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宠骄婢 第95节
云舒想来想去,只能想出一个答案。
这一切都是薛恒故意安排的。
虽然不明白他这么做的目的,但云舒安之若素,十分受用,她原本就不需要伺候,薛恒既然也不需要,那她就清清静静的过日子。
便合上箱子,锁上门,带着一点碎银子出门了。
第79章
◎形同夫妻◎
桐丘府衙内,知府韩烨芒刺在背地坐在太师椅上,听着原都察院左都御史薛恒向自己呈报述职。
寒冬腊月,时值年终,正是桐丘一年之内最冷的时候,衣服穿得不算多的韩知府却一直冒汗,时不时拿出汗巾擦一擦,直至薛恒把话讲完。
薛恒说话不徐不疾,条理清晰,三言两语便将职责范内的事情交代清楚了。坐在他身边的司户参军马瑞忙将茶盏端起来,一脸殷勤地道:“薛通判辛苦,快喝口茶润润嗓子吧。”
薛恒含笑接过,抿了一口便放下了,韩知府随即道:“薛通判刚刚抵达桐丘,对桐丘还不熟悉,这两天,本官会派人帮你将……”
“薛大人还用人帮吗?”不等韩知府把话说完,他的侄子,兵马都监韩隶便道,“薛大人好歹也是从都察院历练出来的,怎么连刑狱典册里的内容都弄错了?”
说完,将一本厚厚的册子扔到了薛恒面前。
堂中官员皆是一惊,薛恒却不慌不忙地将典册拿了起来,翻阅了几页后愧疚地道:“是下官失职了,还请知府大人降罪。”
韩知府狠狠剜了韩隶一眼,转而笑着对薛恒道:“地方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本就不尽相同,通判新官上任,难免有所疏漏,这是人之常情,通判不必太过自责。”
“那下官可要好好做一番功夫了,以保下次不会再出错。”薛恒道。
“是,是。”韩知府擦了把汗道,“马大人刚刚不是说,要带薛通判去更记三县十六村的户籍吗?”
马瑞道:“没错,下官是有这个打算。”
韩知府:“此事宜早不宜迟,二位大人不妨立刻出发吧。”
马瑞点点头,起身对薛恒道:“薛大人,您请。”
薛恒站起来,笑着对马瑞一抬手,“马大人请。”
二人互相谦让了片刻,最后一并离开了府衙。
见薛恒好端端地离开了,韩知府这才长舒一口气,扔了汗巾,指着韩隶的鼻子骂道:“你是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么?那么一点小事,也值得你拿出来说道说道?”
年轻气盛的韩隶梗着脖子道:“错了就是错了,为何不能说?”
韩知府指了指薛恒刚刚坐过的地方,“刚刚坐在这里的人是谁?是薛恒!英国公世子薛恒!”
“薛恒又怎样?不还是被皇帝贬到咱们这当通判来了!”韩隶一脸不服气地道。
韩知府苦口婆心地劝韩隶,“你安生些吧,他虽然被*皇帝贬了官,但他姐姐依然是贵妃,他哥哥依然是大将军,他也依然是英国公世子,这样的人物,咱们得罪不起。”
韩隶听罢越发的不服气,“他是他,他哥哥姐姐是他哥哥姐姐,他有什么好得意的!我最烦这种不干实事,专门耍威风,嚣张跋扈的人!他当咱们桐丘是什么地方?由着他一个下贬官员为所欲为吗?!”
这话正中韩知府的痛处,他变了表情,哼笑几声自嘲地道:“什么地方?穷地方,不被朝廷重视的地方!”
