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这话好似终于说进她心头了,纪吟眸色动容。
一会儿宫宴就要开始了,纪吟还要梳妆,媞兰没再多劝,提出告辞。
刚穿戴完毕,段伏归就来了。
他身为燕国皇帝,没有一日不忙碌的,便是今日也是如此,早早去含章殿处理完年前最后一点事务,到现在才得闲。
乍一看到纪吟的模样,他眸中滑过一道惊艳。
面前的少女身形似玉,气质如兰,长发全部高盘于顶,饰以当下时兴的赤金莲花花冠,流苏摇曳,越发衬得脖颈修长,优雅端丽。
她往日无心打扮,大多时候净完面,只涂上一点玉膏滋润肌肤,难免太过素净,方才尤丽卯足了劲儿要让纪吟今日大放异彩,于是这妆也描得极为细致,翠眉细长,如烟似柳,朱唇一点,两颊淡淡扫上一层玫瑰胭脂,一张脸便足够明媚动人了。
段伏归鲜少见她这般明艳的模样,身体的火一下就窜上来了,喉结滚动,俯下身便想亲上去。
纪吟抬手抵住他的唇,低声说,“宫宴要开始了。”
宫宴要开始了,不好在此时弄乱妆容。
段伏归眼神在她脸上流连许久,甚至都不想让她出席宫宴了,想到今晚有的是时间,这才作罢。
“你这样很好看,往日太素净了,以后也该多打扮。”他说。
纪吟垂下眸,没答话。
所幸段伏归也不计较,带着纪吟一起坐上轿撵。
他自己本不爱轿撵,但想到外面天寒,怕纪吟受凉,这才让冯全备了轿撵。
暮色渐沉,太极殿内已燃起数百盏油灯,青铜灯树参差错落,火光辉煌,宛如漫天星河璀璨。
宴席尚未正式开始,抵达的大臣们正在相互道贺新年问好,直到一道细长声音高扬着喊:“陛下到——夫人到——”
殿内霎时一静,众人忙整理衣摆,站到自己的位置上,俯首下跪,齐声喝道:“恭迎陛下!恭迎娘娘!”
纪吟被段伏归牵着手,迎着无数道或明或暗的打量,一步一步走到主座前。
“众卿免礼。”段伏归大手一挥。
众人起身,坐回席间。
他们许多人曾见过纪吟,也有人没见过,但此刻都对她充满了好奇,毕竟她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让段伏归半途丢下正事的女人。
然而这一瞧,似乎也没什么特别。
她不仅不是众人想象中妖媚祸国的妖妃模样,相反,她肩背挺直,举止从容,甚至可称得上端庄清丽。
席间,她也不曾主动朝段伏归身上靠,甚至不曾多话,都是段伏归低头过去跟她说什么,她才垂眸答上两句,可谓本分到了极点。
这么一看,她确实无可指摘。
然而以她的身份,如此堂而皇之地跟着段伏归出现在这个场合就是最大的问题。
她毕竟不是燕国人,而是齐国公主。
除夕宫宴气氛松快,段伏归的下属和朝臣们不停来向他敬酒,段伏归来者不拒,纪吟也被迫跟着饮了几杯,虽是果酒,喝多了也有些上头。
纪吟趁机朝段伏归道:“我有些不胜酒力,想先回去休息。”
段伏归看她因饮了酒而晕红的脸颊,眼眸水润,眉梢一片春意,喉咙一动,再也不想她被人看见了,于是点头,让冯全亲自送她回玉樨宫。
纪吟出了太极殿,冷风一吹,思绪清明了许多。
待她走到最后一级台阶,不慎踩到一块湿滑的地面,身形一晃。
“夫人小心!”
就在这时,旁边横生出一只有力的手扶住她胳膊帮她稳住了身形。
纪吟站稳,率先注意到对方缠金腰带上挂的龙纹玉佩,再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对男子来说过分昳丽的脸。
是二皇子,不,现在应该是常山郡王了。
纪吟面不改色地抽回自己的胳膊,“多谢殿下。”
但说实话,她身后跟着这么多宫女太监,就算没有他她也不会摔倒。
段伏成仿佛全然没察觉到她的冷淡,兀自开口,“方才在席间见夫人面色似有些伤感,可是在想念齐国的亲人?”
纪吟微微皱起眉,她与段伏成素不相识,他一上来就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觉得不合适吗?
