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不知是什么时辰了,年逍推门进来,声音压得极低:“想好怎么动了吗?”
他走到任久言身旁,低头看向昏迷的萧凌恒,“直接弹劾?”
任久言的声音平静的让人心颤,“弹劾也是需要证据的。”
年逍眯起眼:“那就按我的规矩来。”
任久言终于抬头看他,随即摇了摇头,继而又看向萧凌恒。
“他现在躺在这,没得选。”年逍语气冷硬,“左金吾卫敢下死手,就该想到后果。”
年逍确实早就猜到左金吾卫会对萧凌恒出手,这本就在他和沈明堂的预料之中,他也比谁都清楚,刀口舔血的武将哪个不是从鬼门关爬回来的?
可此刻他看着那些深可见骨的伤口,望着榻上奄奄一息的萧凌恒,还是感觉胸口堵着一团火,默默攥紧了拳头。
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恼怒的、不知该当如何的站在身受重伤的花太空的榻前。
理智告诉他该按计划行事,可胸腔里翻涌的杀意却怎么也压不住。
任久言沉默片刻,忽然道:“得先查清楚,具体是谁下的令。既然要动,那就连根拔了。”
他抬起眼,直视年逍:“左金吾卫到底是如何腐烂的?他们这次派人来杀凌恒,我猜,是为了潺州丁口一事吧?”
年逍没有回答,他只是定定的看着任久言的眼睛。
任久言见人不吭声,他确定了自己的猜测,继续说道:“兵不血刃,比刀剑相向更诛心。”
年逍盯着任久言看了半晌,随即听不出情绪的开口说道:“你们文官,是够阴的。”他顿了顿,“行,你俩商量着定吧。”
说罢,他转身就走,到了门口时他却停住了脚步,回过头来,甩了一句:“左金吾卫那边是新上任的将军齐天寒下的令,至于其…至于证据,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话音刚落,他人已经消失在视野里。
任久言盯着年逍离去的方向,轻轻闭了闭眼,却不自觉的紧咬着牙关。他当然明白年逍的意思,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能找到真凭实据最好,若是找不到,伪造也得造一份出来。
但他却没留意到对方欲言又止的那半句话。
任久言闭着眼睛强压心中的波动,他生气了。
辰时初,沈明堂下了早朝,刚迈进御书房门槛,就瞧见年逍黑着脸杵在窗边。
皇帝不由挑眉:“稀罕啊,这个点儿能在宫里见到你。”
年逍素来不上早朝,更别说这个时辰进宫,今日算是破了例。
“我倒也不想来,”年逍语气不善,“可不进宫能行吗?”
沈明堂了解年逍,他光看这人铁青的脸色,听这人硬邦邦的语气,就能知道肯定是出了什么事了,“他们闯什么祸了?”
“他们闯祸?”年逍冷哼一声,“如你所愿,小狐狸和老狐狸对那小子动手了。”
“嗯?”沈明堂脚步猛地停住,“这么快?怎么前些日子不动,偏偏今日——”
话没说完,就被年逍打断,“不是今日,是昨日。”
他跟着沈明堂走到书案前,“昨儿从你这出去后,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本想出城到山庄里看看他们二人,结果谁成想,半路捡到个血葫芦似的人。”
“死了?!”沈明堂闻言,声音都变了调。
“没有,活着。”年逍仍旧没有好口气,“他要是在我眼皮底下咽气,这师父我也不用当了。”
沈明堂在龙椅上缓缓坐下,指尖轻叩案面:“既然人都送上门了,正好借这个机会......”
年逍侧目冷哼一声,“你倒是打得好算盘。”
“不是我的算盘。”沈明堂抬眼看年逍,“是他们自己把刀递过来的。”他顿了顿,“那小子的伤情如何?”
“死不了。”年逍冷冷生硬地回道,“任久言那孩子守了一夜。”
沈明堂点点头:“那就让他们自己来办。”
“你也这么打算的?”年逍直直的看着皇帝。
“既然挨刀的是那小子,报仇的自然也该是他。”沈明堂慢条斯理地说,“上次岁宴的案子他就没查到底,如今正好新账旧账一起算。”
年逍眉头不自觉地拧紧:“你就不怕他们斗不过那个老狐狸?”
“他们斗不过,不是还有你盯着么?”沈明堂忽然笑了,眼里闪着精光,“我还不清楚你?那小子现在被人欺负成这样,你能忍住不插手?”
