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话本里的误会很有趣,放在现实里可就不太好了。
  “咳咳,我们这就回去吧,大家都收拾好了么?”常乐说道。
  卫朝光点头。
  玄晖则道:“你们去吧,我们就不去永宁府了。”
  “为何?”常乐惊讶问道。
  “城主拜托的是你们又不是我们,更何况我们的约定都已经解了,也没必要一直一起。”
  玄晖说道。
  常乐沉默了会儿,还是点头道了是。
  她转头看着卫朝光和燕乐:“我们走吧?”
  两人都点头,御起各自的法器。
  卫朝光突然转头,看向玄晖:“给我个灵息吧?你拿走的话本不全,我回去把剩下的给你寄过来。”
  玄晖哼道:“不必了,我不看的。”
  卫朝光冲她做了个鬼脸,笑道:“那下次见面时,你可不要抓心挠肝,那可是只在剑门通行的版本。”
  玄晖不耐烦地挥手。
  卫朝光放声大笑,她自萧皓天死后,似乎也心中块垒尽消。再没有此前小心的做派,变得放松起来。
  她驾起暗光,追着常乐他们的身影走了。
  玄晖默默地看着卫朝光的背影,又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储物袋,嘴角微微弯起,但很快又沉下来。
  “圣女,蜃珠没有拿到,那此后怎么办?”唐默问。
  “是啊……怎么办呢?”
  玄晖说道,她抬起头看着远处的天空。
  山雨过后,一切都变得明媚起来,像是话本故事里那样,一切阴霾尽后,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大结局。
  她的脸色微微阴沉下来:“回去复命吧。不管责罚还是送命,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情。我们不过都是棋子,只有执棋之人方才有资格知道后面怎么办。”
  唐默闻言,垂下头来,不再说话,只化作一道暗影落入玄晖的影子里。
  那巨大的蝎子发出咯哒咯哒的声音,转过身子,拨开茂密的长草朝着丛林深处走去。
  此前数日的种种,就仿佛是一场镜花水月,看不到任何痕迹。
  山林还是那个山林,将所有的故事都掩埋。
  第 102 章 造物无言篇归程
  回去的路是坦途,没什么可说。
  只是当初乘飞舟而来时,见的是白雾连天,出永宁府后,看到的也是白雾,没有看到南边潮湿气温滋润下的风景。
  就当是弥补遗憾了。
  再加上去时心中惶惶不安,归来亲友相随,隐患尽去,更有新晋的爱人作陪。
  短短的一截路,走出了青春相伴好还乡的欢喜。
  山林渐渐退去,河谷包围的山城城墙高筑,打开的门城可见人来人往,只是肉眼可见的多了许多的修士。
  “你们是什么人?”
  为首的修士拦住了常乐一行人,他的眉心紧锁,身披鳞甲,却隐带灵光。
  是个军士打扮的修士,也并没有因为常乐等人的修为比自己高而有所退步,甚至周围的其他同样打扮的修士缓缓靠拢过来,逐渐形成包围之势。
  “永宁府地处东洲西南,与妖族盘踞的贺洲和魔族所在的南瞻洲都很靠近,历来是兵争之地。此地修士大多有结阵的习惯,以弱小的修士发出数倍己身的实力,不容小觑。”
  许应祈转头对常乐说道。
  常乐点头:“原来如此。”
  一旁的卫朝光见了,眉心跳了跳,心道这样的常识,普通弟子在外门就该学会,怎么搞得像是师尊在教导徒儿。
  莫非这也是大师姐和师叔祖之间的情趣?
  其实只是习惯。
  许应祈做常乐大师姐,许诺做常乐的师尊,都有起教导之责。
  毕竟乐乐才回神三载多的时间,很多事情都要教一教。
  而她也乐得教一教。
  幼年时常乐早慧,反倒是她教自己得多。
  常乐正要说话,许应祈已经转过了头,道:“孤山剑门要见城主。”
  那些修士们顿时一顿,脸上浮现出一丝难堪来。
  孤山剑门大好的口气,甚至不需要告知缘由,就说要见城主。
  偏偏城主还就不得不见。
  修士们互相看着彼此,道:“请进。”
  常乐看看许应祈,许应祈回道:“这样快。”
  不止快,还挺装,就是容易惹人讨厌。
  常乐想,她跟着许应祈的旁边,感受到其他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些刺。
  常乐转头看着许应祈,许应祈毫不在意。
  她是孤山剑门的大师姐,确实无需在意。
  卫朝光其实也差不多的表情,她也习惯这般,倒是师叔祖不习惯。
  城主很快就出来了,在看到常乐的时候,他满脸的不满顿时收了回去,露出了笑容:“果然,我就知晓,白雾散去,定是仙子你们的功劳!”
