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他却固执己见,像一头莽撞的牛,直愣愣,一口气告诉她:“因为比起信守诺言,我更想要,无时无刻听见你的声音。”
像是借了她热烈火苗的一簇,就再也不愿意归还。
沈以继续沉默。
万峥继续倾诉:“高考完那天,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沈以低着头,将用过的一张纸对折,对折,再对折。
“我后来才发现,原来……其实我对你一见钟情。就在这里,就是这个位置,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你时,大脑瞬间的空白。以至于……你转学来的那天,我都在回忆你对我笑的样子。结果抬头,就看到了你……”他轻笑一声。
她手中动作顿了顿,低垂着眉眼讽刺道:“你这是在干什么?趁虚而入吗?”
“不是,我知道你马上要走了。我怕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少年急切地站起来,重新回到她面前。
他深吸口气,蹲在她面前与她平视,在八月的蝉鸣声中一字一句告诉她:“沈以,我喜欢你。我知道我现在还不够好。但我不会永远这样。你能给我一个机会吗?我对你的喜欢不比他少!起码,我绝对不会让你哭!”
少年背负一片蓝天,眼神是那样恳切,郑重。
她也曾坠落于另一双看似真挚的眼,结果确实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头顶的风拂过梧桐枝叶,簌簌吟唱。
十八岁的夏天,悠远宁静。于她而言,是漫长的梦。
梦在今天终结,她在今天醒来。
莫名的,她想起就在不久前,一场欢愉后,她趴在邵轻云肩头看《德米安》,深深记住的句子——
“人必须找到他的梦,之后,路就不再艰难。但梦是不会持久的,所有的梦都会被新的梦取代。”
人不可能抓住任何一个梦。
只有一个接一个,新的梦。
沈以终于抬起头,睁着一双红润的,绝望的,死寂的眼睛,无言凝视又一个对她告白的人。
上部完
第62章 又黑又穷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下部:六十六岁初吻
沈以又做了那个黑沉沉的梦。
同样的雨夜,同样的场景,她还是站在别墅二楼,透过木栏杆向下看。模糊的人影在蠕动,隐约的尖叫回荡在耳边,闪电刺痛她的眼,身后的压迫感刹那间达到顶峰。
以往她回头,梦就戛然而止。然而这次她转身,却看见了邵轻云的脸,他阴郁地盯着她的眼睛,单手制住她的下巴,说:“你看见了什么?”
沈以猛然睁开眼,舒了口堵在胸口的浊气,喉咙像卡了虫子一样难受。
房间里有昏昧的光。
她躺在床上,有一瞬间不知自己身处何处。
是沈家那张巨大巨软的公主床,是靠海那间气息陈旧的二楼卧室,还是伦敦那张摆在地板中央的简陋床垫……
她扶着额头坐起来,先看见对面一条长桌,桌上一半堆满了凌乱的化妆品、杂物。另一半正中端端正正摆一个方形的便携鱼缸。
“艾米丽……”她望着悠然摆尾的红色金鱼,喃喃自语。
再看地上摊开的行李箱,沈以彻底地回神了。
哦,她在印度。
现在想起来还是不可思议。
怎么会来印度呢?她反问自己,昨天拉了一夜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沈以心有余悸的揉了揉肚子。
要知道,她小时候立志绝对不会去旅行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埃及,一个是印度。
没想到还是来了。
思及原因,是印度色彩明艳的纱丽打败了她对这个国家的差印象。
沈以脑袋昏沉地下床,第一件事先给艾米丽换水、喂食。水是提前晾晒好的,换之前她检测了酸碱度,才安心把小鱼放进去。
艾米丽欢快吞食的间隙,沈以靠在桌边,打开相机看这几天拍的照片。
风景很少,因为没什么风景可言。她拍的几乎都是衣着美丽又鲜艳的印度女人。
相机停在其中一张照片上,那是一个年轻的印度女孩,褐色皮肤,深邃眼窝,额间点着红色的颜料。
她坐在杂乱的海鲜市场剥虾皮,背景晦暗肮脏,她却穿着艳丽的紫罗兰色衬裙,披着黄色纱丽,眼底有忧郁,但仍掩不住光亮。
当时,女孩身上强烈而富有生命力的颜色碰撞,让沈以忍不住拍了下来,并上前交谈。
女孩叫莉塔,她们萍水相逢,她就对沈以充满信任,耐心给她讲了很多关于当地的习俗和着装习惯。还带她去买印度的长纱巾,告诉她纱丽的缠绕方式。
今天是沈以在印度的最后一天。
莉塔得知她要走非常遗憾,因为不久后,她将和父母安排的某个男人结婚。她本想邀请她来参加婚礼。
思及此,沈以粗略地收拾好行李,打算在走之前和莉塔告个别。
进卫生间洗漱时,她面不改色一脚踩死行色匆匆的印度大蟑螂,想,这趟冒险也算是好好活下来了。
但有趣的是,这甚至不是她一年半旅行时光里,最艰难的一段旅程。
不过她现在懒得回忆。
总之,拒绝便宜老爹和浪荡老妈的钱,生活是难了点,但也不是寸步难行。
化妆的时候她盯着镜子里那张晒黑的脸,努力用隔离填补被风吹糙的皮肤,揶揄地想,小时候,也不小,高中时候吧,有人说她白瘦幼,当时她还不高兴这个词,现在直接又黑又穷了。
她没所谓地笑了笑。
回忆的线头一旦拉开就停不下来。
她脑海中闪过许多高中的片段。但立马让自己急刹车,防止记忆的镜头变得清晰。
高中,居然变成一个遥远的词汇。
几年了呢?
