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4节
  说起要做的吃食,江孜的话也是额外多,江母根本没听说什么树莓罐头,虽然好奇也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站在一旁歇了会,就和于婶回去继续裁剪衣服——先做的是江孜的衣服,估计今天就能做好了。
  面包窑升温要等一会,江孜就继续炸红薯片,空隙的时候就将已经清洗晾干的树莓放在厚实的木板上,全部铺散开不能重叠在一起,等会直接放进面包窑就可以了。
  树莓罐头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的就,就是准备好树莓和白糖就可以了。
  砂锅烧水加白糖做成糖水,将树莓装在大碗里,倒入糖水上锅蒸,正好等冷却就可以吃了,糖放得越多,保存的时间越长,常温状态下甚至能保存上一年。
  但是江孜不喜欢太甜,能保存上一两个月就行了。
  一早上的时间就是炸红薯片,做水果罐头,烤树莓干——二十几斤的红薯片,两大罐的水果罐头,五六斤的树莓干。
  忙得晕头转向要不是于婶提醒,江孜差点儿连午饭都忘记做了,只草草的煮了糙米饭,炒了个青菜和番茄炒蛋凑合着吃了,没等江谌回来就被江母赶回屋睡觉了:“你用得着这么拼命吗?赶紧去歇会。”
  或许是真的一上午累着了,江孜几乎是倒头就睡,睡了一个时辰才昏昏沉沉的醒来。
  院子里,张宁宁和于婶一个在编草绳,一个在打包红薯片,有小包半斤的,也有打包一斤的,已经包了十几包。
  江谌和于晓毅在商讨货郎进货的事情,今天收购回来的东西整齐的摆放在院子右侧的空气——黄瓜,绿豆,鸡蛋还有几十斤的番茄。
  “阿孜,你要的东西都买回来了,吊在水缸里了。”江谌看到她提醒一声,江孜点头,整个人还不太清醒,晃晃悠悠的凑到江母身边坐下,脑袋搭在她肩膀上打着瞌睡。
  “别睡了,等下晚上又要睡不着了。”江母无奈的拍拍她的脑袋:“这么大的人了,还像个孩子。”
  “阿孜本来就还小呢。”张宁宁轻轻笑了一声。
  “都可以相看人家了,哪里还小呢。”江母感叹一声,想起早上老林家来时说的话,又伸手拍拍江孜的肩膀:“你的衣服做好了,去洗把脸醒醒神。”
  “哦。”江孜懒懒的应了,又赖了好一会,等江母催促了才朝着厨房走去,从水缸勺水洗了一把脸,瞬间清醒了许多。
  以后午睡可不能再睡这么久了。
  “哥,过来帮帮忙。”江孜探出头冲着江谌喊了一声,又回了厨房,
  ,给所有人勺了一碗已经凉透的树莓罐头,又抓了一大把的树莓干放在盘子里——每天的试吃环节开始了。
  “都歇会儿,尝尝我早上做的树莓罐头和树莓干。”江孜笑眯眯的说着,江谌也帮着端了几碗,然后冲着墙头隔壁的于家喊话叫于家三兄妹过来,江叔接了个活儿出去了。
  也没多久,于晓静蹦蹦跳跳的就跑了过来,手上还握着一个鸡毛毽子,额头还有细汗,看样子是在家玩得挺开心的。
  “阿孜又做什么好吃的了?给我先尝尝。”于晓静找了江孜身旁的矮凳坐下,随手将鸡毛毽子丢在地上,端过江孜递过来的碗看了两眼,咕噜噜的就喝了一大口,然后眼睛亮晶晶的:“你这做的是糖水吗?里面还放了树莓,酸酸甜甜的,真好喝。”
  糖水?也差不多吧。
  江孜点点头,看向手里的碗——翻着浅浅粉色的糖水里漂浮着五六颗树莓,闻起来就有一股淡淡的果香。
  “好吃好吃。”于晓静三两口就吃完了,又补充一句:“要是能在井水里镇上半个时辰,冰冰凉凉的肯定更好吃。”
  井水冰镇比吊在水缸里更是冰凉,冷藏的罐头自然是更好吃。
  可惜现在是没这个条件的。
  江孜也浅浅的喝了一口,酸甜适中,很是开胃,如果吃了油腻的东西来上一碗,也能十足的解腻。
  树莓罐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只是他们统一觉得罐头这个名字怪怪的,明明就是糖水——也行,树莓糖水,好喝就行。
