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43节
于晓静竟然红了脸,轻咳了一声:“嗯……还行,他人不错。”
“哎哟,你还脸红了。”江孜啧啧好几声,于晓静是什么人啊?说她厚脸皮她自己都不反驳的,以前提起林旭可从没见他这般脸红作小女人状。
“去去去,什么脸红了。”于晓静不承认,江孜撇嘴:“不承认拉倒,你赶紧跟林旭说清楚,可别影响到你和何堇安了。”
于晓静脸上的笑容和红晕散去,不耐烦的往食肆大堂去,大堂里没什么人,但也不是什么谈话的好地方,于晓静去将林旭叫到后院后门的巷子去说话了,江孜想偷听还是忍住了,坐在院子和林荷商讨着婚宴热菜要做什么。
荤菜菜单还没定好,于晓静就已经和林旭谈完了,没花多少时间,半刻钟都不到,等她回来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怎么样?”江孜好奇,于晓静坐在她旁边连喝两杯水:“什么怎么样,就是告诉他我们不合适,林家太复杂不适合我,我现在已经相看好了。”
“那他表妹?”江孜再次提问:“他娶?”
“他说他为他表妹安排了一门亲事,但是表妹不乐意,他说他会好好解决的。”于晓静撇嘴:“要我说她哪里能乐意,林旭这么个冤大头,家里又有钱,她肯定想抓住了呗,不过跟我也没关系。”
“对,跟咱们没关系了。”江孜叹气:“你说他早些把表妹安排好,何至于闹到现在这样?”
“就算没有表妹,我和他估计也成不了,就算嫁过去了,他家那情况得让我闹得不可开交,我可不会任由人欺负的。”于晓静看得很明白,说罢便转移了话题:“听说最近你在研究婚宴上的菜单,怎么样了?”
“凉菜和酒水都定下来了,现在在看热菜。”江孜顺着她的话说下去:“你也来帮忙琢磨琢磨。”
“呐,来个猪蹄、来个羊肉、来个鱼虾,再来几个猪肉菜,不就凑齐了。”于晓静掰着手指,说着还吸吸口水问江孜:“今天定好了菜单,要不晚上就做来试菜?”
其实于晓静说得没错,办宴席大概也就是这些菜式。
几个人凑在一起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八道热菜暂定六荤二素。
荤菜选定了黄豆焖猪蹄、溜肥肠、粉蒸排骨、黄焖羊肉、糖醋大虾和香辣鱼块,都是平日里做惯了的菜式,除了肥肠清洗起来有些麻烦,黄焖羊肉需要格外注意去腥,其他都挺好做的。
有人猜测是为了婚宴试菜,还说笑这般就当做是也吃上了江孜和傅怀瑾的婚宴。
素菜选定了风味茄子和蒜香豆角。
风味茄子是要油炸的,将茄子切成长条油炸,炒香料汁,熬至粘稠后倒入炸得金黄的茄子,翻炒均匀撒上芝麻就可以了。
蒜香豆角则是将豆角切成细丝,主要的配料就是蒜末,先炒香一半的蒜末,放入豆角丝炒熟,再倒入剩余的蒜末,加些酱油和盐调味就可以了。"
素菜都是极为简单的菜式,到时候交给几个帮厨来做就行了。
晚上于晓静如愿的吃上这几道大菜,每道菜分量不算太多,还加了一道番茄鱼丸汤,剥去鱼皮的鲈鱼做成鱼丸这是早就定好的,汤品里定了个佛跳墙,就再来一道酸甜解腻开胃的番茄鱼丸汤正好。
这番茄鱼丸汤与往常做的不太一样,里面特地加了许多配料,有土豆、青椒、香菇和胡萝卜,分别切成小丁,先将番茄表面划十字刀口,放到沸水中烫2分钟,剥掉外皮,切成小丁,热油爆炒出汁,加入土豆、青椒、香菇、胡萝卜翻炒,浇上一勺酱油,倒入适量清水,再加些番茄酱,一小勺盐,一小勺糖,搅拌均匀,大火煮沸后放入鱼丸和玉米粒,等鱼丸煮到浮起就可以关火出锅。
这鱼丸做得鲜嫩,汤底香浓,配料又丰富,酸汤淡淡的酸味从舌尖尖上淡去的时候,鱼丸的鲜甜就会格外明显,直接当汤喝就很好喝,或者用来拌米饭、下面当浇头都可以,就像于晓静现在刚喝了一口汤,就将连汤带配料浇在米饭上,拌匀了舀了一大勺塞进嘴里,直呼好吃。
