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91节
“那到时候阿娘也做一件外衫,咱们穿母女装。”江孜乐呵呵的挽着江母的胳膊,也不抢着买单,由着江母付钱——这算是公中给家里所有人买来做衣衫,她若是抢着付钱,又得挨一顿批。
“就你嘴甜,什么母子装,听着怪有意思的。”江母付了钱,芸娘子正在旁边,一听就笑了:“哎哟,这主意不错呀,穿着一样的衣裳出门,一瞧就是母女或者姐妹,多好呀。”
江孜趁机跟芸娘子提议:“对呀,芸姨你可以试试,布庄不是也卖成衣吗?做些母子装,姐妹装,肯定好卖。”
“是挺不错的,不过这可是你的注意,我这用来……不太合适啊。”芸娘子明显是心动的,又不大好意思,江孜便笑了:“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我就提个建议罢了,若是芸姨你觉得过意不去,那以后我们以后来针线布料的时候,你给我算便宜些呗,若是有好看的布头能给我们就更好了。”
“你还别说,库房里堆了不少布头呢,我让他们给你拿些过来,我瞧着你们编的发带挺不错的,到时候也拿些过来,我也收些。”芸娘子大方得很,旁边一直笑着不怎么说话的杜掌柜一听这话,立刻就招呼旁边的小厮去库房,江母不好意思的看向芸娘子:“这丫头就是随口说说而已,可别当真,若是有好看又不错的布料,我是要买些。”
“买什么,囤积了不少,也做不成什么东西,你都拿去。”芸娘子不在意的摆摆手,若是江孜刚刚的注意能成,赚得可比布头这些多多了。
江母是真想给钱,奈何芸娘子也是真的不要,一行人背着大包小包的离开了杜家布庄,走在邬平巷里,于婶还在感叹:“这些哪里只是些布头,我看那大块的布料做成小方巾手帕都不成问题,你到时候绣些好看的花样,拿到绣坊也能卖不少银子呢。”
“要是阿孜那主意能成还好,若是不成,咱们白拿人家这么多布头……”江母微微蹙眉,仍旧有些不太放心,于晓静挽着她笑:“哎呀,江姨你别想太多嘛,阿孜的主意咱们听着不就很好吗?人家芸娘子是做惯了生意的,自然比咱们清楚的,再说了阿孜的主意又不成的吗?肯定没问题的。”
回到食肆的时候已经申时过半了,江谌和于晓毅已经从县里回来了,明儿他们打算就在镇上摆摊卖从县里买来的货物,都搬出来堆在院子里,驴车空荡荡的就等着他们一起回村。
晚饭是张宁宁做好的,等他们到家刚好就能吃上了晚饭,做的是三菜一汤——红烧鱼、虾仁蒸豆腐、蒜蓉娃娃菜、番茄蛋汤。
自从跟着江孜学了些,张宁宁的厨艺也是见长不少,几道菜味道都很不错。
接下来几天,江孜每天都会去镇上,食肆着实是热闹了几天,只要是江孜挂牌的菜式都会卖到缺菜,也是把她累得够呛。
当然了,累归累,银子是没少挣,稍微闲一些她还要绞尽脑汁的想着给傅怀瑾做什么好吃的——正巧,最近来回在清河县常平镇跑商摆摊的江谌和于晓毅给江孜带来了一筐想念了许久的东西:芋头。
正常情况下,芋头会在秋季成熟,早熟的在8月份即可采收,晚熟的会在9月份到10月份成熟,如今刚好九月初,芋头也是该成熟的时候了。
“这东西叫芋艿?我还是第一次见。”江母捏起一个芋头稀奇的看了好一会又扔回了筐里,倒是于婶从厨房出来,一见着芋头立刻就变了脸:“这是从哪里弄来的?赶紧扔掉,这玩意不能吃,会死人的。”
“怎么会?我们是从外地商人那买来的,说是蒸着吃煮着吃都行,软软糯糯的很好,我想着阿孜说不定想要便带回来了。”江谌皱眉,于晓毅也在一旁搭话:“我看那人说得头头是道的,怎么会卖吃了会死人的东西给我们?”
“不能吃,以前我还没来方山村的时候,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邻居家的小孩儿饿得不行,不知道从哪里挖来这东西,吃了之后就嚷嚷着头痛喉咙痛,半夜就死了。”于婶非常坚定的指着竹筐道:“赶紧扔掉,这东西绝对不能吃。”
江孜连忙阻拦:“能吃能吃!这个能吃!吃了中毒肯定是没熟透!芋头没有熟透吃了容易中毒,会引起舌头、咽喉刺痛、瘙痒、头痛、严重时会导致听力障碍,吃多了也不少,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
“我都有在书上看到过的!”江孜最后强调——她的万能书怎么会错呢!
