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众人顺着江常的手望过去,果然见到李明辉正蹲在河对岸的树荫下悠闲地嗑瓜子。他身边还摆着半瓶水,显然一点也没打算来帮忙。
陈国庆咬紧牙关,胸中火气蹿升,最终忍不住朝对岸大喊:“李明辉!你给我过来!”
李明辉听到喊声,这才慢悠悠地站起身,故作无辜地朝他们挥了挥手,“你们辛苦了!我这儿正看着呢,怕鱼溜到那边去了嘛。”
江常冷笑一声,“好啊,咱们都在水里忙活,你倒在这儿看着鱼‘溜’!”
李明辉撇了撇嘴,脸上毫无愧疚之意,“既然都抓到鱼了,何必这么认真?反正我可不觉得这点事儿值得大惊小怪。”
陈国庆按捺住心中的怒火,语气冷硬:“你少说风凉话。回去之后,这事儿我会向大队长交代清楚——从今以后,大家再也不会替你善后!”
说完,他带头扛起木桶,示意大家一起回村。其他人也没再看李明辉一眼,默默地跟在陈国庆身后离开了。
李明辉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背影,眼神微微一冷,心里暗自不屑地嘀咕:“哼,爱帮不帮,反正我又不是非得靠你们。”
第36章 第36章小天道才不要上学
36
忙活了大半天,陈国庆提着几条小鱼来到村尾的破屋。他来得正是时候,大人们都在。
林安安打开门,看到门外的陈国庆,眨了眨眼,“陈知青,你有什么事吗?”对于这个曾请她吃面条的知青,她还是颇有好感的。
陈国庆蹲下来,将木桶提到她面前,“这是我们的赔罪礼。不过河里的鱼不好捉,忙了一上午也就抓到几条小鱼。”汗珠子顺着晒红的脸膛往下淌。
林安安探头望进桶里,发现那些小鱼还没有她昨天抓的那条大。她摇了摇头,甜甜地说:“我不要啦。再说,做错事的又不是你呀。”
陈国庆听她这么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安安,确实不是我做错了事,但我们几个也是一块来的,总不能让你们委屈了。”
他将桶轻轻往前推了推,认真地说:“你就收下吧,这也是我们知青的一点心意。”
林安安歪了歪脑袋,想了想,却摇摇头:“我不要鱼,能不能换成面条呀?”
陈国庆愣怔片刻,眉眼舒展开来:"成!"
就在这时,李娟走了过来,瞥了眼桶里蔫头巴脑的小鱼,微微点头,朝陈国庆摆摆手:“这些鱼你们带回去吧,这次就算了。知青在村里不容易,你们几个好好过日子,别再做让大家不高兴的事。”
陈国庆羞愧地低下头道谢:“谢谢李同志,我们会记住的。”
李娟见他态度诚恳,便不再多说,带着安安转身回了屋里。
屋内,纪桂华正端着一碗窝窝头从厨房出来,见她们回来,随口问道:“人走了?”
“走了,还送了几条小鱼过来,不过我没要。”李娟叹了口气。
知青在大队的生活本就不易,再摊上李明辉那样的人,村里人多多少少对他们有了看法。
林安安正啃着一个窝窝头,听了这话,咬下一口后认真地说道:“陈知青是好人!”说完,她还重重点了点头以示赞同。
李娟忍俊不禁:“就因为他请你吃了一碗面?”
“面好吃呀~”林安安笑嘻嘻地说,脸上满是满足的神情。
李娟无奈地摇摇头,给她夹了一筷子青菜,“好了,快吃饭吧。”
林安安一看到碗里的青菜,小脸立刻垮了下来,吃饭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趁李娟不注意,她悄悄地把青菜夹到哥哥的碗里。
林云礼看着妹妹的小动作,微微叹了口气,但还是默默帮她把青菜吃掉了。
就在这时,李娟“啪”地放下筷子,淡淡道:“林安安。”
林安安小身子一哆嗦,抬头望着妈妈,心里有些发虚。
李娟面无表情地说:“这么挑食,可是长不高的哦。”
林云礼也点了点头,补充道:“妈妈说得对,多吃青菜才能长高。”
林安安听了,瞪大了眼睛,摸了摸自己的头顶,紧张地说:“我才不要长不高呢!好吧,明天我一定吃青菜!”小脸上满是痛苦又坚定的表情。
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叫喊:“李婶子!在家吗?”