一年预科,两年圣马丁,期间开始在时尚圈实习,毕业后成为英国造型工作室助理,干了两年多辞职,开始了差不多一年半的环球旅行。
也称不上环球,虽然她理想中是这么叫的,但因为毕业后就没再要家里的钱,所以旅行有些捉襟见肘,靠做助理攒下的一些,然后边打工边走,不知不觉也去了好多个国家。
反正差不多,七年了。
听起来好漫长,却又感觉是一眨眼的事。
她啪一声合上粉饼盖子,眉眼淡漠地走出卫生间。用莉塔带她买的那条红色印花长巾,从头披到肩上交叉围住,又带上猫眼窄框墨镜,她便独自出了门。
前几天都有一个中国地陪做导游并充当保镖,但因为她今天晚上的飞机离开,为了省一天的钱,就截止到昨天。
她住的这间位于新德里的酒店,就是地陪帮忙选的,物美价廉,主要是安全。
出了酒店,她搭了辆tutu车前往旧德里,沿街的风景一直在变。咖喱和臭味混合的气息扑鼻而来。沈以感觉自己要在晃荡中呕吐了。
好在不久就到了海鲜市场,她顺利找到了莉塔,送给她一副亲手画的水彩肖像,以及在危地马拉淘来的宝石项链。
沈以用特意学的印度语,磕磕绊绊对她说:“祝你新婚快乐。”
莉塔既惊喜又感动,和她热情拥抱。
她每天早晨从小村庄赶来这里卖菜和海鲜赚钱,没想到会和一个异国女孩成为朋友。
她对沈以依依不舍:“好羡慕你,你是自由的,能到世界各地旅行。”
沈以不知说什么。她只能期望莉塔那位未曾谋面的男人,是个好人。
“希望你有幸福的生活。”沈以最后说。
这趟旅程她最大的感触之一——世界上,很多女孩都不得不过早地成为女人。
莉塔仅仅1
6岁,可已经有了深邃的眼睛,她们站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沈以比她大了近十岁。
与莉塔分开后,沈以又习惯性的陷入某种低落和荒凉的情绪。
旅途中她交到了很多朋友、忘年交,哪怕离开时再不舍,也总要经历一场分别。
她沉浸于自己的思绪里,在旧德里狭窄的巷道里穿行。
前几天都有一个高壮的男地陪陪着,以至于她渐渐忘记了,印度除了脏乱,还是个危险可怕的地方。
居民区之外,一墙之隔,有队伍在游行,抗议一场对□□犯的判决。
而隐蔽的巷道里,有印度男人站在自家门口,用冷漠而直白地目光盯着她。
沈以心中一个激灵。她强迫自己的保持镇静,顺着狭窄的路往大街上走。
她不经意回头,发现刚刚看她的男人跟了上来。
沈以咬咬牙,手伸进包里,握住到这里特意买的小利器,脚下的速度越来越快。
但她在紧张之间拐错了一个弯,然后迷路了。
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甚至还多了两个。
冷静,冷静,她迅速判断着方向,很快修正路线。
再拐一个弯应该就能看到出口了。沈以神经紧绷,步伐快得几乎要跑起来。
虽然她知道,被疯狗追的时候,跑反而会刺激到对方。
像是借了她热烈火苗的一簇,就再也不愿意归还。
沈以继续沉默。
万峥继续倾诉:“高考完那天,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沈以低着头,将用过的一张纸对折,对折,再对折。
“我后来才发现,原来……其实我对你一见钟情。就在这里,就是这个位置,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你时,大脑瞬间的空白。以至于……你转学来的那天,我都在回忆你对我笑的样子。结果抬头,就看到了你……”他轻笑一声。
她手中动作顿了顿,低垂着眉眼讽刺道:“你这是在干什么?趁虚而入吗?”
