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摘这么多,他家吃得完吗?没得浪费东西。
这些闲话就数沈高石家里的人传得最凶,特别是那陆氏最卖力,吆喝着人就向族长家去。可总算让她找着机会了!自从上次吃了亏,还专门让人上门一顿数落,陆氏一直怀恨在心,好不容易找着由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给老二家添堵的机会。
且她还无师自通,鼓动着村里几个爱挑事占便宜的人直直往族长家来!族长不是爱管事儿吗?那也不能专盯着她家!老二家这事办得不地道,族长也得上老二家好生教教他们做人做事!
一行人闹哄哄的进了族长沈高山家,嚷嚷着让族长做主。
“族长,这高地家里的做事儿不地道,居然把那无主的桃子摘了精光!您说说,哪有这样办事儿的,他家现在赚了这么多钱,还来占这样的小便宜!跟些孩子老弱抢东西,您得管管!”“是啊,是啊,这事不不敞亮,咱们沈家就没出过这样的事儿!”
……
族长沈高山慢吞吞卷烟叶子,听着村人的七嘴八舌,眼睛往缩在人群里的陆氏一扫,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
“这事儿我倒是不知道。衍小子倒是给我送了个好东西,让咱们今年能争个先,抢先把这桃子多卖上几个钱。他倒是说已经从自家山头摘得两筐,我倒是不知道他还将林地里的桃子都摘光了。”
不耐烦听这些人多说,沈高山指了指自家儿子:“乐山,你现在就跑一趟,看看林地的桃子还在不在树上!谁不放心的,就跟着去一趟!一天一天的正事儿不干,专惹是非,都去看了,再来我跟前说话!”
==
族长家的闹剧林芷不知道,先前沈知衍瞧见她的摘果器,细细打量之后,又亲自搬了两筐桃子下山。一到家,便与林芷商量,要把这摘果器拿一个给族里。
林芷忙着熬果酱,也不待他细说,点头同意就让人别打扰她研发新产品。连沈知衍何时回来的都不知道,自然更不知道因这一出,沈知衍不止在族长那里刷了一波好感度,连许多沈氏族人都感慨沈老二家行事大方,让她也小小的出了个风头。
不过就算知道了,林芷也不会放在心上,她更在意眼前这一口蜜桃茉莉茶。
熟透了的蜜桃去皮切块,加糖熬酱,系统给的茉莉花茶泡好吊在井里放凉。蜜桃酱做底儿,茉莉花茶冲调,一口下去,满口生香,还能嚼到脆桃块儿。
痛快!林芷一口气喝了大半碗才停下,嗯,再加些新鲜桃子口感会更好。沈家茶水铺的新品,成了!
==
蜜桃茉莉果然又火了一把。现在桃源村小孩子之间最有面儿的,就是挂一个标了‘沈记’的竹筒子。只要有那个,就说明你曾在沈记茶水铺买过他家的蜜桃茉莉茶。
很长一段时间里,捧着一杯淡粉色的蜜桃茉莉茶,再用麦秸秆子吸溜里边儿的茶水和脆桃粒儿,是桃源村一景。这种新奇的喝水方式在小孩儿之间尤为盛行,文静些的还好,有那调皮的,会故意发出那种吸溜声儿,林芷看得眼睛疼耳朵也疼。
有一那么一瞬间,她十分后悔给每一杯蜜桃茉莉都搭配一根麦秸秆当吸管。真的,干嘛执着于喝奶茶必须配吸管的方式?可又看看账本上的进账,嗯,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
外人的眼睛都被沈家新出的茶水吸引了过去,也就不曾注意到沈知淳消失了一段时间。对于李玉香的弟弟李有财不时出现在沈记茶水铺帮忙已经成了习惯。直到沈知淳很长时间没来铺子,偶尔有人问起,沈家人便大大方方说:“去门办事儿去了。”
有心人一下猜到,这是沈知衍参加院试,由兄长相送。时间过得这样快,沈知衍又要参加院试了,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中。
另外的有心人也在商量:“大哥,我亲眼瞧见了,那沈家兄弟俩都上了马车去了南阳府。现沈家一屋子的女人,只有一个年轻小子,一看就不经事儿,现在动手最好!”