然而仔细看过去,明灭不定的灯火中,对方的眼神似带着某种深意。
纪吟突然明白过来,他或许是在向自己暗示什么。
“多谢殿下关怀,只是一时感伤罢了。”
说罢,她便径自朝前走去,不再理会身后的男人。
段伏成站在原地,看着纪吟渐渐模糊的身影,眸中闪过一道异光。
-
众人还要回家团圆守岁,除夕宫宴结束得并不晚,段伏归回来时,纪吟正好洗漱完,抱膝坐在榻上,眼神悠远,似在琢磨什么。
段伏归忍了一晚上,此时见着她,二话没说大步跨到她面前,长指挑起她下巴,脸一凑,就要亲上去。
“等等。”她回过神,连忙抬手捂住他的脸,“你身上酒气太重了,我不喜欢。”她似抱怨般说了一句。
段伏归听了,不仅不觉生气,反因她难得主动开口而感到一丝开心。
“好,我去洗洗。”他笑了笑。
纪吟看着男人离开的背影,眼神渐渐暗了下来。
男人三两下洗漱回来,便迫不及待将她拥入怀里,灼热的吻铺天盖地地落了下来。
纪吟没有反抗,只有在喘不上气或者实在难耐时才轻轻推他或者咬他。
一室暖香旖旎。
过年期间,官府都封了印放假,不用上朝,如今边境尚算安稳,段伏归也难得清闲。
不过他闲下来,倒霉的就是纪吟了。
有时她干着自己的事,或看看书,或练练字,他非要在一旁捣乱,不是撩她头发就是故意凑过来,挠她腰窝,轻轻咬她耳朵、脸颊,最后又胡闹到了榻上。
原本纪吟还能跟尤丽她们打络子、下棋消磨时间,因男人在这里,她们也不敢往前凑了。
一晃到了上元节,纪吟自重重锦帐中醒来,眼前雾蒙蒙的,盯着帐顶怔了一会儿,便听身侧传来一道低沉的男声。
“醒了?起来梳妆,一会儿带你出宫。”
纪吟扭过头,看着昏暗光线中男人骨骼分明的侧脸,小声嘀咕了句,“我还以为你早忘了答应我的事。”
段伏归掐掐她的脸,“怎么会,我说话向来算数,更何况是答应你的。”
纪吟盯着他,眼神似乎在说,既然今日要出门,你昨夜还那般折腾我。
男人读懂其中的意思,难得几分理亏,咳了下,“今日是上元节,外面有灯会,必定十分热闹。”
难得能出门,纪吟也不与他争辩了。
两人洗漱完,穿戴好,坐上出宫的马车。
纪吟这才发现他只安排了两辆
马车,随行侍卫亦未穿着禁军服饰,这是要白龙鱼服了,不过她也不在意。
马车一路行驶到大街上,纪吟透过车窗看去,街上各色人群,富贵的、贫穷的,汉人、胡人,商人、士子,来来往往,街边小贩铆足劲儿叫卖,果真一派热闹景象。
不过马车并未停留,径直往城西而去,纪吟忍不住好奇,问他,“我们要去哪儿?”
段伏归拿起她手指把玩,“到了你就知道了。”
纪吟不再多言。
大约一个多时辰后,马车停在一处山脚下。
看着络绎不绝提着香烛而来的百姓,她明白过来这是哪里了——白马寺。
听说白马寺是燕国最著名的寺庙,其中高僧如云,纪吟从前不信这些,现在……生出几分好奇,又莫名有几分期待。
她有些奇怪段伏归为什么会带她来白马寺,却并未开口询问,但段伏归仿佛看穿她的想法,给她解释,“正月十五一开始本来是祭祀太一天官的日子,宫廷中通宵燃灯祭祀,请求天官赐福,民间逐渐效仿,后来佛教兴盛,便也有许多百姓在这一日来佛寺中上香祈福。”
总的来说,也个祈福仪式而已。
上山的青石台阶绵延至山顶,一眼望不到头,纪吟下了车跟着段伏归一起步行上山,然而只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她便已气喘吁吁,面色涨红,腿脚发软。
段伏归注意到,笑着问她:“我背你上去?”
