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后,新思想 第40节
曲东来是孟尉带进宫的,还带到魏铎面前,寻常关系怕是做不到。
“我在入崔家之前,曾在魏公麾下效过力,与孟将军是旧识,因此夫人出事后,我无计可施,才敢腆着脸求到将军府上。”
曲东来自离营后,还是第一次对人说起从前过往,就怕因自己的不坦率,而惹得潘妤怀疑,错失救夫人的时机。
“哎哟,军师你可折煞我了!”
孟尉如今是镇国大将军,对曲东来却十分崇敬。
潘妤惊诧曲管事居然做过魏家军的军师,那他后来怎会流落至崔家,目光不禁落在曲管事的残腿上。
“我老孟是个粗人,被你救过多回性命,说什么腆着脸,可真令我臊得慌。说起来,你这些年怎的就失了踪迹,不与兄弟们联系,我们去你家乡找了多回都一无所获……”
“叙旧暂且搁置,如今最重要的是崔夫人之事。”
魏铎打断孟尉那不合时宜想跟曲东来叙旧的举动,把事情拖回正题。
“是,夫人之事为重,待事了之后,小人定与孟将军把酒畅谈。”
曲东来现在确实没心思做别的,若非情势危急走投无路,他也不会豁出脸皮,动用从前这份关系,就是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夫人平平安安的,从潘家那个虎狼窝里救出来。
孟尉自知轻重,对曲东来抬了抬手,表示自己理解。
“军师,你为何一口咬定污蔑之人是潘家?”魏铎说:“崔夫人乃潘家妇,用事关名节之事污蔑,一个不好就是双刃剑,伤人伤己,潘家为何执意如此?有没有可能是别家所为?”
曲东来拄着拐杖上前两步回道:
“不会,我肯定就是潘家。我虽无证据,但却能猜到潘家这么做的理由。”
潘妤脑中灵光一闪:“不会是因为……记名之事吧?”
曲东来连连点头:
“正是。潘家曾多次向崔家提及,想让潘远山的妾室平氏之子女,改庶为嫡,但崔家始终弹压不允,潘远山暗恨在心,又对崔家无可奈何,这才对夫人下手。”
“他知晓寻常错事无用,唯有事关夫人的错处才能拿捏崔家。”
曲东来说完,激动的扶着拐杖跪下请求:
“陛下,小人句句属实,敢以性命担保夫人的清白,求陛下看在往日情分上,帮帮小人,帮帮夫人。”他说完,又跪向潘妤:
“娘娘,夫人可是您的亲生母亲,她遭受不白之冤,正等着您搭救,不能再耽搁了。”
他说得情真意切,连潘妤都为之动容,若此时她还看不出曲东来对崔氏的心意,就太迟钝了。
潘妤看向魏铎,还没开口,就听魏铎说道:
“大安国寺那边,我先前已经命人去青阳观给霁尘传话,让他出面去查。不管幕后主使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大安国寺的那名僧人都是最大的线索。”
第40章 崔氏形容狼狈,云鬓高髻……
魏铎安排霁尘去大安国寺查探期间,还召出影卫去盯着潘家,防止潘家动用私刑。
安排完后,又安抚潘妤与曲东来二人:
“你们关心则乱,切莫自乱阵脚,潘家如今将事情掩盖得密不透风,说明他们不想把事闹大,既已修书去了清河,定会等崔家的长老们来京后才正式处理此事,所以崔夫人此刻或许不好受,但无性命之忧。”
潘家兴师动众喊来崔家,总不会在达成目的之前就处置崔氏的。
“如今最紧要的是查明事实。”魏铎转而问潘妤:“可否说说有关‘记名’之事,为何你们一致认为潘家会因此事对崔夫人动手?”
世家不乏有让庶子庶女记在嫡母名下的,只需家中长辈与嫡母同意即可,并不是多么复杂难办之事。
“我之所以怀疑,是因为我父亲曾向我阿娘提过多回,最近的一次,便是我此番入宫前,父亲用我之生死,换我阿娘同意给他妾室的两个孩子记名。”
潘妤据实相告,没什么不能说的,比起潘家的脸面,她更在乎崔氏。
魏铎见她把‘生死’说得这般轻松,想起登基之前,他派魏超假意去要玉玺时,魏超亲眼看到潘家处决潘妤,若他再去得晚些……
“潘远山还自诩读书人,竟用亲生女儿的命要挟妻子,我呸!”
