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四公主,三岁时夭逝;五皇子恒王,暴薨;六公主,年十六,封昭华公主,现居长乐宫偏殿;
八公主,年十二,封永安公主,现居长乐宫偏殿;九皇子,薨。
只有七皇子赵从煊,现居宫外皇子府中。
第3章 北狄来犯
永顺二年,春三月,梨花开。
天色未明,几道身影快马加鞭朝长安城门驶去,为首的是驻守北狄边境的军需官苏明远,他手持军令,喝声道:开城门!
马蹄声穿过朱雀街道,周遭之人纷纷探出个脑袋,夹耳低声讨论了几句后,很快,又恢复了平常。
皇宫,宣政殿。
军需官苏明远单膝跪地,拱手行礼,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斜倚在榻上,眼周微微泛青,神色不耐烦道:什么事?
启禀陛下,北狄蛮寇自去年寒冬以来,屡次犯我边境,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军需官高声痛斥蛮寇行径,随即声音变得艰难,如今我军将士粮草将尽,兵器破损,若再无军需补充,实在难以为继
皇帝神色微变,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片刻后,开口道: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如今国库吃紧,不如这样,让将士再忍耐些时日,待秋税收上来后,朕再派人分拨军饷过去。
臣等得,边境的将士等不得啊!军需官面色惊愕,声音都在发颤,我军与北狄之间的大小战事打了数回,北狄一直虎视眈眈,一旦边境失守,边关百姓将流离失所,数顷良田拱手让给北狄蛮寇,后果不堪设想
说着说着,高大魁梧的军需官落下泪来,陛下!陛下三思啊!
皇帝看着心烦,摆了摆手,传众卿来宣政殿议事。
不多时,文臣武将鱼贯而入,齐聚宣政殿。
太尉陈威走在最前,宽大的朝服下,肥胖的身躯走起路来一颤一颤的。
他刚踏入殿门,便感受到皇帝冰冷的目光,陈威躬身行礼,小心问道:陛下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皇帝本就憋了一肚子火,正愁没地方发泄,他猛地一拍龙案,怒声道:你身为太尉,边境军饷告急,你不知情?
陈威膝盖一软,几乎跪倒。
他慌乱地擦了擦汗,眼神飘向站在文官首列的宰相萧伯瑀,踌躇道:边境之事此前已经多次上呈奏折这萧大人应该是知道的
殿内空气瞬间凝固。
军需官握紧了拳头,狼视般盯着萧伯瑀。
萧伯瑀缓步出列,声音不疾不徐,两个月前,臣与大司农确实已下发敕令,限期一个月内,拨调粮草、兵器甲胄和五百万两白银运往漠北。
他的目光缓缓看向大司农程勉之,似乎也很不解,这份军需为何迟迟不到北境。
据萧伯瑀所知,大司农程勉之为人正直,不像是会暗中扣下军饷之人。
程勉之微微上前,目光虚虚地瞥向皇帝,欲言又止。
军需官再也按捺不住,一步跨到程勉之面前,魁梧的身躯投下的阴影几乎将人笼罩住。
他痛斥道:程大人!边境将士忍饥挨饿,誓死杀敌,为的就是守我大晟疆土,请程大人莫要让将士寒心啊这批军饷究竟在哪?
程勉之抬起头,声音如一道惊雷劈下,这五百万两被调往骊山,修建甘泉宫。
修建甘泉宫,是一个多月前皇帝突然下的诏令,恰巧就在军饷准备运往漠北的前两天。
一瞬间,空气凝滞,殿内安静得可怕。
皇帝的脸色阴沉,冷声道:那就再调五百万过去。
回陛下,国库吃紧,实在是难以再拨出五百万两程勉之道:臣,恳请陛下停止修建甘泉宫,调拨银两以解边境之危。
皇帝沉默不语。
此时,御史大夫石正微微躬身,缓声道:臣有一计,既可解军饷之急,又可护我大晟疆土。
皇帝面色稍缓,说来听听。
请公主入嫁北狄,两国结盟,边境便可撤军。御史大夫说道。
军需官虎目圆睁,怒目道:荒谬!北狄蛮寇贪得无厌,和亲之策,只会助长北狄士气,让他们误以为我们大晟怕他们了!
