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鸷暴君他人很好呀! 第29节
有一些淅沥沥的声音,但很轻微,如丝一般落在青石板上,于是有些年月的石板鲜亮起来。
这么细的毛毛雨,阿柠倒是不怕的,只是生怕手中的医书淋湿了,她只能微低着头,将那医书搂在怀中,快步往前走。
而此时就在一旁阁楼之上,仙鹤兽首耳香炉中缓缓溢出一缕香烟,香烟缭绕,飘散出窗棂,在潮湿的雨气中袅袅散开。
帷幔低垂,身披棕色袈裟的高僧手握经卷,低声诵读着,喃喃的读经声连绵不绝。
而就在缭绕雾气中,元熙帝精致苍白的面庞有着说不出的冷淡,他懒懒地垂着眉眼,斜靠在雕栏前。
带着雨气的风拂起他耳边的黑绸垂带,越发衬得他面容透白如玉。
元熙帝不信佛,不过他要听经。
他手上沾染鲜血无数,不知道结果过多少人性命,他知道自己难渡苦海,也不想去看一眼那些晦涩的经卷,所以他要当代人人敬仰的高僧为他诵经。
如果听一万遍经书可以洗清他的罪孽,可以再次窥见明光,那他可以再多一些耐心。
一卷经书读尽,佛音依然萦绕,元熙帝开口:“为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无显大师睁开眼,道:“若日日诵持此经,可涤荡尘心,破除执念。”
听此言,元熙帝陡然抬起眼皮:“朕为何要破除执念?”
他的声音锐利而不悦。
无显大师听此,长叹一声,元熙帝当然不想破除执念。
他这一生只有一个执念,便是他的皇后,他的皇后驾鹤西去,他便一心求着跨越生死,甚至寄托于来生转世说。
他固执地不想死,他要他的皇后往生,要他的皇后显灵。
所以他夜夜抱着皇后的牌位不肯放手,固执地禁锢了佛道两家,要他们施法,要他们为他逆天改命。
他要为常人所不能,要长河改道,要天地逆转。
他要夫妻团聚。
无显大师望着窗外,细雨缥缈,烟雾迷蒙,有落叶随风飘零,又是一年秋。
他已经被帝王囚禁在此整整八年了,八年中,他为元熙帝诵读了无数经卷,却依然无法化解他心底的执念。
“陛下与娘娘的尘缘,为宿世善因所成,缘起性空,自有因果,此生缘分既已尽,若要再续,千难万难,总要精进修行,消业积福——”
元熙帝陡然打断无显大师的话:“有多难?”
无显大师略沉吟了下,道:“犹如盲龟浮孔,须弥穿针。”
元熙帝听此,垂眸,沉思许久,之后陡然间质问道:“盲龟百年一举首,须弥山五百年落一纤缕,何止千万难,你是要告诉朕,朕日日听经,夜夜祈求,最后只是一个笑话吗?”
无显大师:“陛下,凡事总须耐心,总有一日,陛下会守得花开。”
元熙帝冷笑:“盲龟要遇浮孔,可浮孔不知盲龟,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但朕不一样,朕的皇后必也日日牵挂着朕,她曾许诺,若有来世,必再续前缘,她又怎么可能置朕于不顾!”
无显大师:“可是陛下——”
这时,元熙帝的视线陡然停在不远处。
他僵了僵,略探身,看着那里,就在不远处的寝殿前,在朦胧烟雾中,有一着青色褙子的小医女,怀中抱着什么。
漫天雨雾中,小医女高挽起的乌发透着些许潮意,不过她仿佛没注意到一般,只低头快速地走过。
元熙帝的视线追随着那小医女,看了好一会,之后突然间,有沁凉的雨丝落在他睫上,他才回过神。
无显大师自然也注意到了元熙帝的异样,他也看过去,入眼的,却是烟雨锁重楼,雾气缥缈。
元熙帝再次看过去。
自高处看,又是在这烟雨中,他只能看到一个朦胧的影子,可不知为何,他竟觉得她走路的样子格外熟悉,像极了他的阿凝。
一阵凉风袭来,他心口突一阵揪痛:“黄泉路上,我的阿凝若遇风雨,可有人为她举伞?”
