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幸好我们离得远。”奚墨说:“像那种身怀本事的人,时常游走在现实和那些虚渺之间,生活肯定跌宕起伏,很不平静。”
“嗯。”阮夜笙点点头:“不过听欢说她其实并不算有本事,真正厉害的,她自己都没见过,只是在她家祖传的典籍中有所略闻。”
奚墨凝眉琢磨了一会,说:“我突然有个想法。”
“你说。”
奚墨坐下来,双手的手指交握着,撑在桌子上,神情肃穆:“我们必须得尽快换回来,不然很可能如我们推测的那样,我们最终会死去,时间恐怕不多了。但是眼下一点头绪都没有,像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不是应该寻找懂这些不可思议的高手来解决?至少对方比我们要懂得多了,比如颜听欢说的那种真正厉害的人。”
“你这个思路是很有道理,但是要去哪里找呢?”对于这些事,阮夜笙基本上都是从颜听欢的讲述中听来的,也有点茫然,说:“她家祖传下来的典籍里,倒是有说到过她祖辈遇到的两个人,是特别标注的,非常厉害。”
“什么样的人?”奚墨问道。
“没有提到名字,只是说是两个女人。”阮夜笙努力回想当初颜听欢跟她闲聊的时候透露的一些内容:“那两个女人都是一间古董铺子的掌柜的,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那时候颜家祖辈的听蝉祭上出了很可怕的大事,颜家因此折了不少年轻有为的人,幸好那两个女人当时在场,最后还是她们两出来帮忙解决的。颜家祖辈对这两个女人很感激,特地在典籍里记载下来,希望后辈们能记住。”
“听你说的,颜家祖辈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让他们这么礼遇的那两个女人,本事肯定极其的了得。”奚墨语气有些沉重起来,说:“如果我们能遇到这样的人,说不定还能想到什么解决办法。但是她们都生活在遥远的古代,又不可能长生不老,早就去世了,我们也见不到。”
“眼下我们只能找找别的了。”阮夜笙也感到很可惜。
“既然颜听欢对这些见怪不怪,你有没有想过跟她说清楚真相,问她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换回来?”
“你不怕被她知道吗?”阮夜笙没料到奚墨会这么想,饶有兴致地问。
她在交换身体的一段时间之后,就跟颜听欢坦白了,就是想知道这件事怎么解决。
但是颜听欢也束手无策。
“你这么相信她,我想她也应该是可信的人。”奚墨看着阮夜笙的眼睛。
阮夜笙朝她眨眨眼:“你这么信任我?”
奚墨没说话。
“那这样吧。”阮夜笙想逗她,心里憋起了坏,说:“等今天晚上这事过去以后,你去跟听欢说我们两交换了,我自己不好意思开口,但我会陪着你的。”
奚墨:“……”
“你是不是不想说?”阮夜笙神色有点楚楚可怜的,似乎是烦恼地叹了口气:“那我们就瞒着她,自己想办法好了。”
奚墨冷了脸,过了好一会,才说:“我会去说的。”
阮夜笙眼角勾起笑来。
到了傍晚,冯唐唐给她们两送了晚餐来,坐了一段时间就离开了,两个人吃过饭,继续在房间里看监控视频,顺便等待颜听欢。
崔嘉鱼一整天都没有闲着,和几个弟兄待在酒店附近的面包车里,也在看监控。
她把人手分为两拨,一拨人盯着死者张玉宁生前住过的那间酒店房间,另外一拨人则在看张玉宁尸体趴卧的那条街附近的监控。
张玉宁尸体所在的位置没有监控,没有人看到她是怎么走过来的。崔嘉鱼查看了街道分布和张玉宁尸体的朝向,推断张玉宁临死之前,是从她身后的一条巷道里出来,一路走到路边上,这才死去。
或许她在巷道里遇到了什么。
那里的巷道有好几条,相互连通,有的连到了大街口。纵然巷道里没有监控,但是有的街口布置了,法医说张玉宁的死亡时间大约是凌晨五点,当时街上没什么人,崔嘉鱼打算查看附近街口的监控,尤其是和那几条巷道连通的,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行迹可疑的人。
到了六点半,崔嘉鱼接到了一个消息,脸色顿时有了变化。
她拍了下座椅:“赶紧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酒店前台发消息过来了,张玉宁的房间刚刚入住了一个新客人,现在在办入住手续。”
“头儿,什么名字,干什么的?”
