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何惜心里难过,于是选择打耳洞转移疼痛,当然这种做法一点用也没有,饮鸩还能止渴,他这是生理心理都疼,雪上加霜。
何惜说没有,他只是觉得戴耳环很好看,俞年没再提这件事。
12
妈妈过年还要在外地工作,爸爸买的礼物没能送出去,一直在床头柜上放着。
年夜饭是和姑姑、姑父一起吃的。三个大人在厨房忙,何惜也帮着摘菜,不过把菜根都扔掉了,爸爸让他一边待着去,就知道添乱,还说从前俞年太惯着他,就应该让他从小就学会做饭。
何惜不服气,“说得好像你是大厨似的。”
爸爸总有理由,“吃一堑长一智,就是因为我不会,所以才让你学。”
何惜便哪凉快待哪去了。
第二天,俞年随爸妈去奶奶家拜年。
奶奶还住在农村,不肯到市里居住,说她能吃能走,不用人伺候,又说她年纪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走了,死也要死在老家。
爸爸有三年没回老家拜年,奶奶见了他,一直握着他的手,说他年纪也快五十了,刑警太累,劝他转行,又埋怨妈妈平时也不劝着点。
爸爸为妈妈辩解:“您也别怪她,她经常念叨,是我不愿意,我挺喜欢干这一行的,等我真干不动了,我就转后方去。”
奶奶白了妈妈一眼,让爸爸为以后想想,说狼崽子养不熟。
13
俞年蹲在门口,给小孩子剥糖纸,听见这话,不明白奶奶的意思,往屋里看了看,他们又说起大伯的生意,还说堂哥谈了个女朋友,是大学教授的女儿,说他有出息。
“俞年也快毕业了吧,实习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伯母走过来。
俞年站起来,说:“还没实习,等毕业后找份工作。”
“你学的人工智能吧,我听说这工作就是青春饭,年纪越大,体力跟不上,就被年轻人比下去了,可要好好规划。”
俞年说:“除了国家单位,现在什么工作不是青春饭。”
“所以才要你规划,你堂哥年前参加国考,你是不知道,那个竞争激烈啊,你考没考?”
“没有。”
“这就错过一次机会了,你堂哥考不上也就算了,他还能接管你伯父的生意,你要考不上可就麻烦了。”
妈妈说:“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没工作就花我的养老金呗,能有什么。”
爸爸也应和:“是,我和他妈的养老金,足够养我们仨了,他怎么高兴怎么来。”
俞年低头一笑,听见奶奶冷哼一声。
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言不发,爸爸也没说话,音响一直放着音乐,都是他们小时候听的老歌。十字路口显示红灯,爸爸停下车,握住妈妈的手,妈妈反握住,却别过头看窗外。
今天是阴天,车窗上隐隐映出俞年的影子。
车即将开到城内的时候,妈妈突然说:“去拍张全家福吧。”
可能是爸爸工作的原因,妈妈每一年都要照全家福。
他们去了那家老照相馆,听爸爸说,他们的结婚照就是在这家店里拍的,那时候的店面比现在要小,价格也便宜,于是爸爸每次来都说:“当年可不是这个价。”
老板早记住他了,说:“当年你也没这么老啊!”
14
俞年没有参加国考,因为他在准备考研,他放弃保研,临时换专业,没有精力准备国考,也没告诉任何人,等尘埃落定才告诉妈妈,妈妈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说挺好的。
妈妈毕竟是高中教师,看他暑假的状态就知道他有考研的意思,只是他不说,她也没有问。不过等他提到马院的时候,妈妈终于有了反应,惊讶道:“人工智能跨到马理论?你这跨挺远的。”
俞年没有说原因,因为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
他奇怪何惜为什么学不好政治,他记得初中的时候,何惜因为上课回答不出政治老师的问题哭了很久,如今他被理工大的马院录取,还是没明白,政治到底哪里难,可能高中政治和马理论的侧重点不一样。他是一开始就打算学理的人,对政治从来就是点到为止,学到能应付会考就不再继续。
妈妈还是没有问他为什么,只说:“趁年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再来的机会和时间。”
得知俞年成为马院的研究生,何惜再也不找俞年抱怨政治,曲尚文问起,他说此事事关尊严问题。
曲尚文说他有病,这么粗的大腿都不抱。
不过何惜觉得有病的是曲尚文,因为曲尚文喜欢地理老师。
地理老师姓苏,是个刚毕业的女研究生,还是直系学姐,十二中出来的。
曲尚文说这就是缘分。
何惜冷笑,“那这么说,咱们班四十六个学生,都和她有缘份,再算上一班四十六个学生,那就是九十二个学生。”
“这不一样,你不觉得她看我的眼神很特别吗?”
