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正好看见了征稿信息,根本不算什么,如果夏同志也想投稿的话,我可以把投稿的地址给你。”杨黛脸上还带着笑容,但看向夏子清的目光之中,已经带了审视。
夏子清的路数,她实在是捉摸不透。
“我虽说也读了高中,但是读书的时候语文成绩就不好,给报社投稿就不用了。”夏子清表情不变,顺势转移了话题,“我今天缝衣服的时候,发现少了个扣子,我行李里也没有,黄大娘提醒我,你刚结婚,应该会备着这些,我就过来问问。”
杨黛的眉头微微挑起,看向夏子清的眼神,变得更加审视。
但是手上的动作却不停,“我这儿确实有不少扣子,你看看有没有你要的。”
夏子清低头拣了两个扣子,又同杨黛说了会儿话,看着天色不早了才离开。
杨黛送夏子清离开,正好碰见韩霖回来。
两人打了个照面,夏子清看到韩霖呆了呆,但很快调整过来,冲着韩霖微微点头,匆匆离开。
“怎么了?这人有什么好看的?”夏子清离开后,杨黛依旧站在门口看着对方背影,韩霖忍不住说了一句。
杨黛摇头,“就是觉得奇怪。”
夏子清身为知青,天然同大队的人有一道防线,知青们即便是和大队的人打交道,也都是选择一些领导,或者是性格名声好的。
而杨黛显然不属于这两类人。
且黄庄大队的人不少,最近这段时间也陆陆续续有两家结婚的,夏子清没道理跳过那两家,专门来找自己换扣子。
但夏子清也确实没有表现出什么恶意,杨黛也只能将这种无厘头的感觉压下去。
“今晚我再上山一趟,明天上午我就去县城的房管科看看。”韩霖说起自己的安排,随后又做出承诺,“等我在房管科待两天,回来的时候买个炉子,做饭能方便很多。”
杨黛点点头,他们现在不缺各种票证,只需要找到正当的借口和资金来源,想买的东西都能买到。
买炉子这个东西,是杨黛首先提出来的。
两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磨合了这么久,杨黛已经彻底放弃培养韩霖厨艺这件事情了。
之前发现韩霖自己做饭手艺不行之后,杨黛专门将压箱底的菜谱找了出来,希望有菜谱的借鉴,韩霖的厨艺能稍微好点。
但最终杨黛还是失望了。
只能捋袖子自己来,或许是她真的在厨艺方面有天分,也或许是原本身体残留的记忆,虽然最开始磕磕绊绊,但好歹是比韩霖强一点。
但是灶台点火烧火,杨黛实在是看顾不过来。
这几天基本就是韩霖烧火,她炒菜做饭。
但是两人都觉得麻烦,而且吃饭时间也变得奇怪起来。
如果能买到煤炉子,能省不少事。
“我之前在山上挖的陷阱,估计这两天还会有东西掉进去,我再去看看。”
韩霖的话刚说完,韩父就黑着脸走了进来,“你又要上山?不许去!”
“上山不走过庙,是咱们大队约定俗成的,从小你就知道这规矩,怎么越大越糊涂。”韩父黑着脸,看向韩霖的表情十分严肃,“什么事儿该做,什么事儿不该做,你心里该有个数。”
韩父说完,韩母也走到跟前,上上下下打量着韩霖,“老三,你说实话,你最近真上山往里走了?”
看韩霖点头之后,韩母一巴掌拍在了韩霖的胳膊上,“我看你真的是连命都不想要了!”
“听我的,不许去了,再让我们知道你上山,就把你的腿打断!”
