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这些事都过了宜修的手,胤禛也没瞒着她,甚至在诸事落定后大晚上跑来持心斋醉了一场。
“这些天辛苦你了,撑着身体替我料理这些腌臜事。”
等苏培盛和剪秋带着人都退下,屋子里只剩了他们两个,胤禛才舒了口气,举起酒杯缓缓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宜修便也将面前的酒水端了起来,两人轻轻一碰各自喝尽,宜修见他神色郁郁,便说起自己对这些日子的工作安排:“府里那三个收了贿赂的管事有两个素性惫懒,只知媚上欺下,光是旁的就够喝上一壶,妾便做主拣了两项大错将他们赶去庄上了。”
“另一个做事倒勤勉,也是府里的老人了,他这回原也是为了子女债,独生子被人哄着去赌钱,结果借了高利贷,这才没忍住犯了事。前些日子许是被府里的动静吓破了胆,竟是一病不起了。我便叫人给了他一份装椁的钱,又使人顺路将他们父子两个送回老家了。”
胤禛只默默听着,全当放松大脑了。
宜修便继续道:“吉祥照着爷的吩咐卖给了一家北边的行商……”
正边听边喝闷酒的胤禛见宜修慢慢没了声音,满脸疑惑地抬起头看她,却见宜修欲言又止:“王爷,姐姐她……”
“闭嘴!”
胤禛突然一声暴喝,没有任何预兆的爆发了:“别和爷提她。”
宜修却没被他突然的发怒吓到,反而用更加柔和的声音说道:“爷这是在生姐姐的气吗?”
见胤禛不答,便自顾自道:“妾虽不知姐姐做了什么惹得王爷如此恼怒,可妾知道王爷与姐姐夫妻多年,相知相守实属不易。妾希望不论如何,王爷能再给姐姐一次机会,便看在她身体的……份上……好歹别叫她养着病还日夜悬心。”
说到最后,宜修还不忘掩面而泣,起身边行礼边哽咽着嗓子再三替她亲爱敬爱深爱?的姐姐陈情一番。
其心真叫人可叹。
至少胤禛便叹了口气将她扶了起来:“我何曾不想与你姐姐回到昔日,只是时移世易,曾经的无话不谈到现在,我却不知该如何与她开口了。”
大约借着酒意,胤禛比以往更有谈性也更软弱一些:“如今看她,到觉得陌生了许多,可人分明还是一样的人。宜修,我知道人心易变,可一个人的容貌也会变吗?不是自然的衰老,而是忽然地,没来由地,你瞧着那人,一模一样的五官,却似另一个全然陌生的人。”
“大约是,姐姐这些年,也熬得太苦了吧。”宜修偏过头,第一次在面对胤禛看来的目光时选择了躲避。她看着外头不知不觉已经落尽的树干,幽幽叹了口气:“爷瞧,又要到冬天了。”
顺着宜修的目光,男人看着外边一片飘飘忽忽的落叶,也渐渐看住了。直到那片落叶越过院墙外再也不见,他才转过头来,将手边已经凉了的酒一饮而尽:“是啊,冬天了。”
“真冷啊。”
府里忽然安静了下来,在宜修的管理下,剩下的这些人都过起了安生的日子,即便偶尔有一两个想生事,也轻易就被宜修压了下去。
耿氏成功在康熙五十三年生下了一个儿子,与此同时,吕氏也成功怀孕。府里总算因着这两件喜事渐渐褪去了去年的阴霾,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唯有福晋,从前拖着病体起起伏伏好些年,多少次人都以为她要熬不住了,偏她熬住了。哪怕后来年氏越来越得宠,王爷越来越不愿去她的凝华堂,柔则也都撑了过去,偏今春新年里王爷去了一回,她就再也起不来身了。
这回是真的撑不住了。
王爷请了好几位太医,都说就在这几日了。宜修也已经命人将东西都备下,预备着给她冲冲喜。
不过显然,这就像宫里边给要死的贵妃升皇贵妃一样,屁用没有。
“王爷?”