“确实挺特别的,满脸写着「关爱智障,人人有责」。”
毕竟两次问同一道题的,除了他,还能有谁。
15
不过升入高三后,他们换了一个地理老师。
这个地理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又矮又瘦,大概一米六五的样子,手臂就是圆规,随便一画就是一幅世界地图,讲课从来不带书,给他一份试卷能给你顺一遍高中所有地理知识点。
为此,曲尚文黯然神伤一段时间,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因为苏老师会在大课间时去操场走两圈,而高三取消跑操,曲尚文刚好可以去“偶遇”。
后来曲尚文说他要考苏老师的母校,何惜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想到他真的下狠功夫,期中考试,他的地理成绩81分,提高了十分。
而何惜最后一次数学竞赛以失败告终。
回到本市当晚,何惜去forever酒吧喝酒。
酒吧老板把自己打扮成流浪诗人,天天放悲伤小曲,还在那儿问为什么他的酒吧里失意人那么多。
何惜一杯接一杯地喝,他不必担心没带够钱,因为他的酒量浅,喝到昏厥也花不了多少。但是他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产生了幻觉,他在酒吧里见到了俞年,俞年在和一个男人接吻。
俞年离他越来越近,他摸到俞年的手,说:“我好像做梦了。”
俞年掐了一下他的脸,他有点疼,“原来不是梦。”
俞年说:“何惜,你竟然敢在外面喝醉。”
何惜很累,把头靠在俞年身上,闻到淡淡的香水味,他像溺水一样难受。
酒吧的灯光像用蜡笔涂的,看不清边界,何惜应该是哭了,他摸到自己脸上湿乎乎的,但是他一点感觉也没有。
俞年摸了下他的耳朵,说:“何惜,你又去打耳洞了。”
第4章
16
何惜醒来后,眼睛黏黏糊糊的睁不开,应该是肿了,他揉了揉眼,发现自己躺在家里。
他看床头柜上的闹钟,显示周一早上四点五十。
该死的生物钟,宿醉还能准时起床。
何惜口渴,想喝水,于是坐起来,看见手机和手表都整齐地摆在桌上,还有一个封口保鲜袋,里面装着他的耳环。
他摸了摸耳朵,果然一个不剩。
他穿上拖鞋下床,脚下软乎乎的,像踩一坨棉花,找不到重心。
打开卧室门,灯光溢出厨房,挤到脚下。何惜闻到粥的香味,顿时感到饥肠辘辘,他踩着光来到厨房,见俞年系着围裙在洗菜。
俞年看见他,问:“还难受吗?”
“有点想吐。”何惜走进厨房,拿玻璃杯接水喝。
“昨天你已经吐过了。”俞年很平静地说,“我还帮你换了睡衣。”
换、睡、衣……
何惜低头看裤子,是睡裤……
“裤子也是你换的?”何惜有气无力,连质问也软绵绵的。
俞年启动油烟机,起锅烧菜,“否则呢,让你脏兮兮的躺床上?”他语气平淡,好像不觉得帮一个即将十八岁的男生换裤子是件大事。
何惜转身冲进卫生间,卫生间充斥着洗衣液的味道,衣篓里没有脏衣服,看来是让俞年洗了。
何惜懊悔地闭上眼,昨晚不该喝那么多酒。
他站在水池前洗漱,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满脸通红。
何惜洗漱后换好衣服,独自在卧室里做了很多心理准备,才敢出去,饭菜已经盛好。
客厅阳台上挂着他昨天穿的衣服,何惜看了一眼,坐在餐桌前吃饭。
俞年说:“你有点太瘦了,自己一个人在家也要好好吃饭。”
太瘦……
为什么会说太瘦,是因为换衣服的时候,看见他凸出的肋骨了么。
何惜解释:“我学习压力大。”
“你这个成绩挺好的,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俞年夹一筷子菠菜放在何惜碗里。
何惜吃掉这些菠菜,问:“你真觉得我这个成绩好吗?”