他低头静默了片刻,喃喃地道:“世间众生如大地土,我的阿凝却是掌上珠,这个小医女竟有几分阿凝模样,既如此,赐她一把伞,只当为阿凝修得一份善缘。”
一旁早有太监听令,于是低头吩咐下去,于是很快便有宫人前去,拦住下方小医女,赠伞一把,并一路相送。
无显大师依然没看到下方吸引了帝王目光的女子,不过他看到了帝王此时的善念。
他垂眸,诵了一句阿弥陀佛,道:“陛下慈悲为怀,广修六度万行,定能消减往昔业障,为皇后娘娘积累无量福德。”
他这么说的时候,窗棂外细雨飘飞而下,落在青油布窄檐伞上。
伞下,阿柠正好奇地打量着。
并不是太惹眼的一把伞,但是在宫阙中,却是颇为罕见的,据说因伞为华盖,为帝王所用,她们这些底下人是不能用伞的,只能用雨披。
也不知道为何,竟有宫人送来一把伞,还说是特许的,她可以执伞前行,而且会亲自陪着她,送她一程。
阿柠自伞下仰起脸,望向不远处的亭台上,却见秋风吹着半支起的窗棂,发出吱吱的声响,里面似乎有袅袅香烟飘散而出,但却看不到人影的。
她紧攥着手中伞,怔怔地看着,心里竟浮想联翩。
所以,是谁,赠她这把伞?
第23章 学医
阿柠在宫人的陪同下, 前去针灸房,这其间雨势竟密集起来,雨丝透过上方茂密的枝叶落下, 落在青石板上, 青石板上已经湿漉漉的了。
来到莫先洲所在的医房,还没进屋, 便闻到雨气中夹着一些艾草熏香的气息, 倒是好闻。
阿柠和那位宫人走到廊檐下,躲过了这雨,她感激一拜,对宫人道:“谢谢姐姐送我这一程。”
此时已是深秋, 又因这场雨,空气都是湿凉的, 不过她的声音很是甜软。
宫人对着阿柠礼貌地回礼:“这位妹妹客气了,举手之劳。”
阿柠略有些犹豫, 不过还是问道:“姐姐,我可以问问吗, 送我这把伞的, 是哪位贵人?”
宫人看了阿柠一眼,她生得白糯甜美, 一双眼睛清澈得仿佛水中墨玉。
她多少生了几分怜惜,于是道:“深宫之中, 原不该多问,贵人偶发慈悲,这位妹妹受了便是,无须挂怀。”
阿柠听这话便明白了,不敢多问, 只深深一拜。
宫人离去后,阿柠换下鞋子,只穿着软袜踏入医房,医房中很是安静,并没什么人,莫先洲性情素来古怪,也不要医女在这里侍奉的。
窗棂下的红案上端放着一兽耳香炉,香炉中正缓慢燃烧着什么药草,艾草以及其它药草的香味让这房间变得温暖,也驱逐了秋雨特有的湿凉。
此时的莫先洲正站在一尊木人前,慢条斯理地将摆弄着一具铜人。
阿柠看过去,不免惊叹,那铜人几乎和莫先洲差不多的身高,长短大小以及身体四肢和常人无异,身体上镌记有针灸经脉循行经路,并在经络线上标明了浑身重要穴位,让人一看便懂。
她不免暗暗惊讶,心知这铜人必是十分罕见的,初学者若用这个,真是一目了然。
阿柠见莫先洲正专心施针,并不敢打搅,只从旁看着,同时在心里默背着那些医书。
她觉得莫先洲会考问自己,若自己背得好,他就会正式收下自己,所以她得再复习一遍。
外面风雨之声骤起,吹打着窗棂,发出簌簌的声响,这是深秋的气息,意味着天就要彻底冷了。
房间内格外安静,阿柠暗暗地在心里诵读着医书。
过了不知多久,香炉中的药草燃尽了,外面的雨似乎也停了。
莫先洲终于停下手中动作,他看了一眼阿柠,问道:“你来时,可是有人送你?”
阿柠惊讶:“先生何出此言?”
显然莫先洲并不曾出这医房查看,医房中除了自己外,并无其他医女,他怎么会知道这个。
莫先洲手中捻着银针,悠悠地道:“你裙摆边缘已被打湿,但是上衣和发髻却只略见潮意,倒像是举伞而来,可依你的身份不可在宫中随意用伞,而你手上也不见雨披。”
阿柠这才恍然,不免敬佩莫先洲的观察入微。
她笑了笑,莫先洲解释了,最后道:“奴婢不知道是哪位贵人,竟如此心善。”
莫先洲听着这个,手中捻着银针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拧着眉毛,打量着阿柠。
阿柠被他看到有些纳闷:“莫大人,怎么了?”