韩父虽然一言不发,但是明显是赞同韩母的。
杨黛和韩霖对视一眼,随后目光再次看向韩父。
“那山上的庙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最近几年破四旧,那个庙是被打砸过的,韩霖上山的时候专门去破庙里看过,基本上都要塌完了,只是从房梁的柱子看,那座寺庙应该在山上挺立了很多年。
韩父韩母依旧想闭口不言,韩霖索性将话敞开了说,“您两位今天要是不和我说明白,我肯定还是会去的。”
“那山里有邪性,是受了诅咒的。”韩母终究是没扛过,将事情说开了。
山上的那座庙据说是两百年前建起来的,庙里的和尚一直都不算多。
前些年打仗,黄庄大队的大家都山上躲着,寺庙里的和尚也出了不少力。
也是从那之后,庙里的和尚越来越少。
建国之后,庙里只剩下一个和尚老老实实守着。
这些年到处都在破四旧,寺庙自然也是属于四旧的一种,有不少人上山打砸寺庙。
庙里的和尚见阻拦不过,便说了一通话。
说这寺庙安安稳稳立在这里,这座大山才有庇佑,要是寺庙没了,山灵会震怒,整个黄庄大队都会遭到报应。
但当时打砸的风气已经抑制不住了,大家根本不听这个和尚的话,甚至想把和尚绑起来游街示众。
后来和尚不知所踪,大家也不将和尚的话当一回事。
但是很快,上山的人就出了意外,有摔伤的,也有遇到大型野物的。
大队长发现事情不对之后,专门组织青壮年上山,想看看是不是山上有野猪,甚至拿了家里自制的土枪。
可是根本没用。
集体上山扫荡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平平安安的。
但是只要有落单的出现,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
这种事情多来几次,大家也逐渐试探到了底线。
只要不超过寺庙,在庙以下的地方,大家基本上都是安全的。
但是超过庙之后,这种安全性就不能保证了。
这事情说出来太玄乎,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根本没人敢说。
黄庄大队就默认封口,只是一遍遍强调上山的话,千万不要超过寺庙,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
韩母本来也没想到韩霖敢上山,但是之前在韩霖家里吃了顿饭,越想越不对劲。
夫妻两个好吃懒做,手上估计根本没有多少存款,虽说省省买猪肉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饭桌上绝对不可能出现兔子肉。
这事儿在韩母在心里琢磨了几天,还是觉得不踏实。
告诉韩父之后,夫妻两个索性来找儿子问明白。
结果还没开口问,先听见儿子又要上山,猜测成真,心中的情绪再也忍不住了。
“你就听娘的,别去了,你好好上工,跟着你爹好好学,以后缺不了这口肉吃。”韩母说完又看向杨黛,希望杨黛帮着自己说说韩霖。
“韩霖,你就听爹娘的,以后咱们就不上山了。”韩母哭得眼睛红肿,此时的杨黛自然要顺着韩母说话。
好不容易将韩母哄走,两人才终于躺到床上休息。
“你信吗?”黑暗中,谁也看不见谁的表情,韩霖突然开口。
“敬而远之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杨黛也没睡着,听到韩霖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杨黛以前也会去寺庙上香祈福,不过她觉得这种事情,更多的是给自己一个寄托,信与不信都看自己。
但是自从穿越后,杨黛的想法便有些改变。
毕竟她和韩霖到底为何穿越,两个人其实都说不清楚。
“以后你就别上山了,咱们就用肉票买肉吧。”之前捡漏了不少票证,此时杨黛说起用票这件事,也完全不虚。
韩霖笑笑,突然说了一句,“我觉得这山里经常有人活动。”
第16章
“山里有人?”杨黛有些惊讶,原本的瞌睡也少了一些。