几道荤菜里,江孜是格外喜欢吃溜肥肠的,是林荷做的,色泽非常红亮,肥肠软软糯糯的嚼劲十足,没有一丝异味,裹着酱汁,酱香满满的,里面还放了些青椒与洋葱,清清爽爽的,吃起来既有肥肠的醇厚软糯,又有青椒洋葱的清脆爽口,口感层次分明,肥而不腻。
糖醋大虾是傅怀瑾的最爱,他喜欢的菜式要么是清淡爽口的的要么就糖醋酸甜的,副厨做的这道糖醋大虾先将大虾炸得酥脆,酱汁颜色十分好看,琥珀琉璃色的挂在大虾上,外壳几乎都不用剥能直接嚼碎,咬起来咔嚓作响,虾肉q弹鲜美,酸甜的酱汁黏糊糊的沾在唇上,忍不住都要用舌头舔得干干净净。
至于于晓静,她哪里有不喜欢吃的,只要是肉菜就没少吃,尤其是猪蹄,直接抓在手上就开啃,完全有估计形象的想法。
至于素菜里的风味茄子,是油炸过的,外层微微有些脆皮,但内里极为柔软,吃起来十分油润,多吃几口可能会觉着油腻,但是与米饭搭配起来反而十分的下饭,吃着便不觉着油腻了,又或者喝些汤解解腻。
就是蒜香豆角有些许的争议。
蒜香味重,多吃些嘴里便有些味道,即便是及时漱口也仍旧会有些留味,所以一般连食肆蒜香味的菜式做得也不算多,有做的时候点的食客其实也不少,就是放在宴席上略微有些不合适了。
最后江孜决定改成清炒莴笋丝,清清爽爽的还有一丝微甜,荤菜这么多,吃着更解腻。
热菜就这样定下来了,为了叫食肆的人练手,溜肥肠和黄焖羊肉成了食肆出现频率极高的菜式。
有人猜测是为了婚宴试菜,还说笑这般就当做是也吃上了江孜和傅怀瑾的婚宴。
这说法让江孜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
接下来几天,江孜在做些没做过的新点心,像柠檬果酱口味的一口酥、老式咸奶油蛋糕、各种口味的戚风蛋糕、奶油抱抱卷等,这段时间,常平镇的老食客们是非常有口福的,各种新品点心限量售卖,一天可能就三五份,数量实在太少,抢都很难抢。
再三研究,最终在众人的一致投票下,选定了老式咸奶油蛋糕、开心果酱戚风杯子蛋糕、白凉粉做的多种果酱口味果冻以及南瓜芝麻球。
老式咸奶油蛋糕的口感很有层次的,奶油带着微微的咸味,咸与甜相互交融,糕体上撒了些杏仁片和坚果碎,跟其他蛋糕糕体比起来要更加的扎实和绵密,但不失柔软,整体是十分醇厚的,一口下去能同时体会到咸奶油的浓郁和蛋糕体的实在,江孜更喜欢冷藏后再吃,就像吃冰淇淋蛋糕一样,香醇浓厚软嫩冰凉,还有杏仁和坚果香。
开心果酱戚风纸杯蛋糕是用的油纸做的小纸杯,小小的两三口就能吃完一个,是浅绿色的糕体,糕体十分软绵,色彩清新,吃起来微微甜不油腻还有浓郁的开心果香。
南瓜芝麻球是没有加一滴水的,完全用南瓜泥和面,色泽金黄,南瓜香味儿浓郁,外表裹满白芝麻,刷一层薄薄的油,放入面包窑里烘烤,没有油炸的油腻,膨胀起来胖乎乎的南瓜芝麻球外皮吃起来酥酥脆脆的,中间的部分却是甜甜糯糯,粘唧唧的,双重口感真是好吃极了。
做法最简单的便是多种果酱口味果冻,用白凉粉做的,因为果酱已经很甜了,锅里放水不加白糖,大火煮开倒入凉粉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好的冰凉粉倒入模具再加入不同口味的果酱,放到水井里冰镇凝固,最好的果冻外观晶莹剔透,不同果酱不同颜色,色泽鲜艳,吃起来柔软滑溜而富有弹性,入口即化。
第671章、嫁衣
在婚宴的前五天,江孜就回了常平镇。
一是在大华朝有习俗,成亲前三天,未婚夫妇是不能见面的。
二是张宁宁的小闺女满月,她得回去参加满月宴。
这次的满月宴自然是请江家来操办的,庄子上的厨子多,厨艺学得不错,操办一个满月宴简简单单的,不需要江孜操心,她就安安心心的待在于家逗小奶娃。
江孜只见过那小闺女一次,就是洗三那天,小丫头刚出生三天,眉眼还没完全张开,有些皱巴巴的不太好看,于晓静当时还跟江孜吐槽说刚出生的那天更丑,红通通皱巴巴的像个小老太婆。