纪吟断然拒绝。
然而她的体力实在太弱,真要等她自个儿爬上去还不知要多久,段伏归便揽着她的肩,将人半拉半搂了上去。
听说今日有一场讲经,然而他们来得太迟,已接近尾声了,两人只能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团坐下。
纪吟四下望去,只听阵阵诵经,百姓虔诚俯首,香火缭绕,金身佛陀像在这烟雾里似梦似幻,恍惚间又让她忆起从前的事,一颗滚烫的泪落了下来。
不知什么时候,讲经已经结束,民众四散,各自忙碌着去问经、求签、上香、供奉,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缓步朝她走来,纪吟眨眨眼,水雾散去,看清来人正是虞国夫人。
一会儿宫宴就要开始了,纪吟还要梳妆,媞兰没再多劝,提出告辞。
刚穿戴完毕,段伏归就来了。
他身为燕国皇帝,没有一日不忙碌的,便是今日也是如此,早早去含章殿处理完年前最后一点事务,到现在才得闲。
乍一看到纪吟的模样,他眸中滑过一道惊艳。
面前的少女身形似玉,气质如兰,长发全部高盘于顶,饰以当下时兴的赤金莲花花冠,流苏摇曳,越发衬得脖颈修长,优雅端丽。
她往日无心打扮,大多时候净完面,只涂上一点玉膏滋润肌肤,难免太过素净,方才尤丽卯足了劲儿要让纪吟今日大放异彩,于是这妆也描得极为细致,翠眉细长,如烟似柳,朱唇一点,两颊淡淡扫上一层玫瑰胭脂,一张脸便足够明媚动人了。
段伏归鲜少见她这般明艳的模样,身体的火一下就窜上来了,喉结滚动,俯下身便想亲上去。
纪吟抬手抵住他的唇,低声说,“宫宴要开始了。”
宫宴要开始了,不好在此时弄乱妆容。
段伏归眼神在她脸上流连许久,甚至都不想让她出席宫宴了,想到今晚有的是时间,这才作罢。
“你这样很好看,往日太素净了,以后也该多打扮。”他说。
纪吟垂下眸,没答话。
所幸段伏归也不计较,带着纪吟一起坐上轿撵。
他自己本不爱轿撵,但想到外面天寒,怕纪吟受凉,这才让冯全备了轿撵。
暮色渐沉,太极殿内已燃起数百盏油灯,青铜灯树参差错落,火光辉煌,宛如漫天星河璀璨。
宴席尚未正式开始,抵达的大臣们正在相互道贺新年问好,直到一道细长声音高扬着喊:“陛下到——夫人到——”
殿内霎时一静,众人忙整理衣摆,站到自己的位置上,俯首下跪,齐声喝道:“恭迎陛下!恭迎娘娘!”
纪吟被段伏归牵着手,迎着无数道或明或暗的打量,一步一步走到主座前。
“众卿免礼。”段伏归大手一挥。
众人起身,坐回席间。
他们许多人曾见过纪吟,也有人没见过,但此刻都对她充满了好奇,毕竟她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让段伏归半途丢下正事的女人。
然而这一瞧,似乎也没什么特别。
她不仅不是众人想象中妖媚祸国的妖妃模样,相反,她肩背挺直,举止从容,甚至可称得上端庄清丽。
席间,她也不曾主动朝段伏归身上靠,甚至不曾多话,都是段伏归低头过去跟她说什么,她才垂眸答上两句,可谓本分到了极点。
这么一看,她确实无可指摘。
然而以她的身份,如此堂而皇之地跟着段伏归出现在这个场合就是最大的问题。
她毕竟不是燕国人,而是齐国公主。
除夕宫宴气氛松快,段伏归的下属和朝臣们不停来向他敬酒,段伏归来者不拒,纪吟也被迫跟着饮了几杯,虽是果酒,喝多了也有些上头。
纪吟趁机朝段伏归道:“我有些不胜酒力,想先回去休息。”
段伏归看她因饮了酒而晕红的脸颊,眼眸水润,眉梢一片春意,喉咙一动,再也不想她被人看见了,于是点头,让冯全亲自送她回玉樨宫。
纪吟出了太极殿,冷风一吹,思绪清明了许多。
待她走到最后一级台阶,不慎踩到一块湿滑的地面,身形一晃。
“夫人小心!”
就在这时,旁边横生出一只有力的手扶住她胳膊帮她稳住了身形。
纪吟站稳,率先注意到对方缠金腰带上挂的龙纹玉佩,再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对男子来说过分昳丽的脸。
是二皇子,不,现在应该是常山郡王了。
纪吟面不改色地抽回自己的胳膊,“多谢殿下。”
但说实话,她身后跟着这么多宫女太监,就算没有他她也不会摔倒。
段伏成仿佛全然没察觉到她的冷淡,兀自开口,“方才在席间见夫人面色似有些伤感,可是在想念齐国的亲人?”
纪吟微微皱起眉,她与段伏成素不相识,他一上来就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觉得不合适吗?
