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药剂只是让虱子失去行动能力,变得迟缓,孩子们能顺利的把它们按住用指甲盖掐死,那些没有被药剂熏倒的虱子,被篦子带下来后,爬得很快,月月抢了一个下来,本来想用指甲盖掐它,结果它蹭蹭一直顺着她的手背迅速爬上来,月月吓得大叫,江晓晓和星星都扑过去,帮忙她抓虱子,三人忙成一团。
林母道:“你们快出去玩吧,别挤在这里了,万一虱子跑你们头上去了怎么办……”
她话还没有说话,看着挠着头皮的江晓晓,还有一样挠头皮的双胞胎,突然想起来,孩子们在一起玩,会不会已经传过去了?珊珊还和晓晓一块睡了好几天来着。
“哎哟喂,你们不会也长了虱子吧?”林母惊叫道,连忙要拉三人过来检查。
双胞胎脸带惊恐,江晓晓却一脸兴奋,先把脑袋伸过去,“看我,看我,我有没有虱子?”
“你说你是不是傻,都长虱子了,你还高兴?”江梨回来知道三个孩子全长了虱子,不仅惊讶还有些无语,问题她那个傻女儿,竟然还挺乐呵,兴冲冲的像是中了奖一般。
三个孩子也都要除虱子,林川柏看着星星说,“要不直接剃个光头算了。”去年也递了光头,还是他自己要求的。
星星连忙伸手护着自己的脑袋,江梨说,马上要上学了,顶着光头多不好看。
星星连忙点头表示赞同。
三个孩子坐成一排,头上都涂满药剂,用毛巾包着头发,嘻嘻闹闹开,中间还痒的想把毛巾扯开去挠头,被大人阻止了。
江梨一把一把梳开江晓晓的头发,每次她都很兴奋,抓着妈妈手里的篦子去找虱子,她还舍不得马上掐死,把它们装进铅毛盒里。
轮流给三个孩子用篦子梳头发,他们还比赛谁的虱子最多,林珊珊也过来玩他们的虱子,还遗憾道,“都没有我多。”
等把他们头发全都冲洗两遍,江梨要江晓晓把铅笔盒里面的虱子都弄死,她原先还不肯,想留着慢慢玩,最后被妈妈一瞪,才不情愿的把它们抓出来掐死,中间还有其他孩子跑过来帮忙,她还要护着:“这是我的虱子,不给你们玩!”
一旦染上虱子,家里枕头,床单还有衣服全都要洗过,再用开水烫过一遍,彻底把虱卵烫死才可以,江梨在洗衣服的时候,感觉自己头皮也一阵阵发痒,担心自己也被孩子们传了虱子,幸好后来用篦子梳了一遍,没有发现虱子踪迹,这才安心。
孩子们暑假快结束前,江梨带他们去了一趟临水镇二姨家,这是之前答应过他们的,林川柏也一块去了。
孩子们来到这里后,就由施家的大孙子领着他们出去玩了。出门前,二姨还切切叮嘱,不能去溪里玩水,让他们就在街上玩就好了。
施家住的那条街,是依着一条宽阔的溪流而建。
住在附近的人经常到溪埠头洗衣、洗菜、挑水,夏天的时候男人和孩子都会来溪里游泳洗澡,这条溪河也淹死过不少人,特别是孩子,所以平常大人都会叮嘱不让他们独自去溪边玩水。
林川柏这次一起来,是带了药箱过来,江梨想让他给二姨和姨父都检查一下身体。
帮他们诊了脉后,除了一些要注意一小毛病,身体没什么大问题。
二姨他们听了,都放了心,大姨突然得病去世,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担心。
附近邻居不知道从哪里听到,县医院那个有名的林医师来了,纷纷上二姨家来,手里拎着网兜装的鸡蛋、纸包的红糖,还有活鸡,都想让林川柏帮他们看看身体的老毛病。
二姨为难的和江梨相视一眼,轻声说,“要不我让他们先回去,过几天去县医院挂号,再找川柏看看。”
江梨知道二姨这是怕林川柏为难,她说:“没事的,这些人都和二姨你认识,才会求上门,反正今天左右没事,就让川柏先给他们初步检查一下。”
林川柏也点头表示没问题,有病人上门,本着医者仁心,他也不好将人拒之门外。
二姨这才放心的上前招呼上门的人。
第一个来的是二姨的隔壁邻居老周,他还拎了一个晚熟的西瓜过来。
老周今天五十了,是码头搬运工,说自己腰平时就像被石头压着,又酸又沉,尤其下雨天和早起时,痛得直不起来。另外右边大腿后面一直到小腿肚子,像有根筋扯着疼,走路半跛。
