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裴砚忱这近一年来虽常住府中,但随着他手中公务增多越发繁忙,真正来紫藤院陪老夫人和陈氏说话的时间并不多。
绝大多数时候,裴砚忱只是过来请个安便离开。
老夫人年纪大了,除了问几句公务,剩下基本都是些家长里短。
直到半盏茶后,老夫人转眸看向坐在另一侧的陈氏,给了她一个眼神。
陈氏接收到老夫人的意思,接过话茬,巧妙将话题转到许久未被提及的婚事上。
曾经裴府与姜家的那桩亲,还有过去裴砚忱与姜映晚之间有过的那些纠缠,裴砚忱和翠竹苑当作没有这些事,陈氏便也当作不曾有过那些过往。
她只字不提姜家和那桩婚事,只说:
“这春去秋来,寒冬又将至,且不说公务繁忙,偌大的翠竹苑却没个知冷知热的枕边人。”
“为娘前些日子与人喝茶见了几个姑娘,性子柔和乖巧,模样也不错,砚忱可有意见一见?”
“如果愿意,为娘就让人下聘,早早择门婚事定下来,娘与你祖母也了却桩心事。”
裴砚忱手持茶盏,面不改色听着:
“母亲看上哪家姑娘了?”
陈氏眼睛倏地一亮。
像婚事这种话题,从两三年前开始,她前前后后已经或隐晦或直白地提过许多次,但每一次都被裴砚忱二话不说地拒绝。
今日还是第一次,他肯顺着这个话多问一句。
陈氏不着痕迹看了眼主位上的老夫人,笑说:
“户部尚书家的小女,正是佳龄,为娘前几日恰巧见了一次,长得很是出众。”
陈氏挑中户部尚书家的小女,还有一个原因。
那姑娘的容貌虽与姜映晚不相似。
但乖顺柔和的性子,却与姜映晚有一二分相仿。
她想着,她这个儿子,这么多年从不近女色,却这般喜欢姜家那位姑娘,想来是欢喜那种姿容绝色、性情乖顺的。
上次赏荷宴上与人喝茶时,她一眼便注意到了与姜映晚有着一二分相似的户部尚书家的小女儿。
“户部尚书?”裴砚忱将茶盏放下,语调淡得听不出是否属意,“多谢母亲费心,但近来公务繁忙,恐无心儿女私情。”
陈氏想说可以先相看一下。
若是都有意,先定下亲也无妨。
只是话音还未出,又听到他说:
“而且,儿子无心儿女之情,无需多此一举。”
陈氏话音哽住。
她往老夫人那边看了眼。
老夫人无声摇了摇头。
陈氏作罢,不做多言。
很快便换了别的话题。
裴砚忱又在厅堂坐了一刻钟,才起身回翠竹苑。
季弘站在翠竹苑外的凉亭等着裴砚忱,见他回来,很快迎了上去。
“大人。”
他将要禀报的公务一口气说完,随后语气顿了两下,有些欲言又止,想开口却又有些不敢说。
最后,在裴砚忱冷淡掀眸看过来时,他才抖着身子一激灵,哆哆嗦嗦地汇报出最后一件事。
“……老夫人那边,近来又派了几个人暗中寻夫人,可要属下出手阻拦?”
书房桌案后,裴砚忱指骨冷淡叩着案角,听着季弘的话,冷嗤一声,嗓音中透着嘲讽。
“没有拦的必要。”
“——她们暗中找人,只是怕她跑的不够远。”
季弘低垂着头,没敢说话。
裴砚忱淡漠垂覆下眼帘,拿起一旁的密信展开,没再继续这个将近一年未曾提及的话题,转而问季弘:
“大皇子藏匿于暗中的旧部一事,查的如何了?”