李娟应了一声,起身走到门口。
来人是村里的小孩狗蛋儿,他气喘吁吁地说道:“李婶子,大队长让我来叫你呢!村里来了几位城里的干部,要找几户村民了解情况!”
李娟一听,不由得一愣,“这会儿竟然有城里的干部过来?好,我这就过去看看。”
她拍拍林安安的肩膀,叮嘱道:“安安,你和哥哥在家乖乖待着,妈妈去一会儿就回来。”
林安安乖巧地点点头,目送妈妈出门后,转头对林云礼小声问:“哥哥,城里来的干部是做什么的呀?”
林云礼思索了一下,说:“大概是来帮村里解决问题的吧。”
林安安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那他们会不会给我们带好吃的呢?”
林云礼忍俊不禁,“哥哥也不知道呢。”
纪桂华见两个孩子这么好奇,笑着说道:“云礼,你带妹妹过去瞧瞧也行,别打扰到大人们就好。”
林安安眼睛一亮,立刻转头看向林云礼,“哥哥,去嘛!”
林云礼无奈地笑了笑,“好吧,我们去看看妈妈。”
两兄妹手牵着手,兴冲冲地朝大队长家走去。
走到大队长家门口时,他们看到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大家围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
几个穿着整洁衣服的城里干部站在大队长家门口,正低声与大队长和李娟交谈着。
林云礼轻轻拉了拉妹妹的手,小声提醒道:“安安,我*们站远点,别打扰大人们。”
林安安乖巧地点点头,但还是忍不住踮起脚尖,试图看得更清楚些。她个子小小,踮着脚也没能看到多少。
这时,一位干部无意间转头,看见了她亮晶晶的眼神,微微一怔,随后朝她招了招手。
这个孩子生得太好看了,乡下少见这样白净精致的小姑娘,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惹人注目。
林安安愣了一下,迟疑地走上前去,小声问道:“叔叔,您叫我吗?”
大队长也注意到她,疑惑地笑道:“嗯?安安也来了?”
李娟见到女儿在这里,忍不住笑了笑,说道:“乖宝,过来吧。”
这位招手的干部是公社的叶支书,今天带着几位从城里来的干部前来大队,主要是了解村民们的生活情况和物资需求。
林安安乖乖地走过去,站在妈妈身边,仰头打量着这位叶支书。叶支书见她模样乖巧,笑着蹲下来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
林安安眨了眨眼睛,脆生生地回答:“我叫林安安!”
叶支书轻轻点头,目光和蔼地说道:“安安,你喜欢住在村里吗?觉得村里生活怎么样呀?”
林安安认真想了想:“喜欢呀!这里有妈妈,还有哥哥陪我一起玩!还有很多很好吃的!”
叶支书闻言,哈哈一笑,轻轻拍了拍她的头:“那安安喜欢上学吗?”
林安安眨了眨眼,有些迷茫地说:“是像赵明那样天不亮就去隔壁大队上学,时不时逃课吗?那我不要。”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站在人群里的赵明脸憋得通红。
叶支书笑得更开怀了,点点头说:“上学的话,能学会写字,等长大些还可以去城里工作呢。”他转向大队长,感慨道:“看来,村里的生活确实需要改善,我们得抓紧推动一些补助计划,特别是让孩子们能在自己大队上学。”
大队长连连点头:“是啊,孩子们要是能在村里上学,不用跑到隔壁大队,家长们也能放心许多。”
叶支书又看向罗婶子,和蔼地问道:“罗婶子,听说你的孙子也在隔壁大队上学?”
罗婶子点点头,叹了口气说:“是啊,我们村里没有办学点,孩子们得天不亮就出门,等晚上才回来。冬天黑得早,天冷路远,娃儿们挺辛苦的。”
叶支书听后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身旁的干部记下了她的话,叶支书随即开口:“大队长,村里有适合的地方开个临时学堂吗?哪怕先找间屋子,把启蒙教育办起来。”
大队长想了想,认真答道:“村委会旁边有间空出来的仓库,倒是能用来改成学堂。”
叶支书满意地笑了笑:“这事儿我们会记下来,回去争取早点落实。”
林安安脑袋转了转,凑到李娟身边问:“妈妈,那等学堂建好了,我是不是就得去上学了?”
