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0节
看样子江家在镇上摆摊挣了不少钱,竟然都有闲钱买鸡崽子回去养了。
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去集市上摆摊卖点啥?家里要花钱的地方可多着呢。
巧婶在想什么,江孜自然是不知道的,她将小竹筐背在身前,和于晓静边走边往里瞧——浅黄色的鸡崽小小只的,叽叽喳喳的闹作一团,看起来十分可爱。
看到小鸡崽的江源更是蹲在小竹筐前挪不开眼,眼睛亮晶晶的,江孜和于晓静没管他,随他蹲在那里摸了又摸。
“阿姐,我想养着它们,我可以去山脚下抓虫子摘野菜喂它们。”小家伙噔噔噔的跑回厨房,拉着江孜的手,仰头朝她撒娇,于晓静在旁边笑:“这么小的小鸡崽就是拿回来养着的,长大了给阿源下蛋吃。”
江源高兴地在原地转圈,想冲出去被江孜拉住:“把这些鸡蛋壳磨碎了混在菜叶子和虫子里面喂给鸡崽吃,可以补钙。”
江源明显没听懂,但是阿姐的话他向来都听的,连连应了几声,捧着鸡蛋壳又飞快的跑了出去,江母跟在他身后念叨着地窖里还有一袋放了许久的麦麸,可以拿来喂鸡。
有江母在,江孜不担心江源给小鸡崽乱吃东西,厨房里面的小米蒸糕可以出锅了,一斤小米能出三斤小米蒸糕,三斤多的小米一共有十一斤的小米蒸糕,端出来放在桌上满满当当的。
“这些小米蒸糕先切成巴掌大小”江孜开始指挥于晓静帮忙干活,她去拿了一罐树莓酱:“每块对半切,中间抹上树莓酱,然后放进这些打包盒里。”
小米蒸糕切成巴掌大小约摸有六十几块,每块都对半切,中间抹上深红色的树莓酱,酸酸甜甜的,放进昨天用野蕉叶子叠好的小包装盒里,绿色的叶子配着红色夹层的淡黄色米糕,从颜色上看就十分夺人眼球。
当然,味道更加引人注目。
江孜早就将第一块抹了果酱的小米蒸糕掰成两半,一半塞进于晓静的嘴里,一半塞进自己嘴里——松松软软的小米蒸糕带着浓浓的小米香味,配上树莓酱,酸酸甜甜的,略略有些颗粒感,但并不影响口感,整体来说非常好吃。
第31章、傅家私塾
十一斤的小米蒸糕数量实在太多,江孜得去摊薄饼,江母跟江源交代了许多不能给小鸡崽乱喂吃的,又匆匆赶回厨房帮忙。
两斤多的面糊摊了四十几块薄饼,江孜还特地摊了十几块只有拳头大小的薄饼,到时候用来试吃。
薄饼并没有立刻抹上蒜蓉辣椒裹上黄瓜丝,直接放进已经垫了棉布和油纸的菜篮子里,等到了集市摆摊边卖边弄。
时间已经不早了,江孜加快速度冲了个蛋花汤,叫阿源过来吃早饭——他超爱果酱小米蒸糕,啃得嘴边都是细碎的蒸糕渣,又喝了一大口甜滋滋的蛋花汤。
看小江源吃饭,非常的有食欲。
匆匆忙吃完早餐,江孜也来帮忙,三个人终于把所有的果酱小米糕装好,消耗了一斤半的树莓果酱,最后江孜还拿了两块切成拇指大小专门用来做试吃。
“快快快,来不及了,很晚了。”把所有的东西打包好,于晓静拉着江孜就往外跑,江母追着给她们递了两个装满水的竹筒,等他们到达集市的时候,估计已经差不多九点了,比前几天晚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只有在集市的最尽头的偏僻角落才有个空出来的摊位。