崔嘉鱼把入住客人的身份信息发给其余几个警察,说:“丁其红,女性,四十八岁,是一个环卫工人。成誉,你去问问她工作的负责人,看是什么情况。”
被叫做成誉的小警察立刻着手去办。
他办事利索,过了段时间就得了信,回来说:“丁其红的负责人说,她从昨天早上开始就没有上班了,电话也打不通,怎么都联系不上。还有件事值得注意,丁其红负责的清扫区域,就在死者张玉宁尸体所在地点的附近,像丁其红这样的,工作非常辛苦,凌晨四点半就要上街打扫。”
崔嘉鱼把配枪带上,说:“再盯一遍张玉宁尸体所在街道附近的监控,看有没有出现丁其红的身影。让房间隔壁的人也注意了,待会我就过去,听我指示,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准轻举妄动。注意行动隐蔽,不要惊动酒店的其他客人。”
同一时间,奚墨的房间外也响起了敲门声。
奚墨走过去看了一眼猫眼,是颜听欢,便将门打开了。
“阮阮。”颜听欢笑眯眯的,伸手就来抱她。
奚墨知道她一向是个黏糊糊不要脸的性子,也习惯了,任由她抱了一下。
关好门,颜听欢走进去,看着桌旁的阮夜笙:“哟,女神也在呢。”
她意味深长地接了一句:“最近女神你跟我家阮阮在一起的时间,有点多的。”
阮夜笙心里想笑,脸上还得继续端着:“林导让我们多对对剧本,肯定要多聚一聚的。”
“哦,原来是对剧本呢。”颜听欢说着,突然啪嗒一声,把灯关了。
房间里顿时陷入一片黑暗。
这突然起来的黑暗让奚墨有些惊诧,不过她也没有慌,只是问道:“关灯做什么?”
“我这个电灯泡在这这么亮,你们还需要开灯吗?”颜听欢说。
奚墨:“……”
阮夜笙:“……”
奚墨琢磨了下,虽然颜听欢是个四六不靠的,却也不会突然开这种玩笑,她突然关灯,应该是有她的原因,也就没说什么,只是在那等着。
“我要放蝉了,怕吓到你们,还是关灯比较好。”颜听欢的声音在黑暗中,听起来有了点凉意。
第90章 第九十章
第九十章
房间里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奚墨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屏住了呼吸。
她和阮夜笙不同,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养蝉人的称呼,更不知道所谓的“蝉”到底是什么,但是既然颜听欢说什么“怕吓到”,就肯定不是什么外形像蝉之类的东西。
借着窗子外面透进来的些许微光,奚墨能隐约看到颜听欢的脑袋动了一下。
颜听欢的脑袋跟随往下低,手也抬起来了,最后捂住了她自己的嘴。
一开始奚墨还不明白颜听欢为什么要捂嘴,之后却猛地反应过来。
这不是在捂嘴,而是在从嘴里吐出什么东西,再拿手接着。
那个什么“蝉”,居然是养在颜听欢的……身体里吗。
饶是奚墨平常冷静,都觉得难以接受,后背沁出一身冷汗。
过了片刻,颜听欢将手放了下来,像是平常那样站着。从她的轮廓表现出的悠闲来看,她或许已经放完蝉了,可奚墨却没有看到任何东西,也没有听到半点异样的响动。
但是却总觉得房间里多了点什么,只是她看不到而已。
灯重新亮了起来,入目一片亮堂,映照着颜听欢的一张笑脸。
颜听欢的眼神却是斜了一眼奚墨,再对着阮夜笙,笑得别有意味:“女神,你还好吧?这都怪我,因为事情比较紧急,我只能快点把蝉放出来,这一下子都没有考虑到你不清楚蝉的事情,肯定让你受到惊吓了吧,真不好意思。”
其实阮夜笙早在短信里跟她说了,自己已经与奚墨坦白了养蝉人的相关,颜听欢却还得在这里先装装样子,走个过场。
阮夜笙配合她演戏,说:“没关系,夜笙已经把你的一些事跟我说了,我也知道她要跟你一起监视隔壁的动静,你在这里随意就好,不用顾虑我。”
“是吗?”颜听欢故意做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这你都知道了?”