韩隶自觉说错了话,立刻向韩知府道歉,“叔父,是我不对,我没有说咱们桐丘不好的意思。”
韩知府摆了摆手,并不在意韩隶刚刚的口不择言,“关照好这位虎落平阳的薛世子。”他沉声说道,“或许,他会给咱们桐丘换来一丝生机。”
——
临近傍晚,家家户户起锅烧饭,梧桐巷内炊烟袅袅。
整整在外面晃悠了一日的云舒慢吞吞推开院门,抬头看了看即将迎来夜晚的天空,暗暗感叹了一句时间过得可真快。
她用一整天的时间了解了这座小城,收获满满,心情少有的愉悦,但转念一想这座城里还住着一个薛恒,登时心灰意冷,那点因人间烟火气萌生出的喜悦顷刻不复存在了。
院内静悄悄,也不知薛恒回没回来,她倒是希望薛恒没有回来,或者从今往后就住在府衙里面,这样,他们就不用天天见面了,她的心也能松快一些。
结果一推开房门,便看见了正襟危坐的薛恒。
他一张脸冷冰冰的,目光涣散,似乎有些魂不守舍,见云舒回来了,立刻迎向她道:“你回来了?”
云舒放下手里的篮子,神色淡淡地道:“嗯,回来了。”
薛恒似乎松了一口气,扶着云舒在条桌前坐下,“这么晚了,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
“我不回来去哪呢?”云舒把手伸向火盆,“你放心吧,我既答应了你会陪着你,就不会走。”
顿了顿,补充了一句,“也不会逃。”
薛恒默默站在水盆架前洗手帕,闻言,将干净热乎的手帕递给云舒,“不逃了?我如今失权又失势,你若逃了,我当真是束手无策。”
云舒闻言一顿,低着头接过薛恒递来的手帕,没有说话。
薛恒在云舒看不见的地方目光一沉,喉结滚了滚道:“怎么不说话了?”
云舒用温热的手帕敷了敷脸,道:“你刚刚是试探也好,是肺腑之言也罢,我说不逃了就是不逃了。”
她站起来,将手帕放在条桌上,“我累了,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说完,踢掉鞋子上了床。
走了一天,逛了一天,她是真的累了。
薛恒笑着看了眼爬上床,用被子裹住自己的云舒,“什么都没买吗?”
他指着空空荡荡的篮子,问。
云舒摇了摇头。
“吃饭了吗,没吃的话,我出去给你买一些。”薛恒又问,一边问,一边自然而然地走到了她的身旁,坐下。
云舒扫了眼薛恒坐着的地方,默默垂下了头。
她自然是吃了饭的,这条巷子里什么都没有,就是开食肆的特别多,巷子外面的长街上也有不少食铺,最不缺的就是吃的了。
她不贪嘴,但薛恒这么一问,她忍不住想,薛恒今天吃饭了吗。
只是他吃没吃饭又和她有什么关系?她还是早点休息,明天早早起来去医馆的好。
便摘下头上的银钗,准备钻被窝,结果薛恒竟将手伸进了被窝里,握住了她的手。
云舒不由得皱眉,“薛恒,我只答应了会陪着你,可没答应你别的。”
薛恒把她的手从被子里拿出来握在掌心中,道:“我知道,你愿意跟着我回卧云别苑,是害怕连累林霄枫,连累万剑山庄。如今,你愿意跟着我来桐丘,是觉得在庆仁一事上亏欠了我,所以才陪在我身边,补偿我。”
云舒张了张嘴,却没说出来半个字。
薛恒握着她柔软纤长的手指,呓语:“这样也很好,我虽没有挟恩图报,但殊途同归,只要你肯心甘情愿待在我身边,就心满意足了。”
说完,将捂暖了的云舒的手放进了被子里。
云舒手虽暖了,心里却依旧凉凉的,任薛恒说的再多,也装不到心里半个字,“薛恒,你这个人挺奇怪的。”
沉默片刻后,云舒道。
薛恒好奇地问她:“哪里奇怪?”
云舒:“你不觉得你很奇怪吗?”
薛恒勾了下唇角,“学会跟我卖关子了?”
