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24节
  难怪客栈住了不少人,但是留下吃饭的没几个。
  林大仁擅以前开面馆,最擅长面食,做的酸汤刀削面自然是极好吃的。
  两人没等多久,酸汤刀削面就送过来了,江孜和于晓静那都是会吃的,这会自然是要先喝汤的,一勺汤入口,酸味弥漫,不是纯粹的酸,是香醋和骨汤完美融合的清爽酸香,让人一下子打开味蕾,江孜还加了不少的红油辣椒,香辣醇厚浓郁,又酸又辣,但辣味并不会盖住酸味,酸汤还是以酸味为主。
  “活了活了,这才是人吃的东西嘛!”于晓静埋头嗦面,发出一阵声响,然后自己不好意思的拿着方巾擦擦嘴,小声调侃自己:“还好我娘不在,否则她脱了鞋就得过来抽我。”
  “你慢点,我又不跟你抢。”江孜挺无奈的,她也吃了口面条,面条爽滑又劲道,吸满了酸辣的汤汁,味道十分浓郁,里面的配菜也很不错,豆芽和小白菜脆生生的十分清爽解腻,豆泡吸满了汤汁软软绵绵的。
  当然,铺在面碗最上层的卤肉是更不用提的好吃,是江家食肆一惯在线的水平,切得薄薄的五花肉、猪头肉、猪心、脱骨的鸡爪等等,哪个肉食主义者看了不心动?
  吃饱喝足,江孜和于晓静也没多留,困乎乎的上了马车,半睡半醒的赶路回方山村,石原镇离得还是有些距离的,差不多到了夜幕降临十分才到,赶路一天累得慌,随便喝了一碗粥,两人就倒在各自的床上呼呼大睡起来,第二天总算是养足了精神。
  "接下来几天,江孜和于晓静便留在了方山村,她们得各自安排人手,准备货物食材运送到永宁县。
  当然,运送之前得保证店铺已经装潢得差不多,不过这也很快,因为于叔早在她们回来的第二天接到通知,下午就赶去了永宁县,感觉比她们俩还积极。"
  这次新铺子的主厨是从常平镇选的副厨,林荷担保厨艺不差的,两个副厨一个是从庄子直接派过去的,是一直跟在江欢宜身边的帮厨,另一个则是从石原镇提升的帮厨,这次过去的时候林大仁夸了他好几次。
  至于帮厨,就从清河县和庄子上各调过去两个,庄子也给清河县补上了两个帮厨。
  除了后厨人员,还有大堂的小厮和账房,这两处都是肖茹挑选的人,账房都是跟她学着做账的,谁能行,她比江孜更清楚,这一次肖茹特地将程安给调回到方山村,从庄子上挑了两个账房,一个顶替程安一个去永宁县。
  “姑娘,程安哥哥算账很厉害,我觉得他比我强。”肖茹很认真的跟江孜推荐程安:“我觉得他留在食肆当个账房太小材大用了,就应该回方山村,专门帮忙负责查看各个食肆的账本。”
  江孜当然相信肖茹的推荐,程安的能力她也知道,毕竟最开始那批人员她几乎都接触了,也就是后期放手给肖茹去做了。
  毕竟什么活计都揽在自己身上得累死她。
  程安很快就从清河县回到方山村,正好是月初,他一来就跟着肖茹忙碌起来,新食肆都安排得差不多了,江孜没什么事也会去帮帮忙。
  就是……应该只有三个人查账的,莫名的多了个于晓静和于晓毅。
  多个于晓静挺正常的,于晓静手下几家杂货铺,月初也是要查账的。
  但是于晓毅出现得就让人有些耐人寻味了。
  毕竟于晓毅虽然跟着肖茹学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算术,但是依旧是差强人意,就算是于晓静再犯懒,她都没有让于晓毅看账本。
  而且,于晓毅来了就在一旁坐着不吭声,但是给肖茹端茶倒水的伺候得很是到位。
  当然,也没漏掉她和于晓静。
  就是显得程安很是多余。
  晚上于晓静就来找江孜了,笑得差点断气,好不容易才停下来:“我二哥这是来刷存在感啊!哈哈哈哈吃醋了吃醋了,肯定是觉得阿茹跟程安总是在一起,心里慌了,现在我可算是百分之百肯定我二哥是喜欢肖茹的,对你就是兄妹之情。”
  “行了,你别笑了。”江孜都差点被她带得笑个没停,拉着她问:“于婶确定好时间什么时候上门提亲了吗?”