何惜说没有,他只是觉得戴耳环很好看,俞年没再提这件事。
12
妈妈过年还要在外地工作,爸爸买的礼物没能送出去,一直在床头柜上放着。
年夜饭是和姑姑、姑父一起吃的。三个大人在厨房忙,何惜也帮着摘菜,不过把菜根都扔掉了,爸爸让他一边待着去,就知道添乱,还说从前俞年太惯着他,就应该让他从小就学会做饭。
何惜不服气,“说得好像你是大厨似的。”
爸爸总有理由,“吃一堑长一智,就是因为我不会,所以才让你学。”
何惜便哪凉快待哪去了。
第二天,俞年随爸妈去奶奶家拜年。
奶奶还住在农村,不肯到市里居住,说她能吃能走,不用人伺候,又说她年纪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走了,死也要死在老家。
爸爸有三年没回老家拜年,奶奶见了他,一直握着他的手,说他年纪也快五十了,刑警太累,劝他转行,又埋怨妈妈平时也不劝着点。
爸爸为妈妈辩解:“您也别怪她,她经常念叨,是我不愿意,我挺喜欢干这一行的,等我真干不动了,我就转后方去。”
奶奶白了妈妈一眼,让爸爸为以后想想,说狼崽子养不熟。
13
俞年蹲在门口,给小孩子剥糖纸,听见这话,不明白奶奶的意思,往屋里看了看,他们又说起大伯的生意,还说堂哥谈了个女朋友,是大学教授的女儿,说他有出息。
“俞年也快毕业了吧,实习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伯母走过来。
俞年站起来,说:“还没实习,等毕业后找份工作。”
“你学的人工智能吧,我听说这工作就是青春饭,年纪越大,体力跟不上,就被年轻人比下去了,可要好好规划。”
俞年说:“除了国家单位,现在什么工作不是青春饭。”
“所以才要你规划,你堂哥年前参加国考,你是不知道,那个竞争激烈啊,你考没考?”
“没有。”
“这就错过一次机会了,你堂哥考不上也就算了,他还能接管你伯父的生意,你要考不上可就麻烦了。”
妈妈说:“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没工作就花我的养老金呗,能有什么。”
爸爸也应和:“是,我和他妈的养老金,足够养我们仨了,他怎么高兴怎么来。”
俞年低头一笑,听见奶奶冷哼一声。
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言不发,爸爸也没说话,音响一直放着音乐,都是他们小时候听的老歌。十字路口显示红灯,爸爸停下车,握住妈妈的手,妈妈反握住,却别过头看窗外。
今天是阴天,车窗上隐隐映出俞年的影子。
车即将开到城内的时候,妈妈突然说:“去拍张全家福吧。”
可能是爸爸工作的原因,妈妈每一年都要照全家福。
他们去了那家老照相馆,听爸爸说,他们的结婚照就是在这家店里拍的,那时候的店面比现在要小,价格也便宜,于是爸爸每次来都说:“当年可不是这个价。”
老板早记住他了,说:“当年你也没这么老啊!”
14
俞年没有参加国考,因为他在准备考研,他放弃保研,临时换专业,没有精力准备国考,也没告诉任何人,等尘埃落定才告诉妈妈,妈妈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说挺好的。
妈妈毕竟是高中教师,看他暑假的状态就知道他有考研的意思,只是他不说,她也没有问。不过等他提到马院的时候,妈妈终于有了反应,惊讶道:“人工智能跨到马理论?你这跨挺远的。”
俞年没有说原因,因为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
他奇怪何惜为什么学不好政治,他记得初中的时候,何惜因为上课回答不出政治老师的问题哭了很久,如今他被理工大的马院录取,还是没明白,政治到底哪里难,可能高中政治和马理论的侧重点不一样。他是一开始就打算学理的人,对政治从来就是点到为止,学到能应付会考就不再继续。
妈妈还是没有问他为什么,只说:“趁年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再来的机会和时间。”
得知俞年成为马院的研究生,何惜再也不找俞年抱怨政治,曲尚文问起,他说此事事关尊严问题。
曲尚文说他有病,这么粗的大腿都不抱。
不过何惜觉得有病的是曲尚文,因为曲尚文喜欢地理老师。
地理老师姓苏,是个刚毕业的女研究生,还是直系学姐,十二中出来的。
曲尚文说这就是缘分。
何惜冷笑,“那这么说,咱们班四十六个学生,都和她有缘份,再算上一班四十六个学生,那就是九十二个学生。”
“这不一样,你不觉得她看我的眼神很特别吗?”
