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尤其是,城南的井中!”
  第56章
  “你们说,陛下的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张燕一边在夜色中疾行,一边忍不住问道。
  可惜跟他同行的人,显然没法给他一个答复。
  徐晃白波贼出身,因渡河之时表现积极,得了陛下的几句夸奖,但大多数时候仍在当闷葫芦。
  孙轻来过洛阳,但只是来拜访司马防的,又没研究过什么井啊池的,只知道要将陛下的话奉若圭臬。
  他嚷嚷道:“管那么多干什么,陛下都说了,先灭火!”
  灭火才是头等要事!
  孙轻看着眼前这座烧起来的洛阳城,心中五味杂陈。
  哪怕早在上一次到访此地的时候,他就已经卸下了对洛阳不切实际的想象,也不曾料到,洛阳在经历了董卓入京的祸事后,竟然还能被付之一炬!
  洛阳的皇宫已经彻底烧成了一片烈焰,没有了抢救的机会。
  倒是这洛阳周遭的郭区民舍……
  “快!”张燕也暂时卸下了那份疑惑,指挥着跟上来的黑山精锐。“火势成片的地方,先在附近挖出一段壕沟阻火。再去寻灭火的工具和水源!”
  洛阳城南,沿着洛水而建的这一条民舍尤为拥挤。但往日里,这些住户被京中富户笑话,是要顶着被洛水泛滥的灾祸威胁,也得凑到天子脚下,现在却是取水灭火最容易的一批人。
  反而是东南角的这一片,为了更方便在城东集市务工,同样扎堆团簇在一起,成了遭灾最为严重的地方。
  火一经烧起,便迅速地蔓延了开来。
  那是寒冬腊月里的一把火。
  却分毫也没让这些没钱烧火的人感到暖和,只看到了他们遮蔽风雨的陋舍即将荡然无存,失去这最后的立锥之地。
  “我的房子——”
  老人嚎啕着想要扑上前去,又被家人拼命地往后拖。
  “火都烧到咱们房顶了,先保住性命要紧啊!”
  “可我在床下还藏着东西呢。”
  他方才被西凉军的骑兵马蹄声惊吓得四处躲藏时,哪还顾得上那么多,只想着要带子女保住性命。但当西凉军消失无踪,折返回来时,看到落脚的屋舍背后跳动着大火,他的心就直沉谷地。
  然而,也就是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他看到了一个敏捷的黑影冲入了屋中,不多时便顶着灰头土脸的样子,猛地把一个陶罐抛到了他怀里。
  “你……”
  “退后些退后些!”张燕没耐心地把人往后推了两步。
  纷至沓来的脚步声,惊醒了先前沉浸在自己思绪里的老人。他愕然地向着来人的方向看去,只见那边竟来了好一批兵士,还推着数架兵车,狠狠地向着这片民舍撞来。
  撞不开的,便由三五十人合力拉拽,木墙应声而倒。
  再往后,则又有三五十人举着铁铲向前挖掘,延续着他们后面的一条“粗线”。
  老人呆愣愣地看着。
  按说,因西凉军近几月间的行动,因洛阳再往前数几年都荒唐而混乱的局面,在看到这些推着兵车,扛着铁铲,身着皮甲的士卒时,他就又应该找个地窖把自己重新藏起来,唯恐他们暴起伤人。
  可手中的陶罐又沉沉的,将他定在了原地。
  “砰”的一声巨响。
  一把铁铲卡进了屋顶中,一记猛劈,将着火的屋顶直接掀翻了下来。刚起火不久的屋面砸在了地上,溅起了地面的尘土,却也让火势暂时被这一砸直接扑灭了。
  碎裂的木板横飞了出来,老人踉跄地被人拉开了一步,才避开了一片翻来的碎片。
  “燕哥都说了让你退开些!”一名黑山军的士卒笑了声,向着张燕问道,“张将军,您方才冲过去的样子,真是对得起你那飞燕的名号啊!”
  张燕回头瞥了他一眼:“少说两句,多干点事吧!”
  他本就是黄巾出身,看到眼前的乱象,恍惚想起了些早年间河北的旧事,脑子一热就冲进了刚起火的屋舍中,有什么问题吗?
  他指指点点着岔开了话题:“我可告诉你们,陛下自己也去救火去了,要是让我知道你们敢偷奸耍滑,丢了我黑山军的脸,等此间事了,一个都别想跑,去河东盐池挖沟渠去!”