不过这一点都难不到社牛于晓静,刚把竹筐放下,还在弯腰拿东西,于晓静就已经扯开嗓子招呼起来了。
“好吃的酱鸡蛋、凉拌苦瓜快来瞧一瞧~”
“酸酸甜甜好吃的果酱小米蒸糕免费试吃啦~”
“大叔大婶,果酱小米蒸糕要不要尝一下,免费试吃,不好吃不要钱。”
跟于晓静比起来,江孜觉得自己是个安静的社恐。
“小姑娘今天来得有些晚呀,我可找你半天了,给我来六个酱鸡蛋,两碗凉拌苦瓜。”胖乎乎的大婶挎着菜篮子直奔摊位而来:“昨天买回去,我家两个小的可喜欢吃了,后来又来了一趟,可惜你们那会已经回去了,今天我也是早早就来了。”
江孜动作麻利的开始给她打包,于晓静笑眯眯的开口:“今日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来晚了些......婶子,你要不要尝尝这果酱小米蒸糕,很好吃的。”
胖婶子显然是个爱吃的,笑眯眯的接过就塞进嘴里,她身后有几个看热闹的人追问她怎么样,她点了点头:“这个蒸糕怎么卖?给我来四块。”
也不用她说好不好吃了,愿意买就表明了一切。
不少眼熟的面孔都凑了过来,江孜忙着打包,于晓静忙着跟大叔大婶们搭话,笑眯眯的任谁她都能说上几句。
新品果酱小米蒸糕卖的不错,三文钱就有成年人巴掌大的糕点,约莫有二两重,又抹了甜滋滋的果酱,在这个时代糖是十分精贵的东西,一斤白糖三十文钱一斤,不是所有人都舍得的。
而这块糕点才卖三文钱,分量足不说,还是甜食。
谁家甜食卖这么便宜?
虽然便宜,但是江孜还是能赚不少的。
半斤白糖15文钱熬制了三斤果酱,两斤半的小米三十八文钱做了六十七块糕点,消耗了一斤多的果酱,成本大概是四十五文钱,减去早餐和试吃的还剩六十块糕点,收入能有一百八十文钱钱,减去成本纯赚一百三十五文钱。
果然民以食为天,用美食赚钱也是最快的。
最后一块试吃的果酱小米糕是一位穿着绸缎衣裳的老人家,他提着精致的食盒,满鬓银丝,腰板挺得笔直,精神抖擞得完全不像这个年纪的人,也不像是会来这种路边小摊上买吃食的人。
“听说这些都是小姑娘你自己做的?厨艺很不错。”老人家的声音十分洪亮,笑眯眯的样子很是慈祥:“给我来两个酱鸡蛋,一份凉拌苦瓜,两块果酱小米糕。”
被夸奖的江孜笑得露出了两颗小虎牙,动作飞快的打包,又问:“对了,还有卷饼,老爷子要不要试试?”
被遗忘的卷饼终于被想起,江孜抱出一罐蒜蓉辣酱,又掀开篮子上的纱布,用湿毛巾细细的把手指擦干净,才捏起只有拳头大小的薄饼,抹上辣酱,裹上黄瓜丝,就成了黄瓜丝卷饼。
为了防止老人家不能太吃辣,江孜特地只抹了少少一点的蒜蓉辣酱,仍旧把毫无防备的老爷子辣得咳了好几声才缓过来,在众人关注下连连点头:“这怎么这般呛人?不过味道是极好的,又香又辣,黄瓜丝刚刚爽口又解辣。”
“小丫头,再给我来两个卷饼,这个酱少少抹一些就行。”
“老爷子,卷饼也是三文钱一个,一共是十六文钱。”江孜眉开眼笑的应了——她原本还担心这里的人口味淡,接受不了辣椒的味道,现在看来嘛,只要味道足够好,不怕没人喜欢!
老爷子将东西放进食盒,背着手优哉游哉的走了,旁边的于晓静又开始推销起卷饼,排队的大婶还在讨论那位老爷子,江孜一边忙着打包一边竖着耳朵听八卦。
“那位老爷子是镇上傅家私塾的傅老夫子吧?”
“对对对,就是他,这是又来集市上给傅小夫子买吃的吧?”