阮夜笙心说她这戏有点过了,却还是端着神色点了点头。
“看来我家阮阮对女神你很信任啊。”颜听欢笑得像只大尾巴狼:“既然大家都清楚我是养蝉人,我在你面前也就不用那么藏着掖着。说实话,我和你们两不一样,不是演员,演技不好,最不喜欢隐瞒什么,既然都说开了,那我真的再自在也不过了。”
“嗯。”阮夜笙点点头:“不过听欢说她其实并不算有本事,真正厉害的,她自己都没见过,只是在她家祖传的典籍中有所略闻。”
奚墨凝眉琢磨了一会,说:“我突然有个想法。”
“你说。”
奚墨坐下来,双手的手指交握着,撑在桌子上,神情肃穆:“我们必须得尽快换回来,不然很可能如我们推测的那样,我们最终会死去,时间恐怕不多了。但是眼下一点头绪都没有,像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不是应该寻找懂这些不可思议的高手来解决?至少对方比我们要懂得多了,比如颜听欢说的那种真正厉害的人。”
“你这个思路是很有道理,但是要去哪里找呢?”对于这些事,阮夜笙基本上都是从颜听欢的讲述中听来的,也有点茫然,说:“她家祖传下来的典籍里,倒是有说到过她祖辈遇到的两个人,是特别标注的,非常厉害。”
“什么样的人?”奚墨问道。
“没有提到名字,只是说是两个女人。”阮夜笙努力回想当初颜听欢跟她闲聊的时候透露的一些内容:“那两个女人都是一间古董铺子的掌柜的,两个人总是形影不离。那时候颜家祖辈的听蝉祭上出了很可怕的大事,颜家因此折了不少年轻有为的人,幸好那两个女人当时在场,最后还是她们两出来帮忙解决的。颜家祖辈对这两个女人很感激,特地在典籍里记载下来,希望后辈们能记住。”
“听你说的,颜家祖辈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让他们这么礼遇的那两个女人,本事肯定极其的了得。”奚墨语气有些沉重起来,说:“如果我们能遇到这样的人,说不定还能想到什么解决办法。但是她们都生活在遥远的古代,又不可能长生不老,早就去世了,我们也见不到。”
“眼下我们只能找找别的了。”阮夜笙也感到很可惜。
“既然颜听欢对这些见怪不怪,你有没有想过跟她说清楚真相,问她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换回来?”
“你不怕被她知道吗?”阮夜笙没料到奚墨会这么想,饶有兴致地问。
她在交换身体的一段时间之后,就跟颜听欢坦白了,就是想知道这件事怎么解决。
但是颜听欢也束手无策。
“你这么相信她,我想她也应该是可信的人。”奚墨看着阮夜笙的眼睛。
阮夜笙朝她眨眨眼:“你这么信任我?”
奚墨没说话。
“那这样吧。”阮夜笙想逗她,心里憋起了坏,说:“等今天晚上这事过去以后,你去跟听欢说我们两交换了,我自己不好意思开口,但我会陪着你的。”
奚墨:“……”
“你是不是不想说?”阮夜笙神色有点楚楚可怜的,似乎是烦恼地叹了口气:“那我们就瞒着她,自己想办法好了。”
奚墨冷了脸,过了好一会,才说:“我会去说的。”
阮夜笙眼角勾起笑来。
到了傍晚,冯唐唐给她们两送了晚餐来,坐了一段时间就离开了,两个人吃过饭,继续在房间里看监控视频,顺便等待颜听欢。
崔嘉鱼一整天都没有闲着,和几个弟兄待在酒店附近的面包车里,也在看监控。
她把人手分为两拨,一拨人盯着死者张玉宁生前住过的那间酒店房间,另外一拨人则在看张玉宁尸体趴卧的那条街附近的监控。
张玉宁尸体所在的位置没有监控,没有人看到她是怎么走过来的。崔嘉鱼查看了街道分布和张玉宁尸体的朝向,推断张玉宁临死之前,是从她身后的一条巷道里出来,一路走到路边上,这才死去。
或许她在巷道里遇到了什么。
那里的巷道有好几条,相互连通,有的连到了大街口。纵然巷道里没有监控,但是有的街口布置了,法医说张玉宁的死亡时间大约是凌晨五点,当时街上没什么人,崔嘉鱼打算查看附近街口的监控,尤其是和那几条巷道连通的,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行迹可疑的人。
到了六点半,崔嘉鱼接到了一个消息,脸色顿时有了变化。
她拍了下座椅:“赶紧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酒店前台发消息过来了,张玉宁的房间刚刚入住了一个新客人,现在在办入住手续。”
“头儿,什么名字,干什么的?”