更何况,公主乃金枝玉叶,怎可嫁给蛮寇受苦。军需官气得脸色涨红,我们大晟兵强马壮,只待粮草充足,终有一日必定能攻下北狄。
皇帝却道:石大人说得不无道理。
在场之人,没有人听不出皇帝的意思。
这仗,不打。甘泉宫,要继续修建。
就在各大臣商议是否要用和亲之策时,萧伯瑀开口道:臣认为,和亲终非良策,我军应主动开战。
其一,北狄有内忧之患,北狄王庭可汗年迈,膝下仅有二子,这二子常年内斗不休,我军若主动开战,可进一步瓦解北狄王庭。
其二,北狄是草原上的王庭,最赖以生存和最重要的军资就是战马,如今正值春夏交际,是牲畜发情交合的繁衍节点,一旦战火燃起,更加重北狄的损失。
此战,我军必胜。
话落,殿中陷入短暂的沉寂。
军需官苏明远怔怔地望着萧伯瑀挺直的背影,心中翻涌起复杂的情绪。
他原以为朝中尽是贪生怕死之辈,没想到这新上任的宰相竟有如此胆识。
这不禁让他感慨,不愧是萧家之辈。
陛下!军需官苏明远突然单膝跪地,声音变得坚定,萧大人所言极是!此时正是我军一举攻破北狄的良机。
御史大夫石正瞥了一眼萧伯瑀,消瘦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他深知皇帝的圣意,腰杆又挺直了几分,道:和亲自古而有之,我大晟乃礼仪之邦,以柔德化解干戈,边关将士可归家与亲人团聚,数万百姓免遭涂炭。
说着,他质问起萧伯瑀,都说萧大人文韬武略皆通晓,难道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军需官憋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来,你放屁!
诸位爱卿。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刻意放得平和,军国大事,需从长计议。萧爱卿的提议确有可取之处,但和亲之策也不失为稳妥之法。今日就议到这里,容朕再思量一番。
萧伯瑀面色浮起一丝倦意,他知道,皇帝圣意已决。
果然,不出三日,皇帝突然下诏,命昭华公主入嫁北狄。
昭华公主毓质金枝,夙娴礼训,克秉温恭之性,宜承中外之欢,广宣王化,永固藩屏,共膺福祉,同享太平,钦此。
诏令传到长乐宫偏殿,昭华公主面色惨白,迟迟没有反应。
大太监虽心有不忍,但还是小声提醒,公主,接旨吧。
昭华公主咬了咬唇,眉间积起委屈,她连圣旨也不接便起身跑了出去。
养心殿。
皇帝斜倚在软榻上,怀中搂着一位新入宫的娇美人,那美人衣衫半解,朱唇含着葡萄往他嘴里送。
昭华公主情急直接闯进来,皇帝眉间掠过不悦,但也知道昭华公主是为那道圣旨而来,随即示意美人退到一旁。
皇兄!昭华公主眼眶通红,声音发颤,我不嫁北狄!
皇帝慢悠悠地嚼着葡萄,他这才抬眼,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六妹,这是国家大事,岂容你任性?
昭华公主攥紧裙角,指节发白,她倏地跪在皇帝身前,祈求道:那北狄凶狠残暴,生吃肉饮血,我我不嫁,皇兄,求你收回成命
皇帝声音刻意放缓了些:你是大晟的公主,享了十几年的荣华富贵,如今为国效力,理所应当。
不要昭华公主不住地摇头,泪水顺着脸颊滚落,皇兄,我是你的亲妹妹啊
皇帝和昭华公主为一母所生,只不过,昭华公主出生时,因身体虚弱需要静养,当时贵为太子的皇帝与她少有接触。
后来昭华公主身体好了些,常与年纪相仿的七皇子赵从煊一起玩,太子看不上出身低微,又性情懦弱的赵从煊。
因此,要说兄妹情谊,倒说不上多少。
皇帝脸上的笑意渐渐冷了下来,你以为和亲是儿戏,你说不嫁就不嫁?
昭华公主膝行几步,拽住皇帝的衣角:皇兄
不待她再说些什么,皇帝猛地站起身来,一把甩开她的手,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妹妹,眼中闪过一丝不耐烦:好了,此事已决,来人!
