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这天卫青来见天子,刚进了未央宫就听见了小孩子的笑闹声,他进去一看,原来是小皇子刘据在这里,正被父皇抱着抛高高。
  “臣卫青,见过陛下。”
  刘彻摆摆手叫他过来,把刘据往卫青怀里一放:“你陪着小子玩儿一会儿吧,朕手臂都酸了,据儿现在长大了,抱着都沉手。”
  刘据之前经常被大金雕带着玩儿飞飞,现在阿曜翅膀受伤了,刘彻不准儿子去缠着阿曜,于是刘据就退而求其次,让父皇陪他玩儿,刘彻陪着玩儿了一会儿,累得气喘吁吁,这小子平时被大金雕带着飞高习惯了,还嫌弃他抛自己抛得不够高。
  刘据被换了个人抱着,笑嘻嘻地摸摸卫青头上的玉冠:“舅舅,你这几天怎么都不来看我?”
  刘彻接过春陀递过来的蜜水喝了两口,闻言笑答道:“你舅舅忙着给你娶舅母呢。”
  卫青脸上一红。
  刘据眨眨眼,从舅舅的背上探出头来继续问父皇:“舅母?我见过吗?好看吗?”
  刘彻就逗儿子:“你觉得你平阳姑姑好不好看?”
  刘据想了一下,平阳公主和卫皇后关系匪浅,经常进宫去椒房殿找皇后,他和平阳公主还是很熟悉的。
  “平阳姑姑好看!”
  刘彻笑眯眯道:“你将来的舅母和平阳姑姑一样好看呢!”
  刘据就很高兴,盼着什么时候能见见新舅母。
  半个月后,卫青与平阳公主大婚,两人穿着喜服相携进宫拜见皇后,卫皇后揽着儿子让他叫舅母。
  看着小皇子呆呆的样子,三个大人齐齐笑出声。
  第261章
  平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曹参的曾孙曹寿,两人之间有一个儿子曹襄,曹寿病逝后,平阳公主寡居,想要再嫁,按照大汉惯例,公主的丈夫必定得是列侯才能相衬,于是“主与左右议长安中列侯可为夫者”。
  在众多候选提名中,公主身边的亲近人都极力推荐大将军卫青。
  一来,卫青与平阳公主曾是故人之交,公主府中诸人也都知道卫青的性情,和气温柔,但又能力出众;
  二来,卫青家中已有子嗣,没有子嗣压力,要知道,以平阳公主将近四十岁的年纪,她也已经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了;
  三来嘛,大将军的长相实在是俊秀英气,令人见之则喜。
  平阳公主闻言笑语:“卫青出身我府中,当年常常以骑兵的身份随从出入,如今怎可做夫妻呢?”
  侍候公主的女官见公主虽然嘴上这样说,但眉眼带笑,便知公主其实也属意于他,便也笑劝道:“公主也说那是当年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大将军亲姊为皇后,三子皆封侯,可谓是贵震天下啊。”
  第二日,平阳公主便派了身边人前往宫中去求见皇后,卫子夫得知此事,自然是满心愿意,跟弟弟通过气后,既然两方都有意,那便是皆大欢喜,刘彻很快就下了诏令“以卫将军尚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与卫青,是妥妥的姐弟恋,卫青如今二十八岁,平阳公主比他大了整整九岁。
  但李盛看来,两人似乎看不出什么年龄差。
  平阳公主状态非常好,数十年金尊玉贵的生活,她仍然皮肤白皙身形挺拔,而且平阳经常出门游猎玩乐,时常锻炼,让她有一种健康丰韵的美丽,长眉入鬓墨发朱唇,身着黑底红绣的曲裾深衣,举手投足间,更有一种贵妇人的骄矜妩媚。
  卫青平日当值练兵,还总是骑马,为了行动方便总是窄袖胡服,今日倒也是难得打扮了一回,大袖宽袍,金冠玉带,愈发显得他神清骨秀,这会儿椒房殿里只有亲近人,他便放松地斜倚在桌案边,眉眼带笑,没了平日端庄沉稳的主帅样子,倒是很像贵公子了,一派风流蕴藉。
  两人把臂而来,俨然一对璧人。
  在皇后面前行过礼,卫子夫又赐下礼物,三人这才坐下说话。
  刘据跑过去,一边拽着舅舅,一边拽着姑姑,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小脑袋里全是问号。
  平阳掩袖而笑,抱住刘据跟他解释起来,卫青就在一边含笑看着。
  “......据儿叫什么?哈哈,那就还是叫姑姑吧,我们据儿都叫习惯了,不好改口的,不过嘛,今日还是要听据儿叫声舅母的。”
  平阳说完这句话,抬眼朝卫青望去。
  李盛正好蹲在卫青怀里吃瓜,这一眼瞧了个真切,真是目带柔情眼似秋波啊。
  再看卫青,神情闲散地以手支颐,朝着平阳微微一笑,伸出另一只手帮着平阳把挂在耳后的金坠子流苏整理好,指尖似乎还轻轻碰了碰平阳的耳垂。
  哇,你个浓眉大眼的没看出来啊,平时装得端方持重君子一般,居然还挺会!