柔则费劲的睁开眼,便知道自己又熬过了一天,还没看清床边的人话就已经问出了口。
“王爷去上值了,晌午就能回,但他未必会过来。”
熟悉的讨厌的声音叫柔则直接扭过头:“走。”她现在说话已十分费劲,因此只说了一个字便不再开口。
“不必你说,我一会儿也得走了。府里还有一摊子事儿等着呢,我也只这会儿能抽空来瞧一眼。”
宜修没有和她置气,经历了那么多世界,送走了那么多人。敌人、盟友、知己、下属……当然,还有皇帝。
即便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她记忆的情感部分都会被模糊化处理,但那些过去的经历仍旧让她变得宽容了不少,尤其是面对死人。
好吧,虚伪的胜利者总是有资格发发善心的。
宜修有些无聊的暗自想到:【我真是一个有素质的对手,谁赞同谁反对。】
【我赞同!】n1短暂地在她脑海中上了会儿线,随即立刻切断。
陪伴宿主许久的小系统早就有了经验,清朝的任务难度,它还是老老实实潜水,别帮倒忙了。
第377章 宜修55
“你叫王爷来看我。”
“我不要,要说你自己去说。”
刚在心里默默赞美了一番自己高素质的宜修下意识怼完,低头默默看了眼柔则基本跟瘫痪没两样的身体,静默两秒改口道:
“叫你侍女去请。”
笑话,又不欠她的,在这颐指气使给谁看,反正宜修不会去。
“走,你走!”
宜修根本不理会她的话,按照流程将怜星叫来过问一遍福晋的饮食,再把太医叫来问一遍福晋的身体。等把流程都走完了,宜修根本不用柔则开口,自己带着人就离开了。
若不是因为胤禛此刻正处于对柔则态度最矛盾的时候,宜修压根懒得过来,还真当她喜欢伺候喜怒无常的病人吗?
为了生活,人设不能崩啊。
趁着今天天好,宜修将府里的事儿一上午就规整好了,接下来两三天若没有意外,她便能休息两天。躺在窗下的高低炕上,脚下塞一个铜炉手里捧一个手炉,身上还盖着鲜亮的皮毛毯子,宜修舒服地喟叹一声,专门叫了绣夏,让她坐在火盆旁边念自己前儿看到一半的话本子,安逸的连晚饭都不想吃了。
“侧福晋,福晋怕是不好了,王爷已经过去了。”
宜修瞬间睁开眼睛,面无表情地坐起身身子,感受着被褥内外两种温度,皮笑肉不笑地哼了声:“我现在觉得我也要不好了。”
顶着冷风从西面走到东面,宜修扯紧了自己的一口钟,匆匆赶了过去,气还没倒匀正要让剪秋倒杯茶来便听见里面传来侍月和怜星的哭喊声:“福晋——!”
宜修:……
宜修深吸一口气,跨过月洞门,身上的一口钟都没去掉,与胤禛对视时眼眶已经泛红,眼中含着热泪颤抖着声音道:“王爷,姐姐她……”
却见脸上似有怒意的胤禛看了看她,终于还是长叹口气:“你姐姐她,走了。”
泪珠瞬间滚落到地上,宜修被剪秋搀扶着扑到柔则床前,却见她睁着眼睛,嘴也微微张着,分明是死前仍旧心有不甘。
胤禛这时也走了过来:“你姐姐,是对我心里还有怨啊……”
宜修心里又是一累。
福晋死不瞑目,这种事是能传出去的吗?我说你们男人嘴别太硬,她都要死了,你就让让她吧!
临死前哄两句让她美美去世不好吗?
大哥你还在夺嫡欸,竞争上岗期间能不能做好舆论工作啊。
宜修觉得自己现在就跟个没办法下船的二把手看着自己不争气的一把手一样,简直恨不得把他拉下来自己上。
虽然心里这样想着,但宜修脸上还是保持着完美的悲痛:“不,姐姐她心里最重要的就是王爷,这些天我每次来探望,她都要问我:王爷呢?”