莫先洲却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问起亭台上的情景,当他听到上面有袅袅檀香时,沉默了片刻,再次深深地看了阿柠一眼。
他如此郑重的态度,倒是让阿柠心里发毛,也多少意识到了什么。
其实她之前就隐隐有所猜测,只是不敢去想罢了。
她只是个小小医女,在这深宫之中不敢行差踏错,稍有不慎就可能性命不保甚至连累一干好心人,之前的医书房一事便是教训。
她不知道怎么得罪太子了,太子竟命人将自己赶出医书房。
所以如今骤然得了这把伞,她又怎么会敢相信,在自己走过亭台时,那个男人竟将自己的身影收入眼底,并慈悲大发,命人赠伞,命人送自己一程。
当这个想法涌现时,她会忍不住滋生出许多臆想和渴望,会被一些无以名状的羞耻所扼住,甚至身体会情不自禁地打颤。
心里藏着一个黑洞,她不敢去审视。
可是现在,莫先洲如此郑重的样子,让她意识到,或许不是自己想多了,或许真是他。
试想,在深宫之中又有谁能轻易做出这样的安排,宫廷律例森严,没有人敢随意打破,只有他。
阿柠垂着眼睛,甚至忍不住想,当时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他自高处看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当他看到自己时,他在想什么。
好想好想知道……
莫先洲不知道在想什么,指尖轻轻敲打着铜人的臂膀,发出很轻的声响,伴随着的是窗外淅沥沥的风声。
阿柠咬唇,收敛了思绪。
她不能再异想天开了。
于是她低声道:“大人要奴婢看的医书,奴婢都已经背下了。”
莫先洲却不予置评,反而道:“你看这铜人。”
阿柠望着那铜人。
莫先洲:“这铜人身上镌刻了与脏腑相连的十二正经并任脉、督脉两脉,并有经络腧穴三百六十一处。”
阿柠顿时领悟:“大人要奴婢将这些经络穴位的位置全都记住,是不是?”
莫先洲一笑:“不是。”
这么细的毛毛雨,阿柠倒是不怕的,只是生怕手中的医书淋湿了,她只能微低着头,将那医书搂在怀中,快步往前走。
而此时就在一旁阁楼之上,仙鹤兽首耳香炉中缓缓溢出一缕香烟,香烟缭绕,飘散出窗棂,在潮湿的雨气中袅袅散开。
帷幔低垂,身披棕色袈裟的高僧手握经卷,低声诵读着,喃喃的读经声连绵不绝。
而就在缭绕雾气中,元熙帝精致苍白的面庞有着说不出的冷淡,他懒懒地垂着眉眼,斜靠在雕栏前。
带着雨气的风拂起他耳边的黑绸垂带,越发衬得他面容透白如玉。
元熙帝不信佛,不过他要听经。
他手上沾染鲜血无数,不知道结果过多少人性命,他知道自己难渡苦海,也不想去看一眼那些晦涩的经卷,所以他要当代人人敬仰的高僧为他诵经。
如果听一万遍经书可以洗清他的罪孽,可以再次窥见明光,那他可以再多一些耐心。
一卷经书读尽,佛音依然萦绕,元熙帝开口:“为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无显大师睁开眼,道:“若日日诵持此经,可涤荡尘心,破除执念。”
听此言,元熙帝陡然抬起眼皮:“朕为何要破除执念?”
他的声音锐利而不悦。
无显大师听此,长叹一声,元熙帝当然不想破除执念。
他这一生只有一个执念,便是他的皇后,他的皇后驾鹤西去,他便一心求着跨越生死,甚至寄托于来生转世说。
他固执地不想死,他要他的皇后往生,要他的皇后显灵。
所以他夜夜抱着皇后的牌位不肯放手,固执地禁锢了佛道两家,要他们施法,要他们为他逆天改命。
他要为常人所不能,要长河改道,要天地逆转。
他要夫妻团聚。
无显大师望着窗外,细雨缥缈,烟雾迷蒙,有落叶随风飘零,又是一年秋。
他已经被帝王囚禁在此整整八年了,八年中,他为元熙帝诵读了无数经卷,却依然无法化解他心底的执念。
“陛下与娘娘的尘缘,为宿世善因所成,缘起性空,自有因果,此生缘分既已尽,若要再续,千难万难,总要精进修行,消业积福——”
元熙帝陡然打断无显大师的话:“有多难?”