  “我娘说九月十六日是个好日子,已经定下来了。”于晓静眨眼:“那会你肯定去广川郡了,我听说林姨已经给阿茹买了个小宅子,独门独户进门就是个小院,跟我在永宁县的差不多,就是前头没有铺子,价格不算贵,是咱们的老食客要搬走想卖掉,就被林姨捡了个漏。”
  “那也挺好,也算是阿茹有自己的家了。”江孜点头:“不过九月十六日那一天的话,我确实应该是已经到广川郡了,不过也没关系,我提前准备一份贺礼,到时候让我娘转交就好了。”
  肖茹要定亲是大事,到时候去广川郡就不能带上白策了。
  江孜心里盘算着,对于晓静道:“你赶紧回去睡觉,咱们明天一早就要去常平镇,你可不要睡懒觉,我不等你的。”
  “诶?我就不能跟你睡吗?”于晓静嘀嘀咕咕的被江孜赶出去了,江孜只想一个人睡,一觉到天亮不用担心被某人差劲的睡姿半夜一脚踹醒。
  第618章、出发
  "第二天一早,江母也跟着江孜和于晓静一起坐上马车去常平镇。
  江孜和江母是有正事的、
  一是今天是六号,是县试成绩公布的日子,傅怀瑾带的那一批小屁孩都被傅老爷子丢去参加了九月二号的县试,江源也参加了,他们这是去看成绩的,考过了那是大喜事,没考过也正常,毕竟年岁小开蒙也没多久。
  二是今年的中秋在九月二十三日,乡试在中秋后三天的二十六日,今天已经六号了,江孜得去跟傅怀瑾确定出发的时间,开始准备出远门的行李物件。
  至于于晓静其实没什么事非要去镇上,就是为了凑热闹。"
  “阿源那么聪明,背个文章那么顺畅,比我厉害不知道多少倍,说不得这县试就过了呢!”于晓静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探头往外看:“今天常平镇还真热闹。”
  “大家都等着县试出榜,能不热闹嘛?你坐稳当些,别摔了。”江孜将她拉回来:“对了,刚刚那话你不许在阿源面前说,等下要是没过,他得难受死。”
  “哎呀,这话也就在你和江姨面前说说,我才不会给阿源压力呢。”于晓静摆摆手。
  马车直接停在私塾,傅怀瑾和傅老爷子都在门口,身旁围绕着一圈小萝卜头,小萝卜头们的父母都来了,一个个的瞧着倒是没多紧张,江孜下车时还听到有人说没考过不算什么,明年继续,这些孩子还小。
  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快到晌午的时候,放榜的人总算是来到傅家私塾了。
  “恭喜傅老先生,这次县试榜首是你们私塾的贺吉,还有第六与第八分别是赵励和许嘉文。”来人手上拿着一卷册子,笑容满满大声说着,江源垂着脑袋过来牵着江孜的手,江孜摸摸他的头,和傅怀瑾打了声招呼,牵着江源,带着江母和于晓静直接进了私塾去后院了。
  “阿源,你难过什么?你才刚启蒙不到一年,没考过很正常。”于晓静话多就没听过,牵着江源另一只手安慰他:“我看那几个上榜的人年纪要比你大好几岁呢,肯定不是第一次参加吧?”
  江源点点头:“贺吉是第四次参加县试了,赵励和许嘉文是第三次了,我是启蒙班的,他们是应试班的,夫子说贺吉这次还考不过,就会被劝退回去。”
  “对嘛,他们都是第三第四次才考过,咱们家阿源这么聪明,说不定明年就考过了。”江孜安慰他:“肯定可以的。”
  “嗯!”江源点点头,看起来没那么失落了,等到了后院,江母拉着江源小声说了会话,江源就恢复了以往的活泼,还是当娘的懂得怎么劝说儿子。
  等食肆来送餐,傅老爷子和傅怀瑾也回来了,众人一起吃了饭,便说起来出发去广川郡的事情。
  就和江孜预料的时间差不多,傅怀瑾打算九月十二日出发,中秋前能赶到广川郡,好生休息过了中秋就可以参加乡试。
  确定好出发的日期,傅怀瑾要温习,江母留下来陪着傅老爷子下棋去了,私塾下午休息半天,江孜和于晓静干脆就带着江源出去逛集市玩,江源因为现在要上私塾,都很少出去逛街,玩得不亦乐乎,于晓静也像半个小孩,带着阿源这里看看那里逛逛,买了一堆小零嘴,吃不完就塞给江孜,江孜无奈,吃得晚饭都差点吃不下了。
