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后,新思想 第59节
  “难看死了。你能正常点吗?”
  魏铎发挥稳定。
  潘妤差点把后槽牙给咬碎了。
  要不是还惦记着要哄他,现在早就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了,毕竟天儿挺热的。
  算了,再美的风情,瞎子也看不到。
  潘妤直起身子,收回夹子,把汤碗往魏铎面前一送,剥下精装的外衣,用最真诚的态度对待:
  “喏,喝汤。”
  魏铎又是一阵无语,白眼从潘妤身上翻到汤碗上:
  “不、喝。”
  “枇杷薄荷汤,不甜,很好喝的。”
  “拿走。”
  潘妤忍着蹭蹭上窜的火,将碗往桌上一放,下最后通牒:
  “要我喂你吗?”
  魏铎嗤笑:“嘁,谁要你喂……唔?”
  潘妤喝了一勺汤,忽的俯下身亲上了魏铎,将一丝丝甜意送到他的舌尖上,并反复研磨了几下。
  “好喝吗?”
  潘妤扬起红润润的唇瓣,洁白的贝齿在唇间整齐排列,透着莹白的光泽。
  魏铎咽了下喉咙,好似真的品味着,半晌后才说:
  “就这些?没尝出味儿。”
  “喏。”
  潘妤将碗重新送到他面前,魏铎却仍旧不接,用眼神示意她再来一回,潘妤却不再惯着他:
  “尝个味儿得了,全度给你,不嫌脏啊?”
  “不嫌啊。”魏铎眉峰微挑,看向潘妤:“怎么,你嫌?”
  这语气……
  潘妤察觉到危险,放下碗就想跑,却被人一把搂住细腰,整个人被直接按到了魏铎腿上,还没开始挣扎,给自己灌了一大口薄荷汤的魏铎就不由分说,欺身而下……
  一刻钟后,衣衫不整,气喘吁吁的潘妤总算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玩火自焚’。
  整理衣衫时,还忍不住打了两个饱嗝,薄荷味的。
  **
  暑气蒸腾了好几天,终于下雨了。
  第二天,花园里虽花红满地,有些狼藉,但雨水带来的凉爽实在舒服,空气中还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沁人心脾。
  魏嫣提着一只小竹筐走来,优哉游哉,像个采蘑菇的小姑娘。
  潘妤喜笑颜开的迎上:
  “哟,稀客。”
  魏嫣将小竹筐递给潘妤:
  “昨日还弹琴给你听,怎的今日就成稀客了?”
  潘妤接过竹筐问:
  “这是,杏吗?中秋都过了这么久,怎的还有杏子?”
  魏嫣说:“宫外送来的,据说是有一株慢性子的果树,果子每年都是这个时节成熟,摘了好几筐,我也吃不完,便送些过来。”
  潘妤请她进殿,让琳琳琅琅去洗了一些,潘妤挑了个最大的给魏嫣,自己也拿起一个,直接咬下:
  “嗯,汁多肉厚,还甜。真不错。”
  魏嫣得了夸,忍不住轻笑。
  这时传来一阵钟声,潘妤边吃杏子边奇道:
  “不知是大安国寺的钟声,还是青阳观的。经常能听见呢。”
  魏嫣说:
  “应该是青阳观的吧。大安国寺的钟声,一般只在晨昏或年节时才敲。”
  “原来如此。”
  潘妤吃完杏子,只觉甜滋滋的果香让她的心情越发美妙。
  既提起了青阳观,潘妤想起那处还有个老朋友在呢。
  上回霁尘帮阿娘去大安国寺查了尘和尚,才让阿娘那么顺利洗清冤屈;
  还有宫变那回,霁尘曾让良人姐姐护送潘妤安全离宫。
  两个大忙,潘妤至今都未好好向他道过谢呢。
  “想不想出宫?”潘妤问魏嫣。
  魏嫣一愣,潘妤又说:
  “去吧。你总憋在宫里多无聊,魏姌近来还时常去宁平王府玩耍,你却哪儿都不去,住进宫里后,都没出去几回吧。”
  “也,出去过的。”魏嫣呐呐说。
  潘妤将她拉起身:“那便再陪我出去一趟。”
  “去哪里?我还有琴谱要整理,要不就……”
  魏嫣的最后两个字‘算了’还没说出口,潘妤就报出地方:
  “青阳观。”
  魏嫣一怔,潘妤问她:“去吗?”
