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我要招赘 第66节
前面几个领导有说有笑,陆赞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盼娣:???
回到家里,陆赞犹豫了一会,才跟盼娣说起市供销公司领导想把他调去北华新开的友谊商店。
盼娣有些意外:“这是好事啊!你答应了没有?”
陆赞看她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自己去北华她这么高兴?
他淡淡道:“我说我要考虑一下……”
这有什么好考虑的?盼娣不假思索道:“你还要考虑啥啊!有这个机会赶紧抓住!”
她这么爽快倒让陆赞有些不爽了,他咬了咬后槽牙:“我要是去了北华,那你怎么办?”
盼娣瞪大眼睛看着他:“你先过去,我再想办法啊。十里大道的电线杆上不都是寻找异地对调的小广告?我每个礼拜去那瞅瞅……”
夫妻异地工作在矿山公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经常有人在十里大道的电线杆上发小广告,寻找工作对调的机会,想通过种方法调到配偶所在的地区。
到时候她只要找到一个想把工作从北华调到安丰县的人进行对调,将人事关系和户籍关系迁到对方的所在单位和地区就行了。
陆赞目光落在她脸上,脸色不大好看:“这种对调谁知道要等多久,一年、二年、五年都是有可能的。”
盼娣态度坚决:“眼前你有这个机会你先去,我自然能找到我的办法。这事你先别告诉我妈。”
陆赞看她这个样子,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
盼娣虽然没有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生,但她还得天天跟这些人打交道。
作为宣传科干事,她要对红星萤石矿工农兵大学生选拔进行报道。写文章,写标语、出黑板报,拍照片,各种事情忙得团团转。
这天,厂里二十来个上了推荐名单的职工去公社里参加考试。盼娣也跟着去了,她是被叫过去拍照的。
下来招生的老师们在矿山公社小学召开了座谈会,出席的还有公社和下面几个大队的头头,红星萤石矿书记陈水根也参加了。
整个公社选上来的三十多名候选人,和各级领导、招生老师们齐聚一堂。教室里贴的“欢迎参加工农兵大学生选拔”的标语还是盼娣写的。
没办法。今年分配到矿山公社的七个招生名额,红星萤石矿就占去了五个,搞得其他大队对这事都不很积极了。红星占了便宜,自然要多出力。
盼娣趁着所有人坐下来,座谈会开始之前,赶紧拿着相从不同角度抓拍了两张。
每个人都正襟危坐着,只有她一个人拎着相机进进出出。有搞不清楚状况的领导还以为她是工作人员呢,招手让她去街对面的开水铺打开水。盼娣倒并不介意,不管怎么说,这一趟是个难得的体验,亲眼见证工农兵大学生的选拔过程。
下到安丰县招生的有六所大学,平西师范,平西大学,北华大学、北学工学院,另外两所都是省外的大学。这次公社大专中专名额加一起总共七个,其中大专生四个,中专生三个。
三十多个人争七个名额,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六位招生老师坐成一排,中间那位头发花白年纪最大的老师简单讲了讲这次大学招生的意义和方法,锐利的目光扫视面前的这些年轻人,开口道:“你们一一作自我介绍吧,各自谈谈对上大学的认识,以及希望学习的专业。”
有几个不善言辞的候选人当即脸色发白,不是说只是笔试吗?咋突然又多了个座谈会环节。平时说话不利索的人要吃大亏了。苏俊民和赵姝则明显松了口气。
苏俊民第一个举手回答:“各位老师,各位领导,我叫苏俊民,是红星萤厂矿宣传科一名宣传干事。在红星工作了四年,我深感自己知识文化的欠缺,难以适应矿区发展的需要。如果有幸能够到大学里读书,我一定会刻苦努力,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毕业了,重新回到红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劳动中去!对于专业,我没有什么要求,我服从国家的安排!”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么一通看似发自肺腑的话,盼娣简直惊住了。苏俊民学完是不是真的回红星她不知道,不过他这个回报基层的态度倒让招生老师频频点头。
苏俊民的父亲作为公社领导也坐在上头,听儿子发完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苏俊民说完后,赵姝第二个发言,她在苏俊民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点:“这次如果没有被选上,上不了大学,我也不会气馁,继续扎根矿区,接受基层工农的再教育,为红星奉献自己的青春!”
