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只是自觉才学有限资历浅薄,不敢来找皇上,自己心焦难耐,他这个当哥哥的看得心疼又欣慰,于是舍了脸面来求皇阿玛给十四弟一个机会云云。
康熙爽快同意了。
四十七年十月丙辰,皇上下旨,命皇十四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视师青海。
胤禛随即去信年羹尧陈说利害,年羹尧这次的回信就很有诚意:“今日之不负皇上,即来日之不负王爷”,既交代了忠心,又递出了把柄,算是彻底投诚了。
第三天,也就是在胤祯出发前一天,康熙下旨:“诏四川巡抚年羹尧,军兴以来,办事明敏,即升为总督。”
——至此,在青海军务一事中,胤禛一派算是占了上风,胤祉尽管不乐,却也无法,他确实没有一个武艺娴熟专共军事的亲弟弟,也没有一个封疆大吏的大舅子。
今年康熙一直在畅春园住着,直到当年十二月年根底下,他才带着大部队回宫。
从宫妃到皇子们,再到底下的皇孙们,都对园子恋恋不舍,李盛很理解——跟依山傍水的大园子相比,京城实在是太逼仄了!
他回了雍亲王府,还不习惯了好几天,他在圆明园里的时候,随便一个院子都能让他疯跑好几圈,回了府,他要去跑动一下只能去小花园,可是见过了圆明园的各色景致,李盛对现在的小花园是无比嫌弃。
大狗狗郁闷地趴在廊下叹气,连耳朵都很没精神地软趴趴耷拉下来,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五十七年的除夕过得很热闹,李盛还带着弘晖几个人去十四府上给十四福晋完颜氏送年货,是胤禛特地分过来的,上好的皮子两大箱,还有各色干鲜水果。
过年进宫的时候,乌拉那拉氏在永和宫里更是拉着完颜氏的手嘱咐她有事就去找自己。
“十四叔没在京中,若是有人慢待你们,或是内务府送的东西少了差了,你只管来找我,我们王爷说了,亲弟弟在前线上尽忠卖命,务必要照看好你们母子。”
德妃在旁边一脸欣慰,当晚领宴回来,尽管疲惫不堪,她还是虔诚地给菩萨上了一柱香,保佑幼子在外平安,保佑他们哥俩一直这么要好。
她是从一个包衣宫女一步步熬过来的,皇帝的心思也能猜中几分,当年老十四一直跟着老八闹腾,她吓得夜里都睡不着。
现在可算是好了,老四会哄弟弟了,十四也转过弯来能帮着亲哥了,她也能安稳了。
转过年来的四月,胤祯巡边完成,驻师西宁。
七月里,李盛在年氏的院子里看着四岁的三格格拿着一个小网兜,满院子跑着扑蜻蜓。
“今儿这天儿太闷了,红菱,你去再拿些冰来,叫人去后面小厨房把酸奶端过来给格格吃,给我端一碗酸梅汤来,给元福也端一大碗酸奶,放点水果放点冰碴,看元福都热得吐舌头了。”
李盛掉过头来冲着她甩甩尾巴,今天确实很闷,一丝风也没有,院子里的花叶子蔫蔫地垂着,空气都是热的,感觉连喘气都费劲。
酸奶碗送上来,李盛一口一口舔着吃,一边吃一边愉快地眯眼睛,没一会儿就发现自己前面蹲了个小姑娘,看着他的一大盆酸奶满眼羡慕。
“额娘,为什么元福能吃这么多,我只有一小碗?”
年氏笑眯眯:“因为你还小啊,等你长到元福那么大,就能吃大碗了。”
三格格又提要求:“元福能吃碎冰,我下次也放冰好不好?”
年氏笑眯眯,但冷酷无情地拒绝了闺女:“不行!”
三格格不开心,抱着小网兜跑了,连动作都比刚才狂放了不少,兴许是在撒气吧。
李盛把酸奶吃完后,还是热啊,他又走到屋子中央,从盛着冰的白瓷冰鉴上扒拉了一块冰块,就抱在胸前,把头枕在上面,冰凉舒爽!
直到晚上还是很热,胤禛傍晚过来用饭,衣服后边都汗湿了,拿下帽子来,额头上都是汗,顺着下巴就往下流,跟水浇的一样。
“赶紧下雨吧,这天气真是让人憋气。”
“苏培盛,你去跟福晋说,让府里的大夫配两副解暑发汗的汤药,给底下的人都喝一碗,今儿门房那就躺下两个。”
雨还是没落下来,李盛懒得换地儿,就在年氏的院子里西侧小屋睡的。
早上吃饭的时候,李盛在下面啃骨头,就听见胤禛担心地问道:“怎么就吃这么两口?不舒坦?”
