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25节
  胡明憨憨的摸了摸脑袋,笑笑不说话,倒是赵婶放下了手上的抹布,看了一眼,摇摇头——别是有什么别的心思才好。
  赵六放下瓜子便离开了,齐叶伸手抓了一把桂花香味的瓜子,朝江孜招手:“阿孜,你这瓜子量多不多?给我来些,放茶楼卖,还按咱们之前的比例分红。”
  “可以是可以,但是我这边匀不出来太多,主要是收购的瓜子不多,你有渠道收生瓜子没?”江孜坐到傅怀瑾身旁,抓起一把瓜子递给傅怀瑾,刚刚还挺高兴的少年不知道遇上什么事了,脸色淡淡的拒绝。
  “行,那我去找人问问,有收到就给你送来。”齐叶点头应下,看了眼傅怀瑾,有些好笑的问:“又是谁得罪了咱们傅小公子啊?怎么了?”
  江孜也挺好奇的,扭头看向傅怀瑾:“你不高兴。”
  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
  第340章、重阳糕(一)
  “”江孜到最后都没搞清楚傅怀瑾在生气什么。
  办及笄宴并不是在自己家,也不可能一直待在村长家,又坐着聊了会便回了于家的院子,胡晴儿一家有事先回镇上了,傅老爷子年岁大了要睡午觉,于婶早就特地收拾好了房间让他老人家休息,其余便坐在院子里闲聊。
  晚饭便是在于家吃的,比中午简单许多,五菜一汤,都是偏清淡的菜式,主要是中午吃得荤腥多了些,江孜并不是很饿,舀了一碗鱼丸汤慢吞吞的喝着,傅怀瑾则给她剥了好几只虾,白灼虾清甜清甜的,尤其还不需要自己剥,更甜了。
  晚上还是回了镇上,于家可住不下这么多人。
  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三大框的红鸡蛋,都是村里人送的,吃是肯定吃不完的,于婶倒是有了别的想法:“这估计也有一两百个鸡蛋,我看就在食肆把这些鸡蛋全煮了,早膳的时候一人送一个免费的红鸡蛋,就说是给阿孜办了及笄宴,又定了与傅家的婚约,让大伙儿一起沾沾喜气。”
  “这主意倒是不错。”赵玉梅也点头:“最近传言也不少,趁早宣扬出去,也不怕坏了姑娘的名声。”
  “也行。”江母也表示赞同。
  都这么说了,江孜哪里会反对。
  把定了婚约的事情说给食客们也好,省得遇见了一些八卦的就总喜欢问她与傅怀瑾的事。
  人嘛,那都是喜欢听八卦的。
  可谁也不想成为八卦本身。
  只是江孜没想到的是,从猜测变成事实,也只是话题从猜测改成了事实,依旧会有人讨论,依旧会有人向她打听八卦的。
  顶多是以后光明正大的相处,再也不用担心什么名声了——虽然江孜并不介意这些。
  隔天是初十,后天便是重阳。
  早上喝了一碗热乎乎的红豆桂花酒酿圆子,整个人都舒坦极了,旁边的肖茹打着哈欠问:“姑娘,昨儿夫人还说让你累着了,让今日多歇会,你怎么起这么早,幸亏我阿娘叫我了,不然我都要睡过头了。”
  “明天就是重阳了,上午得做些重阳糕,下午去趟县里,牙行来消息,给我们挑了几个护院。”江孜其实也挺困的,可无奈最近忙得很,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来,哪能偷懒。
  “等忙完这阵子,就好好歇会。”江孜伸了个懒腰,站起来:“走吧,去食肆做重阳糕。”
  食肆的早膳卖得也是热乎乎的红豆桂花酒酿圆子,配上几块桂花糕,这一天都是甜滋滋的。
  江孜如今习惯走后门,一进来就撞进来胡明在喂小毛驴,他局促的看着江孜等人,打了声招呼,还想说什么,赵六就飞快的跑了过来:“姑娘,你可算来了,大堂好多客人都在问什么时候有重阳糕,师傅已经把要用的食材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们过来呢。”
  “嗯,何叔不会做重阳糕那?”江孜朝着胡明点了点头,又问赵六,赵六抓了抓脑袋,嘿嘿笑了一声:“师傅说以前见府上的厨娘做过,大体上是知道的,就是没亲手做过,也还是怕做得不对。”
  “这也正常,何大哥本身就不怎么做糕点,我虽然做过重阳糕,可还是得跟着姑娘学学。”林荷跟在江孜身旁笑,十分谦虚,江孜摇头:“我的做法又不是一定好,林姨你就按你的做,做好了试试味儿,谁的做法味道更好,就按谁的做。”
  说着话,就进了后厨,干净整洁的案板上摆放着早就准备的食材——糯米粉、大米粉、红豆沙、果脯、白糖等。
  “姑娘,没少东西吧?我都记着你昨儿说的呢。”赵六站在江孜旁边邀功般的询问,江孜笑着点头:“没错,这些就差不多了,一会做好了,第一块就你尝尝。”
  “那就先多些姑娘了。”赵六笑得更灿烂了,林荷脸上含着笑,目光如同往常一般轻柔,只是看向赵六时,眉心却不可察觉的微微皱起——昨儿赵玉梅特地找林荷说了话,她挺喜欢赵六这孩子,觉得他勤奋又好学,跟在后厨没有一点儿胆怯的样子,有看不懂的就追着问,就是对上姑娘的时候……似乎过于积极热情呢。
  若说是想要在姑娘面前多多表现那还好一些。
  若是动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林荷本来觉得是赵玉梅想太多了,这会儿仔细一瞧,也觉得他过于的积极热情了些。
  要不,找个时间和赵六说说?
