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李盛在霍去病府上待了十天,第十一天,刘彻带着刘据在一天傍晚来到霍府。
  刘据有些不大高兴地过来抱住大金雕:“阿曜你只陪着舅舅,都不管我了,我很想你的。”
  刘据在这边抱着阿曜开始念叨最近的事情,另一边,刘彻开始到处转悠,一边转一边还很不把自己当外人地对霍去病府上简单素净的装饰风格表示批评:“好歹也是八千食邑的大司马骠骑将军,这府上弄得这样寒酸。”
  霍去病倒是觉得挺好的,他在外面打仗习惯了风餐露宿,对居住条件要求不高。
  “你看这帘子,也太普通了,这可是迎客的门,怎么也得挂个玉石的吧?还有这块门廊,当初朕就说给你分拨一块白玉石做影壁,你还不要,这大青石灰扑扑的有什么好看的?”
  霍去病从七八岁起就跟着刘彻在未央宫住过,那会儿刘彻盛宠卫子夫,自己没儿子,看着这个聪明灵秀的小孩儿就很稀罕,霍去病的兵法都是刘彻教导地,念书练武也是他一手安排,霍去病第一次打仗的时候,刘彻还心疼孩子在外面吃不好给他带了好几驾马车的好吃的。
  因此,虽说是君臣,但两人之间实有父子情分。
  霍去病就算现在成家立业了明白道理了,但是当初刘彻对他的宽容疼爱影响了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使他对刘彻没什么惧怕,这会儿也不像旁的大臣一样诺诺称是,只是偶尔答应着含糊过去,对于皇帝兴起的指指点点只当耳旁风。
  当年刚刚继位的时候刘彻经常带着人出来玩耍,去亲近贵臣家做客,这十几年来倒是不怎么出来,今天出来逛一逛还挺新鲜,很有兴致地把整个将军府看了一圈。
  等两人逛完回来,就看到院子里的一个小朋友变成了两个——霍光完成了今日的功课,捧着书过来找哥哥请教,刚到门口就被一堆宫人拦住,还是刘据叫他进来的。
  “你是表兄的弟弟,那不也是我的兄弟了?”刘据笑眯眯地看着他,还拿过书来主动当起了小老师,他开蒙早,宫中教导他的都是大儒,自然懂得更多些。
  “这是谁家的孩子?朕看着与你倒是有两分相似。”
  要说霍君孺为人,这很难评价,但是皮相绝对是顶尖的,霍去病与霍光一脉相承的剑眉星目,霍光年岁还小,但眉眼间的英气立刻就让刘彻想起当年小时候的霍去病来,不免心生喜爱。
  知道是霍去病的弟弟,刘彻大手一挥,把人打包带回宫里跟太子刘据一起读书了,临走前还要啰嗦两句:“朕看你也不像会教孩子的样儿,等将来嬗儿大了,也一样送进宫朕给你教养。”
  刘彻对于自己教孩子还是很自信的,霍去病不就是他一手教养长大的?看看现在,多给他争脸?
  回宫的马车上刘彻还对着刘据吹嘘起这件事,听得李盛只想翻白眼,暗戳戳想给他看看他晚年后儿子们的花式操作,简直是打脸现场。
  而且霍去病人家那是天才少年好不好!不全是你教养的功劳哈!
  李盛从窗户里望着外面越来越远的霍府,其实他这几天过得很舒服的,霍家人口少,事情也少,家庭氛围非常放松,李盛每天下午都和霍嬗一起被放在大摇篮里晒太阳,感觉自己也像个小宝宝一样被照顾着。
  韩芸通医术,又手巧,每次给大金雕换药后的扎布都绑得松紧合适又整齐漂亮,非常赏心悦目,还很有心思地给他缝了一个装饰着小翅膀的睡袋,可以把整个翅膀护住,这样可以避免灰尘沙土之类,毕竟他现在伤着翅膀,擦洗都不方便。
  回了宫,李盛继续趴窝,上午跟着刘据读书练字,中午跟着小少年们一起吃过午饭,下午就被未央宫的轿子接走去陪刘彻。
  刘彻最近就很暴躁,丞相李蔡居然敢侵吞买卖汉景帝阳陵土地!
  李蔡也是陇西李氏出身,是李广的族弟,虽然不如堂兄名声大,但是他的官途可比李广顺利多了,相比李广头发都花白了才得以封侯,他则是早在元朔五年就跟着卫青奇袭匈奴右部,攒够了军功被封为安乐侯,元狩二年,上一任丞相公孙弘病逝侯,他被刘彻提拔为丞相,位列三公。
  李蔡不像之前的公孙弘一样能体会天子心意,也不像之前的田蚡窦婴一样有靠山,他这个丞相的位置,其实就跟摆设差不多。
  但是就算当摆设,丞相之位也是无数臣子梦寐以求的人生顶点了。
  而李蔡一无赫赫战功,二无谋略方划,他这个丞相之位来得实在是有点太幸运了,按说李蔡该老老实实地当好这个木头丞相才是,谁知道他怎么就脑子一抽,居然胆大包天地动起了皇帝老爹陵地的主意!
