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萧伯瑀自然知道是伪造的,他从未做过此事,只不过,那文书上的字迹连他自己都几乎分不清真假。
这背后的人倒是花费了一番苦心。
是李善诠。王横忽然说了一个名字。
李善诠在宰相府呆的时间也不短了,在萧伯瑀的手受伤后,他便时常替萧伯瑀代笔批阅奏疏。
王横不懂的是,宰相府对他不薄,他为何要陷害萧伯瑀?
闻言,萧伯瑀只是笑了笑,是非对错他已经不那么在乎了。
下官正要将此事上谏至御史台,没想到陛下令您这么快离开长安。王横轻轻叹了一口气。
萧伯瑀道: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王横一愣,他已经找到证据,能证明那份泄题文书就是李善诠伪造的,只要将证据呈到陛下面前,或许,陛下能收回那道圣旨。
王横,我想拜托你一件事。萧伯瑀道。
大人尽管吩咐!
萧伯瑀笑了笑,我们共事快十年了吧?
王横数了数,从永顺元年,到如今永昌七年,......的确快十年了。
我想以朋友的身份拜托你,能否偶尔去一趟萧府。家中父母年事已高,我这一去怕是再难回长安,长则不久后将会调离长安,若以后萧府有什么难处,还望你能帮衬一二。萧伯瑀躬身再行一礼。
王横神色郑重地答应了下来,拱手作揖。
此时,雪下得更大了一些。
萧伯瑀回头看向皇宫的方向,终究是无声地叹了一口气,他转身回到马车上。
王横紧追了几步,提高了声音:大人,岭南路迢凶险,此行,珍重!
珍重。萧伯瑀颔首回应。
田安再次扬起马鞭,马车缓缓启动。王横站在原地,望着马车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茫茫雪幕之中。
寒风如刀,长安城的天空阴沉得像是被泼了墨,灰蒙蒙地压在城楼上空。
城楼上,一道目光紧紧地望向马车离去的方向。漫天飞雪落下,纷纷扬扬,如一层帘幕,遮住了远山,掩尽了长街。
小酉子为陛下撑着伞,小心翼翼道:陛下,雪大了,可要回宫?
赵从煊没有动,仍然伫立在原地,目光沉沉地望着马车消失的方向,他缓缓抬起手,指尖轻碰着脸颊,只触及一抹湿润。
小酉子见状,心头一紧,连忙低下头,不敢多看。
雪越下越大,良久,赵从煊才低声道:回宫吧。
是。
............
腊月,大理寺卿林向松上书乞骸骨,这一回,皇帝赵从煊终于放他离去。
与此同时,先帝后宫妃嫔悉数遣散,不愿离去的,便被送去皇家感业寺,为大晟祈福。
一下子,后宫冷清了下来。
不少朝臣想要趁此将族中女眷送入宫中,来换取家族的前程。
可皇帝赵从煊似乎对此,丝毫不感兴趣。
而且,宋百鸿也不许他们打这一个主意。
宋百鸿如今虽是一个御史中丞,可他是天子近臣,天子的政令从他这里出去,他的权势和地位早已不同往日。
只要他的妹妹怀了龙嗣,这皇后之位便指日可待。
皇宫。
宋书涵看着兄长托人带来的书信,脸上没有什么笑意,只命人将信件烧毁了事。
她披上氅衣,起身朝殿外走去。
侍女连忙跟上,娘娘,您要去哪?
宋书涵道:这宫里冷清,也就萧姐姐能陪我说一会儿话了。
之前,皇帝下令将淑妃萧芷嫣禁足,但没有降其位份,明面上,萧家的殊荣还在。
萧芷嫣所在的宫殿比较清净,她不爱旁人打扰,于她而言,禁不禁足,并无多大的区别。
宋书涵倒是常来,她天生爱热闹,一刻也安静不下来。
萧芷嫣喜静,却无形中也期待着她的到来。
进入宫殿时,炭火快要烧尽了,也不见人添些新的炭火来。
来人!宋书涵怒喝一声:这炭火是怎么回事?!
