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纪父道:“别想这些了,明珍既然选择了她自己想要走的路,我们就要支持她一直往前走,她追求事业,不能照顾孩子,我们就替她多照看一眼,好在小江为人不错,孩子们能和她相处融洽,这也是孩子们的幸事。”
三个孩子放暑假就来省城,而不是留在老家,等开学后再上来,就是想让他们提前过来适应一下这里的环境。
三个孩子出门因为口音问题,被周围孩子发现他们不是本地人,有孩子直接就嘲笑他们是‘乡巴佬’!
江晓晓只会说带着苍平口音的普通话,双胞胎以前刚到县城,还因为不会说当地方言被排斥,等他们在那里生活了两年,终于学会了苍平方言,把省城这边的方言忘了时,又回到了这里生活。
人口流动的时代还没有到来,现在地方意识还很强,不仅孩子们遭到同龄人的排斥,江梨也没有被周围邻居的圈子所接纳。
虽然她搬进来时,给每家送了东西,后来有人家不愿意平白收到东西,还会给她回礼,彼此关系却一直生疏,没有她想的容易打交道。
倒是楼下202的那家女主人,前几天还带着绿豆糕上来,在家里坐了一会儿。
她进门后,提出参观一下他们房子,江梨带她四下看了一眼,她脚踩着实木地板,把房子的家具和电器都打量一遍后,略带惊讶道,“你们家的条件挺好的,彩电冰箱都有?林医生在县城的时候,自己开诊所赚的钱吗?”
“老林一直在医院上班,领的都是死工资。”江梨笑笑道。
“这些不会都是你赚回来的吧?个体户这么赚钱的吗,你以前做什么买卖的?”
“在县城开了一家饭店。”
“怪不得,现在省城的餐饮小店生意也很好,我们小区门口那家大排面店,一天不知道要卖出去多少份,夫妻俩从早忙到晚,虽然辛苦了一点,赚的肯定不少。你来省城后,老家的店关了吧,是想在省城继续开饭店吗?什么时候有机会尝尝你的手艺。”
“没问题,随时欢迎。”
“对了,你家那个是亲戚吧?是打算在你们这里一直住下去吗?”
江梨知道她说的是张姐,“没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要住下去。”
“这就是你们小地方上来的人的麻烦,家里亲戚太多,今天这个要来住两天,明天那个要来住几天,过来看病的,找活干的,全找上你们了。”
江梨笑笑也没说话。
过几天张姐帮四楼的一个老太太把五十斤的大米扛上楼,老太太一定要留她进屋喝杯茶,两个人操着方言半普也能聊起天,张姐倒是从她这里打听到不少八卦。
“我们栋楼,除了我们这个2单元,其他单元住的全是部属研究所的职工,附近几栋楼,住的也都是大学里的讲师、教授这些文化人……”
江梨购买这间商品房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情况,这个地段算是文教区,附近好几所大学,翠华小区是去年新建的,有高校和研究所集体购入大量房源作为职工福利分房,江梨还是找了纪博文的关系,才能拿到其中一套八十几方的房子。
“我们对面四十几方那户的两口子,听说都是研究所的研究员,两个人这么多年不要孩子,就是没放弃申请公费出国……”
“我们楼下202的那家,男人是所里的什么主任,是个领导,他现在的爱人是后娶的,和原配结婚十几年都没孩子,好不容易怀上一个,结果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没了,留下一个男孩今年七岁。”
江梨从张姐这里倒是把楼里住户情况了解个遍,他们都是一个单位的,自己一家人算是实实在在的外来者。
来了省城后,就不放心放孩子们在外面乱跑,毕竟省城太大,路上还有来往的小汽车,不像在苍平可以随便放他们出去撒欢。
江梨这段时间没什么事,就带着他们去少年宫,看看有没有什么兴趣班可以报名参加。
暑假少年宫全是孩子,兴趣班也很多,书画类的有学毛笔书法、国画、素描水粉;音乐与舞蹈的有合唱团、民族舞蹈、戏剧表演;还有科技与实践类的,像气象观测、航海航空模型、无线电组等等。
江梨第一天带着三个孩子,把每个兴趣班都逛了一遍,她看着眼热,冲动之下,想把每个项目都给孩子们报上,最后因为课程时间有冲突,她只能放弃让他们成为全才的梦想,问他们自己有什么想学?
