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辞盈陡然听见前面两个字愣了一下,然后脸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她站在轮椅后,轻“哼”了一声,良久后很小声地说“好”。
辞盈捐了很多香油钱。
很多很多。
她在佛前只求了一个愿望——“让谢怀瑾好起来”。
腿好起来,耳朵好起来,人好起来。
她怕这个愿望很重,于是她捐了很多很多钱。
幸好她现在很有钱。
她随着方丈捐香火钱的时候,青年就在不远处笑着看着,辞盈转身脑中全回荡着那一句“夫人”,签署名字的时候差点写错。
回去的路上,辞盈看着窗外,晚风轻柔地将她的头发吹起来。
辞盈回身,就看见青年正在看她。
一日在佛寺,他们说的话并不多,两个人衣裳上都沾了寺庙的香火味,辞盈走了两步,在谢怀瑾身边坐下,马车拐角的时候,她抱了上去。
淡淡的药味涌入她的鼻腔,她却已经习惯了,只安静地闭上眼在青年怀中休憩。
求佛,求佛。
没关系。
佛不应允也没关系。
能这般拥抱在一起,辞盈也知足。
谢怀瑾轻轻摸着辞盈的头,少女发丝柔软,像上等的丝绸。
辞盈又往他的怀中钻了钻,一双眼睛一直未睁开,唇角却带着轻轻的笑意。
七月中旬的时候,漠北那边来了信,辞盈需要回去一趟。
谢怀瑾每隔几日还要针灸,无法同她一起回去,于是两人只能暂时分离。
李军医听闻辞盈要回去的消息,也不再留客谢府,要同辞盈一同回去,辞盈不再好挽留,只同漠北那边写了信,让燕季安排好。
一路上辞盈大多数时候都在处理漠北那边的公务,小部分时候在和李军医学针灸。
李军医比徐云更会指导人一些,学了几日后,乐呵呵地说辞盈可以拿他试针,辞盈不敢,还是拿着自己的木人练,李军医笑着说当年她母亲可没有这么谨慎,一听闻可以拿人练眼睛一亮针就扎上去了。
辞盈好奇问母亲扎对了吗,李军医摇头:“一个都不对。”
辞盈也笑起来。
是坐船回去的,夜深人静时,河水就汹涌起来。
辞盈站在船头,头顶一座灯照着下面湍急的河水,她想起谢怀瑾。
想起谢怀瑾,就想起很多东西,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最后辞盈还是笑了。无论如何,她来的时候并未想到他们能走到现在这步,命运已然善待。
回到漠北后,燕季不再向她提起联姻的事情,只旁敲侧击问辞盈日后是否会长久留在漠北。辞盈不言,许久之后才说:“我不知道。”
她很难向燕季说清楚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推着走到这个位置上的,她不确定谢怀瑾的身体情况,但她不会长久同他分离,日后是谢怀瑾来漠北还是她去长安亦或者他们两个寻一处新的地方一起生活都有可能。
她没有紧迫到要在现在做出决定的地步。
燕季在辞盈对面坐下来,低声说:“前两日殷策要我寻你商量一件事情。”
辞盈从燕季严肃的神情中发现了一丝不同寻常,起码不是联姻这样小孩过家家的事情,她问:“什么事情?”
燕季抬起眼同辞盈对视,将话说的很简洁:“殷策想问我们借兵。”
借兵,无非就是那几件事情。
殷策想谋反。
辞盈很久没有说话,问燕季:“你如何想?”
燕季不知道:“现在的皇帝昏庸,漠北还好,其他地方民不聊生,天灾人祸,几年前皇帝立下的太子又死了,这些年皇室也无所出......比起宇文家的人,殷策素有贤名,虽不知几分真假,但总归比现在那位好。”
辞盈听出了燕季的支持,她凝视着燕季的眼睛:“你想当皇帝吗?”
燕季没有犹豫,摇头:“我上位,大抵也和现在那位皇帝差不多。”
辞盈觉得燕季有些自嘲,但燕季的确不适合当皇帝,可殷策......辞盈望向燕季:“这些年燕家军的情况你都清楚,看似年年在征战,但老兵偏多。真要去帮殷策谋反打天下,燕家军不仅得担上谋逆的帽子,还得损伤惨重,殷策向我们许诺了什么呢?”