说这话的时候,门帘正好被掀开,肖茹正笑得一脸灿烂,领着傅怀瑾走进来,一群人站在院子中央围着竹筐,里面的芋头格外显眼。
“芋艿?这东西在咱们这里可少见。”走在后面的乔珉暄推了推挡住自己的傅怀瑾,附身捏起一个看了看笑:“这东西不会做的话吃了会中毒的,江姑娘要不要转卖给我呀?正好给酒楼添个新菜。”
“不卖,我自己留着有用的。”江孜毫不犹豫的拒绝。
开玩笑,这芋头可是好东西,怎么可能让给他。
第240章、买宅子(一)
得到乔珉暄的肯定后,于婶总算是放下心了,见江孜指挥着江谌和于晓毅将芋艿放进地窖也没说什么了,乔珉暄没能买下芋艿也不在意,如果真想要,他随时能让人去买些回来,这会来江家食肆,是有正事来的。
“阿瑾说你们在找宅子,刚巧有个朋友上京去了,有套一进的宅子托我帮他卖掉,虽说只是一进的宅子,可是也不小了,进门左右各有一间耳房,都是大通铺,给家中仆人住正好,堂屋面积很大,左右各有两间正房,另外还有四间厢房,院子也大,还有一口水井,位置也好,离食肆或者是阿瑾家的私塾都挺近的,”乔珉暄坐下就直接说明来意,常平镇的宅子和铺子一样不好租,因为镇上是没有牙行的,想要出手铺子或者宅子的就会先问过自己身边的一些朋友亲戚和邻居,基本上他们的宅子都会被相识的人买走,实在是没人买的宅子便只能跑到县里,把宅子挂在牙行,说不定就有人愿意买的——如果说是在路边看到告示的,十有八九都是想找个冤大头卖个高价,就像当初江孜和于晓静为了找铺子逛遍了常平镇,只找到一家破破旧旧的位置又不好,偏偏价格还高得有些离谱的铺子。
“这么快就有消息了?”江母也有些惊讶,笑了笑:“我那日就是随口一句。”
就是放晴后第一次回镇上的那天,傅怀瑾和齐叶中午留下吃了饭,饭桌上江母和于婶说起这事,当时齐叶就打包票说他去找人问问,结果最后是乔珉暄带来了好消息。
“那这宅子要多少银子?”江孜来了兴趣,搬着小木凳坐到傅怀瑾和乔珉暄的跟前,仰着脑袋望着他们——那模样……傅怀瑾差点没忍住伸手去摸摸她的脑袋,瞧着也太乖乖巧巧了吧。
“镇上的宅子,根据位置,价格都会有一定的浮动,一进的宅子大概在50两到120两,二进的宅子100两到180两,三进的宅子150两到250两,四进的宅子200两到350两,这个价格随便去打听就知道了。”乔珉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当即又喝了一口,道:“这就是之前齐叶说的竹筒煮的茶水?这味道确实很不错,听说你在研究相配的茶点?怎么样了?”
“还在研究呢。”江孜先回了他的话,追问:“那你说的这个宅子什么价格?”
“这个宅子位置还不错,离傅家私塾也比较近,那个朋友以前也是傅老爷子的门生,价格嘛……我就直接说个最低价了,150两,少不了了。”乔珉暄说得也很直接:“这个宅子其实好卖,卖到180两其实也不成问题的,只是他上京着急,缺银子,就直接说好150两就跟我过了户,之后再赚多赚少都是我自个的事,我也不赚你这个钱,你也别让我亏着就行。”
话都这么说了,江孜哪里还会讨价还价的,当即就应下来了——也不挑什么宅子大小了,能买到就不错了,镇上的宅子可不好买的。
更何况一进的宅子对他们来说不小了,他们家才几口人呐?
只是听到说原本的房主是傅老爷子的门生时,江孜忍不住看了眼傅怀瑾,总觉得这事儿……实际还是他帮忙寻来吧?
不过酱紫肯定不会说破的,想都没想就做出了决定:“那要不今天咱们就去过了户?时间有些紧,明儿再请你们吃饭。”
“你倒是相信我,也不先去看看?”乔珉暄笑了起来,从怀里拿出一张房契递给江孜:“瞧瞧,前天才过的户,今儿便得了消息说你要找宅子,不然前天也就不费这个劲儿了,直接带你过去就好了。”
“没事,你骗我你能跑得掉?”江孜也开了个玩笑,乔珉暄偏头看了一眼傅怀瑾,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那不能,怎么可能让我跑掉。”
江孜顺着他的视线看了一眼傅怀瑾,很快便挪开视线看向江母:“阿娘,我们先过户,如果时间来得及,就去那边看看?”
“行。”江母笑着点头:“你自己做主就好,总归骗不了你的。”
事情便这么定下来了,过户也简单,乔珉暄带来了房契,去一趟镇长家再重写一张,盖上官府的红印,这房契便是生效了。
这是江孜第一次去镇长家,镇上是没有官衙,镇长的权限便是最大的,好在有熟人在好办事,傅怀瑾和乔珉暄与镇长老爷是旧相识了,据说镇长十分钦佩尊重傅老爷子,期间的缘由是不知道了,但是更换房契这样的小事,办起来非常快,镇长老爷甚至还要留他们喝茶,被傅怀瑾婉拒了,三人才得以离开。
“这么快就办好了?时间还早呢,咱们去看房子!”于晓静和江母于婶在树下阴凉处等着,见着他们就立刻挥手,虽然买宅子的人是江孜,也不妨碍于晓静的兴奋——这可是镇上的宅子呢!
