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终于,眼看宜修就要将今天的事理完了,年世兰还是没忍住:“王爷叫我们两个管家,那拉侧福晋怎么连问也不问我一句,自个就裁决完了?”
宜修还是把最后一个人给打发走了,厅上一时便只剩她们各自伺候的人。
宜修这才扭头:“妹妹这是在怪我?”
“这话说得就重了,我不过是心里有疑惑所以问问,姐姐你未免心思太重,怎么就到怪不怪的了。”
年世兰好一番阴阳怪气,却让宜修找回了熟悉的感觉。
“不是姐姐心思重,实在是姐姐担心你的身体。听颂芝说你昨儿一夜没睡?这可不是小事,夜里休息不好,难免会损了精气神,日久如此身子便会垮了,妹妹你可千万别仗着年轻不当回事啊。”
年世兰闻言瞪了眼颂芝,对着宜修却还是笑得一派云淡风轻:“不劳你担心,我昨日不过是休息的晚了些。何况就像你说的,我如今正年轻着呢,不妨事。”
“那就好,妹妹可要保重身体,要不爷回来该心疼了。”
眼见自己转移话题的目的已经达成,宜修便顺着年世兰的话说了两句,趁着她的脑子还没转回来,借口有事,带着剪秋和绘春直接走了。
“年侧福晋的性子倒单纯。”
剪秋扶着宜修,听一旁的绘春意有所指,不由噗嗤一笑,忙又收敛住了。
宜修隔空点了点绘春,脸上也露出了笑意:“你这妮子,说话愈发刁钻促狭了。”
“只是今儿虽然糊弄过去了,以年侧福晋的个性怕是不肯就这么放手啊。”
剪秋收敛了笑容,又开始担心接下来王爷不在的这段日子,年世兰会不会给自家侧福晋找麻烦了。
毕竟若按身份论,两人可都是侧福晋,她若真来硬的,便是宜修也得为难。
“不必想,她必是不甘愿的。”
宜修笑道:“她那样自信的个性,除了王爷,旁的人她是从不肯权衡利弊的。福晋那边的小动作没完,这边还不忘试探我,身子刚好就像把管家权抓到手。”
“还有什么是她不敢的?”
宜修跨过门槛,一进屋子便将外头这些大毛的衣裳脱下来。剪秋扶着她到炕上歪着,又给她脚边塞了一个脚炉,将那灰鼠皮的褥子给宜修掖好。
宜修眯着眼等她忙活完了,才伸出手招了招,剪秋会意地俯耳过去:“今晚叫人守着外头,看有没有那聪明人过来。”
“欸,奴婢明白了。”
等入了夜,早早用了晚膳的宜修捧着话本兀自看得入神,便见剪秋引着一人走了进来。
“宋格格来了,快来坐。”
宜修放下手里的书,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喜悦,招呼宋氏坐到她的对面。
“去沏一壶红枣枸杞茶来,这会子天晚了,咱们就喝点这个免得走了困劲。”
宜修一径安排好了,宋氏只含笑应是。等热腾腾的茶水上上来,不必宜修吩咐,只一个眼神,剪秋便带着人,又招呼宋氏的贴身婢女葫芦,去隔壁小茶房说话,外头只留了绘春守着。
“宋姐姐这样的真佛都被请出来了,可见她这回心倒诚。”
宋氏一听,连忙就要站起来摆手:“侧福晋这实在是折煞妾了,妾哪里当得上什么姐姐、真佛的,不过是个熬日子的。”
宜修见她诚惶诚恐,也不愿欺负这老实人,便点点头:“罢了,谁不是过日子呢。只是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混过去也就完了。我也不为难你,只说便是。”
宋氏这才松了口气,但还是只略微坐了半个身子,头一次做这样的事,她实在有些坐立难安,只硬着头皮道:“她的意思,只求能留一条命,好歹熬到爷回来,届时她自会向王爷陈情。”
叩叩叩——
这是在点自己,爷走的时候把府里的事情都托付给了宜修,若齐氏真在这段时间被年氏磋磨没了,只怕等回来,她这个管事的也难免要吃落挂。
宜修敲了敲紫檀木的桌面,轻轻笑了。
“只有这一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宋氏忙又将这句说了,心里咚咚咚地直跳。她虽不甚聪明,这两句话的意思却明白。虽不能参透十分,只配合着那拉侧福晋和年侧福晋这两位在府里只手遮天的人物,她便本能地感受到了某种危险。
齐氏害了年侧福晋的孩子,这事儿大家隐约都知道一点。而宋氏则知道的更多,只因她入府早,和齐氏最相熟,对她的为人也很有些了解。
她很明白对方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如今却又因欠了人情来给对方带了这些似是而非的话,宋氏愈发感觉,这看似平静的府里,已然到了风雨欲来的时候。