“痕迹不明显,但肯定是有人
在活动。”韩霖说的十分肯定,并且判断人数肯定不少,只是可能活动不多,并且十分谨慎,所以留下的痕迹并不多。
起初韩霖注意到到这一点的时候,只以为是大队里还有别人也偷偷上山。
毕竟哪怕再多规矩,最要紧的还是填饱肚子。
但是去山上的次数多了,韩霖还是察觉到了不对。
今天晚上韩父韩母又严令禁止上山,韩霖愈发觉得山上的痕迹应该不是黄庄大队的人留下的。
山上真的有人在活动。
“等有时间,我再去看看。”韩霖决定再观察观察,因此对于韩父韩母那些话,他并不相信。
韩霖一大早去了老宅,跟着韩父一起去县城房管科。
而杨黛则在家里有些心神不宁,她的稿子投出去也有些日子了,感觉差不多也要收到回信了。
“杨黛,杨黛同志,你的信件。”外面邮递员的声音传来。
杨黛也顾不得其它,推开门跑了出去。
“同志,在这里签名。”邮递员同志将东西递给杨黛,指导杨黛签名之后,挥挥手离开。
杨黛摸了摸里面的厚度,心中有些失望。
她投稿之后打听过流程。
如果投稿通过,报社会将稿子留下,邮寄回来的东西就是征稿的奖品,当时杨黛看中的工业券。
夏子清的路数,她实在是捉摸不透。
“我虽说也读了高中,但是读书的时候语文成绩就不好,给报社投稿就不用了。”夏子清表情不变,顺势转移了话题,“我今天缝衣服的时候,发现少了个扣子,我行李里也没有,黄大娘提醒我,你刚结婚,应该会备着这些,我就过来问问。”
杨黛的眉头微微挑起,看向夏子清的眼神,变得更加审视。
但是手上的动作却不停,“我这儿确实有不少扣子,你看看有没有你要的。”
夏子清低头拣了两个扣子,又同杨黛说了会儿话,看着天色不早了才离开。
杨黛送夏子清离开,正好碰见韩霖回来。
两人打了个照面,夏子清看到韩霖呆了呆,但很快调整过来,冲着韩霖微微点头,匆匆离开。
“怎么了?这人有什么好看的?”夏子清离开后,杨黛依旧站在门口看着对方背影,韩霖忍不住说了一句。
杨黛摇头,“就是觉得奇怪。”
夏子清身为知青,天然同大队的人有一道防线,知青们即便是和大队的人打交道,也都是选择一些领导,或者是性格名声好的。
而杨黛显然不属于这两类人。
且黄庄大队的人不少,最近这段时间也陆陆续续有两家结婚的,夏子清没道理跳过那两家,专门来找自己换扣子。
但夏子清也确实没有表现出什么恶意,杨黛也只能将这种无厘头的感觉压下去。
“今晚我再上山一趟,明天上午我就去县城的房管科看看。”韩霖说起自己的安排,随后又做出承诺,“等我在房管科待两天,回来的时候买个炉子,做饭能方便很多。”
杨黛点点头,他们现在不缺各种票证,只需要找到正当的借口和资金来源,想买的东西都能买到。
买炉子这个东西,是杨黛首先提出来的。
两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磨合了这么久,杨黛已经彻底放弃培养韩霖厨艺这件事情了。
之前发现韩霖自己做饭手艺不行之后,杨黛专门将压箱底的菜谱找了出来,希望有菜谱的借鉴,韩霖的厨艺能稍微好点。
但最终杨黛还是失望了。
只能捋袖子自己来,或许是她真的在厨艺方面有天分,也或许是原本身体残留的记忆,虽然最开始磕磕绊绊,但好歹是比韩霖强一点。
但是灶台点火烧火,杨黛实在是看顾不过来。
这几天基本就是韩霖烧火,她炒菜做饭。
但是两人都觉得麻烦,而且吃饭时间也变得奇怪起来。
如果能买到煤炉子,能省不少事。
“我之前在山上挖的陷阱,估计这两天还会有东西掉进去,我再去看看。”
韩霖的话刚说完,韩父就黑着脸走了进来,“你又要上山?不许去!”
“上山不走过庙,是咱们大队约定俗成的,从小你就知道这规矩,怎么越大越糊涂。”韩父黑着脸,看向韩霖的表情十分严肃,“什么事儿该做,什么事儿不该做,你心里该有个数。”
韩父说完,韩母也走到跟前,上上下下打量着韩霖,“老三,你说实话,你最近真上山往里走了?”
看韩霖点头之后,韩母一巴掌拍在了韩霖的胳膊上,“我看你真的是连命都不想要了!”
“听我的,不许去了,再让我们知道你上山,就把你的腿打断!”
