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那最好不过。如果完不成的话慕容锦从纸张中抬起眼,那双灰蓝色的眼眸明明是含笑的,目光却像是冰冷的海水一般将他拖拽入海中,你可以有幸在现世尝尝什么是生不如死的滋味。不要忘记你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谁给的。
他几乎要将牙都咬碎,还是生生忍住的怒火。从某种意义上,他知道慕容锦的确能做到。我知道。
慕容锦笑了一声,又继续将注意力放回手中的纸张上。
在一堆北魏语书写的书信中,几封中原字迹的信纸显得尤为显眼。慕容锦仔细翻看着信纸上的内容,嘴角忽然扬起,真难得啊这么有趣的书信,竟然差点就被你这么个蠢货毁掉了。
你说什么?拓跋诩不解地看着她。
但慕容锦却仔仔细细地将其中的几封书信折好放入袖中,并未回答拓跋诩的问题。
再转眼时,她已经消失在了宫殿之中,唯有几缕春风吹绿殿门外的杨柳。
北地的雪终于要化了。
【作者有话说】
其实很爱写慕容锦,原因无他,只因为爽,想骂就骂.jpg
196青梧碧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五月小满,江河渐满。
宫城内的榴花新生了绿叶,新沾了雨水的红花悠悠吐蕊,为宫墙又添几分朱红浅碧。
马车声辘辘,行过幽长宫道,一直到了内宫的宫门前才停下,急忙有数名宫人已经恭敬地围在马车旁,对着华丽车帘后的人道,祭司大人,已经到内宫了,再往内实在不准任何车马进入,要劳烦您亲自前去了。
车中传来清冷音色,无妨的,我自己去就好。
推开车门,白衣女子只避开宫人谄媚的想要搀扶她的手,独自下了车。几滴雨水落在银丝绲边的袖口,晕开淡色水痕。
看了眼雨势,她轻声道,劳烦给我一把伞。
宫人又急忙殷勤地为她撑伞,奴婢为您撑伞。祭司大人请。
不必。她的嗓音依旧清淡,只从宫人手里接过了伞自己撑起,袖袍滑落,露出一段雪白的腕骨。我自己去。
几个宫人紧张地看着她,又不敢违逆于她,最后只敢看着她走向了正确的方向,才终于舒了一口气。
雨水滴答,打落梨花。
、
这座宫城她曾来过千百次,早已算得上轻车熟路,这些宫人本不必如此诚惶诚恐想来是叶晨晚敲打了太多次的结果。
不过是入宫面圣而已,叶晨晚也不必如此紧张。
昨日宫中忽然传来圣上口谕,说陛下请祭司入宫一叙。这并非是谁的授意,而实实在在是玄昭的旨意。
叶晨晚对此很是警惕,害怕这是谁人想出来的招数。但墨拂歌全然不觉一般,轻松地答应了玄昭的要求。
她很清楚玄昭来找她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前些时日东边传来的消息。
五月初九,东岳泰山震。
泰山之气化,攸先天下,泰岳地震显然对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是个沉重的消息,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偏偏司天命的祭司对此一言不发,他自然是惶恐不安的。
墨拂歌拦住了叶晨晚想要阻拦的手,对宫中来人说,她明日会准时入宫面圣。
叶晨晚看向她的目光带着不解,她却从容一笑,继续翻看手中书册。
不过是走投无路的牲畜想知道自己的死期,殿下何必紧张?