“我听说傅小夫子得了怪病,几乎吃不下东西,傅老夫子急得很,空闲的时候就到处买吃的带回去。”
“我家小子就在傅家私塾念书,见过傅小夫子,瘦得跟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
怪病?吃不下东西?
江孜并没有接话,埋头忙碌着,那几个婶子还在说话。
“傅小夫子如今才刚十六岁就是秀才了,若不是身子骨弱,傅老爷子担心他,他继续考下去,定然会是咱们常平镇上最年轻的举人。”
“现在傅小夫子就是咱们镇上最年轻的秀才公子,他考中秀才的时候才十四岁呢。”
“镇上就两家私塾,大伙都更愿意把孩子送去傅家私塾不就是看中傅小夫子的才华?”
“可惜傅家私塾就傅老爷子爷孙两个,没办法带太多学生,收学生向来严苛,能进去的不多。”
议论声依旧不停,江孜顿了顿,偏头望向已经走远看不清背影的傅老夫子——镇上就两家私塾,傅家私塾听起来名声不错,她是有想法赚到钱就送江源去读书的,如果有可能当然是要选最好的私塾了。
到时候可以多了解了解傅家私塾。
第32章、胡晴儿
人多的地方总是更引人注目些,摊位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江孜和于晓静忙得快要停不下来——数钱数到手软可能就是形容她们现在的情形,一枚铜钱或许轻飘飘的没什么重量,但是上百枚铜板的重量可不轻,把江孜的荷包都塞得鼓鼓的,又往于晓静的荷包里塞了许多,生意好得让旁边的小贩们都频频望过来。
排在后方的队伍却是越来越长,江孜不经意的抬头,恰恰好眼尖的看到队伍中站了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那不是她家大哥江谌吗?乖乖,自家的摊子还排什么队?
还有,他旁边那个穿着红色劲装的漂亮姑娘是谁?
两个人站得那么近,她家大哥还偏头冲人家姑娘笑。
江孜的动作慢了几分,被催促了几句,她便赶紧忙碌起来,于晓静倒是顺着她的目光望了过去,一脸惊讶:“那不是阿谌哥吗?自家的摊子排什么队?咦......他旁边的漂亮姑娘是谁?”
不愧是好闺蜜,惊讶和疑惑都是一样的。
那是个身材高挑的女孩,五官端正隐隐透着几分英气,穿着一身红色劲装,长发只用一根缎带高高竖起,整个人显得十分利落干净。
于晓静八卦的同时也不曾耽误手上的事情,声音压低了许多:“之前江姨找我娘唠嗑的时候还在说发愁你哥的亲事呢,他这是有心仪的姑娘了?”
“别瞎说,不要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顿了顿,江孜又道:“反正我是没听我哥提过。”
队伍前进很快,江谌和那位漂亮的红衣姑娘终于来到摊位面前,江孜有些好笑又无奈“哥,这是自家的摊位,你排什么队?”
“我是来帮胡管事来买东西的,不好插队。”江谌笑了笑,向她们介绍身侧的少女:“这是胡管事的女儿,胡晴儿。”
一旁的于晓静毫不掩饰对胡晴儿的好奇,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人家,胡晴儿大大方方的随她去看,只是看向摊位上的东西有些好奇:“昨天听我爹娘说这吃食十分美味,我正巧和江谌遇上,就来瞧瞧看——这是什么糕点?瞧着还挺好看的。”
“这是今天才出的新品,果酱小米蒸糕,酸甜口味的。”江孜一边解释着,一边扯了扯于晓静的衣袖示意她不要太过分,盯着人家姑娘家眼睛都不眨的。
不过于晓静确实没看多久,旁边就有人催促起来,她便去招待客人了,江孜则开始帮江谌打包:“胡小姐,你看看需要什么......哥,我给你拿些吃的,你中午吃。”
“不用,你留着卖钱,我那有吃的。”江谌拒绝,但江孜就当做没听到。
江谌是干苦力的,体力活饭量大,江孜给他夹了两个酱鸡蛋,裹了四个卷饼,又拿了一份凉拌苦瓜和果酱小米蒸糕,胡晴儿一直看着江孜的动作,等她打包完了就开口了:“给我来六个酱鸡蛋,两份凉拌苦瓜,三块果酱小米蒸糕......你这个卷饼看起来好像也不错,也来三个吧。”
胡晴儿要得不少,江孜一样样帮她放进食盒,她还让把给江谌准备的一起放进食盒,感觉江谌和胡晴儿......关系还不错
不过江孜没机会跟江谌单独说话,江谌还要去码头干活,并没有停留太久,打包结账就立刻和胡晴儿一起离开了,两个人的背影看起来还挺般配——但江孜知道,胡管事家的女儿啊,哪会嫁到他们这样的乡下人家?