第23章 院试
八月十六,院试。
不到亥时,参考的学子便如百川归海般一股一股汇入考棚之处。人潮汹涌,即使俱是讲究‘讷言敏行’读书人,两千多人聚在一处,也是如水入油锅般炸开了锅的嘈杂。
因提前说好汇合的时间地点,沈知衍等互结的几名学子早早便聚在一处,免去了在人潮中艰难找人的麻烦。此时看着那找不着结保之人的学子急得如同热过上的蚂蚁团团转,心下不免庆幸。
“乐山哥,就送到这儿吧。你先回去,还能抓紧时间再眯一会儿,时辰不早了。”沈知衍从沈乐山手中接过考篮,抬头看了看考棚门口密密麻麻的人群和天边闪烁的几颗星子,伸出手紧紧护着自己的考篮。
他曾听先前的夫子说起,等待入场时,学子的心神都被考棚吸引,这时候若有心术不正之人故意栽赃,便很难察觉。
而一旦被搜查出有夹带作弊之物,搜子们是不会管你是否被陷害,学子只得自认倒霉,不但会取消考试资格,连之前的那两场也是白忙活了。
三声锣响,亥初,考棚的搜子们一一排开,开始排查入场。
禀生唱保,确认无顶替作考之人后,五人便到搜子处脱衣检查。沈知衍已经过一回,速度便快了许多,一手递上考篮,随即便迅速脱去自个儿的衣衫。
这时节,白日里还算暖和,可这时已是亥正,夜风一吹,就连沈知衍这样常年干活儿的人也觉得寒风袭人。还是早点查完,少遭点罪的好。
两名搜子见他动作快,心下满意,按着规矩快速搜身后便让沈知衍到一旁穿衣。有些别扭或者初次应考的人,动作难免磨蹭,那些搜子不耐之下,免不得动作粗鲁许多。
应试的学子们眼中含怒,可那些搜子丝毫不惧,两千人里头才取两百来人,他们经手的这些,多是白身的命,何惧之有?
等到了号舍,已快接近子时,夜色渐浓。
沈知衍不敢耽搁,先细细检查过整个考棚,见屋顶没有破洞,两块木板也还算平整,便先拿出抹布擦去灰尘,又拿出药粉洒在边边角角蛇虫鼠蚁易出没的地方。再用力取下木板,将两块木板拼在一处,便可躺在上头休息。
可沈知衍生得高大,此时虽已尽量屈膝缩在一处,可还是有一截腿落在外头。理了理身上的薄衫,沈知衍闭上眼睛,放松心神让自己尽快入睡,明日开始,可没这么好睡了。
天光微亮,便有小吏抬着箩筐水缸与考生们送饭。两个蒸饼一碗温水便是今日朝食,沈知衍吃完之后又拿出一块儿自己准备的点心吃下才有七分饱。刚吃完,就听见锣鼓响了三声,预示着此次院试正式开始。
小吏们开始挨个分发答题纸和试卷,沈知衍拿到之后,迅速检查了一遍有无缺页错漏之处,待检查完毕之后,才开始研磨答题。
第一场考帖经,考题内容虽俱是出自四书五经,但沈知衍开始作答之后便发现,题目大多出自尚书、春秋和周易,四书中只有论语稍稍多了一些其余不过寥寥一两句。
这次的院试,难度比起之前那一场,要大些。
收敛心神之后,沈知衍不去多想,只专注着一一答题。到了饭点,小吏又送来两个饼子,沈知衍快速检查了一遍稿纸,便把试卷细心卷好,收到考篮里放好之后才开始用饭。
卷面不洁乃是大忌,他不能在这些小节上失误。吃完饼子后,沈知衍只略微歇息了一会儿便开始答题,一共就发了三根蜡烛,头两场的题目较为简单,他必得趁着天色好抓紧时间答题,不然浪费了蜡烛,后头的杂文和策论,时间上就会紧张许多。
一连三日,沈知衍答题颇为顺利。就连第三日的杂文,题目将注重实践的教化民生之法融入到讲究文采措辞的杂文中,着实刁钻,可他还是顺利答完。直到第四日,一见上面的题目,沈知衍眉心便一皱。
“盗钩者诛,窃国者侯”,居然是一道问治安之策的论题。
近几年的院试策论,多是围绕安国强军之上,少有此类题目。沈知衍内心不由庆幸,在之前知晓家中恐遭窃贼之时,林芷曾问过他,若是抓到这行窃之人,该如何惩罚。总不能打个半死丢出去吧?在本朝律法中,可有相关规定?
他便将大虞律法中相关之法找出来与林芷瞧过。也与她说明,像这类偷盗不成反被抓的贼子,大家为何不报官。
林芷那时皱着眉说到:“若只是打个几板子便放回去确实不会叫人长记性。还不如给他挂个牌子,让他去扫大街,至少让人知道他是个惯犯啊!”
林芷当然是随口一说,她前世在景区,看见过安保人员举着个喇叭在一个乞讨的人跟前循环播放:“骗子、骗子,不要给钱,不要上当受骗!”
