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除了已死的李儒、牛辅、郭汜,已投降的张济和其侄子张绣外,关中还剩下李傕、董旻与樊稠三路兵马。
这三路兵马合计,约莫还有六千余人。
但当刘秉重新回到长安的时候,距离他结束郿坞困境,仅仅过去了两日有余。
而若是有人迎接这路凯旋的大军,便会发觉,追随汉帝刘秉抵达长安的,已又多出了两方兵马,彻底让长安城外留待处置的叛军,被镇住了蠢蠢欲动的心思。
以张济为例,他但凡长了眼睛就能看到,新增的两路兵马毫不逊色于第一批杀至长安的洛阳官兵,甚至,那两路兵马中为首的武将,还要更显精力旺盛,似是迫切地想要再来一场战斗,能让他们尽展拳脚。
他们怎敢再有妄念。
再敢动的话,多的是人愿意,拿下他们为平叛的战功。
除非他们真的不想要命了,否则拿什么来作乱?
但张济不知道的是,刘秉此刻的心里话说出来,其实是有点欠打的。
他头疼!
……
就像现在,刘秉有些头疼地听到,吕布又开了口。
自打他和吕布带着从凉州进发的兵马会合后,这家伙的话就没停过。
不是说后悔自己没早一步打入关中,以协助陛下夺取潼关,就是说此番讨董如此大事,竟未能和他那便宜义父再见上一面……
现在又已说道:“陛下,不知打完了关中,是不是应该顺势打南方的蜀……”
“贾文和。”刘秉语气淡淡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向着后方老神在在的贾诩看去,“你是奉先的军师,总该为他解惑的。”
为何吕布没跟贾诩抱怨安排有误呢?因为在与陛下碰面之前,吕布带兵,斩杀了驻兵于陈仓的樊稠,又在途经槐里时,杀死了奉李儒之命支援陈仓前线的董旻。相比起阵斩李傕的另一路兵马,也就是孙策他们的这一方,他怎么算,战功都还是要更多的,起码从两路偏师的比较来说,他并未丢了颜面。这样一来,吕布又为何要找贾诩的麻烦。
最多就是哀嚎两声陛下发兵讨贼何其神速,竟没给他以力挽狂澜的机会。
但现在,有了陛下的那句话,贾诩总不能再装耳朵不好用了。
他喊了一声吕将军,示意吕布过去说话。
吕布迟疑了一下,还是退到了贾诩的身边。
贾诩叹了口气:“吕将军啊,陛下纵容你在这儿大表遗憾、进而请战,是因为器重亲近于你,不是让您蹬鼻子上脸的。蜀中这地方多年间,就不是便于往来之地,就连意图凭借益州牧之位避开党派争斗的刘焉,都是依靠着蜀中贵族,才掌控住了此地。他先前对陛下全无表态,也完全可以说是巴中有五斗米教主持,让他与中原音书断绝,无法脱身前来。起码从朝廷的角度,应当先派使者前去,再定他到底有无谋逆的罪状。”
“我也敢说,以朝廷扫平关中的表现,一旦传至蜀中,那刘焉再如何心思叵测,也绝不敢对陛下有所不敬,所以真正麻烦的,反而不是那起码有宗室之名的刘焉,而是蜀中的那些巴人氐人。”
“那就去打他们呀。”吕布说得坦坦荡荡。
却见不只是贾诩又有点想要叹气,另一头的孙策也翻了个白眼。
他顿时怒向孙策:“你这是什么意思?”
孙策爽朗一笑:“就是觉得吕将军应当听一听我父亲给我的建议,多交一些聪明的朋友。”
周瑜忍了又忍,方才没在这句话前当场笑出来,只是极力往下压了压嘴角。
贾诩伸手拦下了想去和孙策打一架的吕布:“哎哎哎吕将军这么做,可就是中了小孙将军的计了。”
吕布立时脸色一震,向着“聪明的朋友”贾诩处靠近了两步,低声问道:“先生,这话如何说?”
贾诩摸了摸胡须,斟酌着语气答道:“各方富商豪强虽因陛下乃是众望所归,得道多助,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天下余粮,送至洛阳,协助此次发兵,但此举可一,不可二,朝廷也无法第二次筹措出这样的一批粮草。如今天下诸州仍是田地荒芜,百姓流离,若再在此刻发动向益州的战事,除了令刚刚弥合的疆土再度裂开,没有第二种结果。所以,即便那刘焉真的对陛下不敬,我等需即刻出兵讨伐,这件事也必然在三五年后。”
吕布觉得自己可能听懂了一些东西:“也就是说,现在陛下容忍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吕布忠心陛下,一心为国,想法还是好的,但如果再这么不顾朝廷的情况,非要强求出征,那就是不顾大局了。到时候,我何止是仗没得打。”
哇,好一个阴险的孙策。这一挑衅,他必定还要固执己见,届时岂不是落人话柄!