“一会回去了,你可不许胡说。”江孜转头特地认真嘱咐于晓静,这丫头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到时候搞得人尽皆知的——毕竟还没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最先卖完的是酱鸡蛋和苦瓜,然后是果酱小米蒸糕,卷饼卖得慢一些,他们来得晚,大多数人都吃过早饭了。
赶早过来卖卷饼当早点比较合适。
留了两份卷饼垫肚子,江孜拉着于晓静边吃边逛集市,于晓静一边乐呵呵的咬着卷饼,一边左右张望:“差不多中午的时候人就少了,大家都想尽快把带来的东西卖完,价格都会稍微便宜一点。”
江孜没什么要买的,走了一圈什么也没买,倒是先看到了卖小米椒的老爷爷,他仍旧是一个人过来的,摊位上的东西都卖完了,空荡荡的只有身侧的竹筐满满当当的绿色的小米椒,正站在那四处张望,看到江孜的那瞬间,整个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
“不好意思,老爷爷,我今天来得晚,是不是等很久了这些有多重我全要了。”于晓静正盯着杂货摊子上的小玩意挪不开眼,便被江孜拉着往前走,还来不得己反抗,听到这个败家玩意竟然要买一堆绿油油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立刻就抓着江孜刚刚掏出来的荷包不肯撒手:“你在胡说八道什么这什么东西你就要买还买这么多”
老爷子一听立刻就有些着急了,除了这个小姑娘就没人愿意要这些小米椒了,她不会不买了吧
江孜有些好笑的跟她解释了一番,于晓静这才松了手,但仍旧在那嘀咕:“你做的那蒜蓉辣酱明明是红色的。”
“小姑娘,这绿色的辣子啊,放上一段时间熟透了,就会变红的。”老爷子帮着江孜将小米辣倒进竹筐,笑咪咪的解释着,收了钱也没细数,小心翼翼的塞进荷包里才又问道:“小姑娘,咱们村还有几人也种了辣子,你还收不收啊”
收,肯定是收的。
但是她没钱大批量的收。
“收的,还是上次说好的价格,再帮我晒二十斤辣子,只要红的。”
“新鲜的暂时不需要,如果要的话我再来找你。”
晒辣椒干是需要时间的,她正好摆几天摊多攒点钱,而且一百斤绿色的小米椒够做很多泡椒了,她后期只要红色的小米辣,刚好绿色的也就熟透变红了。
今天老爷子的摊位就在猪肉摊旁边,摊位上只剩下没什么油水的瘦肉以及猪大骨和猪内脏了,江孜依旧是挑了三根被剃得干干净净的猪大骨——她现在每天都会炖一锅大骨汤,骨汤营养丰富,正适合他们现在喝,再过段时间,她就炖些药膳。
食补比药补好。
第33章、邵家屠宰场
江孜和于晓静在集市上又逛了一会便离开直接往李屠夫说的屠宰场走。
邵家屠宰场在镇上的最西边有一条巷子。
邵家的屠宰场遍布整个大华朝,他们家不仅有自己的养殖场,还会向村民们收购家养的鸡鸭鹅,也会收购山上的野味。
一般来说屠宰场都会建在郊外无人的地方,但是邵家有个宝贝女儿邵雪枝。