当时于母就给了于晓静一巴掌。
小闺女的小名儿叫乐乐,大名叫于清乐,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小丫头长开了,眼睛圆溜溜的又大又黑,像是星星一般亮晶晶的,被养得极好,胖嘟嘟奶呼呼的,瞧着就是个小美人胚子。
于清乐小朋友最喜欢的就是她的小姑姑于晓静了,只要有于晓静在,谁抱她都不依,,连亲爹亲娘都不带搭理的,嗷嗷大哭着只要于晓静抱着她哄,就立马眉开眼笑的。
江孜好不容易回来,想说逗逗娃,结果是抱都抱不上。
当然这样一个奶呼呼的小糯米团子,她还真不敢抱,生怕抱不好弄得不舒服,小丫头铁定哭给她看。
见江孜喜欢小孩,于晓静贼兮兮的笑:“你这立马就要成亲了,成亲就赶紧生个奶娃娃玩呗,听话的时候可好玩了。”
于晓静这明显是玩出经验了。
“才不要,别人家的小娃娃才好玩呢。”江孜拒绝,又小声跟于晓静道:“阿瑾说了,我年纪好小,身子都没长好呢,至少要等到十八岁,可还早着呢。”
说着又撇了眼正跟在于晓毅身后帮忙忙活的何堇安,朝着于晓静挤眉弄眼:“我觉得你倒是可以安排上行程了,你瞧瞧何堇安,多积极呢。”
“说什么呢。”于晓静捶了江孜一下,扬了扬下巴:“你都说了年纪小身子没长好,那我也不着急呀。”
两个凑在一起时不时戳戳正睁着眼睛时不时啊啊两声的小奶娃,时不时低声说几句话。
满月宴热热闹闹的摆上了二十来桌,请了村里人,还有张宁宁的娘家亲戚们,等到结束回家,江母就拉着于晓静进了屋子,木架上撑起了火红的嫁衣,做工精致漂亮。
大华朝的习俗是嫁衣得新娘子自己缝制,古代女子都会针线活,做个嫁衣不成问题,只是绣工好坏印象嫁衣是否精致好看罢了。
但是江孜的手握得住锅铲,捏不起绣花针,那针线活做得实在是不堪入目。
无奈之下也只能是江母代劳,只是在一些比较隐秘的需要缝合的地方让江孜缝了几针,缝得歪歪扭扭的反正也藏着瞧不见,勉强也算她亲自缝制过了。
“这离成亲也没几日了,你先试试,有需要调整的我再改改。”江母拉着江孜走过去又道:“现在温度低,你又是怕冷的,我特地做得稍微大了些,这样你里面可以穿一件稍厚实些的里衣。
嫁衣的布料是傅怀瑾送来的,上等的丝绸材质,布料轻薄透气,摸起来的触感十分丝滑柔软,穿起来肯定十分舒适。
这件嫁衣是江母亲手一针一线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才缝制好的,在这之前,江孜哪里敢想自己竟然能穿上全手工做的嫁衣,若是放到现代,那价格得多昂贵啊?
上衣是宽袖窄腰的样式,袖口宽松并饰以精美的刺绣,是凤凰展翅的图样,下裳则为多层叠加的马面裙,裙摆宽大,上边绣着莲花盛开,江母的绣活做得极好,无论是凤凰展翅还是莲花盛开,绣得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跃然于衣上,而且裙摆处还镶嵌着细小的珍珠与玛瑙宝石,给这精美的嫁衣增添了几分奢华与华丽。
“阿娘,你这嫁衣做得真的好漂亮。”江孜一眼就喜欢上,迫不及待的开始换上,绯红的嫁衣十分贴身,裙摆宽大,层层叠叠的,走几步如同彩云翻飞,好看极了。
在嫁衣旁侧是绣着并蒂莲的红盖头,边缘垂着长长的垂珠流苏。
“阿娘,这都是阿瑾那边送来的布料做的?”江孜摸了摸那并蒂莲笑:“也就是阿娘的绣工才配得上这般好的布料材质,换成我真的是糟蹋了。”
江母好半响都没回话,江孜回身看向她,有些疑惑:“阿娘?”
“我们家阿孜,如今也长大了。”江母轻轻应了一声,走上前仔仔细细的打量着她,眼眶微红:“这么快就要成亲嫁人,总觉得你还小。”
“阿娘,常平镇离得近,我随时能回来的,咱们家在镇上也有宅子,你也常去住,就还跟现在一样。”江孜伸手就抱住了江母,江母好笑的摇摇头:“傻丫头,哪里能一样?”
