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陷入沉思中的甄嬛没有注意六阿哥挠了下自己的小手,又揉了揉眼睛。
自然,她最后也没有向华贵妃提起此事。
当晚,怀着复杂的心情才躺下的甄嬛便听见前面闹了起来。
“流朱,流朱!”甄嬛喊了两声,心里惴惴不安起来:“你去瞧瞧,外头是怎么了。”
流朱应了声,出去没一会儿就跑了回来:“小主,好像……是六阿哥不好了,太医已经过去了。”
甄嬛猛地从床上起来,随便套了件衣服,盘了头发就走了出去。她估计的不错,刚向华贵妃请完安陪对方稍坐片刻皇上的御驾就到了。
两人赶忙出去迎接,皇上身上还穿着常服,旁边是同样衣着素净的安贵人。
“福沛怎么样了?”
“太医还在诊断。”
甄嬛见华贵妃一直怔怔的,只好自己来回话。一行人走进殿内,只见床上小小的孩子已是浑身泛红,呼吸也很是急促。两个奶母分别控制着他的小手小脚,免得他乱抓乱挠。
这会儿想是没力气了,哭声都怏怏的,听得人揪心不已。
华贵妃见儿子这样,泪水又顺着眼角不住流淌。皇上也是满脸心疼握住她的手:“咱们的福沛福泽深厚,一定会没事的。”
几位太医轮流给六阿哥诊完脉,又低声交流片刻才向皇上禀告:“启禀皇上,看六阿哥此时的症状似是荨麻疹或湿疹引起的喘症,微臣斗胆问一句贵妃娘娘,近来阿哥的饮食可有什么不妥之处,或是接触了什么不洁之物?”
华贵妃捂着胸口,忙叫来了负责照顾六阿哥的乳母嬷嬷们,然而几经筛查也没发现什么异样。往日华贵妃把儿子护得和眼珠子一般,虽然最近因为宫务和身体原因力有不逮,却也不是外头人随便就能谋害的。
甄嬛听着却猛然猜到了什么,可看着华贵妃通红的眼睛,她却不知自己该不该说。
旁边太医的话仍在继续:“阿哥这症状来的凶险,且阿哥年岁尚小,只能叫乳母服下药化为乳汁再喂给阿哥,可如今喉咙也肿了根本无法吞咽,只怕在这样下去······”
后面的话太医不敢说,然而六阿哥越发微弱的挣扎却无不在向人宣告着他生命的逝去。华贵妃连哀求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伏在床前,泪水像是流不尽一样。
“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务必保住六阿哥的性命。”
皇上见此不忍再看,只是偏过头来威胁着他们。当他的目光与甄嬛相接时,甄嬛以为自己看错了,皇上似乎颤抖了一下,接着是他威严而沉闷的声音响起:“若救不了六阿哥,你们也不必苟活于世。”
甄嬛下意识地低下了头,她的心也随着这句话颤了颤。
还是等六阿哥好些再说吧,现在说也只不过是徒增烦恼。
可惜她等不到这个时候了。
春光和煦的四月,生机勃勃的四月,六阿哥福沛长眠于此,带着他额娘的半条命,永远的留在了无忧无虑的回忆里。
华贵妃的病来势汹汹,甚至曾叫皇上疑心她会随着六阿哥一同离去。还是皇后出了个主意,叫贵妃的母亲带着妹妹和侄女来探望了她一番,最终还是将她勉强留在了现世里。
皇上很高兴,重赏了她的母家,华贵妃坚决请辞,却抵不过皇命难违。更何况,她家里上下可十分愿意。
华贵妃无法约束家人,只好越发低调起来,干脆以身体不适为由闭宫静养,还成全了莞嫔,将她迁去了长春宫。和嫔则去了与她关系不错的裕贵妃处。
甄嬛真切的为六阿哥的去世难过了一阵,更因为华贵妃这样为自己考虑而心怀愧疚。可惜后来不论自己如何请求,她都不愿意再见。而甄嬛也没办法保证,六阿哥真是死于谋害。最后也只好暂且将此事搁下,转而投入到她新的生活中去。
可她不知道,从头到尾,这一切的悲剧,都只是为她而准备的。拔去了她的庇护者与盟友,此时带着明晃晃的弱点来到一处新住所的甄嬛,在旁人眼里,和案板上的肉也没什么分别了。
近来皇上大约怀着一种补偿的心思,对从华贵妃宫里出去的莞嫔和和嫔宠信颇多,尤其是莞嫔本就讨皇上喜欢,连带着常常能见着八阿哥,对这个虽然瘦弱但还算健康的孩子也有两分喜爱之情。
这样一来,旁人便免不了也得使些手段来争宠,对甄嬛也常有言语上的争锋。这些甄嬛都可以不放在心里,唯独浣碧可以轻易地叫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你这个蠢货,你是想害死我们全家吗?”