李娟摸摸她的头,“是呀,到时候乖宝就和哥哥一起去上学。”
林安安的小脸一下子垮了下来。她不知道上学到底是什么,但看赵明一提上学就苦着脸,肯定不是什么好玩的事。
陈国庆咬紧牙关,胸中火气蹿升,最终忍不住朝对岸大喊:“李明辉!你给我过来!”
李明辉听到喊声,这才慢悠悠地站起身,故作无辜地朝他们挥了挥手,“你们辛苦了!我这儿正看着呢,怕鱼溜到那边去了嘛。”
江常冷笑一声,“好啊,咱们都在水里忙活,你倒在这儿看着鱼‘溜’!”
李明辉撇了撇嘴,脸上毫无愧疚之意,“既然都抓到鱼了,何必这么认真?反正我可不觉得这点事儿值得大惊小怪。”
陈国庆按捺住心中的怒火,语气冷硬:“你少说风凉话。回去之后,这事儿我会向大队长交代清楚——从今以后,大家再也不会替你善后!”
说完,他带头扛起木桶,示意大家一起回村。其他人也没再看李明辉一眼,默默地跟在陈国庆身后离开了。
李明辉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背影,眼神微微一冷,心里暗自不屑地嘀咕:“哼,爱帮不帮,反正我又不是非得靠你们。”
第36章 第36章小天道才不要上学
36
忙活了大半天,陈国庆提着几条小鱼来到村尾的破屋。他来得正是时候,大人们都在。
林安安打开门,看到门外的陈国庆,眨了眨眼,“陈知青,你有什么事吗?”对于这个曾请她吃面条的知青,她还是颇有好感的。
陈国庆蹲下来,将木桶提到她面前,“这是我们的赔罪礼。不过河里的鱼不好捉,忙了一上午也就抓到几条小鱼。”汗珠子顺着晒红的脸膛往下淌。
林安安探头望进桶里,发现那些小鱼还没有她昨天抓的那条大。她摇了摇头,甜甜地说:“我不要啦。再说,做错事的又不是你呀。”
陈国庆听她这么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安安,确实不是我做错了事,但我们几个也是一块来的,总不能让你们委屈了。”
他将桶轻轻往前推了推,认真地说:“你就收下吧,这也是我们知青的一点心意。”
林安安歪了歪脑袋,想了想,却摇摇头:“我不要鱼,能不能换成面条呀?”
陈国庆愣怔片刻,眉眼舒展开来:"成!"
就在这时,李娟走了过来,瞥了眼桶里蔫头巴脑的小鱼,微微点头,朝陈国庆摆摆手:“这些鱼你们带回去吧,这次就算了。知青在村里不容易,你们几个好好过日子,别再做让大家不高兴的事。”
陈国庆羞愧地低下头道谢:“谢谢李同志,我们会记住的。”
李娟见他态度诚恳,便不再多说,带着安安转身回了屋里。
屋内,纪桂华正端着一碗窝窝头从厨房出来,见她们回来,随口问道:“人走了?”
“走了,还送了几条小鱼过来,不过我没要。”李娟叹了口气。
知青在大队的生活本就不易,再摊上李明辉那样的人,村里人多多少少对他们有了看法。
林安安正啃着一个窝窝头,听了这话,咬下一口后认真地说道:“陈知青是好人!”说完,她还重重点了点头以示赞同。
李娟忍俊不禁:“就因为他请你吃了一碗面?”
“面好吃呀~”林安安笑嘻嘻地说,脸上满是满足的神情。
李娟无奈地摇摇头,给她夹了一筷子青菜,“好了,快吃饭吧。”
林安安一看到碗里的青菜,小脸立刻垮了下来,吃饭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趁李娟不注意,她悄悄地把青菜夹到哥哥的碗里。
林云礼看着妹妹的小动作,微微叹了口气,但还是默默帮她把青菜吃掉了。
就在这时,李娟“啪”地放下筷子,淡淡道:“林安安。”
林安安小身子一哆嗦,抬头望着妈妈,心里有些发虚。
李娟面无表情地说:“这么挑食,可是长不高的哦。”
林云礼也点了点头,补充道:“妈妈说得对,多吃青菜才能长高。”
林安安听了,瞪大了眼睛,摸了摸自己的头顶,紧张地说:“我才不要长不高呢!好吧,明天我一定吃青菜!”小脸上满是痛苦又坚定的表情。
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叫喊:“李婶子!在家吗?”
