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这时候,李世民提前安排好的裴仁基父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裴仁基裴行俨两人带军迅速赶往汾河附近汇合殷开山,刘武周的数次攻击都被拦下来,而且还隐隐有被反攻的趋势。
  至此,大唐的秦王来到战场五个月后,攻守易势。
  而另一边,在王行本投降后,李渊来到了蒲州安抚民众,不过李盛觉得他就是找存在感来了。
  现在还没打完呢,二凤这边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布置,为了最后的决战能顺利,那真是多方思虑步步为营,你啥时候来安抚不行啊?非得现在来。
  而他这一来,也惹出了一桩事——独孤怀恩谋反案。
  要说独孤怀恩,就不能不提一下后世大家调侃的那位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了。
  后世有一部剧就是讲他们这一家的,独孤信是北周名臣,大女儿嫁给了当时的权臣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毓,后来追封为北周的皇后;
  他的七女儿嫁给了杨坚,后来杨坚夺了外孙的位置建立隋朝,以独孤氏为文献皇后;
  四女儿嫁给了当时隋朝的唐国公李昞,是李渊的生身母亲,后被尊为元贞皇后。
  而独孤怀恩则是独孤信的孙子,也就是说,其实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姨表亲,他们两人与独孤怀恩是姑舅亲,三人都是独孤信的孙子辈。
  独孤家的女儿们和外孙们都是猛人,但独孤信这个亲孙子却不是什么厉害角色,史书上记载他“性贪,寡算略,数战无功,诏书切责,而怀恩稍怨望。”
  没啥本事,出去打仗回回都不成功,李渊责备他,他就心存怨恨。
  后来有一次,李渊对他开玩笑说:“你看,你姑姑家的孩子们(我、杨广)都当了皇帝,下一个是不是要到你了啊?”
  这时候独孤信是李渊的臣子啊!就算俩人有亲戚关系,老板这样说,你不应该诚惶诚恐立刻指天发誓表忠心吗?
  他呢?“怀恩内喜。”还挺高兴,并且觉得这话有道理,觉得自己也相当皇帝。
  简直是个情商为负的大傻叉。
  当初李世民在伏击尉迟敬德成功后救下了被俘虏的独孤怀恩一行人,而后蒲州投降,他勤兵进城,知道李渊要来,于是他有了一个天才的主意——把李渊骗进城杀掉,然后自己称帝。
  要么说他“寡算略”呢,属实是心里没数,他把这事儿告诉了唐俭,让唐俭跟着他一起造反,当然了什么人就有什么手下,他的谋士元君宝背地里跟人说小话,把这件事传了出去。
  被拉拢的唐俭是很惊恐的,你到底对自己有没有一个清晰地认知啊?屡战屡败还能一直带兵,难道是因为你比较帅吗?当然是因为你是皇帝的亲表弟啊!
  现在还想造反,还拉拢我,你疯了吧?想死可以,不要拽着我!
  于是唐俭就让刘世让快马去报信。
  这事情就是这么巧,但凡刘世让晚到一刻钟,李渊就进城了,但是他一看李渊要上船,赶紧大声疾呼制止,李渊有惊无险。
  后来李渊把独孤怀恩骗过来杀掉了。
  李盛听到李世民说这件事的时候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真是会添乱!
  想到这里,他兴致勃勃地问系统:“你能不能造祥瑞啊?”
  系统沉默了一下:“利用自然光的特殊角度可以,比如彩虹,但是别的不行,而且,还要合适的光照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水汽,还有,你积分不够。”
  “多少积分才够啊?”
  “你走完这个世界差不多就够了。”
  “行了,你闭嘴吧,怎么人家别的系统又有空间又有灵药,你啥都没有啊?”
  李盛很扫兴地甩了甩耳朵,他刚才在想,要是这次李渊真死了,长安城里有太子李建成,但是军权都在李世民手里,结果还真不好说。
  到时候他当着大家的面搞个祥瑞,那二凤不就成了?
  但是独孤怀恩不争气啊!李盛叹了口气,继续吃粮食。
  “陛下来蒲州,殿下是不是也要去晋见?”
  “理应去一趟,汇报军情。”李世民只是放心不下现在的战局。
  旁边的房玄龄也是皱着眉头,不过他是臣子,不能说皇帝坏话,刚一抬头就看到飒露紫翻了个大白眼,不由得微微笑起来,他一开始不太相信这马有那么神,但现在也认识到了,飒露紫是很通灵的,有时候的情态简直跟成精了一样。
  他都看见了,李世民在旁边自然也看到了,无奈地轻轻拍了一下马脑袋。
  “殿下若去,就趁早去,之前殿下在长春宫死守九月,河东之地尽丧敌手,陛下都不肯让您出战,如今,陛下是何种心境也是难说啊。”
  这话也就是他们这种一起事就跟着的元老谋臣才敢说了,李世民听了,脸色也有些沉重。
  满朝文武都不是傻子,之前死活不让秦王出战,到了无法收拾了,秦王无奈请战,李渊立刻顺水推舟就允了,到了战场就接连两场大胜,这会儿更是压得刘武周动弹不得。
  就算没人说,那也很打脸啊!