是以在今日,她终于再入宫面圣,而这一路显然都是叶晨晚有心敲打的结果。
墨拂歌并不担心今天会出什么意外,毕竟玄昭不是个敢惹事的性子,她本通武艺,寻常刺客伤不得她,这宫中也尽数都是叶晨晚的眼线,生不出什么变来。
宫墙高深,抬头望去只能看见灰蒙的雨云压在红墙白瓦之上,但宫道边的花叶倒是仍开得正好,叶绿花红,是春日浓墨重彩的落笔着色。
或许是再回此地,心境已不同往日。
今日未去帝王素来接见臣下的含元殿正殿,反而是被宫人带到了殿后的庭院中。
庭院内正中央,有植一棵梧桐树,树高参天,干粗数人合抱有余,枝繁叶茂,在宫闱间撑开一片碧色绿荫。
宫人进入后殿向帝王通报祭司觐见,墨拂歌独自伫立在树下,静静凝视着这棵碧梧。
直到帝王匆匆走出内殿时,落了一个清晨的雨恰巧停歇,日光自云层后探出头。春夏之交的日光灿烂,洒落在琉璃红瓦上,更将梧桐树的树叶都染作金黄,倏然风动簌簌吹落,惊动那人白衣。
墨拂歌终于收伞,信手抖去伞面雨珠,那人依旧是雪色的肌肤,素白的衣袍,被日光一照,白皙得如同不得触及的天山一片雪。
祭司来了怎么不去殿里等着,还在外面雨里站着?玄昭几步走出殿外,赶紧迎她往殿内去。毕竟祭司体弱,万一风吹雨淋染了个什么风寒,叶晨晚又要来找他的麻烦。
瞧见这株梧桐树,想起了些旧事,遂多看了会儿。墨拂歌淡淡解释,还不忘伸手示意玄昭走在她前面的位置,陛下请。
含元殿的后殿是帝王书房,陈设氛围都要随意许多,墨拂歌在玄昭对面坐下,神色始终平淡,瞧不出半分疏漏。几近让玄昭怀疑那日他在朝堂上看见的,那种怨恨又残忍的目光。
比起叶晨晚这样一眼就难对付的刺头,墨拂歌的态度却是最捉摸不透的,喜怒不形于色,也并无多余表情,甚至随时都保持着那种温文有礼的姿态,但眼底始终是冰冷的。
玄昭斟酌着,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捡起墨拂歌刚才所说的话,瞧祭司刚才在看庭院里那棵梧桐树,这梧桐树有什么来历么?
墨拂歌反问,殿下可知,这棵梧桐树的来历?
这玄昭仔细思索了一阵,发现记忆里这棵梧桐树便一直种在含元殿的后//庭院内,这树起码百余年了吧,朕记忆里小时候这棵树就这么高大了。
墨拂歌不动声色地将一旁的窗扉稍微推开了些许,正好可以看见庭院里的那棵梧桐树。这棵树已经三百年有余。她对着玄昭意味不明地笑了笑,也就是说,早在大玄开国前,这棵梧桐树便已经种在此地了。
察觉出她话里有话,玄昭安静地等待着后文。
墨氏已经在墨临城定居千年有余,早在玄朝定都墨临之前。原本,前朝梁国定都于江陵,江陵地处江汉腹地,倚靠沧江天堑,本的确也是适合建都的富庶之地。只是玄靳深感江陵世家盘踞,有太多的前朝势力干涉,遂毅然决定将国都定在墨临。
莹白的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汝窑瓷杯的杯沿,他选择定都墨临,除却为他提供支持的墨氏在墨临势力深厚,墨临也同样倚靠沧江,乃江南最富庶之地,并且港口林立,四通八达,又是个前朝势力极少能干涉的宝地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墨临依山傍水,藏风蕴气,乃龙气氤氲之地。
墨临这处龙气氤氲之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她的指尖向着窗外一抬,城中遍生梧桐。
玄昭面露诧异,据我所知城中梧桐似乎并不是许多。
墨临城内当然有梧桐,但很显然没有到遍生的地步。墨临乃江南水乡,气候温润,城中花木亦有盛名,虽不及清河的名声,但城内的桃花,榴花,或是梨花,再或是四季花木,都是绝色风景,却偏偏不曾以梧桐闻名。
因为我说的是数百年前之事。墨拂歌微垂下眼眸,饮了口杯中茶,眸色在茶盏升腾的水雾里朦胧不清,在玄靳登基前,墨临城都曾以梧桐闻名。
玄昭终于听出了墨拂歌的话中之意,你的意思是,是太祖铲除了京城的梧桐?