月月想学画画、舞蹈和合唱团,星星报了简易模型制作班,就是教折纸飞机、小船模型拼装等,还报了一个自然观察小组。
月月想让弟弟跟着自己去学舞蹈,星星十分嫌弃的拒绝了,江晓晓是无知者无畏,跟她妈妈一样,看着什么都想去,除了写字。
江梨给她报了一个毛笔字班后,江晓晓知道要去写字,拉着门框圆柱,死活不进去,最后只能退了,跟着月月报了一样班级。
给孩子们报了兴趣班只是个开始,一周三至四节课,江梨每次都要接送,还要大热天跟着一群家长在蝉声鸣动的树下乘凉等着他们下课。
江梨接了孩子们下课后,傍晚再带他们去少年宫附近的游泳馆游泳。
游泳馆有暑期的儿童游泳培训班,江梨报名的时候才知道,这里还是市游泳队核心训练基地。
报名后,培训班的游泳教练会对每个孩子进行简单的学前测试,主要是看一下他们的基础和潜能,月月和星星两个是旱鸭子,一切要从头开始学,被分配到了基础班。
江晓晓之前会游泳,教练让她下水游两圈试试。
她在教练的口哨响起后,先是用熟悉的狗刨式游了一圈,又用红发丽莎教她的蛙泳姿势游了回来,她上岸后,教练对着她不停的摸手又捏大腿,如果不是江梨在旁边盯着,江晓晓都要被怪笑的教练阿姨吓跑了。
教练很严肃的对江梨说,孩子被她给耽误了,幸好她送来的及时,还来及纠正。
江梨本来想每天傍晚送孩子过来学两小时游泳就可以了,结果那个一眼看中江晓晓的吴教练不肯了,让江晓晓白天也要来。
江梨说她还要去少年宫合唱团学唱歌还有跳舞。
吴教练对江晓晓道:“你唱一首你们合唱团的曲子给我听听。”
江晓晓也不怯场,扯着五音不全的嗓子,实实在在的吼了一首,唱得满脸通红,自我感觉还挺不错,眨着眼睛一副求夸奖的模样。
她在合唱团学了唱歌以后,回去唱给江梨和林川柏他们听,收到了热烈的掌声和夸奖。
江梨夸女儿时也是真心实意,因为江晓晓以前在幼儿园时,一首完整的儿歌都学不会,现在至少能把整首唱下来了,虽然她唱歌有扰民嫌疑,但江梨乐观的觉得,只要多练练,一定能越唱越好的。
林川柏对孩子是鼓励式教育,绝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吴教练摸摸她的脑袋,“唱得很好,以后别再唱了,咱们还是好好学游泳,放过合唱团的老师和其他学生吧。”
江梨听了满脸尴尬,江晓晓去了两次合唱团,老师就委婉的建议,可以带孩子去其他的兴趣班试试,不用担心报名费退不了,她可以和其他老师商量,把费用转过去的。
算是帮江梨想得很周到了。
这边要带江晓晓学游泳,那边双胞胎还要去少年宫上兴趣班,江梨一个人分身乏术,只能让张姐跟她一起接送孩子。
每天来回等公交挤公交,江梨觉得太耗时间,但这么热的天,五六公里的路程,她又不能带着几个孩子骑自行车。
江梨在县城比较少看到轿车,一般只有机关领导和华侨才配汽车,但是在省城这边,她倒是发现有好多私家轿车,少年宫的门口,虽然大部份是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但也有个别家长是开轿车过来接送的。
江梨觉得,自己也应该买一辆汽车了。
第68章 关宇随着夏日尾声的……
随着夏日尾声的临近,暑期游泳培训班也要结业了,吴教练打算推荐江晓晓参加省少儿体校游泳队的招生选拔。
“江晓晓的身体条件不是最好的,她符合头小、肩宽、髋窄、肩关节和踝关节灵活的条件,但手、脚和胸廓不够大,不过她优点也很突出,天生亲水性强还有极佳的运动协调性,另外她性格也很好,皮实、抗摔打、有韧性,我是非常看好这孩子走游泳这条路的。”
江梨在此之前,完全没有想过送江晓晓上体校,她就像普通的家长一样,希望女儿按部就班读书上学,以后考一个大学,再分配一份稳定的工作。
教练也说了,晓晓身体条件不是最好的,有那么多优秀的水性好的孩子,晓晓和她们竞争,以后的生活就是不停的训练、比赛,身上还会留一些伤病,江梨想想就心疼。
她现在这么拼命的赚钱,也是想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是送她去吃苦的。
这几年一直在宣传女排精神,去年女排创造五连冠的辉煌后,电视和报纸上都有一系列的报道,江梨还看了纪录片,这些女排运动员是在伤痛和坚持中走过来的,女排教练说,“她们的伤疤,都是勋章”,江梨无比敬佩这些女排运动员们,但她可不想江晓晓身上带着这些“勋章”。
三个孩子放暑假就来省城,而不是留在老家,等开学后再上来,就是想让他们提前过来适应一下这里的环境。
三个孩子出门因为口音问题,被周围孩子发现他们不是本地人,有孩子直接就嘲笑他们是‘乡巴佬’!
