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进了校门,林川柏停好自行车,见江晓晓在后面拖拖拉拉不肯向前,他笑着过去拉着她的小手,“走,叔叔陪你一起去见老师。”
  班主任黄老师终于等来了江晓晓的家长,本来还挺生气,见到家长长得温文尔雅,态度也十分谦和,胸中的火气便淡了一些。
  她把江晓晓最近的表现详细的说了一遍,叹气道:“有些孩子要晚熟一点,像江晓晓这样,课堂知识和纪律都跟不上,我建议啊,还是让她再去上一年幼儿园,晚一年再来上小学。”
  林川柏听到黄老师的劝退,也不着急,而是把晓晓拉到身边,摸摸她的脑袋安抚着,“你先回座位上,叔叔和老师聊一聊,别担心,没事的!”
  等江晓晓背着书包,嗒嗒嗒往座位上坐好,眼睛就直往林川柏这边瞄。
  “黄老师,晓晓已经到了上学年纪,如果让她再退学回去读幼儿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很大,我这次来,主要是想和老师沟通一下,看怎么配合你们的教育,让晓晓尽快适应课堂纪律。”
  现在小学课堂,要求统一坐姿、安静听讲,但六七岁孩子的注意力本就只能维持15-20分钟左右,好动是生理天性,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孩子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有些孩子知道畏惧权威,能收敛一些自己天性,江晓晓属于神经不是很敏感的孩子,而且胆子特别大,所以才会闹出老师说的这些问题。
  但林川柏不能这么直白和老师说,以免被老师误会,是对她的教育方法有意见。
  他说想留下来观察晓晓上课情况,针对她的问题再进行教育调整。
  黄老师觉得家长还是挺重视,愿意配合老师工作的,当然没有意见。
  林川柏就在窗外,跟着听了两节课,下午他又来了听了一节。
  或许江晓晓知道他在外面,这几节课里要老实不少,上午的语文课和数学课,老师讲闲话的时候,她倒是能双眼有神的盯着讲台,等教汉语拼音和数学的知识点时,她就像衣服里爬进了毛毛虫,开始左顾右看,不是把铅笔盒打开合上,重复玩着,就是一下趴下去找掉地上的橡皮,一下又去找卷笔刀,好像她的东西特别容易掉下去。
  下午的思想品德课,她倒是最坐得住,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听得十分入神,手上也没有那些小动作了。
  林川柏猜测,江晓晓也有可能是听不懂课堂知识而以调皮捣乱的方式逃避。
  他晚上带着三个孩子复习汉语拼音,让大家轮流上前做小老师,江晓晓起先还扭扭捏捏不肯上去,她根本不会,只是把aoe三个字母四个声念了一遍,林川柏率先给她鼓掌,夸她念得很好的时候,她小胸膛顿时挺起一点,开始咧着嘴呵呵傻笑。
  第二天林川柏又去了学校,和黄老师商量,能不能给江晓晓派一些她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课前帮老师擦黑板、搬凳子释放一点她的精力。
  并且同意让她“阶段性放松”:比如每节课中间让她站着听2分钟,课堂提问时把简单问题留给她,答对后能当众表扬,给予她一些鼓励。
  黄老师听了直皱眉,她说所有同学都坐着,就她一个人可以站起来?她不能搞区别对待,再说了,小孩子做错事了,她才会罚他们站着,让她额外站这两分钟,能解决问题吗?