她面容姣好,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悦耳。招生老师们听说她是红星广播站的广播员,脸上都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她发言结束后,坐在中间头发花白的老师转过头和身旁一位女老师交头接耳地说了些什么。
盼娣刚好站在他们后面,将两人的对话一字不落地听了进去。
“这姑娘倒是个学中文学师范的好料子,不如你们平西师范招了去?”
女老师笑了笑:“现在当老师社会地位不高,工资不多,学生又难管,我们要招能沉下心搞教育的同志。”
这个叫赵姝的姑娘长得漂亮,眼睛转来转去,不时地观察着招生老师和领导们的神色,看着就是个心思活络的姑娘。即便是招进来,怕是也干不长啊。
瞧着苏俊民和赵姝抢了先,其他人也坐不住了,争先恐后地表态,无非是将苏俊民和赵姝的话语换汤不换药地说了一通。
田芫华静静地听了大家的发言,最后一个做自我介绍,她结合自己在零号矿井的工作经历,讲述了自己为什么急切地想去念大学。在专业选择上,她也没有像其他候选人一样,一味地强调自己服从安排。
“如果我能被选上念大学,我希望自己能去北华工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习!”芫华神色坚定地看着台上的各位招生老师。
坐在最边上的戴着黑框眼睛的老师闻言笑了:“这位同志,我们北华工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已经好几年没有招到女学员了!这个专业要经常到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野外勘察,你一个女同志就不怕辛苦?”
芫华摇了摇头:“我不怕辛苦!在红星,我虽然是地质测量科的,但经常和一线矿工下到200米深的矿井中作业。我希望自己学成后,能成为国内第一批女选矿工程师!”
今天陈水根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原本只是打算壁上观的。到田芫华发言的时候,他一时没忍住,将田芫华在这次零号矿井的开采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跟各位招生老师说了一通。
红星一把手对这姑娘也赞赏有加,北华工学院的招生老师神色松动了几分,朝芫华点了点头:“我这边没有什么意见,田同志的工作经验很符合我们的招生要求!”
这是今天唯一一个招生老师明确录取意向的。一番话结束,所有来参加座谈会的年轻职工的目光都落到田芫华身上,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意味不明的。
芫华低下头,脸色通红,心怦怦直跳。如果真能去北华工学院读书,估计她做梦都会笑醒吧。
盼娣也有些激动,看来这次芫华希望很大。只要她通过了接下来的笔试,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座谈会结束,有几个招生老师面露满意之色,显然都有各自中意的招生对象了。只有坐在中间的老头神色略微有些遗憾。
北华大学今年在矿山公社只有一个招生名额,只可惜这三十多个年轻人当中没有合适的。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纸条,来之前美术系主任曾经向他推荐一个叫林盼娣的姑娘,还给他看了那姑娘的画作,确实有两把刷子。
原以为这次座谈会能碰上她,没想到她连推荐名单都没上!看来这位林同志的群众基础不怎么样啊!
老头心下微叹,再不主动出击,怕是在安丰县唯一的名额就要浪费了。
听说那位姑娘在红星萤石矿当宣传干事,老头将揉得皱巴巴的纸条摊开,站起来递给陈水根。
“陈书记,这个姑娘是你们红星萤石矿的吧?她没在这次推荐名单上,我想跟她见一面。”
80
第80章
◎在望◎
座谈会结束,所有来参加面试的青年职工都被安排到隔壁教室。一个小时后,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笔头考试。
“林盼娣?她是我们红星的,你找她做什么?”陈水根看着北华大学的王老师递过来的纸条,有些诧异地问道。
王德言看今天的推荐名单上红星的职工占三分之二,二十多个人里头都没有林盼娣,不由犯起了嘀咕。
这姑娘在厂里干成这样?估摸她要不是家庭成分不大好,要不就是在工厂里并不受领导重视,人缘不怎么样……
这么一想,他便开口道:“今年北华大学在安丰县只有一个招生名额,这个名额落到美术系头上。林盼娣同志有美术特长,我想跟她聊聊。”
陈水根瞪大眼睛:“王老师,你咋知道她的?你们莫不是打算招她去念大学?”