贾诩也不说是与不是,反正按陛下说的能劝住吕布就行。于是他又继续说道:“还有其二呢,陛下因马孟起此番立功良多,将投降而来的张济叔侄,暂时调拨到了马将军的手下,但陛下也提醒他了,马将军年轻,若是不能约束部众,规劝叛军从良向善,这批士卒便换一个人带,吕将军觉得,您和孙将军是否都能竞争这个位置呢?”
吕布梗着脖子就道:“他和我比——”
贾诩咳嗽了两声:“吕将军,他比你更听聪明朋友的劝说。”
这下……吕布可算哑火了。
他看了看贾诩脸上认真郑重的神情,又看了看此刻正当年少的孙策,又往前方的陛下背影上投注了许久的目光,终于点了点头:“多谢军师相劝,吕布明白了。”
贾诩笑了笑:“吕将军也不必如此,陛下待您不同,何止是方才的纵容,不说那句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就说他并未收回你这槐里侯的名号,也能从旁佐证。那皇甫将军毕竟是大汉昔日的栋梁,此番又将功补过,救出了陈留王,与李儒等人周旋,可陛下仍未表态,要为他光复爵位,足以见得,谁才是陛下如今的倚仗。”
吕布的眼睛唰的一下就亮了起来。“所以……”
贾诩道:“所以将军现在也该拿出些沉稳威严的样子,为陛下镇个场面。”
什么场面?自然是与昔日朝臣相见的场面!
会面之地,正在这长安的宫城中。
此番攻伐关中,此地并未遭到破坏。
虽然仍能自宫室的规模中隐约看到,百多年前的赤眉军作乱,令最早的大汉宫室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如今建起的这处,实是寒碜了太多,但相比于洛阳几乎没动工的宫室,此地仍有一份作为皇帝起居、朝会之地的辉煌。
当刘秉身着冕服,缓缓踏入这早朝议事大殿时,还是头一次觉得,这里原来是一个如此空旷的地方。
明明获救的百官除了不幸遇难的那一批,其他的都已拘谨地站在了此地,与洛阳先前朝会的人数相当无几,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殿中明火数点,更是照亮了这片自上而下的金红之色,也照亮了那位背负着十二章纹,缓缓行至殿前的天子。
卢植死死地捏紧了掌心,方才让自己从那刹那间只觉光怪陆离的景象中挣脱出来。
但在此刻,他看见的不止有那位衣着冕服、从容貌到气度上都无比陌生的君王,还看到了,在这朝会之地,分列于前的不是曾经贵为三公的老臣,而是一群英姿勃发的武将。
那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武将,才刚刚从战场上走下来,带着迫人的煞气。
也就是他们,把卢植、杨彪、皇甫嵩以及黄琬等人都暂时挤到了后面,用一种无比直白的方式告诉着在场众人。
在他们面前的这位天子,不是靠着什么人的帮扶、挟持、托举而来到这个位置的,而是他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汉室中兴,是他牢牢地抓紧了对自己来说最有用的兵权利器,指挥着这些各有千秋的将领。
还是他,顺应着民心,顺应着军中的士气,一步步来到了此地!
或许他还不是一位手段足够成熟的帝王,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完全够格,也理当君临天下的帝王。
在这朝会的殿堂上,也再无权臣剑履上殿的威胁,再无宦官士族的相争,只有君王的唯才是举,朝臣的竞争上流!
他温和的目光扫过了全场,可当长安的风中仍有旺盛的血腥味时,没人会怀疑,那是一位庸懦的皇帝正在喜迎一批失而复得的文官。
而分明是一位正当年轻力壮的君王,行将重建朝廷,以安天下。
卢植抿着唇,向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忽然俯首拜倒,朗声喊道:“臣等——恭迎陛下!”
“臣等恭迎陛下。”
“恭迎陛下——”
刘秉垂眸,眼中有诸多情绪在这一声里一闪而过,却还是一步步地上至正中,坐在了那个,属于他的位置上。
恰在此时,殿外响起了一声遥遥晨钟。
那不仅仅是在提醒着朝会正当时候,也昭示着——
从这一刻起,天下有且仅有一位,真正的皇帝!
