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她的眼睛又黑又亮,不笑时有些渗人,但笑起来又会在眼底堆出卧蚕,很可爱、很坦率的样子。
  常乐给许应祈夹了一筷子。
  阿蛮也给许应祈夹了一筷子。
  许应祈的筷子顿住,抬起眼睛,见阿蛮和常乐都在看自己,于是干脆地先吃常乐给自己夹的那一块。
  她点点头:“确实鲜。”
  阿蛮笑:“不知道日后还有没有机会吃到了。眼下我可得多吃一些。”
  三人低头吃火锅,阿蛮不喜欢冷场,于是就说起这些日子里的事。
  她说村长像是焕发了青春一样,每日里虽然忙碌,但神采飞扬。
  “我看她再熬个三十年不成问题。”
  她说姐姐在前一年里与自己相中的小伙子成婚了,每日都笑眯眯的。
  “自父母死后,我就没有再见过她的笑容,如今可算放下心了。”
  她也说温如玉,每日里固定给她功课,其余时间都待在书馆里。
  “比起修士,他更像是个教书先生,对学生们温柔得我都要不认识他了。他说这就是他的道,我学不来。”
  自然也有钟馔玉和崔渺然,进了青蚨门的大门,预计的利至少要少一成出来。
  “我很生气,嘿,你猜怎么着,钟姐姐让我出门去找崔姐姐算一卦,看哪一日是吉日再过来与她做生意,说不定她会让利。”
  阿蛮说得摇头晃脑,时而微笑,时而愤愤。
  常乐也跟着笑起来,她低头,发现自己碗里多了许多菜,于是扭头看着许应祈,只见许应祈低着头,一脸严肃地布菜,阿蛮当然也有份。
  只是永远比常乐的少些。
  这一顿饭吃得还算开心,席上上了些黄酒,放在热水里,温温热,度数不高,口感也远不如卫城的香甜。
  但常乐还是吃得很开心,不过没喝上太多,被许应祈及时抽回了酒壶,不让她多喝。
  她们三人摸着滚圆的肚子下楼。
  楼下的店家正小心地扶着媳妇儿去一旁坐着,看到三人,急忙跑过来,将人送到了门口,躬着身子道:“三位走好!”
  常乐随着阿蛮往前走,天色暗下来,四处都点起了灯烛。
  阿蛮道:“深海的鱼类脂肪富足,熬制后做成的蜡烛很是好用,没有烟火。我们存了些,另一些卖给了青蚨门。”
  她们路过已经收获的稻田,阿蛮又道:“稻种是青蚨门给的,今天试过了,比此前的好很多。我对钟姐姐提起常姐姐说的杂交水稻,她说有可行性,回去要与木系灵根的人商议一下才能给我一个准话。”
  她们走过了点着灯烛,身披甲胄巡逻的人。
  阿蛮道:“这些人手一些是后来来的,一些是当初地宫里救出来的。他们平日务农,农闲时会统一训练,分组巡逻。甲胄大多也是取之于海,此前攻打海沙门时,我们就已经发现了,很是坚固好用。”
  她们已经渐渐走入了曾经海沙门的中心处,远处的大殿门口的广场摆起了许多的摊位,无数人聚集在那里,笑着说着。
  有杂耍的人敲着铜锣,发出热闹的声音,引来众人的欢呼。
  阿蛮走上前去,有人递给了她一盏纸扎的灯笼,阿蛮低头看了它一会儿,就举起来,跑到常乐的身前,交到常乐手中。
  常乐低头,竹制的骨架,白纸糊起来,再用彩笔画上眼睛、卷草花纹,内里点着一个小小的蜡烛,是一个小兔子。
  比常乐记忆中的花灯要简陋不少。
  常乐道了声谢,随着阿蛮往前。
  她们分开了人群,从这片极热闹的地方穿出去,推开大殿的大门,进入内里。
  大门发出沉重的声音,将外面的热闹都关闭其中。
  常乐看到这里摆放了无数的文件,还有一张简陋的小床,墙边的窗户透着一丝微光,能站在那处望见外面的热闹,却也将那些热闹隔绝在外。
  阿蛮脱下大氅,随意扔在一旁,说道:“这里是议事厅,平日里我也会住在这里。”
  “你还想要随我们走么?”
