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杨黛和韩霖已经走了进来。
  “舅舅。”杨黛喊了一声,深深给关长林鞠了一躬,“舅舅以前是我年轻不懂事,还希望您能原谅我。”
  杨黛开门见山的道歉,让关长林原本紧绷的脸颊放松了很多。
  他其实一直以为杨黛这次登门,只是做做样子,结果没想到,杨黛比自己想象中要利落干脆。
  没有任何推脱和解释,干脆利落地道歉。
  关长林坐在阴影之中,仔细看向杨黛。
  在他的记忆中,杨黛一直都是个耀武扬威的人,他不喜欢杨黛,看到杨黛很容易让他想起自己的父亲。
  虽然是亲生父子,但是两人的关系到了后来并不算多好,而杨黛那些话无异于是刺激他一次又一次。
  想到这里关长林突然叹了口气,“坐下吧,没什么好道歉的。”
  “以前的事情都是我的错,我不应该故意给舅舅捣乱。”杨黛其实准备了很多讨巧的话,语言是一门艺术,有很多事情只要换一种说法,就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意思。
  但是进了堂屋,看着在背光之中坐着的关长林,杨黛改变了主意。
  既然是来道歉的,那她就堂堂正正道歉。
  “都过去了,你那个时候还小。”短短一句话,关长林说得很缓慢,眼神也有些虚空,一直没有看向杨黛。
  说完之后,还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头发,他已经不年轻了,头上已经有了白发。
  “杨黛,你对学医学药理有兴趣吗?”就在杨黛以为关长林会一直沉默的时候,他突然开口,“你小时候也经常见你外公,你外公应该也和你说过吧。”
  关家的医术已经是好几代的传承,早些年的时候,确实有过传男不传女的祖训。
  但是时代在变化,关家不可能守旧在以前的规矩之中。
  关父没少对杨黛说以前的往事,肯定也教过杨黛。
  “外公说我是个小孩子,只需要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好。”杨黛不知道关长林为什么突然提起往事,但依旧将外公的原话说了出来。
  杨黛早些年性子不定,关父根本没有想过让杨黛跟着自己学医。
  他一遍又一遍和杨黛说起往事,其实只是想有个地方抒发自己的情感。
  有天赋的大儿子早逝,让他难过。
  二儿子虽然继承医术,但是并不能发扬光大,更是让他不满。
  而这种情绪轻易不能对着旁人发泄,年幼的杨黛便成了一种缺口。
  这些已经是过去的往事,没有必要多想,杨黛这次过来是来道歉缓和关系的,而不是来回忆往事的。
  她要确保,从今天之后,自己能和舅舅关长林正常来往。
  饭桌上,关长林依旧是沉默的,但是关长林的妻子,杨黛的舅妈却十分热情。
  再加上杨黛这段时间确实是十里八乡的名人,能够被拿出来讨论的事情有很多。
  一顿饭算是吃的其乐融融,杨母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有下去过,她为女儿感到高兴。
  饭后杨黛又在关家消磨了半晌,跟在关长林的身后,帮着关长林收拾那些药材。
  关长林虽然一直沉默,看起来表情也不太好,但是并没有拒绝杨黛的行动。
  杨黛说起了关长林送给她的膏药,“之后我娘也给过我几贴膏药,但是用起来没有舅舅的效果好,膏药的药方舅舅肯定是改良过吧。”
  关长林已经打定主意不轻易和杨黛说话,毕竟自己心理那一关,并不是那么好过的。
  但此时此刻听到杨黛的话,他还是诧异转头,“你能用出来?真的有用?”