年氏的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的:“没事,兴许是中暑了,一会儿喝一剂汤药就行,上次开的还有呢,一会儿叫红菱给我熬上。”
那不行!你现在怀着崽子呢!之前能用的药现在不一定能用了!
年氏是在七月初怀孕,李盛看着没事就没作声。
胤禛就看见元福的耳朵立马就竖起来了,爪子抱着的大骨头扔在一边,大狗狗急忙冲过来蹲在年氏旁边,还带着油的爪垫往年氏的小腹上一放。
——年氏有孕了?
两人都呆了一下,然后院子里就是兵荒马乱。
李盛在旁边啃着骨头喝着汤,还把自己的饭盒叼到冰鉴旁边吃,一边吃一边看着大夫来了,大夫走了,胤禛站起来转圈,胤禛又坐下了,胤禛要去写信告诉年氏她二哥了,胤禛走了。
至于他自己,啃完骨头后,默默地走到饭桌前面看了看,这两人一听说年氏有孕,饭也不吃了,看这牛肉煎包,看这羊肉汤,看这酱牛肉,多浪费啊!
还是让善良的元福来帮你们解决掉吧!
第185章
康熙五十九年春正月,上命抚远大将军移师穆鲁斯乌苏,以宗室子弟,爱新觉罗延信为平逆将军,领兵进藏,以王公测旺诺尔布参赞军务,另有西安将军宗查木、定西将军葛尔弼。
可以说,从出征的人选,到军务安排的老臣,都布置好了。
胤禛在府中听了这番安排,不由心下思量,皇上还是不能完全放心胤祯啊。
当初胤祯往青海去,康熙曾传旨青海蒙古王公,道青海蒙古一应事项军务,均应谨遵大将军指示,“既与我当面巡视无异”,给了相当大的权力。
但转过去一年多,眼看着局势平缓,不光派了人手过去带兵,还派了皇室子弟过去监察。
靠皇子压服了青海西藏一众王公贵族,又靠宗室和心腹将军牵制着皇子,这才是帝王心术。
不过也是,胤祯是他亲弟弟,又是他一手举荐,依着皇上的性情,就算是允了十四前去,又怎么肯大撒手就把军权全盘交给他?
同胞二人,一人参政在内,一人领兵在外,若是他处在皇帝的位置,他也不肯放心。
康熙知道胤祯一直被德妃和他四哥护着长大,性子有些坦率执拗,怕这个在外领兵的小儿子多想,还专门随军带了一大马车的好东西给他,德妃还给小儿子做了几件衣裳,都包进去了。
胤禛一看老爷子还是有心的,就立马打蛇随棍上,厚着脸皮进宫为弟弟求了个恩典。
“皇阿玛,十四长到这么大,头一回去外面这么久,父母亲人都不在身边,元宵佳节未免孤独,他府里的侧福晋去年五月里给他添了个小阿哥,如今已经八个月大了,他这个当阿玛的也不曾见过,儿臣斗胆,前阵子请画师画了一副小阿哥的小像,不知能否给十四送去,也好让他安心,得此天恩,更能勉励他为皇阿玛用心办差。”
在不发癫的时候,康熙还是一个正常的爹,想到十四当年在自己膝下还那么一点点,如今在外面已经待了一年半,风餐露宿辗转各地巡视边境,心也软了些,便大手一挥准了,又笑道:“朕待你们兄弟都是一样的,推己及人,十四挂念幼子,又何尝不挂念别的孩子,若是有别的画,你送进宫来就是了。”
雍正心里念叨“老爷子您啥时候待我们兄弟一样了?明明是一直偏心眼。”但面上全然是感激涕零皇恩浩荡的样子。
至于拿进宫来,这是正常操作,不让老爷子过一手,谁敢给胤祯私下里送信啊?万一你去信大将军让他领兵造反呢?
从宫里出去后胤禛就带着四福晋去了十四府上,请了画师来给孩子们画小像,李盛也跟着去了,在府里很没意思啊!
府里的阿哥们都大了,要么又差事要么要读书,二格格三格格也要念书学女工,李盛有些无聊。
好想去圆明园玩啊!
可惜康熙还没说去畅春园,底下人也不好拖家带口地去住着。
“四嫂,我也给我们爷做了些东西,不知道能不能送去?”完颜氏问道。
乌拉那拉氏轻轻摇摇头:“连这两幅画都得送去宫里验看过才能送去,东西只怕是送不进去。”
说完看着完颜氏有些失望,她又安慰道:“你放心,宫里娘娘是能送的,那是娘娘的亲儿子,还能慢待了?再说了,皇上既许了我们王爷的请求,给了十四叔这个恩典,谁又敢这么不长眼地轻视他?必然是衣食周全的,你在府里,只管照管好孩子们,等着他给你挣个王妃的诰命回来就是了!”