第368章 宜修46
噼啪——
蜡烛的灯芯忽地爆开,发出一道清脆的声响,把正陷入头脑风暴的宋氏吓了个激灵。
她连忙收起自己跑远的神思,逐渐聚焦的眼睛便正撞见宜修此刻的神情。
那拉侧福晋脸上是她往常最熟悉的,亲切温和的笑容。恰到好处勾起的嘴角都是端方的模样。
屋内幽幽的灯光是温暖的橙红色,将侧福晋半边脸都映衬的更加温柔恬静,自有一种岁月静好的韵味,叫人回味悠长。
可另外半边却也因此透着几分鬼魅邪气,让宋氏心里有些发毛。
“夜深了,宋格格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这话本虽好看,到底是假的,宋格格别太入迷了。”
宜修忽地开口,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提。好像她今日过来真的只是看了个话本。
宋氏晕晕乎乎出了院子,瞧了眼寂静无声的持心斋,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葫芦:“咱们快回吧,怪害怕的。”
呼——
室内烛火一熄,持心斋似是与从前每个夜晚,并无两样。
此后半月,在不知内情的人眼中,府里一切都与往日无异,直到王爷回来,第一时间去了宜修院中。
“爷走得这段日子,府里都还安稳吧?”
胤禛大跨步走进来,随手脱掉身上的大氅丢给了苏培盛,又换了家常衣服大马金刀地坐在了炕上,略缓了口气便忙出声询问,显然是还有其他事情要忙,所以来宜修这儿点个卯,若无事便要回前院了。
可惜这次只怕不能叫他如愿。
宜修为难地瞟了眼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怎么?府里是出了什么事?福晋身上不好了?还是年氏出了什么事?”
胤禛盘着扳指的手一顿,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也被宜修的表情弄得七上八下的。
“姐姐那儿还是老样子,倒是年妹妹她……”宜修顿了下才轻声道:“她年轻性子急,又失了孩子,一时转不过弯来。”
“爷走得第三天,她就带着人去了望月阁,给齐格格灌了红花。”
胤禛垂着眼睛,脸上没什么表情,坐在那儿像个雕塑一样,似是没反应过来宜修话中的意思。
宜修却没等他发问接着道:“这事原也怪妾,爷将府里交给妾管着,妾却对东面有所疏忽,没能及时发现,辜负了爷的信任。”
“这事儿原也不怨你,年氏分明是积怨已深,蓄谋已久。我前脚走了,她后脚就带着害人的药去了望月阁,分明是早有准备。”
胤禛心里清楚,以年氏的个性会做出这种事他也并不十分奇怪。更何况宜修住在西边,东面又住得有福晋,即便如今福晋不管事了,为着尊重她也不好手伸得太长。
何况见宜修只是为难却并不慌乱的神态便能看出,这事并没闹开,做到这一步,胤禛便已经还算满意了。
“齐氏的身子如何了?”到底是替他办事的人,不好叫她真没了下场。
“那红花份量下得极大,只怕以后汤药是不能离口了。”
“那就让她好好养着吧,府里也不差她这份药。”
胤禛随口吩咐完便起身离开,一头扎进了前院,忙的不可开交。
只中间抽了个空隙,以年氏仍需休养为借口,将她手里那份管家权收了回来,又委婉地将她关在了来仪堂。
府中诸事自然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宜修头上,这下管理后宅的办公场所就逐渐从花园南面的议事厅改为宜修的持心斋,如此一月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之后,年氏才终于从王爷那儿得了“已经大安”的令,可以出来走动了,而此时,已经到了农历的新年。
今年十一月太子又被废了,且暂时看皇帝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不打算再行复立了。在这样一个敏感的节骨眼上,大家自然得夹起尾巴,看上面人的眼色。
尤其自从之前一废太子,皇帝病倒后,大约留下了些后遗症,老皇帝近些年明显身体大不如前,性子也因此愈发古怪。
这次二废太子时,听说太子曾送来一封书信,不知其中是何内容,总之皇上看后当晚便病倒了,第二日虽勉强能起身,但脸色着实差劲。
宜修还是把最后一个人给打发走了,厅上一时便只剩她们各自伺候的人。
宜修这才扭头:“妹妹这是在怪我?”