  “还有树莓干,尝尝,就用的昨天新搭的面包窑做的。”见大家都喝完了,江孜又开始推销那一盘因为烘烤已经缩水变成暗红色的树莓干,于晓静依旧是第一个伸手的,捏起来看了好一会,丢进嘴里嚼了嚼,问:“还挺好吃呀,你加糖了?感觉比新鲜的更甜一些。”
  “什么都没加,就是直接烘干的。”江孜也尝了尝,满意的点头:“等到冬天的时候可以用这树莓干煮果茶喝,暖和又香甜。”
  张宁宁似乎很喜欢吃树莓干,一向矜持的她忍不住吃了好几块,最后不好意思的停下,一旁的于晓晨很是贴心,伸手又拿了几颗递给她,江母看到了就笑:“还是我们晓晨贴心,宁宁,你别不好意思吃,阿孜把这些拿出来,就是给大伙儿吃的,喜欢就多吃些。”
  张宁宁闹了一个大红脸,不敢抬头了,于晓静笑嘻嘻的抓起了鸡毛毽子,又拉着张宁宁起身:“嫂子,你陪我踢会毽子,二哥的手艺还不错,做的毽子可好了。”
  “哪来的鸡毛毽子?”江孜好奇询问,她记得于晓静没有鸡毛毽子的。
  “今天去屠宰场,刚好看到那里有许多要扔掉的鸡毛,有些颜色还挺好看,我就想着拿回来做成毽子拿去卖,便宜着呢,一斤鸡毛一文钱。”回话的是江谌,他看着于晓静和张宁宁踢了会毽子,又道:“挑了十斤颜色好看的鸡毛,只花了十文钱,估摸着能做几十个鸡毛毽子,就算只卖一文钱一个,也能赚不少。”
  第69章、老林家的想法
  天气热,于晓静和张宁宁也没玩多久就停下来,于母给两人递方巾擦汗,又跟江谌和于晓毅说话打预防针:“你们也别觉得这鸡毛毽子就很好卖,毕竟咱们这乡下人家,有时候自己随手就做了。”
  于晓毅憨憨的笑,回答:“没事,我和阿谌哥商量过,咱们也不是只往乡下跑。若是在乡下收到不错的东西,我们也会去镇上走街串巷的卖东西,到时候总能卖出去的。”
  “是啊,毕竟才花十文钱,反正不会亏。”江孜赞同的点头,于晓毅望过来,微微红了脸,江谌这会瞧出点什么了,看向江母,江母只是轻轻摇了摇头,朝着江孜道:“阿孜,你的新衣裳做好了,跟我去试试,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江孜应了,站起身,挽着江母回房,新做好的衣服铺在床上,江孜拿起来看了又看,冲着江母笑:“阿娘,你做衣服的手艺可真好,针脚整整齐齐的。”
  江母就坐在床边:“试试,要修改的我就赶紧给你改好,这样等会洗干净晾干,明天就可以穿新衣服了。”
  江孜点头,换好衣服,在江母面前转了个圈圈:“正正好,我阿娘是最厉害的,手艺可好了,完全不需要修改。”
  “你呀,就知道说好听的哄我。”江母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赶紧换下来洗干净。”
  “好好好,我这就换下来。”江孜应着,把衣服换下来,又道:“阿娘,这两天你先给阿源做两身衣服,那小子眼馋得很,再说马上就要送他去私塾了,正好能有两身新衣服换洗。”
  “嗯。”江母应了,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江孜察觉,坐在她身旁问:“娘,怎么了?心不在焉的。”
  江母笑笑,伸手握住江孜,叹气:“我是在想,你都十四岁了,都可以相看人家了,娘还想多留你几年。”
  “娘,你怎么又在说这事?我都说了我不想这么早嫁人,至少也再等两年。”江孜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她暂时还不敢跟江母说自己是打算要等二十好几再考虑所谓的终身大事,她怕江母吓死。
  “我知道。”江母也没犹豫,同样直接的开口告诉江孜:“早上你老林叔和老林婶过来,和我聊了会,我看他们的意思,有想让他们家二林跟你相看的意思,你呢?先不说你想要晚几年嫁人的事情,对于二林,你有什么想法?。”
  什么??和二林相看?
  这都是哪跟哪的事啊?