江母只说了这句话便没再说了,收敛了一下情绪,与江孜讨论着是否有不合身需要修改的,试穿以后便脱了下来,依旧是挂在了衣架上。
"距离婚宴只有四天了,江家上下都开始忙碌起来了。
因经历过江谌成亲,庄子上还算是有些经验的,许多都可以照搬的。"
比如去男方家中铺床,江母请了村长奶奶,仍旧是让江源来跳床吃喜果,这家伙高高兴兴的请假跳床滚了一圈,还没玩够就苦巴巴的被傅怀瑾接回了私塾。
除了铺床,还有上门请人参加婚宴,备礼照旧参考江谌成亲,除了必备的的红鸡蛋和红糖红枣和喜糖,还有加工坊的精致小木礼盒,放了些比较受欢迎各种糕点点心,这些由江家准备,但是费用都是傅家承担的。
为了婚宴,常平镇和清河县直接选择停业,提前一天去傅家准备婚宴食材,尤其是佛跳墙是十分花费时间的,必须提前一天准备好,担心人手不够,江孜还叫江欢宜在庄子上挑了些人手过去。
方山村这边也在准备红鸡蛋以及红封,还有婚宴当天出嫁时女方家中会有亲朋好友来帮忙,这时候就要煮些红枣桂圆鸡蛋汤给帮忙的人吃,简单好吃补气血,天冷吃着最合适了。
第672章、成亲(一)
婚礼当天,江孜早早就被叫了起来,外头的天色还黑乎乎的,连鸡鸣狗叫都没有,只有来来回回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屋里点着比往常更多的红烛油灯,十分的亮堂。
来给江孜梳妆的是傅怀瑾从镇上请来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一边给江孜上妆一边夸她皮肤好,寻常时候几乎不用胭脂水粉的人,突然上妆就叫人十分惊艳,难得早起的于晓静就守在江孜身边感慨:“我们家阿孜今天这么好看,还真是便宜了傅怀瑾了。”
惹得江孜都笑出了声,整个人一动,水粉差点抹到眼睛里了,赶紧坐直不敢乱动。
上妆时没涂唇,江母端来一碗小米粥:“少少吃些,水不能再喝了,今天一整天的时间,你可没工夫去茅房的。”
于晓静端着小米粥,吃着油条乐呵呵的:“当新娘子还得饿肚子,阿孜,今天的油条炸得可好吃了,酥酥脆脆的。”
江孜不想搭理她,快快的吃完小米粥,由江母帮着换好了嫁衣,涂上口脂,坐在镜子看着陌生又熟悉的自己,忙碌了半个时辰,终于听到了鸡鸣声。
鸡鸣声响起,村长奶奶便进了屋,走到江孜身后,拿起梳子为江孜作梳头礼——正常来说,梳头礼是由女方母亲以梳头的方式为新嫁娘送上祝福的方式。
可古代又多是迷信的,江母丧夫,她来梳头不算好兆头,还是请了村里最有福气的全福奶奶来为江孜梳头。
所谓梳头礼,一梳梳到尾,二梳举案齐眉,三叔儿孙满堂,梳头后盘发梳髻带上发簪。
一切准备就绪,天色也才刚刚微亮,江孜坐得浑身都有些僵硬了,江母和于晓静一左一右扶着她起了身。
新嫁娘出嫁前应该前往家庙或者祠堂,又或者去祖先牌位前行告庙礼,江家逃难定居方山村,没有家庙,也入不了只有方山村本姓人才能的祠堂,家中祖辈的牌位早就没了,只在庄子修建好的时候特地留了间屋子摆放江父的牌位。
此时江母就是要陪着江孜去给父亲的牌位行礼告别。
江母轻声细语的说着话,多数都是女儿长大了要出嫁了,说傅怀瑾是个不错的女婿,家中一切都好,江孜也附和着说了几句,等到外头的人敲门催促着说时间不早了,江母才抹了一把眼泪,与江孜一同走了出去。
回到屋里,江母出去招待村里人了,胡晴儿与于晓静便在屋里陪着江孜,三个人难得聚在一起说些私密话,江孜不敢多说话,口渴了又不敢喝水,只能润润唇,口脂又容易掉,简直是折磨。
过去差不多半个时辰,江母又回到房中,将胡晴儿和于晓静支出去,从衣袖中拿出一本书递给江孜,还没说话,江母自己都有些不太好意思,声音都减轻了几分:“阿孜,今晚是你的洞房夜,有些事情你该学着懂一些,这书一会你自己再看看。”
江孜接过那薄薄的一本册子,不太好意思的同时好奇心爆棚,也不知道古代的这类教科书究竟画得如何……
等江母微红着脸说完就叫江孜自己看书,匆匆离开,只留下江孜一个人——真的,还让当娘的来跟她说要怎么圆房,这经历多少是有些尴尬的。
只是尴尬的劲儿过去了,江孜就对手上的小册子好奇心爆棚了,翻开只看了两眼,江孜立刻就合上了——我的妈耶,画得这也太露骨了吧?