“行,估计等咱们看完回去,我哥他们也回来了。”江孜抬头了看了一眼天色——她如今已经可以熟练的根据天色去判断时间了,现在才刚刚申时而已,时间完全是足够的。
这宅子的位置确实不错,她们坐的是乔家的马车,一路晃悠着很快就到了,巷子口有一棵桂花树,开着白色的小花朵儿,瞧着有些年头了,四季都可以开花,花香淡淡的并不浓郁。
“这巷口的桂花树很是有些年头了,所以镇上的人都爱叫着桂花巷。”乔珉暄领着众人往里走,小巷子两边是老旧古朴的院墙,有些爬满了青苔有些则全是爬山虎藤蔓,很快便到了他们的目的地。
站在门口,乔珉暄拿出钥匙递给江孜,江孜开了门,第一个走了进去,一进去就是个大大的院子,十分宽敞,院墙很高,顶端还有许多尖锐的碎瓦片,一般的小偷估计都没办反翻进去,江孜一瞧就觉得不错,立刻对江母道:“阿娘,回头咱们家的院墙上也弄些碎瓦片吧,防贼。”
“在村里面能有什么小偷。”江母这样说着,但到底没有拒绝,也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如今家里银钱挺多的,说不得被什么人惦记上,小心些也好。
第241章、买宅子(二)
站在门口就能看到院落很大很宽敞,种着好几棵树,是与巷子口一样的四季桂,此时正开得茂盛,花香淡淡的的很好闻,树下有个小小的秋千,于晓静已经欣喜的跑过去坐在上面晃荡着,于婶跟了过去直呼让她小心些。
“我那朋友年长我几岁,早早的成了亲,有个四岁的小女儿,这才在院子里搭了个小小的秋千。”乔珉暄笑着解释,领着众人往前走,院子的正中央是一条两人宽的石板路,笔直的通往厅堂,从外观上看厅堂面积很大,旁边各还有两个耳房,两侧便是正房,一侧各两间共有四间,规模大小犹如刻出来一般,两侧正房游廊下各自连接三间厢房,厢房往下便是大门口的两间耳房,整体环顾下来,这样的一进宅子面积也不算小了。
来到厅堂,里面收拾得干净,还有整套的红木家具,看起来十分整齐精致,江孜有些惊喜,乔珉暄又道:“要不怎么说这宅子能卖个高价,这人着急上京,家中的家具可都留下来,基本都不需要换了,这厅堂的面积不小,无论是招待客人,用膳都是极好的,旁边的两个耳房,一个是厨房一个是仓库,到时候你自己看看这么收拾。”
众人又挨个房间逛了一圈,游廊拐角处还放着几张藤椅和藤桌,离那四季桂很近,花开时坐在这里泡壶茶备些点心赏花也是极好的享受,江孜越看越惊喜,甚至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这越看越觉得这个价格买下来真是我占了便宜。”
可不是占了便宜?每个房间里面的家具都是齐全的,而且一点也不老旧,只要备好房间里的床单被褥,完全就可以拎包入住。
“哪能说你占了便宜,这买卖就是你情我愿的事,你要是真不好意思,给我做些好吃的,可得是我没吃过的菜式。”乔珉暄一点也不客气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江孜当即就答应下来:“没问题,我明儿晚上在食肆摆上一桌,给你做些你肯定没吃过的菜式,包你满意。”
“那我可等着了。”乔珉暄开始点菜:“今儿可是让我瞧见了那芋艿的,这个得做道菜。”
“行,芋艿能做的可多着,除了做菜还能做各种糕点。”江孜开始一股脑的报菜名儿:“拔丝芋艿、剁椒芋艿、芋艿烧肉、香芋扣肉、芋艿饭、芋艿面、芋艿派、芋艿糕还有香芋梅花酥。”
玩够了秋千的于晓静一回来就听到一大堆吃的,当即馋得要流口水了:“我全都要!”
“要什么要?还全要,想要累死阿孜啊?就你最馋。”于婶迎头就给了她额头一巴掌,于晓静捂着头躲在江孜身后哼哼唧唧,乔珉暄当即就开始嘲笑她,两人又开始斗嘴,旁边的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江孜则跟于婶说着话:“有空的话都做也行,芋艿做出来的东西可好吃了。”
“说得好像你吃过似的,那玩意做的时候可得小心,是真的有毒的。”于婶千叮咛万嘱咐,以前邻居家小孩吃了芋艿去世的事儿,好些年了她都忘不掉呢——真正是可怜,那娃娃才七岁呢。
“好好好,我知道的。”江孜笑着应下,又在宅子里转悠了一会,见天色不早了,这才锁了门恋恋不舍的回去了。
买宅子是件大事,但是江母再三叮嘱,让大伙儿被传出去,自从江孜开始摆摊赚钱以后,村里羡慕的嫉妒的都不在少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钱开铺子,请长工,还有钱将村里的房子推倒重建,这就已经够惹眼了,要是在镇上买了宅子的消息传回去,不知道又要引起多大的议论,还是低调为好——虽然这事估计也不一定能瞒多久,但是能瞒多久是多久。
其实就算是江孜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把宅子定下来,早些定下来也是有好处的,等到方山村的宅子开始重建的时候,他们一家就搬到镇上住着,就不必在于家挤着了——于家人口可比江家多些,其实也很难住得下。
既然要请吃饭,自然不可能只是请乔珉暄和傅怀瑾,像傅老爷子还有齐叶和邵雪枝都得叫上,还有胡晴儿——说起来有些奇怪,最近在铺子里见过胡姑娘的次数可不少,不过江谌却好像在躲着人家?好几会文娘子和胡管事的也一起来了,只有他们在的时候,江谌才会上前去说几句话。
难不成他们之间发生了点什么大伙儿不知道的事?
“哥,这次请吃饭,要不要叫上胡姑娘他们一家?”江孜凑到江谌身旁询问,他正在砍柴,穿着无袖的外衫,一身结实的肌肉看得江孜都有些挪不开眼——哥哥真是好身材,绝对是有八块腹肌!
“叫上他们做什么?没什么必要。”江谌的动作微微一顿,看都不看江孜一眼就拒绝,江孜一看这副模样,十有八九有事,到底是什么事——难不成胡晴儿向哥哥表明心意了?
“怎么没必要,你还在码头上当苦力的时候不是常说胡管事他们挺照顾你的吗?”江孜直接挑明了问:“而且我瞧着胡姑娘还喜欢你呢,哥哥,你不是看不出吧?”
江谌手上的斧子差点儿都掉地上了,扭头看向江孜,眉头皱得紧紧的:“胡说什么呢?这传出去影响胡姑娘的名声!”
“我就跟你说说而已,能传哪里去?哥……最近胡姑娘来过好多次,你都对人家爱答不理的,你们闹矛盾了?”江孜摆摆手,虽然是这么说,但还是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江谌眉头皱得更紧了:“哪有什么闹矛盾,日后不要再说这些了,虽说胡管事只是胡家的派来管理码头的,但是也不是咱们家能高攀得上的。”
江孜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估摸着胡晴儿还真江谌表明心意了,江谌觉着自己配不上胡晴儿,所以才躲着她。
要江孜说,江谌如今也挺会做生意的,家里迟早会富裕起来,有什么高攀不上的?