  江孜呆愣:“你说老林叔家的二林哥?我能有什么想法,我都没怎么跟他接触过。”
  “行,你要是没什么想法,娘就去给你拒了。”江母顿了顿又道:“阿孜,娘也是想要你在家多待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你有喜欢的人一定要跟娘说,人的一生能遇上一个喜欢的人不容易,错过了可能就再也遇不上了,到时候后悔就晚了,所以如果喜欢,早些成亲也是可以的。”
  说实话,江孜还是有些懵的。
  不过想想这个时代的女人十五六岁可能就已经当了母亲,江母这个时候和她说这些也不算奇怪了。
  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在这个年代都算个大人了。
  “娘,我懂你的意思了。”江孜回过神,非常认真的说道:“我不想这么早成亲离开家,我现在确实也没有喜欢的人,你放心,如果我有喜欢的人,肯定会告诉你的。”
  江母看着江孜,似乎有话想说,但最后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离开了,走到院子的时候,正好看到于晓毅离开,遗憾的摇了摇头——江家和于家,怕是不可能结亲了。
  只要不催婚,江孜就能维持美好的心情,她打了水,将新衣服清洗了一遍,晾晒起来,又琢磨起给傅怀瑾送些吃食感谢他的事情。
  猪骨已经炖上了,和面包些猪肉小馄饨,今晚的晚饭就顺带着简单的吃个骨汤猪肉小馄饨。
  五斤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腿肉全部剁成肉泥,加盐和酱油简单调味,分成三份,一份用来包小馄饨,一份加些淀粉做成猪肉丸子,一份用来做番茄肉酱。
  猪肉丸子也可以送些给傅怀瑾,加到猪骨汤里也是一道美味,至于自家吃,就做成酱浓鲜美的红烧丸子好了。
  江孜很会包小馄饨,一张薄薄的方形馄饨皮,用筷子夹上少少的肉馅,随手一捏,就包好了,简单快速又好看,江母是不会的,于婶便来了兴致,将江孜赶走让她去忙,手把手的开始教江母包小馄饨。
  于婶是干惯了厨房里的活儿的,江孜放心的离开,等包好了于婶送些小馄饨就是了。
  既然不需要她包小馄饨了,江孜就去熬番茄肉酱,番茄酱是现成的,就是热锅烧油将剩下的肉泥炒香,加些盐和酱油调味,最后倒入番茄酱就可以了,酸甜鲜香的番茄肉酱无论是拌面还是拌饭都是极好的。
  做完番茄肉酱,江孜又开始做肉松——江谌带回来了五斤纯瘦肉,她以前也做过肉松,这些瘦肉大概能做成两斤多的肉松,这样算下来至少是45文一斤。
  看来如果要做香葱肉松面包去卖的话,价格要定得贵一些才不至于亏本。
  或者最近还是再研究些其他成本低一些的吃食,等开店了在卖香葱肉松面包,也能买得起价格些。
  是的,江孜的目标一直都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在集市上摆摊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江孜这般思索,手上的动作倒是没听,先是砂锅里加水放葱姜蒜烧开,瘦肉切成小块扔进去煮上十分钟,捞出晾凉后用擀面杖敲一敲擀一擀,让肉块变得松软,更方便撕成细丝。
  “你这是做什么?”江谌刚将鸡爪去骨,端着放到江孜身旁:“你一会可以调酱汁将鸡爪泡起来了。”
  江孜解释:“我要做些肉松,这样让肉块变得松软,就更好撕成细丝了。”
  “肉松?我来吧,你忙别的去。”江谌没听说过肉松,但是他眼里有活,撕成丝而已,很简单的活计。
  “哥,记得撕得越细越好。”看着江谌端着木盆就走,江孜赶紧叮嘱一声,然后转身开始调配泡鸡爪的酱汁。
  第70章、货郎筹备中
  调配酱汁很快,泡好鸡爪,猪肉小馄饨也包好了。
  一斤多的猪肉馅包了百来个小馄饨,即使是送出去一半给傅怀瑾,江孜又用小碗分出来二十几个给于婶,的自家晚上留七十个,剩下的六十几个就全部打包给傅怀瑾。
  于婶还在推迟:“你给我做什么?你留给自己吃,或者给傅家私塾送去,阿源上私塾可是大事。”
  “够了,他们就爷孙两个,六十多个小馄饨估计都能吃上两顿了。”江孜将小碗硬塞过去:“这没多少,也就够一个人吃的,下次多包些再叫婶子你们来家里吃。”
  “行了,你也别推辞了,拿着就行。”江母也在旁边搭话,于婶有些不好意思:“最近老是在你家又吃又拿的……”
  “咱们两家人,分那么清做什么。”江母没好气的拍了拍她:“先端回去,这天儿热得紧,可别坏了糟蹋东西。”
  “行行行,就你有理。”于婶无奈的笑,起身往家走,正好江源提着特地给他编的小篮子进院子,小家伙礼貌乖巧的打了招呼,又朝着江孜一路跑来:“阿姐,阿姐,我今天挖到好多好多长虫!阿狗能不能吃呀?它一直跟在我身后,馋得要流口水啦!”
