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极品老太:你你还有你跪下 第44节
  祁红豆在心里面呵呵,这一大一小加一块称斤论两卖掉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
  一个月秋收忙下来,转眼就到了中秋节。
  四时八节,中秋不大不小是个数得上的节日,如果不是现在管的严,中秋这会儿,乡下还会有舞草龙、举火把、逛庙会等等热闹的活动。
  只是大型的活动不好搞,但大家过节的心是一样的,像是“摸秋”、砌宝塔、吃月饼这样的小事还是可以做的。
  “摸秋”就是小孩子们在地里偷点瓜果吃,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下来的习俗了,反正大家伙都觉得这是一种赐福的象征。
  不过这个时候地里的东西都是集体的,小孩们被叮嘱过,也就在小河两边的自留地里摘两个甜瓜、西红柿意思一下。
  砌宝塔也是这个道理,小孩子们到处搜集破碎没人要的砖瓦,然后用心堆砌成宝塔的样子。
  宝塔里面留着空间点蜡烛或者油灯,象征着光明和祝福。
  宝塔的搭建有讲究细致的,也有粗糙简陋的,这个主要就看小孩们的手艺了,当然,也免不了会有大人搭把手的。
  不管在什么年代,人们祈求祝福的心是一样的。
  只是这个时候毕竟限制多多,像是以前八月十五的时候在门口设条案、点香、烧黄表,对着月亮上贡月饼石榴这些点心果品,然后一家人在一起赏月分月饼果品这些程序也都简略了。
  有被省略的仪式和流程,自然也有无法省略的。
  在南省,中秋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通常要去娘家送礼,虽然这寓意着一家人团圆,但是如果出嫁的女儿是空着手回去的,那是要被人说闲话的。
  祁红豆对农历阴历这样的算日期并不敏感,还是麻子奶奶来池塘洗衣服的时候,和她说闲话,明里暗里提了好几回她那几个嫁出去的女儿。
  尤其是大女儿。
  祁红豆顺着麻子奶奶的话往下聊,才明白麻子奶奶为什么会问到老赵家出嫁的女儿们。
  原来是中秋节。
  她就想着,这几天家里的几个儿媳妇儿乃至孙媳妇儿,怎么看她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地。
  祁红豆本来还寻思着,她最近可没对谁发飙,这些人又咋了。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麻子奶奶打听老赵家的女儿们会不会回家,老赵家的媳妇们也都在等着她发话。
  虽然出嫁的姑娘回家团圆是习俗,但是恶婆婆要是硬拦着不给,又能怎样呢?
  再说了,回家可不能空手,哪怕是拿着婆家的两个红薯回家,婆婆不乐意,你又能咋办?
  而且真的就拿了两个红薯回娘家,还不得被人笑死。
  所以老赵家门的媳妇儿是既怕祁红豆不同意他们回去,又怕祁红豆同意了,但是却让她们空着手回去。
  虽然祁红豆最近一段时间对家里的一群儿媳妇儿孙媳妇没有什么堪称刁难的地方,但是人的名树的影,老太太积威甚重,她们心里还是害怕。
  最近这些日子,家里的劳动力们忙着挣工分,小崽子们也忙着挣“工分。”
  赵爱民给大宝挖了个坑,并不知情的大宝每天都活力满满的出去搜罗一切可以换工分的东西。
  因为照顾弟弟也可以换工分,虽然照顾一天只能换一工分,但是赵大宝没有眼高手低,转头就把二宝带上了。
  三宝太小,被他留在家里带四宝了。
  带着二宝这个免费劳动力帮忙,不仅可以帮他摸螺蛳、摘野果子,还能顺道完成“照顾一天”这个每日任务,大宝很满意。
  二宝屁颠屁颠的跟在哥哥后面,觉得大哥只带了自己不带三宝,大哥和自己天下第一好,美滋滋的就去当免费劳动力了。
  忙忙碌碌一天下来,大宝最快乐的事情就等着赵爱民回家,然后给他记账。
  觉得每天都充实的不行。
  赵爱民也很欢乐,他好不容撬开了赵卫国的嘴巴,就等着过几天休息,去发大财了。
  当然,在发大财之前,先发点小财也是很不错的。
  于是每天回家看到捧着小册子等他的大宝,赵爱民的脸上的也总是挂着笑容。
  一时间,这对隔房“爷孙”的感情增进的飞快。
  “大嫂,马上中秋了,娘还不发话,咱们今年咋办啊?”