  说实话,林荷不是个爱多管闲事的,来到江家后,她跟肖茹说得最多的就是让她听话懂事,要有个做仆人的样子,不能因为主人家心善就不把主子当回事,她压根不想掺和别人的事。
  可是相处了一段时间,林荷也发现了,自家主子运气是真不错,从牙行带回来的人性子都不错,好相处,没那么多勾心斗角的。
  所以她也是真的不想赵六因为生了些不该有的想法,惹恼了主家,被再卖回牙行,是真的很难再找到这样心善的主家了。
  林荷想,就当她多管闲事吧,她得找赵六私下里探探话,真要是有了什么想法,也趁早绝了。
  江孜可是没想那么多,自打赵六来了食肆,他一直都是这副机灵又积极的模样,学东西也快,江孜乐意教他,既然要教他,自然也不会介意他跟在自己身旁了。
  重阳糕的做法不难,就是要备些果脯之类的。
  江孜先舀了一碗糯米粉和一碗大米粉倒入干净无油的大盆里,又舀了两勺白糖,搅拌均匀,然后从赵六手上接过清水和已经融化的猪油,倒入搅拌好的糯米大米粉中。
  “水和油都要适量不能太多,不是要搅拌面糊。而是要把这些粉末搓成粗粒状,静置一碗茶的时间。”江孜同赵六解释,又拿过来细细的漏勺放在大盆边:“等会先将这些粉末过筛一遍。”
  等待的过程,江孜就跟着众人一起给山楂去核,现在雪球山楂火着呢,有好些食客每天都要来买着吃,有一个说吃得牙疼了,可还是每天都买,就是原本一天买上一斤的变成了半斤。
  山楂本就酸,即使裹上白糖霜衣,也仍旧带酸味儿,成天这么吃,可不得酸掉牙。
  第341章、重阳糕(二)
  时间差不多了,赵六就赶紧去给那一盆粉末过筛,然后唤了一声江孜:“姑娘,已经弄好了。”
  江孜和林荷都起了身,何军见赵六占了江孜身旁的位置也不恼,跟着林荷去了她那边的灶台学着做重阳糕了,江孜也不在意,重阳糕做法简单得很,跟谁学都是一样的。
  “重阳糕蒸熟就可以了,做法很简单的。”江孜说着,拿出准备好的磨具,有圆形、方形和花型的,都只有小孩儿巴掌大,是一次刚好吃一个的大小,先挨个往里抹上一层薄薄的油防止脱模时黏住,紧接着就是倒入准备好的粉末,倒满模具的三分之一,用小勺子抹平整,加入一层红豆沙,同样抹平整,然后再倒入一层粉末抹平整,最后在表层码上各色果脯干果,就可以上锅蒸了。
  “姑娘,这要蒸多久,这样能蒸熟?”赵六有些稀奇的往蒸锅里探头探脑的瞧,这一锅总共有三十多块重阳糕,表层各色的果脯干果看起来十分绚丽漂亮,他忍不住的称赞:“姑娘你这摆放的真好看呀。”
  “行了,别瞧了,盖上锅盖,蒸上一刻钟就可以出锅了。”江孜抬手拍了他肩膀一下,转身朝着林荷与何军走去,他们也做好了,正在往蒸锅里放,单单从外观看起来与江孜做的重阳糕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姑娘,你看看怎么样?”何军见了江孜,就拿起一个递给江孜,江孜看了看顺手放进了蒸笼里,笑:“其实做法都差不多,看起来也没什么区别。”
  “我总觉得今天做的时候,水好像加多了些。”林荷将原本装着粉末的空盆递到江孜面前:“这盆壁上还有不少黏糊的粉末,做的时候那些粉末也有些粘手。”
  “是多了些,后面应该再加些糯米粉。“江孜伸手捏了捏黏在上边的粉末,笑:“没事,等出锅了再看,午膳的食材准备得怎么样了?”