甄嬛第一次如此没有风度的向着洋洋得意的浣碧大声喊道:“你竟然,你竟然想向皇上请求让你的母亲入甄家的祖坟?你是疯了吗?你母亲可是罪臣之女,这件事如果被人发现,整个甄家都会被你害死你明不明白?”
“我只是想······”
“想也不可以!”
甄嬛第一次对人疾言厉色:“浣碧,我告诉过你,从你选择背叛我的那刻开始,你就不再是我甄嬛的妹妹。你永远都只能作为浣碧活着,明白吗?”
“我替你在皇上面前周全已经仁至义尽,浣碧,不要逼我。”
背对着浣碧的甄嬛只听见一声轻轻的“明白了”,自觉已经说清的甄嬛仍由浣碧离开了。
第407章 宜修85
宜修一大早刚睡醒就听剪秋着急忙慌的向她禀报,说沈答应得了时疫。
原本还算困顿的宜修立刻便清醒了,只好立刻将存菊堂画地为牢,不许任何与沈答应有过接触的人再出咸福宫一步。敬嫔也和其他几个答应常在也都先隔离一个月,等确定没事了再说。然后是各宫自检,同时将准备的防疫药材都给各宫发下去,再然后还有法事,凡此种种琐碎不已。
时疫问题在大清也不是一个陌生话题了,这次不知为何京中时疫提前,宜修却早早就做了准备,只她原想着沈答应这次输的彻底,那刘畚这回不知怎地竟是成功被年家先行找到,来了一处死无对证。
她原以为凭年世兰的恨屋及乌,将这些碍事的一弄倒就该动手了,没想到竟从春忍到冬,最后却对沈眉庄动了手。
宜修所料不差,这件事看似是冲沈答应去的,实则的确剑指甄嬛。
以她对沈眉庄的情谊,是再不肯等一个月的,勉强忍耐了半月,派人去打听的情况确实不好,这愈发令她心焦,终于还是没忍住偷偷跑去探望了一回,隔着门帘问了眉庄的近况。等回了长春宫,她也不敢去看孩子,认真把自己清洗了一遍,又将衣服帕子都烧了,忍了八九天只敢每天隔着门看两眼。
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谨慎的甄嬛却没有考虑到问题并不一定会出在自己身上,当听见儿子突发高热的那刻起,她终于体会到了华贵妃当日的万箭穿心。
这回是在白天,皇上和皇后都得了消息。两人一起到了门口便见流朱跪在他们面前:“奴婢参见皇上、皇后娘娘,方才温太医给八阿哥诊断,说八阿哥这是染上时疫了,我们小主叫奴婢一定拦住皇上和皇后娘娘,请皇上以龙体为重。”
“皇上,莞嫔说得不错,您是万金之躯,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啊。”宜修一听,自然顺着这话劝了两句,又转而对流朱道:“好端端的八阿哥怎么会得了时疫?只怕长春宫也有人染上了,尤其是八阿哥身边的保姆嬷嬷们,莞嫔可有头绪吗?”
“我们娘娘也是这样想,已经叫所有贴身伺候的都关在一起,只等太医来给他们一一诊治。”流朱不急不缓地说完了最后一句:“我们娘娘还说,母子连心,希望皇上能准允她陪着八阿哥直到八阿哥痊愈。”
皇上待要不同意,可甄嬛此时已在房内,显然是打定主意要陪着儿子了,这不由叫他想起华贵妃和六阿哥,心里一阵感伤,到底还是同意了。
可惜早产的八阿哥本就虚弱,更何况他染上的还是连成人都很难抗过去的时疫,甄嬛抱着身体逐渐冷掉的孩子时同样生出了一种死志,此时若是有人告诉她能救好她的孩子,只怕任何事情她都会甘愿去做的。
可惜生死之事,从来都不由得任何人。
坐在外头的皇帝听见了那一声泣血般撕心裂肺的哀嚎,扭头却只见宜修面无表情,像是找到了一个借口似的,他用隐含愤怒的语气质问道:“皇后闻此情状倒是面不改色,竟连一丝怜悯也无吗?”