这才有此一说,沈知衍当时还夸她:“此法倒是有几分太守王敬则的影子,让人知耻知羞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此时看见这题目,沈知衍心下有些许庆幸,可更多的,还是对家人的担忧。
这些闲话就数沈高石家里的人传得最凶,特别是那陆氏最卖力,吆喝着人就向族长家去。可总算让她找着机会了!自从上次吃了亏,还专门让人上门一顿数落,陆氏一直怀恨在心,好不容易找着由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给老二家添堵的机会。
且她还无师自通,鼓动着村里几个爱挑事占便宜的人直直往族长家来!族长不是爱管事儿吗?那也不能专盯着她家!老二家这事办得不地道,族长也得上老二家好生教教他们做人做事!
一行人闹哄哄的进了族长沈高山家,嚷嚷着让族长做主。
“族长,这高地家里的做事儿不地道,居然把那无主的桃子摘了精光!您说说,哪有这样办事儿的,他家现在赚了这么多钱,还来占这样的小便宜!跟些孩子老弱抢东西,您得管管!”“是啊,是啊,这事不不敞亮,咱们沈家就没出过这样的事儿!”
……
族长沈高山慢吞吞卷烟叶子,听着村人的七嘴八舌,眼睛往缩在人群里的陆氏一扫,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
“这事儿我倒是不知道。衍小子倒是给我送了个好东西,让咱们今年能争个先,抢先把这桃子多卖上几个钱。他倒是说已经从自家山头摘得两筐,我倒是不知道他还将林地里的桃子都摘光了。”
不耐烦听这些人多说,沈高山指了指自家儿子:“乐山,你现在就跑一趟,看看林地的桃子还在不在树上!谁不放心的,就跟着去一趟!一天一天的正事儿不干,专惹是非,都去看了,再来我跟前说话!”
==
族长家的闹剧林芷不知道,先前沈知衍瞧见她的摘果器,细细打量之后,又亲自搬了两筐桃子下山。一到家,便与林芷商量,要把这摘果器拿一个给族里。
林芷忙着熬果酱,也不待他细说,点头同意就让人别打扰她研发新产品。连沈知衍何时回来的都不知道,自然更不知道因这一出,沈知衍不止在族长那里刷了一波好感度,连许多沈氏族人都感慨沈老二家行事大方,让她也小小的出了个风头。
不过就算知道了,林芷也不会放在心上,她更在意眼前这一口蜜桃茉莉茶。
熟透了的蜜桃去皮切块,加糖熬酱,系统给的茉莉花茶泡好吊在井里放凉。蜜桃酱做底儿,茉莉花茶冲调,一口下去,满口生香,还能嚼到脆桃块儿。
痛快!林芷一口气喝了大半碗才停下,嗯,再加些新鲜桃子口感会更好。沈家茶水铺的新品,成了!
==
蜜桃茉莉果然又火了一把。现在桃源村小孩子之间最有面儿的,就是挂一个标了‘沈记’的竹筒子。只要有那个,就说明你曾在沈记茶水铺买过他家的蜜桃茉莉茶。
很长一段时间里,捧着一杯淡粉色的蜜桃茉莉茶,再用麦秸秆子吸溜里边儿的茶水和脆桃粒儿,是桃源村一景。这种新奇的喝水方式在小孩儿之间尤为盛行,文静些的还好,有那调皮的,会故意发出那种吸溜声儿,林芷看得眼睛疼耳朵也疼。
有一那么一瞬间,她十分后悔给每一杯蜜桃茉莉都搭配一根麦秸秆当吸管。真的,干嘛执着于喝奶茶必须配吸管的方式?可又看看账本上的进账,嗯,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
外人的眼睛都被沈家新出的茶水吸引了过去,也就不曾注意到沈知淳消失了一段时间。对于李玉香的弟弟李有财不时出现在沈记茶水铺帮忙已经成了习惯。直到沈知淳很长时间没来铺子,偶尔有人问起,沈家人便大大方方说:“去门办事儿去了。”
有心人一下猜到,这是沈知衍参加院试,由兄长相送。时间过得这样快,沈知衍又要参加院试了,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中。
另外的有心人也在商量:“大哥,我亲眼瞧见了,那沈家兄弟俩都上了马车去了南阳府。现沈家一屋子的女人,只有一个年轻小子,一看就不经事儿,现在动手最好!”