只是看江谌一副这个话题就此结束的样子,江孜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第242章、请客吃饭(一)
既然要请客吃饭,江孜比平时都要早到铺子,到了就往厨房里钻,看了一圈却对今天的食材不太满意,又拉着于晓静去集市上闲逛,自从开了铺子,虽然就在集市的入口,她们也极少去集市里闲逛,食材都有相识的人每天定时送过来,省了不少事。
“这集市上的东西也就差不多就这些,你来逛也逛不出什么花样。”于晓静这几天闹心着呢,她就想租下胡老伯那间面馆改成杂货铺,一门心思的想要劝他们搬到方山村去住,可老伯两个却不太愿意——他们那小闺女就是在那儿长大,他们实在是舍不得。
“总有可能找到些新鲜的东西……诶诶诶,那边去瞧瞧。”江孜眼尖的看到一个卖各种干货的摊位,摊主是个穿着粗麻布的大娘,看起来应该有四十来岁了,摊位上最显眼的是一堆卖相很不错的笋干,旁边还有一小堆明显是刚刚挖出来的鲜笋,是尖角弯曲有些像牛角的绿竹笋。
“大娘,你家的笋干怎么卖的?这鲜笋呢”江孜蹲在摊位前翻了翻笋干,又拿起一个新鲜的绿竹笋看了几眼,旁边的于晓静连忙扯了扯她的衣袖:“现在这个时候的笋可不好吃,是苦的。”
江孜当然知道,竹笋其实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的,但是当季最好吃的当属清明前后的春笋和冬至左右的冬笋最好,肉嫩厚实味道鲜甜,不管是凉拌和炒肉味道都很不错,但如果在非产季买的竹笋有时候会略带苦涩味。
“没关系,现下新鲜的笋子难找,而且我也知道怎么去除苦味。”江孜不在意的摆摆手,摆摊的大娘正在招待其他人,将银子收好才回了江孜的话:“笋干18文一斤,鲜笋6文一斤。”
“笋干也太贵了吧。”于晓静有心还价,翻看着笋干,又确实找不到什么还价的理由——实在是这笋干真的卖相不错,收拾得很干净,一看便是用心晾晒的。
“小姑娘,你瞧瞧我这笋干的卖相,去别处可找不到这样的,可是费了不少劲的。”都是做惯了生意的,大娘当然知道面前的小姑娘是想要还价的,当即也给了个实惠价:“我家离镇上远,难得来一趟,你若是要得多,十斤往上就算你17文一斤。”
“那这里一共多少笋干,如果都是这样的品质,我全要了。”江孜是真觉得不错,镇里集市上确实很难遇上卖笋干的,江谌收购了一些,但是数量实在不多,连自家吃都不够,卖相也很一般。
“我拢共带了四十多斤,卖了十来斤,还有个二十几斤吧。”大娘闻言看了看自己身后的竹筐,又看向江孜:“小姑娘,二十几斤不少了,泡发了得好几十斤,你别为了便宜个一文钱买太多,买了可就不兴退的。”
“不多不多,我家开铺子的,用得上,你给我瞧瞧筐里那些笋干,若是品质都一样,那我就全要了。”江孜不嫌多,甚至觉得不够,大娘听到是开铺子的也就不劝说了,直接将竹筐拎到江孜面前让她随便看,江孜瞧着不错,便点头全要了,又指指地上的鲜笋:“这些我也都要了,一起称重看看多少钱。”
新鲜的绿竹笋不多,总共只有六斤,而笋干足足有二十七斤。
“鲜笋六斤是36文钱,笋干二十七斤是459文,一共是495文钱,就算你490文。”大娘称重算钱,直接就将尾数摸了零,江孜见状也是痛痛快快的掏出一小块碎银子,收下大娘找零的铜扳后又问:“大娘,你家里可还有这种笋干?还有的话,我全收了。”
“有是有,不过你真的要?我家里估摸着还有四五十斤呢。”大娘小心翼翼的将碎银子收进荷包里,听了江孜的话自然是高兴的——能一次性卖完所有的笋干,谁乐意辛辛苦苦的隔三差五就得跑镇上来?
只是那又不是小数量,这么多的笋干,就是开铺子的也没那么快消耗完吧?
“大娘,只要你的笋干都是这样的品质,我都要的。”江孜说着,回头望了眼集市入口的方向继续道:“集市入口的江家食肆知道吧?那是我家开的铺子,你家里的笋干送到那去,我全都要。”
江家食肆的名声在集市这里是鼎鼎有名的,谁不知道那食肆的东家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当初就是在集市上卖吃食起家的,短短一个多月,就盘下铺子了。
“哟,难不成你就是那江家食肆的小东家?那指定骗不了我。”大娘立刻眉开眼笑的保证起来:“我家里的笋干跟这些保管是一样的,等我回去了就收拾收拾,这两天就都给你打包送过来。”
得到满意的答复,江孜又同这大娘聊了几句,便和于晓静背着笋干和鲜笋离开了,于晓静往竹筐望了好几眼问:“这鲜笋得早些吃了,本来就是苦的,老了就更难吃了。”
“今晚就用这个鲜笋做个油焖笋,保管比肉还好吃。”江孜笑着做出保证,拉着于晓静跑去买了两根糖葫芦,一人一根糖葫芦,边逛边吃,只可惜集市上卖得东西基本上都差不多,再也没瞧见什么想要的东西便回去了。