  只是出去的人数少了一个,又换了一个,这点小事,城主毫不在意,甚至觉得已经是极好的结果了。
  “既然城主委托之事已经解决,那我们便离开了。”
  城主问:“几位是永宁府的恩人,就不多留几日,让我好生招待招待?”
  常乐摇头:“不必了。”
  她摆摆手,转身离开,只是走过很远时回头,见城主朝他们所在方向深深一拜。
  卫朝光有些不解:“来了便说一句就走?”
  这样的事分明一只传音纸鹤就可以解决的。
  常乐则道:“来这里不是为城主,而是为其他人。”
  说完,她走向不远处的那个小庙。
  小庙旁立着的大树不知多少年了,树干粗壮,枝繁叶茂,伸展开的枝丫像有力的手臂,护住下方的小庙、屋舍,还有人来人往的行人。
  青烟寥寥往上升,融入清脆的树叶里,也将树干上缠绕着的无数的红绸熏出深浅不一的颜色。
  红绸上写着很多人的心愿,也不知道重叠了多少年。
  常乐仰头看了眼这棵树,这才走近小庙。
  庙祝是个老人,抬头看了眼常乐和其他人,没有多说话,只是递上来短香。
  常乐接过香,手指轻轻一捻,香就燃起来。
  她抬起头,看到塑造得威武的男子,满脸悲壮地看着前方,下方是饿得肚子高高鼓起,四肢瘦弱的民众,伸手高举,似在祈求什么一般。
  “跟山神庙的洞口有些像,却又……有些不像。”
  燕乐仔细打量了一番,说道。
  常乐点头,她侧头去看那庙祝,问道:“云娘没有祭拜吗?就是那个死去的修士,城主的女儿。”
  庙祝抬起浑浊的眼睛,静静地看了她好一会儿,方道:“庙后靠近大树的地方还有一个小龛,从来无人祭祀,我不知那是祭祀的谁,但客人可以去看一看。”
  常乐闻言道:“既然无人祭祀,你又如何说出来?”
  庙祝笑了声:“这是庙里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话。若有人问起,便告诉问询的客人。只是老身也没有想到,当真会有人问。”
  常乐点头道谢,拿着香走出庙门,绕到小庙的后方。
  小庙后方还是靠着树,树后还有一条贯通城的河。
  河水的岸与树围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地方,因而无人来。
  小龛也真的很小,巴掌大小,上面供奉着一把石头雕的剑,就如同当初免成那样,插在石缝里。
  龛上不见尘埃,定是被人时时擦拭清扫。
  小剑雕刻得很是精致,秀美精巧,很少见。
  但常乐见过这把剑。
  是当初在蜃景里云娘用过的那把剑,纤细秀美。
  只是时间过去太久,哪怕是石头也经历不起这漫长时间的侵袭,边缘变得破旧风化,似乎也支撑不了多久,就会化作一堆石块了。
  常乐低头,她举香,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这才将香插在了地面上。
  在她身边的许应祈也有学有样。
  做完这些,常乐转过身。她看到河水在眼前潺潺流动,大树的枝干伸展,庇护这方小小的天地,哪怕是在酷暑的南方,也能感觉到一方清凉。
  远处人声鼎沸,这个城市因为白雾散开的关系而重新活络起来。
  叫卖的声音还是孩童的嬉笑声传出去很远。
  “这里是个好地方。”
  常乐说道,若有一把躺椅放在此地,就可以懒洋洋地躺在椅子上,任由枝叶挡去烈日,吹着河风,去欣赏远处闹市的景色。
  是云娘会喜欢的景色。
  有人一直记得云娘,有人一直守着云娘,也有人曾仔细地为云娘考量过。
  那她也就不需要毁庙重修了。
  常乐的心头也像是放松了许多,她露出了笑容:“我们走吧。”
  此间事毕,已到了归去之时。
  常乐转过头,卫朝光站在不远处,叉着腰看着远处,燕乐还弓着身子给小剑擦拭尘土。
  许应祈朝自己看来,目光柔软,也跟着露出了笑容,她没有问常乐想要去哪里,只是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