一个消息,一个不需要他亲口下旨的消息。
帝王之术,有时候就在于这“不言”二字。
第88章
五月初的山间已有了暑意,日头渐长。山庄里的山茶和结香早已谢了花期,只余下浓密的绿叶在风中轻颤。
任久言倚在廊柱边出神,他目光落在院中那口池塘里,小鲤鱼个头长得很快,时而浮出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
微风拂过,带来草木特有的清新气息,也带来几分初夏特有的燥热。
厢房的门忽然被推开,萧凌恒扶着门框慢慢挪出来,受伤的腿还不敢着力,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他抬头就看见廊下发呆的任久言,阳光透过廊檐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萧凌恒拖着伤腿往前挪了两步,故意加重了脚步声。
“看什么呢?这么出神。”他故意拖长了声调问道。
任久言猛然回神,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扶住他的胳膊,眉头微蹙:“伤还没好全,怎的出来了?”
“整日闷在屋里,骨头都要生锈了。”萧凌恒撇撇嘴,腮帮子微微鼓起,活像个闹脾气的孩子,“偏生某些人宁可在这儿发呆,也不肯进去陪我说说话。”
说罢还故意用胳膊肘轻轻撞了下任久言。
“我这不是才出来片刻么?”任久言无奈地叹了口气。
萧凌恒却偏过头,故意不看他:“横竖都是出来了,都不在屋里陪我。”
黑衣人见状大乱,纷纷夺路试图翻墙而逃。
“要活的。”年逍低声沉而稳的说道,随即一抬右手,身后的将士鱼贯而入,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沉着,高大的身影犹如定海神珍一般纹丝未动,缓缓阖眸,火光的面颊投下阴影,尽显从容霸气。
混乱的脚步声中夹杂着闷哼连连,将士人数众多,刺客见逃无可逃,短兵相接后纷纷挥刀自尽,刀光剑影间血光四溅。
年逍经验老厉,犹如黑影般箭步上前,一拳砸在左侧刺客肩头,那人顿时脱臼,刀当啷落地。紧接着,他回身一肘猛击右侧刺客手腕,“咔嚓”一声,对方手腕折断,利刃也飞了出去。
“两个活口,”年逍拍了拍袖口,看都不看一眼倒地的刺客,“够了。”
说罢,大步穿过长廊走向萧凌恒。
萧凌恒拄着长剑勉强支撑,单膝跪在血泊之中。他眼前阵阵发黑,耳边嗡嗡作响,所有的伤口都已经完全崩裂,鲜血浸透了半边衣袍,顺着指尖不断滴落。
“将军!”韩远兮的呼喊声都变得飘忽不定。
萧凌恒想抬手示意自己没事,却发现连抬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
恍惚间,他模糊的看到了师父年逍的面容在眼前晃动。
任久言不知何时已冲出房门,正朝他奔来。素来沉静的脸上此刻满是惊惶,白衣在火光中格外刺目。
萧凌恒想对他笑笑,却只觉天旋地转。在彻底陷入黑暗前,他感觉到有双手稳稳接住了他下坠的身体。
将萧凌恒安顿好并处理完伤口后,年逍与任久言在书房碰面。
“多谢将军及时驰援。”任久言拱手道,声音里带着疲惫。
年逍摆了摆手,“早就猜到那老狐狸有这手,果不其然。”
窗外传来府卫清点尸体的声音,任久言垂眸沉思,年大将军能来得如此及时,必定是事先提前知晓的,而千牛卫又是沈明堂的近身侍卫,年逍既能调动他们,那就说明…
年逍走到案前,手指轻叩桌面,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你无需好奇,你只需要知道……”
他顿了顿,“天督府牢里那位已经招了,那个小指挥使也已经带人把太师府围了,算时辰…应该已经抓到人了。”
任久言微微颔首:“多谢大将军告知,有劳了。”
但他仍旧是想不通,为什么来的人是年逍呢?这位大将军,既无监察之权,又无缉拿之责,怎么考虑,这种事情也应该命天督府派人来才合理,再不济,派金吾卫来也算说得过去,偏偏是年逍这等人物来,最无理由。
年逍走后,任久言思忖半晌,最终他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皇帝这是在告诉二人:局确实是我布的,险境也确是我有意为之作壁上观,但你们二人的性命,我也从未轻视。
皇帝就是皇帝,这是安抚,也是警告。
不出两日,谷天涯倒台的消息震彻朝堂,这位权倾朝野的重臣一倒,他手中掌控的商贸交易便悄然落入了昔日党羽之手。这些人行事谨慎,将利益网转入暗处,谁也不敢贸然冒头,生怕成为下一个被清算的目标。
一朝倾覆间,朝堂局势天地骤变,沈明堂命天督府将相关官员一一查明,罪大恶极者暗中处置,罪行轻微者则勒令洗清手尾,不再深究。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又是五日,齐天寒仍被关在天督府,谷天涯独自走在被贬出京的路上,众多党羽无一人前来相送。
微风吹起他银白的鬓须,更显寂寥。
谷天涯神色平静,因为这也正是他想要的,此刻谁来送他谁就必死,那些尚在朝中的故交旧部不乏同志之人,与其冒险相送,不如蛰伏待机。只要他们能保住性命留在朝堂,他日未必没有转圜之机。如此,这场博弈,谷天涯便也不算满盘皆输。
他在城门前驻足,缓缓回望这座承载一生的帝都城。斑驳的城墙在暮色中沉默,往昔岁月如走马灯般浮现:他伴随永和帝前往北郊猎场的场景、代替永明帝巡查民情的样子、八皇子死在花太空刀下血溅三尺的模样……*1
往事不堪回首,荣辱成败,皆成过往。但那一幕幕却仍旧犹如昨日般清晰。
这朝堂之争、这社稷之功、这君臣之斗,此后与他再无干系。
六十八载风云变幻,最终都埋葬在这座给过他荣耀,也给过他痛楚的城池里。
是夜,官道上的一家客栈里,房间的烛火摇曳,谷天涯静坐案前,手中茶盏已凉。
门外忽而传来脚步声,不疾不徐,最终停在他房门前。
门被轻轻推开,任久言一身素衣站在门外,两人对视一瞬,谷天涯竟露出几分将一切看淡的笑意:“最终果然是你。”
任久言反手合上门,在案几对面坐下:“太师似乎并不意外。”
“老夫活了八十二年,这点判断还是有的。”谷天涯为他斟了杯冷茶,“萧家那小子伤势如何?”