  被养了几天的小土狗还是那么小小一团,扭着小屁股慢吞吞的跟在江源身后跑过去,来到江孜面前还小小的汪了几声——怎么看也不像是盯着几条蚯蚓流口水的样子。
  “不能给阿狗吃,你让哥哥给你处理一下,喂给那些小鸡仔们吃。”江孜胆子大,可毕竟是女孩子,一向对这种长条蠕动的虫子是避之不及的,江谌好笑的看了眼妹妹,将撕了一半的瘦猪肉递给她,又拉过江源手上的篮子,一把抱住江源让他坐在自己的胳膊弯:“走,哥哥带你去喂小鸡仔!”
  江源兴奋得呵呵直笑,江母看得直皱眉:“小心点小心点,可别摔下来了!”
  “没事,哥哥力气大,小心着呢!”江孜乐呵呵的笑,坐在江母身旁慢悠悠的撕着瘦猪肉,问:“娘,还有三日就是镇上大集了,你随我们一起去镇上逛逛,顺便送阿源去私塾看看?”
  “这么快?”江母有些担心:“不知道阿源能不能行……”
  “行不行去了再说,倒也别担心,阿源虽然爱玩,但实际聪慧得很。”江孜说出自己的打算:“我也好得差不多了,明日就换我跟晓静去镇上了,摆摊结束我会送些吃食去傅家私塾,到时候问问那边收学生的要求,五号的时候逛完集市,娘你再带阿源过去试试,阿源还小,就算现在不成也没事。”
  江母稍稍安心,点头:“也是,阿源才刚过五岁,这么早就送他去私塾,我也有些不是很放心。”
  “娘,傅家私塾名声不错,阿源去了也不会有事的,你就放宽心。”江孜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抬头看向江母:“您呢,就少操心,放宽心,才能养好身子,等你身子好了,有的是事让你操心呢。”
  “就是,阿孜说得对,瞧瞧阿孜做事多让人放心,我可羡慕你了。”于婶正好跨进院子,笑眯眯的说着,又瞪了一眼身侧的于晓静:“哪里像我家这臭丫头,成天气我。”
  “娘,我可什么都没说!”于晓静不乐意的嚷嚷起来,于婶伸手就拍了她胳膊一巴掌:“小姑娘家家的,成天咋咋呼呼的是个什么样?阿孜和你天天在一起,你怎么就学不会她的沉着稳重?”
  “你呀,别老是说晓静,晓静这样真性情怎么不好了?活泼大方,家里也热热闹闹的,我还觉得我家阿孜太稳重,都不像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江母不赞同的拉过于晓静看了看她的胳膊,问:“不疼吧?你娘就是说说为你好,别让心上,江姨替你说她!”
  “我就知道江姨对我最好了。”于晓静立刻抱着江母的胳膊撒娇,看得于婶直摇头,江孜也是在一旁笑。
  母女几个又说了会话,于晓静玩闹够了,就去厨房洗了手来帮江孜,江谌也领着江源回到前院,江源闲不住,又带着阿狗往外跑了,大家都没拘着他,若是要去私塾,他可就没现在这样玩闹的清闲时间了。
  “哥,你们这几天看了些什么货?有定下来的吗?”难得清闲些,江孜关心起哥哥的货郎生意来了。
  “你们之前说的卖粗布和麦芽糖的我都简单和他们聊过了,到时候再带晓毅过去确定下订货的事情,另外我跟老林叔说了定些好用的木器,在刘二叔家定了些陶罐。”江谌向江孜仔细说起了他这边筹备的事情:“我去镇上的铺子拿货,多拿价格是便宜些,但是挣得不多,我想着这几天都跟你们去集市,到时候逛逛,也去码头看看,有便宜又合适的就买些。”
  “这样也可以,他们本身卖得本身就比铺子里要便宜些,我们拿得多,价格就更低。”江孜点头:“反正到时候各个村子去跑,就像咱们村的陶罐在别的村子没人会做,缺的就会买,是一样的,而且村里淘来的东西没卖完就去集市上摆摊,总归能卖完。”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估计这样子要花更长的时间去淘货了。”江谌看起来倒是不急:“现在已经在做了,也不急这一天两天的,先把东西准备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