很快,便有太监出来解释,淑妃节俭,人在内室休息,便只在内室续着炭火。
宋书涵大步便往里走,太监想要劝阻却已经来不及了。
萧芷嫣正烧着什么,宋书涵定睛一看,这不是她在这里练字时的草纸吗?
你......你怎么来了?萧芷嫣欲盖弥彰般将剩下的草纸塞到身后去。
宋书涵幽幽道:姐姐现在是不欢迎我了?
怎么会?萧芷嫣嘴角扯着笑意,你若想来,随时都可以来,我只怕......
只怕你不愿意再来了。
宋书涵却读不懂她话中的意思,她坐在榻上,垂着头道:姐姐不是答应了我,要教我抚琴吗?
她虽然也会弹琴,但琴技却远远比不上萧芷嫣,上回她无意中向萧芷嫣提及,自己在陛下面前弹错了音。
当时,萧芷嫣沉默良久,随后提出,要教她弹琴。
宋书涵自然是乐意至极,她几乎隔三差五就往这边跑。
可自从她在御书房看见了一幅画......
准确来说,宋书涵只看见了画像的一双眼睛,那双眼睛与萧芷嫣至少有七分相像。
顿时,宋书涵僵在原地,难怪陛下只将淑妃禁足......
发生这件事后,宋书涵已经一个月没有来找萧芷嫣了。
她的心很乱,只觉得心里莫名难受得紧。
而今天一来,就看见萧芷嫣在烧毁她曾经练字的草纸,明明当初萧芷嫣说她的字写得很漂亮的,现在说烧了就烧了。
宋书涵觉得更难受了。
天冷了,不适宜抚琴,待明年开春吧......萧芷嫣缓缓道。
话音未落,宋书涵默默起身,脸上没什么表情,那便不打扰姐姐了。
萧芷嫣抬手欲喊住她,可终究还是缓缓放下了手。如今陛下看重宋氏,又对宋书涵喜爱有加,若不是放不下......萧芷嫣也想去感业寺,常伴青灯古佛,为大晟祈福。
宋书涵离开没多久,一道圣旨传来,皇帝下令解了淑妃的禁足。
这道圣旨下来,让朝臣们捉摸不透,他们原以为,嘉妃宋书涵被封为皇后是迟早的事,可现在皇帝对淑妃萧芷嫣似乎恩宠有加。
再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萧伯瑀虽然被贬去岭南,可萧家在朝中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
朝中顿时分成了两派势力,这些人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请陛下立后。
赵从煊登基近六年,却迟迟没有封后,如今海内外安定了下来,是时候立后了。
上谏的奏疏越来越多,人选几乎在宋书涵和萧芷嫣两人之间。
连太后也催促赵从煊立后,她有意让族中女眷入宫,为了自然也是皇后之位。
只不过,皇帝却对此充耳不闻。
太后见状,心里也着急起来,这样下去,这皇后之位定然是在宋书涵和萧芷嫣二人中决出。
在元日贺宴上,太后有意引皇帝喝酒,她知道皇帝不胜酒力,便想借此时机,将族中女眷送入宫中。
令她没想到的是,赵从煊根本无需他人劝酒,便一杯一杯酒水入肚。
太后喜出望外,可待宴席散去后,赵从煊并没有回寝宫,他独自一人去到黄金台,从此处俯瞰着长安城。
大雪飘落,黄金台的亭子下,赵从煊煮雪烹茶,不多时,一道身影渐渐靠近。
赵从煊抬眸看去,随即为来人斟上一杯茶水。
那人忽地拔出匕首,只刹那间,匕首朝着赵从煊耳旁飞过,正钉中他身后的一根柱子。
赵从煊没有躲避,反而笑道:怎么?又要做回刺客这老本行了?
此人正是当年刺杀永顺帝的刺客首领,后来为赵从煊所用。
如今他的身份是皇帝暗卫首领,袁良。
我当年说过,报答你的恩情后,我会杀了你。袁良开口道。
赵从煊饶有兴趣问道:那你方才怎么不动手?