回到食肆的时间还早,早膳尚未结束,不少食客正坐在大堂,瞧见江孜和于晓静,有人就问:“江姑娘,今儿你中午出什么菜?来个大荤菜怎么样啊?我可念着你那红烧肉好久了。”
“不好意思,今天我有些事,中午怕是不会掌厨……明天我肯定来,就做红烧肉。”江孜不好意思的拒绝了他,又应下了明天,这些人都是老食客了,早就习惯江孜不掌厨了,最近可是连续三四天都有江孜的菜,他们倒也没太失望,于晓静见状连忙接过话题和他们聊了起来,江孜得以解脱,赶紧回了后院,只觉得头大——以后一定要记得走后门,她是真没办法像于晓静那样见谁都能说上话,应付不来。
“就你嘴甜,什么母子装,听着怪有意思的。”江母付了钱,芸娘子正在旁边,一听就笑了:“哎哟,这主意不错呀,穿着一样的衣裳出门,一瞧就是母女或者姐妹,多好呀。”
江孜趁机跟芸娘子提议:“对呀,芸姨你可以试试,布庄不是也卖成衣吗?做些母子装,姐妹装,肯定好卖。”
“是挺不错的,不过这可是你的注意,我这用来……不太合适啊。”芸娘子明显是心动的,又不大好意思,江孜便笑了:“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我就提个建议罢了,若是芸姨你觉得过意不去,那以后我们以后来针线布料的时候,你给我算便宜些呗,若是有好看的布头能给我们就更好了。”
“你还别说,库房里堆了不少布头呢,我让他们给你拿些过来,我瞧着你们编的发带挺不错的,到时候也拿些过来,我也收些。”芸娘子大方得很,旁边一直笑着不怎么说话的杜掌柜一听这话,立刻就招呼旁边的小厮去库房,江母不好意思的看向芸娘子:“这丫头就是随口说说而已,可别当真,若是有好看又不错的布料,我是要买些。”
“买什么,囤积了不少,也做不成什么东西,你都拿去。”芸娘子不在意的摆摆手,若是江孜刚刚的注意能成,赚得可比布头这些多多了。
江母是真想给钱,奈何芸娘子也是真的不要,一行人背着大包小包的离开了杜家布庄,走在邬平巷里,于婶还在感叹:“这些哪里只是些布头,我看那大块的布料做成小方巾手帕都不成问题,你到时候绣些好看的花样,拿到绣坊也能卖不少银子呢。”
“要是阿孜那主意能成还好,若是不成,咱们白拿人家这么多布头……”江母微微蹙眉,仍旧有些不太放心,于晓静挽着她笑:“哎呀,江姨你别想太多嘛,阿孜的主意咱们听着不就很好吗?人家芸娘子是做惯了生意的,自然比咱们清楚的,再说了阿孜的主意又不成的吗?肯定没问题的。”
回到食肆的时候已经申时过半了,江谌和于晓毅已经从县里回来了,明儿他们打算就在镇上摆摊卖从县里买来的货物,都搬出来堆在院子里,驴车空荡荡的就等着他们一起回村。
晚饭是张宁宁做好的,等他们到家刚好就能吃上了晚饭,做的是三菜一汤——红烧鱼、虾仁蒸豆腐、蒜蓉娃娃菜、番茄蛋汤。
自从跟着江孜学了些,张宁宁的厨艺也是见长不少,几道菜味道都很不错。
接下来几天,江孜每天都会去镇上,食肆着实是热闹了几天,只要是江孜挂牌的菜式都会卖到缺菜,也是把她累得够呛。
当然了,累归累,银子是没少挣,稍微闲一些她还要绞尽脑汁的想着给傅怀瑾做什么好吃的——正巧,最近来回在清河县常平镇跑商摆摊的江谌和于晓毅给江孜带来了一筐想念了许久的东西:芋头。
正常情况下,芋头会在秋季成熟,早熟的在8月份即可采收,晚熟的会在9月份到10月份成熟,如今刚好九月初,芋头也是该成熟的时候了。
“这东西叫芋艿?我还是第一次见。”江母捏起一个芋头稀奇的看了好一会又扔回了筐里,倒是于婶从厨房出来,一见着芋头立刻就变了脸:“这是从哪里弄来的?赶紧扔掉,这玩意不能吃,会死人的。”
“怎么会?我们是从外地商人那买来的,说是蒸着吃煮着吃都行,软软糯糯的很好,我想着阿孜说不定想要便带回来了。”江谌皱眉,于晓毅也在一旁搭话:“我看那人说得头头是道的,怎么会卖吃了会死人的东西给我们?”
“不能吃,以前我还没来方山村的时候,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邻居家的小孩儿饿得不行,不知道从哪里挖来这东西,吃了之后就嚷嚷着头痛喉咙痛,半夜就死了。”于婶非常坚定的指着竹筐道:“赶紧扔掉,这东西绝对不能吃。”
江孜连忙阻拦:“能吃能吃!这个能吃!吃了中毒肯定是没熟透!芋头没有熟透吃了容易中毒,会引起舌头、咽喉刺痛、瘙痒、头痛、严重时会导致听力障碍,吃多了也不少,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
“我都有在书上看到过的!”江孜最后强调——她的万能书怎么会错呢!