这三路兵马合计,约莫还有六千余人。
但当刘秉重新回到长安的时候,距离他结束郿坞困境,仅仅过去了两日有余。
而若是有人迎接这路凯旋的大军,便会发觉,追随汉帝刘秉抵达长安的,已又多出了两方兵马,彻底让长安城外留待处置的叛军,被镇住了蠢蠢欲动的心思。
以张济为例,他但凡长了眼睛就能看到,新增的两路兵马毫不逊色于第一批杀至长安的洛阳官兵,甚至,那两路兵马中为首的武将,还要更显精力旺盛,似是迫切地想要再来一场战斗,能让他们尽展拳脚。
他们怎敢再有妄念。
再敢动的话,多的是人愿意,拿下他们为平叛的战功。
除非他们真的不想要命了,否则拿什么来作乱?
但张济不知道的是,刘秉此刻的心里话说出来,其实是有点欠打的。
他头疼!
……
就像现在,刘秉有些头疼地听到,吕布又开了口。
自打他和吕布带着从凉州进发的兵马会合后,这家伙的话就没停过。
不是说后悔自己没早一步打入关中,以协助陛下夺取潼关,就是说此番讨董如此大事,竟未能和他那便宜义父再见上一面……
现在又已说道:“陛下,不知打完了关中,是不是应该顺势打南方的蜀……”
“贾文和。”刘秉语气淡淡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向着后方老神在在的贾诩看去,“你是奉先的军师,总该为他解惑的。”
为何吕布没跟贾诩抱怨安排有误呢?因为在与陛下碰面之前,吕布带兵,斩杀了驻兵于陈仓的樊稠,又在途经槐里时,杀死了奉李儒之命支援陈仓前线的董旻。相比起阵斩李傕的另一路兵马,也就是孙策他们的这一方,他怎么算,战功都还是要更多的,起码从两路偏师的比较来说,他并未丢了颜面。这样一来,吕布又为何要找贾诩的麻烦。
最多就是哀嚎两声陛下发兵讨贼何其神速,竟没给他以力挽狂澜的机会。
但现在,有了陛下的那句话,贾诩总不能再装耳朵不好用了。
他喊了一声吕将军,示意吕布过去说话。
吕布迟疑了一下,还是退到了贾诩的身边。
贾诩叹了口气:“吕将军啊,陛下纵容你在这儿大表遗憾、进而请战,是因为器重亲近于你,不是让您蹬鼻子上脸的。蜀中这地方多年间,就不是便于往来之地,就连意图凭借益州牧之位避开党派争斗的刘焉,都是依靠着蜀中贵族,才掌控住了此地。他先前对陛下全无表态,也完全可以说是巴中有五斗米教主持,让他与中原音书断绝,无法脱身前来。起码从朝廷的角度,应当先派使者前去,再定他到底有无谋逆的罪状。”
“我也敢说,以朝廷扫平关中的表现,一旦传至蜀中,那刘焉再如何心思叵测,也绝不敢对陛下有所不敬,所以真正麻烦的,反而不是那起码有宗室之名的刘焉,而是蜀中的那些巴人氐人。”
“那就去打他们呀。”吕布说得坦坦荡荡。
却见不只是贾诩又有点想要叹气,另一头的孙策也翻了个白眼。
他顿时怒向孙策:“你这是什么意思?”
孙策爽朗一笑:“就是觉得吕将军应当听一听我父亲给我的建议,多交一些聪明的朋友。”
周瑜忍了又忍,方才没在这句话前当场笑出来,只是极力往下压了压嘴角。
贾诩伸手拦下了想去和孙策打一架的吕布:“哎哎哎吕将军这么做,可就是中了小孙将军的计了。”
吕布立时脸色一震,向着“聪明的朋友”贾诩处靠近了两步,低声问道:“先生,这话如何说?”
贾诩摸了摸胡须,斟酌着语气答道:“各方富商豪强虽因陛下乃是众望所归,得道多助,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天下余粮,送至洛阳,协助此次发兵,但此举可一,不可二,朝廷也无法第二次筹措出这样的一批粮草。如今天下诸州仍是田地荒芜,百姓流离,若再在此刻发动向益州的战事,除了令刚刚弥合的疆土再度裂开,没有第二种结果。所以,即便那刘焉真的对陛下不敬,我等需即刻出兵讨伐,这件事也必然在三五年后。”
吕布觉得自己可能听懂了一些东西:“也就是说,现在陛下容忍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吕布忠心陛下,一心为国,想法还是好的,但如果再这么不顾朝廷的情况,非要强求出征,那就是不顾大局了。到时候,我何止是仗没得打。”
哇,好一个阴险的孙策。这一挑衅,他必定还要固执己见,届时岂不是落人话柄!