“王爷,姐姐她不是怨你,她是怨自己怨老天,不能让她常伴爷的身边啊……”
说着宜修伸出手盖在柔则眼前:“姐姐,日后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王爷,你就安心地去吧。”
等她将手拿开,果然见柔则已经闭上了眼睛。宜修这才让剪秋将她搀扶起来,又叫怜星和侍月来给柔则换衣裳。
柔则的丧礼办的很体面,一应都照着规格办得规规矩矩,胤禛在外自然也保持着适当的哀痛,办完丧事后还在前院待了三个月写了两首悼亡诗以示哀思。
从始至终,他都将这个度把控的刚刚好。不会叫人觉得无情,也不会叫人觉得他太多情。
只是在外头,雍亲王福晋过世的消息却并没砸下什么水花。准确的说,是在康熙带着众人去木兰秋狝后,再没了水花。
毕竟和真正的倒霉蛋八贤王胤禩比起来,雍亲王死了一个久病缠身的福晋,似乎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了。
胤禩可是给皇帝送了只奄奄一息,没多久就嗝屁的老鹰。
发生在十一月的“毙鹰事件”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它意味着诸龙子中又一大夺嫡势力遭到了重创,而为首的八阿哥则随着皇帝“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一语中,彻底断绝了上位之可能。
“这些天辛苦你了,撑着身体替我料理这些腌臜事。”
等苏培盛和剪秋带着人都退下,屋子里只剩了他们两个,胤禛才舒了口气,举起酒杯缓缓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宜修便也将面前的酒水端了起来,两人轻轻一碰各自喝尽,宜修见他神色郁郁,便说起自己对这些日子的工作安排:“府里那三个收了贿赂的管事有两个素性惫懒,只知媚上欺下,光是旁的就够喝上一壶,妾便做主拣了两项大错将他们赶去庄上了。”
“另一个做事倒勤勉,也是府里的老人了,他这回原也是为了子女债,独生子被人哄着去赌钱,结果借了高利贷,这才没忍住犯了事。前些日子许是被府里的动静吓破了胆,竟是一病不起了。我便叫人给了他一份装椁的钱,又使人顺路将他们父子两个送回老家了。”
胤禛只默默听着,全当放松大脑了。
宜修便继续道:“吉祥照着爷的吩咐卖给了一家北边的行商……”
正边听边喝闷酒的胤禛见宜修慢慢没了声音,满脸疑惑地抬起头看她,却见宜修欲言又止:“王爷,姐姐她……”
“闭嘴!”
胤禛突然一声暴喝,没有任何预兆的爆发了:“别和爷提她。”
宜修却没被他突然的发怒吓到,反而用更加柔和的声音说道:“爷这是在生姐姐的气吗?”
见胤禛不答,便自顾自道:“妾虽不知姐姐做了什么惹得王爷如此恼怒,可妾知道王爷与姐姐夫妻多年,相知相守实属不易。妾希望不论如何,王爷能再给姐姐一次机会,便看在她身体的……份上……好歹别叫她养着病还日夜悬心。”
说到最后,宜修还不忘掩面而泣,起身边行礼边哽咽着嗓子再三替她亲爱敬爱深爱?的姐姐陈情一番。
其心真叫人可叹。
至少胤禛便叹了口气将她扶了起来:“我何曾不想与你姐姐回到昔日,只是时移世易,曾经的无话不谈到现在,我却不知该如何与她开口了。”
大约借着酒意,胤禛比以往更有谈性也更软弱一些:“如今看她,到觉得陌生了许多,可人分明还是一样的人。宜修,我知道人心易变,可一个人的容貌也会变吗?不是自然的衰老,而是忽然地,没来由地,你瞧着那人,一模一样的五官,却似另一个全然陌生的人。”
“大约是,姐姐这些年,也熬得太苦了吧。”宜修偏过头,第一次在面对胤禛看来的目光时选择了躲避。她看着外头不知不觉已经落尽的树干,幽幽叹了口气:“爷瞧,又要到冬天了。”
顺着宜修的目光,男人看着外边一片飘飘忽忽的落叶,也渐渐看住了。直到那片落叶越过院墙外再也不见,他才转过头来,将手边已经凉了的酒一饮而尽:“是啊,冬天了。”
“真冷啊。”
府里忽然安静了下来,在宜修的管理下,剩下的这些人都过起了安生的日子,即便偶尔有一两个想生事,也轻易就被宜修压了下去。
耿氏成功在康熙五十三年生下了一个儿子,与此同时,吕氏也成功怀孕。府里总算因着这两件喜事渐渐褪去了去年的阴霾,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唯有福晋,从前拖着病体起起伏伏好些年,多少次人都以为她要熬不住了,偏她熬住了。哪怕后来年氏越来越得宠,王爷越来越不愿去她的凝华堂,柔则也都撑了过去,偏今春新年里王爷去了一回,她就再也起不来身了。
这回是真的撑不住了。
王爷请了好几位太医,都说就在这几日了。宜修也已经命人将东西都备下,预备着给她冲冲喜。
不过显然,这就像宫里边给要死的贵妃升皇贵妃一样,屁用没有。
“王爷?”