无显大师略沉吟了下,道:“犹如盲龟浮孔,须弥穿针。”
元熙帝听此,垂眸,沉思许久,之后陡然间质问道:“盲龟百年一举首,须弥山五百年落一纤缕,何止千万难,你是要告诉朕,朕日日听经,夜夜祈求,最后只是一个笑话吗?”
无显大师:“陛下,凡事总须耐心,总有一日,陛下会守得花开。”
元熙帝冷笑:“盲龟要遇浮孔,可浮孔不知盲龟,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但朕不一样,朕的皇后必也日日牵挂着朕,她曾许诺,若有来世,必再续前缘,她又怎么可能置朕于不顾!”
无显大师:“可是陛下——”
这时,元熙帝的视线陡然停在不远处。
他僵了僵,略探身,看着那里,就在不远处的寝殿前,在朦胧烟雾中,有一着青色褙子的小医女,怀中抱着什么。
漫天雨雾中,小医女高挽起的乌发透着些许潮意,不过她仿佛没注意到一般,只低头快速地走过。
元熙帝的视线追随着那小医女,看了好一会,之后突然间,有沁凉的雨丝落在他睫上,他才回过神。
无显大师自然也注意到了元熙帝的异样,他也看过去,入眼的,却是烟雨锁重楼,雾气缥缈。
元熙帝再次看过去。
自高处看,又是在这烟雨中,他只能看到一个朦胧的影子,可不知为何,他竟觉得她走路的样子格外熟悉,像极了他的阿凝。
一阵凉风袭来,他心口突一阵揪痛:“黄泉路上,我的阿凝若遇风雨,可有人为她举伞?”
他低头静默了片刻,喃喃地道:“世间众生如大地土,我的阿凝却是掌上珠,这个小医女竟有几分阿凝模样,既如此,赐她一把伞,只当为阿凝修得一份善缘。”
一旁早有太监听令,于是低头吩咐下去,于是很快便有宫人前去,拦住下方小医女,赠伞一把,并一路相送。
无显大师依然没看到下方吸引了帝王目光的女子,不过他看到了帝王此时的善念。
他垂眸,诵了一句阿弥陀佛,道:“陛下慈悲为怀,广修六度万行,定能消减往昔业障,为皇后娘娘积累无量福德。”
他这么说的时候,窗棂外细雨飘飞而下,落在青油布窄檐伞上。
伞下,阿柠正好奇地打量着。
并不是太惹眼的一把伞,但是在宫阙中,却是颇为罕见的,据说因伞为华盖,为帝王所用,她们这些底下人是不能用伞的,只能用雨披。
也不知道为何,竟有宫人送来一把伞,还说是特许的,她可以执伞前行,而且会亲自陪着她,送她一程。
阿柠自伞下仰起脸,望向不远处的亭台上,却见秋风吹着半支起的窗棂,发出吱吱的声响,里面似乎有袅袅香烟飘散而出,但却看不到人影的。
她紧攥着手中伞,怔怔地看着,心里竟浮想联翩。
所以,是谁,赠她这把伞?
第23章 学医
阿柠在宫人的陪同下, 前去针灸房,这其间雨势竟密集起来,雨丝透过上方茂密的枝叶落下, 落在青石板上, 青石板上已经湿漉漉的了。
来到莫先洲所在的医房,还没进屋, 便闻到雨气中夹着一些艾草熏香的气息, 倒是好闻。
阿柠和那位宫人走到廊檐下,躲过了这雨,她感激一拜,对宫人道:“谢谢姐姐送我这一程。”
此时已是深秋, 又因这场雨,空气都是湿凉的, 不过她的声音很是甜软。
宫人对着阿柠礼貌地回礼:“这位妹妹客气了,举手之劳。”
阿柠略有些犹豫, 不过还是问道:“姐姐,我可以问问吗, 送我这把伞的, 是哪位贵人?”