贾诩也不说是与不是,反正按陛下说的能劝住吕布就行。于是他又继续说道:“还有其二呢,陛下因马孟起此番立功良多,将投降而来的张济叔侄,暂时调拨到了马将军的手下,但陛下也提醒他了,马将军年轻,若是不能约束部众,规劝叛军从良向善,这批士卒便换一个人带,吕将军觉得,您和孙将军是否都能竞争这个位置呢?”
吕布梗着脖子就道:“他和我比——”
贾诩咳嗽了两声:“吕将军,他比你更听聪明朋友的劝说。”
这下……吕布可算哑火了。
他看了看贾诩脸上认真郑重的神情,又看了看此刻正当年少的孙策,又往前方的陛下背影上投注了许久的目光,终于点了点头:“多谢军师相劝,吕布明白了。”
贾诩笑了笑:“吕将军也不必如此,陛下待您不同,何止是方才的纵容,不说那句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就说他并未收回你这槐里侯的名号,也能从旁佐证。那皇甫将军毕竟是大汉昔日的栋梁,此番又将功补过,救出了陈留王,与李儒等人周旋,可陛下仍未表态,要为他光复爵位,足以见得,谁才是陛下如今的倚仗。”
吕布的眼睛唰的一下就亮了起来。“所以……”
贾诩道:“所以将军现在也该拿出些沉稳威严的样子,为陛下镇个场面。”
什么场面?自然是与昔日朝臣相见的场面!
会面之地,正在这长安的宫城中。
此番攻伐关中,此地并未遭到破坏。
虽然仍能自宫室的规模中隐约看到,百多年前的赤眉军作乱,令最早的大汉宫室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如今建起的这处,实是寒碜了太多,但相比于洛阳几乎没动工的宫室,此地仍有一份作为皇帝起居、朝会之地的辉煌。
当刘秉身着冕服,缓缓踏入这早朝议事大殿时,还是头一次觉得,这里原来是一个如此空旷的地方。
明明获救的百官除了不幸遇难的那一批,其他的都已拘谨地站在了此地,与洛阳先前朝会的人数相当无几,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殿中明火数点,更是照亮了这片自上而下的金红之色,也照亮了那位背负着十二章纹,缓缓行至殿前的天子。
卢植死死地捏紧了掌心,方才让自己从那刹那间只觉光怪陆离的景象中挣脱出来。
但在此刻,他看见的不止有那位衣着冕服、从容貌到气度上都无比陌生的君王,还看到了,在这朝会之地,分列于前的不是曾经贵为三公的老臣,而是一群英姿勃发的武将。
那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武将,才刚刚从战场上走下来,带着迫人的煞气。
也就是他们,把卢植、杨彪、皇甫嵩以及黄琬等人都暂时挤到了后面,用一种无比直白的方式告诉着在场众人。
在他们面前的这位天子,不是靠着什么人的帮扶、挟持、托举而来到这个位置的,而是他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汉室中兴,是他牢牢地抓紧了对自己来说最有用的兵权利器,指挥着这些各有千秋的将领。
还是他,顺应着民心,顺应着军中的士气,一步步来到了此地!
或许他还不是一位手段足够成熟的帝王,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完全够格,也理当君临天下的帝王。
在这朝会的殿堂上,也再无权臣剑履上殿的威胁,再无宦官士族的相争,只有君王的唯才是举,朝臣的竞争上流!
他温和的目光扫过了全场,可当长安的风中仍有旺盛的血腥味时,没人会怀疑,那是一位庸懦的皇帝正在喜迎一批失而复得的文官。
而分明是一位正当年轻力壮的君王,行将重建朝廷,以安天下。
卢植抿着唇,向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忽然俯首拜倒,朗声喊道:“臣等——恭迎陛下!”
“臣等恭迎陛下。”
“恭迎陛下——”
刘秉垂眸,眼中有诸多情绪在这一声里一闪而过,却还是一步步地上至正中,坐在了那个,属于他的位置上。
恰在此时,殿外响起了一声遥遥晨钟。
那不仅仅是在提醒着朝会正当时候,也昭示着——
从这一刻起,天下有且仅有一位,真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