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去集市上摆摊卖点啥?家里要花钱的地方可多着呢。
巧婶在想什么,江孜自然是不知道的,她将小竹筐背在身前,和于晓静边走边往里瞧——浅黄色的鸡崽小小只的,叽叽喳喳的闹作一团,看起来十分可爱。
看到小鸡崽的江源更是蹲在小竹筐前挪不开眼,眼睛亮晶晶的,江孜和于晓静没管他,随他蹲在那里摸了又摸。
“阿姐,我想养着它们,我可以去山脚下抓虫子摘野菜喂它们。”小家伙噔噔噔的跑回厨房,拉着江孜的手,仰头朝她撒娇,于晓静在旁边笑:“这么小的小鸡崽就是拿回来养着的,长大了给阿源下蛋吃。”
江源高兴地在原地转圈,想冲出去被江孜拉住:“把这些鸡蛋壳磨碎了混在菜叶子和虫子里面喂给鸡崽吃,可以补钙。”
江源明显没听懂,但是阿姐的话他向来都听的,连连应了几声,捧着鸡蛋壳又飞快的跑了出去,江母跟在他身后念叨着地窖里还有一袋放了许久的麦麸,可以拿来喂鸡。
有江母在,江孜不担心江源给小鸡崽乱吃东西,厨房里面的小米蒸糕可以出锅了,一斤小米能出三斤小米蒸糕,三斤多的小米一共有十一斤的小米蒸糕,端出来放在桌上满满当当的。
“这些小米蒸糕先切成巴掌大小”江孜开始指挥于晓静帮忙干活,她去拿了一罐树莓酱:“每块对半切,中间抹上树莓酱,然后放进这些打包盒里。”
小米蒸糕切成巴掌大小约摸有六十几块,每块都对半切,中间抹上深红色的树莓酱,酸酸甜甜的,放进昨天用野蕉叶子叠好的小包装盒里,绿色的叶子配着红色夹层的淡黄色米糕,从颜色上看就十分夺人眼球。
当然,味道更加引人注目。
江孜早就将第一块抹了果酱的小米蒸糕掰成两半,一半塞进于晓静的嘴里,一半塞进自己嘴里——松松软软的小米蒸糕带着浓浓的小米香味,配上树莓酱,酸酸甜甜的,略略有些颗粒感,但并不影响口感,整体来说非常好吃。
第31章、傅家私塾
十一斤的小米蒸糕数量实在太多,江孜得去摊薄饼,江母跟江源交代了许多不能给小鸡崽乱喂吃的,又匆匆赶回厨房帮忙。
两斤多的面糊摊了四十几块薄饼,江孜还特地摊了十几块只有拳头大小的薄饼,到时候用来试吃。
薄饼并没有立刻抹上蒜蓉辣椒裹上黄瓜丝,直接放进已经垫了棉布和油纸的菜篮子里,等到了集市摆摊边卖边弄。
时间已经不早了,江孜加快速度冲了个蛋花汤,叫阿源过来吃早饭——他超爱果酱小米蒸糕,啃得嘴边都是细碎的蒸糕渣,又喝了一大口甜滋滋的蛋花汤。
看小江源吃饭,非常的有食欲。
匆匆忙吃完早餐,江孜也来帮忙,三个人终于把所有的果酱小米糕装好,消耗了一斤半的树莓果酱,最后江孜还拿了两块切成拇指大小专门用来做试吃。
“快快快,来不及了,很晚了。”把所有的东西打包好,于晓静拉着江孜就往外跑,江母追着给她们递了两个装满水的竹筒,等他们到达集市的时候,估计已经差不多九点了,比前几天晚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只有在集市的最尽头的偏僻角落才有个空出来的摊位。
不过这一点都难不到社牛于晓静,刚把竹筐放下,还在弯腰拿东西,于晓静就已经扯开嗓子招呼起来了。
“好吃的酱鸡蛋、凉拌苦瓜快来瞧一瞧~”
“酸酸甜甜好吃的果酱小米蒸糕免费试吃啦~”