  后面这话问的林大仁和胡明,这几日仍旧是卖火锅,又准备几种焖饭,一种准备好食材就好,一种是一锅出,都是比较省时省事的。
  “食材都准备好,焖饭也上锅了。”林大仁在旁边休息,胡明在打扫卫生,回话的时候声音不大。
  “好,那忙完就歇会吧,小六子,盯着点儿火,不要过了时辰。”
  “好嘞。”赵六大声的应下来,脸上的笑容灿烂无比,和胡明的内敛局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秋日的阳光并不像夏日那般炽热,是轻柔温暖的,此时若是躺在摇椅上惬意的晒着太阳,肯定是极为舒坦的。
  江孜就是打算来院子里坐一坐,晒晒太阳,眯眼休息一会等重阳糕出锅,只是江母却不肯放过她。
  “阿孜,前日就说让你缝制的香囊做得怎么样了?明日可就是重阳节了。”江母正在往香囊上缝制百花图样,听到脚步声抬头就看见了江孜,她的询问直接让江孜停住了脚步——缝制香囊?她会吗?她压根就不会啊。
  “娘,我这些天都挺忙的,哪有什么时间缝制香囊啊。”江孜是有些心虚的,慢吞吞的挪到江母身边,看着她手上的香囊,故作夸张的感慨:“阿娘,还是你最厉害了,这小小的香囊都能绣得这么好看,真的好好看!”
  “少给我在这里贫嘴,是不是还没开始做?”江母抬手就把故意凑近的江孜推开,瞪她一眼——自家闺女什么德行她能不知道?以前乖乖巧巧听话极了,绣活做得也还不错,如今仍旧也是乖巧的,可是主意大着呢,绣活也不愿意碰了,一门心思就想着开铺子挣钱。
  “你总归是个女儿家,成亲后要相夫教子的,总要给家里人缝缝补补的,不可能永远都是拿银子去买,这几个月忙着铺子里的事情,把绣活落下了,我也不说什么了,但是后面必须给我慢慢的继续学回来。“
  这话不是第一次说,只是这次江母说得格外认真严肃。
  “那,那我确实手生了,得多练练才行,这香囊……”江孜支支吾吾的,意图用拖字诀,能拖多久是多久。
  “我就知道你阳奉阴违,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上做都不做。”江母轻哼了一声,从针线篮子里拿出两个香囊,一个深蓝色的香囊样式简单,只是用银丝勾勒了些水波纹,上面绣着福寿安康四个字,一个是月牙白的香囊,用金丝绣着挺拔的松柏,样式也不算复杂。
  “往香囊里放些茱萸,等明日晚上傅老爷子与怀瑾过来的时候,你就拿给他们,可以驱邪避灾。”江母认真嘱咐:“正常这都应该是你亲手做给他们的,明儿记得要跟老爷子说说,就说因为你最近有些忙不过来,是拜托我帮忙做的,知道吗?”
  “知道啦知道啦,果然是阿娘对我最好了。”江孜将香囊收好,拉着江母的手就开始撒娇,江母轻哼一声,再次把她推开:“行了,多大的姑娘了,还成天撒娇呢?别烦我,我这还有两个香囊没绣好。”
  江孜嘿嘿笑一声,挪到旁边的摇椅,往上一趟,开启懒洋洋模式——这天气晒太阳可真舒服。
  江母偏头看了江孜一眼,好笑又无奈的摇摇头,也没说什么,只是起身去屋子里拿了一条薄毛毯给江孜盖上,虽然阳光正好,可还是有些风的,这要是着凉得了风寒就得不偿失了。
  江孜是被江母叫醒的,重阳糕早就做好了,按照平时的惯例,大概估计了一下食材用料的成本,按照一成利润定价,早就已经摆上外头的货架出售,只是特地给江孜留了两块——她自己做的和林荷做的。
  “醒了就常常,你林姨做的重阳糕虽说比较湿软一些,味道也不差,我也让他们摆上货架了。”江母撇了一眼江孜随口交代了一句便扭头与正于婶说话去了,于婶如今没什么事是极少来镇上的,江母一个人的时候其实还挺无聊的。
  第342章、重阳糕(三)
  江孜跟于婶打了声招呼,先去洗了把脸,整个人清醒了些才拿起重阳糕,先吃的是林荷做的,就像江母说的那样,这重阳糕味道是不错的,就是湿软了一些,就是最开始搅拌糯米粉与大米粉时水分放多了些。
  其余的与江孜做的倒也相差无几——口感是q弹软糯的,夹层的红豆沙香香甜甜,表层摆满了各种果脯和干果,都是甜滋滋的,但糯米粉与大米粉做的糕体只放了些许白糖,吃起来是清清爽爽的,正好中和了夹层红豆沙和表层果脯干果的甜腻。
  味道还不错,挺好。
  就是之前做的怕是不够卖吧?
