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对此刻生活在掖庭的她们而言,每一份药都十分珍贵。
当初纪吟来看望她们,送了不少药,她们用得很省,伤势好转之后就把剩下的药存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却也是用一点少一点。
除了药材,熬药需要的柴火也是一大笔开支,尤其现下到了冬日,只怕要比平日付出双倍的价格才能搞到炭火,但人命关天,尤丽现在也顾不上这些了。
她从床脚墙壁洞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粗布口袋,从里面数了十枚铜钱出来,嘱咐金玲和阿依若照顾好纪吟,用浸了凉水的帕子给她擦拭降温,自己带着钱,摸黑出了门。
她出了西北小院,一路小心翼翼来到东北方向,夜空漆黑,借着微弱的月光,隐约看清前方也是个小院,并排十几间的土房,跟她们住的地方很像,这是太监们的住处。
尤丽熟门熟路地敲开其中一扇门,开门的是个身材精瘦的中年太监,脊背佝偻,皮肤糙黑,在这昏暗的夜色中,仿佛一颗干枯弯折的树干。
他是掖庭里的一个小管事,比不上朱要权力大,平日里负责清点人数,监督太监们干活儿。
尤丽将自己的来意告诉对方。
掖庭里都是罪奴,是没有钱可领的,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宫里关系复杂,或是从前悄悄攒下的积蓄,或是别的宫里交好的朋友照顾一二,于是这些有点小权的管事就想办法搞了些物资在私底下敛财。
“你要柴火?现在这个天气,大家都想要,我这儿也没有多的了……”中年太监盯着尤丽,故意拿起了腔调。
这分明是在坐地起价,就知道会是这样,还好她早料到了这个情况。
尤丽咬咬牙,从怀里掏出五个钱,赔着语气问:“您看这些能换几根柴?”
光线太黑,中年太监把手伸过来,从尤丽手上拿走铜钱,还趁机摸了把她的手。
“五个,那就五根柴。”
这要价不可谓不狠,一个钱在宫外都可以买半斤糙粮或者半捆干柴了,在掖庭里却只能换一根柴,尤其这太监卖的柴还只有手臂大。
熬药费柴火,五根柴根本不够,尤丽忍着恶心,做出一副心痛不舍的模样,又从怀里掏出剩下五个钱,“刘管事,这是我最后的积蓄了,您行行好,给我十根吧。”
这个被称作刘管事的太监愣了下,显然没想到她带了这么多钱,心里有点后悔没要价再狠些。
只是话已出口,现在再加价的话传出去对他也不好,毕竟干这事儿的可不止他一个人,掖庭里的人本来就穷,要从他们手里扣个一星半子儿的,实在不容易,更何况像尤丽这样一上来就十个钱,要真逼急了,到手的钱飞了可就亏大了。
“行,十根就十根。”
尤丽抱着柴,开始飞快往回赶。
还好她留了心眼,要是一开始就把十个钱都拿出来,刘管事可能只会给她八根柴。
顺利回到西北院,金玲已经把药炉搬出来,还把熬药的陶罐清洗了一遍,就等着尤丽拿柴回来。
她们知道尤丽出发前拿了多少钱,现在只拿了这些柴回来,金玲恨声骂了句,“这掖庭里的人心比阎王爷都黑,以后不得好死。”
想她们以前在外面做事,有人想跟她们讨东西,也不过比外面高一两成罢了,在掖庭里却贵了五倍不止。
“快别说了,先把药熬起来。”
纪吟一时冷一时热,尤丽几人一边给她熬药,一边给她擦汗。纪吟虽烧得厉害,却还没完全失去意识,看到她们为自己忙碌,心中忽然一阵酸楚。
她当初带着药材来看望尤丽她们时并不曾料到今日的情况,只是单纯地想弥补下自己的愧疚,没想到兜兜转转,最后竟帮到了自己。
折腾了大半夜,纪吟终于喝上药,然后睡了过去。
但她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轮流守着看她情况,直到天色开始转亮,要到上值的时辰了,尤丽不得不叫醒纪吟。
“阿吟,你怎么样,好些了吗?我们要去上值了。”
纪吟迷迷糊糊睁开眼,“我好多了,你们快去吧,不用担心我。”
她不知道自己没按时干活儿会怎么样,尤丽她们要是缺席,大概率会受罚,她不能再连累她们了。
“桌上的陶壶里有水,还有一个饼,你要是渴了饿了记得吃。”
“嗯嗯。”纪吟乖乖点头。
说实话,把生病的纪吟一个人丢在屋里她们也不放心,可她们现在也在掖庭受罚,实在身不由己。
掖庭里不止尤丽几个人在洗衣裳,还有其余人,每日她们要完成自己的量,虽说有管事来点人数,但若有实在病了起不得身的,若她的同伴愿意帮她把活儿干了,再使点好处,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尤丽原本是这么打算的,然而那管事太监扫视了圈,发现纪吟竟然不在这里,不由朝尤丽问道:“跟你一班的纪吟呢?”