林盼娣能力出众,又会写又会画,主持晚会,还会说外国话,陈水根当然都是知道的。他只是没想竟然连招生老师都知道这姑娘了。
王德言不置可否:“先聊聊看。”
陈水根四下看了看,粗声道:“今天赶巧了,林盼娣就在这儿,刚才那个负责拍照的女同志就是她。”
……
矿山公社小学教室里,赵姝坐在苏俊民后面,不时地看着门口的方向,神色有些紧张。
高中三年她心思不在学习上,学农学工学军占去大量时间。她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经常下乡慰问演出,根本没有认真学什么知识,更不要说考试了,连考试是啥样都不知道。
也不知道今天文化考试考什么,赵姝心里七上八下的。
前面坐的苏俊民看上去胸有成竹的模样。他是宣传科的笔杆子,这种考试对他来说应该很容易,自己在广播站每天不过是播一播报纸上的社论或者宣传科写好的稿子。
赵姝紧张地咽了咽口水,她压住纷乱的心跳,开始回忆自己平时播报的新闻稿。实在不行,照着那些新闻稿写就是了。
正胡思乱想之际,门口一阵响动。
林盼娣顶着大家诧异的目光,在一个招生老师的引领下,径直在教室最前面一排坐下了。
“她怎么也来参加考试啊?她不是没上推荐名单吗?”
“不知道啊!”
“这怎么临时塞人呢?”
教室里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在座的红星职工都认识林盼娣,奇怪她怎么也跑来参加笔头考试。
盼娣自己也很意外,拍完座谈会后她在外面等,待会还要拍笔头考试的画面。两个都拍完了就可以回去了。
等了一会,突然有个招生老师喊她进去,那人介绍自己是北华大学的王老师,又提到是北华大学美术系主任推荐了她,并直接表示想录取有美术特长的年轻人。
一听到北华大学美术系,盼娣便想到孔淮老师,难不成是他向系主任推荐自己的?
王老师问了她几个学习工作和画画方面的问题,盼娣按下纷乱的心思,老老实实照实汇报。
王德言看她对答如流,举止谈吐颇为稳重,对她的印象好了些。聊完他就让盼娣去隔壁教室参加笔头考试了。
盼娣一点准备也没有,也没来得及思考太多,稀里糊涂坐了下来,感觉自己像被赶鸭子上架。
招生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试卷,两张统一印刷的稿纸。她看了眼上面的题目——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这?!盼娣有些震惊。她看了看左右两边的人,其中一个是红星总务科的干事,正咬着笔杆对着试卷苦思冥想。
特殊历史时期,大学生招生的文化考试形式大于内容,走过场的成份比较多。
作为一个参加过大大小小考试的人,盼娣习惯性地开始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国家既然要从基层的工人和农民中选拔大学生,这个作文最合适的内容还是结合个人经验,聊聊在基层的学习和工作的心得体会,最好是能写出学农学工后个人的转变。
多亏了在宣传科平时报道通讯没少写,这篇文章盼娣写得很轻松。
笔头考试结束后,所有试卷都要交到县教育局去。
半路突然多出了一个人参加面试和文化考试,有胆大便去问陈书记是咋回事,被他一顿呲:“我哪知道!北华大学有自主招生权,林盼娣有美术特长,人家老师不招她招你啊?”
一听需要美术特长,原本心里不舒坦的人也不说话了。美术专业确实不是谁都能去念的。
笔试过后,公社里这些被推荐的年轻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盼娣倒还算淡定,她这个名额属于是北华大学的定向招生,其他人关系虽然比她硬,但也拿她没辙。不过倒底占去了一个大专名额,惹得那些上推荐名单的人眼红不已。
盼娣听芫华说才知道,四个大专名额北华大学那个名额给了自己,苏俊民父亲就是公社领导,他那个名额也很稳。而且听说红星有个被推荐人员的哥哥在中央某部当组织部长,早就跟公社和县里打过招呼了。这么一来,四个名额就去掉了三个,还剩最后一个大专名额。
芫华怏怏不乐:“这次又要和赵姝碰上了,搞来搞去是我跟她竞争最后那一个名额。”
盼娣安慰道:“你那天表现那么好,北华工学院的老师对你印象好得很,你比赵姝希望大多了!”
芫华眉头微拧,沉默不语。那天听工学院老师话里话外的意思,他们打心底里还是希望多招些男同志。毕竟女同志搞地质的少。
就看招生老师对自己感不感兴趣了。
……
一周后,所有笔试通过的被推荐人员一起在县医院参加了体格检查。
盼娣:???