李娟应了一声,起身走到门口。
来人是村里的小孩狗蛋儿,他气喘吁吁地说道:“李婶子,大队长让我来叫你呢!村里来了几位城里的干部,要找几户村民了解情况!”
李娟一听,不由得一愣,“这会儿竟然有城里的干部过来?好,我这就过去看看。”
她拍拍林安安的肩膀,叮嘱道:“安安,你和哥哥在家乖乖待着,妈妈去一会儿就回来。”
林安安乖巧地点点头,目送妈妈出门后,转头对林云礼小声问:“哥哥,城里来的干部是做什么的呀?”
林云礼思索了一下,说:“大概是来帮村里解决问题的吧。”
林安安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那他们会不会给我们带好吃的呢?”
林云礼忍俊不禁,“哥哥也不知道呢。”
纪桂华见两个孩子这么好奇,笑着说道:“云礼,你带妹妹过去瞧瞧也行,别打扰到大人们就好。”
林安安眼睛一亮,立刻转头看向林云礼,“哥哥,去嘛!”
林云礼无奈地笑了笑,“好吧,我们去看看妈妈。”
两兄妹手牵着手,兴冲冲地朝大队长家走去。
走到大队长家门口时,他们看到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大家围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
几个穿着整洁衣服的城里干部站在大队长家门口,正低声与大队长和李娟交谈着。
林云礼轻轻拉了拉妹妹的手,小声提醒道:“安安,我*们站远点,别打扰大人们。”
林安安乖巧地点点头,但还是忍不住踮起脚尖,试图看得更清楚些。她个子小小,踮着脚也没能看到多少。
这时,一位干部无意间转头,看见了她亮晶晶的眼神,微微一怔,随后朝她招了招手。
这个孩子生得太好看了,乡下少见这样白净精致的小姑娘,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惹人注目。
林安安愣了一下,迟疑地走上前去,小声问道:“叔叔,您叫我吗?”
大队长也注意到她,疑惑地笑道:“嗯?安安也来了?”
李娟见到女儿在这里,忍不住笑了笑,说道:“乖宝,过来吧。”
这位招手的干部是公社的叶支书,今天带着几位从城里来的干部前来大队,主要是了解村民们的生活情况和物资需求。
林安安乖乖地走过去,站在妈妈身边,仰头打量着这位叶支书。叶支书见她模样乖巧,笑着蹲下来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
林安安眨了眨眼睛,脆生生地回答:“我叫林安安!”
叶支书轻轻点头,目光和蔼地说道:“安安,你喜欢住在村里吗?觉得村里生活怎么样呀?”
林安安认真想了想:“喜欢呀!这里有妈妈,还有哥哥陪我一起玩!还有很多很好吃的!”
叶支书闻言,哈哈一笑,轻轻拍了拍她的头:“那安安喜欢上学吗?”
林安安眨了眨眼,有些迷茫地说:“是像赵明那样天不亮就去隔壁大队上学,时不时逃课吗?那我不要。”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站在人群里的赵明脸憋得通红。
叶支书笑得更开怀了,点点头说:“上学的话,能学会写字,等长大些还可以去城里工作呢。”他转向大队长,感慨道:“看来,村里的生活确实需要改善,我们得抓紧推动一些补助计划,特别是让孩子们能在自己大队上学。”
大队长连连点头:“是啊,孩子们要是能在村里上学,不用跑到隔壁大队,家长们也能放心许多。”
叶支书又看向罗婶子,和蔼地问道:“罗婶子,听说你的孙子也在隔壁大队上学?”
罗婶子点点头,叹了口气说:“是啊,我们村里没有办学点,孩子们得天不亮就出门,等晚上才回来。冬天黑得早,天冷路远,娃儿们挺辛苦的。”
叶支书听后皱了皱眉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身旁的干部记下了她的话,叶支书随即开口:“大队长,村里有适合的地方开个临时学堂吗?哪怕先找间屋子,把启蒙教育办起来。”
大队长想了想,认真答道:“村委会旁边有间空出来的仓库,倒是能用来改成学堂。”
叶支书满意地笑了笑:“这事儿我们会记下来,回去争取早点落实。”
林安安脑袋转了转,凑到李娟身边问:“妈妈,那等学堂建好了,我是不是就得去上学了?”
李娟摸摸她的头,“是呀,到时候乖宝就和哥哥一起去上学。”
林安安的小脸一下子垮了下来。她不知道上学到底是什么,但看赵明一提上学就苦着脸,肯定不是什么好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