柔则费劲的睁开眼,便知道自己又熬过了一天,还没看清床边的人话就已经问出了口。
“王爷去上值了,晌午就能回,但他未必会过来。”
熟悉的讨厌的声音叫柔则直接扭过头:“走。”她现在说话已十分费劲,因此只说了一个字便不再开口。
“不必你说,我一会儿也得走了。府里还有一摊子事儿等着呢,我也只这会儿能抽空来瞧一眼。”
宜修没有和她置气,经历了那么多世界,送走了那么多人。敌人、盟友、知己、下属……当然,还有皇帝。
即便每一次完成任务后她记忆的情感部分都会被模糊化处理,但那些过去的经历仍旧让她变得宽容了不少,尤其是面对死人。
好吧,虚伪的胜利者总是有资格发发善心的。
宜修有些无聊的暗自想到:【我真是一个有素质的对手,谁赞同谁反对。】
【我赞同!】n1短暂地在她脑海中上了会儿线,随即立刻切断。
陪伴宿主许久的小系统早就有了经验,清朝的任务难度,它还是老老实实潜水,别帮倒忙了。
第377章 宜修55
“你叫王爷来看我。”
“我不要,要说你自己去说。”
刚在心里默默赞美了一番自己高素质的宜修下意识怼完,低头默默看了眼柔则基本跟瘫痪没两样的身体,静默两秒改口道:
“叫你侍女去请。”
笑话,又不欠她的,在这颐指气使给谁看,反正宜修不会去。
“走,你走!”
宜修根本不理会她的话,按照流程将怜星叫来过问一遍福晋的饮食,再把太医叫来问一遍福晋的身体。等把流程都走完了,宜修根本不用柔则开口,自己带着人就离开了。
若不是因为胤禛此刻正处于对柔则态度最矛盾的时候,宜修压根懒得过来,还真当她喜欢伺候喜怒无常的病人吗?
为了生活,人设不能崩啊。
趁着今天天好,宜修将府里的事儿一上午就规整好了,接下来两三天若没有意外,她便能休息两天。躺在窗下的高低炕上,脚下塞一个铜炉手里捧一个手炉,身上还盖着鲜亮的皮毛毯子,宜修舒服地喟叹一声,专门叫了绣夏,让她坐在火盆旁边念自己前儿看到一半的话本子,安逸的连晚饭都不想吃了。
“侧福晋,福晋怕是不好了,王爷已经过去了。”
宜修瞬间睁开眼睛,面无表情地坐起身身子,感受着被褥内外两种温度,皮笑肉不笑地哼了声:“我现在觉得我也要不好了。”
顶着冷风从西面走到东面,宜修扯紧了自己的一口钟,匆匆赶了过去,气还没倒匀正要让剪秋倒杯茶来便听见里面传来侍月和怜星的哭喊声:“福晋——!”
宜修:……
宜修深吸一口气,跨过月洞门,身上的一口钟都没去掉,与胤禛对视时眼眶已经泛红,眼中含着热泪颤抖着声音道:“王爷,姐姐她……”
却见脸上似有怒意的胤禛看了看她,终于还是长叹口气:“你姐姐她,走了。”
泪珠瞬间滚落到地上,宜修被剪秋搀扶着扑到柔则床前,却见她睁着眼睛,嘴也微微张着,分明是死前仍旧心有不甘。
胤禛这时也走了过来:“你姐姐,是对我心里还有怨啊……”
宜修心里又是一累。
福晋死不瞑目,这种事是能传出去的吗?我说你们男人嘴别太硬,她都要死了,你就让让她吧!
临死前哄两句让她美美去世不好吗?
大哥你还在夺嫡欸,竞争上岗期间能不能做好舆论工作啊。
宜修觉得自己现在就跟个没办法下船的二把手看着自己不争气的一把手一样,简直恨不得把他拉下来自己上。
虽然心里这样想着,但宜修脸上还是保持着完美的悲痛:“不,姐姐她心里最重要的就是王爷,这些天我每次来探望,她都要问我:王爷呢?”
“王爷,姐姐她不是怨你,她是怨自己怨老天,不能让她常伴爷的身边啊……”
说着宜修伸出手盖在柔则眼前:“姐姐,日后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王爷,你就安心地去吧。”
等她将手拿开,果然见柔则已经闭上了眼睛。宜修这才让剪秋将她搀扶起来,又叫怜星和侍月来给柔则换衣裳。
柔则的丧礼办的很体面,一应都照着规格办得规规矩矩,胤禛在外自然也保持着适当的哀痛,办完丧事后还在前院待了三个月写了两首悼亡诗以示哀思。
从始至终,他都将这个度把控的刚刚好。不会叫人觉得无情,也不会叫人觉得他太多情。
只是在外头,雍亲王福晋过世的消息却并没砸下什么水花。准确的说,是在康熙带着众人去木兰秋狝后,再没了水花。
毕竟和真正的倒霉蛋八贤王胤禩比起来,雍亲王死了一个久病缠身的福晋,似乎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了。
胤禩可是给皇帝送了只奄奄一息,没多久就嗝屁的老鹰。
发生在十一月的“毙鹰事件”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它意味着诸龙子中又一大夺嫡势力遭到了重创,而为首的八阿哥则随着皇帝“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一语中,彻底断绝了上位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