“大叔大婶,果酱小米蒸糕要不要尝一下,免费试吃,不好吃不要钱。”
跟于晓静比起来,江孜觉得自己是个安静的社恐。
“小姑娘今天来得有些晚呀,我可找你半天了,给我来六个酱鸡蛋,两碗凉拌苦瓜。”胖乎乎的大婶挎着菜篮子直奔摊位而来:“昨天买回去,我家两个小的可喜欢吃了,后来又来了一趟,可惜你们那会已经回去了,今天我也是早早就来了。”
江孜动作麻利的开始给她打包,于晓静笑眯眯的开口:“今日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来晚了些......婶子,你要不要尝尝这果酱小米蒸糕,很好吃的。”
胖婶子显然是个爱吃的,笑眯眯的接过就塞进嘴里,她身后有几个看热闹的人追问她怎么样,她点了点头:“这个蒸糕怎么卖?给我来四块。”
也不用她说好不好吃了,愿意买就表明了一切。
不少眼熟的面孔都凑了过来,江孜忙着打包,于晓静忙着跟大叔大婶们搭话,笑眯眯的任谁她都能说上几句。
新品果酱小米蒸糕卖的不错,三文钱就有成年人巴掌大的糕点,约莫有二两重,又抹了甜滋滋的果酱,在这个时代糖是十分精贵的东西,一斤白糖三十文钱一斤,不是所有人都舍得的。
而这块糕点才卖三文钱,分量足不说,还是甜食。
谁家甜食卖这么便宜?
虽然便宜,但是江孜还是能赚不少的。
半斤白糖15文钱熬制了三斤果酱,两斤半的小米三十八文钱做了六十七块糕点,消耗了一斤多的果酱,成本大概是四十五文钱,减去早餐和试吃的还剩六十块糕点,收入能有一百八十文钱钱,减去成本纯赚一百三十五文钱。
果然民以食为天,用美食赚钱也是最快的。
最后一块试吃的果酱小米糕是一位穿着绸缎衣裳的老人家,他提着精致的食盒,满鬓银丝,腰板挺得笔直,精神抖擞得完全不像这个年纪的人,也不像是会来这种路边小摊上买吃食的人。
“听说这些都是小姑娘你自己做的?厨艺很不错。”老人家的声音十分洪亮,笑眯眯的样子很是慈祥:“给我来两个酱鸡蛋,一份凉拌苦瓜,两块果酱小米糕。”
被夸奖的江孜笑得露出了两颗小虎牙,动作飞快的打包,又问:“对了,还有卷饼,老爷子要不要试试?”
被遗忘的卷饼终于被想起,江孜抱出一罐蒜蓉辣酱,又掀开篮子上的纱布,用湿毛巾细细的把手指擦干净,才捏起只有拳头大小的薄饼,抹上辣酱,裹上黄瓜丝,就成了黄瓜丝卷饼。
为了防止老人家不能太吃辣,江孜特地只抹了少少一点的蒜蓉辣酱,仍旧把毫无防备的老爷子辣得咳了好几声才缓过来,在众人关注下连连点头:“这怎么这般呛人?不过味道是极好的,又香又辣,黄瓜丝刚刚爽口又解辣。”
“小丫头,再给我来两个卷饼,这个酱少少抹一些就行。”
“老爷子,卷饼也是三文钱一个,一共是十六文钱。”江孜眉开眼笑的应了——她原本还担心这里的人口味淡,接受不了辣椒的味道,现在看来嘛,只要味道足够好,不怕没人喜欢!
老爷子将东西放进食盒,背着手优哉游哉的走了,旁边的于晓静又开始推销起卷饼,排队的大婶还在讨论那位老爷子,江孜一边忙着打包一边竖着耳朵听八卦。
“那位老爷子是镇上傅家私塾的傅老夫子吧?”
“对对对,就是他,这是又来集市上给傅小夫子买吃的吧?”