突然觉得自己好有颜色,不太干净了。
“哎哟,你还脸红了。”江孜啧啧好几声,于晓静是什么人啊?说她厚脸皮她自己都不反驳的,以前提起林旭可从没见他这般脸红作小女人状。
“去去去,什么脸红了。”于晓静不承认,江孜撇嘴:“不承认拉倒,你赶紧跟林旭说清楚,可别影响到你和何堇安了。”
于晓静脸上的笑容和红晕散去,不耐烦的往食肆大堂去,大堂里没什么人,但也不是什么谈话的好地方,于晓静去将林旭叫到后院后门的巷子去说话了,江孜想偷听还是忍住了,坐在院子和林荷商讨着婚宴热菜要做什么。
荤菜菜单还没定好,于晓静就已经和林旭谈完了,没花多少时间,半刻钟都不到,等她回来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怎么样?”江孜好奇,于晓静坐在她旁边连喝两杯水:“什么怎么样,就是告诉他我们不合适,林家太复杂不适合我,我现在已经相看好了。”
“那他表妹?”江孜再次提问:“他娶?”
“他说他为他表妹安排了一门亲事,但是表妹不乐意,他说他会好好解决的。”于晓静撇嘴:“要我说她哪里能乐意,林旭这么个冤大头,家里又有钱,她肯定想抓住了呗,不过跟我也没关系。”
“对,跟咱们没关系了。”江孜叹气:“你说他早些把表妹安排好,何至于闹到现在这样?”
“就算没有表妹,我和他估计也成不了,就算嫁过去了,他家那情况得让我闹得不可开交,我可不会任由人欺负的。”于晓静看得很明白,说罢便转移了话题:“听说最近你在研究婚宴上的菜单,怎么样了?”
“凉菜和酒水都定下来了,现在在看热菜。”江孜顺着她的话说下去:“你也来帮忙琢磨琢磨。”
“呐,来个猪蹄、来个羊肉、来个鱼虾,再来几个猪肉菜,不就凑齐了。”于晓静掰着手指,说着还吸吸口水问江孜:“今天定好了菜单,要不晚上就做来试菜?”
其实于晓静说得没错,办宴席大概也就是这些菜式。
几个人凑在一起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八道热菜暂定六荤二素。
荤菜选定了黄豆焖猪蹄、溜肥肠、粉蒸排骨、黄焖羊肉、糖醋大虾和香辣鱼块,都是平日里做惯了的菜式,除了肥肠清洗起来有些麻烦,黄焖羊肉需要格外注意去腥,其他都挺好做的。
有人猜测是为了婚宴试菜,还说笑这般就当做是也吃上了江孜和傅怀瑾的婚宴。
素菜选定了风味茄子和蒜香豆角。
风味茄子是要油炸的,将茄子切成长条油炸,炒香料汁,熬至粘稠后倒入炸得金黄的茄子,翻炒均匀撒上芝麻就可以了。
蒜香豆角则是将豆角切成细丝,主要的配料就是蒜末,先炒香一半的蒜末,放入豆角丝炒熟,再倒入剩余的蒜末,加些酱油和盐调味就可以了。"
素菜都是极为简单的菜式,到时候交给几个帮厨来做就行了。
晚上于晓静如愿的吃上这几道大菜,每道菜分量不算太多,还加了一道番茄鱼丸汤,剥去鱼皮的鲈鱼做成鱼丸这是早就定好的,汤品里定了个佛跳墙,就再来一道酸甜解腻开胃的番茄鱼丸汤正好。
这番茄鱼丸汤与往常做的不太一样,里面特地加了许多配料,有土豆、青椒、香菇和胡萝卜,分别切成小丁,先将番茄表面划十字刀口,放到沸水中烫2分钟,剥掉外皮,切成小丁,热油爆炒出汁,加入土豆、青椒、香菇、胡萝卜翻炒,浇上一勺酱油,倒入适量清水,再加些番茄酱,一小勺盐,一小勺糖,搅拌均匀,大火煮沸后放入鱼丸和玉米粒,等鱼丸煮到浮起就可以关火出锅。
这鱼丸做得鲜嫩,汤底香浓,配料又丰富,酸汤淡淡的酸味从舌尖尖上淡去的时候,鱼丸的鲜甜就会格外明显,直接当汤喝就很好喝,或者用来拌米饭、下面当浇头都可以,就像于晓静现在刚喝了一口汤,就将连汤带配料浇在米饭上,拌匀了舀了一大勺塞进嘴里,直呼好吃。