说这话的时候,门帘正好被掀开,肖茹正笑得一脸灿烂,领着傅怀瑾走进来,一群人站在院子中央围着竹筐,里面的芋头格外显眼。
“芋艿?这东西在咱们这里可少见。”走在后面的乔珉暄推了推挡住自己的傅怀瑾,附身捏起一个看了看笑:“这东西不会做的话吃了会中毒的,江姑娘要不要转卖给我呀?正好给酒楼添个新菜。”
“不卖,我自己留着有用的。”江孜毫不犹豫的拒绝。
开玩笑,这芋头可是好东西,怎么可能让给他。
第240章、买宅子(一)
得到乔珉暄的肯定后,于婶总算是放下心了,见江孜指挥着江谌和于晓毅将芋艿放进地窖也没说什么了,乔珉暄没能买下芋艿也不在意,如果真想要,他随时能让人去买些回来,这会来江家食肆,是有正事来的。
“阿瑾说你们在找宅子,刚巧有个朋友上京去了,有套一进的宅子托我帮他卖掉,虽说只是一进的宅子,可是也不小了,进门左右各有一间耳房,都是大通铺,给家中仆人住正好,堂屋面积很大,左右各有两间正房,另外还有四间厢房,院子也大,还有一口水井,位置也好,离食肆或者是阿瑾家的私塾都挺近的,”乔珉暄坐下就直接说明来意,常平镇的宅子和铺子一样不好租,因为镇上是没有牙行的,想要出手铺子或者宅子的就会先问过自己身边的一些朋友亲戚和邻居,基本上他们的宅子都会被相识的人买走,实在是没人买的宅子便只能跑到县里,把宅子挂在牙行,说不定就有人愿意买的——如果说是在路边看到告示的,十有八九都是想找个冤大头卖个高价,就像当初江孜和于晓静为了找铺子逛遍了常平镇,只找到一家破破旧旧的位置又不好,偏偏价格还高得有些离谱的铺子。
“这么快就有消息了?”江母也有些惊讶,笑了笑:“我那日就是随口一句。”
就是放晴后第一次回镇上的那天,傅怀瑾和齐叶中午留下吃了饭,饭桌上江母和于婶说起这事,当时齐叶就打包票说他去找人问问,结果最后是乔珉暄带来了好消息。
“那这宅子要多少银子?”江孜来了兴趣,搬着小木凳坐到傅怀瑾和乔珉暄的跟前,仰着脑袋望着他们——那模样……傅怀瑾差点没忍住伸手去摸摸她的脑袋,瞧着也太乖乖巧巧了吧。
“镇上的宅子,根据位置,价格都会有一定的浮动,一进的宅子大概在50两到120两,二进的宅子100两到180两,三进的宅子150两到250两,四进的宅子200两到350两,这个价格随便去打听就知道了。”乔珉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当即又喝了一口,道:“这就是之前齐叶说的竹筒煮的茶水?这味道确实很不错,听说你在研究相配的茶点?怎么样了?”
“还在研究呢。”江孜先回了他的话,追问:“那你说的这个宅子什么价格?”
“这个宅子位置还不错,离傅家私塾也比较近,那个朋友以前也是傅老爷子的门生,价格嘛……我就直接说个最低价了,150两,少不了了。”乔珉暄说得也很直接:“这个宅子其实好卖,卖到180两其实也不成问题的,只是他上京着急,缺银子,就直接说好150两就跟我过了户,之后再赚多赚少都是我自个的事,我也不赚你这个钱,你也别让我亏着就行。”
话都这么说了,江孜哪里还会讨价还价的,当即就应下来了——也不挑什么宅子大小了,能买到就不错了,镇上的宅子可不好买的。
更何况一进的宅子对他们来说不小了,他们家才几口人呐?
只是听到说原本的房主是傅老爷子的门生时,江孜忍不住看了眼傅怀瑾,总觉得这事儿……实际还是他帮忙寻来吧?
不过酱紫肯定不会说破的,想都没想就做出了决定:“那要不今天咱们就去过了户?时间有些紧,明儿再请你们吃饭。”
“你倒是相信我,也不先去看看?”乔珉暄笑了起来,从怀里拿出一张房契递给江孜:“瞧瞧,前天才过的户,今儿便得了消息说你要找宅子,不然前天也就不费这个劲儿了,直接带你过去就好了。”
“没事,你骗我你能跑得掉?”江孜也开了个玩笑,乔珉暄偏头看了一眼傅怀瑾,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那不能,怎么可能让我跑掉。”
江孜顺着他的视线看了一眼傅怀瑾,很快便挪开视线看向江母:“阿娘,我们先过户,如果时间来得及,就去那边看看?”
“行。”江母笑着点头:“你自己做主就好,总归骗不了你的。”
事情便这么定下来了,过户也简单,乔珉暄带来了房契,去一趟镇长家再重写一张,盖上官府的红印,这房契便是生效了。
这是江孜第一次去镇长家,镇上是没有官衙,镇长的权限便是最大的,好在有熟人在好办事,傅怀瑾和乔珉暄与镇长老爷是旧相识了,据说镇长十分钦佩尊重傅老爷子,期间的缘由是不知道了,但是更换房契这样的小事,办起来非常快,镇长老爷甚至还要留他们喝茶,被傅怀瑾婉拒了,三人才得以离开。
“这么快就办好了?时间还早呢,咱们去看房子!”于晓静和江母于婶在树下阴凉处等着,见着他们就立刻挥手,虽然买宅子的人是江孜,也不妨碍于晓静的兴奋——这可是镇上的宅子呢!