宫人看了阿柠一眼,她生得白糯甜美, 一双眼睛清澈得仿佛水中墨玉。
她多少生了几分怜惜,于是道:“深宫之中, 原不该多问,贵人偶发慈悲,这位妹妹受了便是,无须挂怀。”
阿柠听这话便明白了,不敢多问, 只深深一拜。
宫人离去后,阿柠换下鞋子,只穿着软袜踏入医房,医房中很是安静,并没什么人,莫先洲性情素来古怪,也不要医女在这里侍奉的。
窗棂下的红案上端放着一兽耳香炉,香炉中正缓慢燃烧着什么药草,艾草以及其它药草的香味让这房间变得温暖,也驱逐了秋雨特有的湿凉。
此时的莫先洲正站在一尊木人前,慢条斯理地将摆弄着一具铜人。
阿柠看过去,不免惊叹,那铜人几乎和莫先洲差不多的身高,长短大小以及身体四肢和常人无异,身体上镌记有针灸经脉循行经路,并在经络线上标明了浑身重要穴位,让人一看便懂。
她不免暗暗惊讶,心知这铜人必是十分罕见的,初学者若用这个,真是一目了然。
阿柠见莫先洲正专心施针,并不敢打搅,只从旁看着,同时在心里默背着那些医书。
她觉得莫先洲会考问自己,若自己背得好,他就会正式收下自己,所以她得再复习一遍。
外面风雨之声骤起,吹打着窗棂,发出簌簌的声响,这是深秋的气息,意味着天就要彻底冷了。
房间内格外安静,阿柠暗暗地在心里诵读着医书。
过了不知多久,香炉中的药草燃尽了,外面的雨似乎也停了。
莫先洲终于停下手中动作,他看了一眼阿柠,问道:“你来时,可是有人送你?”
阿柠惊讶:“先生何出此言?”
显然莫先洲并不曾出这医房查看,医房中除了自己外,并无其他医女,他怎么会知道这个。
莫先洲手中捻着银针,悠悠地道:“你裙摆边缘已被打湿,但是上衣和发髻却只略见潮意,倒像是举伞而来,可依你的身份不可在宫中随意用伞,而你手上也不见雨披。”
阿柠这才恍然,不免敬佩莫先洲的观察入微。
她笑了笑,莫先洲解释了,最后道:“奴婢不知道是哪位贵人,竟如此心善。”
莫先洲听着这个,手中捻着银针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拧着眉毛,打量着阿柠。
阿柠被他看到有些纳闷:“莫大人,怎么了?”
莫先洲却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问起亭台上的情景,当他听到上面有袅袅檀香时,沉默了片刻,再次深深地看了阿柠一眼。
他如此郑重的态度,倒是让阿柠心里发毛,也多少意识到了什么。
其实她之前就隐隐有所猜测,只是不敢去想罢了。
她只是个小小医女,在这深宫之中不敢行差踏错,稍有不慎就可能性命不保甚至连累一干好心人,之前的医书房一事便是教训。
她不知道怎么得罪太子了,太子竟命人将自己赶出医书房。
所以如今骤然得了这把伞,她又怎么会敢相信,在自己走过亭台时,那个男人竟将自己的身影收入眼底,并慈悲大发,命人赠伞,命人送自己一程。
当这个想法涌现时,她会忍不住滋生出许多臆想和渴望,会被一些无以名状的羞耻所扼住,甚至身体会情不自禁地打颤。
心里藏着一个黑洞,她不敢去审视。
可是现在,莫先洲如此郑重的样子,让她意识到,或许不是自己想多了,或许真是他。
试想,在深宫之中又有谁能轻易做出这样的安排,宫廷律例森严,没有人敢随意打破,只有他。
阿柠垂着眼睛,甚至忍不住想,当时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他自高处看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当他看到自己时,他在想什么。
好想好想知道……
莫先洲不知道在想什么,指尖轻轻敲打着铜人的臂膀,发出很轻的声响,伴随着的是窗外淅沥沥的风声。
阿柠咬唇,收敛了思绪。
她不能再异想天开了。
于是她低声道:“大人要奴婢看的医书,奴婢都已经背下了。”
莫先洲却不予置评,反而道:“你看这铜人。”
阿柠望着那铜人。
莫先洲:“这铜人身上镌刻了与脏腑相连的十二正经并任脉、督脉两脉,并有经络腧穴三百六十一处。”
阿柠顿时领悟:“大人要奴婢将这些经络穴位的位置全都记住,是不是?”
莫先洲一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