  "晚上便留在了镇上。
  这次去广川郡,江孜是不打算带上白策和肖茹的,江母不放心,除了钱旭和易东,还叫白策从庄子选两个身手好的跟着,又担心一路都是护院,肖茹不在,江孜一个女孩子诸多事情不方便的,又让江欢宜跟着一起,出行队伍一下子壮大,便安排了两辆马车。"
  正好,不想在路上亏待自己的江孜就准备多带些好吃的
  像于婶做的酱黄瓜酱萝卜、庄子上腌的酸豆角、糖蒜和各种肉酱,泡面酸辣粉是必不可少的,还要些果酱花蜜在路上可以泡茶喝。
  带上这些其实就足够了,路上不想吃泡面和酸辣粉,买些馒头夹着肉酱酱菜腌菜味道也是极好的。
  当然,零嘴也不能忘记,像那些土豆片、红薯片、蛋卷、花生芝麻酥、大辣片等等,全部都打包好。
  两辆马车,一辆坐着江孜和傅怀瑾还有江欢宜,一辆则是四个护院轮流赶路休息用的,还存放着路上的吃食和行李。
  傅怀瑾身边是有个伴读小厮的,不过他基本上不需要人跟着照顾,凡是还是更喜欢亲力亲为的,就没带上他。
  出发的这天虽说很早,但是很显然会是个好天气,江母有说不完的嘱咐,江孜耐心听了一刻钟,最后还是江谌看不下去了,拉着江母回去了。
  这次出行,路程安排和当初江孜随着江谌商队出行是一样的,常平镇出发,途径新安县、平乡镇、久云县、王家镇、赵家镇、青石县、最后达到广川郡,因为时间还算充裕,江孜是打算在平乡县和青石镇多停留一会,顺便看看这两间食肆的情况。
  新安县离常平镇比较远,不停留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个时辰,其实路途中有小村落可以歇息落脚,若是停下歇息吃吃些东西的话,至少得多花一个时辰,上次为了赶路,是没有停留的,这次不赶时间,江孜就让钱旭去村里问问,能不能有个安静的房间让歇歇脚。
  村里有间空屋,倒是收拾得挺干净,估摸着也是收留过路行人歇脚过夜的,小村的村长领着他们去了,钱旭给了一百文钱,只要了些热水,江欢宜用了灶台煮了酸辣粉,江孜吃完就睡了一刻钟,迷迷糊糊被叫醒,继续赶路。
  赶路是很无聊的,傅怀瑾在车上也会温习,江孜和江欢宜下棋打牌的声音都自觉放轻,差不多到了戌时一刻才到新安县,找了客栈住下,江孜觉得浑身僵硬,随便吃了些饭菜拉着傅怀瑾出去散步了一刻钟,就怕坐久了不运动身体僵硬,若是坚持不住乡试的三天可怎么办?
  第619章、赶路
  新安县到平乡镇差不多两个时辰,因为不着急赶路,江孜起得有些晚,又拉着江孜去于晓静的杂货铺逛了一圈,本来她也想跟着来的,但是永宁县那边新开业没多久,她去那边盯着,顺带帮江孜看看食肆,这边就让江孜来了。
  杂货铺生意还是不错的,店里的小厮做事勤快,但是没没认出江孜和傅怀瑾,两人转了一圈什么也没买,小厮依旧笑盈盈的没有一丝不满,关说这一点,就做得很好。
  差不多巳时半,也就是十点半的时候,江孜和傅怀瑾才回了客栈,再次出发。路上随便找了个树林下车歇了会,走动走动才觉得身上轻快些,吃的是早上在客栈打包的青菜瘦肉粥,配上自带的酱黄瓜之类的酱菜酸菜,味道是不差的。
  赶在晚饭前到了平乡镇,因为人多住在客栈,不过晚膳还在食肆吃的,食肆厨师们的水准基本上都是经过了江孜或者其他主厨肯定的,味道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尤其是一道云雾肉做得极好,肉质酥烂,几乎入口即化,吃起来亦是肥而不腻,醇厚可口,茶香味十分浓郁。
  傅怀瑾是很喜欢这道菜的,连带因为赶路胃口不好的他都多吃了小半碗米饭。
  第二天江孜依旧睡到自然醒,吃过早餐便去了食肆,进厨房做了些酱鸡蛋和凉拌莴笋,凉拌木耳,她特地多备了些凉拌汁,中午的时候食肆就可以挂牌特供凉菜,只需要将木耳和莴笋焯水放进凉拌汁就可以了,算她做的难得随机掉落的特供菜单——价格是要略贵些。
  不过来过食肆的老食客,尤其是离方山村远的这些铺子,若是看到特供菜品,即使贵上一些也会抢着点单的。
  谁知道下次食肆的少东家什么时候再过来?
