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盛在后面听得一脸惊奇:程咬金你个浓眉大眼的还这么会说啊,小词儿一套一套的,怪不得上次在搞死朱粲的时候立刻就接上了话茬。
  主帅都跑了,尉迟敬德本来就没心气儿继续守,这会儿唐军大将苦口婆心地来劝降,他也就就坡下驴开了城门,自此拜在秦王李世民门下。
  李世民新得一猛将,心里熨帖,但这不是叙话的时候,带上归降的刘武周旧部,他领兵前往晋阳城。
  晋阳城内宋金刚缓了缓,跟左右商量着要不要重振旗鼓再跟李世民打过一场,如今刘武周已死,他若是能占据晋阳,那也算是自己当老大了。
  想得倒是挺美,但是他话刚说完,就看见旁边的部下们一个个都低下头。
  宋金刚的脸色沉了沉,良久长叹一声,收拾细软带着部下逃往了突厥。
  于是,等李世民来到这里的时候,晋阳城已经没有守军了,他们轻而易举地收复了李唐的龙兴之地。
  在他们回去的路上路过了浩州,浩州是河东郡唯一一个没被刘武周打下来的城池,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一直苦苦支撑,看见“李”字大旗越来越近,城上的守军立刻激动起来。
  但是他们依然很谨慎,直到李世民摘下头盔露出真容,守将樊伯通和张德政才打开城门。
  李世民刚下马,立马就扑过来两个人,哭得那叫一个惨。
  李盛就感觉脚边带过一阵风,低头一看,俩人已经扑在秦王身前哇哇哭了。
  哎,也该哭,多不容易啊,周边都被刘武周占了,对于唐军来说,浩州就成了飞地,也没办法带兵援助,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熬过来的。
  想到这,李盛就更看不起李元吉了,人家浩州缺兵少粮,都能守住,你晋阳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愣是跑了!
  安抚好浩州的兵将,李世民带军进城休整。
  但是浩州也没什么粮食了,李世民还捞着一碗带着麸皮的粥喝,李盛可就真是混了个水饱。
  第二天,李世民率军西返,攻取了早先叛乱的夏县。
  至此,从619年的三月刘武周进犯晋阳,到620年李世民率领唐军携大胜而还,河东,终于重回李唐的版图。
  在他带军返回大营的路上,河东百姓在道路两旁呼喊高歌:“秦王破阵,神勇无敌,合该颂唱《破阵乐》”
  军中将士们也是群情激昂,过了一会儿,李盛就听见有人唱歌,似乎是从后面的步兵队伍中传过来的。
  赞歌一遍又一遍,陆陆续续有人加入,后面,简直就是全军都在大声唱。
  李盛凝神去听。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史载,李世民大胜刘武周,将士们以旧曲入新词,是为《秦王破阵乐》!【1】
  李盛也被这种场景感染了,不由得轻轻摇起头,合着节拍一下下晃来晃去。
  头上传来温度,李盛抬头,李世民的手抚在他的耳朵上,轻轻地揉了揉。
  李世民的眼睛有些红,他立志要济世安民,还天下以太平,如今的景象,正是他梦中所期望的啊!
  李世民扫清刘武周,不光收复了河东之地,而且,有更深的政治意义。
  刘武周是突厥扶持的傀儡,是扎在中原的一根钉子,有他在,突厥就可以间接影响甚至控制中原战局,而现在,这颗钉子被拔掉了。
  对此,李唐朝廷上下都是非常满意欣喜。
  李渊一高兴,直接在宫中大加赏赐,甚至动用宫中宝库来封赏在朝中的百官。
  对此,李盛表示很难理解:你有毛病吧?征战了将近一年的将士们还没回朝啊?!!!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了一年,立下大功,你不等正主回来,居然先封赏别的没出战的人?
  他简直想对着李渊的耳朵激情输出:你没事儿吧?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就去按着一天三顿饭把李元吉吊起来打,要么就去请教一下裴寂的骑马技术,问问他是如何甩下所有将士自己跑掉几千里的。
  而不是在秦王还在外边吃糠咽菜风餐露宿的时候去封赏一群没出力的人!
  李盛的愤怒溢于言表,他的耳朵向后平平地别过去,眼睛半眯着,尾巴幅度很小但频率很快地甩来甩去,一看就是生气了。
  李世民注意到了,他不明白飒露紫怎么了,但是还是很温柔地抚摸着马儿的额头,用手指顺着他的鬃毛往下,试图安抚它。
  自从他接手了飒露紫,他的一切反应都有迹可循,这次是为了什么呢?