几道荤菜里,江孜是格外喜欢吃溜肥肠的,是林荷做的,色泽非常红亮,肥肠软软糯糯的嚼劲十足,没有一丝异味,裹着酱汁,酱香满满的,里面还放了些青椒与洋葱,清清爽爽的,吃起来既有肥肠的醇厚软糯,又有青椒洋葱的清脆爽口,口感层次分明,肥而不腻。
糖醋大虾是傅怀瑾的最爱,他喜欢的菜式要么是清淡爽口的的要么就糖醋酸甜的,副厨做的这道糖醋大虾先将大虾炸得酥脆,酱汁颜色十分好看,琥珀琉璃色的挂在大虾上,外壳几乎都不用剥能直接嚼碎,咬起来咔嚓作响,虾肉q弹鲜美,酸甜的酱汁黏糊糊的沾在唇上,忍不住都要用舌头舔得干干净净。
至于于晓静,她哪里有不喜欢吃的,只要是肉菜就没少吃,尤其是猪蹄,直接抓在手上就开啃,完全有估计形象的想法。
至于素菜里的风味茄子,是油炸过的,外层微微有些脆皮,但内里极为柔软,吃起来十分油润,多吃几口可能会觉着油腻,但是与米饭搭配起来反而十分的下饭,吃着便不觉着油腻了,又或者喝些汤解解腻。
就是蒜香豆角有些许的争议。
蒜香味重,多吃些嘴里便有些味道,即便是及时漱口也仍旧会有些留味,所以一般连食肆蒜香味的菜式做得也不算多,有做的时候点的食客其实也不少,就是放在宴席上略微有些不合适了。
最后江孜决定改成清炒莴笋丝,清清爽爽的还有一丝微甜,荤菜这么多,吃着更解腻。
热菜就这样定下来了,为了叫食肆的人练手,溜肥肠和黄焖羊肉成了食肆出现频率极高的菜式。
有人猜测是为了婚宴试菜,还说笑这般就当做是也吃上了江孜和傅怀瑾的婚宴。
这说法让江孜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
接下来几天,江孜在做些没做过的新点心,像柠檬果酱口味的一口酥、老式咸奶油蛋糕、各种口味的戚风蛋糕、奶油抱抱卷等,这段时间,常平镇的老食客们是非常有口福的,各种新品点心限量售卖,一天可能就三五份,数量实在太少,抢都很难抢。
再三研究,最终在众人的一致投票下,选定了老式咸奶油蛋糕、开心果酱戚风杯子蛋糕、白凉粉做的多种果酱口味果冻以及南瓜芝麻球。
老式咸奶油蛋糕的口感很有层次的,奶油带着微微的咸味,咸与甜相互交融,糕体上撒了些杏仁片和坚果碎,跟其他蛋糕糕体比起来要更加的扎实和绵密,但不失柔软,整体是十分醇厚的,一口下去能同时体会到咸奶油的浓郁和蛋糕体的实在,江孜更喜欢冷藏后再吃,就像吃冰淇淋蛋糕一样,香醇浓厚软嫩冰凉,还有杏仁和坚果香。
开心果酱戚风纸杯蛋糕是用的油纸做的小纸杯,小小的两三口就能吃完一个,是浅绿色的糕体,糕体十分软绵,色彩清新,吃起来微微甜不油腻还有浓郁的开心果香。
南瓜芝麻球是没有加一滴水的,完全用南瓜泥和面,色泽金黄,南瓜香味儿浓郁,外表裹满白芝麻,刷一层薄薄的油,放入面包窑里烘烤,没有油炸的油腻,膨胀起来胖乎乎的南瓜芝麻球外皮吃起来酥酥脆脆的,中间的部分却是甜甜糯糯,粘唧唧的,双重口感真是好吃极了。
做法最简单的便是多种果酱口味果冻,用白凉粉做的,因为果酱已经很甜了,锅里放水不加白糖,大火煮开倒入凉粉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好的冰凉粉倒入模具再加入不同口味的果酱,放到水井里冰镇凝固,最好的果冻外观晶莹剔透,不同果酱不同颜色,色泽鲜艳,吃起来柔软滑溜而富有弹性,入口即化。
第671章、嫁衣
在婚宴的前五天,江孜就回了常平镇。
一是在大华朝有习俗,成亲前三天,未婚夫妇是不能见面的。
二是张宁宁的小闺女满月,她得回去参加满月宴。
这次的满月宴自然是请江家来操办的,庄子上的厨子多,厨艺学得不错,操办一个满月宴简简单单的,不需要江孜操心,她就安安心心的待在于家逗小奶娃。
江孜只见过那小闺女一次,就是洗三那天,小丫头刚出生三天,眉眼还没完全张开,有些皱巴巴的不太好看,于晓静当时还跟江孜吐槽说刚出生的那天更丑,红通通皱巴巴的像个小老太婆。
当时于母就给了于晓静一巴掌。
