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虽然这些人没手艺,但也不能完全派不上用场,我有个主意……”
  纪吟将自己的打算告诉林娘子,林娘子听了,略带几分迟疑,“这……能行吗?”
  “先试试嘛。”
  于是,接下来几天,重新将铺子收拾好后,纪吟冒着大冬天的冷风和雪,跟林娘子一起去见了他们原本的几家供货商,谈好接下来还从他们这里进货,又去牙行雇了几个伙计。
  林记点心铺子后院,其中一个两间打通的大通间,屋内摆着数张条案,每张条案都被划分了不同用途。
  伙计们按照纪吟交代的流程,称好面粉,依次加入定量清水、揉面、和面,林娘子站在一边,仔细观察。
  他们每个人,几乎只做一两道工序,且每道工序都是规定好的,即便是不熟练的人来做也出不了大错。
  伙计们做完大部分工序,剩下的关键点,才由林娘子亲自上手。
  大半日后,两笼热乎乎的点心新鲜出笼了。
  “尝尝?”纪吟期待地看着林娘子。
  林娘子拈起一块红豆糕,掰开小块放到嘴里尝了尝,眼神一点点亮起来,最后评价道:“还不错。”
  纪吟也尝了块,她先前虽被段伏归困在宫里,但物质上还真不欠缺,也养出了条刁钻的舌头,自然能分得出好坏。
  这伙计们做出来的,虽比不上林娘子的手艺,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那说明这法子是可行的。”
  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原来,那日纪吟提的法子不是别的,正是流水线作业。
  如林娘子说的,刚雇来的伙计没有手艺,根本没办法独立做点心,纪吟便想着,把复杂的过程拆分成一个个简单易上手的步骤。为此,她还专门让人打了一套标准刻度的量具量杯。
  学会一整套流程确实不容易,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天赋的,但只做一两件事的话,熟能生巧,不出十天半月就能上手。
  她让林娘子精心总结每道点心的做法,把能拆分出去步骤拆给别人做,由她来把控诸如发酵程度、调和馅料、火候温度等关键工序,这样一来,她的活计就能轻省大半了,而且还不容易被偷师。
  “马上就要过年了,许多人家都在准备年货,我们该赶紧开业,趁着年关大卖一波,听说那姓庄的铺子也开起来了,我们绝对不能叫他把林记的招牌偷过去。”纪吟干劲满满。
  “你说得对!”
  时隔半个多月后,林记点心的铺子终于又重新开业了。
  众人都十分惊奇,那天发生的事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庄祥跟林家闹翻了,还把人家铺子里的伙计师傅都带走了,才短短半个多月,林记就重新支棱起来了?要是没记错,他们家就林娘子一个人了吧。
  不管怎样,好奇心还是驱使着众人前来围观。
  “各位客官,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为庆祝林记点心重新开业,感谢新老顾客对林记的支持,我们东家说了,开业前三天,全场一律八折,一律八折,以往十文钱一包的点心,现在只要八文钱了!现在只要八文钱了!买的多,优惠多!”
  林记点心铺子面前,一个十三四岁的伙计,头戴一顶喜庆的虎头帽,按照纪吟先前给他编好的宣传语,语气激昂、宛如个小喇叭一样不停循环播放。
  他喊得十二分卖力,大冷的天,硬生生喊出一头汗来,自然,也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
  “原来林记又开张了,好久没吃林记了,我家老夫人前两天还念叨呢,正好今天还便宜,买点去。”
  “好香啊,阿娘,我想吃糕糕。”
  “正好要过年了,往年我都是备林记的货,前段时间林记关门,我还寻思今年的糕点该备什么呢,没想到就开业了。”
  ……
  “客官,红豆糕二十文一斤,您这儿半斤是十文,太史饼十五文一斤,您这儿一斤十五文,总共二十五文,谢谢惠顾!”