江晓晓只会说带着苍平口音的普通话,双胞胎以前刚到县城,还因为不会说当地方言被排斥,等他们在那里生活了两年,终于学会了苍平方言,把省城这边的方言忘了时,又回到了这里生活。
人口流动的时代还没有到来,现在地方意识还很强,不仅孩子们遭到同龄人的排斥,江梨也没有被周围邻居的圈子所接纳。
虽然她搬进来时,给每家送了东西,后来有人家不愿意平白收到东西,还会给她回礼,彼此关系却一直生疏,没有她想的容易打交道。
倒是楼下202的那家女主人,前几天还带着绿豆糕上来,在家里坐了一会儿。
她进门后,提出参观一下他们房子,江梨带她四下看了一眼,她脚踩着实木地板,把房子的家具和电器都打量一遍后,略带惊讶道,“你们家的条件挺好的,彩电冰箱都有?林医生在县城的时候,自己开诊所赚的钱吗?”
“老林一直在医院上班,领的都是死工资。”江梨笑笑道。
“这些不会都是你赚回来的吧?个体户这么赚钱的吗,你以前做什么买卖的?”
“在县城开了一家饭店。”
“怪不得,现在省城的餐饮小店生意也很好,我们小区门口那家大排面店,一天不知道要卖出去多少份,夫妻俩从早忙到晚,虽然辛苦了一点,赚的肯定不少。你来省城后,老家的店关了吧,是想在省城继续开饭店吗?什么时候有机会尝尝你的手艺。”
“没问题,随时欢迎。”
“对了,你家那个是亲戚吧?是打算在你们这里一直住下去吗?”
江梨知道她说的是张姐,“没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要住下去。”
“这就是你们小地方上来的人的麻烦,家里亲戚太多,今天这个要来住两天,明天那个要来住几天,过来看病的,找活干的,全找上你们了。”
江梨笑笑也没说话。
过几天张姐帮四楼的一个老太太把五十斤的大米扛上楼,老太太一定要留她进屋喝杯茶,两个人操着方言半普也能聊起天,张姐倒是从她这里打听到不少八卦。
“我们栋楼,除了我们这个2单元,其他单元住的全是部属研究所的职工,附近几栋楼,住的也都是大学里的讲师、教授这些文化人……”
江梨购买这间商品房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情况,这个地段算是文教区,附近好几所大学,翠华小区是去年新建的,有高校和研究所集体购入大量房源作为职工福利分房,江梨还是找了纪博文的关系,才能拿到其中一套八十几方的房子。
“我们对面四十几方那户的两口子,听说都是研究所的研究员,两个人这么多年不要孩子,就是没放弃申请公费出国……”
“我们楼下202的那家,男人是所里的什么主任,是个领导,他现在的爱人是后娶的,和原配结婚十几年都没孩子,好不容易怀上一个,结果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没了,留下一个男孩今年七岁。”
江梨从张姐这里倒是把楼里住户情况了解个遍,他们都是一个单位的,自己一家人算是实实在在的外来者。
来了省城后,就不放心放孩子们在外面乱跑,毕竟省城太大,路上还有来往的小汽车,不像在苍平可以随便放他们出去撒欢。
江梨这段时间没什么事,就带着他们去少年宫,看看有没有什么兴趣班可以报名参加。
暑假少年宫全是孩子,兴趣班也很多,书画类的有学毛笔书法、国画、素描水粉;音乐与舞蹈的有合唱团、民族舞蹈、戏剧表演;还有科技与实践类的,像气象观测、航海航空模型、无线电组等等。
江梨第一天带着三个孩子,把每个兴趣班都逛了一遍,她看着眼热,冲动之下,想把每个项目都给孩子们报上,最后因为课程时间有冲突,她只能放弃让他们成为全才的梦想,问他们自己有什么想学?