八公主,年十二,封永安公主,现居长乐宫偏殿;九皇子,薨。
只有七皇子赵从煊,现居宫外皇子府中。
第3章 北狄来犯
永顺二年,春三月,梨花开。
天色未明,几道身影快马加鞭朝长安城门驶去,为首的是驻守北狄边境的军需官苏明远,他手持军令,喝声道:开城门!
马蹄声穿过朱雀街道,周遭之人纷纷探出个脑袋,夹耳低声讨论了几句后,很快,又恢复了平常。
皇宫,宣政殿。
军需官苏明远单膝跪地,拱手行礼,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斜倚在榻上,眼周微微泛青,神色不耐烦道:什么事?
启禀陛下,北狄蛮寇自去年寒冬以来,屡次犯我边境,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军需官高声痛斥蛮寇行径,随即声音变得艰难,如今我军将士粮草将尽,兵器破损,若再无军需补充,实在难以为继
皇帝神色微变,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片刻后,开口道: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如今国库吃紧,不如这样,让将士再忍耐些时日,待秋税收上来后,朕再派人分拨军饷过去。
臣等得,边境的将士等不得啊!军需官面色惊愕,声音都在发颤,我军与北狄之间的大小战事打了数回,北狄一直虎视眈眈,一旦边境失守,边关百姓将流离失所,数顷良田拱手让给北狄蛮寇,后果不堪设想
说着说着,高大魁梧的军需官落下泪来,陛下!陛下三思啊!
皇帝看着心烦,摆了摆手,传众卿来宣政殿议事。
不多时,文臣武将鱼贯而入,齐聚宣政殿。
太尉陈威走在最前,宽大的朝服下,肥胖的身躯走起路来一颤一颤的。
他刚踏入殿门,便感受到皇帝冰冷的目光,陈威躬身行礼,小心问道:陛下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皇帝本就憋了一肚子火,正愁没地方发泄,他猛地一拍龙案,怒声道:你身为太尉,边境军饷告急,你不知情?
陈威膝盖一软,几乎跪倒。
他慌乱地擦了擦汗,眼神飘向站在文官首列的宰相萧伯瑀,踌躇道:边境之事此前已经多次上呈奏折这萧大人应该是知道的
殿内空气瞬间凝固。
军需官握紧了拳头,狼视般盯着萧伯瑀。
萧伯瑀缓步出列,声音不疾不徐,两个月前,臣与大司农确实已下发敕令,限期一个月内,拨调粮草、兵器甲胄和五百万两白银运往漠北。
他的目光缓缓看向大司农程勉之,似乎也很不解,这份军需为何迟迟不到北境。
据萧伯瑀所知,大司农程勉之为人正直,不像是会暗中扣下军饷之人。
程勉之微微上前,目光虚虚地瞥向皇帝,欲言又止。
军需官再也按捺不住,一步跨到程勉之面前,魁梧的身躯投下的阴影几乎将人笼罩住。
他痛斥道:程大人!边境将士忍饥挨饿,誓死杀敌,为的就是守我大晟疆土,请程大人莫要让将士寒心啊这批军饷究竟在哪?
程勉之抬起头,声音如一道惊雷劈下,这五百万两被调往骊山,修建甘泉宫。
修建甘泉宫,是一个多月前皇帝突然下的诏令,恰巧就在军饷准备运往漠北的前两天。
一瞬间,空气凝滞,殿内安静得可怕。
皇帝的脸色阴沉,冷声道:那就再调五百万过去。
回陛下,国库吃紧,实在是难以再拨出五百万两程勉之道:臣,恳请陛下停止修建甘泉宫,调拨银两以解边境之危。
皇帝沉默不语。
此时,御史大夫石正微微躬身,缓声道:臣有一计,既可解军饷之急,又可护我大晟疆土。
皇帝面色稍缓,说来听听。
请公主入嫁北狄,两国结盟,边境便可撤军。御史大夫说道。
军需官虎目圆睁,怒目道:荒谬!北狄蛮寇贪得无厌,和亲之策,只会助长北狄士气,让他们误以为我们大晟怕他们了!