  刘彻大怒,要杀了李蔡。
  被李盛拦下了。
  他倒不是同情李蔡,侵占皇家陵地本就是罪无可恕的死罪,李盛另有一层考虑:李蔡死不足惜,但是,他不能让刘彻开了这个杀灭丞相的坏头儿。
  历史上,从李蔡开始,刘彻简直变身“丞相狙击手”,此后的丞相没有一个能善终,李蔡自尽,后面接任的庄青翟自尽,赵周下狱而死,公孙贺下狱死,刘屈氂有罪腰斩......
  甚至到了武帝后期,公孙贺听闻自己要被封为丞相的时候,当场就绝望流泪,称自己命不久矣。
  丞相之尊,尚且朝不保夕,何况其他官员呢?
  随着刘彻越来越独断专行,朝廷中的氛围也变得恐慌不安,朝廷如此,那民间呢?
  李盛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那就只能便宜了李蔡,暂且留他一命了。
  最后,李蔡被抄没家产,夺爵去官,以一个庶人白身的身份被刘彻下令去给老爹守陵赔罪了。
  李蔡的事情处理完了,李盛也就不再关注,他最近心情不太愉快:翅膀上之前拉伤的肌肉似乎在慢慢长起来,同时也在换羽,总感觉痒痒的不舒服,想挠挠。
  但刘彻生怕大金雕换羽换不好或者骨头长不好,不敢给他使劲儿挠,只用手指轻轻地摸摸碰碰。
  这管啥用啊?!更痒了!
  李盛怒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始在床上滚来滚去的蹭蹭。
  然后就被包成了粽子。
  刘彻很认真地哄劝阿曜:不能乱动要不然刚长的骨头会错位阿巴拉巴拉,刚换的羽毛也会被伤到的巴拉巴拉......
  还不放心,专门派了两个太监看着大金雕。
  李盛再滚,那两个小太监就吓得脸都白了,李盛只能先忍忍,哎,总不能牵连无辜吧。
  就这么憋着气忍了一个月,终于!系统宣布他可以飞了!
  李盛简直激动不已,果然幸福是需要对比才会更具象化,之前随便飞,他觉得无所谓,被包了一个月的粽子,他觉得自己都快疯了!
  正当他打算出去快活地逛一圈的时候,系统告诉他,汲黯要被外派了,李盛立刻赶去未央宫前殿看看是怎么回事。
  汲黯在大农令的位置上干得很认真,但刘彻最近想实行一些新举措,汲黯总是觉得不合适,君臣之间有了矛盾,刘彻一开始很恼火,他才是皇帝,他说什么你汲黯就办事好了,还要跟他理论?!
  但想想大金雕一直护着汲黯,而且这确实是个难得的直臣,刘彻也有些为难了,正好,淮阳郡有些事儿需要一位性情正直,善待百姓的官员去处理,刘彻就想先把人支出去一阵子。
  李盛在路上大概了解了这件事的始末。
  渔阳郡的上任太守叫司马安,向来“持文深刻”,是个手段强硬的酷吏,也正因如此,淮阳郡的官民关系被搞得很糟糕,当地百姓对朝廷甚至都有些敌意了。
  刘彻就想说服汲黯去任淮阳太守,前往修复缓和一下当地百姓和朝廷之间的矛盾,以免民意沸反再酿成大祸。
  至于为什么选中汲黯呢?上述原因只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造成官民关系紧张的上任太守司马安,是汲黯的亲外甥。
  咳,那啥,你外甥搞的事,让别人接手这个烂摊子总有些理亏,要么就你去吧。
  李盛对此表示无语,人家都是坑爹,这位司马安是坑舅舅啊!
  第279章
  汲黯一开始不大愿意去淮阳当郡守,一来,他年纪大了,路途波折难免疲惫,且他在长安待惯了,去了淮阳水土不同,还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二来嘛,他如今的职位是大农令,朝廷中枢高官,位同九卿,他都打算在这个职位上退休了,淮阳郡守虽说也是一方长官,但地方官和中央官员总是差着一层地位,他是正直耿介心怀道义,又不是完全淡泊功名,真不在乎功名的话谁做官啊!
  但汲黯最终还是去了淮阳郡,刘彻亲自劝他:“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皇帝都这样劝慰了,他当臣子的还能说什么?
  汲黯离开长安南下淮阳的那天上午,李盛亲自去送行,大金雕站在马车的车辕上,伸出翅膀拍拍汲黯的肩膀:放心,等你在那边把事情办完了,我一定把你弄回来,不让你像历史上一样在淮阳孤苦十年老死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