云舒没答话。
薛恒轻轻抬起眼皮,道:“或许吧,反正,不管我奇不奇怪,我都会护着你,不会让你离开我。”
云舒越发不知道该说什么,谁让她本质上跟薛恒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呢。
便在薛恒的注视下钻进被子里,结果又摸到了那条凉飕飕的蛇。
她吓得差点从床上跳起来,一把掀开被子,盯着那条不知道什么时候盘在她身边呼呼睡大觉的青蛇道:“谁让你躺在这里的!出去!”
青蛇巍然不动,继续睡觉。
云舒气得要命,正想用什么东西把青蛇叉出去,薛恒摸了摸青蛇的头道:“青青,你出去。”
云舒:“你们都出去!”
薛恒闻言一愣,捞起青蛇,把它放在地上,说道:“那可不行,外面冷得很呢,我明日还要去衙门里办差,冻病了,耽误了公事怎么办?”
“那就离我远一点。”云舒蒙上被子,“我管不了你,但你也别来烦我。”
“知道了。”薛恒哄小孩似得拍拍她的肩,又把床尾上的那对布娃娃放好,起身放下帷幔,与青蛇一起离开了。
天亮后,云舒在巷子口吃了碗阳春面,转身进了一家医馆。
这家医馆名叫回春堂,是她昨天在街上闲逛时发现的,馆主是一对中年夫妇,十分和善,因原来的药师回老家奔丧,需聘请一位新药师,云舒与对方约好,今日来试考。
试考通过了,她就可以在医馆里当药师,做学徒,自食其力,朝正常的生活又迈进了一步。
想到这里,云舒心情大好,这家医馆离梧桐巷又近,馆主又好相处,优点多多,缺点则是铺面太狭窄,一旦前来拿药看病的百姓多起来,就会挤得水泄不通,乱糟糟的十分闹心。
云舒今日来的不算巧,刚好遇上医馆里人多的时候,便提着篮子在门口默默等着,边等边回想昨天余大夫考她的那些问题。
她昨天的表现虽然算不上对答如流,但好歹都答对了,没有辜负肖神医对她的教养,余馆主夫妇也很喜欢她,云舒琢磨着,今日的试考一通过,她就正式成为古代打工人了。
按月领工资,朝九晚五,休息的时候逛逛街,睡睡懒觉,或者弄点好吃的,一日一日平凡安然地度过。
她现在什么都不渴求,什么都不追求,实实在在想要过上正常的生活。
正胡思乱想着,忙得嗓子都哑了的余馆主道:“那谁,那董,董……”
意识到余馆主在叫自己,云舒忙挤了进去,“余大夫,你在喊我吗?”
余大夫点点头,“快,快过来配药!”
云舒愣了一下,想着自己还没通过试考,不应进入柜台,转而一想救急如救火,既然余大夫肯信任她,定是肯定她的医术,便放下顾忌,挤入人群,站在了药柜前,配合余大夫给病人拿药。”
余大夫医术好,态度好,卖的药也便宜,名声十分响亮,每日来找他看病拿药的百姓络绎不绝,不知不觉间,太阳爬到了天顶,正午来临,医馆里的人渐渐散去,忙碌了大半天的余大夫余夫人懒洋洋往凳子上一坐,开始讨论中午吃什么。
夫妻二人早已对这样忙碌的生活习以为常,云舒却不大适应,明明已经忙完了,还呆呆地站在药柜前,回想着刚刚有没有什么出纰漏的地方。
见她在发呆,余夫人笑着把她带到桌子前道:“快歇歇吧,过一会儿还得忙。”
边说,边递给云舒一大块糖酥饼,“来,垫垫肚子,不够吃得话还有包子。”
云舒拿着糖酥饼,道:“余馆主,余夫人,我还没有通过试考呢。”
正在写药方的余大夫回头看她一眼道,“还试考什么呀,从今日起,你就在医馆帮忙吧。一个月给你一两银子,你看成吗?”
