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胸痹?这不就是心脏的疾病吗?怪不得壮年猝死。
  李盛砸了积分,系统告诉李盛,嬴子楚的心疾应该是有先天因素,再加上这几年思虑过度劳累太多,影响寿命是肯定的。
  就算好好养着,估计也活不了太长,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会渐渐变得更严重。
  李盛叹口气。
  嬴子楚听了医官的话,也不由得心有余悸。
  但是第二天,李盛趴在旁边看着他吨吨吨喝完一碗泛着苦味的黑药汤子,然后一巴掌拍在地图上:“让蒙骜休整休整,收拢军队,不用回咸阳,就在边境练兵,寡人还非得把东郡啃下来不可!”
  还是不死心啊。
  接下来的几天,李盛都很担心嬴子楚,也不陪着嬴政睡觉了,跑到嬴子楚的宫里给人陪夜去了,只要他半夜里又开始看地图,李盛就一爪子掀桌子,然后叼着人的衣裳把人推到床上:给我睡觉!
  嬴政对于自己孤零零睡觉这件事有点不习惯,但也很懂事,觉得自己不能干涉正事,但是还是想要虎虎陪着睡啊!
  于是他当晚也抱着枕头去找父王了,大家可以一起睡的嘛。
  反正父王都病了,也不会进后宫。
  于是,嬴子楚只要再操心熬夜读书看地图,除了面对大老虎的嗷呜音浪魔法攻击,爪爪和头槌推拉,虎牙暴力拖拽,还要面对自己崽崽的卖惨苦情攻击,嬴政眼里含着泪:“父王这样糟蹋身体,儿臣还小,将来依靠谁去”
  他就只能回去好好休息了。
  第336章
  蒙骜受秦王之命在边境收拢大军,静待时机,只等五国联军散后再行突袭,但是这次的韩赵魏燕楚五国愣是齐了心,眼见着秦国大军不肯离去,他们也硬顶着驻扎在大梁和邯郸两地,也不走了。
  嬴子楚就很烦,他不想在邯郸和大梁两处地方消耗太多力量,如果这样硬打,秦国再发大军拉开体量和那边对战,应该也能赢,但是问题是,他又不是傻子,这也不是最后一战,这就把老本儿压上,兵力都填进去了,就算打下来也守不住啊!
  两边僵持了大概两个月,眼见着天冷了,眼看着没有破局的希望,嬴子楚只能暂且让蒙骜先退军回咸阳。
  现在的情况是,秦国想打下东郡与河内地区,以此作为破魏攻赵的入点,同时借此割裂南北诸侯国往来,逐个击破;但五大诸侯国在信陵君的劝说下团结起来不给秦国这个机会。
  嬴子楚与众位大臣们商议良久,最后决定,既然正面战场僵持不下,那就从内部下手!
  背后搞人秦国已经做过不止一次了,当年长平之战,廉颇主张坚守不出,秦军久攻不下,秦国就使用了钞能力在赵国发起舆论攻势,声称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胆怯不敢出战,若是赵括能挂帅领兵,必定能大破秦军。
  赵孝成王果然经不起言语挑拨,以赵括取代廉颇。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赵括是个理论型人才,实操实战水平就差多了,最终赵国打败,自此一蹶不振。
  其实,这样的事情秦国也不止做过一次,自从商鞅变法,孝公有吞并天下之志,秦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内政外军两手抓。
  一方面,舍重金,贿赂、收买、威胁六国大小官员,离间君臣关系;另一方面,当然是要不断练兵强军,加强自身武装力量了。
  其实真要说起来,这种离间他国使阴招的事儿其他别的诸侯国也没少给干,大家一样都挺不讲理不要脸的,秦国做起这些事儿来也是没啥道德压力。
  比如秦昭襄王最倚重的丞相范雎,他可是魏国人,当年随着自己的主人家须贾出使齐国,齐国国君齐襄王见范雎有大才,深以为患,便专门派人给范雎送了十斤黄金和牛肉美酒,这是很重的礼了。
  而另一边齐襄王又故意冷待须贾,还派人把范雎收到礼物的事情告知他。
  须贾果然大怒,回了魏国便向魏国宰相报告了此事,魏国丞相魏齐当即大怒,认为范雎肯定是私下勾结齐国,便令人对范雎一顿好打,骨折齿落,要不是范雎装死,就真要丧命了。
  装死的范雎被扔到厕所里,说通了看守才逃出去,正逢秦昭王的使者来齐国,阴差阳错之下结识了范雎,带他回了秦国。
  像这种事,在战国时代经常发生,秦国做起来也是驾轻就熟,他们在魏国本来就有买通的官员,令这些人在魏国国君面前进谗言,说信陵君的坏话。
  “信陵君,领兵在外,威名远扬,赵韩魏楚许多将军都很信服他呢,臣听闻,当年若不是信陵君振臂一呼,他们说不定都不会来联军呢。”——您虽然是国君,但是您的面子好像还没信陵君这个臣子管用啊。
  “信陵君在军中颇有威望,军中将领们都心悦诚服,也颇为亲近。”——一个曾经因为与您的矛盾滞留他国十年的王室公子,如今又掌握兵权,您真的放心吗?