月月想学画画、舞蹈和合唱团,星星报了简易模型制作班,就是教折纸飞机、小船模型拼装等,还报了一个自然观察小组。
月月想让弟弟跟着自己去学舞蹈,星星十分嫌弃的拒绝了,江晓晓是无知者无畏,跟她妈妈一样,看着什么都想去,除了写字。
江梨给她报了一个毛笔字班后,江晓晓知道要去写字,拉着门框圆柱,死活不进去,最后只能退了,跟着月月报了一样班级。
给孩子们报了兴趣班只是个开始,一周三至四节课,江梨每次都要接送,还要大热天跟着一群家长在蝉声鸣动的树下乘凉等着他们下课。
江梨接了孩子们下课后,傍晚再带他们去少年宫附近的游泳馆游泳。
游泳馆有暑期的儿童游泳培训班,江梨报名的时候才知道,这里还是市游泳队核心训练基地。
报名后,培训班的游泳教练会对每个孩子进行简单的学前测试,主要是看一下他们的基础和潜能,月月和星星两个是旱鸭子,一切要从头开始学,被分配到了基础班。
江晓晓之前会游泳,教练让她下水游两圈试试。
她在教练的口哨响起后,先是用熟悉的狗刨式游了一圈,又用红发丽莎教她的蛙泳姿势游了回来,她上岸后,教练对着她不停的摸手又捏大腿,如果不是江梨在旁边盯着,江晓晓都要被怪笑的教练阿姨吓跑了。
教练很严肃的对江梨说,孩子被她给耽误了,幸好她送来的及时,还来及纠正。
江梨本来想每天傍晚送孩子过来学两小时游泳就可以了,结果那个一眼看中江晓晓的吴教练不肯了,让江晓晓白天也要来。
江梨说她还要去少年宫合唱团学唱歌还有跳舞。
吴教练对江晓晓道:“你唱一首你们合唱团的曲子给我听听。”
江晓晓也不怯场,扯着五音不全的嗓子,实实在在的吼了一首,唱得满脸通红,自我感觉还挺不错,眨着眼睛一副求夸奖的模样。
她在合唱团学了唱歌以后,回去唱给江梨和林川柏他们听,收到了热烈的掌声和夸奖。
江梨夸女儿时也是真心实意,因为江晓晓以前在幼儿园时,一首完整的儿歌都学不会,现在至少能把整首唱下来了,虽然她唱歌有扰民嫌疑,但江梨乐观的觉得,只要多练练,一定能越唱越好的。
林川柏对孩子是鼓励式教育,绝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吴教练摸摸她的脑袋,“唱得很好,以后别再唱了,咱们还是好好学游泳,放过合唱团的老师和其他学生吧。”
江梨听了满脸尴尬,江晓晓去了两次合唱团,老师就委婉的建议,可以带孩子去其他的兴趣班试试,不用担心报名费退不了,她可以和其他老师商量,把费用转过去的。
算是帮江梨想得很周到了。
这边要带江晓晓学游泳,那边双胞胎还要去少年宫上兴趣班,江梨一个人分身乏术,只能让张姐跟她一起接送孩子。
每天来回等公交挤公交,江梨觉得太耗时间,但这么热的天,五六公里的路程,她又不能带着几个孩子骑自行车。
江梨在县城比较少看到轿车,一般只有机关领导和华侨才配汽车,但是在省城这边,她倒是发现有好多私家轿车,少年宫的门口,虽然大部份是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但也有个别家长是开轿车过来接送的。
江梨觉得,自己也应该买一辆汽车了。
第68章 关宇随着夏日尾声的……
随着夏日尾声的临近,暑期游泳培训班也要结业了,吴教练打算推荐江晓晓参加省少儿体校游泳队的招生选拔。
“江晓晓的身体条件不是最好的,她符合头小、肩宽、髋窄、肩关节和踝关节灵活的条件,但手、脚和胸廓不够大,不过她优点也很突出,天生亲水性强还有极佳的运动协调性,另外她性格也很好,皮实、抗摔打、有韧性,我是非常看好这孩子走游泳这条路的。”
江梨在此之前,完全没有想过送江晓晓上体校,她就像普通的家长一样,希望女儿按部就班读书上学,以后考一个大学,再分配一份稳定的工作。
教练也说了,晓晓身体条件不是最好的,有那么多优秀的水性好的孩子,晓晓和她们竞争,以后的生活就是不停的训练、比赛,身上还会留一些伤病,江梨想想就心疼。
她现在这么拼命的赚钱,也是想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是送她去吃苦的。
这几年一直在宣传女排精神,去年女排创造五连冠的辉煌后,电视和报纸上都有一系列的报道,江梨还看了纪录片,这些女排运动员是在伤痛和坚持中走过来的,女排教练说,“她们的伤疤,都是勋章”,江梨无比敬佩这些女排运动员们,但她可不想江晓晓身上带着这些“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