小闺女的小名儿叫乐乐,大名叫于清乐,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小丫头长开了,眼睛圆溜溜的又大又黑,像是星星一般亮晶晶的,被养得极好,胖嘟嘟奶呼呼的,瞧着就是个小美人胚子。
于清乐小朋友最喜欢的就是她的小姑姑于晓静了,只要有于晓静在,谁抱她都不依,,连亲爹亲娘都不带搭理的,嗷嗷大哭着只要于晓静抱着她哄,就立马眉开眼笑的。
江孜好不容易回来,想说逗逗娃,结果是抱都抱不上。
当然这样一个奶呼呼的小糯米团子,她还真不敢抱,生怕抱不好弄得不舒服,小丫头铁定哭给她看。
见江孜喜欢小孩,于晓静贼兮兮的笑:“你这立马就要成亲了,成亲就赶紧生个奶娃娃玩呗,听话的时候可好玩了。”
于晓静这明显是玩出经验了。
“才不要,别人家的小娃娃才好玩呢。”江孜拒绝,又小声跟于晓静道:“阿瑾说了,我年纪好小,身子都没长好呢,至少要等到十八岁,可还早着呢。”
说着又撇了眼正跟在于晓毅身后帮忙忙活的何堇安,朝着于晓静挤眉弄眼:“我觉得你倒是可以安排上行程了,你瞧瞧何堇安,多积极呢。”
“说什么呢。”于晓静捶了江孜一下,扬了扬下巴:“你都说了年纪小身子没长好,那我也不着急呀。”
两个凑在一起时不时戳戳正睁着眼睛时不时啊啊两声的小奶娃,时不时低声说几句话。
满月宴热热闹闹的摆上了二十来桌,请了村里人,还有张宁宁的娘家亲戚们,等到结束回家,江母就拉着于晓静进了屋子,木架上撑起了火红的嫁衣,做工精致漂亮。
大华朝的习俗是嫁衣得新娘子自己缝制,古代女子都会针线活,做个嫁衣不成问题,只是绣工好坏印象嫁衣是否精致好看罢了。
但是江孜的手握得住锅铲,捏不起绣花针,那针线活做得实在是不堪入目。
无奈之下也只能是江母代劳,只是在一些比较隐秘的需要缝合的地方让江孜缝了几针,缝得歪歪扭扭的反正也藏着瞧不见,勉强也算她亲自缝制过了。
“这离成亲也没几日了,你先试试,有需要调整的我再改改。”江母拉着江孜走过去又道:“现在温度低,你又是怕冷的,我特地做得稍微大了些,这样你里面可以穿一件稍厚实些的里衣。
嫁衣的布料是傅怀瑾送来的,上等的丝绸材质,布料轻薄透气,摸起来的触感十分丝滑柔软,穿起来肯定十分舒适。
这件嫁衣是江母亲手一针一线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才缝制好的,在这之前,江孜哪里敢想自己竟然能穿上全手工做的嫁衣,若是放到现代,那价格得多昂贵啊?
上衣是宽袖窄腰的样式,袖口宽松并饰以精美的刺绣,是凤凰展翅的图样,下裳则为多层叠加的马面裙,裙摆宽大,上边绣着莲花盛开,江母的绣活做得极好,无论是凤凰展翅还是莲花盛开,绣得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跃然于衣上,而且裙摆处还镶嵌着细小的珍珠与玛瑙宝石,给这精美的嫁衣增添了几分奢华与华丽。
“阿娘,你这嫁衣做得真的好漂亮。”江孜一眼就喜欢上,迫不及待的开始换上,绯红的嫁衣十分贴身,裙摆宽大,层层叠叠的,走几步如同彩云翻飞,好看极了。
在嫁衣旁侧是绣着并蒂莲的红盖头,边缘垂着长长的垂珠流苏。
“阿娘,这都是阿瑾那边送来的布料做的?”江孜摸了摸那并蒂莲笑:“也就是阿娘的绣工才配得上这般好的布料材质,换成我真的是糟蹋了。”
江母好半响都没回话,江孜回身看向她,有些疑惑:“阿娘?”
“我们家阿孜,如今也长大了。”江母轻轻应了一声,走上前仔仔细细的打量着她,眼眶微红:“这么快就要成亲嫁人,总觉得你还小。”
“阿娘,常平镇离得近,我随时能回来的,咱们家在镇上也有宅子,你也常去住,就还跟现在一样。”江孜伸手就抱住了江母,江母好笑的摇摇头:“傻丫头,哪里能一样?”