辞盈停顿了一下:“亦或者说,燕季,殷策能向我们许诺什么。若他兵强马盛,何须求助我们,若他连独自出兵都做不到,许诺我们的一切来日不都是从普通百姓身上剥削。”
辞盈不看好燕季的乐观。
要一次讲清楚,让燕季打消这个心思,明白其中利害。
辞盈继续说:“退一万步,殷策真的成功谋反了,燕家军有从龙之功。可等殷策真的上位天下稳定之后,又会不会开始忌惮燕家军,彼时殷策又将如何对待燕家军,燕季,你能用燕家军十万兵士的命去赌殷策的一颗仁心吗?”
燕季脸色越听越难看,问辞盈:“主子,我是不是被算计了?”
唤起“主子”了,辞盈笑着道:“我不清楚,殷策可能真如他所言,见不惯百姓的水深火热,但也可能有自己的私心,也可能这两者都有。”
“但我不想赌。”辞盈直白道。
天下问题非一时能解决,她们远有更好的办法。
燕季不说,她也和谢怀瑾商议了。
见燕季愤愤不平一副自己被欺骗的模样,辞盈安慰道:“只当殷策的确如他所言,燕季,漠北广袤,对于我们而言已经足够。”
如若燕季有此野心,辞盈还会斟酌一番。
但用燕家军去为殷策打天下,日后总总都写在过往的史书里。
狡兔死,走狗烹。
隔日,殷策来拜见辞盈。
她猜想大抵是燕季昨日连夜拒绝了殷策,殷策打听到她回来了,猜到是她的意思。
辞盈在书房接见了殷策,殷策谦和,谈吐如君子,但表达的意思却和燕季传达的无异,恳请辞盈借兵攻打长安,只话说的文雅一些,三句转一句才能听出其中意思。
同谢怀瑾呆久了,辞盈看这种也觉得正常。
殷策温和有礼,浑身上下都透着谦和,甚至特意打扮了一番,辞盈恍惚间觉得和以前的谢怀瑾有些相似。
但只是感觉,细看一看,就会发现完全不一样了。
辞盈将目光从殷策的雪衣上收回,温声道:“殷家主,抱歉。”
同燕季解释的内容无法直接同殷策说,她看着殷策,平静道:“辞盈无此宏图大志。”
殷策有些失望,甚至没有掩藏,低声道:“我以为小姐会明白我之所志。”
辞盈明白。
她从未忘饿殍遍野的定阳,民不聊生的安淮,但帮助殷策谋反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
殷策走的时候,问辞盈:“如果我出兵,你会阻拦我吗?”
辞盈摇头:“我不知道。”
她不知道殷策以哪种方式,燕家军历代护卫漠北,如果殷策做的事情损伤了漠北,辞盈就会出手。
她尊重殷策的野心,但觉得殷策应该寻到一条更好的路。
战争会换来太多的血。
而殷策如果真的关心民情,就会知道,如今宫里的那位已经被架成傀儡,天下的事务从几年前起就另有人打理,除了天灾这些年其他地方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这里面自然有谢怀瑾的手笔。
即便青年病弱,这些年权势依旧只手遮天。
辞盈在翻阅信件时才发现谢怀瑾这两年做了这么多事情,她有时候觉得谢怀瑾这个人很矛盾,年少的清风明月是真的,浓郁的自毁气息是真的,暗中做的这些事情也是真的。
这数十年来谢怀瑾所做的事情,每一件都足以载入史书,但谢怀瑾连她都没有告诉。
只是安静地,像当初处理谢家一样,医治着这个天下。
当然不止谢怀瑾一个人,谢家散落各地的年轻子弟这些年也都在努力,从中央下放,扎根基层,安淮就是最好的例子,谢家本系和旁支的子弟大多都在安淮任职过,当年谢怀瑾屠杀安淮的背后,是给天下种一颗种子。
辞盈很难形容完全知晓那一刻的感觉,谢怀瑾没有避开她,却也没有想故意给她看。
她们各有各的追求,在这个层面上,辞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那时年少时候的辞盈不可能拥有的。
在很多年以后,她才得以平等望向自己的爱人,也才得以发现,青年坚硬的外壳下那颗柔软的心。
人总是怀以偏见,全然肯定或全然肯定,可人性是复杂的。
辞盈看着谢怀瑾,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伸手抱住了他。