“不是,我知道你马上要走了。我怕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少年急切地站起来,重新回到她面前。
他深吸口气,蹲在她面前与她平视,在八月的蝉鸣声中一字一句告诉她:“沈以,我喜欢你。我知道我现在还不够好。但我不会永远这样。你能给我一个机会吗?我对你的喜欢不比他少!起码,我绝对不会让你哭!”
少年背负一片蓝天,眼神是那样恳切,郑重。
她也曾坠落于另一双看似真挚的眼,结果确实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头顶的风拂过梧桐枝叶,簌簌吟唱。
十八岁的夏天,悠远宁静。于她而言,是漫长的梦。
梦在今天终结,她在今天醒来。
莫名的,她想起就在不久前,一场欢愉后,她趴在邵轻云肩头看《德米安》,深深记住的句子——
“人必须找到他的梦,之后,路就不再艰难。但梦是不会持久的,所有的梦都会被新的梦取代。”
人不可能抓住任何一个梦。
只有一个接一个,新的梦。
沈以终于抬起头,睁着一双红润的,绝望的,死寂的眼睛,无言凝视又一个对她告白的人。
上部完
第62章 又黑又穷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下部:六十六岁初吻
沈以又做了那个黑沉沉的梦。
同样的雨夜,同样的场景,她还是站在别墅二楼,透过木栏杆向下看。模糊的人影在蠕动,隐约的尖叫回荡在耳边,闪电刺痛她的眼,身后的压迫感刹那间达到顶峰。
以往她回头,梦就戛然而止。然而这次她转身,却看见了邵轻云的脸,他阴郁地盯着她的眼睛,单手制住她的下巴,说:“你看见了什么?”
沈以猛然睁开眼,舒了口堵在胸口的浊气,喉咙像卡了虫子一样难受。
房间里有昏昧的光。
她躺在床上,有一瞬间不知自己身处何处。
是沈家那张巨大巨软的公主床,是靠海那间气息陈旧的二楼卧室,还是伦敦那张摆在地板中央的简陋床垫……
她扶着额头坐起来,先看见对面一条长桌,桌上一半堆满了凌乱的化妆品、杂物。另一半正中端端正正摆一个方形的便携鱼缸。
“艾米丽……”她望着悠然摆尾的红色金鱼,喃喃自语。
再看地上摊开的行李箱,沈以彻底地回神了。
哦,她在印度。
现在想起来还是不可思议。
怎么会来印度呢?她反问自己,昨天拉了一夜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沈以心有余悸的揉了揉肚子。
要知道,她小时候立志绝对不会去旅行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埃及,一个是印度。
没想到还是来了。
思及原因,是印度色彩明艳的纱丽打败了她对这个国家的差印象。
沈以脑袋昏沉地下床,第一件事先给艾米丽换水、喂食。水是提前晾晒好的,换之前她检测了酸碱度,才安心把小鱼放进去。
艾米丽欢快吞食的间隙,沈以靠在桌边,打开相机看这几天拍的照片。
风景很少,因为没什么风景可言。她拍的几乎都是衣着美丽又鲜艳的印度女人。
相机停在其中一张照片上,那是一个年轻的印度女孩,褐色皮肤,深邃眼窝,额间点着红色的颜料。
她坐在杂乱的海鲜市场剥虾皮,背景晦暗肮脏,她却穿着艳丽的紫罗兰色衬裙,披着黄色纱丽,眼底有忧郁,但仍掩不住光亮。
当时,女孩身上强烈而富有生命力的颜色碰撞,让沈以忍不住拍了下来,并上前交谈。
女孩叫莉塔,她们萍水相逢,她就对沈以充满信任,耐心给她讲了很多关于当地的习俗和着装习惯。还带她去买印度的长纱巾,告诉她纱丽的缠绕方式。
今天是沈以在印度的最后一天。
莉塔得知她要走非常遗憾,因为不久后,她将和父母安排的某个男人结婚。她本想邀请她来参加婚礼。
思及此,沈以粗略地收拾好行李,打算在走之前和莉塔告个别。
进卫生间洗漱时,她面不改色一脚踩死行色匆匆的印度大蟑螂,想,这趟冒险也算是好好活下来了。
但有趣的是,这甚至不是她一年半旅行时光里,最艰难的一段旅程。
不过她现在懒得回忆。
总之,拒绝便宜老爹和浪荡老妈的钱,生活是难了点,但也不是寸步难行。
化妆的时候她盯着镜子里那张晒黑的脸,努力用隔离填补被风吹糙的皮肤,揶揄地想,小时候,也不小,高中时候吧,有人说她白瘦幼,当时她还不高兴这个词,现在直接又黑又穷了。
她没所谓地笑了笑。
回忆的线头一旦拉开就停不下来。
她脑海中闪过许多高中的片段。但立马让自己急刹车,防止记忆的镜头变得清晰。
高中,居然变成一个遥远的词汇。
几年了呢?