年逍被这话噎住了,他确实盘算着要暗中插手,至少得护那两个孩子周全。
“你就不怕我闹大了?”年逍斜眼瞥了沈明堂一眼:“我跟他们可不一样,我要是想杀人,可从不借朝廷的手,更不会管什么后果。”
“水搅浑了,才能把底下藏的脏东西翻上来。”沈明堂不紧不慢地端起茶盏,“再说了...”
他吹了吹茶沫,“你哪舍得替他杀人?你分明是想教他杀人。”
年逍沉默片刻,没好气的冷声道:“你也是个老狐狸。”
沈明堂不置可否,只是了然的笑着,转头跟旁边的太监说:“拟旨传于天督府,御史台那位,可以抓了。”
“陛下,陆大人今日同御史台几位大人出城巡查了,两日后才回城。”老太监轻着声音说道。
“两日?”沈明堂侧目看着太监,“迟则生变啊……”
沉默半晌,皇帝终是叹了口气,说道:“罢了,那便等他回来再收押吧。”
第82章
天刚蒙蒙亮,和平医馆的老大夫就挎着药箱进了山庄。
老人家诊治完后,收起药箱,看着榻上昏迷的萧凌恒,摇头轻叹:“两位公子当真是...多灾多难啊。”
任久言眉间忧虑,微微颔首道,“劳烦先生了。”
“公子伤势虽重,但性命无碍,”老大夫指着萧凌恒腿上的绷带对任久言交代:“只是这大腿的伤,怕是要养上两个月才能活动自如,这期间不能使力。每日换两次药,夜间若发热就用老朽留下的方子。”
任久言沉默着将老大夫送至院门,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摆,晨雾中,老大夫佝偻的背影渐渐模糊。
任久言刚转过身,就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楚世安风尘仆仆地闯进院子,官服下摆还沾着泥点子。
“人呢?”他一把抓住任久言的手臂,“伤得如何?”
厢房里弥漫着血腥味和药香,楚世安轻轻掀开锦被查看伤势,眉头越皱越紧。萧凌恒上身缠满绷带,右肩处还渗着淡红的血渍。
“昨夜高热不退,寅时才稳下来。”任久言站在窗边,晨光勾勒出他消瘦的轮廓,“四处刀伤,失血过多,但脉象已经平稳了。”
“怎的好好的遇刺了呢?”楚世安轻轻放下被角。
“许是跟丁口簿一事有关,”任久言说,“凌恒如今无官无职,这段日子他着手的事无非就是潺州的案子,想对他动手的人只会是这一个原因。”
“早没这念想,前些日子不动手,御史台被翻出来了倒想起来了,”楚世安想不通,“船到江心补漏迟,这会儿才来干涉怕是晚了些吧。”
“或许是这背后之人本与潺州丁口一事并无直接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先动手只会暴露,并无好处,”任久言分析道,“但如今陆中丞被挖出来了,他们担心之前和御史台的勾当被供出来……”
“会是谁呢?陆中丞的事情陛下的意思是先密而不发,”楚世安皱着眉,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猛地抬头看向任久言,“难道……”
任久言看着楚世安的眼睛,缓缓点头,“陆大人若是被抓了,那这背后之人就没有必要对查案之人动手了,”
他的目光转向榻上的萧凌恒,继续说,“御史中丞暴露,即使你们二人死了,于他们而言也于事无补。所以陛下才按着不发作,这就是想要让对方暴露行径,方才可以引导着你们往这个方向查下去。”
楚世安惊觉这盘棋他自己也摸不清楚陛下的意思,他思忖片刻后,说:“可这动手之人会——”
话未说完,突然传来叩门声,韩远兮正端着刚煎好的药立在门口,浓黑的药汁在碗里晃荡,浓重的苦味在廊下弥漫,冲得人皱眉。
“二位大人,”韩远兮躬身示意,“将军该用药了。”
任久言点点头,与楚世安退出厢房。
穿过回廊时,露水从檐角滴落,正打在楚世安肩头。书房里早已备好热茶,紫砂壶嘴还冒着白气。
任久言给楚世安斟了一杯,滚烫的茶水在杯中打着旋。他自己那杯却迟迟未动,只是盯着杯中浮沉的茶叶出神。
楚世安端起茶盏,“任兄心中可猜到是谁动的手了?”他吹开茶沫,热气氤氲,模糊了他紧锁的眉头。
窗外,早起的麻雀开始叽喳,任久言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嗯,昨日年将军也同我确认了,是左金吾卫将军齐天寒。”他缓缓抬眸,看着楚世安,“可是没有证据,五名杀手全死了,没留下活口。”
他走到任久言身旁,低头看向昏迷的萧凌恒,“直接弹劾?”
