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这一幕,落在了一旁的监督使眼中。
那监督使热泪盈眶,被萧县令和妻子恩爱所感动。
他立即拿出纸笔,用舌头润了润笔尖:天峪县令为妻子独自赴险,情深几许......
至此,岭南一代叫得上名号的山匪全部覆灭,此事传到圣上面前。
这一回,节度使让监察使书写文书,要求写得详细一点,一点细节也不能放过。
于是乎,这份上千字的剿匪奏报呈到了皇帝赵从煊面前。
赵从煊紧紧地盯着那几个字看,手指几度想要将这份奏报撕碎。
天峪县令和......他的妻子......
第66章 扎心
山匪尽除后, 岭南节度使正美滋滋地等圣上赏赐下来,结果,等来的却是一纸革职圣旨。
圣旨上罗列了他数条罪状, 欺压百姓、贪冒军功等,最关键的一点是欺君之罪。
欺君之罪, 按例当斩。圣上看在他除匪有功的份上,功过相抵, 只革了他的职。
那节度使瘫软在地, 不可置信地夺过诏书, 让身边的属官再宣读一遍。可木已成舟,圣旨上的字不会因为谁去宣读而改变上面的字迹。
萧伯瑀得知此事后, 神色微微一愣。
岭南离长安太远, 朝廷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山匪刚平, 本该论功行赏, 却突然降下雷霆之怒, 实在出人意料。
萧伯瑀不想揣测君意,毕竟, 君心似海,他早已切身体会过了。
天峪县在他的治理下,渐渐地, 民心安乐,县民们夜不闭户,不惧盗贼,只因县中衙役巡守严明, 路不拾遗已成寻常。
这一切,归功于新任县令,萧伯瑀。
这一年是永昌九年, 萧伯瑀上任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便深受百姓爱戴,连其他县令也纷纷效仿。
唯一让无数闺中女子心碎的是,县令大人家中已有妻儿。
而且,去年萧县令为了救自己的妻子,独自入林与山匪搏斗,此事已成当地佳话,还被编成了好几种民间话本子。
什么情比金坚、鹣鲽情深......
一字一句,皆如尖刀剜心。
赵从煊不相信那节度使胡编乱造的措辞,便暗中派人去了一趟岭南,可事实的确如此。
他只觉脑中一阵嗡鸣,似无数根细针扎入颅骨中,又反复翻搅。
头好疼。
陛下!一旁的小酉子惊呼上前,见赵从煊额间冷汗涔涔,便连忙朝殿外喊去:快传太医!
皇帝的头疾已经有了一阵时日,今日是发作得最厉害的一次,太医们轮流上前施针。
小半个时辰过去了,赵从煊才勉强缓过来,他脸色是病态的苍白,眸中还透露着迷茫和一丝脆弱。
小酉子神色担忧,他小心翼翼捧上一盏温热的参茶,陛下,您先喝口茶缓缓......
赵从煊没有接,他微微阖眼,声音沙哑,都退下吧。
小酉子轻叹一声,他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要折磨自己......
他隐约猜出,陛下也许是后悔了对萧大人的惩处,可不知是顾及什么,始终没有要将萧大人召回长安的意思。
就在小酉子离开时,赵从煊忽然开口道:小酉子。
奴才在。小酉子连忙应声。
传令......赵从煊声音停滞了许久,岭南一代的奏折,一律交由尚书台处置。
小酉子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陛下这是要彻底切断与岭南的联系,不再过问萧伯瑀的任何消息。
尚书台与萧家不合,定然不会让萧伯瑀有再回长安的可能。
陛下这一旨意,未免......太令人寒心了。
小酉子劝道:陛下,三思啊......