“这话说得就重了,我不过是心里有疑惑所以问问,姐姐你未免心思太重,怎么就到怪不怪的了。”
年世兰好一番阴阳怪气,却让宜修找回了熟悉的感觉。
“不是姐姐心思重,实在是姐姐担心你的身体。听颂芝说你昨儿一夜没睡?这可不是小事,夜里休息不好,难免会损了精气神,日久如此身子便会垮了,妹妹你可千万别仗着年轻不当回事啊。”
年世兰闻言瞪了眼颂芝,对着宜修却还是笑得一派云淡风轻:“不劳你担心,我昨日不过是休息的晚了些。何况就像你说的,我如今正年轻着呢,不妨事。”
“那就好,妹妹可要保重身体,要不爷回来该心疼了。”
眼见自己转移话题的目的已经达成,宜修便顺着年世兰的话说了两句,趁着她的脑子还没转回来,借口有事,带着剪秋和绘春直接走了。
“年侧福晋的性子倒单纯。”
剪秋扶着宜修,听一旁的绘春意有所指,不由噗嗤一笑,忙又收敛住了。
宜修隔空点了点绘春,脸上也露出了笑意:“你这妮子,说话愈发刁钻促狭了。”
“只是今儿虽然糊弄过去了,以年侧福晋的个性怕是不肯就这么放手啊。”
剪秋收敛了笑容,又开始担心接下来王爷不在的这段日子,年世兰会不会给自家侧福晋找麻烦了。
毕竟若按身份论,两人可都是侧福晋,她若真来硬的,便是宜修也得为难。
“不必想,她必是不甘愿的。”
宜修笑道:“她那样自信的个性,除了王爷,旁的人她是从不肯权衡利弊的。福晋那边的小动作没完,这边还不忘试探我,身子刚好就像把管家权抓到手。”
“还有什么是她不敢的?”
宜修跨过门槛,一进屋子便将外头这些大毛的衣裳脱下来。剪秋扶着她到炕上歪着,又给她脚边塞了一个脚炉,将那灰鼠皮的褥子给宜修掖好。
宜修眯着眼等她忙活完了,才伸出手招了招,剪秋会意地俯耳过去:“今晚叫人守着外头,看有没有那聪明人过来。”
“欸,奴婢明白了。”
等入了夜,早早用了晚膳的宜修捧着话本兀自看得入神,便见剪秋引着一人走了进来。
“宋格格来了,快来坐。”
宜修放下手里的书,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喜悦,招呼宋氏坐到她的对面。
“去沏一壶红枣枸杞茶来,这会子天晚了,咱们就喝点这个免得走了困劲。”
宜修一径安排好了,宋氏只含笑应是。等热腾腾的茶水上上来,不必宜修吩咐,只一个眼神,剪秋便带着人,又招呼宋氏的贴身婢女葫芦,去隔壁小茶房说话,外头只留了绘春守着。
“宋姐姐这样的真佛都被请出来了,可见她这回心倒诚。”
宋氏一听,连忙就要站起来摆手:“侧福晋这实在是折煞妾了,妾哪里当得上什么姐姐、真佛的,不过是个熬日子的。”
宜修见她诚惶诚恐,也不愿欺负这老实人,便点点头:“罢了,谁不是过日子呢。只是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混过去也就完了。我也不为难你,只说便是。”
宋氏这才松了口气,但还是只略微坐了半个身子,头一次做这样的事,她实在有些坐立难安,只硬着头皮道:“她的意思,只求能留一条命,好歹熬到爷回来,届时她自会向王爷陈情。”
叩叩叩——
这是在点自己,爷走的时候把府里的事情都托付给了宜修,若齐氏真在这段时间被年氏磋磨没了,只怕等回来,她这个管事的也难免要吃落挂。
宜修敲了敲紫檀木的桌面,轻轻笑了。
“只有这一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宋氏忙又将这句说了,心里咚咚咚地直跳。她虽不甚聪明,这两句话的意思却明白。虽不能参透十分,只配合着那拉侧福晋和年侧福晋这两位在府里只手遮天的人物,她便本能地感受到了某种危险。
齐氏害了年侧福晋的孩子,这事儿大家隐约都知道一点。而宋氏则知道的更多,只因她入府早,和齐氏最相熟,对她的为人也很有些了解。
她很明白对方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如今却又因欠了人情来给对方带了这些似是而非的话,宋氏愈发感觉,这看似平静的府里,已然到了风雨欲来的时候。
第368章 宜修46
噼啪——
蜡烛的灯芯忽地爆开,发出一道清脆的声响,把正陷入头脑风暴的宋氏吓了个激灵。