任久言的声音平静的让人心颤,“弹劾也是需要证据的。”
年逍眯起眼:“那就按我的规矩来。”
任久言终于抬头看他,随即摇了摇头,继而又看向萧凌恒。
“他现在躺在这,没得选。”年逍语气冷硬,“左金吾卫敢下死手,就该想到后果。”
年逍确实早就猜到左金吾卫会对萧凌恒出手,这本就在他和沈明堂的预料之中,他也比谁都清楚,刀口舔血的武将哪个不是从鬼门关爬回来的?
可此刻他看着那些深可见骨的伤口,望着榻上奄奄一息的萧凌恒,还是感觉胸口堵着一团火,默默攥紧了拳头。
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恼怒的、不知该当如何的站在身受重伤的花太空的榻前。
理智告诉他该按计划行事,可胸腔里翻涌的杀意却怎么也压不住。
任久言沉默片刻,忽然道:“得先查清楚,具体是谁下的令。既然要动,那就连根拔了。”
他抬起眼,直视年逍:“左金吾卫到底是如何腐烂的?他们这次派人来杀凌恒,我猜,是为了潺州丁口一事吧?”
年逍没有回答,他只是定定的看着任久言的眼睛。
任久言见人不吭声,他确定了自己的猜测,继续说道:“兵不血刃,比刀剑相向更诛心。”
年逍盯着任久言看了半晌,随即听不出情绪的开口说道:“你们文官,是够阴的。”他顿了顿,“行,你俩商量着定吧。”
说罢,他转身就走,到了门口时他却停住了脚步,回过头来,甩了一句:“左金吾卫那边是新上任的将军齐天寒下的令,至于其…至于证据,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话音刚落,他人已经消失在视野里。
任久言盯着年逍离去的方向,轻轻闭了闭眼,却不自觉的紧咬着牙关。他当然明白年逍的意思,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能找到真凭实据最好,若是找不到,伪造也得造一份出来。
但他却没留意到对方欲言又止的那半句话。
任久言闭着眼睛强压心中的波动,他生气了。
辰时初,沈明堂下了早朝,刚迈进御书房门槛,就瞧见年逍黑着脸杵在窗边。
皇帝不由挑眉:“稀罕啊,这个点儿能在宫里见到你。”
年逍素来不上早朝,更别说这个时辰进宫,今日算是破了例。
“我倒也不想来,”年逍语气不善,“可不进宫能行吗?”
沈明堂了解年逍,他光看这人铁青的脸色,听这人硬邦邦的语气,就能知道肯定是出了什么事了,“他们闯什么祸了?”
“他们闯祸?”年逍冷哼一声,“如你所愿,小狐狸和老狐狸对那小子动手了。”
“嗯?”沈明堂脚步猛地停住,“这么快?怎么前些日子不动,偏偏今日——”
话没说完,就被年逍打断,“不是今日,是昨日。”
他跟着沈明堂走到书案前,“昨儿从你这出去后,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本想出城到山庄里看看他们二人,结果谁成想,半路捡到个血葫芦似的人。”
“死了?!”沈明堂闻言,声音都变了调。
“没有,活着。”年逍仍旧没有好口气,“他要是在我眼皮底下咽气,这师父我也不用当了。”
沈明堂在龙椅上缓缓坐下,指尖轻叩案面:“既然人都送上门了,正好借这个机会......”
年逍侧目冷哼一声,“你倒是打得好算盘。”
“不是我的算盘。”沈明堂抬眼看年逍,“是他们自己把刀递过来的。”他顿了顿,“那小子的伤情如何?”
“死不了。”年逍冷冷生硬地回道,“任久言那孩子守了一夜。”
沈明堂点点头:“那就让他们自己来办。”
“你也这么打算的?”年逍直直的看着皇帝。
“既然挨刀的是那小子,报仇的自然也该是他。”沈明堂慢条斯理地说,“上次岁宴的案子他就没查到底,如今正好新账旧账一起算。”
年逍眉头不自觉地拧紧:“你就不怕他们斗不过那个老狐狸?”
“他们斗不过,不是还有你盯着么?”沈明堂忽然笑了,眼里闪着精光,“我还不清楚你?那小子现在被人欺负成这样,你能忍住不插手?”