“皇上息怒,臣妾只是······想起了弘晖。”
宜修起身行礼,抬首时那双苍凉的眼睛,叫皇上熟悉又陌生。
过往的记忆在这一刻重新涌上心头,皇上这才发现,原来这个眼神,他从未忘过。
不知怀着何种心情,皇上一言不吭地站了起来,只觉得一阵眩晕。他踉跄了两步,拒绝了苏培盛的搀扶,自己缓缓走了出去,竟然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说,就这样离开了。
此后一连三天,皇帝再未踏入后宫,直到皇后带着调查的结果亲自来寻他。
自然,她最后也没有向华贵妃提起此事。
当晚,怀着复杂的心情才躺下的甄嬛便听见前面闹了起来。
“流朱,流朱!”甄嬛喊了两声,心里惴惴不安起来:“你去瞧瞧,外头是怎么了。”
流朱应了声,出去没一会儿就跑了回来:“小主,好像……是六阿哥不好了,太医已经过去了。”
甄嬛猛地从床上起来,随便套了件衣服,盘了头发就走了出去。她估计的不错,刚向华贵妃请完安陪对方稍坐片刻皇上的御驾就到了。
两人赶忙出去迎接,皇上身上还穿着常服,旁边是同样衣着素净的安贵人。
“福沛怎么样了?”
“太医还在诊断。”
甄嬛见华贵妃一直怔怔的,只好自己来回话。一行人走进殿内,只见床上小小的孩子已是浑身泛红,呼吸也很是急促。两个奶母分别控制着他的小手小脚,免得他乱抓乱挠。
这会儿想是没力气了,哭声都怏怏的,听得人揪心不已。
华贵妃见儿子这样,泪水又顺着眼角不住流淌。皇上也是满脸心疼握住她的手:“咱们的福沛福泽深厚,一定会没事的。”
几位太医轮流给六阿哥诊完脉,又低声交流片刻才向皇上禀告:“启禀皇上,看六阿哥此时的症状似是荨麻疹或湿疹引起的喘症,微臣斗胆问一句贵妃娘娘,近来阿哥的饮食可有什么不妥之处,或是接触了什么不洁之物?”
华贵妃捂着胸口,忙叫来了负责照顾六阿哥的乳母嬷嬷们,然而几经筛查也没发现什么异样。往日华贵妃把儿子护得和眼珠子一般,虽然最近因为宫务和身体原因力有不逮,却也不是外头人随便就能谋害的。
甄嬛听着却猛然猜到了什么,可看着华贵妃通红的眼睛,她却不知自己该不该说。
旁边太医的话仍在继续:“阿哥这症状来的凶险,且阿哥年岁尚小,只能叫乳母服下药化为乳汁再喂给阿哥,可如今喉咙也肿了根本无法吞咽,只怕在这样下去······”
后面的话太医不敢说,然而六阿哥越发微弱的挣扎却无不在向人宣告着他生命的逝去。华贵妃连哀求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伏在床前,泪水像是流不尽一样。
“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务必保住六阿哥的性命。”
皇上见此不忍再看,只是偏过头来威胁着他们。当他的目光与甄嬛相接时,甄嬛以为自己看错了,皇上似乎颤抖了一下,接着是他威严而沉闷的声音响起:“若救不了六阿哥,你们也不必苟活于世。”
甄嬛下意识地低下了头,她的心也随着这句话颤了颤。
还是等六阿哥好些再说吧,现在说也只不过是徒增烦恼。
可惜她等不到这个时候了。
春光和煦的四月,生机勃勃的四月,六阿哥福沛长眠于此,带着他额娘的半条命,永远的留在了无忧无虑的回忆里。
华贵妃的病来势汹汹,甚至曾叫皇上疑心她会随着六阿哥一同离去。还是皇后出了个主意,叫贵妃的母亲带着妹妹和侄女来探望了她一番,最终还是将她勉强留在了现世里。
皇上很高兴,重赏了她的母家,华贵妃坚决请辞,却抵不过皇命难违。更何况,她家里上下可十分愿意。
华贵妃无法约束家人,只好越发低调起来,干脆以身体不适为由闭宫静养,还成全了莞嫔,将她迁去了长春宫。和嫔则去了与她关系不错的裕贵妃处。
甄嬛真切的为六阿哥的去世难过了一阵,更因为华贵妃这样为自己考虑而心怀愧疚。可惜后来不论自己如何请求,她都不愿意再见。而甄嬛也没办法保证,六阿哥真是死于谋害。最后也只好暂且将此事搁下,转而投入到她新的生活中去。
可她不知道,从头到尾,这一切的悲剧,都只是为她而准备的。拔去了她的庇护者与盟友,此时带着明晃晃的弱点来到一处新住所的甄嬛,在旁人眼里,和案板上的肉也没什么分别了。
近来皇上大约怀着一种补偿的心思,对从华贵妃宫里出去的莞嫔和和嫔宠信颇多,尤其是莞嫔本就讨皇上喜欢,连带着常常能见着八阿哥,对这个虽然瘦弱但还算健康的孩子也有两分喜爱之情。
这样一来,旁人便免不了也得使些手段来争宠,对甄嬛也常有言语上的争锋。这些甄嬛都可以不放在心里,唯独浣碧可以轻易地叫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你这个蠢货,你是想害死我们全家吗?”