江母只说了这句话便没再说了,收敛了一下情绪,与江孜讨论着是否有不合身需要修改的,试穿以后便脱了下来,依旧是挂在了衣架上。
"距离婚宴只有四天了,江家上下都开始忙碌起来了。
因经历过江谌成亲,庄子上还算是有些经验的,许多都可以照搬的。"
比如去男方家中铺床,江母请了村长奶奶,仍旧是让江源来跳床吃喜果,这家伙高高兴兴的请假跳床滚了一圈,还没玩够就苦巴巴的被傅怀瑾接回了私塾。
除了铺床,还有上门请人参加婚宴,备礼照旧参考江谌成亲,除了必备的的红鸡蛋和红糖红枣和喜糖,还有加工坊的精致小木礼盒,放了些比较受欢迎各种糕点点心,这些由江家准备,但是费用都是傅家承担的。
为了婚宴,常平镇和清河县直接选择停业,提前一天去傅家准备婚宴食材,尤其是佛跳墙是十分花费时间的,必须提前一天准备好,担心人手不够,江孜还叫江欢宜在庄子上挑了些人手过去。
方山村这边也在准备红鸡蛋以及红封,还有婚宴当天出嫁时女方家中会有亲朋好友来帮忙,这时候就要煮些红枣桂圆鸡蛋汤给帮忙的人吃,简单好吃补气血,天冷吃着最合适了。
第672章、成亲(一)
婚礼当天,江孜早早就被叫了起来,外头的天色还黑乎乎的,连鸡鸣狗叫都没有,只有来来回回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屋里点着比往常更多的红烛油灯,十分的亮堂。
来给江孜梳妆的是傅怀瑾从镇上请来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一边给江孜上妆一边夸她皮肤好,寻常时候几乎不用胭脂水粉的人,突然上妆就叫人十分惊艳,难得早起的于晓静就守在江孜身边感慨:“我们家阿孜今天这么好看,还真是便宜了傅怀瑾了。”
惹得江孜都笑出了声,整个人一动,水粉差点抹到眼睛里了,赶紧坐直不敢乱动。
上妆时没涂唇,江母端来一碗小米粥:“少少吃些,水不能再喝了,今天一整天的时间,你可没工夫去茅房的。”
于晓静端着小米粥,吃着油条乐呵呵的:“当新娘子还得饿肚子,阿孜,今天的油条炸得可好吃了,酥酥脆脆的。”
江孜不想搭理她,快快的吃完小米粥,由江母帮着换好了嫁衣,涂上口脂,坐在镜子看着陌生又熟悉的自己,忙碌了半个时辰,终于听到了鸡鸣声。
鸡鸣声响起,村长奶奶便进了屋,走到江孜身后,拿起梳子为江孜作梳头礼——正常来说,梳头礼是由女方母亲以梳头的方式为新嫁娘送上祝福的方式。
可古代又多是迷信的,江母丧夫,她来梳头不算好兆头,还是请了村里最有福气的全福奶奶来为江孜梳头。
所谓梳头礼,一梳梳到尾,二梳举案齐眉,三叔儿孙满堂,梳头后盘发梳髻带上发簪。
一切准备就绪,天色也才刚刚微亮,江孜坐得浑身都有些僵硬了,江母和于晓静一左一右扶着她起了身。
新嫁娘出嫁前应该前往家庙或者祠堂,又或者去祖先牌位前行告庙礼,江家逃难定居方山村,没有家庙,也入不了只有方山村本姓人才能的祠堂,家中祖辈的牌位早就没了,只在庄子修建好的时候特地留了间屋子摆放江父的牌位。
此时江母就是要陪着江孜去给父亲的牌位行礼告别。
江母轻声细语的说着话,多数都是女儿长大了要出嫁了,说傅怀瑾是个不错的女婿,家中一切都好,江孜也附和着说了几句,等到外头的人敲门催促着说时间不早了,江母才抹了一把眼泪,与江孜一同走了出去。
回到屋里,江母出去招待村里人了,胡晴儿与于晓静便在屋里陪着江孜,三个人难得聚在一起说些私密话,江孜不敢多说话,口渴了又不敢喝水,只能润润唇,口脂又容易掉,简直是折磨。
过去差不多半个时辰,江母又回到房中,将胡晴儿和于晓静支出去,从衣袖中拿出一本书递给江孜,还没说话,江母自己都有些不太好意思,声音都减轻了几分:“阿孜,今晚是你的洞房夜,有些事情你该学着懂一些,这书一会你自己再看看。”
江孜接过那薄薄的一本册子,不太好意思的同时好奇心爆棚,也不知道古代的这类教科书究竟画得如何……
等江母微红着脸说完就叫江孜自己看书,匆匆离开,只留下江孜一个人——真的,还让当娘的来跟她说要怎么圆房,这经历多少是有些尴尬的。
只是尴尬的劲儿过去了,江孜就对手上的小册子好奇心爆棚了,翻开只看了两眼,江孜立刻就合上了——我的妈耶,画得这也太露骨了吧?
突然觉得自己好有颜色,不太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