第23章 院试
八月十六,院试。
不到亥时,参考的学子便如百川归海般一股一股汇入考棚之处。人潮汹涌,即使俱是讲究‘讷言敏行’读书人,两千多人聚在一处,也是如水入油锅般炸开了锅的嘈杂。
因提前说好汇合的时间地点,沈知衍等互结的几名学子早早便聚在一处,免去了在人潮中艰难找人的麻烦。此时看着那找不着结保之人的学子急得如同热过上的蚂蚁团团转,心下不免庆幸。
“乐山哥,就送到这儿吧。你先回去,还能抓紧时间再眯一会儿,时辰不早了。”沈知衍从沈乐山手中接过考篮,抬头看了看考棚门口密密麻麻的人群和天边闪烁的几颗星子,伸出手紧紧护着自己的考篮。
他曾听先前的夫子说起,等待入场时,学子的心神都被考棚吸引,这时候若有心术不正之人故意栽赃,便很难察觉。
而一旦被搜查出有夹带作弊之物,搜子们是不会管你是否被陷害,学子只得自认倒霉,不但会取消考试资格,连之前的那两场也是白忙活了。
三声锣响,亥初,考棚的搜子们一一排开,开始排查入场。
禀生唱保,确认无顶替作考之人后,五人便到搜子处脱衣检查。沈知衍已经过一回,速度便快了许多,一手递上考篮,随即便迅速脱去自个儿的衣衫。
这时节,白日里还算暖和,可这时已是亥正,夜风一吹,就连沈知衍这样常年干活儿的人也觉得寒风袭人。还是早点查完,少遭点罪的好。
两名搜子见他动作快,心下满意,按着规矩快速搜身后便让沈知衍到一旁穿衣。有些别扭或者初次应考的人,动作难免磨蹭,那些搜子不耐之下,免不得动作粗鲁许多。
应试的学子们眼中含怒,可那些搜子丝毫不惧,两千人里头才取两百来人,他们经手的这些,多是白身的命,何惧之有?
等到了号舍,已快接近子时,夜色渐浓。
沈知衍不敢耽搁,先细细检查过整个考棚,见屋顶没有破洞,两块木板也还算平整,便先拿出抹布擦去灰尘,又拿出药粉洒在边边角角蛇虫鼠蚁易出没的地方。再用力取下木板,将两块木板拼在一处,便可躺在上头休息。
可沈知衍生得高大,此时虽已尽量屈膝缩在一处,可还是有一截腿落在外头。理了理身上的薄衫,沈知衍闭上眼睛,放松心神让自己尽快入睡,明日开始,可没这么好睡了。
天光微亮,便有小吏抬着箩筐水缸与考生们送饭。两个蒸饼一碗温水便是今日朝食,沈知衍吃完之后又拿出一块儿自己准备的点心吃下才有七分饱。刚吃完,就听见锣鼓响了三声,预示着此次院试正式开始。
小吏们开始挨个分发答题纸和试卷,沈知衍拿到之后,迅速检查了一遍有无缺页错漏之处,待检查完毕之后,才开始研磨答题。
第一场考帖经,考题内容虽俱是出自四书五经,但沈知衍开始作答之后便发现,题目大多出自尚书、春秋和周易,四书中只有论语稍稍多了一些其余不过寥寥一两句。
这次的院试,难度比起之前那一场,要大些。
收敛心神之后,沈知衍不去多想,只专注着一一答题。到了饭点,小吏又送来两个饼子,沈知衍快速检查了一遍稿纸,便把试卷细心卷好,收到考篮里放好之后才开始用饭。
卷面不洁乃是大忌,他不能在这些小节上失误。吃完饼子后,沈知衍只略微歇息了一会儿便开始答题,一共就发了三根蜡烛,头两场的题目较为简单,他必得趁着天色好抓紧时间答题,不然浪费了蜡烛,后头的杂文和策论,时间上就会紧张许多。
一连三日,沈知衍答题颇为顺利。就连第三日的杂文,题目将注重实践的教化民生之法融入到讲究文采措辞的杂文中,着实刁钻,可他还是顺利答完。直到第四日,一见上面的题目,沈知衍眉心便一皱。
“盗钩者诛,窃国者侯”,居然是一道问治安之策的论题。
近几年的院试策论,多是围绕安国强军之上,少有此类题目。沈知衍内心不由庆幸,在之前知晓家中恐遭窃贼之时,林芷曾问过他,若是抓到这行窃之人,该如何惩罚。总不能打个半死丢出去吧?在本朝律法中,可有相关规定?
他便将大虞律法中相关之法找出来与林芷瞧过。也与她说明,像这类偷盗不成反被抓的贼子,大家为何不报官。
林芷那时皱着眉说到:“若只是打个几板子便放回去确实不会叫人长记性。还不如给他挂个牌子,让他去扫大街,至少让人知道他是个惯犯啊!”
林芷当然是随口一说,她前世在景区,看见过安保人员举着个喇叭在一个乞讨的人跟前循环播放:“骗子、骗子,不要给钱,不要上当受骗!”
这才有此一说,沈知衍当时还夸她:“此法倒是有几分太守王敬则的影子,让人知耻知羞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此时看见这题目,沈知衍心下有些许庆幸,可更多的,还是对家人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