崔嘉鱼把入住客人的身份信息发给其余几个警察,说:“丁其红,女性,四十八岁,是一个环卫工人。成誉,你去问问她工作的负责人,看是什么情况。”
被叫做成誉的小警察立刻着手去办。
他办事利索,过了段时间就得了信,回来说:“丁其红的负责人说,她从昨天早上开始就没有上班了,电话也打不通,怎么都联系不上。还有件事值得注意,丁其红负责的清扫区域,就在死者张玉宁尸体所在地点的附近,像丁其红这样的,工作非常辛苦,凌晨四点半就要上街打扫。”
崔嘉鱼把配枪带上,说:“再盯一遍张玉宁尸体所在街道附近的监控,看有没有出现丁其红的身影。让房间隔壁的人也注意了,待会我就过去,听我指示,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准轻举妄动。注意行动隐蔽,不要惊动酒店的其他客人。”
同一时间,奚墨的房间外也响起了敲门声。
奚墨走过去看了一眼猫眼,是颜听欢,便将门打开了。
“阮阮。”颜听欢笑眯眯的,伸手就来抱她。
奚墨知道她一向是个黏糊糊不要脸的性子,也习惯了,任由她抱了一下。
关好门,颜听欢走进去,看着桌旁的阮夜笙:“哟,女神也在呢。”
她意味深长地接了一句:“最近女神你跟我家阮阮在一起的时间,有点多的。”
阮夜笙心里想笑,脸上还得继续端着:“林导让我们多对对剧本,肯定要多聚一聚的。”
“哦,原来是对剧本呢。”颜听欢说着,突然啪嗒一声,把灯关了。
房间里顿时陷入一片黑暗。
这突然起来的黑暗让奚墨有些惊诧,不过她也没有慌,只是问道:“关灯做什么?”
“我这个电灯泡在这这么亮,你们还需要开灯吗?”颜听欢说。
奚墨:“……”
阮夜笙:“……”
奚墨琢磨了下,虽然颜听欢是个四六不靠的,却也不会突然开这种玩笑,她突然关灯,应该是有她的原因,也就没说什么,只是在那等着。
“我要放蝉了,怕吓到你们,还是关灯比较好。”颜听欢的声音在黑暗中,听起来有了点凉意。
第90章 第九十章
第九十章
房间里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奚墨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屏住了呼吸。
她和阮夜笙不同,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养蝉人的称呼,更不知道所谓的“蝉”到底是什么,但是既然颜听欢说什么“怕吓到”,就肯定不是什么外形像蝉之类的东西。
借着窗子外面透进来的些许微光,奚墨能隐约看到颜听欢的脑袋动了一下。
颜听欢的脑袋跟随往下低,手也抬起来了,最后捂住了她自己的嘴。
一开始奚墨还不明白颜听欢为什么要捂嘴,之后却猛地反应过来。
这不是在捂嘴,而是在从嘴里吐出什么东西,再拿手接着。
那个什么“蝉”,居然是养在颜听欢的……身体里吗。
饶是奚墨平常冷静,都觉得难以接受,后背沁出一身冷汗。
过了片刻,颜听欢将手放了下来,像是平常那样站着。从她的轮廓表现出的悠闲来看,她或许已经放完蝉了,可奚墨却没有看到任何东西,也没有听到半点异样的响动。
但是却总觉得房间里多了点什么,只是她看不到而已。
灯重新亮了起来,入目一片亮堂,映照着颜听欢的一张笑脸。
颜听欢的眼神却是斜了一眼奚墨,再对着阮夜笙,笑得别有意味:“女神,你还好吧?这都怪我,因为事情比较紧急,我只能快点把蝉放出来,这一下子都没有考虑到你不清楚蝉的事情,肯定让你受到惊吓了吧,真不好意思。”
其实阮夜笙早在短信里跟她说了,自己已经与奚墨坦白了养蝉人的相关,颜听欢却还得在这里先装装样子,走个过场。
阮夜笙配合她演戏,说:“没关系,夜笙已经把你的一些事跟我说了,我也知道她要跟你一起监视隔壁的动静,你在这里随意就好,不用顾虑我。”
“是吗?”颜听欢故意做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这你都知道了?”
阮夜笙心说她这戏有点过了,却还是端着神色点了点头。
“看来我家阮阮对女神你很信任啊。”颜听欢笑得像只大尾巴狼:“既然大家都清楚我是养蝉人,我在你面前也就不用那么藏着掖着。说实话,我和你们两不一样,不是演员,演技不好,最不喜欢隐瞒什么,既然都说开了,那我真的再自在也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