然而仔细看过去,明灭不定的灯火中,对方的眼神似带着某种深意。
纪吟突然明白过来,他或许是在向自己暗示什么。
“多谢殿下关怀,只是一时感伤罢了。”
说罢,她便径自朝前走去,不再理会身后的男人。
段伏成站在原地,看着纪吟渐渐模糊的身影,眸中闪过一道异光。
-
众人还要回家团圆守岁,除夕宫宴结束得并不晚,段伏归回来时,纪吟正好洗漱完,抱膝坐在榻上,眼神悠远,似在琢磨什么。
段伏归忍了一晚上,此时见着她,二话没说大步跨到她面前,长指挑起她下巴,脸一凑,就要亲上去。
“等等。”她回过神,连忙抬手捂住他的脸,“你身上酒气太重了,我不喜欢。”她似抱怨般说了一句。
段伏归听了,不仅不觉生气,反因她难得主动开口而感到一丝开心。
“好,我去洗洗。”他笑了笑。
纪吟看着男人离开的背影,眼神渐渐暗了下来。
男人三两下洗漱回来,便迫不及待将她拥入怀里,灼热的吻铺天盖地地落了下来。
纪吟没有反抗,只有在喘不上气或者实在难耐时才轻轻推他或者咬他。
一室暖香旖旎。
过年期间,官府都封了印放假,不用上朝,如今边境尚算安稳,段伏归也难得清闲。
不过他闲下来,倒霉的就是纪吟了。
有时她干着自己的事,或看看书,或练练字,他非要在一旁捣乱,不是撩她头发就是故意凑过来,挠她腰窝,轻轻咬她耳朵、脸颊,最后又胡闹到了榻上。
原本纪吟还能跟尤丽她们打络子、下棋消磨时间,因男人在这里,她们也不敢往前凑了。
一晃到了上元节,纪吟自重重锦帐中醒来,眼前雾蒙蒙的,盯着帐顶怔了一会儿,便听身侧传来一道低沉的男声。
“醒了?起来梳妆,一会儿带你出宫。”
纪吟扭过头,看着昏暗光线中男人骨骼分明的侧脸,小声嘀咕了句,“我还以为你早忘了答应我的事。”
段伏归掐掐她的脸,“怎么会,我说话向来算数,更何况是答应你的。”
纪吟盯着他,眼神似乎在说,既然今日要出门,你昨夜还那般折腾我。
男人读懂其中的意思,难得几分理亏,咳了下,“今日是上元节,外面有灯会,必定十分热闹。”
难得能出门,纪吟也不与他争辩了。
两人洗漱完,穿戴好,坐上出宫的马车。
纪吟这才发现他只安排了两辆
马车,随行侍卫亦未穿着禁军服饰,这是要白龙鱼服了,不过她也不在意。
马车一路行驶到大街上,纪吟透过车窗看去,街上各色人群,富贵的、贫穷的,汉人、胡人,商人、士子,来来往往,街边小贩铆足劲儿叫卖,果真一派热闹景象。
不过马车并未停留,径直往城西而去,纪吟忍不住好奇,问他,“我们要去哪儿?”
段伏归拿起她手指把玩,“到了你就知道了。”
纪吟不再多言。
大约一个多时辰后,马车停在一处山脚下。
看着络绎不绝提着香烛而来的百姓,她明白过来这是哪里了——白马寺。
听说白马寺是燕国最著名的寺庙,其中高僧如云,纪吟从前不信这些,现在……生出几分好奇,又莫名有几分期待。
她有些奇怪段伏归为什么会带她来白马寺,却并未开口询问,但段伏归仿佛看穿她的想法,给她解释,“正月十五一开始本来是祭祀太一天官的日子,宫廷中通宵燃灯祭祀,请求天官赐福,民间逐渐效仿,后来佛教兴盛,便也有许多百姓在这一日来佛寺中上香祈福。”
总的来说,也个祈福仪式而已。
上山的青石台阶绵延至山顶,一眼望不到头,纪吟下了车跟着段伏归一起步行上山,然而只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她便已气喘吁吁,面色涨红,腿脚发软。
段伏归注意到,笑着问她:“我背你上去?”
纪吟断然拒绝。
然而她的体力实在太弱,真要等她自个儿爬上去还不知要多久,段伏归便揽着她的肩,将人半拉半搂了上去。
听说今日有一场讲经,然而他们来得太迟,已接近尾声了,两人只能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团坐下。
纪吟四下望去,只听阵阵诵经,百姓虔诚俯首,香火缭绕,金身佛陀像在这烟雾里似梦似幻,恍惚间又让她忆起从前的事,一颗滚烫的泪落了下来。
不知什么时候,讲经已经结束,民众四散,各自忙碌着去问经、求签、上香、供奉,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缓步朝她走来,纪吟眨眨眼,水雾散去,看清来人正是虞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