季弘抬了抬头,连忙出声:
“回大人,属下已经在全力调查。”
“只是大皇子那边有几个心腹隐藏得特别深,加上年份又有些久,调查起来不是很便利,但已有了不少线索,属下让人顺藤摸瓜,想必很快就会有具体的结果。”
裴砚忱冷冽的眉目间浸透几缕恹色。
冰冷的话语中,也已没了多少耐心。
“速度加快,这点小事,已足足耽搁了快一年的时间,我没那么足的耐性。”
季弘连连点头,“大人放心,属下立刻去办。”
第121章 裴砚忱来槐临
槐临。
容时箐推门出来,见姜映晚独自一人站在院中,他回去拿了件雪白披风,朝她走去。
披风轻缓被披在身上的动作,让姜映晚从飘远的思绪中回过神,她回头,转身看他。
容时箐替她将披风裹好,见她怔怔地抬头瞧着他看,他笑着出声:
“方才在想什么,那般出神。”
“入秋了,天渐渐凉了,在院中记得添衣。”
身上裹着的绒白披风,将寒风尽数挡除在外,姜映晚指节勾住披风一角,红唇轻勾,说:
“在想未来。”
那天黄昏,表完心意,容时箐并未要她立刻就给他答案。
他不想逼迫她,她若是不愿,他尊重她的想法。
此刻见她主动提及,他顺着她的话,语调中微添着轻松的打趣,含笑问她:
“那敢问姜妹妹,未来中——可有我们的婚约?”
姜映晚唇侧弯起,她不再犹豫,点下头正面回复他答案:
“有。”
虽然想要她的答案,但容时箐并没想过她这么快就能给他结果。
听到她这句‘想’,容时箐切切实实愣了一下。
随后眼底的笑意攀至眉梢。
他近乎失态般,搂着她的腰,忽地将她紧紧抱在了怀里,面上的激动与喜悦压都压不住。
“当真?”
姜映晚慢慢抬手,回抱住他。
脸颊靠在他肩头,温笑着点头,“自然当真。”
从京郊别院离开,时至今日,再有一个月,便已足足一年。
三百多个日夜中,她害怕、忐忑、惊惶,就算是睡觉,都睡不安稳。
生怕一觉醒来,发现这场成功的逃离,只是她臆想的一场梦。
更怕翌日一睁眼,就在桌案前看到那抹让她怕到骨子里的身影。
她无数次在午夜中惊醒。
更是无数次恐慌到难以入眠。
好在,一年的时光要过去,京城和槐临还如最初。
他不再找她,她也终于,摆脱了那个魔鬼。
容时箐将怀里的人抱紧,紧到甚至想将她揉到身体中。
他克制住胸腔中激涌的喜悦,有条不紊地对她说起他早已规划了无数遍的未来。
“那我们定个良辰吉日,就在槐临成亲可好?”
“晚晚不喜欢京城,正好我日后也不用再回那边,成婚后,我们名正言顺在一起,就在岭都酆南一带,我们再也不分离。”
姜映晚眉眼很亮,听他说着属于他们的、全新的未来。
……
新的名姓,是姜映晚自己挑选的。
林氏,单名莞。
林莞。
至于婚期,姜映晚和容时箐两个人翻了一整晚的吉日,选了一个年前宜嫁娶的好日子,在冬日的腊月十八。
择定婚期的第二天,紫烟和李叔等人便开始准备大婚用的东西,嫁衣、喜字,窗花,红绸……等一一准备着。
一个月零八天的时间,不算太充裕,但也不算仓促,加上姜映晚之前在京城时,就曾亲力亲为准备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婚事。
虽然那些东西无法用上,但好歹积累了经验。
浓烈的秋味一点点变淡。
冬日的寒冷一寸寸将临。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院中各种喜庆的物件也准备的越发齐全。
就在容时箐和李叔商议着再过两日就准备挂红绸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京城传来的急召。
自从担任岭都酆南的监察史以来,除了定期的回京复命,中途从未有过被急召回京的情况。
对于这道召令,容时箐意外也诧异。
但没有多久就是腊月十八了,他不想再耽搁一次他们的大婚,更不想在这次的成婚日再出什么事端,收到京城召令后,容时箐与姜映晚告了别,当天便快马加鞭返回了京城,只为在腊月十八前顺利赶回来。
这道召令来得仓促,容时箐走的更是匆忙,看着原本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院子陡然间空下来,姜映晚心头总有种说不出的不安。
她难以形容这种感觉。
但整个人都像是被抽去了力气,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姜映晚日夜祈祷。
祈祷一切顺利。
祈祷这种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不要再生波折。
或许是她心够诚,也或许是上天足够眷顾他们,在大婚的前三日,容时箐顺利赶回了槐临。
看着院南碎石路上疾驰归来的那道身影,姜映晚快步跑出院墙,在容时箐下马往这边走来时,一把扑进了他怀里。
“回来了?”