她连忙收起自己跑远的神思,逐渐聚焦的眼睛便正撞见宜修此刻的神情。
那拉侧福晋脸上是她往常最熟悉的,亲切温和的笑容。恰到好处勾起的嘴角都是端方的模样。
屋内幽幽的灯光是温暖的橙红色,将侧福晋半边脸都映衬的更加温柔恬静,自有一种岁月静好的韵味,叫人回味悠长。
可另外半边却也因此透着几分鬼魅邪气,让宋氏心里有些发毛。
“夜深了,宋格格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这话本虽好看,到底是假的,宋格格别太入迷了。”
宜修忽地开口,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提。好像她今日过来真的只是看了个话本。
宋氏晕晕乎乎出了院子,瞧了眼寂静无声的持心斋,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葫芦:“咱们快回吧,怪害怕的。”
呼——
室内烛火一熄,持心斋似是与从前每个夜晚,并无两样。
此后半月,在不知内情的人眼中,府里一切都与往日无异,直到王爷回来,第一时间去了宜修院中。
“爷走得这段日子,府里都还安稳吧?”
胤禛大跨步走进来,随手脱掉身上的大氅丢给了苏培盛,又换了家常衣服大马金刀地坐在了炕上,略缓了口气便忙出声询问,显然是还有其他事情要忙,所以来宜修这儿点个卯,若无事便要回前院了。
可惜这次只怕不能叫他如愿。
宜修为难地瞟了眼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怎么?府里是出了什么事?福晋身上不好了?还是年氏出了什么事?”
胤禛盘着扳指的手一顿,原本还算不错的心情,也被宜修的表情弄得七上八下的。
“姐姐那儿还是老样子,倒是年妹妹她……”宜修顿了下才轻声道:“她年轻性子急,又失了孩子,一时转不过弯来。”
“爷走得第三天,她就带着人去了望月阁,给齐格格灌了红花。”
胤禛垂着眼睛,脸上没什么表情,坐在那儿像个雕塑一样,似是没反应过来宜修话中的意思。
宜修却没等他发问接着道:“这事原也怪妾,爷将府里交给妾管着,妾却对东面有所疏忽,没能及时发现,辜负了爷的信任。”
“这事儿原也不怨你,年氏分明是积怨已深,蓄谋已久。我前脚走了,她后脚就带着害人的药去了望月阁,分明是早有准备。”
胤禛心里清楚,以年氏的个性会做出这种事他也并不十分奇怪。更何况宜修住在西边,东面又住得有福晋,即便如今福晋不管事了,为着尊重她也不好手伸得太长。
何况见宜修只是为难却并不慌乱的神态便能看出,这事并没闹开,做到这一步,胤禛便已经还算满意了。
“齐氏的身子如何了?”到底是替他办事的人,不好叫她真没了下场。
“那红花份量下得极大,只怕以后汤药是不能离口了。”
“那就让她好好养着吧,府里也不差她这份药。”
胤禛随口吩咐完便起身离开,一头扎进了前院,忙的不可开交。
只中间抽了个空隙,以年氏仍需休养为借口,将她手里那份管家权收了回来,又委婉地将她关在了来仪堂。
府中诸事自然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宜修头上,这下管理后宅的办公场所就逐渐从花园南面的议事厅改为宜修的持心斋,如此一月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之后,年氏才终于从王爷那儿得了“已经大安”的令,可以出来走动了,而此时,已经到了农历的新年。
今年十一月太子又被废了,且暂时看皇帝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不打算再行复立了。在这样一个敏感的节骨眼上,大家自然得夹起尾巴,看上面人的眼色。
尤其自从之前一废太子,皇帝病倒后,大约留下了些后遗症,老皇帝近些年明显身体大不如前,性子也因此愈发古怪。
这次二废太子时,听说太子曾送来一封书信,不知其中是何内容,总之皇上看后当晚便病倒了,第二日虽勉强能起身,但脸色着实差劲。