  常乐问道,她看着阿蛮陡然一僵,对方回转身来,看着常乐:“姐姐为何要如此问?若没有你们当初看中我,就没有今日的我。”
  常乐看到阿蛮微微抿起唇,她盘腿坐下,兔子灯放在了身边。
  她说道:“你不必勉强。我也不会勉强你。”
  阿蛮缓缓走过来,站在那处,她没有坐下,只是看着常乐。
  说来其实只有三个月不见,阿蛮身上的气息似乎又有了些变化。
  常乐道:“你没有提拜师。”
  她点破了一些东西。
  阿蛮叹气:“我确实没有提。”
  她说着,弯下腰来,深深地朝常乐行了一礼:“但我还是想要随常姐姐行一路,只有走得够远,才能看清这世情种种,公平与不公平。只有走得够高,才有能力一手持剑,一手护人。”
  常乐恍惚地想,原来阿蛮从没有忘记过许应祈对她的教诲。
  她转头,果然从许应祈的脸上看到一丝欣慰和欣赏。
  常乐低头,她看到那具不太漂亮的兔子灯在地上,发出细弱的微光。
  她已经知晓阿蛮要做什么了。
  “凡人终究会死去。”
  她说道,却一时间有些恍惚,这些话,她曾听无数人对自己说起,而今她却又对旁人说起。
  阿蛮道:“我知道。”
  “他们终究会离你而去。”
  阿蛮道:“我明白。”
  常乐想起记忆里很多人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很多次的劝慰。她当然可以把这些话逐一再对阿蛮说一遍。
  阿蛮对自己素来恭敬,也不会生气,甚至不会反驳,只会好脾气地回复自己知道、明白、晓得。
  但这样又有什么意义?无非是一通屁话罢了。
  她自己当初就反驳过,现在难道还要让后辈再反驳自己吗?
  常乐于是不再说那些谁都知道的道理,只是道:“你可有想清楚了。”
  这句话并不是一个疑问。
  阿蛮抬起眼来,她挠了挠头:“我觉得是想清楚了,但也也许只是眼下的想法,人总是会变的,莫说十年二十年,就连一两日,说不定就会变一个想法。”
  常乐忍不住笑。
  阿蛮也跟着笑,她说道:“但我希望我不要变,永远都不要变。”
  常乐闻言,说道:“好,那起码在游历之中,你还有反悔的时间。”
  阿蛮长嘴,露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来:“我希望我不会反悔。”
  看上去好像是一个不确定的回答。
  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确定的回答呢?
  常乐想着。
  她转头看向许应祈,突然想起来:“年初是不是还有场大会?”
  许应祈点头,她想了想,这才道:“也可以不用管。宋怀恩自己会管的。”
  常乐压低了声音:“他是掌剑,你应该用尊称。”
  许应祈哦了一声:“掌剑会负责的,不需要我们去担心。”
  她思考了下,又说,“也不对,我们是得定个时间,好让掌剑准备一下我们的大典。”
  常乐有些羞涩,她看了阿蛮一眼,阿蛮自觉地捂住耳朵,闭上眼睛。
  常乐压低了声音,道了一声:“你都学好了?”
  许应祈顿时笑起来,她伸手抓握住常乐的手,不再说话。
  第二日天光刚亮,有仆从推开大门,里面已经空无一人,只有一只燃尽的兔子。
  < 人世间篇·上篇完 >
  第 143 章 人世间篇正是人间好时节
  钟馔玉将手中的算盘放下,捏了捏自己的肩头。
  “这里虽是偏僻,但东西倒都是好东西。长此以往或许真的能发展成一处大城。”
  若是大城,那就要有道路,有城墙,有无数的人。
  这里或许会变得越来越热闹。
  “那几个家伙应该离开了吧?”钟馔玉问。
  铜板在桌面上转动,发出咕噜噜的声音,倒下。
  崔渺然看了一眼卦象,声音平静而淡定:“已经离开了。”
  “也不知下次什么时候才再见。”
  钟馔玉道一声,她正要低头去看手中的账册,却听到外面敲锣打鼓的声音。钟馔玉站起身来,推开窗,看到外面张灯结彩,一群群人穿着新衣裳,面带笑容走过。
  见面时人人拱手,喜气洋洋地道一声:“佳节将近,恭喜恭喜啊。”
  “佳节……?”
  高居云端许久的青蚨门少门主想了想,才想起这个人间的节气,发出了感慨:“啊,是已经快到新春了么?”
  崔渺然站起身,身为一个卦修,她比钟馔玉更了解人间的节日:“还有一个月,就是新春。如今已是腊月了。”
  她探着脑袋,看到远处温如玉站在街口,一群小豆丁挎着布口袋围绕在他的身边。
  有一些小豆丁很粗心,布口袋的翻出来,露出了书卷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