林川柏给他做了检查,发现他腰部肌肉板硬,按之酸痛,判断是寒湿痹阻之症。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针包,用温针法,温通腰部及下肢经络,驱散寒湿。
这边留针时,他又让第二个病人上前来。
这是个小病人,今年五岁,是妈妈抱着来的,和二姨父还沾着点亲戚关系。
孩子妈妈说他不爱吃饭,挑食,现在面黄肌瘦的,肚子却有点鼓胀,晚上睡觉不安稳,磨牙,有时说肚子疼,大便时干时稀,常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林川柏见孩子精神尚可,但眼神不亮,面色萎黄、舌淡苔白厚腻,判断是脾虚食积之症。
他让孩子趴在妈妈腿上,露出背部,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从孩子尾骶骨开始,用捏脊疗法给孩子推拿,调和脏腑、健运脾胃,孩子起初哭闹,后来觉得舒服就不哭了。
林川柏这次只给孩子开了食疗方子,一个是焦三仙粥、一个是鸡内金粉,并且叮嘱,让孩子妈妈要严格控制零食,尤其是要少让孩子吃甜腻生冷之物,饮食定时定量,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另外再多晒太阳,他又把捏脊法教给她,让她每天给孩子推拿一次。
这边孩子的妈妈不迭的道谢,林川柏已经去给老周拔针了,老周经过针炙后,就感觉腰部轻松不少,大呼“松快多了!”
林川柏另外给他开了一个药方,让他自己去抓药煎服。又叮嘱他不能睡凉席吹穿堂风,避免重体力活,又教了他几个简单的转腰动作。
两个病人经过林川柏针炙手段,病症顿时得到缓解,那些等着的病人,更加热切了。
第三个求诊的是四十几岁的婶娘,看的是崩漏,因为现场人多,她刚开始还不好意思说自己病情,二姨看出来,就让其他人都先出去,给她留出看病的空间。
病人这才把自己的问题说了,她还急切道:“林医师,我去了县医院两趟,都没能挂上你的号子,今天这可真是巧了,正好遇上你来咱们镇上做客……”
江梨他们是上午到了,来了没多久,就有病人上门,林川柏看了四五个人后,见到家里聚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二姨终于出面让大家先回去了,说外甥女婿好不容易来家里一趟,饭都没吃上一口,他也要歇口气。
那些闻讯而来的人,却有些失望,“林医师的号真的不好挂,我上次一大早赶去,就说号子已经没有了。”
“都是被那些黄牛抢走了!”
“上次我还碰到一个黄牛,骗了我两块钱!”
林川柏在看病的时候,二姨在前面招待邻居,二姨父在后面烧菜,一大桌饭菜已经烧好,他也出来道:“这都几点了,总得让人先吃饭吧。”
林川柏想了想道,“要不大家晚一点过来,我下午再接十个病人,也不能太多,我们还要坐车赶回县城,如果今天没有看到的病人,大家留个名字下来,我回去和护士说一声,帮你们留一个号子。”
大家这才没有意见,也确实是看人家都要吃饭了,再赖着不走就不好了,只是为了下午的十个号子,又争抢起来,最后二姨说,像比较急的毛病先看,不急的小毛病,就等着去挂号。
吃饭的时候,二姨在街上喊了一圈,几个孩子才跑回来,三个打扮得干净漂亮过来做客的小客人,现在身上的衣服已经脏了,连最爱干净的月月,屁股和膝盖都是泥印子。
星星兴奋道:“小明哥哥带我们去爬树了,是桔子树,一点也不高,我也不害怕。”
二姨听到,立刻叫了大孙子过来,“只告诉你不要带弟弟妹妹去溪里玩水,忘了叮嘱你们不要去苦柑林了,那里蚊虫多,又靠近溪边,掉下去怎么办?”
江梨给施小明解围,“二姨,阿正表哥不是说要带小明他们去深市读书吗,是今年过去还是要明年?”
马上就要开学了,如果要去,现在应该要出发了。
二姨道:“又拖到明年去了,他没时间回来接,阿正媳妇不认字又不会说普通话,自己不敢出门,主要是他们夫妻俩没商量好,阿正媳妇根本不想出去,也不想让孩子出去。”
施小明道:“我娘真是的,我和弟弟就盼着去深市了,和所有人都说过了,结果又不走,要被人笑死,说我们吹牛皮!”