这段时日这种平静温馨的生活就像一场梦。
绝大多数时候,裴砚忱只是过来请个安便离开。
老夫人年纪大了,除了问几句公务,剩下基本都是些家长里短。
直到半盏茶后,老夫人转眸看向坐在另一侧的陈氏,给了她一个眼神。
陈氏接收到老夫人的意思,接过话茬,巧妙将话题转到许久未被提及的婚事上。
曾经裴府与姜家的那桩亲,还有过去裴砚忱与姜映晚之间有过的那些纠缠,裴砚忱和翠竹苑当作没有这些事,陈氏便也当作不曾有过那些过往。
她只字不提姜家和那桩婚事,只说:
“这春去秋来,寒冬又将至,且不说公务繁忙,偌大的翠竹苑却没个知冷知热的枕边人。”
“为娘前些日子与人喝茶见了几个姑娘,性子柔和乖巧,模样也不错,砚忱可有意见一见?”
“如果愿意,为娘就让人下聘,早早择门婚事定下来,娘与你祖母也了却桩心事。”
裴砚忱手持茶盏,面不改色听着:
“母亲看上哪家姑娘了?”
陈氏眼睛倏地一亮。
像婚事这种话题,从两三年前开始,她前前后后已经或隐晦或直白地提过许多次,但每一次都被裴砚忱二话不说地拒绝。
今日还是第一次,他肯顺着这个话多问一句。
陈氏不着痕迹看了眼主位上的老夫人,笑说:
“户部尚书家的小女,正是佳龄,为娘前几日恰巧见了一次,长得很是出众。”
陈氏挑中户部尚书家的小女,还有一个原因。
那姑娘的容貌虽与姜映晚不相似。
但乖顺柔和的性子,却与姜映晚有一二分相仿。
她想着,她这个儿子,这么多年从不近女色,却这般喜欢姜家那位姑娘,想来是欢喜那种姿容绝色、性情乖顺的。
上次赏荷宴上与人喝茶时,她一眼便注意到了与姜映晚有着一二分相似的户部尚书家的小女儿。
“户部尚书?”裴砚忱将茶盏放下,语调淡得听不出是否属意,“多谢母亲费心,但近来公务繁忙,恐无心儿女私情。”
陈氏想说可以先相看一下。
若是都有意,先定下亲也无妨。
只是话音还未出,又听到他说:
“而且,儿子无心儿女之情,无需多此一举。”
陈氏话音哽住。
她往老夫人那边看了眼。
老夫人无声摇了摇头。
陈氏作罢,不做多言。
很快便换了别的话题。
裴砚忱又在厅堂坐了一刻钟,才起身回翠竹苑。
季弘站在翠竹苑外的凉亭等着裴砚忱,见他回来,很快迎了上去。
“大人。”
他将要禀报的公务一口气说完,随后语气顿了两下,有些欲言又止,想开口却又有些不敢说。
最后,在裴砚忱冷淡掀眸看过来时,他才抖着身子一激灵,哆哆嗦嗦地汇报出最后一件事。
“……老夫人那边,近来又派了几个人暗中寻夫人,可要属下出手阻拦?”
书房桌案后,裴砚忱指骨冷淡叩着案角,听着季弘的话,冷嗤一声,嗓音中透着嘲讽。
“没有拦的必要。”
“——她们暗中找人,只是怕她跑的不够远。”
季弘低垂着头,没敢说话。
裴砚忱淡漠垂覆下眼帘,拿起一旁的密信展开,没再继续这个将近一年未曾提及的话题,转而问季弘:
“大皇子藏匿于暗中的旧部一事,查的如何了?”