更何况,公主乃金枝玉叶,怎可嫁给蛮寇受苦。军需官气得脸色涨红,我们大晟兵强马壮,只待粮草充足,终有一日必定能攻下北狄。
皇帝却道:石大人说得不无道理。
在场之人,没有人听不出皇帝的意思。
这仗,不打。甘泉宫,要继续修建。
就在各大臣商议是否要用和亲之策时,萧伯瑀开口道:臣认为,和亲终非良策,我军应主动开战。
其一,北狄有内忧之患,北狄王庭可汗年迈,膝下仅有二子,这二子常年内斗不休,我军若主动开战,可进一步瓦解北狄王庭。
其二,北狄是草原上的王庭,最赖以生存和最重要的军资就是战马,如今正值春夏交际,是牲畜发情交合的繁衍节点,一旦战火燃起,更加重北狄的损失。
此战,我军必胜。
话落,殿中陷入短暂的沉寂。
军需官苏明远怔怔地望着萧伯瑀挺直的背影,心中翻涌起复杂的情绪。
他原以为朝中尽是贪生怕死之辈,没想到这新上任的宰相竟有如此胆识。
这不禁让他感慨,不愧是萧家之辈。
陛下!军需官苏明远突然单膝跪地,声音变得坚定,萧大人所言极是!此时正是我军一举攻破北狄的良机。
御史大夫石正瞥了一眼萧伯瑀,消瘦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他深知皇帝的圣意,腰杆又挺直了几分,道:和亲自古而有之,我大晟乃礼仪之邦,以柔德化解干戈,边关将士可归家与亲人团聚,数万百姓免遭涂炭。
说着,他质问起萧伯瑀,都说萧大人文韬武略皆通晓,难道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军需官憋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来,你放屁!
诸位爱卿。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刻意放得平和,军国大事,需从长计议。萧爱卿的提议确有可取之处,但和亲之策也不失为稳妥之法。今日就议到这里,容朕再思量一番。
萧伯瑀面色浮起一丝倦意,他知道,皇帝圣意已决。
果然,不出三日,皇帝突然下诏,命昭华公主入嫁北狄。
昭华公主毓质金枝,夙娴礼训,克秉温恭之性,宜承中外之欢,广宣王化,永固藩屏,共膺福祉,同享太平,钦此。
诏令传到长乐宫偏殿,昭华公主面色惨白,迟迟没有反应。
大太监虽心有不忍,但还是小声提醒,公主,接旨吧。
昭华公主咬了咬唇,眉间积起委屈,她连圣旨也不接便起身跑了出去。
养心殿。
皇帝斜倚在软榻上,怀中搂着一位新入宫的娇美人,那美人衣衫半解,朱唇含着葡萄往他嘴里送。
昭华公主情急直接闯进来,皇帝眉间掠过不悦,但也知道昭华公主是为那道圣旨而来,随即示意美人退到一旁。
皇兄!昭华公主眼眶通红,声音发颤,我不嫁北狄!
皇帝慢悠悠地嚼着葡萄,他这才抬眼,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六妹,这是国家大事,岂容你任性?
昭华公主攥紧裙角,指节发白,她倏地跪在皇帝身前,祈求道:那北狄凶狠残暴,生吃肉饮血,我我不嫁,皇兄,求你收回成命
皇帝声音刻意放缓了些:你是大晟的公主,享了十几年的荣华富贵,如今为国效力,理所应当。
不要昭华公主不住地摇头,泪水顺着脸颊滚落,皇兄,我是你的亲妹妹啊
皇帝和昭华公主为一母所生,只不过,昭华公主出生时,因身体虚弱需要静养,当时贵为太子的皇帝与她少有接触。
后来昭华公主身体好了些,常与年纪相仿的七皇子赵从煊一起玩,太子看不上出身低微,又性情懦弱的赵从煊。
因此,要说兄妹情谊,倒说不上多少。
皇帝脸上的笑意渐渐冷了下来,你以为和亲是儿戏,你说不嫁就不嫁?
昭华公主膝行几步,拽住皇帝的衣角:皇兄
不待她再说些什么,皇帝猛地站起身来,一把甩开她的手,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妹妹,眼中闪过一丝不耐烦:好了,此事已决,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