故而辞盈绝不可能答应殷策。
比起相信殷策,她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她想象她看到的东西,感知到的一切。
即便这些东西都曾经欺骗过她,但就像相信谢怀瑾一样,她仍旧选择相信。
爱给了她勇气。
辞盈捐了很多香油钱。
很多很多。
她在佛前只求了一个愿望——“让谢怀瑾好起来”。
腿好起来,耳朵好起来,人好起来。
她怕这个愿望很重,于是她捐了很多很多钱。
幸好她现在很有钱。
她随着方丈捐香火钱的时候,青年就在不远处笑着看着,辞盈转身脑中全回荡着那一句“夫人”,签署名字的时候差点写错。
回去的路上,辞盈看着窗外,晚风轻柔地将她的头发吹起来。
辞盈回身,就看见青年正在看她。
一日在佛寺,他们说的话并不多,两个人衣裳上都沾了寺庙的香火味,辞盈走了两步,在谢怀瑾身边坐下,马车拐角的时候,她抱了上去。
淡淡的药味涌入她的鼻腔,她却已经习惯了,只安静地闭上眼在青年怀中休憩。
求佛,求佛。
没关系。
佛不应允也没关系。
能这般拥抱在一起,辞盈也知足。
谢怀瑾轻轻摸着辞盈的头,少女发丝柔软,像上等的丝绸。
辞盈又往他的怀中钻了钻,一双眼睛一直未睁开,唇角却带着轻轻的笑意。
七月中旬的时候,漠北那边来了信,辞盈需要回去一趟。
谢怀瑾每隔几日还要针灸,无法同她一起回去,于是两人只能暂时分离。
李军医听闻辞盈要回去的消息,也不再留客谢府,要同辞盈一同回去,辞盈不再好挽留,只同漠北那边写了信,让燕季安排好。
一路上辞盈大多数时候都在处理漠北那边的公务,小部分时候在和李军医学针灸。
李军医比徐云更会指导人一些,学了几日后,乐呵呵地说辞盈可以拿他试针,辞盈不敢,还是拿着自己的木人练,李军医笑着说当年她母亲可没有这么谨慎,一听闻可以拿人练眼睛一亮针就扎上去了。
辞盈好奇问母亲扎对了吗,李军医摇头:“一个都不对。”
辞盈也笑起来。
是坐船回去的,夜深人静时,河水就汹涌起来。
辞盈站在船头,头顶一座灯照着下面湍急的河水,她想起谢怀瑾。
想起谢怀瑾,就想起很多东西,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最后辞盈还是笑了。无论如何,她来的时候并未想到他们能走到现在这步,命运已然善待。
回到漠北后,燕季不再向她提起联姻的事情,只旁敲侧击问辞盈日后是否会长久留在漠北。辞盈不言,许久之后才说:“我不知道。”
她很难向燕季说清楚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推着走到这个位置上的,她不确定谢怀瑾的身体情况,但她不会长久同他分离,日后是谢怀瑾来漠北还是她去长安亦或者他们两个寻一处新的地方一起生活都有可能。
她没有紧迫到要在现在做出决定的地步。
燕季在辞盈对面坐下来,低声说:“前两日殷策要我寻你商量一件事情。”
辞盈从燕季严肃的神情中发现了一丝不同寻常,起码不是联姻这样小孩过家家的事情,她问:“什么事情?”
燕季抬起眼同辞盈对视,将话说的很简洁:“殷策想问我们借兵。”
借兵,无非就是那几件事情。
殷策想谋反。
辞盈很久没有说话,问燕季:“你如何想?”
燕季不知道:“现在的皇帝昏庸,漠北还好,其他地方民不聊生,天灾人祸,几年前皇帝立下的太子又死了,这些年皇室也无所出......比起宇文家的人,殷策素有贤名,虽不知几分真假,但总归比现在那位好。”
辞盈听出了燕季的支持,她凝视着燕季的眼睛:“你想当皇帝吗?”
燕季没有犹豫,摇头:“我上位,大抵也和现在那位皇帝差不多。”
辞盈觉得燕季有些自嘲,但燕季的确不适合当皇帝,可殷策......辞盈望向燕季:“这些年燕家军的情况你都清楚,看似年年在征战,但老兵偏多。真要去帮殷策谋反打天下,燕家军不仅得担上谋逆的帽子,还得损伤惨重,殷策向我们许诺了什么呢?”