墨拂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问,陛下没有仔细想过么,墨临是龙气氤氲之地,故而遍生梧桐。可梧桐真的引来的是龙么?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梧桐能引来的非龙,而是凤凰。
她终于噙起一点不到眼底的冰凉笑意,是问陛下,若提起两百余年前的凤凰,陛下会想起谁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只略一思衬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个人影。
凤凰总是明艳的,夺目的,浴火而生的。
两百余年前,叶照临也是在霜华岭的那场大火中杀出一条血路,鲜血将她的白衣点作灼灼绛色。
他虽不曾能亲眼见过叶照临当年的风姿,却也是见过叶晨晚红衣翩飞的身影。
似乎一切都能说通了叶照临与叶晨晚连成一线,正是偏离的命运终于拨回正轨。
在想通这一刻时,玄昭面色苍白,汗水自颌骨滑落。
他几乎要将牙都咬碎,还是生生忍住的怒火。从某种意义上,他知道慕容锦的确能做到。我知道。
慕容锦笑了一声,又继续将注意力放回手中的纸张上。
在一堆北魏语书写的书信中,几封中原字迹的信纸显得尤为显眼。慕容锦仔细翻看着信纸上的内容,嘴角忽然扬起,真难得啊这么有趣的书信,竟然差点就被你这么个蠢货毁掉了。
你说什么?拓跋诩不解地看着她。
但慕容锦却仔仔细细地将其中的几封书信折好放入袖中,并未回答拓跋诩的问题。
再转眼时,她已经消失在了宫殿之中,唯有几缕春风吹绿殿门外的杨柳。
北地的雪终于要化了。
【作者有话说】
其实很爱写慕容锦,原因无他,只因为爽,想骂就骂.jpg
196青梧碧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五月小满,江河渐满。
宫城内的榴花新生了绿叶,新沾了雨水的红花悠悠吐蕊,为宫墙又添几分朱红浅碧。
马车声辘辘,行过幽长宫道,一直到了内宫的宫门前才停下,急忙有数名宫人已经恭敬地围在马车旁,对着华丽车帘后的人道,祭司大人,已经到内宫了,再往内实在不准任何车马进入,要劳烦您亲自前去了。
车中传来清冷音色,无妨的,我自己去就好。
推开车门,白衣女子只避开宫人谄媚的想要搀扶她的手,独自下了车。几滴雨水落在银丝绲边的袖口,晕开淡色水痕。
看了眼雨势,她轻声道,劳烦给我一把伞。
宫人又急忙殷勤地为她撑伞,奴婢为您撑伞。祭司大人请。
不必。她的嗓音依旧清淡,只从宫人手里接过了伞自己撑起,袖袍滑落,露出一段雪白的腕骨。我自己去。
几个宫人紧张地看着她,又不敢违逆于她,最后只敢看着她走向了正确的方向,才终于舒了一口气。
雨水滴答,打落梨花。
、
这座宫城她曾来过千百次,早已算得上轻车熟路,这些宫人本不必如此诚惶诚恐想来是叶晨晚敲打了太多次的结果。
不过是入宫面圣而已,叶晨晚也不必如此紧张。
昨日宫中忽然传来圣上口谕,说陛下请祭司入宫一叙。这并非是谁的授意,而实实在在是玄昭的旨意。
叶晨晚对此很是警惕,害怕这是谁人想出来的招数。但墨拂歌全然不觉一般,轻松地答应了玄昭的要求。
她很清楚玄昭来找她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前些时日东边传来的消息。
五月初九,东岳泰山震。
泰山之气化,攸先天下,泰岳地震显然对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是个沉重的消息,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偏偏司天命的祭司对此一言不发,他自然是惶恐不安的。
墨拂歌拦住了叶晨晚想要阻拦的手,对宫中来人说,她明日会准时入宫面圣。
叶晨晚看向她的目光带着不解,她却从容一笑,继续翻看手中书册。
不过是走投无路的牲畜想知道自己的死期,殿下何必紧张?