康熙爽快同意了。
四十七年十月丙辰,皇上下旨,命皇十四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视师青海。
胤禛随即去信年羹尧陈说利害,年羹尧这次的回信就很有诚意:“今日之不负皇上,即来日之不负王爷”,既交代了忠心,又递出了把柄,算是彻底投诚了。
第三天,也就是在胤祯出发前一天,康熙下旨:“诏四川巡抚年羹尧,军兴以来,办事明敏,即升为总督。”
——至此,在青海军务一事中,胤禛一派算是占了上风,胤祉尽管不乐,却也无法,他确实没有一个武艺娴熟专共军事的亲弟弟,也没有一个封疆大吏的大舅子。
今年康熙一直在畅春园住着,直到当年十二月年根底下,他才带着大部队回宫。
从宫妃到皇子们,再到底下的皇孙们,都对园子恋恋不舍,李盛很理解——跟依山傍水的大园子相比,京城实在是太逼仄了!
他回了雍亲王府,还不习惯了好几天,他在圆明园里的时候,随便一个院子都能让他疯跑好几圈,回了府,他要去跑动一下只能去小花园,可是见过了圆明园的各色景致,李盛对现在的小花园是无比嫌弃。
大狗狗郁闷地趴在廊下叹气,连耳朵都很没精神地软趴趴耷拉下来,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五十七年的除夕过得很热闹,李盛还带着弘晖几个人去十四府上给十四福晋完颜氏送年货,是胤禛特地分过来的,上好的皮子两大箱,还有各色干鲜水果。
过年进宫的时候,乌拉那拉氏在永和宫里更是拉着完颜氏的手嘱咐她有事就去找自己。
“十四叔没在京中,若是有人慢待你们,或是内务府送的东西少了差了,你只管来找我,我们王爷说了,亲弟弟在前线上尽忠卖命,务必要照看好你们母子。”
德妃在旁边一脸欣慰,当晚领宴回来,尽管疲惫不堪,她还是虔诚地给菩萨上了一柱香,保佑幼子在外平安,保佑他们哥俩一直这么要好。
她是从一个包衣宫女一步步熬过来的,皇帝的心思也能猜中几分,当年老十四一直跟着老八闹腾,她吓得夜里都睡不着。
现在可算是好了,老四会哄弟弟了,十四也转过弯来能帮着亲哥了,她也能安稳了。
转过年来的四月,胤祯巡边完成,驻师西宁。
七月里,李盛在年氏的院子里看着四岁的三格格拿着一个小网兜,满院子跑着扑蜻蜓。
“今儿这天儿太闷了,红菱,你去再拿些冰来,叫人去后面小厨房把酸奶端过来给格格吃,给我端一碗酸梅汤来,给元福也端一大碗酸奶,放点水果放点冰碴,看元福都热得吐舌头了。”
李盛掉过头来冲着她甩甩尾巴,今天确实很闷,一丝风也没有,院子里的花叶子蔫蔫地垂着,空气都是热的,感觉连喘气都费劲。
酸奶碗送上来,李盛一口一口舔着吃,一边吃一边愉快地眯眼睛,没一会儿就发现自己前面蹲了个小姑娘,看着他的一大盆酸奶满眼羡慕。
“额娘,为什么元福能吃这么多,我只有一小碗?”
年氏笑眯眯:“因为你还小啊,等你长到元福那么大,就能吃大碗了。”
三格格又提要求:“元福能吃碎冰,我下次也放冰好不好?”
年氏笑眯眯,但冷酷无情地拒绝了闺女:“不行!”
三格格不开心,抱着小网兜跑了,连动作都比刚才狂放了不少,兴许是在撒气吧。
李盛把酸奶吃完后,还是热啊,他又走到屋子中央,从盛着冰的白瓷冰鉴上扒拉了一块冰块,就抱在胸前,把头枕在上面,冰凉舒爽!
直到晚上还是很热,胤禛傍晚过来用饭,衣服后边都汗湿了,拿下帽子来,额头上都是汗,顺着下巴就往下流,跟水浇的一样。
“赶紧下雨吧,这天气真是让人憋气。”
“苏培盛,你去跟福晋说,让府里的大夫配两副解暑发汗的汤药,给底下的人都喝一碗,今儿门房那就躺下两个。”
雨还是没落下来,李盛懒得换地儿,就在年氏的院子里西侧小屋睡的。
早上吃饭的时候,李盛在下面啃骨头,就听见胤禛担心地问道:“怎么就吃这么两口?不舒坦?”