“托太师的福,死不了。”任久言没碰茶盏,“您安排的那批死士,折了三十七个。”
谷天涯捋了捋花白胡须:“这笔买卖,老夫亏了。”他望向窗外月色,“你就一个人?”
任久言点头,“您也知道的,我不会武功。”
“那萧家小子倒是好身手,可惜…”谷天涯轻笑,“所以你打算如何送老夫上路?”
“在这之前,我还想问句话,”任久言直视着他,“与陛下为敌,不接受陛下称帝,您后悔过吗?”
烛花爆响,屋内忽明忽暗,谷天涯脸上的皱纹在光影中愈发深刻。
良久,他缓缓吐出一口气:“跟他沈明堂的这局棋,老夫下了二十多年,可胜,可败,但——”他摇了摇头,“唯独不可后悔。”
任久言微微颔首,随后起身,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瓷瓶放在案上:“半盏茶的功夫,不会有痛苦。”
谷天涯盯着瓷瓶,突然笑了:“告诉沈明堂,他这手帝王之术,用得漂亮。”
任久言微微躬身:“恭送太师大人上路。”
谷天涯缓缓抬起浑浊的双眼:“你……”
“不是沈明堂派来吧?”
“……”屋内陷入短暂的沉默,任久言没有回答,转身往外走去。
“沈明堂确实是个做帝王的料子,老夫也看得出他并非嗜杀之人。”
谷天涯摩挲着瓷瓶,声音沙哑,“但老夫始终不能释怀,我坚信,如果当年是八殿下继位,这江山必定比他沈明堂治理的更好。”
任久言站在门边,阴影遮住了他半边面容:“‘如果’的事谁又能说得准呢?是非成败,皆成定局。”
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沈明堂确实没有下旨处死谷天涯,但他心里清楚,这位太师肯定会死。
这是一场心照不宣的赌局,皇帝在赌,赌这朝堂之上,江湖之中,总有人会来取谷天涯的性命。可能是他昔日的同党,为了灭口或纳投名状;也可能是萧凌恒的属下,为泄愤或是报仇。
具体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谷天涯绝不能活下去,这个道理,朝野上下都懂。
包括谷天涯,他心里很清楚,只有他死了,剩余的人才能活。
所以当谷天涯独自走出城门时,所有人都默契地保持了沉默,而那些暗中窥视的眼睛里,有忌惮,有算计。
同时,也有两个站在巅峰博弈之人的等待。*2
此刻的沈明堂稳坐龙椅,指尖轻叩着案几,他在等一个消息,一个不需要他亲口下旨的消息。
帝王之术,有时候就在于这“不言”二字。
第88章
五月初的山间已有了暑意,日头渐长。山庄里的山茶和结香早已谢了花期,只余下浓密的绿叶在风中轻颤。
任久言倚在廊柱边出神,他目光落在院中那口池塘里,小鲤鱼个头长得很快,时而浮出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
微风拂过,带来草木特有的清新气息,也带来几分初夏特有的燥热。
厢房的门忽然被推开,萧凌恒扶着门框慢慢挪出来,受伤的腿还不敢着力,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他抬头就看见廊下发呆的任久言,阳光透过廊檐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萧凌恒拖着伤腿往前挪了两步,故意加重了脚步声。
“看什么呢?这么出神。”他故意拖长了声调问道。
任久言猛然回神,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扶住他的胳膊,眉头微蹙:“伤还没好全,怎的出来了?”
“整日闷在屋里,骨头都要生锈了。”萧凌恒撇撇嘴,腮帮子微微鼓起,活像个闹脾气的孩子,“偏生某些人宁可在这儿发呆,也不肯进去陪我说说话。”
说罢还故意用胳膊肘轻轻撞了下任久言。
“我这不是才出来片刻么?”任久言无奈地叹了口气。
萧凌恒却偏过头,故意不看他:“横竖都是出来了,都不在屋里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