是以在今日,她终于再入宫面圣,而这一路显然都是叶晨晚有心敲打的结果。
墨拂歌并不担心今天会出什么意外,毕竟玄昭不是个敢惹事的性子,她本通武艺,寻常刺客伤不得她,这宫中也尽数都是叶晨晚的眼线,生不出什么变来。
宫墙高深,抬头望去只能看见灰蒙的雨云压在红墙白瓦之上,但宫道边的花叶倒是仍开得正好,叶绿花红,是春日浓墨重彩的落笔着色。
或许是再回此地,心境已不同往日。
今日未去帝王素来接见臣下的含元殿正殿,反而是被宫人带到了殿后的庭院中。
庭院内正中央,有植一棵梧桐树,树高参天,干粗数人合抱有余,枝繁叶茂,在宫闱间撑开一片碧色绿荫。
宫人进入后殿向帝王通报祭司觐见,墨拂歌独自伫立在树下,静静凝视着这棵碧梧。
直到帝王匆匆走出内殿时,落了一个清晨的雨恰巧停歇,日光自云层后探出头。春夏之交的日光灿烂,洒落在琉璃红瓦上,更将梧桐树的树叶都染作金黄,倏然风动簌簌吹落,惊动那人白衣。
墨拂歌终于收伞,信手抖去伞面雨珠,那人依旧是雪色的肌肤,素白的衣袍,被日光一照,白皙得如同不得触及的天山一片雪。
祭司来了怎么不去殿里等着,还在外面雨里站着?玄昭几步走出殿外,赶紧迎她往殿内去。毕竟祭司体弱,万一风吹雨淋染了个什么风寒,叶晨晚又要来找他的麻烦。
瞧见这株梧桐树,想起了些旧事,遂多看了会儿。墨拂歌淡淡解释,还不忘伸手示意玄昭走在她前面的位置,陛下请。
含元殿的后殿是帝王书房,陈设氛围都要随意许多,墨拂歌在玄昭对面坐下,神色始终平淡,瞧不出半分疏漏。几近让玄昭怀疑那日他在朝堂上看见的,那种怨恨又残忍的目光。
比起叶晨晚这样一眼就难对付的刺头,墨拂歌的态度却是最捉摸不透的,喜怒不形于色,也并无多余表情,甚至随时都保持着那种温文有礼的姿态,但眼底始终是冰冷的。
玄昭斟酌着,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捡起墨拂歌刚才所说的话,瞧祭司刚才在看庭院里那棵梧桐树,这梧桐树有什么来历么?
墨拂歌反问,殿下可知,这棵梧桐树的来历?
这玄昭仔细思索了一阵,发现记忆里这棵梧桐树便一直种在含元殿的后//庭院内,这树起码百余年了吧,朕记忆里小时候这棵树就这么高大了。
墨拂歌不动声色地将一旁的窗扉稍微推开了些许,正好可以看见庭院里的那棵梧桐树。这棵树已经三百年有余。她对着玄昭意味不明地笑了笑,也就是说,早在大玄开国前,这棵梧桐树便已经种在此地了。
察觉出她话里有话,玄昭安静地等待着后文。
墨氏已经在墨临城定居千年有余,早在玄朝定都墨临之前。原本,前朝梁国定都于江陵,江陵地处江汉腹地,倚靠沧江天堑,本的确也是适合建都的富庶之地。只是玄靳深感江陵世家盘踞,有太多的前朝势力干涉,遂毅然决定将国都定在墨临。
莹白的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汝窑瓷杯的杯沿,他选择定都墨临,除却为他提供支持的墨氏在墨临势力深厚,墨临也同样倚靠沧江,乃江南最富庶之地,并且港口林立,四通八达,又是个前朝势力极少能干涉的宝地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墨临依山傍水,藏风蕴气,乃龙气氤氲之地。
墨临这处龙气氤氲之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她的指尖向着窗外一抬,城中遍生梧桐。
玄昭面露诧异,据我所知城中梧桐似乎并不是许多。
墨临城内当然有梧桐,但很显然没有到遍生的地步。墨临乃江南水乡,气候温润,城中花木亦有盛名,虽不及清河的名声,但城内的桃花,榴花,或是梨花,再或是四季花木,都是绝色风景,却偏偏不曾以梧桐闻名。
因为我说的是数百年前之事。墨拂歌微垂下眼眸,饮了口杯中茶,眸色在茶盏升腾的水雾里朦胧不清,在玄靳登基前,墨临城都曾以梧桐闻名。
玄昭终于听出了墨拂歌的话中之意,你的意思是,是太祖铲除了京城的梧桐?
墨拂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问,陛下没有仔细想过么,墨临是龙气氤氲之地,故而遍生梧桐。可梧桐真的引来的是龙么?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梧桐能引来的非龙,而是凤凰。
她终于噙起一点不到眼底的冰凉笑意,是问陛下,若提起两百余年前的凤凰,陛下会想起谁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只略一思衬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个人影。
凤凰总是明艳的,夺目的,浴火而生的。
两百余年前,叶照临也是在霜华岭的那场大火中杀出一条血路,鲜血将她的白衣点作灼灼绛色。
他虽不曾能亲眼见过叶照临当年的风姿,却也是见过叶晨晚红衣翩飞的身影。
似乎一切都能说通了叶照临与叶晨晚连成一线,正是偏离的命运终于拨回正轨。
在想通这一刻时,玄昭面色苍白,汗水自颌骨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