  蔡雯丽坐不住了,趁着傍晚和王小草一起去池塘洗手擦脸的功夫,悄悄地问了一句。
  第55章 儿媳妇们的烦恼
  没有雾霾,没有高楼大厦遮挡,傍晚时分天边火烧云好像要把整片澄澈的天空都给烧着一样。
  火烧云浓郁的霞光落在王小草满是风霜沟壑的脸上,好像在某个瞬间把她整个人都凝结成了一幅色彩浓郁的画。
  但下一瞬,错觉都就被打破。
  王小草这辈子连出嫁的时候都没能穿上一件红嫁衣,哪里来的如画一样浓郁的瞬间呢。
  听着蔡雯丽的话,王小草眼角的褶子叠成一道线,眼神里几分愁苦几分无奈。
  “娘不说,估计是......”不给回吧。
  毕竟她们要是回去,总不能一个个都空着手。
  虽然这段时间他们的伙食改善良多,但是婆婆有言在先,说了是因为秋收的缘故。
  王小草想着往年中秋节,觉得说不定不能回娘家也未必是坏事。
  虽然想要回娘家团圆,但是婆婆要是不痛快,就是回家一趟,回来之后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受。
  做了老赵家这么多年的儿媳妇儿,王小草早已经学会了逆来顺受。
  蔡雯丽这才发觉自己过于着急,找错人了。
  大嫂这个面团性子,对着婆婆说话都不敢大声,指望大嫂带头,是没戏了。
  蔡雯丽扭头就跑去找江依云商量了。
  大嫂就是个老黄牛,不管是在婆家还是在娘家,都是干活累死都不吭声的人。
  可蔡雯丽不是,江依云虽然对着婆婆没脾气了一点,但也不是那种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几个妯娌里,蔡雯丽和江依云的脾气还是比较投的。
  至于李晓娥,蔡雯丽想了想,她觉得这个六嫂,估计巴不得婆婆不许他们回去呢。
  毕竟娘家是那个德性......
  江依云也着急呢,她是妯娌里面娘家条件最好的那个,也是娘家爹妈最好的那个,蔡雯丽要是为了面子,江依云就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回家看看爹娘。
  当然,最好能带点像样的东西回去给爹娘。
  不过通常情况下,后者她男人都会帮着她偷偷解决,比如说偷偷去山上打两只野鸡什么的,又或者他们用自己手里的钱换点红糖带回去,这都是十分拿得出手的礼。
  只要婆婆先把话说了,就好办了。
  “娘瞧着好像真没这个意思,要不我们找大嫂她们一起商量商量?”
  江依云不确定的开口。
  蔡雯丽摆摆手,说起了刚才自己和王小草的对话,“......找大嫂没啥用,大嫂那个性子,肯定是娘说啥是啥,李晓娥就更不用提了,她都好几年没回娘家了。”
  “那咋办,我看娘最近的心情好像都还挺好的,要不我们去找娘问问?”
  江依云和蔡雯丽对视一眼,蔡雯丽想到自己那个馋鬼女儿偷偷告诉自己的,老太太给她们姐妹几个分了两回白面烧饼的事情,本来觉得主动开口肯定讨不着好的她犹豫了一下。
  其实蔡雯丽不是担心婆婆不给他们回去,而是担心老太太让她们空着手回去。
  早几年家家户户都困难就不说了,这几年也不是到了饿死人的地步,再空着手,就太难看了。
  去年她就是提着一小兜红薯回去的,被她弟媳妇儿好一顿冷嘲热讽,今年蔡雯丽可不想重蹈覆辙了。
  这么想着,蔡雯丽就在心里咬牙。
  实在不行,她就把娘上次分给他们的布带回去!
  那块四尺的粗布,蔡雯丽一直捂着没舍得动,想着万一到年底了娘还能再给点布,她凑凑能给自己的两个崽子做两件衣服。
  但是现在这个档口,蔡雯丽好面子,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布料上面去了。
  儿媳妇们都这样,孙媳妇们心里就更没底了。
  孙媳妇之一的林秋雨亲娘早就去了,亲爹娶了后娘,亲爹也就变成了后爹,后来爹也走了,家里就是后娘和后弟弟的家了,不是她的家。
  回不回去,林秋雨心里也不惦记。
  另外两个孙媳妇就不一样了,还是想着中秋能回趟娘家,手上也带点像样的礼回去。
  女人们因为中秋节的事情,心里乱成稻草,男人们却大都无知无觉。
  他们没有娘家婆家的困扰,自然也不会想到要落实到中秋节礼上的这点“小事”。
  -
  大宝听他九叔爷爷说了,他的小册子上面现在已经有三十个工分了,开开心心地就来找祁红豆换糖了。
  本来还想攒一攒,攒更多工分的。
  但是小孩子嘴巴馋,等不了一点。
  何况这糖是自己辛苦劳动所得,不用说也是别样的甜,大宝很是期待。
  他算好了,换三颗糖,就算是给了九叔爷爷一颗糖,自己还有两颗糖呢。
  小屁孩想象的很美好,但是等他拿着册子到祁红豆那里去的时候,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祁红豆拿着小册子一笔一笔和赵大宝核对。
  “......这一行几个字写的都不清楚,怎么能看出来记了几个工分?”
  “......这里写的是一还是二,都糊成小点点了呀......”
  “加起来有三十吗?我算算......明明只有十五个工分呀......”
  每一条记录都能挑出来毛病,祁红豆一边说还一边问大宝,“太太算的是的对吧?是不是只有十五个?”
  大宝结结巴巴,脑子根本转不过来,“可是,可是九叔爷爷说是三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