孟尉是武将,又是新贵,对潘远山这种历经前朝的官本就没有好感,再听到他的所作所为,更觉不耻。
“他算什么读书人,简直贻笑大方!”曲东来难忍愤慨。
不怪他如此,只因这一代的潘家早已不是往昔才子圣人辈出之时,之所以潘家仍地位超群、高居文官之首,是因为潘家前人在全国各地建了数千座书院。
从潘家书院考入朝的学子,都要算作潘家的门生,也就是从潘老丞相手中接过班子的潘远山的门生。
正因为有这些门生持续不断的为潘家出力,潘家人即便这一代家主无甚才学,也不影响他在文坛仕林中的地位。
能与匹敌的,便只有历史更为悠久的清河崔家。
而崔家这两代出了不少圣贤,入官场的子孙也不在少数。
最关键的是,崔家的生员大多姓崔,他们的凝聚力绝非外姓子弟能比的,这也是桃李遍天下的潘远山屡屡被崔家压上一头的根本原因。
“陛下有所不知,关于‘记名’一事,潘远山确实向夫人提过多回,第一次是大郎君去世后没多久就提出的,家主觉得他丝毫不顾及夫人感受,便严词拒绝了。”
“潘远山沉寂两年后旧事重提,可彼时大女郎在淮南王府难产去世,潘家便迫不及待把二女郎嫁去巩固地位。”
“家主管不了他潘家嫁女,便借着记名之事弹压。后来家主甚至不惜放话,说夫人若不经崔家允许,擅自同意记名,崔家便不认她这个女儿。”
曲东来解释个中原委:
“不是崔家霸道,要插手他潘家之事,只因家主知晓夫人心善耳根子软,怕她被潘远山利用拿捏,为了夫人和夫人孩儿的将来,家主才不得不如此。”
潘妤也是第一次知晓‘记名’之事背后的故事。
原来潘远山的自私冷漠,并非最近才变的,他一向如此。
“崔家的家主,我记得是怀箴居士吧,她是崔夫人的……母亲?”魏铎问。
崔家这一代是女家主,除了崔家自有的家学之外,她还另外创建了【惠班学舍】,每年面向全国收一百名女学生。
每个从【惠班学舍】出学的女子,皆为闺阁学士,才名远播的女中君子。
“是。家主是招赘的,夫郎早年过世后,家主便独自支撑门庭。”曲东来回。
原主的记忆中,外祖母崔昭是个极其严厉的妇人形象,她每每随崔氏回清河,见到外祖母都打从心底里感到害怕,觉得她瞧不上自己。
崔昭女士是位非常伟大的女教育家,她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看不上资质鲁钝的潘家人是情理之中的事。
“照这么说来,潘远山还真有可能对崔夫人下手。”孟尉如是说:“只有崔夫人‘德行有亏’,崔家才能无话可说,届时为了保全崔夫人,崔家无有不应的,真打了一手好算盘。”
“嗯,最终获益的确实最可疑。”魏铎也认可这个道理。
而这时,张顺在殿外通传:
“陛下,国师求见。”
内殿众人立刻提起精神,魏铎回了声‘宣’,片刻后,仍旧一袭道袍,仙风道骨的霁尘国师便悠悠入内。
先甩拂尘对魏铎行礼后,才将目光落在潘妤身上,笑着招呼:
“见过皇后娘娘,多日不见,娘娘可好?”
潘妤颔首:
“谢国师惦念,不知国师可是从大安国寺来?”
霁尘说:“是。陛下托我查的人和事都有些眉目了。”
孟尉问:“那僧人还没被带走?”