  “……那,好吧。”
  **
  青阳观位于皇城的东南方。
  潘妤和魏嫣轻车简行,自望仙门出来,从大安国寺再往东走一点便是青阳观。
  飞檐斗拱的道观不在深山,少了云深雾绕的神秘,多了些人烟与生气。
  檐角悬着铜铃,风过时叮咚作响。
  门楣有些古旧,黑底金字写的【青阳观】也略显褪色,透着一股历经世事、香火淬炼过的沉静。
  刚下过雨的石阶很干净,没有青苔,小贩在阶下支起摊子,蒸饼的雾气在阳光下缭绕,但生意仿佛不太好的样子。
  只因今日青阳观外停着几辆富贵奢靡的马车,车身以锦缎裹住,车檐下的木牌上,俨然刻着一个‘陆’字。
  道观门前被这几辆马车停满,就连潘妤和魏嫣的小马车都挤不上前,赶车的內监很机灵,下去询问一番后回来禀告:
  “夫人,前方是武安侯府的马车,听说是陆侯爷和侯夫人来为世子祈福,武安侯世子下个月就要成亲了,约莫就是为了这个来的。”
  潘妤对京中世家还算了解,回忆了一番说:
  “哦,武安侯陆怀忠。”
  京中少数几个手里有兵权的勋贵,曾拥护过魏铎,前朝爵位不变,官职似乎是增加了的。
  赶车的小內监问:“夫人,要让他们走吗?”
  按品级来说,潘妤和魏嫣的身份自是比武安侯要高些,但两人都不想兴师动众。
  “用不着,车就停这儿吧,我们下去走几步也没什么吧?”潘妤问魏嫣。
  魏嫣自然应她:
  “自然。走走更好。”
  说完,将帷帽递给潘妤,两人便依次下车,往青阳观大门走去。
  谁知刚走到门边,就有一群家丁率先跑出,换了寻常衣裳的小內监护在潘妤和魏嫣身前,深怕这些家丁冲撞了两位主子。
  魏嫣拉了拉潘妤的衣袖,示意先往旁边让一让,潘妤照做,两人站到一旁,与卖蒸饼的小贩在一处。
  侯府家丁在青阳观门前排成两队,片刻后,走出一对体面尊荣的中年夫妻,陆侯爷一身正气,拥护着风姿尚在的侯夫人,两人如世间最美好的爱侣,看着令人艳羡。
  就连卖蒸饼的小贩都听说过陆侯爷爱妻的传闻,啧啧称赞。
  潘妤见笼屉里的蒸饼还冒着热气,香甜气味叫人食指大动,便买了一笼,让小贩用荷叶装好,准备待会儿进观后,跟魏嫣一起分享。
  买蒸饼的功夫,陆侯夫妻已经上了马车,侯府的护卫下人正重新换队型,转而护卫到车驾旁。
  潘妤拎着荷叶包,心满意足,对魏嫣说:
  “走吧。”
  谁知魏嫣却盯着侯府离去的马车久久不动,潘妤又喊了她一声才回神:
  “哦,好,走吧。”
  潘妤问她:
  “你看他们做什么?”
  魏嫣此时已恢复如常:“无甚,只是觉得陆侯很是爱妻,有些感慨罢了。”
  潘妤失笑,故意揶揄她:
  “是不是感慨这世间还是有好男人的?想嫁人了?喜欢什么样的,跟嫂子说,嫂子给你找十个八个来,任你挑选。”
  魏嫣无奈:“怪道兄长说你不正经,快走吧。蒸饼都要凉了……”
  潘妤只当她是难为情,提着蒸饼追在她身后继续劝说:
  “你兄长是个榆木脑袋,他说什么都不必理会。我与你说的倒是真的,只要你开口,多少郎君嫂子都能替你找来。”
  两人正打趣着,就听一道清冽之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