回到家里,陆赞犹豫了一会,才跟盼娣说起市供销公司领导想把他调去北华新开的友谊商店。
盼娣有些意外:“这是好事啊!你答应了没有?”
陆赞看她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自己去北华她这么高兴?
他淡淡道:“我说我要考虑一下……”
这有什么好考虑的?盼娣不假思索道:“你还要考虑啥啊!有这个机会赶紧抓住!”
她这么爽快倒让陆赞有些不爽了,他咬了咬后槽牙:“我要是去了北华,那你怎么办?”
盼娣瞪大眼睛看着他:“你先过去,我再想办法啊。十里大道的电线杆上不都是寻找异地对调的小广告?我每个礼拜去那瞅瞅……”
夫妻异地工作在矿山公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经常有人在十里大道的电线杆上发小广告,寻找工作对调的机会,想通过种方法调到配偶所在的地区。
到时候她只要找到一个想把工作从北华调到安丰县的人进行对调,将人事关系和户籍关系迁到对方的所在单位和地区就行了。
陆赞目光落在她脸上,脸色不大好看:“这种对调谁知道要等多久,一年、二年、五年都是有可能的。”
盼娣态度坚决:“眼前你有这个机会你先去,我自然能找到我的办法。这事你先别告诉我妈。”
陆赞看她这个样子,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
盼娣虽然没有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生,但她还得天天跟这些人打交道。
作为宣传科干事,她要对红星萤石矿工农兵大学生选拔进行报道。写文章,写标语、出黑板报,拍照片,各种事情忙得团团转。
这天,厂里二十来个上了推荐名单的职工去公社里参加考试。盼娣也跟着去了,她是被叫过去拍照的。
下来招生的老师们在矿山公社小学召开了座谈会,出席的还有公社和下面几个大队的头头,红星萤石矿书记陈水根也参加了。
整个公社选上来的三十多名候选人,和各级领导、招生老师们齐聚一堂。教室里贴的“欢迎参加工农兵大学生选拔”的标语还是盼娣写的。
没办法。今年分配到矿山公社的七个招生名额,红星萤石矿就占去了五个,搞得其他大队对这事都不很积极了。红星占了便宜,自然要多出力。
盼娣趁着所有人坐下来,座谈会开始之前,赶紧拿着相从不同角度抓拍了两张。
每个人都正襟危坐着,只有她一个人拎着相机进进出出。有搞不清楚状况的领导还以为她是工作人员呢,招手让她去街对面的开水铺打开水。盼娣倒并不介意,不管怎么说,这一趟是个难得的体验,亲眼见证工农兵大学生的选拔过程。
下到安丰县招生的有六所大学,平西师范,平西大学,北华大学、北学工学院,另外两所都是省外的大学。这次公社大专中专名额加一起总共七个,其中大专生四个,中专生三个。
三十多个人争七个名额,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六位招生老师坐成一排,中间那位头发花白年纪最大的老师简单讲了讲这次大学招生的意义和方法,锐利的目光扫视面前的这些年轻人,开口道:“你们一一作自我介绍吧,各自谈谈对上大学的认识,以及希望学习的专业。”
有几个不善言辞的候选人当即脸色发白,不是说只是笔试吗?咋突然又多了个座谈会环节。平时说话不利索的人要吃大亏了。苏俊民和赵姝则明显松了口气。
苏俊民第一个举手回答:“各位老师,各位领导,我叫苏俊民,是红星萤厂矿宣传科一名宣传干事。在红星工作了四年,我深感自己知识文化的欠缺,难以适应矿区发展的需要。如果有幸能够到大学里读书,我一定会刻苦努力,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毕业了,重新回到红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劳动中去!对于专业,我没有什么要求,我服从国家的安排!”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么一通看似发自肺腑的话,盼娣简直惊住了。苏俊民学完是不是真的回红星她不知道,不过他这个回报基层的态度倒让招生老师频频点头。
苏俊民的父亲作为公社领导也坐在上头,听儿子发完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苏俊民说完后,赵姝第二个发言,她在苏俊民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点:“这次如果没有被选上,上不了大学,我也不会气馁,继续扎根矿区,接受基层工农的再教育,为红星奉献自己的青春!”