赵从煊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奴才,遵旨。小酉子声音艰涩,却也不得不遵旨退下。
殿内,只剩赵从煊一人,他缓缓闭上眼睛,慢慢地,身体蜷缩了起来,明黄的锦被越裹越紧,却怎么也驱散不开心中的寒意。
满脑子,都是那一个人的身影。
他将萧伯瑀贬到千里之外的岭南,便是要彻底断绝两人的关系,萧氏失去臂膀,对皇权再无威胁的可能。
这一切似乎都如他所愿。
赵从煊应该高兴才对,可他却日渐麻木,唯有梦中旖旎,他才觉得开心是何滋味。
在梦里,他可以放下所有的顾忌,抛下身份,只和那一个人携手天涯。两人在日暮下纵马,在草地里嬉闹,在月下对酌,而后情难自抑......
他在无数个梦里喊着萧伯瑀的名字,身体蜷缩在他怀里,久久不愿分开。醒来后,只余眼角一片冰凉。再后来,连梦中的身影也开始离他越来越远。
而这所有的一切,他怨不得旁人。
如今萧伯瑀有了新的生活,与妻子琴瑟和鸣,还育有一子......
他该为萧伯瑀感到高兴才对,可是,为什么......
心好痛。
大少爷,您今日是怎么了?田安见萧伯瑀几度怔愣失神,不由地担忧问道。
萧伯瑀回过神来,他轻轻捂了捂心口,摇头道:无事,心口有些闷罢了。
那还是叫郎中来看一下吧!田安担心道,这里可不是长安,岭南湿热,万一熬出什么病来,那就遭了。
萧伯瑀见拗不过他,便随他去了。
庭院中,萧伯瑀拿着一本书继续看着,县里渐渐安定,他也闲了下来,偶尔处理一些邻里纠纷的小事,倒是清闲自在。
县令大人,朔儿怎么睡不醒啊?上官绵神色有些着急,她孤身一人在外,又莫名有了一个孩子,很多事情,她已经习惯性找萧伯瑀求助。
前些日子,外面沸沸扬扬传她是县令夫人,当时上官绵恨不得剁了那些说书人的爪子,她生怕萧县令发怒,就把她赶出县衙了。
可没想到,萧县令却和她说,若是她介意,便命人澄清此事,若不介意,便任由它去。
此事对她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她没了记忆,不知亲朋是谁,肚子里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来的,她心里自然是惶恐的,现在萧县令愿意当她的家人,她当然感激不尽。
于是乎,她便成了有名无实的县令夫人。
让我看看。萧伯瑀放下书,顺手接过她襁褓中的婴儿。
孩子名为上官朔,朔日出生,出生时,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骤然停了下来,天边出现了罕见的双虹贯日。
恰有算命的来府上讨一个好彩头,说这孩子命格极好,一生顺遂。
襁褓中的婴儿忽然醒了过来,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三个月大的孩子,正是睡得最深的时候,上官姑娘不必担忧。萧伯瑀温声道,他轻轻捏了捏婴儿的小手,婴儿手指张开又合拢,像是要抓住什么。
上官绵松了一口气,她将婴儿抱了回来,又担忧他渴不渴、饿不饿,一整天的时间,脑子里那根紧绷的神经就没放松下来过。
......还好遇到了你们,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上官绵道:待我找到了家人,日后定然会好好报答你的!
不过,我现在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唉......说着,上官绵又长叹一声。
萧伯瑀缓缓开口道:上官这一姓氏较为罕见,淮北有一世家,便是复姓上官,我曾派人前去询问,其族亲中有一幼女便是名为上官绵,不过,此上官绵自小体弱多病,于三年前就已病逝。
就体弱多病这一点,就与她不符。
上官绵一怔,难道......我记错了?
她从河边醒来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声音,那声音喊她:上官绵。
河西、陇地还有几家上官氏族,我已经派人去问了,过段时间应有书信传回来。萧伯瑀道。
上官绵连声道:多谢县令大人!
凭她一个人,单是调查上官氏在哪都得耗费她几年时间。上官绵不由地问道:县令大人,您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这天下之大,寻常人怎会知道这些?