“行,估计等咱们看完回去,我哥他们也回来了。”江孜抬头了看了一眼天色——她如今已经可以熟练的根据天色去判断时间了,现在才刚刚申时而已,时间完全是足够的。
这宅子的位置确实不错,她们坐的是乔家的马车,一路晃悠着很快就到了,巷子口有一棵桂花树,开着白色的小花朵儿,瞧着有些年头了,四季都可以开花,花香淡淡的并不浓郁。
“这巷口的桂花树很是有些年头了,所以镇上的人都爱叫着桂花巷。”乔珉暄领着众人往里走,小巷子两边是老旧古朴的院墙,有些爬满了青苔有些则全是爬山虎藤蔓,很快便到了他们的目的地。
站在门口,乔珉暄拿出钥匙递给江孜,江孜开了门,第一个走了进去,一进去就是个大大的院子,十分宽敞,院墙很高,顶端还有许多尖锐的碎瓦片,一般的小偷估计都没办反翻进去,江孜一瞧就觉得不错,立刻对江母道:“阿娘,回头咱们家的院墙上也弄些碎瓦片吧,防贼。”
“在村里面能有什么小偷。”江母这样说着,但到底没有拒绝,也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如今家里银钱挺多的,说不得被什么人惦记上,小心些也好。
第241章、买宅子(二)
站在门口就能看到院落很大很宽敞,种着好几棵树,是与巷子口一样的四季桂,此时正开得茂盛,花香淡淡的的很好闻,树下有个小小的秋千,于晓静已经欣喜的跑过去坐在上面晃荡着,于婶跟了过去直呼让她小心些。
“我那朋友年长我几岁,早早的成了亲,有个四岁的小女儿,这才在院子里搭了个小小的秋千。”乔珉暄笑着解释,领着众人往前走,院子的正中央是一条两人宽的石板路,笔直的通往厅堂,从外观上看厅堂面积很大,旁边各还有两个耳房,两侧便是正房,一侧各两间共有四间,规模大小犹如刻出来一般,两侧正房游廊下各自连接三间厢房,厢房往下便是大门口的两间耳房,整体环顾下来,这样的一进宅子面积也不算小了。
来到厅堂,里面收拾得干净,还有整套的红木家具,看起来十分整齐精致,江孜有些惊喜,乔珉暄又道:“要不怎么说这宅子能卖个高价,这人着急上京,家中的家具可都留下来,基本都不需要换了,这厅堂的面积不小,无论是招待客人,用膳都是极好的,旁边的两个耳房,一个是厨房一个是仓库,到时候你自己看看这么收拾。”
众人又挨个房间逛了一圈,游廊拐角处还放着几张藤椅和藤桌,离那四季桂很近,花开时坐在这里泡壶茶备些点心赏花也是极好的享受,江孜越看越惊喜,甚至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这越看越觉得这个价格买下来真是我占了便宜。”
可不是占了便宜?每个房间里面的家具都是齐全的,而且一点也不老旧,只要备好房间里的床单被褥,完全就可以拎包入住。
“哪能说你占了便宜,这买卖就是你情我愿的事,你要是真不好意思,给我做些好吃的,可得是我没吃过的菜式。”乔珉暄一点也不客气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江孜当即就答应下来:“没问题,我明儿晚上在食肆摆上一桌,给你做些你肯定没吃过的菜式,包你满意。”
“那我可等着了。”乔珉暄开始点菜:“今儿可是让我瞧见了那芋艿的,这个得做道菜。”
“行,芋艿能做的可多着,除了做菜还能做各种糕点。”江孜开始一股脑的报菜名儿:“拔丝芋艿、剁椒芋艿、芋艿烧肉、香芋扣肉、芋艿饭、芋艿面、芋艿派、芋艿糕还有香芋梅花酥。”
玩够了秋千的于晓静一回来就听到一大堆吃的,当即馋得要流口水了:“我全都要!”
“要什么要?还全要,想要累死阿孜啊?就你最馋。”于婶迎头就给了她额头一巴掌,于晓静捂着头躲在江孜身后哼哼唧唧,乔珉暄当即就开始嘲笑她,两人又开始斗嘴,旁边的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江孜则跟于婶说着话:“有空的话都做也行,芋艿做出来的东西可好吃了。”
“说得好像你吃过似的,那玩意做的时候可得小心,是真的有毒的。”于婶千叮咛万嘱咐,以前邻居家小孩吃了芋艿去世的事儿,好些年了她都忘不掉呢——真正是可怜,那娃娃才七岁呢。
“好好好,我知道的。”江孜笑着应下,又在宅子里转悠了一会,见天色不早了,这才锁了门恋恋不舍的回去了。
买宅子是件大事,但是江母再三叮嘱,让大伙儿被传出去,自从江孜开始摆摊赚钱以后,村里羡慕的嫉妒的都不在少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钱开铺子,请长工,还有钱将村里的房子推倒重建,这就已经够惹眼了,要是在镇上买了宅子的消息传回去,不知道又要引起多大的议论,还是低调为好——虽然这事估计也不一定能瞒多久,但是能瞒多久是多久。
其实就算是江孜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把宅子定下来,早些定下来也是有好处的,等到方山村的宅子开始重建的时候,他们一家就搬到镇上住着,就不必在于家挤着了——于家人口可比江家多些,其实也很难住得下。
既然要请吃饭,自然不可能只是请乔珉暄和傅怀瑾,像傅老爷子还有齐叶和邵雪枝都得叫上,还有胡晴儿——说起来有些奇怪,最近在铺子里见过胡姑娘的次数可不少,不过江谌却好像在躲着人家?好几会文娘子和胡管事的也一起来了,只有他们在的时候,江谌才会上前去说几句话。
难不成他们之间发生了点什么大伙儿不知道的事?
“哥,这次请吃饭,要不要叫上胡姑娘他们一家?”江孜凑到江谌身旁询问,他正在砍柴,穿着无袖的外衫,一身结实的肌肉看得江孜都有些挪不开眼——哥哥真是好身材,绝对是有八块腹肌!
“叫上他们做什么?没什么必要。”江谌的动作微微一顿,看都不看江孜一眼就拒绝,江孜一看这副模样,十有八九有事,到底是什么事——难不成胡晴儿向哥哥表明心意了?
“怎么没必要,你还在码头上当苦力的时候不是常说胡管事他们挺照顾你的吗?”江孜直接挑明了问:“而且我瞧着胡姑娘还喜欢你呢,哥哥,你不是看不出吧?”
江谌手上的斧子差点儿都掉地上了,扭头看向江孜,眉头皱得紧紧的:“胡说什么呢?这传出去影响胡姑娘的名声!”
“我就跟你说说而已,能传哪里去?哥……最近胡姑娘来过好多次,你都对人家爱答不理的,你们闹矛盾了?”江孜摆摆手,虽然是这么说,但还是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江谌眉头皱得更紧了:“哪有什么闹矛盾,日后不要再说这些了,虽说胡管事只是胡家的派来管理码头的,但是也不是咱们家能高攀得上的。”
江孜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估摸着胡晴儿还真江谌表明心意了,江谌觉着自己配不上胡晴儿,所以才躲着她。
要江孜说,江谌如今也挺会做生意的,家里迟早会富裕起来,有什么高攀不上的?