“我听说傅小夫子得了怪病,几乎吃不下东西,傅老夫子急得很,空闲的时候就到处买吃的带回去。”
“我家小子就在傅家私塾念书,见过傅小夫子,瘦得跟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
怪病?吃不下东西?
江孜并没有接话,埋头忙碌着,那几个婶子还在说话。
“傅小夫子如今才刚十六岁就是秀才了,若不是身子骨弱,傅老爷子担心他,他继续考下去,定然会是咱们常平镇上最年轻的举人。”
“现在傅小夫子就是咱们镇上最年轻的秀才公子,他考中秀才的时候才十四岁呢。”
“镇上就两家私塾,大伙都更愿意把孩子送去傅家私塾不就是看中傅小夫子的才华?”
“可惜傅家私塾就傅老爷子爷孙两个,没办法带太多学生,收学生向来严苛,能进去的不多。”
议论声依旧不停,江孜顿了顿,偏头望向已经走远看不清背影的傅老夫子——镇上就两家私塾,傅家私塾听起来名声不错,她是有想法赚到钱就送江源去读书的,如果有可能当然是要选最好的私塾了。
到时候可以多了解了解傅家私塾。
第32章、胡晴儿
人多的地方总是更引人注目些,摊位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江孜和于晓静忙得快要停不下来——数钱数到手软可能就是形容她们现在的情形,一枚铜钱或许轻飘飘的没什么重量,但是上百枚铜板的重量可不轻,把江孜的荷包都塞得鼓鼓的,又往于晓静的荷包里塞了许多,生意好得让旁边的小贩们都频频望过来。
排在后方的队伍却是越来越长,江孜不经意的抬头,恰恰好眼尖的看到队伍中站了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那不是她家大哥江谌吗?乖乖,自家的摊子还排什么队?
还有,他旁边那个穿着红色劲装的漂亮姑娘是谁?
两个人站得那么近,她家大哥还偏头冲人家姑娘笑。
江孜的动作慢了几分,被催促了几句,她便赶紧忙碌起来,于晓静倒是顺着她的目光望了过去,一脸惊讶:“那不是阿谌哥吗?自家的摊子排什么队?咦......他旁边的漂亮姑娘是谁?”
不愧是好闺蜜,惊讶和疑惑都是一样的。
那是个身材高挑的女孩,五官端正隐隐透着几分英气,穿着一身红色劲装,长发只用一根缎带高高竖起,整个人显得十分利落干净。
于晓静八卦的同时也不曾耽误手上的事情,声音压低了许多:“之前江姨找我娘唠嗑的时候还在说发愁你哥的亲事呢,他这是有心仪的姑娘了?”
“别瞎说,不要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顿了顿,江孜又道:“反正我是没听我哥提过。”
队伍前进很快,江谌和那位漂亮的红衣姑娘终于来到摊位面前,江孜有些好笑又无奈“哥,这是自家的摊位,你排什么队?”
“我是来帮胡管事来买东西的,不好插队。”江谌笑了笑,向她们介绍身侧的少女:“这是胡管事的女儿,胡晴儿。”
一旁的于晓静毫不掩饰对胡晴儿的好奇,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人家,胡晴儿大大方方的随她去看,只是看向摊位上的东西有些好奇:“昨天听我爹娘说这吃食十分美味,我正巧和江谌遇上,就来瞧瞧看——这是什么糕点?瞧着还挺好看的。”
“这是今天才出的新品,果酱小米蒸糕,酸甜口味的。”江孜一边解释着,一边扯了扯于晓静的衣袖示意她不要太过分,盯着人家姑娘家眼睛都不眨的。
不过于晓静确实没看多久,旁边就有人催促起来,她便去招待客人了,江孜则开始帮江谌打包:“胡小姐,你看看需要什么......哥,我给你拿些吃的,你中午吃。”
“不用,你留着卖钱,我那有吃的。”江谌拒绝,但江孜就当做没听到。
江谌是干苦力的,体力活饭量大,江孜给他夹了两个酱鸡蛋,裹了四个卷饼,又拿了一份凉拌苦瓜和果酱小米蒸糕,胡晴儿一直看着江孜的动作,等她打包完了就开口了:“给我来六个酱鸡蛋,两份凉拌苦瓜,三块果酱小米蒸糕......你这个卷饼看起来好像也不错,也来三个吧。”
胡晴儿要得不少,江孜一样样帮她放进食盒,她还让把给江谌准备的一起放进食盒,感觉江谌和胡晴儿......关系还不错
不过江孜没机会跟江谌单独说话,江谌还要去码头干活,并没有停留太久,打包结账就立刻和胡晴儿一起离开了,两个人的背影看起来还挺般配——但江孜知道,胡管事家的女儿啊,哪会嫁到他们这样的乡下人家?