略知一二。萧伯瑀道。
上官绵看出来,萧县令出身应不凡,只是不知道,为何会到这个地方任一个小小县令。
那监督使热泪盈眶,被萧县令和妻子恩爱所感动。
他立即拿出纸笔,用舌头润了润笔尖:天峪县令为妻子独自赴险,情深几许......
至此,岭南一代叫得上名号的山匪全部覆灭,此事传到圣上面前。
这一回,节度使让监察使书写文书,要求写得详细一点,一点细节也不能放过。
于是乎,这份上千字的剿匪奏报呈到了皇帝赵从煊面前。
赵从煊紧紧地盯着那几个字看,手指几度想要将这份奏报撕碎。
天峪县令和......他的妻子......
第66章 扎心
山匪尽除后, 岭南节度使正美滋滋地等圣上赏赐下来,结果,等来的却是一纸革职圣旨。
圣旨上罗列了他数条罪状, 欺压百姓、贪冒军功等,最关键的一点是欺君之罪。
欺君之罪, 按例当斩。圣上看在他除匪有功的份上,功过相抵, 只革了他的职。
那节度使瘫软在地, 不可置信地夺过诏书, 让身边的属官再宣读一遍。可木已成舟,圣旨上的字不会因为谁去宣读而改变上面的字迹。
萧伯瑀得知此事后, 神色微微一愣。
岭南离长安太远, 朝廷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山匪刚平, 本该论功行赏, 却突然降下雷霆之怒, 实在出人意料。
萧伯瑀不想揣测君意,毕竟, 君心似海,他早已切身体会过了。
天峪县在他的治理下,渐渐地, 民心安乐,县民们夜不闭户,不惧盗贼,只因县中衙役巡守严明, 路不拾遗已成寻常。
这一切,归功于新任县令,萧伯瑀。
这一年是永昌九年, 萧伯瑀上任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便深受百姓爱戴,连其他县令也纷纷效仿。
唯一让无数闺中女子心碎的是,县令大人家中已有妻儿。
而且,去年萧县令为了救自己的妻子,独自入林与山匪搏斗,此事已成当地佳话,还被编成了好几种民间话本子。
什么情比金坚、鹣鲽情深......
一字一句,皆如尖刀剜心。
赵从煊不相信那节度使胡编乱造的措辞,便暗中派人去了一趟岭南,可事实的确如此。
他只觉脑中一阵嗡鸣,似无数根细针扎入颅骨中,又反复翻搅。
头好疼。
陛下!一旁的小酉子惊呼上前,见赵从煊额间冷汗涔涔,便连忙朝殿外喊去:快传太医!
皇帝的头疾已经有了一阵时日,今日是发作得最厉害的一次,太医们轮流上前施针。
小半个时辰过去了,赵从煊才勉强缓过来,他脸色是病态的苍白,眸中还透露着迷茫和一丝脆弱。
小酉子神色担忧,他小心翼翼捧上一盏温热的参茶,陛下,您先喝口茶缓缓......
赵从煊没有接,他微微阖眼,声音沙哑,都退下吧。
小酉子轻叹一声,他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要折磨自己......
他隐约猜出,陛下也许是后悔了对萧大人的惩处,可不知是顾及什么,始终没有要将萧大人召回长安的意思。
就在小酉子离开时,赵从煊忽然开口道:小酉子。
奴才在。小酉子连忙应声。
传令......赵从煊声音停滞了许久,岭南一代的奏折,一律交由尚书台处置。
小酉子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陛下这是要彻底切断与岭南的联系,不再过问萧伯瑀的任何消息。
尚书台与萧家不合,定然不会让萧伯瑀有再回长安的可能。
陛下这一旨意,未免......太令人寒心了。
小酉子劝道:陛下,三思啊......