僧人是崔氏私通的关键证人,潘家怎会放任他继续留在大安国寺。
“带走了。”霁尘说:“但他的情况我已向寺中人了解过。”
“那僧人法名了尘,三年前出家,平日在寺中负责燃香净坛,因颇具才学,偶尔有法师带他一同讲经,或让他引一些重要香客去拜佛。”霁尘将他打听到的事说出:
“寺中僧人与他并无相熟者,他性子高傲,除了主持、法师外,对一般僧人甚少搭理。”
“崔夫人是今日清晨去的寺里,只是寻常拜佛,并未惊动主持法师,据接待她的小沙弥说,崔夫人拜佛时突然腹痛难忍,她的贴身侍婢便让小沙弥带她们去禅房。”
“小沙弥把人送到就离开了,后来就听见禅房那边闹出的动静,据说承恩伯夫人今日去上香,在禅房歇息,听到隔壁禅房传出有伤风化的声音,才愤然闯门,没想到竟阴差阳错的撞破了崔夫人与了尘私会。”
“承恩伯夫人当即命人去潘家传信,没过多会儿,潘家就派人来把崔夫人给带了回去,还给大安国寺一气儿捐了三万两香油钱,请寺中人务必保守这个秘密。”
众人听完霁尘讲的过程,感觉每一步好像都有问题。
“你只探听到这些?”魏铎问。
霁尘神秘一笑,从宽大的衣袖中掏出一只手掌大小的香炉:
“还有这个。”
众人围过去,孟尉将香炉盖揭开,往里瞅了瞅,香炉里有香灰,看着很正常。
“咋了?”他问。
霁尘让众人闻,潘妤想上前,被魏铎拦住,倒是曲东来凑过去闻了,顿时大惊:
“迷香。这是……哪里的香炉。”
霁尘说:“崔夫人去的那间禅房里。”
潘妤惊喜:“有了这香灰,就能证明我阿娘非自愿留在禅房的。”
然而曲东来却摇头表示:“还不够!香灰除非当场被发现,之后再提并不能证明什么。”
“对,香灰是其次,谁是点香之人才是关键。”魏铎说。
潘妤想了想:“点香之人……了尘?”
可了尘已经被带去潘家了,他们一时也没法从他身上得知真相,更何况,了尘既然敢承认与崔夫人有私情,便是做好了污蔑的准备,就算问他也不会说。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出家人无中生有、栽赃陷害?”霁尘说。
“为钱?”孟尉猜。
曲东来叹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算不为钱,也是为别的。”
霁尘说:“要不让应天府查一查了尘出家前的身份?看看他尘世间还有何挂碍?”
魏铎沉吟片刻:
“此事要查的,可不止了尘一个……”
半个时辰后,魏铎将事情安排下去,霁尘回了青阳观,孟尉将曲东来带去了将军府,潘妤也回到了长秋宫。
兰乔嬷嬷始终在奉天殿外等候,并不知晓发生了何事,此时听潘妤说了崔氏之事,诧异许久后,猛然拍案而起:
“我在入崔家之前,曾在魏公麾下效过力,与孟将军是旧识,因此夫人出事后,我无计可施,才敢腆着脸求到将军府上。”
曲东来自离营后,还是第一次对人说起从前过往,就怕因自己的不坦率,而惹得潘妤怀疑,错失救夫人的时机。
“哎哟,军师你可折煞我了!”
孟尉如今是镇国大将军,对曲东来却十分崇敬。
潘妤惊诧曲管事居然做过魏家军的军师,那他后来怎会流落至崔家,目光不禁落在曲管事的残腿上。
“我老孟是个粗人,被你救过多回性命,说什么腆着脸,可真令我臊得慌。说起来,你这些年怎的就失了踪迹,不与兄弟们联系,我们去你家乡找了多回都一无所获……”
“叙旧暂且搁置,如今最重要的是崔夫人之事。”
魏铎打断孟尉那不合时宜想跟曲东来叙旧的举动,把事情拖回正题。
“是,夫人之事为重,待事了之后,小人定与孟将军把酒畅谈。”
曲东来现在确实没心思做别的,若非情势危急走投无路,他也不会豁出脸皮,动用从前这份关系,就是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夫人平平安安的,从潘家那个虎狼窝里救出来。
孟尉自知轻重,对曲东来抬了抬手,表示自己理解。
“军师,你为何一口咬定污蔑之人是潘家?”魏铎说:“崔夫人乃潘家妇,用事关名节之事污蔑,一个不好就是双刃剑,伤人伤己,潘家为何执意如此?有没有可能是别家所为?”
曲东来拄着拐杖上前两步回道:
“不会,我肯定就是潘家。我虽无证据,但却能猜到潘家这么做的理由。”
潘妤脑中灵光一闪:“不会是因为……记名之事吧?”