  他说话间,一把抓起了身旁士卒递来的绳索,用力地向前一拉,一阵连环的碰撞倒塌之声顿时遮盖住了人语之声。
  那条用于阻火的沟渠界限,就跟在他的后面继续蔓延。
  也将火势,阻断在了沟渠的另一头。
  老人还怔怔地看着,又迟缓地举起了一只手,揉搓了一下眼睛,险些以为自己还在梦中。
  但他又看到,自己的长子已经壮着胆子上前去了。
  “……你们说的,陛下救火,是什么意思?”
  一名黑山军士卒闻声,转过了头来,抹了把脸上的尘土:“还能是什么意思,陛下带着我们从河内杀回洛阳,把那该死的董卓和他的西凉军逐出这里。”
  “他还真是一件人事不干,把百官都迁走了不算,还要往洛阳放这一把火。陛下他哪里忍心看到这个,追击董卓都顾不上了,先让我们救人灭火。”
  对京中的百姓来说,这士卒所说的话,其实还是没那么好懂。但眼前这批赶走恶贼的人听皇帝的话,皇帝还让他们救人,这总是明白的!
  他连忙问道:“那我们有什么帮得上忙的?”
  “帮得上忙的?”孙轻挂在后方的巢车上,一边指挥着挖掘的路线,一边听到底下,这个问题已不止是从一个人的口中问出来。
  “哎——有有有,真有事要让你们帮忙!这附近哪儿能弄到一大批取水的工具?”
  刚才还在发呆的老人蓦地“惊醒”了过来,举着手中的陶罐就答道:“那边,那边有一座甄官署!”
  孙轻压低了声音向着下面问道:“甄官署是什么东西?”
  没等其他同伴作答,老人的解释已经响了起来:“是制陶的地方,那里起码存放着数千件陶器。”
  “好好好!”孙轻立刻就乐了,直接换了个人在上面指挥,自己带着一队士卒就跟上了领路的老人。
  那老人怀中的陶罐里,随着他脚步颠簸,间或发出几声沉闷又清脆的响声,混杂在各处的救火响动里,倒也有种奇怪的韵律。
  他这会儿倒是无心听着这个,一路快步,将人带到了个占地不小的官署面前。
  大约是因陶器带不走,又没多少值钱的东西,董卓兵马在仓促撤离时,竟未来过此地。而且,此地不知是不是因为近来惊变太多,看起来已停工数月了。
  借着灯火,孙轻往脚下一看,发觉这甄官署的庭中地面上,已积了一层灰。
  好在,这里存放的陶器当真不少,都陈列在庭中屋内,还有相当一批,是汲水所用的小口尖底瓶。
  另有一批陶艺大盆,也堆叠在院落当中。
  老人颤颤巍巍地问道:“将军,能用上吗?”
  “可别叫我将军,我就是个替陛下跑腿的。”
  孙轻信手抄起了一只,借着月光端详了一番器型,发觉没什么问题,见那陈列大宗陶器的屋前有口水井,约莫是平日里制陶取水的,干脆把那小口尖底瓶挂上了绳子,投了下去。
  但奇怪的是,他听见的,居然不是寻常陶罐入水的声响,而是一种沉闷的,撞上了软物的响动。
  “咦——”孙轻奇怪地往井中探头去看,顿时被骇了一跳。
  “怎么回事!!!”
  只见这井中不知是何缘故,已是枯竭无水,但若只是如此,还不至于让孙轻觉得惊吓,实是……
  实是因为,这井中还有一具宫人的尸体!
  ……
  “张将军!”
  “张将军——”
  孙轻拔腿急奔,冲到了张燕的面前,颠三倒四地把刚才走到那甄官署中见到井中尸体的情况,说给了他听。
  也随即得到了张燕的一个白眼:“你不是吧?一具宫人的尸体能把你吓成这样?就算是放了三四个月,已经腐败不堪了,那也不过是一具尸体而已。瞧你这样——别说我认识你这么胆小的人。”
  “谁胆小了!”孙轻蓦地扬声,又立刻压低了声音,“我要是胆小,哪里活得到今天。看到井中有尸,我想着还是把人捞起来算了,反正等陛下在洛阳重新整顿秩序,这尸体也是要被取出来的,结果没想到,这宫人尸体的怀中,还有一件东西。”
  他拉着张燕到了一边,小心地将那个沾染了泥水的布包打开了一角,其中装着的,是一个檀木盒子。
  孙轻的动作,郑重得让人不由呼吸一滞。
  张燕瞪大了眼睛,就见这檀木盒子掀开的一角里,露出了一块羊脂白玉的方玺,因这玺印的一角乃是镶金补缺,在月光下更显分明。
  孙轻颤抖着手,将玺印抬了起来。
  下一刻,八个篆书所写的字,被照亮在了不甚分明的光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