  哪怕是同样的菜,他们也觉得食肆少东家做出来的就是味道更好些。
  当然,江孜还是觉得这就是因为她现在很少去食肆做菜挂牌售卖,所以食客们才会这样,要是天天吃能这副德行?同样的菜非要多花些银子抢着点来吃?
  不过这银子白挣白不挣,反正确实是她亲手调好的凉拌汁不是?
  平乡县的下一站是久云县,距离也是差不多两个时辰的车程,中午没有寻到遮阳的林子,午饭就是在马车上吃的,早上做的酱鸡蛋浸泡时间短没有入味便没有吃,凉拌莴笋和凉拌木耳配上夹了肉酱的馒头吃起来也是很香很满足的,钱旭赶车很稳,吃过饭的江孜靠在傅怀瑾身上睡着了,完全没觉得马车颠簸,江欢宜还拿着扇子扇风,九月份中旬虽然还有些闷热,到底是比前两个月好太多。
  "路上没有停下,到达久云县的时候离晚饭时间还早,住的还是福源客栈,江孜拉着傅怀瑾出去闲逛。
  “上次来的时候集市有人卖羊奶做的糖蒸酥酪,细腻甜润,你肯定喜欢。”江孜走在傅怀瑾身旁,他撑着油纸伞看身旁的兴致勃勃逛着小摊位的人,话不多但是句句都有回应。
  “对了,还有银丝糖,咱们一会一定要买些,做得很好吃,酥松绵甜,没有一点残渣。”江孜满脸可惜:“我就不会做,上次庄子上的李婶子说会做,但做出来不如在这买的好。”"
  “那就买些,路上当零嘴吃正好。”傅怀瑾拿出方巾给江孜擦了擦额间的汗,问:“那边有卖茶水的,要不要喝些?”
  江孜瞧过去,乐了,她还记得这个摊主呢,卖的都是冰饮,她喜欢紫苏饮,傅怀瑾则要了杯薄荷饮。
  逛了小半个时辰,吃了糖蒸酥酪,买了银丝糖,也买了些漂亮的小手绳,五颜六色的编得很漂亮。
  晚上在客栈吃的是冷汤面,冰冰凉凉又酸辣过瘾。
  从久云县到青石县比较远,路上会经过王家镇和赵家镇,江孜特地早起,和傅怀瑾在客栈吃了绿豆冰粥和葱花饼,辰时二刻也就是早上七点半左右就已经出发了,赶在正午时分到了王家镇,借了空屋灶台在村民那买了腊肉和青菜,还有一条新鲜的大黑鱼,被江欢宜做成了鱼丸,煮了一锅豪华版泡面当午饭,吃饱的江孜还睡了会,等过了最热的时候继续赶路,又花了两个时辰赶到赵家镇,当晚便住下了。
  村里条件一般,江孜和傅怀瑾都不是挑剔的人,更别说江欢宜和钱旭等人的,都是吃过苦的,能有干净的屋子被褥和热水,已经是很不错了。
  因为赵家镇离青石镇不远,江孜早上又赖床了,还是江欢宜说特地去村里找人买了面粉做了她想吃的葱油肉酱拌面,她才不情不愿的起来,而傅怀瑾则早就十分自律的温习看书了。
  前往青石镇的路上,江孜同江欢宜吐槽起来。
  “青石镇真的就是个美食荒漠,就是什么吃食都很难吃!”
  "“我们当时点了个油焖大虾,那的厨师是真舍得倒油,他那不叫油焖,那叫油煮,油腻得连虾原本的鲜甜是一点儿也吃不出来,素炒三丝也是,倒是知道是用素油,但是同样像泡在油水里煮出来,把菜扒拉开碗底厚厚的一层油水。”
  “还有还有,他竟然敢做黄焖羊肉,那膻味不是没除干净,我怀疑他压根就没有出过膻味,那味道重得让人作呕啊!”
  “对了,我还点了个豆腐鲫鱼汤也是一股腥味,豆腥味与鱼腥味混在一起,那滋味,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真不是说啊,那次出远门,不能说每一顿吃得都跟在家里一样合胃口,但我没那么挑剔啊,但是那一顿我真的是每道菜就动筷子试了一下,完全不敢吃。”"
  “真这么夸张?”江欢宜都惊呆了:“那么难吃,那厨子自己心里没点数?不会改进改进?”
  “要不今天到了你去试试,看看有没有改进?”江孜叹气,江欢宜立刻摇头拒绝:“这就不必了,我怕吃坏肚子耽误行程。”
  最后,她又补了一句:“难怪阿茹对账的时候说,这么多食肆就青石县生意最好,我还以为是这的主厨比其他食肆的要厉害,原来只是其他的都太难吃了。”
  第620章、奶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