曲东来连连点头:
“正是。潘家曾多次向崔家提及,想让潘远山的妾室平氏之子女,改庶为嫡,但崔家始终弹压不允,潘远山暗恨在心,又对崔家无可奈何,这才对夫人下手。”
“他知晓寻常错事无用,唯有事关夫人的错处才能拿捏崔家。”
曲东来说完,激动的扶着拐杖跪下请求:
“陛下,小人句句属实,敢以性命担保夫人的清白,求陛下看在往日情分上,帮帮小人,帮帮夫人。”他说完,又跪向潘妤:
“娘娘,夫人可是您的亲生母亲,她遭受不白之冤,正等着您搭救,不能再耽搁了。”
他说得情真意切,连潘妤都为之动容,若此时她还看不出曲东来对崔氏的心意,就太迟钝了。
潘妤看向魏铎,还没开口,就听魏铎说道:
“大安国寺那边,我先前已经命人去青阳观给霁尘传话,让他出面去查。不管幕后主使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大安国寺的那名僧人都是最大的线索。”
第40章 崔氏形容狼狈,云鬓高髻……
魏铎安排霁尘去大安国寺查探期间,还召出影卫去盯着潘家,防止潘家动用私刑。
安排完后,又安抚潘妤与曲东来二人:
“你们关心则乱,切莫自乱阵脚,潘家如今将事情掩盖得密不透风,说明他们不想把事闹大,既已修书去了清河,定会等崔家的长老们来京后才正式处理此事,所以崔夫人此刻或许不好受,但无性命之忧。”
潘家兴师动众喊来崔家,总不会在达成目的之前就处置崔氏的。
“如今最紧要的是查明事实。”魏铎转而问潘妤:“可否说说有关‘记名’之事,为何你们一致认为潘家会因此事对崔夫人动手?”
世家不乏有让庶子庶女记在嫡母名下的,只需家中长辈与嫡母同意即可,并不是多么复杂难办之事。
“我之所以怀疑,是因为我父亲曾向我阿娘提过多回,最近的一次,便是我此番入宫前,父亲用我之生死,换我阿娘同意给他妾室的两个孩子记名。”
潘妤据实相告,没什么不能说的,比起潘家的脸面,她更在乎崔氏。
魏铎见她把‘生死’说得这般轻松,想起登基之前,他派魏超假意去要玉玺时,魏超亲眼看到潘家处决潘妤,若他再去得晚些……
“潘远山还自诩读书人,竟用亲生女儿的命要挟妻子,我呸!”
孟尉是武将,又是新贵,对潘远山这种历经前朝的官本就没有好感,再听到他的所作所为,更觉不耻。
“他算什么读书人,简直贻笑大方!”曲东来难忍愤慨。
不怪他如此,只因这一代的潘家早已不是往昔才子圣人辈出之时,之所以潘家仍地位超群、高居文官之首,是因为潘家前人在全国各地建了数千座书院。
从潘家书院考入朝的学子,都要算作潘家的门生,也就是从潘老丞相手中接过班子的潘远山的门生。
正因为有这些门生持续不断的为潘家出力,潘家人即便这一代家主无甚才学,也不影响他在文坛仕林中的地位。
能与匹敌的,便只有历史更为悠久的清河崔家。
而崔家这两代出了不少圣贤,入官场的子孙也不在少数。
最关键的是,崔家的生员大多姓崔,他们的凝聚力绝非外姓子弟能比的,这也是桃李遍天下的潘远山屡屡被崔家压上一头的根本原因。
“陛下有所不知,关于‘记名’一事,潘远山确实向夫人提过多回,第一次是大郎君去世后没多久就提出的,家主觉得他丝毫不顾及夫人感受,便严词拒绝了。”
“潘远山沉寂两年后旧事重提,可彼时大女郎在淮南王府难产去世,潘家便迫不及待把二女郎嫁去巩固地位。”
“家主管不了他潘家嫁女,便借着记名之事弹压。后来家主甚至不惜放话,说夫人若不经崔家允许,擅自同意记名,崔家便不认她这个女儿。”
曲东来解释个中原委:
“不是崔家霸道,要插手他潘家之事,只因家主知晓夫人心善耳根子软,怕她被潘远山利用拿捏,为了夫人和夫人孩儿的将来,家主才不得不如此。”
潘妤也是第一次知晓‘记名’之事背后的故事。
原来潘远山的自私冷漠,并非最近才变的,他一向如此。
“崔家的家主,我记得是怀箴居士吧,她是崔夫人的……母亲?”魏铎问。
崔家这一代是女家主,除了崔家自有的家学之外,她还另外创建了【惠班学舍】,每年面向全国收一百名女学生。
每个从【惠班学舍】出学的女子,皆为闺阁学士,才名远播的女中君子。
“是。家主是招赘的,夫郎早年过世后,家主便独自支撑门庭。”曲东来回。
原主的记忆中,外祖母崔昭是个极其严厉的妇人形象,她每每随崔氏回清河,见到外祖母都打从心底里感到害怕,觉得她瞧不上自己。
崔昭女士是位非常伟大的女教育家,她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看不上资质鲁钝的潘家人是情理之中的事。
“照这么说来,潘远山还真有可能对崔夫人下手。”孟尉如是说:“只有崔夫人‘德行有亏’,崔家才能无话可说,届时为了保全崔夫人,崔家无有不应的,真打了一手好算盘。”
“嗯,最终获益的确实最可疑。”魏铎也认可这个道理。
而这时,张顺在殿外通传:
“陛下,国师求见。”
内殿众人立刻提起精神,魏铎回了声‘宣’,片刻后,仍旧一袭道袍,仙风道骨的霁尘国师便悠悠入内。
先甩拂尘对魏铎行礼后,才将目光落在潘妤身上,笑着招呼:
“见过皇后娘娘,多日不见,娘娘可好?”