云舒心花怒放,“成,给多少都成,你们愿意让我留下来,我就很开心了。”
这一切都是薛恒故意安排的。
虽然不明白他这么做的目的,但云舒安之若素,十分受用,她原本就不需要伺候,薛恒既然也不需要,那她就清清静静的过日子。
便合上箱子,锁上门,带着一点碎银子出门了。
第79章
◎形同夫妻◎
桐丘府衙内,知府韩烨芒刺在背地坐在太师椅上,听着原都察院左都御史薛恒向自己呈报述职。
寒冬腊月,时值年终,正是桐丘一年之内最冷的时候,衣服穿得不算多的韩知府却一直冒汗,时不时拿出汗巾擦一擦,直至薛恒把话讲完。
薛恒说话不徐不疾,条理清晰,三言两语便将职责范内的事情交代清楚了。坐在他身边的司户参军马瑞忙将茶盏端起来,一脸殷勤地道:“薛通判辛苦,快喝口茶润润嗓子吧。”
薛恒含笑接过,抿了一口便放下了,韩知府随即道:“薛通判刚刚抵达桐丘,对桐丘还不熟悉,这两天,本官会派人帮你将……”
“薛大人还用人帮吗?”不等韩知府把话说完,他的侄子,兵马都监韩隶便道,“薛大人好歹也是从都察院历练出来的,怎么连刑狱典册里的内容都弄错了?”
说完,将一本厚厚的册子扔到了薛恒面前。
堂中官员皆是一惊,薛恒却不慌不忙地将典册拿了起来,翻阅了几页后愧疚地道:“是下官失职了,还请知府大人降罪。”
韩知府狠狠剜了韩隶一眼,转而笑着对薛恒道:“地方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本就不尽相同,通判新官上任,难免有所疏漏,这是人之常情,通判不必太过自责。”
“那下官可要好好做一番功夫了,以保下次不会再出错。”薛恒道。
“是,是。”韩知府擦了把汗道,“马大人刚刚不是说,要带薛通判去更记三县十六村的户籍吗?”
马瑞道:“没错,下官是有这个打算。”
韩知府:“此事宜早不宜迟,二位大人不妨立刻出发吧。”
马瑞点点头,起身对薛恒道:“薛大人,您请。”
薛恒站起来,笑着对马瑞一抬手,“马大人请。”
二人互相谦让了片刻,最后一并离开了府衙。
见薛恒好端端地离开了,韩知府这才长舒一口气,扔了汗巾,指着韩隶的鼻子骂道:“你是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么?那么一点小事,也值得你拿出来说道说道?”
年轻气盛的韩隶梗着脖子道:“错了就是错了,为何不能说?”
韩知府指了指薛恒刚刚坐过的地方,“刚刚坐在这里的人是谁?是薛恒!英国公世子薛恒!”
“薛恒又怎样?不还是被皇帝贬到咱们这当通判来了!”韩隶一脸不服气地道。
韩知府苦口婆心地劝韩隶,“你安生些吧,他虽然被*皇帝贬了官,但他姐姐依然是贵妃,他哥哥依然是大将军,他也依然是英国公世子,这样的人物,咱们得罪不起。”
韩隶听罢越发的不服气,“他是他,他哥哥姐姐是他哥哥姐姐,他有什么好得意的!我最烦这种不干实事,专门耍威风,嚣张跋扈的人!他当咱们桐丘是什么地方?由着他一个下贬官员为所欲为吗?!”
这话正中韩知府的痛处,他变了表情,哼笑几声自嘲地道:“什么地方?穷地方,不被朝廷重视的地方!”