季弘抬了抬头,连忙出声:
“回大人,属下已经在全力调查。”
“只是大皇子那边有几个心腹隐藏得特别深,加上年份又有些久,调查起来不是很便利,但已有了不少线索,属下让人顺藤摸瓜,想必很快就会有具体的结果。”
裴砚忱冷冽的眉目间浸透几缕恹色。
冰冷的话语中,也已没了多少耐心。
“速度加快,这点小事,已足足耽搁了快一年的时间,我没那么足的耐性。”
季弘连连点头,“大人放心,属下立刻去办。”
第121章 裴砚忱来槐临
槐临。
容时箐推门出来,见姜映晚独自一人站在院中,他回去拿了件雪白披风,朝她走去。
披风轻缓被披在身上的动作,让姜映晚从飘远的思绪中回过神,她回头,转身看他。
容时箐替她将披风裹好,见她怔怔地抬头瞧着他看,他笑着出声:
“方才在想什么,那般出神。”
“入秋了,天渐渐凉了,在院中记得添衣。”
身上裹着的绒白披风,将寒风尽数挡除在外,姜映晚指节勾住披风一角,红唇轻勾,说:
“在想未来。”
那天黄昏,表完心意,容时箐并未要她立刻就给他答案。
他不想逼迫她,她若是不愿,他尊重她的想法。
此刻见她主动提及,他顺着她的话,语调中微添着轻松的打趣,含笑问她:
“那敢问姜妹妹,未来中——可有我们的婚约?”
姜映晚唇侧弯起,她不再犹豫,点下头正面回复他答案:
“有。”
虽然想要她的答案,但容时箐并没想过她这么快就能给他结果。
听到她这句‘想’,容时箐切切实实愣了一下。
随后眼底的笑意攀至眉梢。
他近乎失态般,搂着她的腰,忽地将她紧紧抱在了怀里,面上的激动与喜悦压都压不住。
“当真?”
姜映晚慢慢抬手,回抱住他。
脸颊靠在他肩头,温笑着点头,“自然当真。”
从京郊别院离开,时至今日,再有一个月,便已足足一年。
三百多个日夜中,她害怕、忐忑、惊惶,就算是睡觉,都睡不安稳。
生怕一觉醒来,发现这场成功的逃离,只是她臆想的一场梦。
更怕翌日一睁眼,就在桌案前看到那抹让她怕到骨子里的身影。
她无数次在午夜中惊醒。
更是无数次恐慌到难以入眠。
好在,一年的时光要过去,京城和槐临还如最初。
他不再找她,她也终于,摆脱了那个魔鬼。
容时箐将怀里的人抱紧,紧到甚至想将她揉到身体中。
他克制住胸腔中激涌的喜悦,有条不紊地对她说起他早已规划了无数遍的未来。
“那我们定个良辰吉日,就在槐临成亲可好?”
“晚晚不喜欢京城,正好我日后也不用再回那边,成婚后,我们名正言顺在一起,就在岭都酆南一带,我们再也不分离。”
姜映晚眉眼很亮,听他说着属于他们的、全新的未来。
……
新的名姓,是姜映晚自己挑选的。
林氏,单名莞。
林莞。
至于婚期,姜映晚和容时箐两个人翻了一整晚的吉日,选了一个年前宜嫁娶的好日子,在冬日的腊月十八。
择定婚期的第二天,紫烟和李叔等人便开始准备大婚用的东西,嫁衣、喜字,窗花,红绸……等一一准备着。
一个月零八天的时间,不算太充裕,但也不算仓促,加上姜映晚之前在京城时,就曾亲力亲为准备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婚事。
虽然那些东西无法用上,但好歹积累了经验。
浓烈的秋味一点点变淡。
冬日的寒冷一寸寸将临。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院中各种喜庆的物件也准备的越发齐全。
就在容时箐和李叔商议着再过两日就准备挂红绸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京城传来的急召。
自从担任岭都酆南的监察史以来,除了定期的回京复命,中途从未有过被急召回京的情况。
对于这道召令,容时箐意外也诧异。
但没有多久就是腊月十八了,他不想再耽搁一次他们的大婚,更不想在这次的成婚日再出什么事端,收到京城召令后,容时箐与姜映晚告了别,当天便快马加鞭返回了京城,只为在腊月十八前顺利赶回来。
这道召令来得仓促,容时箐走的更是匆忙,看着原本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院子陡然间空下来,姜映晚心头总有种说不出的不安。
她难以形容这种感觉。
但整个人都像是被抽去了力气,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姜映晚日夜祈祷。
祈祷一切顺利。
祈祷这种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不要再生波折。
或许是她心够诚,也或许是上天足够眷顾他们,在大婚的前三日,容时箐顺利赶回了槐临。
看着院南碎石路上疾驰归来的那道身影,姜映晚快步跑出院墙,在容时箐下马往这边走来时,一把扑进了他怀里。
“回来了?”
这段时日这种平静温馨的生活就像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