  李盛又把头扭回来看平阳公主,嗯,脸好像红了一下,转过身去跟卫子夫说话,不看卫青了。
  再扭过头看卫青,他居然还笑了一下。
  啧啧啧,你们要不要搞得这么暧昧啊!这还是大庭广众呢!
  李盛看得很带劲,按照后世网友们的话说,还是真夫妻好嗑啊!
  他再转过头仰着头看卫青,这人对着外甥说话,但眼神一直看着那边的平阳公主,平阳一回头,撞上他的眼神,也忍不住笑起来,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与愉悦。
  李盛从卫青怀里蹦出来,这会儿就蹲在桌子上跟个摇头风扇一样左看右看,刘据注意到了,也不再纠结姑姑还是舅母,赶紧从平阳公主怀里出来,走过来摸摸大金雕的脖颈,他很关心自己的小伙伴:“阿曜你脖子不舒服吗?是不是落枕了?我那天落枕了就这样扭来扭去的,很难受,最后还是母后传了医者给我揉好的。”
  李盛低头看他一眼:哎,小屁孩,啥都不懂,根本体会不到现场嗑cp的快乐。
  再看卫子夫,也是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对夫妻,目光中带着打趣。
  正在这时,刘彻进来了,一群人站起身来给他行礼,又重新分了宾主坐下。
  刘彻擎着茶杯,朝着卫青调笑般问了一句:“这下子,倒是不知道谁该喊谁姐夫了?”
  “臣岂敢?”气氛轻松和缓,卫青也没起身,就仍旧坐在位置上微微俯身,笑着回话。
  有刘彻和卫青在,没一会儿,话题就歪到了最近的朝事上,不过,眼下亲戚间闲聊,两人也就没说那些正经事,不过是谈论些宗室里的闲杂事。
  就像李盛说过的那样,老刘家藩属众多,宗室里常有新鲜热闹看。
  之前说过淮南王家的事儿,就在卫青出击匈奴之前,淮南王太子与剑士雷被交恶,逼得人大老远来长安告状保命,后来淮南因此被削两县,使者来传天子旨意,刘迁当着使者的面就面带不忿,还是被淮南王压着赔礼的。
  由此可见,淮南王这位太子刘迁,实在是没什么脑子,而且为人很小气。
  不过李盛觉得,这小气性格可能是遗传,因为眼下看来,淮南王这人也很小气,而且,还小气到自己的亲儿子身上去了。
  太子刘迁并非长子,淮南王的长子叫刘不害,这起名风格,跟霍去病、卫不疑是一样的。
  刘不害是淮南王一个不怎么受宠的姬妾所出,相貌才能都平平无奇,淮南王待这个儿子一向冷淡,淮南王都不把儿子当回事,别人就更不会尊敬他了,刘 迁待这个长兄,更是鄙薄轻视。
  这也就罢了,反正朝廷推行推恩令,他再没地位没宠爱,他也是淮南王的亲儿子,将来少不得有他一块封地,刘不害想得很开,以后等分了家业,带着妻儿去过自己的自在日子也就罢了,省得在王府遭人白眼,明明也是正经宗室王子,却好似寄人篱下一般。
  但淮南王心里是真没这个儿子啊,他竟然不打算给刘不害分封地。
  刘不害得知此事,人都懵了,他心心念念盼了这么多年,就盼着以后有一份家业好好过日子,现在,他的父王,他的生身父亲,竟是宁愿违背天子的诏令,也不肯施舍他一小块土地!
  刘不害一时间也不敢去找父亲对峙,就这么憋屈着自己难受。
  但是他憋屈,他儿子刘建可不肯憋屈,他从小到大,见多了祖父和二叔的冷眼,忍了这么多年,他们连抬抬手分一块地都不肯,都是刘氏皇族子孙,凭什么?!
  到底是少年人,心性急躁,刘建干脆私下找了人去长安上书,向天子告发淮南王不遵朝廷诏令,苛待长子。
  但刘建又有些担忧,生怕这罪行不够大,天子不肯治淮南王的罪,上次不就是只削了两个县吗?
  这次如果不把事情锤死,等淮南王处理完这次的麻烦,腾出手来对付他和刘不害父子,他们二人焉有命在?
  因为是私下行事,刘建找的小伙伴也不怎么靠谱,就随意说了了两句,如果淮南王和刘迁犯法被知罪,那么这淮南王府岂不是就落到他父亲刘不害头上了?将来您出头了可别忘了兄弟我啊。
  刘建觉得有道理,心一横牙一咬,索性就搞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