年氏的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的:“没事,兴许是中暑了,一会儿喝一剂汤药就行,上次开的还有呢,一会儿叫红菱给我熬上。”
那不行!你现在怀着崽子呢!之前能用的药现在不一定能用了!
年氏是在七月初怀孕,李盛看着没事就没作声。
胤禛就看见元福的耳朵立马就竖起来了,爪子抱着的大骨头扔在一边,大狗狗急忙冲过来蹲在年氏旁边,还带着油的爪垫往年氏的小腹上一放。
——年氏有孕了?
两人都呆了一下,然后院子里就是兵荒马乱。
李盛在旁边啃着骨头喝着汤,还把自己的饭盒叼到冰鉴旁边吃,一边吃一边看着大夫来了,大夫走了,胤禛站起来转圈,胤禛又坐下了,胤禛要去写信告诉年氏她二哥了,胤禛走了。
至于他自己,啃完骨头后,默默地走到饭桌前面看了看,这两人一听说年氏有孕,饭也不吃了,看这牛肉煎包,看这羊肉汤,看这酱牛肉,多浪费啊!
还是让善良的元福来帮你们解决掉吧!
第185章
康熙五十九年春正月,上命抚远大将军移师穆鲁斯乌苏,以宗室子弟,爱新觉罗延信为平逆将军,领兵进藏,以王公测旺诺尔布参赞军务,另有西安将军宗查木、定西将军葛尔弼。
可以说,从出征的人选,到军务安排的老臣,都布置好了。
胤禛在府中听了这番安排,不由心下思量,皇上还是不能完全放心胤祯啊。
当初胤祯往青海去,康熙曾传旨青海蒙古王公,道青海蒙古一应事项军务,均应谨遵大将军指示,“既与我当面巡视无异”,给了相当大的权力。
但转过去一年多,眼看着局势平缓,不光派了人手过去带兵,还派了皇室子弟过去监察。
靠皇子压服了青海西藏一众王公贵族,又靠宗室和心腹将军牵制着皇子,这才是帝王心术。
不过也是,胤祯是他亲弟弟,又是他一手举荐,依着皇上的性情,就算是允了十四前去,又怎么肯大撒手就把军权全盘交给他?
同胞二人,一人参政在内,一人领兵在外,若是他处在皇帝的位置,他也不肯放心。
康熙知道胤祯一直被德妃和他四哥护着长大,性子有些坦率执拗,怕这个在外领兵的小儿子多想,还专门随军带了一大马车的好东西给他,德妃还给小儿子做了几件衣裳,都包进去了。
胤禛一看老爷子还是有心的,就立马打蛇随棍上,厚着脸皮进宫为弟弟求了个恩典。
“皇阿玛,十四长到这么大,头一回去外面这么久,父母亲人都不在身边,元宵佳节未免孤独,他府里的侧福晋去年五月里给他添了个小阿哥,如今已经八个月大了,他这个当阿玛的也不曾见过,儿臣斗胆,前阵子请画师画了一副小阿哥的小像,不知能否给十四送去,也好让他安心,得此天恩,更能勉励他为皇阿玛用心办差。”
在不发癫的时候,康熙还是一个正常的爹,想到十四当年在自己膝下还那么一点点,如今在外面已经待了一年半,风餐露宿辗转各地巡视边境,心也软了些,便大手一挥准了,又笑道:“朕待你们兄弟都是一样的,推己及人,十四挂念幼子,又何尝不挂念别的孩子,若是有别的画,你送进宫来就是了。”
雍正心里念叨“老爷子您啥时候待我们兄弟一样了?明明是一直偏心眼。”但面上全然是感激涕零皇恩浩荡的样子。
至于拿进宫来,这是正常操作,不让老爷子过一手,谁敢给胤祯私下里送信啊?万一你去信大将军让他领兵造反呢?
从宫里出去后胤禛就带着四福晋去了十四府上,请了画师来给孩子们画小像,李盛也跟着去了,在府里很没意思啊!
府里的阿哥们都大了,要么又差事要么要读书,二格格三格格也要念书学女工,李盛有些无聊。
好想去圆明园玩啊!
可惜康熙还没说去畅春园,底下人也不好拖家带口地去住着。
“四嫂,我也给我们爷做了些东西,不知道能不能送去?”完颜氏问道。
乌拉那拉氏轻轻摇摇头:“连这两幅画都得送去宫里验看过才能送去,东西只怕是送不进去。”
说完看着完颜氏有些失望,她又安慰道:“你放心,宫里娘娘是能送的,那是娘娘的亲儿子,还能慢待了?再说了,皇上既许了我们王爷的请求,给了十四叔这个恩典,谁又敢这么不长眼地轻视他?必然是衣食周全的,你在府里,只管照管好孩子们,等着他给你挣个王妃的诰命回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