韩隶自觉说错了话,立刻向韩知府道歉,“叔父,是我不对,我没有说咱们桐丘不好的意思。”
韩知府摆了摆手,并不在意韩隶刚刚的口不择言,“关照好这位虎落平阳的薛世子。”他沉声说道,“或许,他会给咱们桐丘换来一丝生机。”
——
临近傍晚,家家户户起锅烧饭,梧桐巷内炊烟袅袅。
整整在外面晃悠了一日的云舒慢吞吞推开院门,抬头看了看即将迎来夜晚的天空,暗暗感叹了一句时间过得可真快。
她用一整天的时间了解了这座小城,收获满满,心情少有的愉悦,但转念一想这座城里还住着一个薛恒,登时心灰意冷,那点因人间烟火气萌生出的喜悦顷刻不复存在了。
院内静悄悄,也不知薛恒回没回来,她倒是希望薛恒没有回来,或者从今往后就住在府衙里面,这样,他们就不用天天见面了,她的心也能松快一些。
结果一推开房门,便看见了正襟危坐的薛恒。
他一张脸冷冰冰的,目光涣散,似乎有些魂不守舍,见云舒回来了,立刻迎向她道:“你回来了?”
云舒放下手里的篮子,神色淡淡地道:“嗯,回来了。”
薛恒似乎松了一口气,扶着云舒在条桌前坐下,“这么晚了,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
“我不回来去哪呢?”云舒把手伸向火盆,“你放心吧,我既答应了你会陪着你,就不会走。”
顿了顿,补充了一句,“也不会逃。”
薛恒默默站在水盆架前洗手帕,闻言,将干净热乎的手帕递给云舒,“不逃了?我如今失权又失势,你若逃了,我当真是束手无策。”
云舒闻言一顿,低着头接过薛恒递来的手帕,没有说话。
薛恒在云舒看不见的地方目光一沉,喉结滚了滚道:“怎么不说话了?”
云舒用温热的手帕敷了敷脸,道:“你刚刚是试探也好,是肺腑之言也罢,我说不逃了就是不逃了。”
她站起来,将手帕放在条桌上,“我累了,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说完,踢掉鞋子上了床。
走了一天,逛了一天,她是真的累了。
薛恒笑着看了眼爬上床,用被子裹住自己的云舒,“什么都没买吗?”
他指着空空荡荡的篮子,问。
云舒摇了摇头。
“吃饭了吗,没吃的话,我出去给你买一些。”薛恒又问,一边问,一边自然而然地走到了她的身旁,坐下。
云舒扫了眼薛恒坐着的地方,默默垂下了头。
她自然是吃了饭的,这条巷子里什么都没有,就是开食肆的特别多,巷子外面的长街上也有不少食铺,最不缺的就是吃的了。
她不贪嘴,但薛恒这么一问,她忍不住想,薛恒今天吃饭了吗。
只是他吃没吃饭又和她有什么关系?她还是早点休息,明天早早起来去医馆的好。
便摘下头上的银钗,准备钻被窝,结果薛恒竟将手伸进了被窝里,握住了她的手。
云舒不由得皱眉,“薛恒,我只答应了会陪着你,可没答应你别的。”
薛恒把她的手从被子里拿出来握在掌心中,道:“我知道,你愿意跟着我回卧云别苑,是害怕连累林霄枫,连累万剑山庄。如今,你愿意跟着我来桐丘,是觉得在庆仁一事上亏欠了我,所以才陪在我身边,补偿我。”
云舒张了张嘴,却没说出来半个字。
薛恒握着她柔软纤长的手指,呓语:“这样也很好,我虽没有挟恩图报,但殊途同归,只要你肯心甘情愿待在我身边,就心满意足了。”
说完,将捂暖了的云舒的手放进了被子里。
云舒手虽暖了,心里却依旧凉凉的,任薛恒说的再多,也装不到心里半个字,“薛恒,你这个人挺奇怪的。”
沉默片刻后,云舒道。
薛恒好奇地问她:“哪里奇怪?”
云舒:“你不觉得你很奇怪吗?”
薛恒勾了下唇角,“学会跟我卖关子了?”