她面容姣好,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悦耳。招生老师们听说她是红星广播站的广播员,脸上都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她发言结束后,坐在中间头发花白的老师转过头和身旁一位女老师交头接耳地说了些什么。
盼娣刚好站在他们后面,将两人的对话一字不落地听了进去。
“这姑娘倒是个学中文学师范的好料子,不如你们平西师范招了去?”
女老师笑了笑:“现在当老师社会地位不高,工资不多,学生又难管,我们要招能沉下心搞教育的同志。”
这个叫赵姝的姑娘长得漂亮,眼睛转来转去,不时地观察着招生老师和领导们的神色,看着就是个心思活络的姑娘。即便是招进来,怕是也干不长啊。
瞧着苏俊民和赵姝抢了先,其他人也坐不住了,争先恐后地表态,无非是将苏俊民和赵姝的话语换汤不换药地说了一通。
田芫华静静地听了大家的发言,最后一个做自我介绍,她结合自己在零号矿井的工作经历,讲述了自己为什么急切地想去念大学。在专业选择上,她也没有像其他候选人一样,一味地强调自己服从安排。
“如果我能被选上念大学,我希望自己能去北华工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习!”芫华神色坚定地看着台上的各位招生老师。
坐在最边上的戴着黑框眼睛的老师闻言笑了:“这位同志,我们北华工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已经好几年没有招到女学员了!这个专业要经常到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野外勘察,你一个女同志就不怕辛苦?”
芫华摇了摇头:“我不怕辛苦!在红星,我虽然是地质测量科的,但经常和一线矿工下到200米深的矿井中作业。我希望自己学成后,能成为国内第一批女选矿工程师!”
今天陈水根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原本只是打算壁上观的。到田芫华发言的时候,他一时没忍住,将田芫华在这次零号矿井的开采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跟各位招生老师说了一通。
红星一把手对这姑娘也赞赏有加,北华工学院的招生老师神色松动了几分,朝芫华点了点头:“我这边没有什么意见,田同志的工作经验很符合我们的招生要求!”
这是今天唯一一个招生老师明确录取意向的。一番话结束,所有来参加座谈会的年轻职工的目光都落到田芫华身上,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意味不明的。
芫华低下头,脸色通红,心怦怦直跳。如果真能去北华工学院读书,估计她做梦都会笑醒吧。
盼娣也有些激动,看来这次芫华希望很大。只要她通过了接下来的笔试,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座谈会结束,有几个招生老师面露满意之色,显然都有各自中意的招生对象了。只有坐在中间的老头神色略微有些遗憾。
北华大学今年在矿山公社只有一个招生名额,只可惜这三十多个年轻人当中没有合适的。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纸条,来之前美术系主任曾经向他推荐一个叫林盼娣的姑娘,还给他看了那姑娘的画作,确实有两把刷子。
原以为这次座谈会能碰上她,没想到她连推荐名单都没上!看来这位林同志的群众基础不怎么样啊!
老头心下微叹,再不主动出击,怕是在安丰县唯一的名额就要浪费了。
听说那位姑娘在红星萤石矿当宣传干事,老头将揉得皱巴巴的纸条摊开,站起来递给陈水根。
“陈书记,这个姑娘是你们红星萤石矿的吧?她没在这次推荐名单上,我想跟她见一面。”
80
第80章
◎在望◎
座谈会结束,所有来参加面试的青年职工都被安排到隔壁教室。一个小时后,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笔头考试。
“林盼娣?她是我们红星的,你找她做什么?”陈水根看着北华大学的王老师递过来的纸条,有些诧异地问道。
王德言看今天的推荐名单上红星的职工占三分之二,二十多个人里头都没有林盼娣,不由犯起了嘀咕。
这姑娘在厂里干成这样?估摸她要不是家庭成分不大好,要不就是在工厂里并不受领导重视,人缘不怎么样……
这么一想,他便开口道:“今年北华大学在安丰县只有一个招生名额,这个名额落到美术系头上。林盼娣同志有美术特长,我想跟她聊聊。”
陈水根瞪大眼睛:“王老师,你咋知道她的?你们莫不是打算招她去念大学?”