“一会回去了,你可不许胡说。”江孜转头特地认真嘱咐于晓静,这丫头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到时候搞得人尽皆知的——毕竟还没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最先卖完的是酱鸡蛋和苦瓜,然后是果酱小米蒸糕,卷饼卖得慢一些,他们来得晚,大多数人都吃过早饭了。
赶早过来卖卷饼当早点比较合适。
留了两份卷饼垫肚子,江孜拉着于晓静边吃边逛集市,于晓静一边乐呵呵的咬着卷饼,一边左右张望:“差不多中午的时候人就少了,大家都想尽快把带来的东西卖完,价格都会稍微便宜一点。”
江孜没什么要买的,走了一圈什么也没买,倒是先看到了卖小米椒的老爷爷,他仍旧是一个人过来的,摊位上的东西都卖完了,空荡荡的只有身侧的竹筐满满当当的绿色的小米椒,正站在那四处张望,看到江孜的那瞬间,整个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
“不好意思,老爷爷,我今天来得晚,是不是等很久了这些有多重我全要了。”于晓静正盯着杂货摊子上的小玩意挪不开眼,便被江孜拉着往前走,还来不得己反抗,听到这个败家玩意竟然要买一堆绿油油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立刻就抓着江孜刚刚掏出来的荷包不肯撒手:“你在胡说八道什么这什么东西你就要买还买这么多”
老爷子一听立刻就有些着急了,除了这个小姑娘就没人愿意要这些小米椒了,她不会不买了吧
江孜有些好笑的跟她解释了一番,于晓静这才松了手,但仍旧在那嘀咕:“你做的那蒜蓉辣酱明明是红色的。”
“小姑娘,这绿色的辣子啊,放上一段时间熟透了,就会变红的。”老爷子帮着江孜将小米辣倒进竹筐,笑咪咪的解释着,收了钱也没细数,小心翼翼的塞进荷包里才又问道:“小姑娘,咱们村还有几人也种了辣子,你还收不收啊”
收,肯定是收的。
但是她没钱大批量的收。
“收的,还是上次说好的价格,再帮我晒二十斤辣子,只要红的。”
“新鲜的暂时不需要,如果要的话我再来找你。”
晒辣椒干是需要时间的,她正好摆几天摊多攒点钱,而且一百斤绿色的小米椒够做很多泡椒了,她后期只要红色的小米辣,刚好绿色的也就熟透变红了。
今天老爷子的摊位就在猪肉摊旁边,摊位上只剩下没什么油水的瘦肉以及猪大骨和猪内脏了,江孜依旧是挑了三根被剃得干干净净的猪大骨——她现在每天都会炖一锅大骨汤,骨汤营养丰富,正适合他们现在喝,再过段时间,她就炖些药膳。
食补比药补好。
第33章、邵家屠宰场
江孜和于晓静在集市上又逛了一会便离开直接往李屠夫说的屠宰场走。
邵家屠宰场在镇上的最西边有一条巷子。
邵家的屠宰场遍布整个大华朝,他们家不仅有自己的养殖场,还会向村民们收购家养的鸡鸭鹅,也会收购山上的野味。
一般来说屠宰场都会建在郊外无人的地方,但是邵家有个宝贝女儿邵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