辞盈停顿了一下:“亦或者说,燕季,殷策能向我们许诺什么。若他兵强马盛,何须求助我们,若他连独自出兵都做不到,许诺我们的一切来日不都是从普通百姓身上剥削。”
辞盈不看好燕季的乐观。
要一次讲清楚,让燕季打消这个心思,明白其中利害。
辞盈继续说:“退一万步,殷策真的成功谋反了,燕家军有从龙之功。可等殷策真的上位天下稳定之后,又会不会开始忌惮燕家军,彼时殷策又将如何对待燕家军,燕季,你能用燕家军十万兵士的命去赌殷策的一颗仁心吗?”
燕季脸色越听越难看,问辞盈:“主子,我是不是被算计了?”
唤起“主子”了,辞盈笑着道:“我不清楚,殷策可能真如他所言,见不惯百姓的水深火热,但也可能有自己的私心,也可能这两者都有。”
“但我不想赌。”辞盈直白道。
天下问题非一时能解决,她们远有更好的办法。
燕季不说,她也和谢怀瑾商议了。
见燕季愤愤不平一副自己被欺骗的模样,辞盈安慰道:“只当殷策的确如他所言,燕季,漠北广袤,对于我们而言已经足够。”
如若燕季有此野心,辞盈还会斟酌一番。
但用燕家军去为殷策打天下,日后总总都写在过往的史书里。
狡兔死,走狗烹。
隔日,殷策来拜见辞盈。
她猜想大抵是燕季昨日连夜拒绝了殷策,殷策打听到她回来了,猜到是她的意思。
辞盈在书房接见了殷策,殷策谦和,谈吐如君子,但表达的意思却和燕季传达的无异,恳请辞盈借兵攻打长安,只话说的文雅一些,三句转一句才能听出其中意思。
同谢怀瑾呆久了,辞盈看这种也觉得正常。
殷策温和有礼,浑身上下都透着谦和,甚至特意打扮了一番,辞盈恍惚间觉得和以前的谢怀瑾有些相似。
但只是感觉,细看一看,就会发现完全不一样了。
辞盈将目光从殷策的雪衣上收回,温声道:“殷家主,抱歉。”
同燕季解释的内容无法直接同殷策说,她看着殷策,平静道:“辞盈无此宏图大志。”
殷策有些失望,甚至没有掩藏,低声道:“我以为小姐会明白我之所志。”
辞盈明白。
她从未忘饿殍遍野的定阳,民不聊生的安淮,但帮助殷策谋反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
殷策走的时候,问辞盈:“如果我出兵,你会阻拦我吗?”
辞盈摇头:“我不知道。”
她不知道殷策以哪种方式,燕家军历代护卫漠北,如果殷策做的事情损伤了漠北,辞盈就会出手。
她尊重殷策的野心,但觉得殷策应该寻到一条更好的路。
战争会换来太多的血。
而殷策如果真的关心民情,就会知道,如今宫里的那位已经被架成傀儡,天下的事务从几年前起就另有人打理,除了天灾这些年其他地方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这里面自然有谢怀瑾的手笔。
即便青年病弱,这些年权势依旧只手遮天。
辞盈在翻阅信件时才发现谢怀瑾这两年做了这么多事情,她有时候觉得谢怀瑾这个人很矛盾,年少的清风明月是真的,浓郁的自毁气息是真的,暗中做的这些事情也是真的。
这数十年来谢怀瑾所做的事情,每一件都足以载入史书,但谢怀瑾连她都没有告诉。
只是安静地,像当初处理谢家一样,医治着这个天下。
当然不止谢怀瑾一个人,谢家散落各地的年轻子弟这些年也都在努力,从中央下放,扎根基层,安淮就是最好的例子,谢家本系和旁支的子弟大多都在安淮任职过,当年谢怀瑾屠杀安淮的背后,是给天下种一颗种子。
辞盈很难形容完全知晓那一刻的感觉,谢怀瑾没有避开她,却也没有想故意给她看。
她们各有各的追求,在这个层面上,辞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那时年少时候的辞盈不可能拥有的。
在很多年以后,她才得以平等望向自己的爱人,也才得以发现,青年坚硬的外壳下那颗柔软的心。
人总是怀以偏见,全然肯定或全然肯定,可人性是复杂的。
辞盈看着谢怀瑾,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伸手抱住了他。
故而辞盈绝不可能答应殷策。
比起相信殷策,她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她想象她看到的东西,感知到的一切。
即便这些东西都曾经欺骗过她,但就像相信谢怀瑾一样,她仍旧选择相信。
爱给了她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