你若死了,天下将再次陷入动乱之中。袁良道,当年他们刺杀永顺帝,正是因为他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
这背后的人倒是花费了一番苦心。
是李善诠。王横忽然说了一个名字。
李善诠在宰相府呆的时间也不短了,在萧伯瑀的手受伤后,他便时常替萧伯瑀代笔批阅奏疏。
王横不懂的是,宰相府对他不薄,他为何要陷害萧伯瑀?
闻言,萧伯瑀只是笑了笑,是非对错他已经不那么在乎了。
下官正要将此事上谏至御史台,没想到陛下令您这么快离开长安。王横轻轻叹了一口气。
萧伯瑀道: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王横一愣,他已经找到证据,能证明那份泄题文书就是李善诠伪造的,只要将证据呈到陛下面前,或许,陛下能收回那道圣旨。
王横,我想拜托你一件事。萧伯瑀道。
大人尽管吩咐!
萧伯瑀笑了笑,我们共事快十年了吧?
王横数了数,从永顺元年,到如今永昌七年,......的确快十年了。
我想以朋友的身份拜托你,能否偶尔去一趟萧府。家中父母年事已高,我这一去怕是再难回长安,长则不久后将会调离长安,若以后萧府有什么难处,还望你能帮衬一二。萧伯瑀躬身再行一礼。
王横神色郑重地答应了下来,拱手作揖。
此时,雪下得更大了一些。
萧伯瑀回头看向皇宫的方向,终究是无声地叹了一口气,他转身回到马车上。
王横紧追了几步,提高了声音:大人,岭南路迢凶险,此行,珍重!
珍重。萧伯瑀颔首回应。
田安再次扬起马鞭,马车缓缓启动。王横站在原地,望着马车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茫茫雪幕之中。
寒风如刀,长安城的天空阴沉得像是被泼了墨,灰蒙蒙地压在城楼上空。
城楼上,一道目光紧紧地望向马车离去的方向。漫天飞雪落下,纷纷扬扬,如一层帘幕,遮住了远山,掩尽了长街。
小酉子为陛下撑着伞,小心翼翼道:陛下,雪大了,可要回宫?
赵从煊没有动,仍然伫立在原地,目光沉沉地望着马车消失的方向,他缓缓抬起手,指尖轻碰着脸颊,只触及一抹湿润。
小酉子见状,心头一紧,连忙低下头,不敢多看。
雪越下越大,良久,赵从煊才低声道:回宫吧。
是。
............
腊月,大理寺卿林向松上书乞骸骨,这一回,皇帝赵从煊终于放他离去。
与此同时,先帝后宫妃嫔悉数遣散,不愿离去的,便被送去皇家感业寺,为大晟祈福。
一下子,后宫冷清了下来。
不少朝臣想要趁此将族中女眷送入宫中,来换取家族的前程。
可皇帝赵从煊似乎对此,丝毫不感兴趣。
而且,宋百鸿也不许他们打这一个主意。
宋百鸿如今虽是一个御史中丞,可他是天子近臣,天子的政令从他这里出去,他的权势和地位早已不同往日。
只要他的妹妹怀了龙嗣,这皇后之位便指日可待。
皇宫。
宋书涵看着兄长托人带来的书信,脸上没有什么笑意,只命人将信件烧毁了事。
她披上氅衣,起身朝殿外走去。
侍女连忙跟上,娘娘,您要去哪?
宋书涵道:这宫里冷清,也就萧姐姐能陪我说一会儿话了。
之前,皇帝下令将淑妃萧芷嫣禁足,但没有降其位份,明面上,萧家的殊荣还在。
萧芷嫣所在的宫殿比较清净,她不爱旁人打扰,于她而言,禁不禁足,并无多大的区别。
宋书涵倒是常来,她天生爱热闹,一刻也安静不下来。
萧芷嫣喜静,却无形中也期待着她的到来。
进入宫殿时,炭火快要烧尽了,也不见人添些新的炭火来。
来人!宋书涵怒喝一声:这炭火是怎么回事?!