  江孜想着便起了身去厨房,还是午膳时间,厨房里还在忙碌,只不过火锅与焖饭只要准备好食材,后面也不费什么时间,大家其实没什么事,都在各自忙碌,林大仁在教胡明揉面做泡面,林荷与何军还有赵六埋头在做重阳糕,林荷主要是在搅拌糯米粉和大米粉,其余的组装上锅蒸的步骤则是由何军和赵六在操作,三个人分工十分的明确。
  “姑娘起了?瞧瞧我这回水没加多吧?”林荷抬头就看到了江孜,赶紧出声叫她,江孜走过去点点头:“就这样就行,忙得过来吗?买的人很多?”
  “嗯,不少客人听说有卖重阳糕特地过来了,还有问到晓静姑娘那边的,晓静姑娘刚来了一趟,问咱们做得多不多,想拿些去杂货铺卖。”林荷将搅拌好的糯米粉与大米粉放到一旁,又端起已经静置许久的开始过筛,顿了顿又道:“昨儿咱们回来的时候有跟赵姐说过要她带着金花在加工坊做重阳糕,估计现在也做了不少,不如加工坊那边的就让晓静姑娘拿去杂货铺卖?咱们这早上中午都要卖早膳午膳,要是都来排队买重阳糕难免会影响到其他客人用膳。”
  “嗯,现在外头还有人买就正常卖,再卖会就告诉他们明天去于家杂货铺买,我估计赵婶那边两个人也不定能做多少,咱们今天辛苦多做些,到时候就全部拿去杂货铺。”林荷说的在理,江孜自然不会反对,虽说送到于晓静那边卖比放在食肆卖要赚得少些,可不影响别人用餐也不用自己操心招呼客人,也省事。
  “对了,我记得之前就有剩下不少礼盒吧?重阳糕也可以用礼盒分装起来卖。”
  江孜又想起来了忘记跟他们说礼盒装的事情,林荷就笑:“姑娘放心,这些我们都安排好了,也跟夫人确认过的。”
  “咱们的午饭准备好了吗?我一会要去趟清河县,不要弄太晚了。”江孜看了一圈,赵六抢着回答:“姑娘,中午就吃焖饭,在灶台上做着呢,最多再有一盏茶的时间就可以了。”
  “嗯,那你们先忙。”江孜点头,往外走,白策已经准备好驴车了,就等着吃过午膳就去清河县,江孜是要去通记牙行,那边来消息说有几个护院让江孜去瞧瞧合不合适——护院得身手好,合不合适的她可瞧不出来,自然得要让白叔去看。
  焖饭有好几种口味——香菇腊肠焖饭、豆角腊肉焖饭、板栗鸡肉焖饭以及玉米排骨焖饭。
  江孜还是更喜欢吃腊肠,自然是挑了一份香菇焖饭,也没等别人,焖饭一好就先吃上,也不忘叫赵六给白策送一份,只是赵六还没来得及答应,林荷就已经擦了手,端起焖饭给白策送过去了,两人站在院子角落还说了一会话,江孜瞧见了还有些好奇:“咦,林姨与白叔关系好像挺不错啊?平日也没见他们有什么接触、”
  “你这一天到晚的就想着做些什么吃的,成天泡在厨房,知道什么。”江母没好气的点了点她的额头:“少在这里爱操心,赶紧吃赶紧去县里,早点回来,晚了路上不安全。”
  “我哪有操心什么。”江孜嘀咕了一句,用勺子舀了一大勺焖饭塞进嘴里——她还巴不得大伙儿都关系好呢,关系好,一起工作的时候才有效率呢……嗯,虽然白叔和林姨好像也没什么需要配合的工作……
  不管了,关系好总比关系不好互相看不惯然后吵架惹事来得强。
  吃过饭,江孜就坐上驴车去清河县,肖茹也跟着一起去的。
  如今铺子里的账目基本都交给陈招娣在管理了,肖茹只是隔天翻看一下账本是否有错,其余时候都跟在江孜身边,隐隐有把当做管事在培养的意思。
  江孜确实是有这么个意思,但肖茹毕竟年岁太小了,十二岁的小姑娘真要当个管事怕是也很难服众,先帮她管理账目,其余的再说吧,
  倒是程安还不错,本就是官宦人家公子哥的书童,性子沉稳,识字会算术,见识也多,若是好好培养,做个管事的应当是合格的。
  只是虽然现在家中的人不少,也还不需要特地安排一名管事,先让程安在县里的铺子当个账房,暂且算是个管事的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