  “如今秦军已然败退入函谷关,但是信陵君却迟迟不肯解散大军回返大梁,难不成是留恋军权不肯放手?”
  “听闻信陵君念及这十年间流亡在外,时常有怨愤之语啊。”
  ......
  魏王本来就是个心志不坚又没啥本事的的,这种话听多了,不免对信陵君心有猜疑,又被撺掇着召信陵君回大梁,果然,信陵君以战事未完的理由推脱不回,魏王彻底不放心了。
  这个弟弟本来就不怎么服气他,之前窃虎符的事都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他不敢的?
  于是派使者去往前线,以王命强行带回了信陵君。
  信陵君回了大梁,在宴席上被魏王百般刺探,心里明白了,回府后发现府内居然还有魏王的探子,他也彻底寒了心,一次邯郸之围,一次五国联军,为人臣,他对得起社稷,为人子,他也对得起魏室宗庙了。
  于是,信陵君“沉醉酒色”,以此迷惑魏王保全自身。
  接替信陵君去往前线的魏将就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了,楚国和韩国的援军在不久之后,见秦国久久没有动作,便也撤军回国,随后,魏国和赵国燕国的大军也都解散了,在外面驻扎,人吃马嚼,哪个经得起这么等?
  秦王嬴子楚倒是还不急,他要找个合适的机会,一击得手,不能再像这次一样,兴师动众却没能攻下来,白折腾一回。
  他最近开始 频繁召见医官,也从民间召见了不少大夫,得知自己的病只能缓解无法根治,而且只要休息不好或者情绪激动,都有恶化的可能。
  嬴子楚枯坐一夜,第二天宣布,他要带着太子嬴政上朝,十二岁的太子要开始听政了!
  嬴政第一天去大殿上的时候,就算是千古一帝,现在也还是幼崽形态,也是有些紧张的,夜里一直睡不着,抱着虎爪爪捏呀捏,还一直碎碎念。
  哎,这才十二岁呢,想想历史上的嬴政,十一岁的时候就得上朝了,虽说政事主要是由母亲赵姬和丞相吕不韦来决定,但是当时小小的他自己坐在高高的王座上看着下面的一群大臣,却又半点做不得主,那时候他是什么心情呢?
  李盛想了想,第二天他也跟着去了,玄虎昂然进殿,倒是让满殿君臣有些惊讶,这位寅君可是从来没来过大朝会啊。
  嬴政被父王安排在王座左边下首的坐席上,李盛也跟着走过去,嬴政端端正正地跪坐下来,李盛就在他的后方趴卧好,雄壮威武的身体以一种半包围的保护姿态圈住少年太子,金黄色的虎瞳打量着殿上的每一个人。
  嬴子楚先是惊了一下,随后心里倒也很安慰,政儿被虎君护着,他也能多放些心。
  从这天起,嬴政也睡不了懒觉了,每逢五天就要跟着父王去大朝会,上午若有机要大臣来商议国事,就会派人来把他从读书的地方叫走去旁听,但是他的功课还是要继续的,白天依然是要念书练武练习骑射,夜里还要去父王殿里听他教授些国事,传授些为君之道。
  忽然就忙得团团转了,李盛看得有点心疼,这都瘦了。
  于是果断进山打猎,捉了两只黄羊一只狍子,还翻了两座山专门去气候比较干冷的山背面捉了飞龙,也就是花尾榛鸡。
  现在他属于走兽,捉这种天上的飞鸟别提多费劲了,要不是他提前从宫里带走的干粮诱饵和网罩,他都不一定能逮着。
  就这还是废了一上午的功夫,只捉了一大一小两只。
  捉是捉着了,但是怎么带出去呢?就算是用箩筐,这么多东西也不好拿啊。
  没办法了,李盛第一次摇人进山,先把东西带回自己的洞穴掩藏起来做好气味标记,在外面放好铁蒺藜,然后从最近的地方找人,这里的地方官也听说了太子的玄虎,李盛也去官府带着嬴子楚给的印信露面过,还给守城墙的守卫送过野鸡呢。
  带着他们来了山脚下,李盛没让他们进山,压低身体示意他们停在山外等着。
  大老虎围着他们转了一圈,呜呜叫了两声,便两个起跃进了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