很快,便有太监出来解释,淑妃节俭,人在内室休息,便只在内室续着炭火。
宋书涵大步便往里走,太监想要劝阻却已经来不及了。
萧芷嫣正烧着什么,宋书涵定睛一看,这不是她在这里练字时的草纸吗?
你......你怎么来了?萧芷嫣欲盖弥彰般将剩下的草纸塞到身后去。
宋书涵幽幽道:姐姐现在是不欢迎我了?
怎么会?萧芷嫣嘴角扯着笑意,你若想来,随时都可以来,我只怕......
只怕你不愿意再来了。
宋书涵却读不懂她话中的意思,她坐在榻上,垂着头道:姐姐不是答应了我,要教我抚琴吗?
她虽然也会弹琴,但琴技却远远比不上萧芷嫣,上回她无意中向萧芷嫣提及,自己在陛下面前弹错了音。
当时,萧芷嫣沉默良久,随后提出,要教她弹琴。
宋书涵自然是乐意至极,她几乎隔三差五就往这边跑。
可自从她在御书房看见了一幅画......
准确来说,宋书涵只看见了画像的一双眼睛,那双眼睛与萧芷嫣至少有七分相像。
顿时,宋书涵僵在原地,难怪陛下只将淑妃禁足......
发生这件事后,宋书涵已经一个月没有来找萧芷嫣了。
她的心很乱,只觉得心里莫名难受得紧。
而今天一来,就看见萧芷嫣在烧毁她曾经练字的草纸,明明当初萧芷嫣说她的字写得很漂亮的,现在说烧了就烧了。
宋书涵觉得更难受了。
天冷了,不适宜抚琴,待明年开春吧......萧芷嫣缓缓道。
话音未落,宋书涵默默起身,脸上没什么表情,那便不打扰姐姐了。
萧芷嫣抬手欲喊住她,可终究还是缓缓放下了手。如今陛下看重宋氏,又对宋书涵喜爱有加,若不是放不下......萧芷嫣也想去感业寺,常伴青灯古佛,为大晟祈福。
宋书涵离开没多久,一道圣旨传来,皇帝下令解了淑妃的禁足。
这道圣旨下来,让朝臣们捉摸不透,他们原以为,嘉妃宋书涵被封为皇后是迟早的事,可现在皇帝对淑妃萧芷嫣似乎恩宠有加。
再者,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萧伯瑀虽然被贬去岭南,可萧家在朝中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
朝中顿时分成了两派势力,这些人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请陛下立后。
赵从煊登基近六年,却迟迟没有封后,如今海内外安定了下来,是时候立后了。
上谏的奏疏越来越多,人选几乎在宋书涵和萧芷嫣两人之间。
连太后也催促赵从煊立后,她有意让族中女眷入宫,为了自然也是皇后之位。
只不过,皇帝却对此充耳不闻。
太后见状,心里也着急起来,这样下去,这皇后之位定然是在宋书涵和萧芷嫣二人中决出。
在元日贺宴上,太后有意引皇帝喝酒,她知道皇帝不胜酒力,便想借此时机,将族中女眷送入宫中。
令她没想到的是,赵从煊根本无需他人劝酒,便一杯一杯酒水入肚。
太后喜出望外,可待宴席散去后,赵从煊并没有回寝宫,他独自一人去到黄金台,从此处俯瞰着长安城。
大雪飘落,黄金台的亭子下,赵从煊煮雪烹茶,不多时,一道身影渐渐靠近。
赵从煊抬眸看去,随即为来人斟上一杯茶水。
那人忽地拔出匕首,只刹那间,匕首朝着赵从煊耳旁飞过,正钉中他身后的一根柱子。
赵从煊没有躲避,反而笑道:怎么?又要做回刺客这老本行了?
此人正是当年刺杀永顺帝的刺客首领,后来为赵从煊所用。
如今他的身份是皇帝暗卫首领,袁良。
我当年说过,报答你的恩情后,我会杀了你。袁良开口道。
赵从煊饶有兴趣问道:那你方才怎么不动手?
你若死了,天下将再次陷入动乱之中。袁良道,当年他们刺杀永顺帝,正是因为他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