林盼娣能力出众,又会写又会画,主持晚会,还会说外国话,陈水根当然都是知道的。他只是没想竟然连招生老师都知道这姑娘了。
王德言不置可否:“先聊聊看。”
陈水根四下看了看,粗声道:“今天赶巧了,林盼娣就在这儿,刚才那个负责拍照的女同志就是她。”
……
矿山公社小学教室里,赵姝坐在苏俊民后面,不时地看着门口的方向,神色有些紧张。
高中三年她心思不在学习上,学农学工学军占去大量时间。她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经常下乡慰问演出,根本没有认真学什么知识,更不要说考试了,连考试是啥样都不知道。
也不知道今天文化考试考什么,赵姝心里七上八下的。
前面坐的苏俊民看上去胸有成竹的模样。他是宣传科的笔杆子,这种考试对他来说应该很容易,自己在广播站每天不过是播一播报纸上的社论或者宣传科写好的稿子。
赵姝紧张地咽了咽口水,她压住纷乱的心跳,开始回忆自己平时播报的新闻稿。实在不行,照着那些新闻稿写就是了。
正胡思乱想之际,门口一阵响动。
林盼娣顶着大家诧异的目光,在一个招生老师的引领下,径直在教室最前面一排坐下了。
“她怎么也来参加考试啊?她不是没上推荐名单吗?”
“不知道啊!”
“这怎么临时塞人呢?”
教室里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在座的红星职工都认识林盼娣,奇怪她怎么也跑来参加笔头考试。
盼娣自己也很意外,拍完座谈会后她在外面等,待会还要拍笔头考试的画面。两个都拍完了就可以回去了。
等了一会,突然有个招生老师喊她进去,那人介绍自己是北华大学的王老师,又提到是北华大学美术系主任推荐了她,并直接表示想录取有美术特长的年轻人。
一听到北华大学美术系,盼娣便想到孔淮老师,难不成是他向系主任推荐自己的?
王老师问了她几个学习工作和画画方面的问题,盼娣按下纷乱的心思,老老实实照实汇报。
王德言看她对答如流,举止谈吐颇为稳重,对她的印象好了些。聊完他就让盼娣去隔壁教室参加笔头考试了。
盼娣一点准备也没有,也没来得及思考太多,稀里糊涂坐了下来,感觉自己像被赶鸭子上架。
招生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试卷,两张统一印刷的稿纸。她看了眼上面的题目——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这?!盼娣有些震惊。她看了看左右两边的人,其中一个是红星总务科的干事,正咬着笔杆对着试卷苦思冥想。
特殊历史时期,大学生招生的文化考试形式大于内容,走过场的成份比较多。
作为一个参加过大大小小考试的人,盼娣习惯性地开始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国家既然要从基层的工人和农民中选拔大学生,这个作文最合适的内容还是结合个人经验,聊聊在基层的学习和工作的心得体会,最好是能写出学农学工后个人的转变。
多亏了在宣传科平时报道通讯没少写,这篇文章盼娣写得很轻松。
笔头考试结束后,所有试卷都要交到县教育局去。
半路突然多出了一个人参加面试和文化考试,有胆大便去问陈书记是咋回事,被他一顿呲:“我哪知道!北华大学有自主招生权,林盼娣有美术特长,人家老师不招她招你啊?”
一听需要美术特长,原本心里不舒坦的人也不说话了。美术专业确实不是谁都能去念的。
笔试过后,公社里这些被推荐的年轻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盼娣倒还算淡定,她这个名额属于是北华大学的定向招生,其他人关系虽然比她硬,但也拿她没辙。不过倒底占去了一个大专名额,惹得那些上推荐名单的人眼红不已。
盼娣听芫华说才知道,四个大专名额北华大学那个名额给了自己,苏俊民父亲就是公社领导,他那个名额也很稳。而且听说红星有个被推荐人员的哥哥在中央某部当组织部长,早就跟公社和县里打过招呼了。这么一来,四个名额就去掉了三个,还剩最后一个大专名额。
芫华怏怏不乐:“这次又要和赵姝碰上了,搞来搞去是我跟她竞争最后那一个名额。”
盼娣安慰道:“你那天表现那么好,北华工学院的老师对你印象好得很,你比赵姝希望大多了!”
芫华眉头微拧,沉默不语。那天听工学院老师话里话外的意思,他们打心底里还是希望多招些男同志。毕竟女同志搞地质的少。
就看招生老师对自己感不感兴趣了。
……
一周后,所有笔试通过的被推荐人员一起在县医院参加了体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