甄嬛第一次如此没有风度的向着洋洋得意的浣碧大声喊道:“你竟然,你竟然想向皇上请求让你的母亲入甄家的祖坟?你是疯了吗?你母亲可是罪臣之女,这件事如果被人发现,整个甄家都会被你害死你明不明白?”
“我只是想······”
“想也不可以!”
甄嬛第一次对人疾言厉色:“浣碧,我告诉过你,从你选择背叛我的那刻开始,你就不再是我甄嬛的妹妹。你永远都只能作为浣碧活着,明白吗?”
“我替你在皇上面前周全已经仁至义尽,浣碧,不要逼我。”
背对着浣碧的甄嬛只听见一声轻轻的“明白了”,自觉已经说清的甄嬛仍由浣碧离开了。
第407章 宜修85
宜修一大早刚睡醒就听剪秋着急忙慌的向她禀报,说沈答应得了时疫。
原本还算困顿的宜修立刻便清醒了,只好立刻将存菊堂画地为牢,不许任何与沈答应有过接触的人再出咸福宫一步。敬嫔也和其他几个答应常在也都先隔离一个月,等确定没事了再说。然后是各宫自检,同时将准备的防疫药材都给各宫发下去,再然后还有法事,凡此种种琐碎不已。
时疫问题在大清也不是一个陌生话题了,这次不知为何京中时疫提前,宜修却早早就做了准备,只她原想着沈答应这次输的彻底,那刘畚这回不知怎地竟是成功被年家先行找到,来了一处死无对证。
她原以为凭年世兰的恨屋及乌,将这些碍事的一弄倒就该动手了,没想到竟从春忍到冬,最后却对沈眉庄动了手。
宜修所料不差,这件事看似是冲沈答应去的,实则的确剑指甄嬛。
以她对沈眉庄的情谊,是再不肯等一个月的,勉强忍耐了半月,派人去打听的情况确实不好,这愈发令她心焦,终于还是没忍住偷偷跑去探望了一回,隔着门帘问了眉庄的近况。等回了长春宫,她也不敢去看孩子,认真把自己清洗了一遍,又将衣服帕子都烧了,忍了八九天只敢每天隔着门看两眼。
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谨慎的甄嬛却没有考虑到问题并不一定会出在自己身上,当听见儿子突发高热的那刻起,她终于体会到了华贵妃当日的万箭穿心。
这回是在白天,皇上和皇后都得了消息。两人一起到了门口便见流朱跪在他们面前:“奴婢参见皇上、皇后娘娘,方才温太医给八阿哥诊断,说八阿哥这是染上时疫了,我们小主叫奴婢一定拦住皇上和皇后娘娘,请皇上以龙体为重。”
“皇上,莞嫔说得不错,您是万金之躯,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啊。”宜修一听,自然顺着这话劝了两句,又转而对流朱道:“好端端的八阿哥怎么会得了时疫?只怕长春宫也有人染上了,尤其是八阿哥身边的保姆嬷嬷们,莞嫔可有头绪吗?”
“我们娘娘也是这样想,已经叫所有贴身伺候的都关在一起,只等太医来给他们一一诊治。”流朱不急不缓地说完了最后一句:“我们娘娘还说,母子连心,希望皇上能准允她陪着八阿哥直到八阿哥痊愈。”
皇上待要不同意,可甄嬛此时已在房内,显然是打定主意要陪着儿子了,这不由叫他想起华贵妃和六阿哥,心里一阵感伤,到底还是同意了。
可惜早产的八阿哥本就虚弱,更何况他染上的还是连成人都很难抗过去的时疫,甄嬛抱着身体逐渐冷掉的孩子时同样生出了一种死志,此时若是有人告诉她能救好她的孩子,只怕任何事情她都会甘愿去做的。
可惜生死之事,从来都不由得任何人。
坐在外头的皇帝听见了那一声泣血般撕心裂肺的哀嚎,扭头却只见宜修面无表情,像是找到了一个借口似的,他用隐含愤怒的语气质问道:“皇后闻此情状倒是面不改色,竟连一丝怜悯也无吗?”
“皇上息怒,臣妾只是······想起了弘晖。”
宜修起身行礼,抬首时那双苍凉的眼睛,叫皇上熟悉又陌生。
过往的记忆在这一刻重新涌上心头,皇上这才发现,原来这个眼神,他从未忘过。
不知怀着何种心情,皇上一言不吭地站了起来,只觉得一阵眩晕。他踉跄了两步,拒绝了苏培盛的搀扶,自己缓缓走了出去,竟然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说,就这样离开了。
此后一连三天,皇帝再未踏入后宫,直到皇后带着调查的结果亲自来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