只是看江谌一副这个话题就此结束的样子,江孜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第242章、请客吃饭(一)
既然要请客吃饭,江孜比平时都要早到铺子,到了就往厨房里钻,看了一圈却对今天的食材不太满意,又拉着于晓静去集市上闲逛,自从开了铺子,虽然就在集市的入口,她们也极少去集市里闲逛,食材都有相识的人每天定时送过来,省了不少事。
“这集市上的东西也就差不多就这些,你来逛也逛不出什么花样。”于晓静这几天闹心着呢,她就想租下胡老伯那间面馆改成杂货铺,一门心思的想要劝他们搬到方山村去住,可老伯两个却不太愿意——他们那小闺女就是在那儿长大,他们实在是舍不得。
“总有可能找到些新鲜的东西……诶诶诶,那边去瞧瞧。”江孜眼尖的看到一个卖各种干货的摊位,摊主是个穿着粗麻布的大娘,看起来应该有四十来岁了,摊位上最显眼的是一堆卖相很不错的笋干,旁边还有一小堆明显是刚刚挖出来的鲜笋,是尖角弯曲有些像牛角的绿竹笋。
“大娘,你家的笋干怎么卖的?这鲜笋呢”江孜蹲在摊位前翻了翻笋干,又拿起一个新鲜的绿竹笋看了几眼,旁边的于晓静连忙扯了扯她的衣袖:“现在这个时候的笋可不好吃,是苦的。”
江孜当然知道,竹笋其实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的,但是当季最好吃的当属清明前后的春笋和冬至左右的冬笋最好,肉嫩厚实味道鲜甜,不管是凉拌和炒肉味道都很不错,但如果在非产季买的竹笋有时候会略带苦涩味。
“没关系,现下新鲜的笋子难找,而且我也知道怎么去除苦味。”江孜不在意的摆摆手,摆摊的大娘正在招待其他人,将银子收好才回了江孜的话:“笋干18文一斤,鲜笋6文一斤。”
“笋干也太贵了吧。”于晓静有心还价,翻看着笋干,又确实找不到什么还价的理由——实在是这笋干真的卖相不错,收拾得很干净,一看便是用心晾晒的。
“小姑娘,你瞧瞧我这笋干的卖相,去别处可找不到这样的,可是费了不少劲的。”都是做惯了生意的,大娘当然知道面前的小姑娘是想要还价的,当即也给了个实惠价:“我家离镇上远,难得来一趟,你若是要得多,十斤往上就算你17文一斤。”
“那这里一共多少笋干,如果都是这样的品质,我全要了。”江孜是真觉得不错,镇里集市上确实很难遇上卖笋干的,江谌收购了一些,但是数量实在不多,连自家吃都不够,卖相也很一般。
“我拢共带了四十多斤,卖了十来斤,还有个二十几斤吧。”大娘闻言看了看自己身后的竹筐,又看向江孜:“小姑娘,二十几斤不少了,泡发了得好几十斤,你别为了便宜个一文钱买太多,买了可就不兴退的。”
“不多不多,我家开铺子的,用得上,你给我瞧瞧筐里那些笋干,若是品质都一样,那我就全要了。”江孜不嫌多,甚至觉得不够,大娘听到是开铺子的也就不劝说了,直接将竹筐拎到江孜面前让她随便看,江孜瞧着不错,便点头全要了,又指指地上的鲜笋:“这些我也都要了,一起称重看看多少钱。”
新鲜的绿竹笋不多,总共只有六斤,而笋干足足有二十七斤。
“鲜笋六斤是36文钱,笋干二十七斤是459文,一共是495文钱,就算你490文。”大娘称重算钱,直接就将尾数摸了零,江孜见状也是痛痛快快的掏出一小块碎银子,收下大娘找零的铜扳后又问:“大娘,你家里可还有这种笋干?还有的话,我全收了。”
“有是有,不过你真的要?我家里估摸着还有四五十斤呢。”大娘小心翼翼的将碎银子收进荷包里,听了江孜的话自然是高兴的——能一次性卖完所有的笋干,谁乐意辛辛苦苦的隔三差五就得跑镇上来?
只是那又不是小数量,这么多的笋干,就是开铺子的也没那么快消耗完吧?
“大娘,只要你的笋干都是这样的品质,我都要的。”江孜说着,回头望了眼集市入口的方向继续道:“集市入口的江家食肆知道吧?那是我家开的铺子,你家里的笋干送到那去,我全都要。”
江家食肆的名声在集市这里是鼎鼎有名的,谁不知道那食肆的东家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当初就是在集市上卖吃食起家的,短短一个多月,就盘下铺子了。
“哟,难不成你就是那江家食肆的小东家?那指定骗不了我。”大娘立刻眉开眼笑的保证起来:“我家里的笋干跟这些保管是一样的,等我回去了就收拾收拾,这两天就都给你打包送过来。”
得到满意的答复,江孜又同这大娘聊了几句,便和于晓静背着笋干和鲜笋离开了,于晓静往竹筐望了好几眼问:“这鲜笋得早些吃了,本来就是苦的,老了就更难吃了。”
“今晚就用这个鲜笋做个油焖笋,保管比肉还好吃。”江孜笑着做出保证,拉着于晓静跑去买了两根糖葫芦,一人一根糖葫芦,边逛边吃,只可惜集市上卖得东西基本上都差不多,再也没瞧见什么想要的东西便回去了。
回到食肆的时间还早,早膳尚未结束,不少食客正坐在大堂,瞧见江孜和于晓静,有人就问:“江姑娘,今儿你中午出什么菜?来个大荤菜怎么样啊?我可念着你那红烧肉好久了。”
“不好意思,今天我有些事,中午怕是不会掌厨……明天我肯定来,就做红烧肉。”江孜不好意思的拒绝了他,又应下了明天,这些人都是老食客了,早就习惯江孜不掌厨了,最近可是连续三四天都有江孜的菜,他们倒也没太失望,于晓静见状连忙接过话题和他们聊了起来,江孜得以解脱,赶紧回了后院,只觉得头大——以后一定要记得走后门,她是真没办法像于晓静那样见谁都能说上话,应付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