桌上的饭菜很丰富,有海鲜有肉,还给几个孩子都倒了汽水,二姨对月月和星星尤其热情,不停地给他们夹菜,又夸他们漂亮有礼貌。
江梨想起来问二姨,“那个赵姐是真的不打算出来了吗?”
林母道:“你们快出去玩吧,别挤在这里了,万一虱子跑你们头上去了怎么办……”
她话还没有说话,看着挠着头皮的江晓晓,还有一样挠头皮的双胞胎,突然想起来,孩子们在一起玩,会不会已经传过去了?珊珊还和晓晓一块睡了好几天来着。
“哎哟喂,你们不会也长了虱子吧?”林母惊叫道,连忙要拉三人过来检查。
双胞胎脸带惊恐,江晓晓却一脸兴奋,先把脑袋伸过去,“看我,看我,我有没有虱子?”
“你说你是不是傻,都长虱子了,你还高兴?”江梨回来知道三个孩子全长了虱子,不仅惊讶还有些无语,问题她那个傻女儿,竟然还挺乐呵,兴冲冲的像是中了奖一般。
三个孩子也都要除虱子,林川柏看着星星说,“要不直接剃个光头算了。”去年也递了光头,还是他自己要求的。
星星连忙伸手护着自己的脑袋,江梨说,马上要上学了,顶着光头多不好看。
星星连忙点头表示赞同。
三个孩子坐成一排,头上都涂满药剂,用毛巾包着头发,嘻嘻闹闹开,中间还痒的想把毛巾扯开去挠头,被大人阻止了。
江梨一把一把梳开江晓晓的头发,每次她都很兴奋,抓着妈妈手里的篦子去找虱子,她还舍不得马上掐死,把它们装进铅毛盒里。
轮流给三个孩子用篦子梳头发,他们还比赛谁的虱子最多,林珊珊也过来玩他们的虱子,还遗憾道,“都没有我多。”
等把他们头发全都冲洗两遍,江梨要江晓晓把铅笔盒里面的虱子都弄死,她原先还不肯,想留着慢慢玩,最后被妈妈一瞪,才不情愿的把它们抓出来掐死,中间还有其他孩子跑过来帮忙,她还要护着:“这是我的虱子,不给你们玩!”
一旦染上虱子,家里枕头,床单还有衣服全都要洗过,再用开水烫过一遍,彻底把虱卵烫死才可以,江梨在洗衣服的时候,感觉自己头皮也一阵阵发痒,担心自己也被孩子们传了虱子,幸好后来用篦子梳了一遍,没有发现虱子踪迹,这才安心。
孩子们暑假快结束前,江梨带他们去了一趟临水镇二姨家,这是之前答应过他们的,林川柏也一块去了。
孩子们来到这里后,就由施家的大孙子领着他们出去玩了。出门前,二姨还切切叮嘱,不能去溪里玩水,让他们就在街上玩就好了。
施家住的那条街,是依着一条宽阔的溪流而建。
住在附近的人经常到溪埠头洗衣、洗菜、挑水,夏天的时候男人和孩子都会来溪里游泳洗澡,这条溪河也淹死过不少人,特别是孩子,所以平常大人都会叮嘱不让他们独自去溪边玩水。
林川柏这次一起来,是带了药箱过来,江梨想让他给二姨和姨父都检查一下身体。
帮他们诊了脉后,除了一些要注意一小毛病,身体没什么大问题。
二姨他们听了,都放了心,大姨突然得病去世,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担心。
附近邻居不知道从哪里听到,县医院那个有名的林医师来了,纷纷上二姨家来,手里拎着网兜装的鸡蛋、纸包的红糖,还有活鸡,都想让林川柏帮他们看看身体的老毛病。
二姨为难的和江梨相视一眼,轻声说,“要不我让他们先回去,过几天去县医院挂号,再找川柏看看。”
江梨知道二姨这是怕林川柏为难,她说:“没事的,这些人都和二姨你认识,才会求上门,反正今天左右没事,就让川柏先给他们初步检查一下。”
林川柏也点头表示没问题,有病人上门,本着医者仁心,他也不好将人拒之门外。
二姨这才放心的上前招呼上门的人。
第一个来的是二姨的隔壁邻居老周,他还拎了一个晚熟的西瓜过来。
老周今天五十了,是码头搬运工,说自己腰平时就像被石头压着,又酸又沉,尤其下雨天和早起时,痛得直不起来。另外右边大腿后面一直到小腿肚子,像有根筋扯着疼,走路半跛。
林川柏给他做了检查,发现他腰部肌肉板硬,按之酸痛,判断是寒湿痹阻之症。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针包,用温针法,温通腰部及下肢经络,驱散寒湿。
这边留针时,他又让第二个病人上前来。
这是个小病人,今年五岁,是妈妈抱着来的,和二姨父还沾着点亲戚关系。
孩子妈妈说他不爱吃饭,挑食,现在面黄肌瘦的,肚子却有点鼓胀,晚上睡觉不安稳,磨牙,有时说肚子疼,大便时干时稀,常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林川柏见孩子精神尚可,但眼神不亮,面色萎黄、舌淡苔白厚腻,判断是脾虚食积之症。
他让孩子趴在妈妈腿上,露出背部,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从孩子尾骶骨开始,用捏脊疗法给孩子推拿,调和脏腑、健运脾胃,孩子起初哭闹,后来觉得舒服就不哭了。
林川柏这次只给孩子开了食疗方子,一个是焦三仙粥、一个是鸡内金粉,并且叮嘱,让孩子妈妈要严格控制零食,尤其是要少让孩子吃甜腻生冷之物,饮食定时定量,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另外再多晒太阳,他又把捏脊法教给她,让她每天给孩子推拿一次。
这边孩子的妈妈不迭的道谢,林川柏已经去给老周拔针了,老周经过针炙后,就感觉腰部轻松不少,大呼“松快多了!”