一年预科,两年圣马丁,期间开始在时尚圈实习,毕业后成为英国造型工作室助理,干了两年多辞职,开始了差不多一年半的环球旅行。
也称不上环球,虽然她理想中是这么叫的,但因为毕业后就没再要家里的钱,所以旅行有些捉襟见肘,靠做助理攒下的一些,然后边打工边走,不知不觉也去了好多个国家。
反正差不多,七年了。
听起来好漫长,却又感觉是一眨眼的事。
她啪一声合上粉饼盖子,眉眼淡漠地走出卫生间。用莉塔带她买的那条红色印花长巾,从头披到肩上交叉围住,又带上猫眼窄框墨镜,她便独自出了门。
前几天都有一个中国地陪做导游并充当保镖,但因为她今天晚上的飞机离开,为了省一天的钱,就截止到昨天。
她住的这间位于新德里的酒店,就是地陪帮忙选的,物美价廉,主要是安全。
出了酒店,她搭了辆tutu车前往旧德里,沿街的风景一直在变。咖喱和臭味混合的气息扑鼻而来。沈以感觉自己要在晃荡中呕吐了。
好在不久就到了海鲜市场,她顺利找到了莉塔,送给她一副亲手画的水彩肖像,以及在危地马拉淘来的宝石项链。
沈以用特意学的印度语,磕磕绊绊对她说:“祝你新婚快乐。”
莉塔既惊喜又感动,和她热情拥抱。
她每天早晨从小村庄赶来这里卖菜和海鲜赚钱,没想到会和一个异国女孩成为朋友。
她对沈以依依不舍:“好羡慕你,你是自由的,能到世界各地旅行。”
沈以不知说什么。她只能期望莉塔那位未曾谋面的男人,是个好人。
“希望你有幸福的生活。”沈以最后说。
这趟旅程她最大的感触之一——世界上,很多女孩都不得不过早地成为女人。
莉塔仅仅1
6岁,可已经有了深邃的眼睛,她们站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沈以比她大了近十岁。
与莉塔分开后,沈以又习惯性的陷入某种低落和荒凉的情绪。
旅途中她交到了很多朋友、忘年交,哪怕离开时再不舍,也总要经历一场分别。
她沉浸于自己的思绪里,在旧德里狭窄的巷道里穿行。
前几天都有一个高壮的男地陪陪着,以至于她渐渐忘记了,印度除了脏乱,还是个危险可怕的地方。
居民区之外,一墙之隔,有队伍在游行,抗议一场对□□犯的判决。
而隐蔽的巷道里,有印度男人站在自家门口,用冷漠而直白地目光盯着她。
沈以心中一个激灵。她强迫自己的保持镇静,顺着狭窄的路往大街上走。
她不经意回头,发现刚刚看她的男人跟了上来。
沈以咬咬牙,手伸进包里,握住到这里特意买的小利器,脚下的速度越来越快。
但她在紧张之间拐错了一个弯,然后迷路了。
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甚至还多了两个。
冷静,冷静,她迅速判断着方向,很快修正路线。
再拐一个弯应该就能看到出口了。沈以神经紧绷,步伐快得几乎要跑起来。
虽然她知道,被疯狗追的时候,跑反而会刺激到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