“确实挺特别的,满脸写着「关爱智障,人人有责」。”
毕竟两次问同一道题的,除了他,还能有谁。
15
不过升入高三后,他们换了一个地理老师。
这个地理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又矮又瘦,大概一米六五的样子,手臂就是圆规,随便一画就是一幅世界地图,讲课从来不带书,给他一份试卷能给你顺一遍高中所有地理知识点。
为此,曲尚文黯然神伤一段时间,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因为苏老师会在大课间时去操场走两圈,而高三取消跑操,曲尚文刚好可以去“偶遇”。
后来曲尚文说他要考苏老师的母校,何惜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想到他真的下狠功夫,期中考试,他的地理成绩81分,提高了十分。
而何惜最后一次数学竞赛以失败告终。
回到本市当晚,何惜去forever酒吧喝酒。
酒吧老板把自己打扮成流浪诗人,天天放悲伤小曲,还在那儿问为什么他的酒吧里失意人那么多。
何惜一杯接一杯地喝,他不必担心没带够钱,因为他的酒量浅,喝到昏厥也花不了多少。但是他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产生了幻觉,他在酒吧里见到了俞年,俞年在和一个男人接吻。
俞年离他越来越近,他摸到俞年的手,说:“我好像做梦了。”
俞年掐了一下他的脸,他有点疼,“原来不是梦。”
俞年说:“何惜,你竟然敢在外面喝醉。”
何惜很累,把头靠在俞年身上,闻到淡淡的香水味,他像溺水一样难受。
酒吧的灯光像用蜡笔涂的,看不清边界,何惜应该是哭了,他摸到自己脸上湿乎乎的,但是他一点感觉也没有。
俞年摸了下他的耳朵,说:“何惜,你又去打耳洞了。”
第4章
16
何惜醒来后,眼睛黏黏糊糊的睁不开,应该是肿了,他揉了揉眼,发现自己躺在家里。
他看床头柜上的闹钟,显示周一早上四点五十。
该死的生物钟,宿醉还能准时起床。
何惜口渴,想喝水,于是坐起来,看见手机和手表都整齐地摆在桌上,还有一个封口保鲜袋,里面装着他的耳环。
他摸了摸耳朵,果然一个不剩。
他穿上拖鞋下床,脚下软乎乎的,像踩一坨棉花,找不到重心。
打开卧室门,灯光溢出厨房,挤到脚下。何惜闻到粥的香味,顿时感到饥肠辘辘,他踩着光来到厨房,见俞年系着围裙在洗菜。
俞年看见他,问:“还难受吗?”
“有点想吐。”何惜走进厨房,拿玻璃杯接水喝。
“昨天你已经吐过了。”俞年很平静地说,“我还帮你换了睡衣。”
换、睡、衣……
何惜低头看裤子,是睡裤……
“裤子也是你换的?”何惜有气无力,连质问也软绵绵的。
俞年启动油烟机,起锅烧菜,“否则呢,让你脏兮兮的躺床上?”他语气平淡,好像不觉得帮一个即将十八岁的男生换裤子是件大事。
何惜转身冲进卫生间,卫生间充斥着洗衣液的味道,衣篓里没有脏衣服,看来是让俞年洗了。
何惜懊悔地闭上眼,昨晚不该喝那么多酒。
他站在水池前洗漱,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满脸通红。
何惜洗漱后换好衣服,独自在卧室里做了很多心理准备,才敢出去,饭菜已经盛好。
客厅阳台上挂着他昨天穿的衣服,何惜看了一眼,坐在餐桌前吃饭。
俞年说:“你有点太瘦了,自己一个人在家也要好好吃饭。”
太瘦……
为什么会说太瘦,是因为换衣服的时候,看见他凸出的肋骨了么。
何惜解释:“我学习压力大。”
“你这个成绩挺好的,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俞年夹一筷子菠菜放在何惜碗里。
何惜吃掉这些菠菜,问:“你真觉得我这个成绩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