潘妤颔首:
“谢国师惦念,不知国师可是从大安国寺来?”
霁尘说:“是。陛下托我查的人和事都有些眉目了。”
孟尉问:“那僧人还没被带走?”
僧人是崔氏私通的关键证人,潘家怎会放任他继续留在大安国寺。
“带走了。”霁尘说:“但他的情况我已向寺中人了解过。”
“那僧人法名了尘,三年前出家,平日在寺中负责燃香净坛,因颇具才学,偶尔有法师带他一同讲经,或让他引一些重要香客去拜佛。”霁尘将他打听到的事说出:
“寺中僧人与他并无相熟者,他性子高傲,除了主持、法师外,对一般僧人甚少搭理。”
“崔夫人是今日清晨去的寺里,只是寻常拜佛,并未惊动主持法师,据接待她的小沙弥说,崔夫人拜佛时突然腹痛难忍,她的贴身侍婢便让小沙弥带她们去禅房。”
“小沙弥把人送到就离开了,后来就听见禅房那边闹出的动静,据说承恩伯夫人今日去上香,在禅房歇息,听到隔壁禅房传出有伤风化的声音,才愤然闯门,没想到竟阴差阳错的撞破了崔夫人与了尘私会。”
“承恩伯夫人当即命人去潘家传信,没过多会儿,潘家就派人来把崔夫人给带了回去,还给大安国寺一气儿捐了三万两香油钱,请寺中人务必保守这个秘密。”
众人听完霁尘讲的过程,感觉每一步好像都有问题。
“你只探听到这些?”魏铎问。
霁尘神秘一笑,从宽大的衣袖中掏出一只手掌大小的香炉:
“还有这个。”
众人围过去,孟尉将香炉盖揭开,往里瞅了瞅,香炉里有香灰,看着很正常。
“咋了?”他问。
霁尘让众人闻,潘妤想上前,被魏铎拦住,倒是曲东来凑过去闻了,顿时大惊:
“迷香。这是……哪里的香炉。”
霁尘说:“崔夫人去的那间禅房里。”
潘妤惊喜:“有了这香灰,就能证明我阿娘非自愿留在禅房的。”
然而曲东来却摇头表示:“还不够!香灰除非当场被发现,之后再提并不能证明什么。”
“对,香灰是其次,谁是点香之人才是关键。”魏铎说。
潘妤想了想:“点香之人……了尘?”
可了尘已经被带去潘家了,他们一时也没法从他身上得知真相,更何况,了尘既然敢承认与崔夫人有私情,便是做好了污蔑的准备,就算问他也不会说。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出家人无中生有、栽赃陷害?”霁尘说。
“为钱?”孟尉猜。
曲东来叹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算不为钱,也是为别的。”
霁尘说:“要不让应天府查一查了尘出家前的身份?看看他尘世间还有何挂碍?”
魏铎沉吟片刻:
“此事要查的,可不止了尘一个……”
半个时辰后,魏铎将事情安排下去,霁尘回了青阳观,孟尉将曲东来带去了将军府,潘妤也回到了长秋宫。
兰乔嬷嬷始终在奉天殿外等候,并不知晓发生了何事,此时听潘妤说了崔氏之事,诧异许久后,猛然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