韩父虽然一言不发,但是明显是赞同韩母的。
杨黛和韩霖对视一眼,随后目光再次看向韩父。
“那山上的庙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最近几年破四旧,那个庙是被打砸过的,韩霖上山的时候专门去破庙里看过,基本上都要塌完了,只是从房梁的柱子看,那座寺庙应该在山上挺立了很多年。
韩父韩母依旧想闭口不言,韩霖索性将话敞开了说,“您两位今天要是不和我说明白,我肯定还是会去的。”
“那山里有邪性,是受了诅咒的。”韩母终究是没扛过,将事情说开了。
山上的那座庙据说是两百年前建起来的,庙里的和尚一直都不算多。
前些年打仗,黄庄大队的大家都山上躲着,寺庙里的和尚也出了不少力。
也是从那之后,庙里的和尚越来越少。
建国之后,庙里只剩下一个和尚老老实实守着。
这些年到处都在破四旧,寺庙自然也是属于四旧的一种,有不少人上山打砸寺庙。
庙里的和尚见阻拦不过,便说了一通话。
说这寺庙安安稳稳立在这里,这座大山才有庇佑,要是寺庙没了,山灵会震怒,整个黄庄大队都会遭到报应。
但当时打砸的风气已经抑制不住了,大家根本不听这个和尚的话,甚至想把和尚绑起来游街示众。
后来和尚不知所踪,大家也不将和尚的话当一回事。
但是很快,上山的人就出了意外,有摔伤的,也有遇到大型野物的。
大队长发现事情不对之后,专门组织青壮年上山,想看看是不是山上有野猪,甚至拿了家里自制的土枪。
可是根本没用。
集体上山扫荡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平平安安的。
但是只要有落单的出现,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
这种事情多来几次,大家也逐渐试探到了底线。
只要不超过寺庙,在庙以下的地方,大家基本上都是安全的。
但是超过庙之后,这种安全性就不能保证了。
这事情说出来太玄乎,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根本没人敢说。
黄庄大队就默认封口,只是一遍遍强调上山的话,千万不要超过寺庙,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
韩母本来也没想到韩霖敢上山,但是之前在韩霖家里吃了顿饭,越想越不对劲。
夫妻两个好吃懒做,手上估计根本没有多少存款,虽说省省买猪肉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饭桌上绝对不可能出现兔子肉。
这事儿在韩母在心里琢磨了几天,还是觉得不踏实。
告诉韩父之后,夫妻两个索性来找儿子问明白。
结果还没开口问,先听见儿子又要上山,猜测成真,心中的情绪再也忍不住了。
“你就听娘的,别去了,你好好上工,跟着你爹好好学,以后缺不了这口肉吃。”韩母说完又看向杨黛,希望杨黛帮着自己说说韩霖。
“韩霖,你就听爹娘的,以后咱们就不上山了。”韩母哭得眼睛红肿,此时的杨黛自然要顺着韩母说话。
好不容易将韩母哄走,两人才终于躺到床上休息。
“你信吗?”黑暗中,谁也看不见谁的表情,韩霖突然开口。
“敬而远之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杨黛也没睡着,听到韩霖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杨黛以前也会去寺庙上香祈福,不过她觉得这种事情,更多的是给自己一个寄托,信与不信都看自己。
但是自从穿越后,杨黛的想法便有些改变。
毕竟她和韩霖到底为何穿越,两个人其实都说不清楚。
“以后你就别上山了,咱们就用肉票买肉吧。”之前捡漏了不少票证,此时杨黛说起用票这件事,也完全不虚。
韩霖笑笑,突然说了一句,“我觉得这山里经常有人活动。”
第16章
“山里有人?”杨黛有些惊讶,原本的瞌睡也少了一些。
“痕迹不明显,但肯定是有人
在活动。”韩霖说的十分肯定,并且判断人数肯定不少,只是可能活动不多,并且十分谨慎,所以留下的痕迹并不多。
起初韩霖注意到到这一点的时候,只以为是大队里还有别人也偷偷上山。
毕竟哪怕再多规矩,最要紧的还是填饱肚子。
但是去山上的次数多了,韩霖还是察觉到了不对。
今天晚上韩父韩母又严令禁止上山,韩霖愈发觉得山上的痕迹应该不是黄庄大队的人留下的。
山上真的有人在活动。
“等有时间,我再去看看。”韩霖决定再观察观察,因此对于韩父韩母那些话,他并不相信。
韩霖一大早去了老宅,跟着韩父一起去县城房管科。
而杨黛则在家里有些心神不宁,她的稿子投出去也有些日子了,感觉差不多也要收到回信了。
“杨黛,杨黛同志,你的信件。”外面邮递员的声音传来。
杨黛也顾不得其它,推开门跑了出去。
“同志,在这里签名。”邮递员同志将东西递给杨黛,指导杨黛签名之后,挥挥手离开。
杨黛摸了摸里面的厚度,心中有些失望。
她投稿之后打听过流程。
如果投稿通过,报社会将稿子留下,邮寄回来的东西就是征稿的奖品,当时杨黛看中的工业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