  长安内大肆封赏这件事并没有让李世民愤怒,他已经习惯了李渊的这种作风,而且,在被防备被冷待,在长春宫坐冷板凳的那段时光,他又如何不会多想呢?
  这件事,一人一马的接受阀值不一样,脑波不同频,李世民就没对上飒露紫的心情密码。
  不过,不久之后得到的坏消息,让他为飒露紫的奇怪表现找到了借口。
  李唐与刘武周之战大局已定,心里不爽的突厥处罗可汗见状,带两千兵南下,声称是援助唐军,实际上,则进入了晋阳大肆劫掠,还借口帮忙防御,在石岭以北关隘屯驻兵马。
  而此时,李世民已经带大军离开了河东返回长安,留驻总管李仲文顾及突厥与李唐的关系,不敢发生冲突,他就是个打工人,万一引起唐朝和突厥的战争,那他就是现成的替死鬼了。
  而长安的李渊,则对此表示沉默,李唐王朝接下来的战略是继续东扩,并不想因为突厥而耽搁主线任务。
  知道这件事后的李世民,黑着一张脸,两只眼睛沉沉地盯着东边看了将近一个时辰,回去后对着地图看了半夜。
  李盛看着他眼睛里的红血丝,心疼地蹭蹭他的肩膀。
  李世民摸摸他的鬃毛:“飒露紫,那天你心情不好,就是因为知道了这件事吧,别难过,我发誓,终有一日,我会把突厥打下来!”
  想想晋阳城内的老百姓,也太苦了,被李元吉抛弃,被刘武周侵犯,好容易李世民收复了,突厥又来捣乱,想到这里,李盛的心情也很低落。
  这一刻,他深刻地意识到了李世民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这个乱世,需要一个英雄来结束;天下,需要一位君王来统一;而经历了数年战乱的百姓,也需要一位仁爱公正的治世明君来治理和爱护,而李世民,就是这个人!
  李盛平静了一下心情,抬头看看二凤,发现他脖颈处的青筋都暴出来了。
  二凤这么骄傲的人,突厥进城公然劫掠而守将却不能阻止,对于他而言,这就是一种屈辱。
  这样想,就很理解二凤在打完突厥后,为什么非得把颉利可汗弄来长安做大唐舞王了。
  第24章
  李世民在路上就接到了封赏的圣旨。
  “蜀郡沃野,曰惟井络,控驭邛笮,临制巴渝。求瘼宣风,朝寄尤重,总司岳牧,是属懿亲。”——介绍了川蜀之地的情况。
  “太尉尚书令陕东道行台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器宇冲深,体识明允。专征阃外,茂绩克宣。敷政京畿,嘉声已著。镇抚岷汉,佥论攸宜。可益州道行台尚书令。【1】”——秦王又能打又会理政,这地方以后归你管吧。
  李盛在旁边,听着那个小官儿念着李渊的教令,听着这一大串官职名称就高兴,嗯,以后还要再加上二凤的新职位——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了,现在,二凤成为了川渝云贵一带的最高行政长官。
  不过,听了这一大串,李盛也更明白为什么李渊要压制李世民了,秦王官高职显权重,这样的功劳地位,就算他是太子,都不免要被在位的皇帝猜忌,更何况他还不是。
  秦王声威愈盛,而太子李建成,就有些难受了。
  论战功,李世民功劳赫赫;
  论地位,太尉是三公之一;
  论军心,李世民先战薛举后收河东,无论是朝廷还是军中,在兵权上都更信服秦王;
  论民意,秦王在乡野声誉也很高,军纪严明整肃,很得民心。
  想到这,李盛也明白为什么到了后期天下平定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深了,这种大佬猛人居然还是自己的嫡亲兄弟,第二顺位继承人,谁上位都不能忍啊!
  更可况,秦王府还有一大堆谋士和猛将。
  其中位置最显要的是刘文静,位居纳言,也是宰相一级的高官,与秦王亦师亦友,陕东道大行台左仆射,换句话说,李世民在当地的二把手,不可谓不亲密了。
  传令官走了,李世民把手中的诏书展开,盯着“益州道”这几个字看,这个官职,其实可以说是虚授,因为陕东道的法定辖区一大半还在王世充、窦建德这些人手里。
  那怎样把虚职变成实职呢?很简单,把他们手里的地方打下来并入唐朝版图,那你这个唐朝廷的益州道大行台,就可以真正拥有这些地区的管辖权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