  杨黛脸上的微笑明显了几分,又仔细同关长林说起两个膏药的不同之处。
  几句话下来,关长林的表情已经彻底变了。
  “以后要是有时间,可以多来看看。”杨黛和韩霖离开的时候,关长林的脸上已经挂上了笑容,像是毫无隔阂一般。
  “舅舅不嫌我们打扰就好。”
  寒暄两句,杨黛和韩霖才准备回家,此时已经夕阳西斜,两人在路上慢慢走着,气氛安静。
  一直走出漳河大队,杨黛终于开口,“今天也算是成功了。”
  不过这种事情,不
  是一次之功,而需要长期努力。
  韩霖抿唇,没有说话,这次的事情,杨黛说什么都不让他插手,今天从始至终,他就是个背景板。
  韩霖的心情不算好,这种杨黛把他排除在外的感受,他觉得难受。
  他们是夫妻,不管什么事情,都应该一起面对的。
  这般想着,韩霖骑车快了一些,乡间的道路不平,坑坑洼洼。
  杨黛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时不时的颠簸,让她根本没有办法稳稳当当坐在后座上不动。
  几次颠簸之后,杨黛索性也放弃了,伸手松松揽住了韩霖的腰身,额头也抵在了韩霖的背上。
  韩霖唇角勾起,温热的风迎面扑来,忽然觉得今天也是很不错的一天。
  第34章
  杨黛的生活陡然轻松下来,再没有什么着急要紧的事情可做。
  她还记得刚结婚分家的时候,韩母不放心她,三五不时便要来家里看看,恨不得天天盯着她,让她出门上工。
  但是如今这种事情已经没有了。
  不知道是韩霖特意打过招呼,还是韩母自己担心打扰到杨黛的创作,韩母最近这段时间已经很少过来了。
  家里没人过来,对杨黛而言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她不用时刻记着,将自己用过的东西收起来,而是可以摆在顺手的位置。
  床上的床单被子,也不用额外找一层粗糙的布盖一起,一切都很方便。
  杨黛看了一眼自己房间的布局,拿出纸笔写之后的安排。
  她昨天和韩霖已经商量好了,等到韩霖的工地再次放假,两人就一起去县城买自行车,如果百货大楼没有,就去修车铺或者黑市看看,不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两人总归都需要一辆。
  买了自行车再去县里的电力局报名,看看什么时候家里能够通电。
  这两项都是已经有安排的,剩下两项,写着缝纫机和收音机,杨黛暂时还没有想好。
  这两项东西都属于大件物品,在黄庄大队极其罕见,依照杨黛的想法,要想在生活品质上不那么出风头,这两项东西,最好是先不买。
  但是这两个东西,她又确实好奇。
  依照夏子清的说法,有了收音机,就能听到很多广播,能听到最新的政策,最稀奇的东西,即便不走出黄庄大队,也能消息灵通。
  这是杨黛最满意的一点,她对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好奇心,想要一步步探索,但是受限于如今的条件。
  她还想去看看夏子清口中的绿皮火车。
  从沪市到黄庄大队,夏子清说她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下了火车之后又上汽车,最后被大队长用牛车,接到了黄庄大队。
  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夏子清兜兜转转用了三天的时间,抵达了目的地。
  这样的速度在杨黛看来已经很快了,但是她依旧听出了夏子清语气中的不满,夏子清似乎笃定,以后出行的速度还能更快。
  这些东西都是以前杨黛所没有感受过的,如今她想寻找机会,体验新的东西。
  杨黛盯着自己手中的纸张,最终还是在缝纫机和收音机那里打了个勾。
  她这段时间的折腾不是白做的,虽说一口气买两个大件,可能会吸引黄庄大队很多人的目光,但是她不偷不抢,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黄庄大队的生活条件对她而言很困苦,她自然要多买一些新奇的东西,来抚慰她的心情。
  院门关着,杨黛听见了敲门和开门的声音,是韩母来了。
  她走出卧室,将卧室门关上,在客厅招待韩母。
  “你之前一直忙,最近好好歇歇。”韩母过来的时候,脸上笑眯眯的,看起来心情不错。
  “我过来就是问问你,农忙的时候你上不上工。”韩母已经没了让杨黛一定要上工赚工分的想法了。
  她这个儿媳妇比她想象中要能干很多,去田里上工对杨黛而言,已经是最不合适的选择。
  但是农忙时期,毕竟是不一样的,为了抓紧时间,整个大队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到农忙之中。
  杨母和韩母这种平常不怎么上工的人也不例外。
  过几天大队长就会开始统计农忙时候上工的名单,一般情况下除了不能动的老人,还有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大家都会参与进来,否则大队长会找人谈话。
  要是对方冥顽不灵,秋收之后分粮的时候,还会被当众教育一通。
  韩母提前过来打个招呼,也是想提前问问杨黛的意愿。
  如果真的不准备上工,韩母打算提前和大队长打声招呼,省的到时候闹得不好看。
  “娘,您真会为我考虑。”听完韩母的来意,杨黛有些惊讶,但她是绝对不会去上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