尤丽小心回道:“她病了,实在起不来身,求您通融通融,她的活儿我来帮她干。”
“病了?”管事太监高声尖叫,宛如打鸣的公鸡,“什么病,病得怎么样?”
他是朱总管的得力手下,来之前朱总管特意叮嘱过自己要时刻注意夫人,一有什么情况立即朝他禀告。
尤丽看他如此紧张,垂着的眼眸闪烁了下,“她昨日下午就病了,晚上起了高热,烧得十分厉害,到现在还昏迷着。”
病得这么重!
管事心里一急,再也顾不上别的,忙去找上司禀告去了。
-
明昌殿。
段伏归还在议事,听说秦国石泗、解窦的叛乱已经被镇压,秦国内部暂时安稳下来,他预计,等到明年,燕国与秦国之间必有一场大战。
值此寒冬之际,正该全力备战,段伏归准备过几日去京畿大营练兵,亲自检阅燕军。
这时,元都匆匆从殿外疾行过来,低声朝段伏归禀告:“主上,朱要方才来报,说夫人病了。”
段伏归霍地站起了身,霎时脸色一凝,难看到了极点。
第37章
“什么时候的事?”段伏归顾不上在场还有诸多臣子和下属,下意识问。
元都感受到主上一瞬间凌厉逼人的气势,抖了下肩,胆战心惊地道:“听说昨日下午夫人就起了病症,只是一直忍着,直到夜里发起高热,今日没能按时上值这才被管事的发现……”
“既然昨天下午就病了,怎么才来禀告?你手下人干什么吃的。”
他虽把纪吟贬去了掖庭,可不代表她身边就没人守着了。
“说是……夫人不让。”元都将头埋得极低,声音也低到了极致。
段伏归先是一顿,而后胸口剧烈起伏起来,喉咙滚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即将从他胸口喷发出来。
夫人不让?
段伏归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然后猛地提脚踢翻面前的龙案。
这桌案是用木质坚硬的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宽大厚实,起码两百斤以上,却被段伏归轻而易举踹翻在地,竹简砚台哗啦啦落了一地。
下面的大臣都被这一幕吓到了,惊疑不定地相互张望,离得近的隐约听元都说起到了“夫人”二字,如今这后宫里,除了纪吟,又有哪位可称夫人的。
卢硚皱了皱眉。
从前他觉得三皇子段伏归骁勇善战,谋局深远,对于天下局势看得分明,是个十分优秀的继承者,所以他才早早示好,唯一的不足就是膝下没有儿子,没有继承人,但这也不是大问题,他还年轻,今后多纳几个妃嫔,总会有儿子的。
可现在,段
伏归却十分沉迷于齐国公主,甚至在朝上当着这么多臣子的面如此失控。
卢硚也算得上位高权重,自是知道宫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本以为段伏归对她只是一时宠爱罢了,现在看来,这齐国公主在段伏归那儿的分量比他想象的还高……
虽说卢硚也是汉人,但他现在既为燕国效力,卢氏一族也尽在燕国发展,自是希望燕国强盛,而纪吟却是齐国公主,若段伏归太过看重她,将来只怕于大业不利。
还是要劝陛下早日立后,多纳几位妃嫔,这样或许他就不会对齐国公主那么在意了。卢硚站在原地,清矍的身姿不动如松。
“她现在怎么样了?派太医去了吗?”段伏归终于开口了,此刻各种情绪堵在胸口,憋闷到了极致,然而还是忍不住关心她。
“尤丽几人昨夜熬了药给夫人服下,听说已经好些了,属下也派太医去瞧了。”元都说,又赶紧补充,“主上,朱要把夫人身边的尤丽带了过来,现在正在后殿,您可要去审问她?”