  柜台内,两个伙计负责打包点心,纪吟则在一旁算账收钱。
  她心算好,都不需要拨算盘,三两下就算清了账,而且条理清晰,还帮付钱的人也理清楚了思绪,付钱的动作都利落不少。
  林记重新开业也吸引了旁的商家过来围观,有人注意到纪吟,发现她算了这么久又快又好,一次都没出过错,心道这林娘子不知从哪儿请了个这么得力的账房。
  纪吟站在柜台里收着钱,看着外面越来越多的客人,满意地笑了,不枉她跟林娘子辛苦这么久,林记点心的铺子总算又支起来了。
  今天才只是开始,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忙碌完一整日,直到天色渐暗,路上的行人都家去了,纪吟让伙计关上店门,打扫卫生,自己则去了后院里单独留给她的一间厢房。
  “你猜今天总共卖了多少钱?”纪吟费力地将一个钱匣子搬上桌,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可见有多沉。
  “多少?”林娘子期待地问。
  “总共八千五百六十五文。”
  “这么多!”
  “我算过了,刨除我们食材成本,人工成本,净利润还有大约一千文左右,这还是打折卖的情况下,等后面不打折,说不定还能多赚些。”
  一天赚一千文,一个月下来大约能有三四十两的净利润,这对普通百姓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了。
  “果然,留你当我的账房是我最正确的决定。”林娘子感慨道。
  林记点心重新开业后,生意一日比一日红火,甚至还推出了许多从前没有的新品,越发引得众人追捧。
  而另一边,庄祥带人离开后,同样开了个点心铺子,他原本想写林记的招牌,可他没想到林雪居然真的能靠自己把林记重新开起来,众人都知道他跟林家的恩怨,人家正经地道的林记还开着呢,他若再打着林记的招牌,只怕会被人耻笑,只好把招牌改为庄记点心。
  他在林家这么多年,确实学会了林家的手艺,又带走了好几个师傅,开业后生意也也不算差,然而跟林记的红火比起来就差得远了,让他既嫉妒又不甘心。
  林记重新开业一个月后,纪吟认真把这一个月来的账目盘算清楚,给林娘子过完目,正要准备回家,却被她
  叫住。
  “先别急着走,正好一个月,我今天也该给你发工钱和分红了。”林娘子说。
  纪吟坐回原位,眼神期待起来,要不是还顾忌形象,恐怕都要忍不住搓手手了。
  林娘子从钱匣子里拿出几块银锭和几串铜钱递给纪吟,纪吟一看,这比她原想的还多些。
  “这……太多了吧,我们先前说好了的。”最开始她谈的工钱,做账房一个月两贯钱,也就是两千文。
  这个价格不算高,但养活她自己足够了。
  后来她帮林娘子把林记重新开张,林娘子承诺,若真把林记开起来,前三个月给她分红三成,然而现在到她手里的,竟有二十两银子,足足五成,远超最开始约定的。
  “我给你就说明你值得。”林娘子态度强硬,“别的不说,单是你告诉我那个奶油方子,恐怕就不止这点钱。”
  尽管纪吟只是简单描述了下,深入的研究还要靠她自己,但林娘子做了这么多年点心,自然能意识到这方子有多珍贵,而且还是这城中最独一份的。
  她有预感,自己今后能靠这个方子大赚一笔,她不是没良心的人,自然不能亏待自己最大的功臣。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可就不推辞了。”纪吟将钱匣子抱过来,两只眼睛亮亮的,仿佛掉进钱眼里的财迷。
  这点钱别说跟她从前见过的奇珍异宝相比,就连她赏宫女们的都不止这点,但她还是很激动,这不是男人的施舍,是她靠自己的双手赚的。
  她靠自己,也能在这个世上活下去。
  林娘子看她这副模样,一时无语,她为人坦荡,账面做得清晰明白,没有贪墨一个子儿,然而此时面对到手的钱,又一副财迷模样,真是叫人看不懂。
  不过她知道,这姑娘是个好的。
  -
  燕京。
  城门附近,几个城门守兵正聚在一起闲聊。
  “你是说,那个叫成安的城门杂役,最近几个月突然学会了识字?”其中一个人隐约意识到什么,意有所指地问。
  “是啊,听说就因为这,他还被提拔了,做了城门校尉赵奇的随从。”另一个人说,不难听出他话里的酸气,甚至是嫉妒。
  “你知道他从哪儿学会识字的吗?你不是说他家境很一般?还有钱识字?”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问他他也不说。”
  先前问话那个,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不管是不是,先报到上面去再说。
  ……
  “成安,兖州来的流民,刚来京城一年半,十五岁,家里四口人,还有一个老母亲和两个妹妹……”看到下面人报上来的消息,姚长隐约记起点什么,却一闪而过没有抓住,但常年办事直觉却让他留了个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