年逍被这话噎住了,他确实盘算着要暗中插手,至少得护那两个孩子周全。
“你就不怕我闹大了?”年逍斜眼瞥了沈明堂一眼:“我跟他们可不一样,我要是想杀人,可从不借朝廷的手,更不会管什么后果。”
“水搅浑了,才能把底下藏的脏东西翻上来。”沈明堂不紧不慢地端起茶盏,“再说了...”
他吹了吹茶沫,“你哪舍得替他杀人?你分明是想教他杀人。”
年逍沉默片刻,没好气的冷声道:“你也是个老狐狸。”
沈明堂不置可否,只是了然的笑着,转头跟旁边的太监说:“拟旨传于天督府,御史台那位,可以抓了。”
“陛下,陆大人今日同御史台几位大人出城巡查了,两日后才回城。”老太监轻着声音说道。
“两日?”沈明堂侧目看着太监,“迟则生变啊……”
沉默半晌,皇帝终是叹了口气,说道:“罢了,那便等他回来再收押吧。”
第82章
天刚蒙蒙亮,和平医馆的老大夫就挎着药箱进了山庄。
老人家诊治完后,收起药箱,看着榻上昏迷的萧凌恒,摇头轻叹:“两位公子当真是...多灾多难啊。”
任久言眉间忧虑,微微颔首道,“劳烦先生了。”
“公子伤势虽重,但性命无碍,”老大夫指着萧凌恒腿上的绷带对任久言交代:“只是这大腿的伤,怕是要养上两个月才能活动自如,这期间不能使力。每日换两次药,夜间若发热就用老朽留下的方子。”
任久言沉默着将老大夫送至院门,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摆,晨雾中,老大夫佝偻的背影渐渐模糊。
任久言刚转过身,就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楚世安风尘仆仆地闯进院子,官服下摆还沾着泥点子。
“人呢?”他一把抓住任久言的手臂,“伤得如何?”
厢房里弥漫着血腥味和药香,楚世安轻轻掀开锦被查看伤势,眉头越皱越紧。萧凌恒上身缠满绷带,右肩处还渗着淡红的血渍。
“昨夜高热不退,寅时才稳下来。”任久言站在窗边,晨光勾勒出他消瘦的轮廓,“四处刀伤,失血过多,但脉象已经平稳了。”
“怎的好好的遇刺了呢?”楚世安轻轻放下被角。
“许是跟丁口簿一事有关,”任久言说,“凌恒如今无官无职,这段日子他着手的事无非就是潺州的案子,想对他动手的人只会是这一个原因。”
“早没这念想,前些日子不动手,御史台被翻出来了倒想起来了,”楚世安想不通,“船到江心补漏迟,这会儿才来干涉怕是晚了些吧。”
“或许是这背后之人本与潺州丁口一事并无直接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先动手只会暴露,并无好处,”任久言分析道,“但如今陆中丞被挖出来了,他们担心之前和御史台的勾当被供出来……”
“会是谁呢?陆中丞的事情陛下的意思是先密而不发,”楚世安皱着眉,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猛地抬头看向任久言,“难道……”
任久言看着楚世安的眼睛,缓缓点头,“陆大人若是被抓了,那这背后之人就没有必要对查案之人动手了,”
他的目光转向榻上的萧凌恒,继续说,“御史中丞暴露,即使你们二人死了,于他们而言也于事无补。所以陛下才按着不发作,这就是想要让对方暴露行径,方才可以引导着你们往这个方向查下去。”
楚世安惊觉这盘棋他自己也摸不清楚陛下的意思,他思忖片刻后,说:“可这动手之人会——”
话未说完,突然传来叩门声,韩远兮正端着刚煎好的药立在门口,浓黑的药汁在碗里晃荡,浓重的苦味在廊下弥漫,冲得人皱眉。
“二位大人,”韩远兮躬身示意,“将军该用药了。”
任久言点点头,与楚世安退出厢房。
穿过回廊时,露水从檐角滴落,正打在楚世安肩头。书房里早已备好热茶,紫砂壶嘴还冒着白气。
任久言给楚世安斟了一杯,滚烫的茶水在杯中打着旋。他自己那杯却迟迟未动,只是盯着杯中浮沉的茶叶出神。
楚世安端起茶盏,“任兄心中可猜到是谁动的手了?”他吹开茶沫,热气氤氲,模糊了他紧锁的眉头。
窗外,早起的麻雀开始叽喳,任久言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嗯,昨日年将军也同我确认了,是左金吾卫将军齐天寒。”他缓缓抬眸,看着楚世安,“可是没有证据,五名杀手全死了,没留下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