段伏归这才稍稍冷静了些,而后一言不发地大步朝后殿走去。
他一离开,留在原地的大臣们顿时炸开了锅。
“陛下这是……”
“陛下从前不近女色,现在为了个齐国来的女人,连朝事都撇下了,这个齐国公主怕不是有什么蛊惑人心的手段。
当初纪吟来看望她们,送了不少药,她们用得很省,伤势好转之后就把剩下的药存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却也是用一点少一点。
除了药材,熬药需要的柴火也是一大笔开支,尤其现下到了冬日,只怕要比平日付出双倍的价格才能搞到炭火,但人命关天,尤丽现在也顾不上这些了。
她从床脚墙壁洞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粗布口袋,从里面数了十枚铜钱出来,嘱咐金玲和阿依若照顾好纪吟,用浸了凉水的帕子给她擦拭降温,自己带着钱,摸黑出了门。
她出了西北小院,一路小心翼翼来到东北方向,夜空漆黑,借着微弱的月光,隐约看清前方也是个小院,并排十几间的土房,跟她们住的地方很像,这是太监们的住处。
尤丽熟门熟路地敲开其中一扇门,开门的是个身材精瘦的中年太监,脊背佝偻,皮肤糙黑,在这昏暗的夜色中,仿佛一颗干枯弯折的树干。
他是掖庭里的一个小管事,比不上朱要权力大,平日里负责清点人数,监督太监们干活儿。
尤丽将自己的来意告诉对方。
掖庭里都是罪奴,是没有钱可领的,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宫里关系复杂,或是从前悄悄攒下的积蓄,或是别的宫里交好的朋友照顾一二,于是这些有点小权的管事就想办法搞了些物资在私底下敛财。
“你要柴火?现在这个天气,大家都想要,我这儿也没有多的了……”中年太监盯着尤丽,故意拿起了腔调。
这分明是在坐地起价,就知道会是这样,还好她早料到了这个情况。
尤丽咬咬牙,从怀里掏出五个钱,赔着语气问:“您看这些能换几根柴?”
光线太黑,中年太监把手伸过来,从尤丽手上拿走铜钱,还趁机摸了把她的手。
“五个,那就五根柴。”
这要价不可谓不狠,一个钱在宫外都可以买半斤糙粮或者半捆干柴了,在掖庭里却只能换一根柴,尤其这太监卖的柴还只有手臂大。
熬药费柴火,五根柴根本不够,尤丽忍着恶心,做出一副心痛不舍的模样,又从怀里掏出剩下五个钱,“刘管事,这是我最后的积蓄了,您行行好,给我十根吧。”
这个被称作刘管事的太监愣了下,显然没想到她带了这么多钱,心里有点后悔没要价再狠些。
只是话已出口,现在再加价的话传出去对他也不好,毕竟干这事儿的可不止他一个人,掖庭里的人本来就穷,要从他们手里扣个一星半子儿的,实在不容易,更何况像尤丽这样一上来就十个钱,要真逼急了,到手的钱飞了可就亏大了。
“行,十根就十根。”
尤丽抱着柴,开始飞快往回赶。
还好她留了心眼,要是一开始就把十个钱都拿出来,刘管事可能只会给她八根柴。
顺利回到西北院,金玲已经把药炉搬出来,还把熬药的陶罐清洗了一遍,就等着尤丽拿柴回来。
她们知道尤丽出发前拿了多少钱,现在只拿了这些柴回来,金玲恨声骂了句,“这掖庭里的人心比阎王爷都黑,以后不得好死。”
想她们以前在外面做事,有人想跟她们讨东西,也不过比外面高一两成罢了,在掖庭里却贵了五倍不止。
“快别说了,先把药熬起来。”
纪吟一时冷一时热,尤丽几人一边给她熬药,一边给她擦汗。纪吟虽烧得厉害,却还没完全失去意识,看到她们为自己忙碌,心中忽然一阵酸楚。
她当初带着药材来看望尤丽她们时并不曾料到今日的情况,只是单纯地想弥补下自己的愧疚,没想到兜兜转转,最后竟帮到了自己。
折腾了大半夜,纪吟终于喝上药,然后睡了过去。
但她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轮流守着看她情况,直到天色开始转亮,要到上值的时辰了,尤丽不得不叫醒纪吟。
“阿吟,你怎么样,好些了吗?我们要去上值了。”
纪吟迷迷糊糊睁开眼,“我好多了,你们快去吧,不用担心我。”
她不知道自己没按时干活儿会怎么样,尤丽她们要是缺席,大概率会受罚,她不能再连累她们了。
“桌上的陶壶里有水,还有一个饼,你要是渴了饿了记得吃。”
“嗯嗯。”纪吟乖乖点头。
说实话,把生病的纪吟一个人丢在屋里她们也不放心,可她们现在也在掖庭受罚,实在身不由己。
掖庭里不止尤丽几个人在洗衣裳,还有其余人,每日她们要完成自己的量,虽说有管事来点人数,但若有实在病了起不得身的,若她的同伴愿意帮她把活儿干了,再使点好处,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尤丽原本是这么打算的,然而那管事太监扫视了圈,发现纪吟竟然不在这里,不由朝尤丽问道:“跟你一班的纪吟呢?”