林川柏另外给他开了一个药方,让他自己去抓药煎服。又叮嘱他不能睡凉席吹穿堂风,避免重体力活,又教了他几个简单的转腰动作。
两个病人经过林川柏针炙手段,病症顿时得到缓解,那些等着的病人,更加热切了。
第三个求诊的是四十几岁的婶娘,看的是崩漏,因为现场人多,她刚开始还不好意思说自己病情,二姨看出来,就让其他人都先出去,给她留出看病的空间。
病人这才把自己的问题说了,她还急切道:“林医师,我去了县医院两趟,都没能挂上你的号子,今天这可真是巧了,正好遇上你来咱们镇上做客……”
江梨他们是上午到了,来了没多久,就有病人上门,林川柏看了四五个人后,见到家里聚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二姨终于出面让大家先回去了,说外甥女婿好不容易来家里一趟,饭都没吃上一口,他也要歇口气。
那些闻讯而来的人,却有些失望,“林医师的号真的不好挂,我上次一大早赶去,就说号子已经没有了。”
“都是被那些黄牛抢走了!”
“上次我还碰到一个黄牛,骗了我两块钱!”
林川柏在看病的时候,二姨在前面招待邻居,二姨父在后面烧菜,一大桌饭菜已经烧好,他也出来道:“这都几点了,总得让人先吃饭吧。”
林川柏想了想道,“要不大家晚一点过来,我下午再接十个病人,也不能太多,我们还要坐车赶回县城,如果今天没有看到的病人,大家留个名字下来,我回去和护士说一声,帮你们留一个号子。”
大家这才没有意见,也确实是看人家都要吃饭了,再赖着不走就不好了,只是为了下午的十个号子,又争抢起来,最后二姨说,像比较急的毛病先看,不急的小毛病,就等着去挂号。
吃饭的时候,二姨在街上喊了一圈,几个孩子才跑回来,三个打扮得干净漂亮过来做客的小客人,现在身上的衣服已经脏了,连最爱干净的月月,屁股和膝盖都是泥印子。
星星兴奋道:“小明哥哥带我们去爬树了,是桔子树,一点也不高,我也不害怕。”
二姨听到,立刻叫了大孙子过来,“只告诉你不要带弟弟妹妹去溪里玩水,忘了叮嘱你们不要去苦柑林了,那里蚊虫多,又靠近溪边,掉下去怎么办?”
江梨给施小明解围,“二姨,阿正表哥不是说要带小明他们去深市读书吗,是今年过去还是要明年?”
马上就要开学了,如果要去,现在应该要出发了。
二姨道:“又拖到明年去了,他没时间回来接,阿正媳妇不认字又不会说普通话,自己不敢出门,主要是他们夫妻俩没商量好,阿正媳妇根本不想出去,也不想让孩子出去。”
施小明道:“我娘真是的,我和弟弟就盼着去深市了,和所有人都说过了,结果又不走,要被人笑死,说我们吹牛皮!”
桌上的饭菜很丰富,有海鲜有肉,还给几个孩子都倒了汽水,二姨对月月和星星尤其热情,不停地给他们夹菜,又夸他们漂亮有礼貌。
江梨想起来问二姨,“那个赵姐是真的不打算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