  又说一个班孩子这么多,她不可能只关注江晓晓一个学生,她说老师不能体罚学生,但有些孩子皮起来,真的令老师头疼,所以还是家长教育为主。
  林川柏也没有想过家长撒手不管。
  他觉得江晓晓精力旺盛,不仅要消耗掉她一些精力,也要提高她对学习的兴趣。
  江梨从慎州回来后,仍旧是早出晚归,要去找场地,找人手,忙得不可开交,林川柏都没有机会和她说晓晓的事。
  他只能自己先列一个计划出来,试试看有没有效果。
  他早上提前半小时把江晓晓叫起来,让她跟着自己出去跑步,江晓晓起先还有些懵,不大乐意,小孩子都有赖床的毛病,林川柏好不容易才把她哄好,给她穿好衣服带出去,等自己跑起来,让她在后面追的时候,她一下就兴奋起来了,林川柏总是在她快抓到自己的时候,又加快一些速度,江晓晓一边跑,一边伸着要抓林川柏,乐得嘎嘎直笑。
  林川柏以为江晓晓跑了一会儿,就会嫌累停下来不跑,像月月和星星一样,结果她乐此不疲,小身体像装了马达一样,兴奋的停不下来,还是林川柏怕她第一天跑步,跑太多腿上肌肉会酸痛,哄着她停下来,又教她做了拉伸,然后才带着她去买早餐,带回去给两个还没起来的小朋友。
  晚上孩子们放学回来,林川柏让他们先玩一个小时,然后监督他们写作业,还在家里玩“课堂游戏”,他自己教孩子们拼音和算术(主要是教江晓晓,双胞胎学习方面在班级里遥遥领先,老师还没教到的拼音,他们都已经熟练掌握了)。
  他还弄了小黑板和粉笔回来,每听讲五分钟就会开始提问,还会让孩子轮流上来扮演小老师讲课,主要是鼓励为主,让江晓晓参与进来,让她多掌握一些知识,跟上学习进度,不会因为听不懂老师讲课而转移了注意力去玩其他事。
  为了训练她的专注力,林川柏还和她玩“挑棍”游戏,就是用冰棒棍搭造型,一根根挑出不碰到其他,主要是练手眼协调和耐心。
  知道她喜欢听故事,买了很多小人书回来,让她看图讲故事,通过互动,时不时提问,让她讲“孙悟空刚才做了什么”,让她学会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培养她的耐心和读书习惯。
  “林叔叔今天去学校,看到你有5分钟坐得笔直,比昨天多了两分钟,真棒。”
  “看书的时候,必须坐得端端正正,你看叔叔看书是不是也这样?”
  林川柏现在是自己一边看医书,身边还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写作业看课外书。
  江晓晓道:“妈妈都是躺在床上看书,是不对的!”
  林川柏想起江梨之前空的时候,会经常翻报纸看杂志报画,确实都是半靠在床上居多。
  他道:“……对,妈妈这样看书是不对的,咱们下次提醒妈妈,看书必须端正坐在书桌前,认真看,不乱走乱跑。”
  江晓晓立刻用力点头。
  林川柏没有想过让孩子一夜之间就“立刻变乖”,遵循着孩子天性加规则磨合去慢慢调整,他觉得江晓晓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黄老师却不这么认为。
  “班级里,最皮的人还是她,现在上课时倒是能老实待在教室里,不逃课了,但是还是喜欢找同学讲话,严重影响课堂纪律,让她去走廊罚站,仍旧没皮没脸,不知道害怕羞耻!”
  林川柏听了眉头不由皱起来。
  他其实有了解过,他姐也说各科老师反馈,江晓晓表现是比以前好了很多,孩子有改变就是好事,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而且他之前和黄老师提的,想让江晓晓做‘纪律小哨兵’,引导她主动遵守纪律,可是黄老师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监督别人纪律,首先她自己纪律要做好,才有资格去纠正其他孩子,她就是班里纪律最差的孩子,不能你们家长有这个要求,我就让她干‘纪律小哨兵’,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收了你们家长什么好处,这让其他学生家长怎么想!”黄老师是这么理解的。
  林川柏觉得这就是观念问题了,孩子还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能一刀切,也需要老师因材施教。
  但是黄老师这样的老教师,似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想法和观点,也很难改变。
  孩子大部份时间都在学校,江晓晓现在最重要的也是适应学校的环境,光是家长努力也不够,还是需要老师配合。
  他找到了林佩兰,和她提了这个事,林佩兰说黄老师是老教师了,教学工作很认真负责,但既然林川柏觉得江晓晓适应不了她的教育方式,也就同意帮忙转到其他班。
  过几天,江晓晓就拎着自己书包,加入了星星所在的一年级五班,林佩兰之所以会给她挑这个班,是因为班主任是一个刚毕业的师范生,比较年轻有活力,接受度也高一点。
  江晓晓本来要坐最后一排,她在同龄人里个子比较高,而且她后面才来,班里只有最后一排还有个空位,但年轻的班主任李老师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把她放到前排,和星星坐在一起。
  还特地叮嘱道:“听说你们两个是姐弟,老师想任命你们轮流做‘小老师’,在做‘小老师’的时候,要帮助同桌遵守课堂纪律,还学习上也要相互帮助,你们能做到吗?”
  两人立刻大喊:“我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那老师就看你们的表现了。”
  李老师还会在发现江晓晓注意力转移时,就笑着让她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她能回答出来,不吝表扬,如果她回答不出来,他也道,“没关系,老师下一题再提问,相信你下面肯定能答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