  你死撑着不用秦王,倒是看看情况啊?事实证明,还得是秦王啊,你那一票人,都!不!中!用!
  不知道李渊尴尬不尴尬,反正李盛挺替他尴尬的。
  既然已经说定,李世民在当天中午带领一队轻骑兵去了疾行前往蒲州,跟着一起去的,当然是李盛了,说起来,秦王的马也不止他一匹,但自从他来了,别的马都失宠了。
  “拜见陛下。”远远地看到李渊的身影出现在城门口,李世民连忙滚下马鞍拜见。
  李渊这会儿春风满面,笑得那叫一个慈爱,双手使力拖住李世民的手臂把他扶起来。
  “二郎啊!这几个月来辛苦你了啊!”
  “为国家尽忠,为陛下尽孝,是儿臣应尽的本分。”
  李世民的态度放得很低,他不想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影响自己好不容易盘活的战局。
  “好啊,有此佳儿,是我的福气!来,里面叙话。”
  他们往城里去了,李盛在旁边,感觉现在自己脑子里的弹幕都能刷屏了。
  哼哼,那会儿李世民被按在长春宫的时候,来往书信那都是“秦王如何如何”,这会儿就成二郎了,有事二郎,无事秦王,真是让马心寒!
  还“有此佳儿,是我的福气”,希望你脑子清醒一点,能好好珍惜这福气,善待秦王,不然,你就等着遭老罪吧。
  还亲自来蒲州给王行本斩首,干嘛,你不看着,这脑袋还能自己再长出来啊?
  ......
  不得不说李盛对李渊的怨气真的很大。
  他在长春宫的时候,看着李世民愁得睡不着,天天晚上摇起来一个部将去一边看马一边长吁短叹;
  到了河东战场,因为李元吉的祸害,当地的老百姓对唐军都很排斥,李世民想征点军粮都征不到;
  后面亲自去埋伏尉迟敬德,十二月底啊,正是冷的时候,几千人穿着冰凉沉重的甲胄,吹着冷风,窝在树林子里趴着等了大半夜。
  这一步步都是他陪着李世民过来的,这会儿看到李渊跟没事儿人一样还笑呵呵的,再想想那些被葬送在战场的几万士兵,李盛只感觉一股火压在肚子里,烧得他难受。
  于是秦王的亲兵就觉得飒露紫状态不太好,耳朵耷拉着,眼睛也半眯着没精神,整个马就很委屈的样子。
  他赶紧哄了哄,还拿出蹀躞带上挂着的,秦王交代给他的点心喂马,李盛别过脸去,没心情吃。
  于是,等秦王出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个蔫哒哒的飒露紫,还有一个满脸忐忑的亲兵。
  他来这一回,心情也不好,再看看飒露紫,他倒是有了些许安慰。
  安慰了一会儿自己的宝贝马,李世民带兵回转柏壁。
  这边也有小插曲,李世民刚离开柏壁去了蒲州,宋金刚就知道了,然后就趁着秦王不在试图偷家,带兵攻打周边小城,但是还没打下来就接到信儿:李世民回来了。
  于是他也不打了,慌忙跑回去了,对,就是这么害怕。
  秦王李世民的名号就是这么管用,足以让敌方大将闻风丧胆弃城而逃。
  李盛心里骄傲极了,他都想给二凤举个灯牌——你滴秦王,无限猖狂!逼停武周,吓走金刚!
  第22章
  “殿下,现在刘武周和宋金刚两部被我军拦腰截断,不能相顾,我们是不是可以出战了?”
  李世民摇摇头,手里还在给飒露紫梳毛,但说的话是条理清晰:“宋金刚已经盼不来刘武周的援军和物资,但是,都已经等到现在了,索性再多抻几天,让他们先乱起来,我们才好出手。”
  “敌军将到山穷水尽之时,有几分哀兵的意思,若是宋金刚敢破釜沉舟立即出战,我还敬他两分,就怕他没这个胆量啊!”
  房玄龄上前一步:“所以殿下是要等他们这股劲儿下去。”
  “不错。”李世民动作轻巧地把飒露紫的鬃毛拆开,仔细用梳子梳了好几遍,又按照鬃毛上弯曲的弧度重新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