云舒没答话。
薛恒轻轻抬起眼皮,道:“或许吧,反正,不管我奇不奇怪,我都会护着你,不会让你离开我。”
云舒越发不知道该说什么,谁让她本质上跟薛恒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呢。
便在薛恒的注视下钻进被子里,结果又摸到了那条凉飕飕的蛇。
她吓得差点从床上跳起来,一把掀开被子,盯着那条不知道什么时候盘在她身边呼呼睡大觉的青蛇道:“谁让你躺在这里的!出去!”
青蛇巍然不动,继续睡觉。
云舒气得要命,正想用什么东西把青蛇叉出去,薛恒摸了摸青蛇的头道:“青青,你出去。”
云舒:“你们都出去!”
薛恒闻言一愣,捞起青蛇,把它放在地上,说道:“那可不行,外面冷得很呢,我明日还要去衙门里办差,冻病了,耽误了公事怎么办?”
“那就离我远一点。”云舒蒙上被子,“我管不了你,但你也别来烦我。”
“知道了。”薛恒哄小孩似得拍拍她的肩,又把床尾上的那对布娃娃放好,起身放下帷幔,与青蛇一起离开了。
天亮后,云舒在巷子口吃了碗阳春面,转身进了一家医馆。
这家医馆名叫回春堂,是她昨天在街上闲逛时发现的,馆主是一对中年夫妇,十分和善,因原来的药师回老家奔丧,需聘请一位新药师,云舒与对方约好,今日来试考。
试考通过了,她就可以在医馆里当药师,做学徒,自食其力,朝正常的生活又迈进了一步。
想到这里,云舒心情大好,这家医馆离梧桐巷又近,馆主又好相处,优点多多,缺点则是铺面太狭窄,一旦前来拿药看病的百姓多起来,就会挤得水泄不通,乱糟糟的十分闹心。
云舒今日来的不算巧,刚好遇上医馆里人多的时候,便提着篮子在门口默默等着,边等边回想昨天余大夫考她的那些问题。
她昨天的表现虽然算不上对答如流,但好歹都答对了,没有辜负肖神医对她的教养,余馆主夫妇也很喜欢她,云舒琢磨着,今日的试考一通过,她就正式成为古代打工人了。
按月领工资,朝九晚五,休息的时候逛逛街,睡睡懒觉,或者弄点好吃的,一日一日平凡安然地度过。
她现在什么都不渴求,什么都不追求,实实在在想要过上正常的生活。
正胡思乱想着,忙得嗓子都哑了的余馆主道:“那谁,那董,董……”
意识到余馆主在叫自己,云舒忙挤了进去,“余大夫,你在喊我吗?”
余大夫点点头,“快,快过来配药!”
云舒愣了一下,想着自己还没通过试考,不应进入柜台,转而一想救急如救火,既然余大夫肯信任她,定是肯定她的医术,便放下顾忌,挤入人群,站在了药柜前,配合余大夫给病人拿药。”
余大夫医术好,态度好,卖的药也便宜,名声十分响亮,每日来找他看病拿药的百姓络绎不绝,不知不觉间,太阳爬到了天顶,正午来临,医馆里的人渐渐散去,忙碌了大半天的余大夫余夫人懒洋洋往凳子上一坐,开始讨论中午吃什么。
夫妻二人早已对这样忙碌的生活习以为常,云舒却不大适应,明明已经忙完了,还呆呆地站在药柜前,回想着刚刚有没有什么出纰漏的地方。
见她在发呆,余夫人笑着把她带到桌子前道:“快歇歇吧,过一会儿还得忙。”
边说,边递给云舒一大块糖酥饼,“来,垫垫肚子,不够吃得话还有包子。”
云舒拿着糖酥饼,道:“余馆主,余夫人,我还没有通过试考呢。”
正在写药方的余大夫回头看她一眼道,“还试考什么呀,从今日起,你就在医馆帮忙吧。一个月给你一两银子,你看成吗?”
云舒心花怒放,“成,给多少都成,你们愿意让我留下来,我就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