赵从煊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奴才,遵旨。小酉子声音艰涩,却也不得不遵旨退下。
殿内,只剩赵从煊一人,他缓缓闭上眼睛,慢慢地,身体蜷缩了起来,明黄的锦被越裹越紧,却怎么也驱散不开心中的寒意。
满脑子,都是那一个人的身影。
他将萧伯瑀贬到千里之外的岭南,便是要彻底断绝两人的关系,萧氏失去臂膀,对皇权再无威胁的可能。
这一切似乎都如他所愿。
赵从煊应该高兴才对,可他却日渐麻木,唯有梦中旖旎,他才觉得开心是何滋味。
在梦里,他可以放下所有的顾忌,抛下身份,只和那一个人携手天涯。两人在日暮下纵马,在草地里嬉闹,在月下对酌,而后情难自抑......
他在无数个梦里喊着萧伯瑀的名字,身体蜷缩在他怀里,久久不愿分开。醒来后,只余眼角一片冰凉。再后来,连梦中的身影也开始离他越来越远。
而这所有的一切,他怨不得旁人。
如今萧伯瑀有了新的生活,与妻子琴瑟和鸣,还育有一子......
他该为萧伯瑀感到高兴才对,可是,为什么......
心好痛。
大少爷,您今日是怎么了?田安见萧伯瑀几度怔愣失神,不由地担忧问道。
萧伯瑀回过神来,他轻轻捂了捂心口,摇头道:无事,心口有些闷罢了。
那还是叫郎中来看一下吧!田安担心道,这里可不是长安,岭南湿热,万一熬出什么病来,那就遭了。
萧伯瑀见拗不过他,便随他去了。
庭院中,萧伯瑀拿着一本书继续看着,县里渐渐安定,他也闲了下来,偶尔处理一些邻里纠纷的小事,倒是清闲自在。
县令大人,朔儿怎么睡不醒啊?上官绵神色有些着急,她孤身一人在外,又莫名有了一个孩子,很多事情,她已经习惯性找萧伯瑀求助。
前些日子,外面沸沸扬扬传她是县令夫人,当时上官绵恨不得剁了那些说书人的爪子,她生怕萧县令发怒,就把她赶出县衙了。
可没想到,萧县令却和她说,若是她介意,便命人澄清此事,若不介意,便任由它去。
此事对她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她没了记忆,不知亲朋是谁,肚子里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来的,她心里自然是惶恐的,现在萧县令愿意当她的家人,她当然感激不尽。
于是乎,她便成了有名无实的县令夫人。
让我看看。萧伯瑀放下书,顺手接过她襁褓中的婴儿。
孩子名为上官朔,朔日出生,出生时,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骤然停了下来,天边出现了罕见的双虹贯日。
恰有算命的来府上讨一个好彩头,说这孩子命格极好,一生顺遂。
襁褓中的婴儿忽然醒了过来,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三个月大的孩子,正是睡得最深的时候,上官姑娘不必担忧。萧伯瑀温声道,他轻轻捏了捏婴儿的小手,婴儿手指张开又合拢,像是要抓住什么。
上官绵松了一口气,她将婴儿抱了回来,又担忧他渴不渴、饿不饿,一整天的时间,脑子里那根紧绷的神经就没放松下来过。
......还好遇到了你们,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上官绵道:待我找到了家人,日后定然会好好报答你的!
不过,我现在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唉......说着,上官绵又长叹一声。
萧伯瑀缓缓开口道:上官这一姓氏较为罕见,淮北有一世家,便是复姓上官,我曾派人前去询问,其族亲中有一幼女便是名为上官绵,不过,此上官绵自小体弱多病,于三年前就已病逝。
就体弱多病这一点,就与她不符。
上官绵一怔,难道......我记错了?
她从河边醒来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声音,那声音喊她:上官绵。
河西、陇地还有几家上官氏族,我已经派人去问了,过段时间应有书信传回来。萧伯瑀道。
上官绵连声道:多谢县令大人!
凭她一个人,单是调查上官氏在哪都得耗费她几年时间。上官绵不由地问道:县令大人,您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这天下之大,寻常人怎会知道这些?
略知一二。萧伯瑀道。
上官绵看出来,萧县令出身应不凡,只是不知道,为何会到这个地方任一个小小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