尤丽小心回道:“她病了,实在起不来身,求您通融通融,她的活儿我来帮她干。”
“病了?”管事太监高声尖叫,宛如打鸣的公鸡,“什么病,病得怎么样?”
他是朱总管的得力手下,来之前朱总管特意叮嘱过自己要时刻注意夫人,一有什么情况立即朝他禀告。
尤丽看他如此紧张,垂着的眼眸闪烁了下,“她昨日下午就病了,晚上起了高热,烧得十分厉害,到现在还昏迷着。”
病得这么重!
管事心里一急,再也顾不上别的,忙去找上司禀告去了。
-
明昌殿。
段伏归还在议事,听说秦国石泗、解窦的叛乱已经被镇压,秦国内部暂时安稳下来,他预计,等到明年,燕国与秦国之间必有一场大战。
值此寒冬之际,正该全力备战,段伏归准备过几日去京畿大营练兵,亲自检阅燕军。
这时,元都匆匆从殿外疾行过来,低声朝段伏归禀告:“主上,朱要方才来报,说夫人病了。”
段伏归霍地站起了身,霎时脸色一凝,难看到了极点。
第37章
“什么时候的事?”段伏归顾不上在场还有诸多臣子和下属,下意识问。
元都感受到主上一瞬间凌厉逼人的气势,抖了下肩,胆战心惊地道:“听说昨日下午夫人就起了病症,只是一直忍着,直到夜里发起高热,今日没能按时上值这才被管事的发现……”
“既然昨天下午就病了,怎么才来禀告?你手下人干什么吃的。”
他虽把纪吟贬去了掖庭,可不代表她身边就没人守着了。
“说是……夫人不让。”元都将头埋得极低,声音也低到了极致。
段伏归先是一顿,而后胸口剧烈起伏起来,喉咙滚动,仿佛有什么东西即将从他胸口喷发出来。
夫人不让?
段伏归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然后猛地提脚踢翻面前的龙案。
这桌案是用木质坚硬的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宽大厚实,起码两百斤以上,却被段伏归轻而易举踹翻在地,竹简砚台哗啦啦落了一地。
下面的大臣都被这一幕吓到了,惊疑不定地相互张望,离得近的隐约听元都说起到了“夫人”二字,如今这后宫里,除了纪吟,又有哪位可称夫人的。
卢硚皱了皱眉。
从前他觉得三皇子段伏归骁勇善战,谋局深远,对于天下局势看得分明,是个十分优秀的继承者,所以他才早早示好,唯一的不足就是膝下没有儿子,没有继承人,但这也不是大问题,他还年轻,今后多纳几个妃嫔,总会有儿子的。
可现在,段
伏归却十分沉迷于齐国公主,甚至在朝上当着这么多臣子的面如此失控。
卢硚也算得上位高权重,自是知道宫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本以为段伏归对她只是一时宠爱罢了,现在看来,这齐国公主在段伏归那儿的分量比他想象的还高……
虽说卢硚也是汉人,但他现在既为燕国效力,卢氏一族也尽在燕国发展,自是希望燕国强盛,而纪吟却是齐国公主,若段伏归太过看重她,将来只怕于大业不利。
还是要劝陛下早日立后,多纳几位妃嫔,这样或许他就不会对齐国公主那么在意了。卢硚站在原地,清矍的身姿不动如松。
“她现在怎么样了?派太医去了吗?”段伏归终于开口了,此刻各种情绪堵在胸口,憋闷到了极致,然而还是忍不住关心她。
“尤丽几人昨夜熬了药给夫人服下,听说已经好些了,属下也派太医去瞧了。”元都说,又赶紧补充,“主上,朱要把夫人身边的尤丽带了过来,现在正在后殿,您可要去审问她?”
段伏归这才稍稍冷静了些,而后一言不发地大步朝后殿走去。
他一离开,留在原地的大臣们顿时炸开了锅。
“陛下这是……”
“陛下从前不近女色,现在为了个齐国来的女人,连朝事都撇下了,这个齐国公主怕不是有什么蛊惑人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